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會計分錄怎麼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會計分錄,
(1)用存貨進行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含稅價)
應收股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
(2)固定資產投資
第一步,先做固定資產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貸:固定資產
第二步,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含稅價)
應收股利
資產處置收益(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貸:固定資產清理(賬面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資產處置收益(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3)以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券性金融資產作為合並對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
應收股利
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債券投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同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其他綜合收益
貸:投資收益(或反向)
(4)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
應收股利
貸: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賬面價值)
盈餘公積(差額,或借方)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差額,或借方)
借:其他綜合收益(可借可貸)
貸: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投資性房地產投資
成本模式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含稅價)
應收股利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其他業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
公允價值模式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含稅價)
應收股利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可借可貸)
同時: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借可貸)
貸: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其他業務成本。
B.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以存貨作為對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怎麼做
非同一控制是合並方付出的代價的市價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初始入賬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 市價記(包括稅費、貨物售價、交易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 市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視同銷售市價附帶稅 銀行存款 交易費 借:主營業務成本 賬面價值 貸:庫存商品 賬面價值
C. 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如下:
一、成本法
(1)投資年度以前
借:應收股利-股利收入
貸:長期股權投資-企業
(2)投資年度
借:應收股利-股利收入
貸:長期股權投資-企業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股利收入
(3)投資年度以後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股利收入
二、權益法
(1)取得時確認
借:長股權投資–企業–投資貸成本
貸:銀行存款
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股投差額
貸:長股權投資–企業–投資成本
(2)攤銷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
貸:長期股權投資–企業–股權投資差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股權投資差額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
(3)實現凈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收益
(4)分派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企業(實際數)
貸:長股權投資–企業–損益調整
(5)凈虧損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損失
貸:長股權投資–企業–損益調整
註:以後被投資單位又實現利潤,先沖減未減記長期股權投資的余額,若還有多餘再恢復其賬面價值,恢復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損益調整(確認的損益-未減記的)
貸: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收益
D.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分錄怎麼做
借:長期股權投資 6300
管理費用 40
貸:銀行存款 6040
營業外收入 300
E. 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
(1)編制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長江公司對大海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2008年1月1日,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支付的對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3500
貸:銀行存款 3500
2009年1月1日,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支付的對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2)編制長江公司對大海公司追加投資後,對原持股比例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的會計分錄。
原權益法核算: 2008年大海公司實現凈利800萬元,以2008年1月1日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持續計量,調整後凈利為800+100/10-300/10=780萬元,享有份額780*30%=234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34
貸:投資收益 234
2009年1月1日追加投資後,沖銷原確認的投資收益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234(資產負債表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項目)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34
(3)計算長江公司對大海公司投資形成的商譽的價值。
2008年1月1日商譽:3500-11000*30%=200
2009年1月1日商譽:5000-11900*40%=240
商譽合計:440萬元
(4)在合並財務報表工作底稿中編制對大海公司個別報表進行調整的會計分錄。
2009年1月1日合並日,合並資產負債表
借:固定資產 300
貸:資本公積 300
(5)在合並財務報表工作底稿中編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購買日與交易日之間,相對於原持股比例部分:
1.大海公司2008年度實現凈損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 234
貸:盈餘公積 23.4
未分配利潤 210.6
2.其他權益變動,0
3.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1900-(11000+780)=120,*30%=36
借:長期股權投資 36
貸:資本公積 36
(6)在合並財務報表工作底稿中編制購買日與投資有關的抵銷分錄。
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
借:股本 5000
資本公積 2300
盈餘公積 460
未分配利潤 4140
商譽 440
貸:長期股資投資 3500+5000+234+36=8770
少數股東權益 11900*30%=3570
F.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 以存貨作為對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怎麼做
非同一控制是合並方付出的代價的市價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初始入賬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 市價記(包括稅費、貨物售價、交易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 市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視同銷售市價附帶稅
銀行存款 交易費
借:主營業務成本 賬面價值
貸:庫存商品 賬面價值
G. 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並,是以被投資方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投資方的「初始投資成本」入賬。
這里的「初始投資成本」,就是投資方記為「長期股權投資」這個科目的最初的金額。(因為如果採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會隨著被投資方損益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有「初始成本」的說法。)
非同一控制下的入賬依據,是被投資方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意思是被投資方凡是可以單獨測算公允價值的資產,負債,都要分別一一核算,但無法核算的,或者沒有公允價值的,如現金啊,銀行存款啊,當然不必算公允價值,就是賬面價值了,然後分別核算後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就是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也就是你第一段說的「購買方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初始成本」中的這個「確定的合並成本」。
同樣的,作為購入這個「長期股權投資」的代價,投資方付出的對價里,如果也包含了非現金資產的話,也應當按照公允價值來計算。
「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也就是「初始投資成本」)和投資方付出的代價之間的差額,記為「資本公積」。
題目中的分錄就不對,因為它是非同一控制 ,屬於合並,長投的初始成本應該是付出東西的公允價值。
正確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342000
貸:銀行存款 342000,
至於B 公司凈資產的公允價值352000萬元這個信息,與該分錄無關。
H.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以存貨作為對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怎麼做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並對價的公允價值)
管理費用(發生的評估咨詢中介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合並對價的公允價值與存貨賬面價值的差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銀行存款(中介費用)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