『壹』 清朝的股市最後是如何崩潰的
在中國,股票市場出現在現代銀行之前,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開始在上海問世。之後,在中國洋務運動的驅動下,第一隻華商股票——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底開始交易。接下來,江南製造局、開平煤礦等現代工業企業、礦業企業相繼發行股票。1881年,外國商人創辦了上海自來水公司,其股票供不應求。同年,原本乏人問津的輪船招商局股票價格也開始上漲,100萬兩的額定資本全部招足,而原本的100兩一股也在1882年時達到了260兩的高位。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報》所評論的:「今華人之購股票者,則不問該公司之美惡,及可以獲利與否,但有一公司新創、糾集股份,則無論如何,競往附股。」就是說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麼的,是蒸蒸日上還是面臨倒閉,總之你敢發我就敢買,還不如今日去歐美掃貨的中國土豪,起碼認認驢包。
於是大起大落的刺激來了。1883年10月,對礦業股票的過分投機導致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金融危機。當時,礦業股票暴跌,形同廢紙,其他原本信譽良好的招商局、開平礦務局股票也是一落千丈。於是股市崩盤,股民血本無歸,紛紛上天台思考人生。介入股票投機和承做股票抵押的錢庄也紛紛倒閉,一度空前繁榮的股票市場變成了夜晚的菜市場——熱鬧過後一片狼藉。
『貳』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間發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
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2)開平煤礦發行股票擴展閱讀:
現場開戶流程:
辦理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營業部開戶
(1)所需證件:投資者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銀證通開戶
(1)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持本人有效身份證、銀行同名儲蓄存摺(如無,可當場開立)及深滬股東代碼卡到已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
(2)填寫表格:填寫《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和《銀券委託協議書》;
(3)設置密碼:表格經過校驗無誤後,當場輸入交易密碼,並領取協議書客戶聯,即可查詢和委託交易。
『叄』 洋務運動對民用企業的影響 500字
1,這些企業的生產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而組織的,其產品的全部或大部分用於供給市場。官督商辦企業雖然經由洋務派官僚發起創辦,其最初目的往往也著眼於軍事需要。但是,企業在創立之前,都經過了較為慎重的市場分析,這一點已不同於軍事工業。1876年開平煤礦開掘前,李鴻章派唐廷樞並邀英國礦師馬立師(morris)去唐山開平實地勘測,並帶回煤塊鐵石的樣品進行化驗,確認含量較高,同時唐廷樞作了一份詳細的有關煤礦的籌建預算、開采、運輸等方面的報告。再者,企業的經營主要是按照市場規則來運行的。產品的成本、價格都要經過核算。商品生產已經成為企業的主要經濟活動。開平礦務局「雖系官督商辦,究竟煤鐵仍由商人銷售」,一切「仍照買賣常規」,「所有生熟鐵至津,按照市面價值,先聽機器局取用,煤照市價先聽招商局、機器局取用。其餘或在津售、或由招商局轉運別口銷售」3。在這里,商品生產這一企業性質已經明顯地表露出來了。
2,企業的組織形式已具備了初步的股份制企業性質。企業在創辦之初,由洋務派官僚出面,撥借官款,以為商本,公開在社會上進行招商集資活動。模仿西方企業的通行辦法,企業資產以股份為單位,發行股票。不僅官督商辦的大型企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而且中小型企業,如長樂銅礦、荊門煤礦等也紛紛發行股票,以致成為時尚,中外報紙每日特刊股票行情。從企業初期資本構成看,官款居於主要地位,但官款只表現為貸款而非企業自有資本。隨著招股活動的發展,私人資本已在企業資本中居於主要地位。
『肆』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有的
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黃浦萬國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絡繹不絕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 年1月19日,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 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 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8?10」之後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響猛跌22.2%。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凈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眼看股市脫韁,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92年因買股票認購證出現了股票大戶 95年以國債風波為限 基本上消滅了股票大戶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於 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2日,深滬兩市的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老鼠倉'
上市公司第一年績優,第二年績平,第三年績差,第四年虧損,第五年資產重組。這是折舊規律。
1996年 綠野上市一年不到,就從一個績憂股變成了一個垃圾股。股票充滿著陽謀和陰謀的游戲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
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
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
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
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有經濟學家說當時美國的連續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國的消費,股市的錢掙得容易,花起來也爽快,這被稱為「財富效應」,管理層覺得言之有理,遂動了在中國復制股市財富效應的念頭;
網路泡沫的誕生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1998年12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
『伍』 如何認識清末的金融風暴
19 世紀80 年代初,各省陸續興辦洋務礦業,在上海發行股票成為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向。1880 年至1883 年,上海掀起中國首次工業投資高潮。近20 家新設的官督商辦工礦企業來滬招股,外商也建立了15 家工廠,股價一路走高,吸引大量的投機資金。在這次股市繁榮之中,阜康將掌控的大量流通資金投入股市。然而,由於對礦業股票的過分投機,加之買辦商人胡雪岩投機絲業失敗和中法關系趨緊等原因,1883 年10 月,「倒賬」的金融風潮爆發。阜康在大規模擠兌中倒閉,引起一向斥資給錢庄的山西票號和外國銀行的恐慌。為求自保,他們迅速採取行動,洋行停止拆借,並撤出在錢庄的全部資本,票號則限錢庄在10 月底前清還長期借款。當時「外國資本借放錢庄的總數,平均隨時都有二百五十萬兩」,票號「放出市面之銀」也有「百數十萬」。如此龐大的資金「一齊收回,閉不再放」,對錢庄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而洋商與票號的資金退出,又誘發普遍性的資本抽逃行為。此時,英商怡和洋行等趁火打劫,香港怡和總經理指示上海經理投機開平煤礦股票,先壓價購進,後抬價拋售,誘使中國人跟進,使金融市場更加混亂。「滬上商局大震,凡往來庄款者皆岌岌可危,雖有物可抵,有本可償,而提現不能,錢庄之逼一如倒帳。」不少錢庄「現錢已罄,無以應票,司事人等皆由後院垣遁逃」。持票者入店後發現空無一人,「遂將店內所有抄掠一空」。錢庄此時正可謂「叫天不靈,呼地不應,山窮水盡,孤立無援,生死隨命」。多米諾倒下上海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由於「多米諾骨牌效應」,迅速向沿江、沿海及內陸城市蔓延。京津、金陵、蘇州、杭州、廣州、漢口等城市相繼發生錢庄倒閉危機。1884 年年初,著名錢庄恆興、恆和、恆利、恆源「四恆」字型大小倒閉,致使京師錢庄連倒16 家,官府不得已只好靠限製取銀和晝夜彈壓來維持市面;天津亦是「現錢既少,銀根又緊」;金陵殷實錢庄裕泰、源豐、裕泰永3 家倒閉,使得「本年銀根非常停澀,至秋後被累閉歇之家層現迭出」;揚州「自恆源倒歇後,相繼而倒者,就本城計大小有十七家」;鎮江與揚州一水之隔,先後合計錢庄倒閉竟達68 家之多,「市面如此,令人不寒而慄」;漢口先是源興順、源興永、誠意豐3 家倒閉,至使錢庄受累,錢庄數目減少,由10 年前的40 家,減少到20 家,業務也減少了20%。雖然胡雪岩的對抗是為了打破洋商對蠶絲出口市場的壟斷,然而,受胡雪岩做莊生絲影響最大的,卻是出生不久、立足未穩、資本不足、嗷嗷待哺的民族繅絲廠。在胡雪岩與洋商的壯烈對抗中,民族產業非但沒有走向強大,反而被扼殺,萌芽於晚明的紡織業至此徹底崩盤。胡雪岩的破產,宣告了傳統商人階層的集體隕落。「三大商幫」中的兩支——安徽商人和江浙商人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機,然而,「紅頂商人」胡雪岩的破產,並沒有引起日益腐敗的清廷重視,他們仍視振興商務、發展實業為末節,沉湎於「耕讀傳家」的迷思之中。伴隨著暮鼓晨鍾,大清帝國走向了末路……
『陸』 珠三角有什麼歷史名人故居
唐家灣部分歷史名人
唐紹儀(1862年-1938年)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1872年,年僅10歲的唐紹儀成為第三批赴美學習的學生。他在美國住了7年,畢業於耶魯大學,回國後先後被清政府任命為津海關監督、外務部侍郎、鐵路總公司督辦、署郵傳部尚書、奉天巡撫。辛亥革命以後,他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對袁世凱多有抵制,但最終被迫離職,回中山縣做了一位布衣縣長。1938年9月3 0日,唐紹儀在寓所被國民黨特務刺殺。
唐國安(1858年-1913年)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他肄業於耶魯大學法律系,曾任上海約翰書院教席,上海《南方報》編輯、主筆。1911年4月清華學堂正式成立,唐國安被任命為副監督,轉年5月又被任命為清華學堂監督,10月清華學堂正式更名為清華學校,唐國安被外交部任命為清華第一任校長。
唐廷樞(1832年-1892年)近代實業家、開灤煤礦第一任經理。他與胞兄唐廷植、侄子唐傑臣、侄孫唐紀常任怡和洋行買辦長達半個世紀。中國自營的第一條鐵路開平鐵路、中國自營的第一間水泥廠唐山細棉土廠、中國第一個煤礦開平煤礦均在唐廷樞的倡議和主持下興辦。他還為開平煤礦發行股票,這是中國最早的股票之一。
蔡昌(1877年1953年)中國近代百貨業開創者。在上世紀30年代創辦了香港大新、廣州大新及當時全國最大的商業大廈——上海大新公司。其弟蔡興創辦永安百貨。
孫中山
『柒』 中國 最早的股票交易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股份制也由此開始進入了正式試點階段。
1986年9月26日,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的開張,標志著新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正式掛牌買賣,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7)開平煤礦發行股票擴展閱讀:
中國的股票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1872年成立的上海輪船招商局,首開中國企業股份制經營方式,並率先發行股票。緊隨其後發行股票的企業,就是開平煤礦。
開平煤礦是中國近代煤炭工業中最早採用股份制經營的企業,也是繼上海輪船招商局之後中國第二家採用股份制經營的企業。雖然成立於1872年的上海輪船招商局是中國首家股份制企業,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張股票,但迄今尚未發現存世的老股票。
因此,中國目前存世最早的股票——開平股票愈發顯得彌足珍貴,它見證著近代中國股份制企業的近代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