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離奇一幕:尾盤砸盤多隻大藍籌,同時掃貨茅台工行
昨天,A股出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12月11日(周五),部分權重股尾盤集合競價卻出現億元大單買入賣出。
貴州茅台、工商銀行、五糧液 等個股尾盤集合競價現億元大單買入,而 招商銀行、中國太保、中信建投、海天味業、興業銀行、韋爾股份 等被砸盤。
業內猜測, 尾盤異動可能與一些指數基金調倉有關 ,此前在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納入或擴容A股生效前夕也曾出現。
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此前發布通知,決定於12月14日調整滬深300、中證100、上證50、中證紅利、中證香港100等指數樣本。昨天 (11日)正是調整樣本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 大藍籌相繼被砸盤 //
當天,招商銀行尾盤集合競價成交7.86萬手,成交金額超過3億元,公司股價也因此大幅下跌3.61%。
同樣遭遇尾盤空襲的還有民生銀行,尾盤集合競價成交24.8萬手,成交金額超億元,公司股價也大幅下跌2.08%。
不僅如此,市值排名居前的興業銀行、海天味業、韋爾股份、中信建投、中國太保等多公司均遭遇砸盤。
// 多股尾盤億元掃貨 //
在部分個股尾盤遭遇賣出的同時,另有資金尾盤大舉買入權重股。
作為當前A股市值第一的貴州茅台,尾盤集合競價成交1810手,以現價計算,成交額超過3億元,公司股價亦出現小幅拉升。
A股市值第二的工商銀行,尾盤集合競價成交27.4萬手,股價從微幅下跌到翻紅,成交金額亦超過1億元。
作為白酒板塊的老二,五糧液尾盤集合競價成交4868手,成交額同樣超過1億元,股價拉升約0.5%。
// 尾盤異動或因指數調倉 //
事實上,對於權重股的尾盤異動,此前多與相關掛鉤指數調倉有關。
此前,滬深交易所及中證指數公司同時公布一系列重要指數樣本股調整。通知明確,決定於2020年12月14日調整滬深300、中證100、上證50、中證紅利、中證香港100等指數樣本。其中,上證50指數更換5隻樣本, 調入恆生電子、中泰證券、海天味業、韋爾股份、兆易創新,而被踢出局的5隻股票,除了中國重工、洛陽鉬業之外,包括了國內六大行中的三家銀行。
中信建投 證券認為,隨著指數成分股的納入或剔除,跟蹤該指數的各類基金如ETF基金、LOF基金等,會對基金持倉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跟蹤基金規模較大的重要指數,基金的調倉行為對調整樣本股的價格有重要影響,由此將產生事件性交易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上海金輿資產基金經理趙彤觀點稱,多隻個股尾盤集合競價的集體異動說明,「是有機構調倉,尤其是指數基金, 賣什麼價格不重要,關鍵要減小『跟蹤誤差』,而將『跟蹤誤差』最小化的方法就是在集合競價階段交易。 」
從12月11日北向資金變動來看,全天呈現持續賣出的態勢,特別是在尾盤集合競價的3分鍾時間,凈賣出約8億元,或能一定程度上解釋權重股尾盤異動的原因。
// 北上資金連續六周加倉 //
雖然當日北上資金呈現凈賣出,但是放長周期,可以發現,在A股深幅調整之際,市場公認的「聰明資金」——北上資金卻依舊「買買買」,已經連續六周加倉A股。
Wind數據顯示,本周5個交易日,其中有3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呈現凈流入,本周累計凈買入額約70億。實際上,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北上資金持續凈買入A股,連續6周呈現凈買入,累計凈買入額達到845億元。
// 接下來A股怎麼走? //
實際上,近期A股市場利好並不少見,比如基金火爆銷售、11月出口增速創20個月新高等等?為何A股市場在新高後裹足不前呢?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CPI同比負增長並不常見,上一次是在2009年10月。市場擔心通縮到來。
正是在如此多變復雜的利多利空因素交織之下,A股也處於震盪之中,而北上資金則持續大幅加倉A股。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市場後續能否再度走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交量的支持,若繼續維持縮量震盪格局的同時遇到國際市場的調整則有一定可能成為下跌中繼。操作上看,投資者可暫時選擇低倉位進行市場熱點的博弈,主要採取觀望的態度,等待指數確認企穩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操作。
東北證券表示,操作思路上,目前位置不宜追漲,可以再等數個交易日會有更明朗的情形出現,立足經濟復甦和結構性通脹預期,以倉位的漸進布局和板塊的重點聚焦為主,蓄勢待機、逢低布局但不冒進追漲尤其是不追漲連續上漲2-3日的板塊,在主流熱點中反復做騰挪。
App Store搜索下載
孔雀開會(Peacall)
面向金融機構的網路會議和路演平台
隨時隨地、一鍵發起2000人雲會議
線上路演,萬人並發,賦能對外營銷
2. 1.38萬億大象起舞,誰在爆炒招商銀行
編輯 | 孫明
招商銀行火了!
走過魔幻的2020,進入更加不確定的2021,招商銀行在資本市場上卻突然「暴動」,股價短短一個月漲幅超去年全年,而如果從去年最低點算起,股價已經接近翻倍。
需要指出的是,招商銀行並不是小盤股,其目前市值已經高達1.38萬億元,屬於典型的大象起舞。
1.38萬億是什麼概念?這樣的市值在銀行股中僅次於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如果按證監會的市值演算法,招商銀行甚至已經超越建設銀行,與工行也僅差4個漲停。
但高市值之外還有另一面,招商銀行的利潤僅是工商銀行的三分之一。而如果以2019年資產規模排名,招行總資產為7.4萬億元,而「宇宙行」則已經突破30萬億元,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但正是這樣一個標的,卻正在迎來機構及普通投資者的青睞。最新的機構投資數據顯示,持倉招商銀行(流通股)的機構高達914家,其中僅基金就有869家,是A股第六大、銀行第一大機構重倉股。而最近更是有重量級投資機構頻頻調研銀行。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誰在爆炒招商銀行?為什麼會爆炒招商銀行?機構選股的思路和邏輯到底在經歷怎樣的轉變?招商銀行的泡沫和成色到底幾何?銀行股的狂歡節已經來臨了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或許需要時間,但不管怎樣,招商銀行都是一個值得「解剖」的對象。
進入2021年,招商銀行大幅逆襲,一個多月就漲超25%,而去年一年也不過漲了20.58%。這一表現就算是在幾大萬億國有行面前也是風光無兩——一隻萬億「大盤子」股份行活躍性竟然和幾個暴漲的城商行不相上下。
也是從去年開始,A股流行各路「茅台」股價比高,眼看唱多銀行的聲音越來越多,這次沒「上車」「銀茅」的股民再次陷入了踏空的困擾。
圖/視覺中國
但銀行股出現「暴動」,等待券商股拉動牛市的投資者有些失望了。股吧一位擁有多年A股投資經驗的散戶投資者對AI 財經 社表示:「以前大家都標榜券商是牛市旗手,去年的抱團行情市場這么活躍,券商業務也都體現在財報上了,沒想到銀行股先起來了。」
宏觀經濟帶來的基本面支撐,資金收緊對信貸利率的推升,二級市場風險偏好的降溫,互聯網金融「搶單」威脅的驟減,疫情沖擊與資本讓利後財報超預期……市場上對銀行股看好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抱團資金擔憂市場資金面收緊,或將尋找更穩健的投資標的,身處破凈大潮的銀行股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是最佳選擇。
從銀行的走勢來看,去年7月和11月各有一次沖高行情,但很快就大幅回調。招行雖然也是機構抱團的對象,但表現卻不佳。在機構持倉的最頂端,都是貴州茅台、五糧液、中國平安、美的集團、寧德時代、招商銀行、中國中免、立訊精密、恆瑞醫葯這些行業龍頭,但招商銀行去年只漲了不足21%,是機構持倉TOP10里除中國平安之外表現最差的抱團股。
這次招商銀行為什麼能成為另一個「天選之子」?有人認為是行情分化,有人認為是高成長的零售賽道優勢,也有人認為是財報助推。
不管怎麼說,從去年3月19日創下新低到今天,招商銀行股價上漲逾80%,同期銀行指數漲了不到17%。這一表現相比廈門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城商行必然算不上最瘋狂,但作為一隻「大盤子(市值)」銀行股,翻倍行情並不多見。
招商銀行股價飆升的結果,反過來助推其總市值在A股市場不斷超越。2021年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招商銀行早盤一度漲超2%,股價觸及56.40元/股新高,收盤回落至54.55元/股,目前總市值1.38萬億在整個A股排到第3位,前面的建行和工行已經領先不到5000億了。招行賺錢能力雖還遠不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但超越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國內上市銀行,2020年預計盈利超過973億元。
去年一年,隨著公募基金新增規模突破3萬億新高,普通投資者對基金持倉和調倉動作更加關心了。在最新一季報告中,除了招商銀行,基金持倉靠前的銀行股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持倉基金也分別有585家、414家、329家。有機構投資者對AI 財經 社表示,機構選擇標的不只是看現在賺錢多少,更重要的是未來潛力和護城河。
機構抱團行情中,投資者喜歡把每個行業的抱團龍頭稱為「XX茅台」,以體現和「股王」貴州茅台一樣的不可替代性:高壁壘、高盈利、高成長。在銀行圈,招商銀行就是那個「銀茅」。
因為零售業務轉型成功,招商銀行被標榜為「零售之王」。最近幾年,無論業績還是股價,招商銀行都實現了彎道超車,尤其在二級市場,幾家萬億規模的國有大行,要麼流通比例很小,比如建設銀行,1.73萬億總市值只有不到700億在流通;要麼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國資手中,比如工商銀行。而招商銀行1.38萬億總市值中,有1.13萬億在外流通,A股前十大股東中除了招商局持股13.04%之外,其餘都在10%甚至5%以下。
這也意味著,除了機構不斷加倉,普通投資者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越來越多的散戶也耐不住性子加入進來。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招商銀行股東戶數已經達到41.7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萬多。
「銀行股的低估值是A股出了名的,但沒想到逆襲發生在疫情之後,」一位股民在投資交流群中向群友質疑,「疫情的影響這么快就過去了?」但也有投資者在群里表示已經毫不猶豫賣掉白酒買了銀行。
市場對銀行的「好感」可能源於疫情沖擊後期與初期的鮮明對比。在疫情沖擊經濟、金融讓利實體、地產調控這些壓力之下,整個銀行板塊的估值在去年降到了 歷史 低點。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大部分銀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轉好的跡象。到了12月,一位叫李錄的投資人徹底引爆了二級市場。
圖/視覺中國
李錄被稱為最接近巴菲特的華人,管理著巴菲特好友查理·芒格的家族資產,因為向巴菲特引薦比亞迪股票「一戰成名」。就在去年12月,李錄旗下的喜馬拉雅資本突然對郵儲銀行的港股股票動手,而且一出手就是43億港元,之後繼續加倉買到「舉牌」(目前持股5.49%)。隨後港股、A股銀行板塊異動不斷。
早在11月,李錄還調研了平安銀行。巧合的是,最近無錫銀行公布的機構調研接待記錄里也出現了李錄,同時參與調研的還有中信建投、國盛金融、匯添富基金、華泰保興基金、長江養老,這些都是國內知名的買方和賣方機構,一舉一動牽動著「韭菜」的心。
再拉長時間線,AI 財經 社發現,最近半年寧波銀行、蘇州銀行、上海銀行都有機構「拜訪」,而且都是景林、高毅、睿遠、摩根士丹利、景順長城、交銀施羅德、高瓴等大牌機構,其中寧波銀行被多家機構反復調研。細數最近半年的股價表現,這幾家銀行都排在前列。
李錄建倉郵儲銀行可能只是這次的一個導火索。雖然疫情肆虐,但去年大部分銀行還是延續了之前近3年的不良率下行周期,資產質量比疫情之前還要好,這個問題讓很多人搞不明白。但奈何眼前利好不斷,不少散戶投資者也跟著機構一起買買買。
從目前公布2020年年報和業績預報的18家上市銀行來看,在大規模核銷不良貸款之後,行業普遍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下降,盈利也大部分實現了正增長。想想上半年「資本讓利實體1.5萬億」的要求,這些表現已經超出了市場預期。
國內的宏觀經濟持續轉好,對銀行來說也是好事兒,這是銀行基本面的主要支撐。另一方面,雖然央行表態貨幣政策不會「轉急彎」,但資金收緊的預期逐漸形成,很多人更加認定這是利空高位抱團股、利好低估值業績穩定的銀行股。不少炒股群里因此開始人心惶惶,眼看手裡的白酒、新能源等抱團股逐漸分化、「潰散」,而已經漲到2500多塊一股的真茅台又買不起,有人不想再錯過「賺錢的機會」,短短一周就買了4隻銀行股。
「我買的偏金融的基金都不知不覺20個點了。」有人在群里曬出的8月買入的某銀行ETF收益率已經達到18.34%,雖然還遠低於同期滬深300指數超過40%的增幅,但還是在2月加倉了這只基金。2月5日,連續多日大漲的銀行板塊再次「爆發」掀起漲停潮,無錫銀行沖擊漲停,有散戶投資者在群里分析:「無錫那個是賭博性質的,昨天追完就給套了,誰知道今天會漲停。」同一天,招商銀行股價也創出新高,有自稱炒股20多年的股民表示:「現在啥也不買,就買銀行,去年買的招行已經賺一倍了。」
銀行的狂歡節來了嗎?
上一次銀行股「暴動」還是在螞蟻集團IPO被喊停之後。螞蟻最大的利潤來源於支付寶這個月活超過7億人的平台,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中市佔率達到55%。另外,還有超過1.2萬億的余額寶,2.1 萬億(截至去年6月底)撮合貸款中有1.73 萬億是個人消費貸款(主要通過花唄、借唄與金融機構合作發放),4217 億元是小微貸款,前者在中國個人短期消費貸款余額中佔到21.5%,流量的威力可想而知。
雖然螞蟻不斷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但左手緊握銀行、保險、保險經紀、公募、基金銷售、私募、保理、小貸8類牌照,右手則是巨大流量,「交易生金融」的模式催生了風險,也動了別人的「乳酪」。螞蟻事件之後,監管出台了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監管新規,有網友評論:銀行苦「螞蟻」久矣。
圖/視覺中國
但現在的銀行真的像資本市場所反映的那樣光鮮亮麗嗎?
「胡扯!」對於資金收緊推高信貸利率,進而利好銀行的說法,一位資深銀行研究員不以為然,「銀行目前的利好是已經發生的,就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寬松(滯後效應)。(反而)隱憂就是M1增速在放緩,宏觀經濟增速放緩。」
他認為,當前銀行類似於2018年底M1攀升、2019年春節後大漲的行情,如果接下來貨幣快速回落,銀行股的上漲空間可能就會受限。
而最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銀行真的已經走出疫情陰霾了嗎?
從財報數據來看,大部分銀行受疫情的影響從去年半年報開始明顯體現出來,出現了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的情況。當時有消息稱,部分銀行收到了監管部門口頭指導,要求適當調節上半年凈利潤增速。有分析稱,這對不良低、撥備高的銀行影響更小,調節空間更大,但反之可能波動明顯。
2月2日,平安銀行作為第一家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成績單,高管在業績會上高調宣布了空前規模的909.36億不良資產核銷,這一不良資產核銷規模比2019年增加了425億元。進一步剖析該不良資產核銷情況發現,其中貸款只佔了593.6億元,其餘300多億都是投資資產。而在696.11億元信用減值計提中,只有431.48億元屬於貸款減值損失計提,近265億元是投資資產計提,同期撥備覆蓋率環比降低了16.89%。這也意味著在減值准備消耗更多的情況下,釋放撥備可能為平安提供了更大的利潤調節空間。
「反正(疫情)對貸款業務影響很大,去年我們都在加班做車貸還款延期,」一位在山東省某地級縣的銀行員工直言貸款不好做,「我們主要做大車貸款,去年上半年車都沒法跑(業務),沒錢咋還款。」但這一影響,暫時還沒體現出來。
不同性質的銀行處境差異很大。「讓利1.5萬億」的要求剛出來的時候,有傳言稱銀行圈尤其幾家國有銀行要通過「降薪」來壓低成本,最後被辟謠。王偉任職於農業發展銀行一家地方支行,感受恰恰相反:「因為我們是政策性銀行,主要還是完成政策性任務。待遇沒有下降,完成任務反而還有好處。」疫情初期,王偉所在的銀行響應政策扶持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產業,其中為一家生產無紡布(口罩原材料)的紡織企業以年利率2%提供了1000萬元貸款,成本比該行一般企業貸款低了約3.8個百分點。
「我們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彌補沖擊,但是沒有降薪這回事,員工收入沒有太大影響。」建設銀行某地方支行副行長也對AI 財經 社表示,即使是讓利他們也會選擇優質客戶,主要通過提供優惠利率來支持企業,這樣銀行反而能受益。中國農業銀行某地方分行一位員工也表示:「去年貸款增長比較多。疫情一來很多人不敢投資,存款有剩餘了,另一方面企業缺錢貸款需求也明顯增加,銀行會響應政策減費降本貸款給它們。」
銀行主要有兩種讓利渠道,一是對凈息差的擠壓,二是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國泰君安銀行團隊測算,凈息差每收窄5bp,相當於讓利0.12萬億元;銀行通過核銷減記,核銷前不良率每上升5bp,相當於讓利0.06萬億元。
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的介紹,2020年銀保監會通過督促銀行減少收費、支持企業重組和債轉股等方式,引導銀行讓利約4200億元;引導貸款利率下降讓利59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支持發放優惠利率貸款讓利460億元;債券利率下行向債券發行人讓利1200億元;兩項直達工具讓利3800億元。這些數字加在一起與當初讓利1.5萬億的計劃基本吻合。
「國內發展基本穩定,大中企業還不錯,小微企業一部分已洗牌,根據抵質押物比例、處置方式,每個銀行的業務不太一樣,具體風險也不一樣,」關於企業經營不善等帶來的潛在不良風險,廣發銀行北京分行一位負責人對AI 財經 社表示,「風險一般會遞延2-3年。」
如果滯後的風險可以在未來2-3年以後再考慮,眼下銀行還面臨兩個難題:資管新規和地產新規。
今年是延期後資管新規整改到期的最後一年,盡管各大銀行在加速推進理財子公司建設,增加凈值型產品(相對理財產品)比例,但整改壓力依然不小。截至去年年末,我國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余額25.86萬億元,其中凈值型產品約為17.40萬億元,後者占前者的比例上升至67.29%,但達到這一比例銀行已經花了3年時間。
前述廣發銀行北京分行負責人表示,地產新規對貸款規模、營業收入都有比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比疫情要更直接。但也有分析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股市小年、樓市大年」,這對銀行來說可能不是壞事。但近日,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樓市火爆的城市相繼出台調控政策,對貸款市場再次形成壓制。
估值爭議
在招商銀行股價迅速飆升的同時,市場對其估值也產生了爭議。
「招行、寧波(銀行)比較特殊。」上述資深銀行研究員直言,這類銀行並不一定嚴格遵循流動性規律。
如果從基本面分析,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屬於業務資產質量率先改善、零售業務恢復比較快的零售型銀行,興業銀行屬於受益經濟復甦後製造業的銀行,二級市場上這幾家銀行股價表現的確明顯好於大部分銀行股。
從各行業的「茅台」可以看出,高毛利的重復消耗品更容易獲得成長。招商銀行作為國內最大的零售銀行,不少招行信用卡持有者對其並不陌生,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銀行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達到1.51億戶,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余額8.26萬億元,其中信用卡流通戶數6526.73萬戶,對應9638.73萬張行用卡,是國內最大的信用卡發放行。加上利潤增速迅猛,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機構選「茅台」的標准。
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銀行零售金融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87.79億元,佔比53.10%,這一比例已經連續出現下滑,零售業務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其中雖然包括寧波銀行在內的城商行個人零售業務也發展較快,但在異地存款限制下威脅不大,最大的對手是平安銀行。平安銀行主打智能零售,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經達到6425萬張,零售客戶數也達到1.07億戶,差距逐漸縮小。
在招商銀行零售客戶中,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在50萬元及以上,以及私人銀行即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屬於高凈值客戶,市場爭奪激烈,二者在去年上半年末分別有291.79萬戶和9.1萬戶,其中私行業務資產規模2.16萬億元。同期平安銀行私行達標客戶(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資產超過600萬元)超過5萬戶,近2年年均增長1.37萬戶,私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元,增速比招行明顯更快。
另一個壓力來自監管。「不宜以消費金融擴大消費。」2月8日晚間,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提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並表示部分金融機構忽視了消費金融背後所蘊含的風險,客戶資質下沉明顯,多頭共債和過度授信問題突出。2020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率已顯現上升苗頭。
在黑貓投訴中可以看到,用戶的投訴原因包括協商還款不受理、第三方暴力催收、騷擾家人、惡意降額等等。AI 財經 社通過財報數據梳理發現,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分別比上年末增長了34.98%、13.04%、1.14%,信用卡交易額分別為37938.36 億元、43486.15億元、20356.57億元,增速27.74%、14.62%、-0.12%;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1%、1.35%、1.85%。去年上半年,招行不良貸款余額增加了30.53億元,其中主要就來自信用卡不良。
從收入構成來看,招商銀行有70%以上收入來自利息收入,手續費和傭金貢獻約2成,而在利息收入貢獻中,招商銀行短期貸款平均收益率大幅高於中長期貸款平均收益率,其中信用卡透支和小微貸款是主要推手。去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公司貸款、零售貸款收益率分別為4.14%、6.10%。雖然貸款規模仍有較大差距,但去年平安銀行兩項收益率分別為4.28%、7.23%,都高於招商銀行。對比反應盈利能力的凈息差,雖然在疫情影響下行業普遍出現下滑,招商銀行去年上半年凈利差、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42%、2.5%,不出意外四季度或還將小幅下滑,而平安銀行截至去年年末凈息差還能維持在2.53%。
回到資金面,盡管整個銀行板塊的估值還不算高,但分化已經非常明顯,寧波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都已經達到估值高位,動態市盈率、市凈率都已經超過2015年高點。在南下資金瘋狂湧入港股市場之際,招商銀行港股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就在最近股價不斷走出新高的時候,「聰明資金」北向資金減持了招商銀行1000多萬股A股股票。
資金轉向背後,高位套現也開始頻繁發生。社保基金最近通過減持5986.7萬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超過1.59億港元,寧波銀行原始股東之一、資本大佬鄭永剛旗下的杉杉股份清倉了寧波銀行,第三大股東雅戈爾也在近期大幅減持,套現超過100億元。
早在去年12月17日,大家人壽就賣出了1930多萬股招商銀行A股股票,持股數量降至12.32億股。自從去年7月安邦重組為大家保險以來,大家保險陸續減持了中國建築、萬科A、歐亞集團、大商股份等股票,但對招商銀行的減持還是第一次。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偉為化名)
3. 滬深a股目前流通盤最大的前十名股票分別是哪些
目前滬深A股流通盤最大的前10名是哪一些股票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貴州茅台
的流通市值為:24081億。貴州茅台就是做白酒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個白酒最著名也是最貴的那一個品牌。貴州茅台酒是世界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稱之為中國的國酒。
二.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為:12807億。工商銀行是我國流通市值最大的一個銀行。他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戶存款金額第一和盈利最多的銀行。
三.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的流通市值為:11589億。寧德時代是在做新能源的鋰電池這一塊的,它是我國做鋰電池做的最厲害的一個公司。他的老闆現在已經成為了香港的新首富,超越了李嘉誠。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4. 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秘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涌,消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台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葯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制葯、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葯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台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台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台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台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報數據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隻基金持有貴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對象。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葯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台 、雲南白葯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
5. 200分求助。如何系統的學習股票知識,變成一個股市中的老鳥
您好,我雖然不是職業的股民,但也從96年一直摸爬滾打到現在,期間走了無數的彎路,真心希望別人能少走一些。經過這十幾年的經歷。我感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遠見和耐心。而不是抄,更不能預測短期的走勢,你所看到的牛人並不能長久,拋棄腳下的石頭,而往高處遠眺,用智慧戰勝技巧。這才是股票投資的真諦。真心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股市是一個喧囂嘈雜的地方,很多在生活中比較明白的人一進股市便耳目失聰;股市又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很多在工作中較為理性的人一進股市便方寸大亂;股市更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的地方,這個世界的變數和搏弈太多太多。因此,投資股票需要獨立思考,沉著鎮定;需要化繁為簡,棄小就大,抓住主要矛盾;需要耐心持有,「以不變應萬變」,達到「不戰而勝」的至高境界。
人性是有弱點的,我也走過很長一段彎路,屬於比較愚笨之人。總結自己的投資過程,1999年到2002年期間特別重要。為了清算1999年前因盲目投機幾乎導致破產的錯誤,連續三年讀了幾百本書,上千份財務報表,重點調查了十幾家上市公司,在對投資的思考上可謂絞盡腦汁,幾經痛苦,然而幾番實踐後「柳暗花明」,發現投資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四條經驗,即:投資要大氣,選股要嚴格,買股要隨時,持股要耐心。
投資要大氣
股票投資應大氣。在市場價格潮起潮落、漲跌不定的氛圍之中,在牛市、熊市更迭交替、利多利空層出不窮的環境之下,應該高屋建瓴,抓住核心問題,以此為指導,就容易解決賺錢的一切問題。核心問題是,從長期而言,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經濟是不斷發展的,股市是永遠向上的。不管經歷多少風風雨雨,都改變不了股市長期向上的本質。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個世紀初是100點,現在已經超過了13000點;上證指數1990年是100點,現在已經躍過了5000點。作為一個投資者,只需要嚴格的選股,簡單的買入並持有就行了。具體而言,投資要大氣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上不要計較小的利益。比如一截波段,一點差價,甚至買入賣出時講究掛低掛高幾分錢等等。關注蠅頭小利而成天炒來炒去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有些股民盡管也知道某個股票有極為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十年能漲十倍,但卻在買入後老是盯著起起落落,計較幾塊錢的差價,倒來倒去,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也買不回來了,因小而失大。比如貴州茅台、中國石油、招商銀行,很多股友都跟著我在極為低廉的價格買到過,但一直持有到現在的人卻極少。事實上,世界頂尖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炒短線的。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知道,既然股市總體趨勢永遠向上,投資者就應有遠大的目標,牢牢抱住優秀公司的股票不為所動,立志賺足利潤,依靠時間最終成為億萬富翁。
二.是操作中不要講究小的技巧。比如高拋低吸、止損、底部頂部、金字塔結構、時間之窗、黃金分割位、包括所謂的牛市策略、熊市策略等等都不外乎是技巧方面的東西,而不是智慧方面的東西。在技術分析中有100多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指標,裡面充滿著各類看似精妙的技巧,就象賭場里的《21點必勝法一樣》,其實都是一些雕蟲小技,以此操作成功的能有幾人?其中波浪理論最為典型,大浪裡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細浪,走向永遠有無數種可能,你怎麼操作?我後來投資股票,自定「五不主義」(曾經講過三不主義):不依大盤,不聽消息,不作預測,不重技巧,不信技術。技術分析最致命的問題是脫離公司的基本面,空對空地以價格變化去解釋一切,也就是本質和現象相脫離,或者是離開本質談現象。投資者應該擯棄一切技巧。這並不是說過頭話,而是重要的理念問題。古代項羽說過:「學劍,一人敵;學書,萬人敵!」將軍可以不是神槍手,但能指揮千軍萬馬。真正的蓋世高手是不要任何武器,空手就能致勝。買入並且長期持有雖然簡單,卻是智慧層面的東西。智慧高於技巧。人的一生當中其實只要長期擁有極為優秀的幾只好股票,就享用不盡了,就象香港持有萬科18年而成為巨富的劉元生那樣。
三.是心態穩。不去理會大盤的波動漲跌,也不要害怕類似「911」、金融危機以及最近的美國次級債券危機等等這類突發性事件。心態不穩是長期投資的大敵。健全穩定的神經系統是投資制勝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不要去預測短期的走勢而自尋煩惱,那其實是為股市算命。股民一預測,上帝就發笑。我一直主張不要看盤,不要去看價格的紅綠跳躍,只要關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行了。1999年前我做了5年技術分析,下的功夫遠超過當年讀大學,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短期走勢無法預測,也不用去作短期預測。要說底部頂部,改革開放前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底部」,而「頂部」這輩子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應關心是不是優秀的公司,著眼的是公司的未來,選擇的是長期持有,注重的是長期回報。
四.是眼界高。氣魄大,眼界就高,就不會老盯著平庸的和失敗的公司,也就是不會去買垃圾股,就會下決心只擁有最優秀公司的股票,就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本領,磨練出一雙鷹一般銳利的眼睛,去辨別各種各樣的公司。我們要挑選的應該是極優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業中最佳,而且要在國內市場中最佳,最好還要將它們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考察比較。要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選擇公司上面,要盡力使自己股票品種全是最好的,打開帳戶,鮮花盛開,而不是雜草叢生。
投資要大氣很重要,否則學價值投資就學不到精華。學價值投資當然比學技術分析和聽小道消息好得多,但並不等於就是學巴菲特,學巴菲特是要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追求卓越,追求大氣,有了大氣的思維,在思想意識上才有遠大目標,目光才可能長遠,思想才可能崇高。做好人,買好股,把資金投到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公司中去。榮毅仁先生的家訓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效仿:「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首先強調的也是立志要遠大。這是指導思想和投資理念中很重要的東西。
選股要嚴格
嚴格挑選股票是股票投資中的主要矛盾。投資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用較低的風險取得較高的回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選好股票。什麼是投資哲學?這就是投資哲學。
回顧歷史,在所有傳統的股票投資理論中,最基本的理論就是「長期好友理論」了。這一理論有句名言:「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它抓住了股市永遠向上這一關鍵問題,但可惜方法不夠嚴謹,思想不夠卓越。我主張批判繼承這一經典:反對「隨便買」,因為「隨便買」會影響長期的收益水平,流於平庸;有些贊同「隨時買」,因為「隨時買」適合大多數人;完全贊同「不要賣」,因為「不要賣」抓住了投資的大方向。我的格言是「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
世界上許多投資大師的輝煌業績證明,嚴格選股是極為重要的。下面著重談「嚴格選」的問題。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隨機漫步理論」,這種理論莫名其妙的非常出名,它為了證明市場是有效的、投資者的選股功課是徒勞的,經常舉出猴子擲飛鏢的例子來說明買股票用不著花工夫去認真選擇,選擇的結果與猴子亂擲的結果也差不了多少。這實驗雖然非常有趣,卻並不科學,並不能證明「隨便買」正確。因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實驗者引向了猴子,卻忘了與猴子做類比的投資者是些平庸的投資者(准確地說是些華爾街的股評家)。因此,巴菲特嚴肅地指出,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話,我們這些人只有去喝西北風了。
要成為一個卓越的投資者,就必須嚴格挑選極為優秀的公司。我曾對采訪我的記者反復說過,投資者要有「股不驚人誓不休」的精神。
那麼,什麼樣的股票才是驚人的呢?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在有生之年能擁有幾只漲幅達到100倍的股票。我已經用五年時間擁有了幾只漲幅十幾倍的股票,相信能有那麼一天,某隻股票在我的珍藏下漲幅能超過100倍。我已年過50,深感覺悟太晚,所以只敢提100倍。我對女兒的要求就不一樣了,是要在有生之年擁有幾只漲幅超過300倍的股票。第二層意思是選擇的股票必須要「萬千寵愛在一身」,就是要擁有多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考察公司,無論怎麼苛刻,都挑不出影響公司長期成長和收益的毛病來,它是那樣地卓越和超群。
很多人一聽100倍會有些吃驚,其實稍微舉幾個例子就能說明這並不罕見。比如沃爾瑪和微軟公司上市也不過20~30年,股價都已漲了500~600倍之多,我們身邊的萬科按1990年的原始股股價一元計算,則已漲了1400多倍。
具體應該怎麼來選擇這樣的優秀上市公司或股票呢?是不是要多看財務報表呢?我要強調閱讀財務報表只是價值投資的一個基礎方面。我自己就走過一段彎路,還差點鑽進牛角尖。注意研讀財務報表只是表明關心基本面,這與專看K線圖和聽小道消息確實不一樣,但這還不算是價值投資,更不等於是學巴菲特。我認為,調查和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比如持續競爭優勢問題,盈利模式問題,自主定價權問題,未來利潤增長點問題,行業特點問題,管理層問題,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的差異問題等等,才是價值投資的首要步驟和關鍵內容。這些問題財務報表上沒有,或者說不直接反映。閱讀財務報表含在調查裡面。要通過閱讀財務報表去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我思故我賺」,思考的重要性就在這里。因為要選擇極為優秀的公司,光閱讀財務報表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投資者應該是董事長,而不是會計。
要從大處著手,首先考慮公司有沒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這個「獨一無二」極其重要,你會一下子就把優勢公司和一般公司篩選出來。我有個習慣,如果用半個小時都找不出一個「獨一無二」出來,我就要放棄它了,盡管它可能看起來股價較低。如果有人問我某隻股票怎麼樣,我先會反問:「它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優勢?」
說到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很多人會以為這就是常說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它包括核心競爭力,但不光是核心競爭力。嚴格說,核心競爭力是管理科學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兩個美國管理科學家在1990年提出來的,主要是指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生產製造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是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把產品推向市場的能力。它強調的是核心能力和技能。這種能力,只屬於我所說的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的一種,僅以此來作為評判企業優劣的標準是遠遠不夠的。管理學是科學,投資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在投資學上,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含義要豐富得多。否則就無法理解什麼是「傻瓜都能賺錢」的公司了。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有很多種,為了更加易於理解「什麼是好股」,我歸納了主要的六種,可能互相之間會有點重合或者互為因果。
一.壟斷優勢。按照經濟學上的「壟斷」的含義,是指單一的出賣人或少數幾個出賣人控制著某一個行業的生產或銷售。我用自己的話說,就是獨家生意。或者說得長一點,是獨家經營,或者重要產品、服務的最先推出和獨家擁有。香港交易所和澳大利亞交易所就是獨家生意,在本地區本國獨此一家,別無競爭。美國輝瑞葯廠的偉哥剛推出來的時候,也是獨霸天下。當然,壟斷除了獨家生意以外,還有一種叫寡頭壟斷,我們在市場上經常能發現,80%的市場和利潤被兩至三家最大的生產組織所擁有。銀行信用卡大部分必須通過萬事達或維薩兩家國際組織的網路,世界上的碳酸性飲料的市場基本上就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壟斷。國內牛奶的市場最大的兩家是蒙牛和伊利。不過,我更推崇的是獨家壟斷。
二.資源優勢。資源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諸要素。很多公司都擁有各自的資源。資源的關鍵在於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江西銅業擁有銅礦,但卻還不具備獨占的優勢,因為很多銅業公司也有銅礦,不能算是最高等級。中國石油的等級就要高一些,南非的黃金鑽石等級更高一些,而鹽湖鉀肥所擁有的鉀鹽礦,則佔全國總量的近90%,這種資源的優勢就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又比如離開了茅台鎮就生產不了茅台酒,那麼茅台酒廠資源優勢就具有獨占性質。我最喜歡的是具有獨占性質的資源優勢的公司。
三.品牌優勢。有品牌的企業很多,有了品牌並不等於有了獨一無二的優勢。品牌優勢的獨一無二簡單地說就是要強大,強大到行業第一。茅台號稱國酒,同仁堂號稱國葯,耐克公司那簡單的一勾,就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和運動產品的標識,已深深為全世界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所喜愛。這種優勢也是巴菲特的最愛,他叫做消費獨占,我有時把它叫做消費者心理霸佔,就是把消費者的魂勾去了。比如同樣的產品,人家就要買這個牌子的,哪怕這個牌子貴了一大截。
四.能力技術優勢。也就是大家講得最多的核心競爭力。能力指的是公司團隊在決策、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技能,比如萬科公司,它在品牌強大之前,主要是管理團隊極為優秀,能力太強,堪稱地產界第一。煙台萬華的MDI製造技術獨家擁有。微軟的技術優勢簡直是世界老大,任何軟體產品不適用WENDOWS系統,你就麻煩了。1997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招商銀行的一卡通時,就深為他們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所震動。一張卡片,居然可以活期定期本幣外幣全包含,而且比存摺易帶,又不暴露存款數字。這在當時可是全國領先。其後他們還不斷推出金融服務創新品種,一直在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是能力技術優勢最直觀的例證。
五.政策優勢。政策優勢主要是指政府為加強相關產業的戰略位置,制訂有利於發展的行業政策與法規,使相關產業形成某種具有限制意義的優勢。除了專利保護和減免稅優惠政策外,有個原產地域保護政策也很有意思。例如香檳酒。香檳是法國一個地方,只有這個地方生產的氣泡酒才能叫香檳,別的地方就不行。政策優勢,就是指這種具有限制性質的優勢。雲南白葯,片仔癀,馬應龍三個公司的產品被列為國家一類中葯保護品種,在很長時間內別人都不能生產,甚至也不能叫這個名字。茅台鎮上也有別的酒廠,但只有茅台酒廠的酒才能叫茅台這個名字。
最後,行業優勢。行業分析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抉擇很重要的一步,有時甚至是投資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有些行業牛股成群,投資的贏面高;有些行業卻牛股稀少,投資獲勝的概率低。這是因為基本面確實如此:有些行業就是有先天優勢,有些行業註定要吃虧。有些行業就是穩定增長,沒有周期性,比如食品飲料業;有些行業就是門檻高,大部分企業進不來,比如航天業;有些行業就是有提價能力,不會你殺價我也殺價,比如奢侈品行業;有些行業的產品就是不怕積壓,甚至越積壓越值錢,比如白酒葡萄酒;有些行業就是集中度高,它們的優勢就是競爭對手少,比如銀行業、保險業,更不要說交易所和銀行卡國際組織。有專家喜歡用行業利潤永遠趨向平均化的經濟學理論與我辯論,意思是當一個行業擁有暴利的時候必然會引起更多的人和企業進入,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最後平均化。其實這只是一般而論,很多情況並不如此,因為行業壁壘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擁有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還不能構成買入這家公司的充分條件。有了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就有了關注的前提。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這種優勢能不能形成極強的贏利能力?比如自來水、電力、燃氣、橋梁、高速公路、鐵路等公用事業公司,雖然具有明顯的壟斷優勢,可是價格受管制,沒有自主定價權,能賺大錢的不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廣深鐵路表現不佳,11年只漲了一倍多。鐵路是高度壟斷行業,業務好的不能再好,它不太賺錢就是因為事關民生票價不能亂提。張小泉是著名的剪刀品牌,當沒有能乾的管理層去經營去繼續開發的時候,它根本就贏不了利。很多公司擁有資源優勢,但當國際商品資源價格處於低潮時,它也是一籌莫展。我們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有沒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優勢最終也還得落實在收益上。
那麼,極為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至少應該是多少呢?我前面說過要「股不驚人誓不休」。好股票應該具有數十倍的成長潛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不能低於20%,當然,能超過30%就更好。茅台,招商銀行,萬科就超過了30%。蒙牛在前幾年甚至達到了驚人的90%。有了某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又有極強的贏利能力,是不是夠條件了呢?還是不夠,還要看它的優勢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長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一點難度更高,更有技術含量。買股票就是買未來,長壽的企業價值高。一個公司在某一年賺錢不難,難的是一輩子賺錢。BB機剛出來的時候風光無限,但沒幾年就不行了。柯達、樂凱等生產膠卷的公司由於數碼相機的出現變得非常被動。這就需要我們的眼光更為長遠,思想更為深刻。這就需要這個公司「萬千寵愛在一身」,也就是多種競爭優勢都具有。
可能會有人說,您說的公司近乎完美,好像很難尋覓。其實在我的持股名單中符合的就不止一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用條件套一套。要做到「股不驚人誓不休」,當然不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你發了上等願,至少能結中等緣吧。我主要是提供一個嚴格的思路,在挑選股票方面要精益求精,錦上添花,沒有止境。這才是追求卓越,這才是無懈可擊。
談了這么多,一直沒有談到價格,價格不太重要嗎?不是的,價格當然重要,「安全空間」這個詞簡直是價值投資者的口頭禪。好公司加上好價格才是好股票。我曾經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概括為十二個字:好股,好價,長期持有,適當分散。就已經把好價包括在內了。但我們談的主要問題是優秀公司的問題。同時我認為,相對價格來說,好股是第一位的。先好股,再好價;先定性,再定量。這也是一種投資哲學。
買股要隨時
買股要隨時,就是主張「隨時買」。必須申明,這是針對大多數人尤其是有穩定後續資金的工薪階層而言的。經常有人面容嚴峻地向我提出:「隨時買,價格不用管了嗎?萬一買到高價的怎麼辦?」其實,提問題的朋友沒有深思熟慮過,價格問題是個復雜的問題,在實踐中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問題,能力圈之外的問題。你如果有幸常能在入市時遇到「9?11」或者金融危機之後這樣的大機會,當然是件美事,然而股市牛熊難測,風雲莫辨,不確定性是主流,必須「以不變應萬變」來對付。我的經驗是,努力捕捉機會也會喪失機會,放棄這樣努力也許就逮住了更多機會。多想想方法,而不要動太多的腦筋去想買入時機的問題,也不要成天去盤算市贏率的高低。不同的人參加工作有先後,入市時間有早晚,一旦決定投資,難免會買到高點低點,但有了嚴格選和不要賣,即使是不那麼幸運,最終還是會大獲全勝。
有的股友引用巴菲特先生坐擁幾百億現金不出手,並表示願意一直等下去(等到合適價格)的例子,來反駁我的「隨時買」,甚至指責我有背離巴菲特的嫌疑。然而我經過再三思考,堅信這並無大錯,尤其是這么多年,眼見很多朋友一再等待貴州茅台、招商銀行、港交所等股票的價格跌到他們的心理價位,結果或者是永遠無法買到,或者是失去耐心買得更高的事例,更能感受到學習巴菲特不能教條的重要意義。不要忘了,在美國投資界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組成人員狀況的調查中,盡管頂尖的往往是職業投資者,但人數比例最高的恰恰是在二戰以後簡單買入並且長期持有的普通投資者。
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過一段精闢的話:「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就是「沒錢靠體力,錢少靠智力,錢多靠掌握時機」。坐擁幾百億現金的巴菲特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屬於世界頂尖「錢多」的那一類。我的這個「隨時買」不包括擁有大資金的投資者和專業投資機構,只是針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大多數人屬於「錢少」的工薪階層,每月有固定的工資獎金收入,「隨時買」就是每個月都用工資獎金的剩餘部分買,這種固定的買法最終能使買到的股票成本平均化,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但由於嚴格挑選,買到的基本上是優秀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收益率還是極為可觀。這是靠智力的買法,只要實施,可以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不信的話,看看我給出的這個方法:
深圳的年輕人如果月薪在3000元左右,那麼一對情侶如有毅力又有恆心,每月拿出收入的20%,即每個月各拿出600元來進行投資,按月買進那些平均利潤遞增在20%以上的公司股票,無論如何都不再賣出。40年後,就輕松成為億萬富翁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計算一下。
當然,選到平均每年不低於20%增長的優秀股票有一定難度。但工資獎金是會不斷增加的,如果把增加部分中的20%再追加投資,不就好事易成了嗎?
持股要耐心
投資的辯證法在於:該復雜的復雜,該簡單的簡單。「選股要嚴格」,屬於復雜的范圍,但「買股要隨時」和「持股要耐心」則格外簡單,就象風暴之後天空特別碧藍一樣。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很多極具智慧的話語,如「不戰而勝」,「無為而無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等等。特別是「大道至簡」和「以不變應萬變」這兩句話。把這些用來指導投資,就成了輕松賺錢的學問。也就是說,精選了好股以後,把好股簡單的留起來就行了。我曾經說過:「象集郵一樣收藏好公司的股票」,更愛說的是:「做好股收藏家」。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你的一些股票五年多沒動一下,你怎麼能守得住?其實我在生活中是個很急躁的人。只是投資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樣,你不長期持有就很難穩賺不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發財要有耐心,這是千真萬確的。賭場和摸彩票能提供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概率才多少?收藏的發財概率比賭博和摸彩要高一點,但收藏到珍品真跡的不多,大部分是收了假古董贗品什麼的;做期貨、買權證的發財概率比收藏的又高一點,但長期成功的實在太少;短線炒作股票成功概率又要高一些,但總體而言,失敗多於成功。可是你放眼世界,多少人通過長期持有股票和房地產成為億萬富翁。這些認識在前面說過,也是經過慘痛的失敗才換來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定力」,我把它看得很重,僅次於「眼力」。我經常建議朋友,在你的投資字典里刪掉那個「賣」字。
沒有豐富投資實踐的人大多會想,如果結合短線,不是賺得更多嗎?這是不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有一定經驗的股民往往會問:「難道漲的太高也不賣嗎?」 我的回答是不要賣。因為有些東西說說容易,就像低買高賣,實際操作時很難判斷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就象無法判斷明天是漲還是跌一樣。很多短線利潤是要放棄的,因為放棄你才能得到更多。有舍才能有得,這就是辯證法。我和很多股友有充分的實踐證明,判斷高低漲跌這些東西太復雜了,這是自己能力圈之外的東西,也是害人的東西,它讓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揀芝麻不抱西瓜。如貴州茅台、招商銀行、萬科哪天賣合適?哪天賣都不合適。從長期趨勢看,任何賣出好公司的行為都是愚蠢的,逆經濟發展潮流的行為。其結果都不理想。最多在一個局部戰役中獲勝,而在全局上落敗。股市上流傳著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有些東西的影響還非常之大,比如「高拋低吸」就是一例。我們看到的是絕大多數人恰恰相反,低拋高吸,大盤一向上就追漲,大盤一下跌就斬倉;上證指數跌到1000點時,每日成交量只有幾十個億,可見大多數人沒有「低吸」,上證指數漲到5000點時,每日成交量高達兩三千億,可見大多數人沒有「高拋」。再說,判斷高低也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不是智慧層面的東西。小賺靠技巧,大賺靠智慧。為什麼股市中最後總是賺錢的人少呢?這和過度操作有關。許多人基本上每天都盯住股市行情不放,不停地在捕捉所謂的時機,不停地想低吸高拋。但真有幾個人成功?還是舉大家都知道的劉元生先生長期持有萬科公司股票的例子,就是簡單持有,買了就不賣。其實這18年中萬科股票有無數次下跌,要是他老想著高拋低吸,能從幾百萬變成幾個億嗎?技巧層面的東西,不但把人弄得非常辛苦,而且並沒有給很多人帶來可觀的收益,至少在電腦房裡炒得昏天黑地的股民情況大致是這樣。人們經常會忽視:最好的往往是最簡單的。
在這里,我想再舉一個深圳人有親身感受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長期持有。大多數深圳人既買房又炒股,這幾年房市、股市都是大牛市,按說兩個市場的贏輸概率應該差不多。然而統計數據表明,買房賺錢的高達98%以上,而在今年五月的統計中,在股市牛氣沖天時居然有30%的人虧損。什麼原因?買房的人很少頻繁地「炒短線」,而炒股的人卻不少有「手癢症」或「多動症」。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關心賣的人多,而想當收藏家的不多。其實,賣掉好公司的股票才是最大的風險。「炒」是投機者心中的魔鬼。澳門賭王何鴻燊在回答記者有關什麼是賭博贏錢的訣竅時,說的是「不賭」。如果有人問我炒股賺錢的訣竅,我的回答是「不炒」。我們買的是極為優秀的企業,它們是最有活力的公司,有最為寶貴的資源、最有前途的產品,處在最好的行業中,也有最能乾的經營管理者,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一勞永逸。股市其實是一個「烏龜」打敗「兔子」、「懶人」戰勝「忙人」、「笨人」戰勝「聰明人」的地方。
6. 權重股票有哪些股票
一、權重股票有:
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建設銀行、貴州茅台、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油、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石化、五糧液。興業銀行、長江電力、美的集團、交通銀行、格力電器、恆瑞醫葯、浦發銀行、工業富聯、萬科A、中國神華、平安銀行等。
滬市權重股有: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神華、招商銀行、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等。深市權重股有:五糧液、洋河股份、萬科A、廣發證券等。
目前解析出的權重股有90隻,解析條件為,總市值排名前30%且股票市場類型包含滬深300。
二、權重股票介紹:
1.權重股,顧名思義,總股本比較大,上市公司總股本巨大,占據股票市場的比重非常大,比重越大,權重就越高,對股票指數的影響也就會更大。舉例來說,今天中國銀行的股票占據整個滬市股數的五分之一以上,那麼這就是權重股,中國銀行的股票漲跌一分錢,大盤指數會跟著漲跌一個點。對於股票指數,所得到的結果是根據加權平均之後得到的,這也就印證了為什麼權重股所佔據的總股本比較多,所代表的權重就會越高。一般情況下認為是藍籌股。
2.藍籌股也稱之為績優股,能夠穩定持續的獲得盈利,能夠穩定持續的分派股息,非常的優厚,當然,這部分公司的業績非常好。一般情況下,藍籌股的抗跌性非常好,能夠在行情走勢轉好或者利好的情況下,有強有力的復原能力,或者是升漲能力。市場上備受追捧的對象之一便是藍籌股,如果當前市場比較低迷,行情不好,不妨看看藍籌股,說不定後續便會穩定獲利。
內容來源於網路。
7. 茅台倒,萬物生,四大邏輯支撐有色暴漲,行情遠未結束
茅台一倒,A股九生一死,如何對待抱團瓦解?
2月22日A股牛年第三個交易日,三大指數呈現單邊下跌行情,創業板重挫,下跌近4.5%。兩市成交額繼續放大,合計成交1.29萬億元,行業板塊跌多漲少,白酒、家電、醫葯等白馬股集中的行業重挫,茅台重挫7%,五糧液暴跌9.1%,山西汾酒跌停。茅台的暴跌,帶動「各類茅」放量暴跌。兩市成交額前20的個股,除去有色基本上是全線暴跌。市場放量下跌
盡管三大指數重挫,但市場分化明顯,個股卻漲多跌少,超2/3個股上漲,掙錢效應仍然強。節前是股災式上漲,節後是牛市式下跌,追漲殺跌的股民真是被損失慘重。茅台不倒,A股九死一生;茅台一倒,A股九生一死。這就是當下A股的風格的真實寫照。
以茅台的放量暴跌,「各類茅」也跟隨放量大跌,部分白馬股已經跌破60日均線,後續反抽若不能放量收復失地,基本可以判斷抱團行情瓦解。抱團瓦解,並未導致其他中小市值票崩盤,資金出現高低切換,抱團資金流出資金迴流到中小市值藍籌股中。
對於抱團瓦解,如果是高位介入,不具備成本優勢建議在有盈利的情況下,直接逢高止盈離場;對於已經目前有超50%以上盈利,可以對手上的倉位進行適當的兌現,等待抱團調整企穩後再度介入。所以這點需要理解,不要認為抱團瓦解了,就馬上清倉了,對於優質賽道的核心公司,中長期上行趨勢是不變的,但短期內過快的上漲調整在在所難免。
順周期進入高潮,行情到頂了?繼續布局這2大主線
與抱團瓦解截然相反的是,以有色、化工等為主的順周期板塊,掀起了漲停潮,可以說是資金的抱團得到了延續。在有色強勢帶動下,煤炭、鋼鐵等三大傳統的周期行業也表示強勢,盡管個股不如有色,但掙錢效應仍然很高。
此輪有色掀起漲停的超的因素是:周末LME銅期貨等創8年新高,中信上調銅價目標價至1.2萬美元這是直接導火索。
核心邏輯是:四大因素推升有色為代表順周期持續強勢。
一是,海外疫情新增確診人數連續7周下降,疫情拐點到來後全球經濟復甦比預期強烈;
二是,拜登政府的1.9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推升對商品需求的預期;
三是,美元持續疲軟疊加通脹預期,支撐大宗商品價格走高;
四是,受疫情影響,海外多數礦業公司停產,供給不足,需求增加,供給矛盾才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強的根本因素。
盡管今日順周期行情到了一個高潮,短期高點來了,後續分化難免,但行情遠未到頂,至少目前看不出行情到頭的苗頭。在全球通脹預期、經濟復甦以及全球碳中和,光伏、風電、新能源 汽車 為主的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銅、鋁、鈷、鋰、鎳、稀土等為主工業和能源金屬的價格中長期的上行趨勢已經確立。
因此,後期順舟板塊出現分化是大概率,具有礦業優勢的標的將受資金追捧。此外,化工等材料漲價有望貫穿全年。
元芳論市
A股節後迎來非常見式的「開門紅」,表現出的是下跌式的牛市,抱團的重挫,反映出的是機構投資者對獲利兌現,落袋為安的需求和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指數在時間和空間上已經基本到位,短期市場仍然面臨回撤的風險,中期來看,需要對此輪抱團帶動的指數調整進行修復。
受益於全球疫苗接種的持續推進,全球需求復甦和通脹預期不斷上升,經濟復甦和疫情受損的服務業主線有望繼續走強,目前還沒有看到到頂的跡象。
對抱團股,此輪放量調整,基本確立抱團瓦解,持續的上漲把後面的利潤和股指透支,短期來看需進行估值的修復。對於優質賽道的公司而言,短期的調整並不懼怕,調整給了我們更好的上車機會。
沙盤推演
淘金計劃
抱團瓦解,順周期高潮後面臨分化,指數在時間和空間上基本到位,進入震盪格局中。
策略上,輕指數、重個股,以經濟復甦和疫情受損行業為主線,疊加超跌 科技 龍頭。
股票池:
順周期:沈陽化工、江西銅業、北方稀土、美錦能源、和順石油、盛屯礦業
中期布局:萬達電影、中興通訊、美年 健康 、南方航空、萬科A(已有倉位的繼續持有,反復做T)
大金融:興業證券、廣發證券、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太保
大消費:麗人麗妝、伊利股份、海瀾之家、華東醫葯
高端製造業:中國中車、中國衛星、中集集團
兩會概念/二胎概念:人民網、新華網、貝因美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再次提示,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8. 中國版漂亮50股票有哪些
1、 中國漂亮50股票有貴州茅台、長春高新、招商銀行、濰柴動力、五糧液、匯川技術、寧德時代、雙匯發展、美的集團、芒果超媒、中國中免、TCL科技、海天味業、聞泰科技、恆瑞醫葯、東方雨虹、邁瑞醫療、海大集團、順豐控股、青島啤酒葯明康德、新希望、隆基股份、中聯重科、瀘州老窖、山東黃金、牧原股份、鵬鼎控股、萬華化學、華蘭生物、三一重工、晨光文具、立訊精密、中航光電、格力電器、金域醫學、中信證券、三七互娛愛爾眼科、蘇泊爾、智飛生物、長電科技、紫金礦業、深南電路、韋爾股份、樂普醫療、海螺水泥、通威股份、安琪酵母。
2、 「漂亮50」是美國股票投資史上特定階段出現的一個非正式術語,用來指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隻備受追捧的大盤股。漂亮50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盈利增長穩定,同時也具有較高的PE比率。同時因為抱團炒作,估值越來越高,直至崩盤,大量股票腰斬。這些股票被視作可以「買入並持有」的優質成長股,同時也成為七十年代早期牛市行情的重要推動力量。
3、 中國版漂亮50A股市場一部分優質股團體的代名詞,不指向精確的某50隻股票,一般有如下股票特點:集中於穩健行業如食品飲料酒家電汽車等消費類以及保險銀行基礎設施等經營穩健的股票,它們需要符合以下幾個特點:凈資產收益率高,市盈低,業4、 從市值來看,漂亮50主要還是市值超大、而且行業地位比較堅固、護城河較深的股票,比如貴州茅台、招商銀行、五糧液、寧德時代、美的集團、中國中免、海天味業、恆瑞醫葯、邁瑞醫療、順豐控股。
9. 上證50有哪些股票有那些
上證50指數是由50隻上海證券市場組成的樣本股,這50隻樣本股是上海證券市場規模較大、流通性較大、對於市場影響力較大的股票,有較多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股票。也會因以上要求在一定的時間段更新而改變。
上證5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份股,調整時間與上證180指數一致。特殊情況時也可能對樣本進行臨時調整。
每次調整的比例一般情況不超過10%。樣本調整設置緩沖區,排名在40名之前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根據2021-07-23發布的最新數據,上證50指數股本包括:
浦發銀行 (600000) 上海機場 (600009) 民生銀行 (600016)
中國石化 (600028) 中信證券 (600030) 三一重工 (600031)
招商銀行 (600036) 保利地產 (600048) 中國聯通 (600050)
上汽集團 (600104) 復星醫葯 (600196) 恆瑞醫葯 (600276)
萬華化學 (600309) 通威股份 (600438) 貴州茅台 (600519)
山東黃金 (600547) 恆生電子 (600570) 海螺水泥 (600585)
用友網路 (600588) 海爾智家 (600690) 三安光電 (600703)
聞泰科技 (600745) 山西汾酒 (600809) 海通證券 (600837)
伊利股份 (600887) 航發動力 (600893) 中泰證券 (600918)
隆基股份 (601012) 中信建投 (601066) 中國神華 (601088)
工業富聯 (601138) 興業銀行 (601166) 國泰君安 (601211)
農業銀行 (601288) 中國平安 (601318) 新華保險 (601336)
工商銀行 (601398) 中國太保 (601601) 中國人壽 (601628)
中國建築 (601668) 華泰證券 (601688) 光大銀行 (601818)
中國石油 (601857) 中國中免 (601888) 紫金礦業 (601899)
中金公司 (601995) 葯明康德 (603259) 海天味業 (603288)
韋爾股份 (603501) 兆易創新 (603986)
上證50中的樣本股對市場來說,會使交易活躍、流動性加強、有一定的護盤作用引導市場走向。
10. 銀行股票里為什麼只有招商銀行股價高
理由和釀酒茅台,保險平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