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尹匡股票課堂買茅台酒是騙局嗎
尹匡是騙局,大騙子,千萬不要相信
Ⅱ 信陽毛尖宣布取消更名為國龍茅台,是否在蹭茅台的熱度
2月16日,正是牛年大年初五迎財神的日子。而就在這天晚上,港股信陽毛尖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建議將該公司英文名稱由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陽毛尖)更改為中國國龍茅台有限公司。
最後,改名“中國國龍茅台集團有限公司”僅是董事會建議,並未被真正採納。公告也指出,更名需要股東特別大會通過,以及百慕大公司注冊處處長批准更改。
Ⅲ 如何看待茅台、五糧液等白酒股大跌甚至跌停這一現象
這都是茅台酒院士惹的禍。大家將怨氣一古腦發泄,股民紛紛拋售白酒股,茅台、五糧液均為白酒領頭羊,領頭羊倒下,其它白酒股應聲倒下也是在情理之中。再加上股市莊家借白酒院士利空消息打壓白酒股,在低位大面積吸納,以後可放利好消息進行拉高,邊拉邊放,最後在高位全部拋出。這也是莊家的慣用手法。
綜上所述,白酒院士"一石激起千層浪",令股市大亂,可見白酒院士一事牽動無數股民的心,也激發了很多國人的關心,他們普遍認為是否嚴格的院士選拔制度現在開始放鬆了,門檻大大降低,煙酒院士產生後,是否會有茶院士、廚師院士、理發院士、搓泥院士等出現,那院士大軍以後陣容鼎盛,熠熠生輝!最後用小說《紅旗譜》里的朱老忠一句話作結束語:出水才看雙腳泥!
四五斤糧食釀一斤酒。成本加稅。也不過十幾塊錢。用院士的勾兌方法。也不過是幾塊錢的事。能賣到2000多。純粹收的是智商稅。但凡腦子清醒一點的。都不會喝,追捧的熱度一過,價值回歸。已經沒有人稀罕那玩意了。
白酒股大跌的時候,就是買進的時候。跌得越厲害,買入後的賺錢效應才會更大。這是一條顛真不破的真理。
看一看中國的股市還有什麼股能一直牛下去,白酒類。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發現可不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30年前,月工資拿100 200塊錢的時候那一輛的自行車。也要100多塊錢,手錶也要100多塊錢,你的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買一輛自行車或手錶。那時候的茅台酒也就是兩三塊錢一瓶。一個月能賣多少瓶?現在你一個月5000塊錢,可以買多少輛自行車?可以買多少手錶?可以買多少茅台呢?看一看身邊各種商品,雖然都在不同程度的漲價,但是唯有高端白酒類的價格,高得離譜。因此,你不要指望酒的價格掉下來。
中國是一個嗜酒的國度,大部分人都愛喝。喝的時候還愛有一個攀比。因此你不要怕就銷售不出去,好酒不怕巷子深!白酒企業的業績,如果沒有政府幹預,如果沒有特殊的天災人禍,包賺不賠,巨額利潤。如果你加入白酒行業,只管睡著數錢!
因此,中國股市幾十年來,各種行業,各種概念,漲漲跌跌,天翻地覆,像過山車一樣,都是人仰馬翻。像鋼鐵股像地產股像 科技 股像金融股軍工……看看哪一個股票不是從天上掉到地下,唯有茅台一路瘋漲,唯有白酒一路瘋漲。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下跌,但是下跌的時候,就是讓你調整的時候,就是讓你買入的時候,就是讓你發財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不進,就是你和錢有仇,跟錢過不去。不要怕,跌了就補,跌了就補,跌一年補一年。你看趨勢,一年的趨勢,三年的趨勢,5年的趨勢,10年的趨勢,20年的趨勢,30年的趨勢……白酒股有幾個不盈利的?不翻10倍以上的?
炒股炒的是心情,炒股炒的是心態。跟風的時候就是你被割韭菜的時候,白酒股,那是給你的機會,對我也是。一轉眼炒股十好幾年了,褲子都要賠光了。最近大半年以來,反思了自己的做法,還是覺得白酒股最有價值。如果當時140塊錢一股的茅台不出手,一直捂著,現在咋樣?如果當初10.35元一股的古井,不割肉,一直捂著,現在咋樣?上天給你發財的機會,但是你沒有抓住。能怪誰呢?
這次白酒股巨震,我提醒你了。三年以後回頭看,不買別後悔啊!
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就在上個星期有老鐵問我五糧液會不會下跌,甚至會不會跌破300元以下,我就很肯定的說:「會!」
但是我卻沒有說一個時間,因為沒人預計什麼時候開始擠泡沫。可沒有想到,短短幾天的時間,五糧液,貴州茅台這樣的股票就帶領著抱團股土崩瓦解,市值大幅縮水。
當時我給出的可能性有三個:
第一個是繼續吹泡沫,然後開始擠泡沫;
第二個是回調充分後,繼續吹泡沫;
第三個就是直接開始擠泡沫;
所以,當時我說過,無論從哪一個結果來看,現在都不是碰這些泡沫個股,抱團個股的時候了,因為是風險大於機會,可惜沒人聽啊!
今天,我就再來詳細說一下理由吧!第一,從 歷史 的數據來看。
A股極端抱團行情在 歷史 上出現過13次,而在牛市裡出行過三次,一次是2006年11-12月,一次是2014年的11-12月,一次就是如今的2020年12~2021年1月。
從過去的12次,以及牛市的2次情況來看,極端行情主要集中於11/12/1月這三個周期,並且持續的時間在2-3個月,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極端行情之後都會有「金融+周期帶領板塊補漲,激發個股的賺錢效應」。所以,此輪牛市在2020年12月,以及2021年1月出現了極端抱團2個月後勢必也會大概率進入「金融+周期帶領板塊補漲,激發個股的賺錢效應」,而如今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了。
第二,市場一直存在的規律就是擠泡沫和吹泡沫!
當前的貴州茅台和五糧液估值都已經達到了 歷史 泡沫區域,僅次於 歷史 最高泡沫的位置,所以,從概率上來說它們的風險也是 遠遠大於機會,即便突破了 歷史 最高泡沫值,上漲的空間也是有限的,性價比極其低。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只會引發短線資金跟風買入,甚至短線投機基金的追漲,根本不會引導大量的長線資金加倉。再加上一個獲利盤豐厚的局面,自然會下跌,擠泡沫,並不意外。
第三,系統性風險和流動性危機!
茅台是白馬股之王,茅台的上漲會帶動抱團白馬股上漲,而茅台的下跌同樣也會帶動抱團白馬股的殺跌。從過去幾個月的情況來看,抱團股的持續上漲已經吸引了市場大量的資金,造成了極度的「一九分化」,並且給中小市值個股帶來了流動性的危機。
所以,這樣的情況必然不會持續!
綜上來看,茅台、五糧液等白酒股全線大跌!甚至跌停,純屬合情合理,股市裡從來沒有隻漲不跌的道理,特別是大量資金疊羅漢買入和大量韭菜既然也敢買了,當然會跌。而且許多抱團股里出現的不僅是泡沫,還有魚龍混雜的垃圾股參與,這就是炒作,並不是價值投資!
這本不是我鄰域的問題,即然碰上了就回答一下。今天和一個網友聊天,我說茅台這一要評院士,導致其股票斷崖式下跌,可苦了股民。他說應該是利好茅台股呀!為什麼下跌?我說還是不看好,溢價太多。他以前經常喝茅台酒並且覺得質量好,並說茅台酒口感好,得益於赤水河的水質。
諾獎獲得者屠呦呦
我有一 財經 網友專門研究股票,前些天還建議買茅台股票的基金比較保險,這才幾天茅台就跌下神壇,這全是有人要評院士惹的禍。大家都知道我國茅台有悠久的 歷史 ,據說漢代武帝就喝過茅台酒,配方應該是古代傳下來的,茅台酒不外乎是釀造和窖藏,那時有什麼高 科技 。要評院士就要展示高 科技 的手段和成果,勾兌就是高 科技 !這下一石擊起千層浪,什麼?勾兌,這下麻煩了,茅台酒是不是涉嫌造假呀?於是市場失去信心,一下子狂跌二千多億。再者茅台酒是高端酒,百姓喝不起,都是請客,宴會上的標配,老百姓痛恨腐敗,所以不看好。還有貴州科協把茅台酒總工程師王莉入圍工程院士評選,也有人表示不服,認為不夠資格。連屠呦呦,顏寧,李愛珍,許晨陽四位貢獻卓越的科學家的申請都落選,也不看好茅台申請者。所以評選院士的消息一出,導致茅台,五糧液等白酒股大跌。這是我看茅台酒,五糧液等白酒股大跌的個人淺見,不知對否。
茅台酒總工王莉
茅台2月1號開盤股價2130,8天最高漲到2688,漲幅26.2%,春節後5天才跌到2189,其實不過就是春節前一周漲得太快,漲幅過高了,現在也就是一個調整,甚至比2月1號的股價還高呢。
五糧液同樣也是春節前漲太快,2月1號開盤股價293,8天漲到343,漲幅17.06%,春節後5天也剛剛跌回293,也只不過把2月份以來的這一波漲幅跌沒了。
經過2020年一年的大漲,茅台和五糧液等白酒股的估值,都已處於 歷史 高位,在此基礎上白酒股的上漲空間都非常有限了,不可能再繼續暴漲。
2020年茅台較2019年也就增長了10%,五糧液增長了14%,即便假設2021年茅台和五糧液都可以增長15%,股價也絕不可能每個月甚至每周就漲20%,這絕對是不可持續的,短期快速暴漲的結果必然是快速暴跌調整。
所以近期白酒股的大幅回調其實挺正常,價格圍繞公司價值上下波動是股價長期走勢必經之路,不用太過度解讀。
白酒股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標的,但切勿暴漲的時候追高買入,只要買的價格不是太貴,長期持有的收益一定還是很不錯的。
不管什麼茅台,五糧液,或者其他白酒,歸根結底就是一瓶酒,是含有高度酒精的飲料,如此而已。酒精是世衛組織等權威部門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最安全的飲用量是不喝,一點也不喝,滴酒不沾。
不看好它的發展前途,所以造成了茅台五糧液等各種白酒股價的全線下跌,甚至跌停,恐怕是主要的原因。
2,近期來的「酒院士」風波。順帶扒開了某些酒的內幕,對這此類酒巨大的產量以及品質,產生了疑問,例如,每年產量5一6萬噸,平均每天160多噸。這么多的專用紅高粱,從何而來?酒糟又到哪裡去了?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從而引發了對品質的疑問,加重了股民的擔心,造成了股民的心理波動,進而引發拋售白酒類股票的行為,造成白酒類股票下跌。
3,一瓶高粱酒經過包裝宣傳,賣到了2000多塊錢一瓶,全世界都少有,這是一種畸形的消費觀念。甚至有人將它跟反腐聯系在一起。也說明了一些持有茅台,五糧液等股票的人,對各類白酒 股票市場前途的擔憂。
4,股票市場很敏感,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恐慌,拋售股票就在所難免。由於上述的幾種原因,因此造成了茅台,五糧液等各類白酒,股票價格嚴重下跌。
茅台,五糧液,以及各類白酒股價下滑,甚至跌停 ,原因是多方面的。由「院士風波」引發,應該是其主要原因吧。
根據市場預測,釀一斤茅台只需要幾十元的成本,但市場上一斤茅台能賣2000多元,而且還得到市場熱捧,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茅台真有這么好嗎?
茅台酒真能比 科技 更有價值嗎?酒能強國嗎?我只能說酒能醉人,醉了只會讓人神志不清,醉了會說胡話,這就是酒的價值。
所以答案非常明顯,關於貴州茅台、五糧液等白酒大跌,甚至觸及跌停的現象,我只能為白酒白酒大跌送100個贊。
白酒自從2016年開始,白酒持續得到巨大資金炒作,已經根本不是一瓶酒了,而是成了股市投機的籌碼。白酒股已經漲到高攀不起,已經漲出泡沫,已經漲到超出白酒的價值。
既然白酒已經漲高了,漲出了白酒的價值,已經存在泡沫了,此時白酒出現下跌,甚至出現跌停的現象大家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應該要補跌呢?
就從股市漲跌規律來講,白酒已經走牛還幾年了,平均漲幅高達幾倍,甚至十幾倍的了。白酒不是神酒,同樣會遵從有漲有跌的規律,漲高要跌,跌多要漲,這是永不變的規律。
咱們作為散戶永遠都要記住,嚴重炒作背後都是投機,我們一定要清楚,不要為這種抱團股投機買單。如果高高在上的白酒股,還拚命往上沖,去做偉大的接盤俠,我只能祝願你自救多福了。
總之對於近期白酒股集體崩跌,貴州茅台和五糧液作為白酒頭部股票同樣難免大跌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我看法就是「正常下跌」和「值得下跌」,白酒下跌不足為奇。
我始終堅信 科技 強國, 科技 才是核心,白酒永遠不可能替代 科技 , 科技 才是真正的價值發展,所以白酒集體下跌非常正常。
這是國民理性的回歸,這是反腐的巨大成果,這是對畸形價值的對抗!茅台做為奢侈品在國內如此大的消費量與生產量,簡直亮瞎了民眾的眼,刺激了民眾的神經!
因為他們往人們對「院士」的所有崇高想像里,勾兌了普通大眾難以接受的醬香型物質。
而且,通過支持者持續支持和暴曬,這兒神秘兮兮的醬香型物質,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就是酒嘛!說一千道一萬,它總歸是糧食做的,一千多種微量元素,任何一克土壤都有,女青年踏曲更是踏在了人們敏銳的神經上,這一絕門反而透支了人們對於茅台莫測的想像——原來是這樣啊,我當是什麼絕招呢,而王莉女士的成就,就是用 科技 的手段,合成了古老的口味。就是做新如舊唄,就像原來加白糖,現在改糖精了唄。
多年以來,茅台酒,和五糧液像兩位油膩世故的大叔,出現在各類言不由衷的場合,完成著拉皮條的重任,灌醉了多少良知,使規則像酒麴一樣被踐踏,釀造出很多世間丑態。喝者不買,買者不喝,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現象,利益輸送加碼,它們的身價更高,它們的價格,真的是單純的口感決定的嗎?一些喝它的人,是不是因為能決定著什麼,才有機會喝它呢?
茅台和五糧液的下跌,震盪的是人心。院士事件的持續發酵,背後是人們對於潛規則的痛恨,是人們心裡那桿稱,往貨真價實的國士的一次執拗的傾斜。而這次泡沫褪去的之後,酒更純,更厚。
茅台依然是好酒。
當它被好人喝的時候,當世上的好人能喝得起的時候
Ⅳ 信陽毛尖擬更名為中國國龍茅台集團,它為什麼要更名
信陽毛尖發布公告,稱更改公司名稱將更能反映集團業務發展的現況及其未來發展方向。
信陽毛尖(0362.HK)成立於1989年,是農業部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早已在港股上市。2021年2月16日,信陽毛尖發布公告稱,擬更名為中國國龍茅台集團。 公告稱,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並採納“中國國龍茅台有限公司”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稱,以取代現有名稱”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認為,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將更能反映集團業務發展的現況及其未來發展方向。董事會相信,新名稱能為該公司確立更合適的企業形象及身份,將有利於該公司的業務發展,並符合該公司及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最後,改名“中國國龍茅台集團有限公司”僅是董事會建議,並未被真正採納。公告也指出,更名需要股東特別大會通過,以及百慕大公司注冊處處長批准更改。
Ⅳ 茅台股價重回2000元!不要低估茅台酒未來的漲價概率和幅度
特約 | 章聖冶
·編者按·
12月8日,茅台股價重新站上2000元大關,成交額合計超過122億元。對許多投資者來說,茅台股價重拾升勢只是早晚的問題,從市場價來看,茅台酒在2022年有望提價,而這會增厚茅台公司的利潤。
茅台投資人、杭州尋常問道大消費組長章聖冶認為,一般消費品的漲價幅度與GDP增速相同(5%-6%),而茅台過去20年的漲價幅度與M2增速相近(13%),因為一般消費品反映的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長,而茅台反映的是居民財富總量的增長。如果說銀行是百業之母,茅台就是百業之子。在丁雄軍董事長表示「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的目標下,茅台酒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漲價概率和漲價幅度,是我們不能低估的。
為什麼拉長時間看
茅台酒的漲價幅度可與M2相同?
首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從2000年至2021年,我國M2供應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而同期貴州茅台酒的市場批價(非出廠價),年復合增長率也是13%。如果覺得二十年的時間跨度太長,那我們把時間軸拉近至最近4年,從2018年1月至今,M2從167萬億到234萬億,增長了40%,而茅台酒市場價從1700-1800元漲到今天的2500-2600元,增長幅度也剛好略高於40%。
這就意味著,茅台酒市場價格的運行,幾乎是長期圍繞M2增速波動的。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拉長時間看,大多數的消費品年均漲價速度和GDP增速(5%-6%)相近,而茅台酒的漲價更快,能與M2(13%左右)的增速基本相同呢?
原因在於,GDP更多反映的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長,它對應的消費需求是以米油鹽醬醋為代表的日用品,所以日用品的價格,尤其那些我們常說的必選消費品的價格,會在長周期內跟著GDP走;而貨幣總量M2則不同,它反映的是居民財富總量的增長速度,特別是 社會 富裕階層的財富積聚速度,它對應的需求當然不是日用品了,而是具有精神屬性的奢侈品。從這個維度上看,茅台酒其實已不是一件普通消費品了,它應該被歸入奢侈品的行列。
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要做成一件奢侈品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各個奢侈品細分賽道,比如服裝、箱包、日化、跑車、手錶等,都有海外知名公司牢牢占據著霸主地位。以箱包行業為例,像LV、愛馬仕、巴寶莉,它們都會說,自己祖上給皇上當過馬夫,給娘娘做過皮匠,給女王縫過衣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它們背後加持的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這些產品也帶著強勢文化的優越感橫行全球,廣受追捧。二十年前,當紅酒和洋酒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很快就擺上了中國的富人們的餐桌,當時他們覺得難喝,甚至要兌著雪碧或冰紅茶才能下肚,但還是不妨礙他們每次飯局都小心翼翼地拿出紅酒,因為國人認同了它們背後的強勢文化。
可是今天不一樣了,富人們開始發現,紅酒其實也沒那麼好,第一它酒精度數低,這讓整場飯局變得慢熱,遲遲進入不了氣氛點;第二它不是高粱小麥固態發酵釀制的,和中餐的飲食沒那麼搭配,還是喝白酒更舒適暖胃;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即富強之後的民族自信意識崛起,讓中國文化反超西方成為了更強勢文化,人們會津津樂道於老祖宗傳下來的釀酒工藝,侃侃而談 歷史 上茅台與家國命運交織的經典瞬間。因此我們清晰的看到,今天高端白酒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已經找不到對標品牌了,這是令中國其他消費品行業都望塵莫及的。正是因為沒有了國際上平行的對標物,茅台酒順理成章地晉升為奢侈品之列。
目前市場中的一個擔憂是,一瓶市場價已經賣到近3000元的白酒,難道每年都能漲價10%以上嗎?在筆者看來,漲價的可能性很高。我們還以紅酒為例,澳大利亞最好的紅酒品牌是奔富,它的旗艦產品奔富707,在國內廣為人知。其單瓶售價在3000元以上,高於飛天茅台。而如果比較單位酒精度數的價格,那更是相差了好幾倍,實際上,比較單位酒精度數價格是更合理的,因為想要飯局達到氣氛點,只需要1-2瓶高度數白酒,但需要很多瓶紅酒,但它們都是3000元的酒。
同樣是各自國家的國寶級酒類品牌,同樣是各自品牌的旗艦產品,茅台比奔富低了一大截,這是說不通的。
對於茅台酒的持續漲價,筆者還是堅定樂觀,只要丁雄軍董事長在股東大會上的發言「茅台酒終歸是商品,價格形成遵循市場規律,受供求關系等多重因素影響,脫離價值規律本身是不科學的,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呼應市場信號,反映合理價值」不是一句空話,茅台酒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漲價概率和漲價幅度,都是我們不能低估的。
富人的消費、聚會的需求長期不變
茅台酒需求比M2有放大效應
不僅茅台酒的市場價格隨M2增速水漲船高,茅台酒的銷售量也在持續增長。根據貴州茅台年報,2015年茅台酒銷售量為20065噸,2020年為34313噸,最近5年的賣酒量就增長了70%。這也就意味著,全 社會 對於茅台酒購買力的增速與M2的增速並不是線性關系,而是進一步有放大的效應。
筆者認為,這背後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富人的消費心理。比如一個小夥子,在經過了多年奮斗,實現了 社會 階層躍升,家庭資產翻了2倍。如果我們看他可用於消費的支出,是遠不止原來2倍的——過去僅每年春節買一瓶茅台,現在需求量大了,可能每兩個月就要購買一瓶茅台酒。
其次我們看到,最近幾年全 社會 的用酒結構正在發生顯著改變。例如婚宴是白酒消費的一個重要場景,現在大多數新婚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兩人的原生家庭只需籌備一場婚宴,負擔更輕,用酒的檔次肯定有所提高;再例如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城市面積擴大,老同學老朋友的見面次數明顯減少,原先可能兩三個月聚一次,現在時間難約,大家差不多一年才能成功聚上一次,這也會促使他們購買更高品質的白酒。
再次,在我國的人情世故中,似乎一直存在於一種加碼的習慣,即這次喝的不能比上次差,今年送的不能比去年差,尤其涉及到面子二字時,更是如此。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之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消費升級的速度,也就是提價的節奏,明顯要快於一般的行業。所以,高端白酒提價背後有很多因素在助推,而這些因素看似平常,實則改變發生後很難轉彎。放眼未來,這些邏輯仍然成立,它們將會支撐起茅台酒市場價格的持續高增。
市場有人擔憂,茅台酒的開瓶率較低,大量的酒被消費者「囤」起來,沒有喝到肚子里去,這是在積聚風險,未來可能引起茅台酒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筆者對此並不贊同。因為不同的人購買茅台酒,都是出於三個需求:自飲、送禮、收藏。
自飲無需解釋。說到送禮,什麼東西能被稱得上是一個好禮品呢?一定是硬通貨,即這個東西存在一個二級市場,每天都有充足的流動性,交易折價又很低。這樣的禮物送出去,一定會受到歡迎,哪怕對方不喜歡喝酒,也可以轉手賣掉,兌現價值。而收藏的需求,則來自於這個產品的金融屬性,有漲價的預期。不漲價的酒是不會有人買來收藏的,所以收藏濃香酒的人很少,醬香酒則很好的匹配了這一點,尤其是茅台在每一個酒瓶上用不小的字體標明年份,更是激起了人的收藏心理。
正是茅台酒獨特的產品屬性,催生出了這三種不同的需求,無論是自飲、送禮還是收藏,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需求,我們不應該割裂看待。更沒必要苦苦思索今後如果其中的哪一項需求突然消失了會怎麼樣,這樣的假設毫無意義。如同足球比賽,無論是運動戰還是定位球,遠射還是空門,倒掛金鉤還是頭槌攻門,只要進球了,都可以得分,不存在「如果把你那幾個頭槌進球去掉,會如何如何」之說。
簡單看待茅台現象
茅台是百業之子
當然,過去的幾年,貴州茅台的業績增長明顯在降速,歸母凈利潤2019年同比增長了17%,2020年增長了13%,2021年前三季度的增長僅有10%。乍看起來,的確給人以「大慢笨」的既視感。
貴州茅台年報顯示,2019年茅台酒的銷售量34562噸,同比僅增長6.5%,2020年茅台酒的銷售量34313噸,同比下降了0.7%。2021年前三季度茅台酒的銷量沒有直接披露,但我們看到在茅台酒直銷收入增長74%的同時,茅台酒的總收入只增長了8%,可見茅台酒前三季度仍然沒有放量,如果四季度依然保持這個節奏,那麼2019-2021茅台酒銷售量將罕見的連續3年在三萬四千多噸水平原地踏步。
商品酒的失速,其實是在給2015年還債。2015年茅台基酒產量只有32179噸,遠低於2014年的38745噸和2016年的39313噸。當時基酒產量的塌腰,造成了近幾年的商品酒產量的下滑。
不過,「基酒荒」的影響已經宣告結束,2016年之後基酒產量恢復了大踏步增長,2017年42829噸,2018年49672噸,2020年首次突破5萬噸,到了2021年,根據11月9日茅台官微的報道,「已全面釋放5.6萬噸產能」。以此推算5年後的商品酒銷量,大致會達到4.8萬噸,相比於近幾年的三萬四千多噸,有超過40%的增長空間。明年銷售量的增長也會開始重啟,根據華創食飲研報的推算,明年茅台酒出廠商品酒的增幅就會在10%以上。
提價預期和基酒擴產,能讓茅台業績重燃高彈性,但是茅台最大的投資價值,來源於遠高於其他企業的確定性。有數據顯示,茅台自1998年有審計報表以來,至今已連續22年實現了利潤的正增長,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這都是一個商業奇跡。目前來看,茅台業績的增長趨勢還在延續。
究竟該如何看待「茅台現象」?筆者認為,不用過於復雜化,如果說銀行是百業之母,茅台就是百業之子,它像是一個代表中國富裕程度的指數。美國能支撐起1萬億美金市值的特斯拉,那麼擁有比美國總人口還多的4億中產的中國,怎麼可能支撐不起一個2.5萬億人民幣市值的貴州茅台?
(本文已刊發於12月4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茅台# #茅台實時行情# #白酒#
Ⅵ 貴州茅台是屬於國企嗎
白酒行業中的領頭羊貴州茅台,距離創階段新低也不是很遠了。

二、中長期看,高端擴容持續推進,這也說明了貴州茅台的獲利能力不僅穩定,還緩慢上升
依照中長期來說,隨著國人對於飲酒要保持理性的意識的增長,以及財富增長帶動對於飲食精緻度的提升,從2017年開始,白酒行業銷量持續下降,白酒行業邁入了"量平價增"的階段,但在中低端酒類銷量沒有以前那麼好的同時,高端酒類市場一直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態,行業也慢慢的在向高端以及頭部企業靠近。
在市場總量上,2017 年高端酒總銷售額約達1000億,2019年高端酒行業規模約達到1600億,2017-2019這三年的復合增速趕超20%。
在白酒行業噸價上,由2017年的4.7萬元/噸提升至 2019年的7.2萬元/噸,復合增長將近15%。
參照機構的預測結果,從2018年到2023年,這幾年內,高凈值人群數量復合增速為8%,伴隨著高凈值人口的增加和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行業消費升級趨勢不會停止。
可近些年來,茅台的白酒批價和零售價穩定緩慢的上行,公司的獲利,也是慢慢上升的。
有關貴州茅台的更多關點和看法,其他機構的行業研報我也整理了,以供你們剖析,可以點開瀏覽:行業研報(整理版):貴州茅台還有沒有機會?
三、總結
短期來看,端午節前後的白酒動銷依舊繁榮,高端酒價格向上;以中長期來看,隨著高端市場不斷地前進,這也說明了貴州茅台的獲利能力不僅穩定,還緩慢上升。就在這種狀況下,估計一線白酒茅台的業績也能夠穩中有升。
從走勢上看,不難發現,目前屬於下降的通道,在左側交易期間的范圍,想起可能趨勢非常好,建議給點耐心,等待股價企穩後再抄底更佳。
由於篇幅受限,我們也不具體給大家展示貴州矛台行情趨勢了,如果想了解貴州茅台接下來的行情趨勢,建議你們直接輸入股票代碼,即可查看:【免費】測一測貴州茅台未來走勢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Ⅶ 貴州茅台是什麼性質企業
白酒行業中擁有最雄厚資歷的貴州茅台,離創階段新低也很近了。

二、中長期看,高端擴容持續推進,貴州茅台的獲利能力也緊跟其上,穩中有升
依據中長期來講,隨著國人理性飲酒的意識抬頭,以及財富增長帶動對於飲食精緻度的提升,從2017年來,白酒行業銷量急速下滑,白酒行業到了"量平價增"的時期,但在中低端酒類銷量變差的同時,高端酒類市場在持續地擴大,行業水平不斷高升。
在市場規模上,2017 年高端酒累計銷售額將近1000億,2019年高端酒總銷售額在1600億左右,2017-2019年復合增速超20%。
在白酒行業噸價上面,由2017年的4.7萬元/噸提高為 2019年的7.2萬元/噸,復合增長速度為15%左右。
依據機構分析,2018-2023年內高凈值人群數量的增加速率為8%,伴隨高凈值人群數量的增加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行業消費升級趨勢還將持續。
可是這幾年,茅台的白酒批價格與零售價格,都是以穩定的趨勢上走,公司的獲利能力還不錯,穩中有升。
來看看貴州茅台的更多看法和觀點吧,我也把其他機構的行業研報梳理了一下,可供你們更好的去研究,可以點開瀏覽:行業研報(整理版):貴州茅台還有沒有機會?
三、總結
按照短期來講,端午節前後的白酒動銷依舊興旺,在高端酒方面,價格一直都很高;而中長期來看,由於高端市場持續推進,貴州茅台的獲利能力也緊跟其上,穩中有升。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測出來,一線白酒茅台的業績也能夠穩步上升。
現在的趨勢也能看得出來,不難發現,目前屬於下降的通道,但也屬於左側交易區間,猜想趨勢勢如破竹,打算想抄底的話,希望能在股價穩定後再進行。
由於篇幅受限,貴州茅台的行情趨勢也不能具體的展示了,想知道貴州茅台接下來的行情趨勢,建議你們直接輸入股票代碼,便可以查找到:【免費】測一測貴州茅台未來走勢
應答時間:2021-09-0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Ⅷ 信陽毛尖更名茅台,改名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國龍茅台集團有限公司”為公司第二中文名稱,以“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代替。董事相信,更改公司名稱將更好地反映本集團目前及未來的業務發展狀況,並相信,新名稱將為本公司樹立更合適的形象及形象,從而有利於本公司的業務發展,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信陽毛尖,原名中國天華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煤炭相關化工產品的製造和銷售,以及電力和熱能的生產和供應,2004年,基於原油價格上漲的預期,集團轉向擴大和發展煤化工產業。本集團通過招標收購成功轉型四家國有企業。經過擴大生產和技術改造,本集團形成了煤炭相關化工原料上下游業務生產鏈。
在公告中,信陽毛尖表示,目標公司的合作夥伴上海高誠是中國酒類行業的有利市場行家。目前上海高誠已經推出了貴州茅台,五糧液等知名白酒品牌。而目標公司則擁有包括成龍商標在內的一系列商標。
Ⅸ 茅台是個周期股
講一個關於茅台的真實故事。
前段時間茅台股價超過2500的時候,很多人開始鼓吹茅台是價值投資永不落幕的標桿。
他們大概忘了2012年,茅台臭大街時候的場景。那一年茅台因為塑化劑跌下神壇,成為萬人唾棄的品種。
那時候好像還有個說法是:未來是年輕人的時代,喝白酒的人會越來越少。
當然,隨著股價的下跌,這個觀念也在那個年代被人們不斷強化。最終茅台在2014年初,創下了幾年的低點。
2014年初,茅台的這個股價低點,大概是在77塊錢左右。
經歷了後面幾年的分紅除權,變成了34塊。
這里我們不是想追憶 歷史 ,而是想說茅台這家公司,從本質上說是個周期股。
這個概念,是一位投資消費品的大神朋友,在2012年的時候公開表達過的。
在表達這個觀點兩年之後,也就是時間到了2014年。這大哥把手上所有的資金都買了茅台股票,告訴我們低點已見。
這次能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也是徵得了他的同意。大家也可以看看,是不是會有啥收獲。
其實最早和這位老兄認識,是2012年底在微博這個社交媒體,那時候微博方興未艾。
也就是2012年的時候,這位老兄開始公開記錄,他對於茅台這家公司的思考。
當時他的思路也很簡單,後面茅檯面臨短期均值回歸,消費品的故事講到頭了。
他看空茅台這家公司股價的位置,大概在2012年底次高點的位置這里。
說句丟人的話,人家當時寫的東西,那時候其實我看了並不太懂啥意思。
用現在那句流行的話說,就是當時的認知不到位。所以人家說啥,其實也是雞同鴨講。
確實也是從2012年起,酒類開始大幅跑輸創業板,13年到15年都是創業板的天下,沒人看什麼茅台。
從2012年底開始的後面兩年裡,茅台的股價走勢是下面這樣的。
如果觀察當時的創業板整個板塊的走勢,則是一路上行,酒類確實大幅跑輸了。
後面的故事簡直是連續劇,我一直看著他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特別有意思。
2012年底,茅台股價還在200多的時候,這老兄已經先看到了90塊。
還時不時調侃一下茅台聞名的但總
重新調整估值的過程中,我們還問了他,為啥會用這種方式來估值。
他當時說了一句現在看起來很經典的原因,限量保價還是降價保量,決定了後面渠道會不會失控。
後面果然渠道失控了,他的判斷是一線白酒渠道失控價格下降,會導致二線白酒的日子很難過。
現在大家肯定想不到,那時候茅台的一批價格居然還會下降,還會沒人買。
看到這個情景,很多酒類行業分析師恍然大悟,原來茅台這玩意也是周期品啊。
其實白酒這個行業本質上是個周期品的結論,這老兄一個月前就已經聊過了。
他的結論是: 多年以來非周期的洗腦,早就讓大家忘了白酒是個周期品的 歷史 。
所以這個位置下跌並沒有走完,還需要等低點出現,當時還給出了進場位置。
後面的故事就不用說了,2014年初,股價真的跌到了他期待的買入價,甚至還低一點點。
從他2014年初低點買入茅台以後,後面的幾年茅台股價開始緩慢爬升。
不過後面他再沒在社交媒體提過這玩意,每天都在悶聲發大財,直到2016年又再出現過一次。
2018年的時候,茅台的市場零售價是不是已經和他預計的一樣,妥妥破2000了。
這一幕幕連起來是不是就像連續劇!!
這位消費品大神的風格基本就是,低點買入幾年不操作,拿著睡大覺,深藏功與名。
直到去年,才又在微信小群告訴大家,我撤退了。不過這里我們實事求是的講,他離場是有點早。
按照過往估值水平看,茅台2008年以後的發生過幾次見頂,除了2012年12月塑化劑事件引起的暴跌。
其他幾次見頂,基本都發生在茅台市盈率35倍以上,市銷率16倍以上的時候,當時顯然還沒到。
不過當時有一點,他說的也很對。 他只賺自己認知范圍內,安全范圍內的錢。
超出自己能力圈范圍,超出自己的估值體系之外的錢,他也拿不住賺不到,早點走也沒壞處。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寫之前徵得了小夥伴的同意,而小夥伴在全部賣出以後,也解散了我們的消費品扯淡小群。
他說下一個買點在幾年之後,等他先遊山玩水幾年,再回來叫我們。
為啥他做的這么流暢,一起喝茶的時候告訴過我們原理,他說中國的酒類是妥妥的周期股。
既然是周期,就是在周期底部買入,周期高點賣出,中間躺著睡大覺就好了。
茅台的周期來自它的金融屬性,主要是屯酒炒作,零售價格越漲,渠道囤貨的動力越大。
你會發現,價格漲得越快,渠道裡面貨越少,到處都買不到貨,這些酒不是被喝掉了,而是被大家囤積起來等升值。
價格開始下降的時候,會出現相反的故事,價格越降,市場上貨越多,到處看到人在拋貨,道理很簡單,越拿越虧,誰還拿著。
這個時候的趨勢是,市面上越賣貨越多,以前缺貨的市場一下變得不缺貨了,鋪天蓋地都是人在拋貨。
新聞也會在這個時候發酵,這個階段價格能砸多低,就要看媒體報道帶給人們的恐慌有多大,恐慌越大,拋售現貨的越多。
現貨和證券市場二者會互相強化,一旦苗頭出現,意味著離場時間越來越近了。
這里茅台的故事不會就此結束,因為這一輪抱團還沒有完全結束。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大概率白酒還是會走和過去一樣的循環。
其實所有的投資市場,不管是買樓投資、買股投資還是買酒投資。從本質上說道理都一樣,都是人性在背後驅動。
所以你才會看到 歷史 就是這么神奇,昨日已經發生的故事,未來仍會發生。
說起來社交媒體確實是個好東西,不同層次和水平的人,都能在上面找到和自己類似的。
本質上社交媒體像磁鐵也像放大器,就像我們在《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里說的。
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最終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就會吸引什麼層面的人。
想想我和這老兄真正成為朋友,大家彼此開始能交流一些東西,也是我自己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時候。
自微信公眾號:飯爺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