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權益法初始投資成本計算發行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權益法初始投資成本計算發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23 15:09:36

❶ 下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如何計算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實際成本作為投資成本。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作為投資成本。接受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分3種情況:
一、企業合並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三、投資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規金股利或利潤的處理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一、企業合並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取得,除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以下要求確定初始投資成本。
(一)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價款中包含的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核算,不構成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例3-1)甲公司於20×6年2月10日自公開市場中買入乙公司20%的股份,實際支付價款16000萬元。另外,在購買過程中支付手續費等相關費用400萬元。甲公司取得該部分股權後能夠對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施加重大影響。
甲公司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其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164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64 000 000
(二)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但不包括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確定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時,所發行的權益性證券存在公開市場,有明確市價可供遵循的,應以該證券的市價作為確定其公允價值的依據,同時應考慮該證券的交易量、是否存在限制性條款等因素的影響;所發行權益性證券不存在公開市場,沒有明確市價可供遵循的,應考慮以被投資單位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權益性證券的價值。
為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給有關證券承銷機構等的手續費、傭金等與權益性證券發行直接相關的費用,不構成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該部分費用應自權益性證券的溢價發行收入中扣除,權益性證券的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應沖減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例3-2)20×6年3月,A公司通過增發6000萬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l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權,按照增發前後的平均股價計算,該6000萬股股份的公允價值為10400萬元。為增發該部分股份,A公司向證券承銷機構等支付了400萬元的傭金和手續費。假定A公司取得該部分股權後能夠對B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施加重大影響。
本例中A公司應當以所發行股份的公允價值作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4 000 000
貸:股本 60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44 000 000
發行權益性證券過程中支付的傭金和手續費,應沖減權益性證券的溢價發行收入:
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4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4 000 000
(三)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投資者以其持有的對第三方的投資作為出資投入企業,接受投資的企業原則上應當按照投資各方在投資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的價值作為取得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但有明確證據表明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的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確定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時,有關權益性投資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參照活躍市場中的市價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無法按照市場信息確定其公允價值的情況下,應當將按照一定的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的價值作為其公允價值。
(例3-3)A公司設立時,其主要出資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作為出資投入A公司。投資各方在投資合同中約定,作為出資的該項長期股權投資作價4000萬元。該作價是按照B公司股票的市價經考慮相關調整因素後確定的。A公司注冊資本為16000萬元。甲公司出資佔A公司注冊資本的20%.取得該項投資後,A公司根據其持股比例,能夠派人參與B公司的財務和生產經營決策。
本例中,A公司對於投資者投入的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應進行的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 000 000
貸:實收資本 32 000 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8 000 000
(四)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投資成本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原則確定。有關核算原則見本書相關章節。
(五)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按照評估價值調整的,長期股權投資應以評估價值作為改制時的認定成本。
二、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區分企業合並的類型,分別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上述在按照合並日應享有被合並方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時,前提是合並前合並方與被合並方採用的會計政策應當一致。如企業合並前合並方與被合並方採用的會計政策不同的,應基於重要性原則,統一合並方與被合並方的會計政策。在按照合並方的會計政策對被合並方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基礎上,計算確定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3-4)20×6年6月30日,P公司向同一集團內S公司的原股東定向增發10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為1元,市價為8.68元),取得S公司100%的股權,並於當日起能夠對S公司實施控制,合並後S公司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兩公司在企業合並前採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並日,S公司所有者權益的總額為4404萬元。S公司在合並後維持其法人資格繼續經營,合並日P公司應確認對S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合並日享有S公司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44 040 000
貸:股本 10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34 040 000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如子公司按照改制時的資產、負債評估價值調整賬面價值的,母公司應當按照取得子公司經評估確認凈資產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該成本與支付對價的差額調整所有者權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中,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並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
(例3-5)A公司於20×6年3月31日取得B公司70%的股權,取得該部分股權後能夠控制B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為核實B公司的資產價值,A公司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B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支付評估費用200萬元。合並中,A公司支付的有關資產在購買日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如表3-1所示。本例中假定合並前A公司與B公司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
註:A公司用作合並對價的土地使用權和專利技術原價為6400萬元,至企業合並發生時已累計攤銷800萬元。
本例中因A公司與B公司在合並前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應作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處理。A公司對於合並形成的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進行的政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2 000 000
累計攤銷 8 000 000
貸:無形資產 64 000 000
銀行存款 18 000 000
營業外收入 28 000 000
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企業合並的,企業合並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換交易的成本之和。其中:達到企業合並前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購買日的成本應為原賬面余額加上購買日為取得進一步的股份新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達到企業合並前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等方法核算的,購買日應對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進行調整,將有關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調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被投資單位在購買日前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的,應考慮該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加上購買日新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作為購買日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例3-6)A公司於20×5年3月以8000萬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權,因能夠對B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對所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於20×5年確認對B公司的投資收益300萬元。20×6年4月,A公司又斥資10000萬元自C公司取得B公司另外30%的股權。本例中假定A公司在取得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後,B公司並未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A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盈餘公積。A公司對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未計提任何減值准備。A公司與C公司不存在任何關聯關系。
本例中A公司是通過分步購買最終達到對B公司實施控制,形成企業合並。在購買日,A公司應進行以下會計處理(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借:盈餘公積 300 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 7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3 000 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000
購買日對B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8300-300)+10000=18000萬元
三、投資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規金股利或利潤的處理
企業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投資時,對於支付的對價中包含的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已經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確認為應收項目,不構成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3-7)沿用(例3-1),假定甲公司取得該項投資時,乙公司已經宣告但尚未發放現金股利,甲公司按其持股比例計算確定可分得60萬元。則甲公司在確認該長期股權投資時,應將包含的現金股利部分單獨核算:
借:長期股權投資 163 400 000
應收股利 600 000
貸:銀行存款 164 000 000

❷ 權益法下收到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股票股利怎麼處理

投資方收到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股票股利,不需要做賬務處理。但因被投資單位的股本數量變化了,故投資方應在被查資料中記錄一下該變化,便於後期掌握在被投資單位持有的股數。
拓展知識:權益法
一、權益法
權益法(Equity method): 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權益資本中所佔比例計價的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時,除增加、減少因股權影響長期股權投資而引起的賬面價值的增減變動外,被投資企業發生利潤或虧損,相應要增加或減少投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要沖減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
二、權益法核算
1、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XX公司(成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損益調整
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並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後確認。
比如,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計提的折舊額或攤銷額,相對於被投資單位已計提的折舊額、攤銷額之間存在差額的,應按其差額對被投資單位凈損益進行調整,並按調整後的凈損益和持股比例計算確認投資損益。在進行有關調整時,應當考慮具有重要性的項目。
3、超額虧損的確認
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
在確認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發生的虧損時,應當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處理 。
(1)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2)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足以沖減的,應當以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賬面價值為限繼續確認投資損失,沖減長期應收項目等的賬面價值。
(3)經過上述處理,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企業仍承擔額外義務的,應按預計承擔的義務確認預計負債,計入當期投資損失。
4、其他權益變動
投資企業對於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計入所有者權益。
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借:長期股權投資—XX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借)

❸ 企業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包括什麼

企業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以現金方式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後的差額,作為初始成本。

2、接受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或以應收款項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成本。如涉及補價的,按以下方法確定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⑴收到補價,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成本;

⑵支付補價,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成本。

3、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包括股權投資與股權投資的交換),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成本。如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方法確認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⑴收到補價,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或減去)應確認的收益(或損失)和應支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作為初始成本。

⑵支付補價,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初始成本。

企業的非現金資產對外投資,如果按稅法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繳納有關稅費的,則應繳納的相關稅費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4、取得股權後,由於增加被投資單位股份,而使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核算,則按追溯調整後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含股權投資差額)加上追加投資成本作為初始成本。

❹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實際成本作為投資成本。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作為投資成本。接受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視為長期持有,以及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
長期股權投資應以取得時的成本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或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
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成本,具體應按以下情況分別確定: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支付的全部價款作為投資成本,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
(2)以放棄非現金資產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放棄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做為投資成本。非現金資產,是指除了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現金等價物以外的資產,包括各種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不含股權,下同),但各種待攤銷的費用不能作為非現金資產作價投資。
(3)原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權益法核算時,按原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