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行股票作為支付對價合並並購成本按基準日算還是按收盤價算嗎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發行的股票作為收購對價 時,購買方按發行股票的面值計入股本,取得的被購買方凈資 產賬面價值的份額與發行股票面值總額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發行的股票作為收購對 價時,購買方按發行股票的面值計入股本,發行股票在合並日 的公允價值和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同時購買方 按照發行的股票在合並日的公允價值確定合並成本,合並成本 的大小直接影響商譽的計算。
可見,發行股票作為收購對價時,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和 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都會增加,但不同的企業合並形式的增 加量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㈡ 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是怎麼個狀況
假設A公司要收購B公司(A為合並方,B為被合並方),A可以支付現金給B的股東,購買B的股權,也可以發行A本身的股票(即權益性證券)給B公司的股東,相當於拿A公司的股權跟B公司的股權交換,交換後的結果就是A公司持有B的股權,原來B公司的股東持有A公司的股權。B成為A的子公司,原來B的股東變成現在A的股東。
㈢ 會計里的「合並對價」是什麼意思
「合並對價」是為取得被投資公司的權益而假定的現金資產或非現金資產或負債。合並對價是為吸收、新設或控股合並其他企業所支付的對價,對價可以是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的價格。
例如,在權利和義務明顯不平衡的情況下,英美法律從對價理論的角度考慮了在對不充分對價的考慮之後是否存在欺詐,脅迫等不公平事實,因此 確定合同是否存在。但是,在同一情況下,中國合同法可以根據是否存在欺詐或脅迫手段來分析和確定合同的有效性。 在沒有這些非法情況的情況下,當事方還可以基於不公正的理由行使更改和取消合同的權利。
(3)發行股票作為合並對價原理擴展閱讀
對價也是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涌現的新名詞。所謂對價最早是英美合同法中的概念,指一方得到權利、權益、益處或是另一方換取對方承諾,所做的或所承諾的損失、所擔負的責任或是犧牲。
後來,對價的使用范圍擴展到其他方面。
目前,中國法律中還沒有明確「對價」概念或相關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根據當事人取得的權利有無代價(對價),往往將合同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有償合同是交易關系,是雙方財產的交換,是對價的交換;
無償合同不存在對價,不是財產的交換,是一方直接付出財產或勞務。
而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所用的對價,指的是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其他共同認可的形式。
㈣ 同一控制下子公司合並 為什麼還要發行股票作為對價,不就相當於把錢從一個賬號轉移到另一個賬號,有意思
合並後要主體變更,原來的兩個主體已經 不存在了,發行股票做對價,權衡好凈資產。如果最終還是要支付一部分對價的話,那就是圈錢,現在圈錢的事情太多了,不足為奇。
㈤ 中級會計實務中,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發行股票作為合並對價
P公司600萬已經佔了S公司的60%,已經超過S公司50%的股權,當然是P控制S嘍,P公司已經成為S公司的大股東,S公司當然要被控制
㈥ 以所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 是怎麼回事 求高手指點!
A公司向母公司P發行1000萬股,母公司P向A支付的對價是P擁有的S公司100%股權,也就是交易完成後,P持有A的1000萬股普通股,而A持有S公司的100%股權,P不再直接持有S公司股權,而是通過A進行間接控制。這個與股票交換時不同的,可看作反向收購(P公司以部分資產「S公司股權」借殼),所以S不可能持有A的股份,持有A股份的是P。
㈦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以發行股票支付對價的問題。
你這里搞混了,給你舉個例子吧!
假如甲公司是合並方,而乙公司是被合並方,乙公司的原股東是丙公司,甲公司與丙公司商量了以下,甲公司說我從你手裡把乙公司的股權全部都買過來,作為對價我給你一部分我公司的股權,
作為甲公司的會計分錄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 (這里是取得的乙公司股權)
貸:股本(或實收資本) (而這里是甲公司增資產生的股本增加)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 (而這里是丙公司支付的對價高於股本部分)
作為丙公司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投資收益(或在借方)
作為乙公司會計分錄 借:股本—丙公司
貸:股本—甲公司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並不是甲公司從乙公司那裡購入股權,應該是從持有乙公司股權的股東那裡購入股權,這里你可能理解錯了,不知道我這樣說你能理解吧
㈧ 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
合並方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購買合並企業的對價,會導致被合並企業持有合並企業的股份。但這里所說合並方,一定是會導致對合並企業達到控制。比如說A公司很大,通過股權收購獲得B80%的股權,而增發股票後,B會持有A公司5%的股權,這樣就是A對B實現控制了啊。
㈨ 請問為什麼發行股票,也能進行吸收合並企業通俗舉例子解釋下。
首先需要了解資本市場上最常用的兩種收購方式就是現金收購和股權收購。
現金收購簡單明了,就不說了。股權收購主要又有增發新股和換股兩種手段。看一個國內比較著名的平安收購深發展案例就可以大致明白
2010年前,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4.68%股份
2010年5月,平安集團向當時的深發展大股東新橋定向增發約3億股,新橋以其所持有的約5.2億股深發展股份作為支付對價,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21.4%股份
2010年7月,深發展向平安人壽定向增發約3.8億股,平安人壽出資約70億認購。由於平安人壽是平安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共持有深發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集團宣布,以平安銀行90.75%的股權以及26.9億現金交換深發展16.39億股份。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擁有深發展52.38%股份,深發展成為其控股子公司。而深發展擁有原平安銀行90.75%股份,成為平安銀行母公司。即,平安集團控股深發展,深發展控股平安銀行。
這次經典的收購案例中有現金收購、有被收購方發行股票,有收購方發行股票,有股權交換,最終都是為完成收購目的服務的
㈩ 什麼叫合並對價發行<br/>
其實合並
對價
就是為了取得該項股權投資所
付出的代價
,這個就是合並對價的意思,比如說發行股票就是以股票作為對價,而
發行債券
就是以債券作為合並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