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茅台股票突然大跌,發生了什麼,官方如何回應
一家知名美國投資機構減持茅台的股票,隨後茅台股價大跌。近日,白酒股出現不小的跌幅,從公開數據來看,美國資管巨頭資本對茅台減持了45萬股,據悉,該基金是持有茅台股份最多的機構,截止去年年底,該基金持有141億人民幣左右的股份。其實從去年年底機構抱團白酒開始,市場就開始對茅台類的白酒的質疑。有投資者表示,白酒股已經被抱團過度,導致其價格遠遠脫離其實際業績,70倍市盈率的茅台已經消化了它未來兩年的業績,所以現在白酒股已經助於價格頂峰了,而且一旦機構抱團松動,白酒板塊的股價很容易就出現各種波動。所以此時已經不是投資白酒的最佳時間了。
而且更為關鍵在於從未來長期經濟結構來看,內需有望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動力,中產階級的崛起,疊加消費升級的市場,未來高端白酒的需求一定會持續上升,市盈率高只是階段性的現象,長期來,白酒的基本面是不斷向好的,尤其茅台,其領先位置並沒有改變,對超高端白酒市場壟斷優勢依然具備。
㈡ 誰在拋棄茅台
作者:沈暉
支持:遠川資管報道部
2009年4月,貴州遵義的茅台股東大會,還沒有成為中國投資者的奧馬哈,但也已經吸引了一眾投資者和基金經理。
他們眼裡放著光,只想尋得一個答案:貴州茅台發生了什麼?7年上漲接近30倍的股王,兩個半月跌去23%。而調研茅台鎮,除了酒香之外並不能獲得什麼。調研完茅台的基金經理和投資者還沒有走出茅台廠就掏出了手機,選擇了一鍵賣出。在此之前,基金經理們在一個季度創紀錄地減持了茅台7.24%的股票。
此後,茅台管理層和投資者開啟了長達十年的相愛相殺。
2013年,貴州茅台經歷了最冷的一個冬天,曾經「一瓶難求」的茅台,在一向銷售大熱的春節量價齊跌,不少煙酒店三天都賣不出去一瓶。很多人把茅台的滯銷歸罪於「三公」消費的一紙禁令和塑化劑風波,殊不知,時任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政策為這場終結白酒黃金十年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1998年,袁仁國剛上任茅台股份總經理時,接手到的是其實是一個爛攤子,茅台兩個季度銷售量不到700噸。袁仁國上任之後,立馬對營銷渠道進行市場化改革,精挑具備政務關系的經銷商作為團購渠道的特約經銷商,並在一個銷售區域設置多個經銷商避免個別經銷商話語權過大。短短十年間,經銷商148家發展到900多家。
在擴大渠道和銷售隊伍的同時,對茅台踐行漲價政策,飛天茅台01年出廠價僅僅218元,十年後的11年上漲到619元,市場價達到了當時頗為離譜的2000元。
自此,茅台已不是一瓶酒。出廠價和市場價之間隱含了1000多元的巨大價差,巨額的利潤都湧入了瘋狂擴張的經銷商。當時,行業內有個說法:「做五糧液需要資金,做茅台需要關系」,很多銷售點的供貨渠道對外是對外保密的。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市場。[1]這極其容易把陽光下的企業收益變成灰色的個人收益。
11年底,對於茅台要上調出廠價的傳言,曾在茅台股票上賺過大錢的「茅台03」馮柳,發出了自己的冷思考。
馮柳認為,好的價差可對渠道產生良性推動,幫助產品滲透進而加強消費擴大需求培養,再反過來推動價差的堅挺,但是萬事皆有度,過大的價差會導致瘋狂的市場行為從而扭曲需求。馮柳當時迴避了茅台管理層放任漲價背後的利益關系,單純戳穿當時的茅台就是泡沫下的價格幻覺。
在馮柳作出判斷之後,中央「八項規定」大刀揮下,政務消費渠道被切斷的茅台,三年內不僅市場價格從2299跌到了888元的谷底,而且股價調整了近70%,更有囤貨1000箱的經銷商斷銷損失近2000萬。
直到14年貴州茅台原副總經理房國興,被指控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利。此時,已經不是「價值」投資者們投資腰斬的問題那麼簡單了,不乏投資者對於茅台管理層背後是否蘊含「利益輸送」產生懷疑。
手中下金蛋的雞眼看就要被自己掐死,袁仁國深刻認識到深度綁定政務消費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於是開始轉戰商務消費及個人消費市場。不僅拓展了茅台酒的品類,還嘗試茅台雲商的 探索 ,不斷促進渠道扁平化發展。
或許是茅台管理層的積極轉變,國內頂級投資人段永平看到了茅台蘊含的契機,在茅台180元左右開始買入茅台。當談到茅台與管理層的腐敗問題時,段永平認為茅台和腐敗並沒有直接的關系,減少公款短期內確實會減少茅台的銷量,但公款消費不應該是茅台消費的大頭,茅台之所以被人喜歡,因為它是特別好的酒,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喝。
當時,對茅台飽含信心的不僅只有段永平,更有易方達中小盤的掌管者張坤,在目前7年5倍公募王者的「光輝」背後,曾經一度業績不振,原因就是重倉了茅台。
在張坤的眼裡,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問題是需求側的斷崖,但在供給側並沒有人替代它,它還是中國白酒的第一品牌。大家想的是,三公需求佔一半,這種需求沒有了。如果只看一年,這是對的,是核心矛盾。但如果看十年,這就不是核心矛盾,東西好不好才是核心矛盾。
15年前,茅台管理層和投資者雖有所裂縫,但不難看出,茅台還是能為投資者做出改變,但接下來呢?
2018年,茅台迎來了重大的人事變故。
李保芳接任袁仁國成為了茅台集團新一任董事長,而袁仁國的去向未知,令人不禁遐想。
隨後李保芳大砍經銷商,並不斷擴大直銷渠道建設,特別是對於商超及電商加大直投力度。在雙十一那一天,茅台僅僅用了14個小時就實現了銷售額的破億。不過,在線上被搶爆的同時,茅台官微發布公告因利益輸送問題撤銷電商負責人聶勇的職責。
而在此前,茅台因為業績不及預期剛經歷了跌停,再加上電商負責人的利益輸送問題,此時的茅台分外扎眼。18年,茅台一直接受到投資者們的質疑,包括毛利率連跌四年的問題、產能跟不上消費的問題以及預收賬款下滑明顯的問題。而此時茅台電商負責人的革職更是將投資人們的質疑推向了高潮。
在眾多言必稱茅台的投資機構彰顯出葉公好龍氣質的同時,景林對茅台的看法還是頗為樂觀的。景林資產高雲程解釋了茅台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是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長100%,基數較高,而這個跌停是由於市場情緒脆弱,對未來悲觀的氛圍下形成的。茅台供求關系並沒有變化,只是季度間的業績有不平衡性。
高雲程表示並不會因為茅台三季度少賺了20 億利潤,而四季度或者明年會多賺20億利潤,就把公司打75折出售。
半年後,袁仁國落馬,茅台管理層呈現出大觀園式的復雜。然後茅台衰事不斷,收到證監會對於茅台設立營銷公司是否形成金額較大關聯交易的問詢函。
投資者們開始質疑茅台堂堂一個萬億市值的上市公司,為何不能自己賣酒卻要設立一個銷售公司。這背後是否涉及了利益輸送的問題。
而茅台集團成立營銷公司,市場認為有兩個利空。一是集團蠶食鯨吞渠道利潤。茅台的渠道扁平化將由茅台集團主導,渠道的豐厚利益,也將被茅台集團完全搶走。二是未來茅台提價動能枯竭,差價越大,集團利潤越豐厚。[2]
面對市場的熱議,長期堅持持有茅台的但斌也發微博表示,茅台成立營銷公司對茅台酒提價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本屬於股份公司收回的酒本卻受影響。
在投資者們的深挖下,茅台賬面上1120億的現金並沒有拿來購買理財,反而成立了一家財務公司統籌使用。而財務公司的設立,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股東獲得的利潤分紅減少了,而集團可能會占據更多的利息收入。
而此時,長期持有茅台,大賺100億的聰明資金(市場上盛傳是李錄)「某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交易所)」開始大舉減持貴州茅台。
茅台管理層開始充分發揮茅台這個搖錢樹的作用,隱晦的轉移了茅台的利潤,而這部分錢的去處,或許是用於改善貴州債務格局,或許又是別的用途。茅台管理層與投資者小股東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但問題被隨後茅台飛漲的股價所掩蓋。
2020年6月10日,茅台如期召開股東大會,這也是原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衛東接棒李保芳成為茅台集團董事長主持的首個年度股東大會。
戲劇的是,一改「售酒」的慣例,改為搭售包含飛天茅台、生肖酒和各系列酒的大禮盒。匪夷所思的捆綁銷售遭到投資者們的一眾吐槽。
令投資者最為不解的是,貴州茅台開始「陽光下」大開大合地輸血貴州,從憑機票換購2瓶廉價茅台帶動貴州 旅遊 島無償劃轉4%的股份到貴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從花600億大筆投資基建項目到擬發行150億債券用於貴州高速的股權收購。
這兩天,貴州茅台捐贈5.46億轉向建設習水縣習新大道建設更是神來之筆,似乎股民手裡的股王隨意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10月25日,貴州茅台三季報出爐,茅台業績略為低於市場預期。而其中2019年四季度新進的第三大股東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在三季度減持套現280多億元。同時,貴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在三季度退出貴州茅台前十大股東之列。
貴州茅台對於管理層和投資者的天平已經徹徹底底傾向於管理層的一邊。
貴州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里平平無奇的小鎮可以拖欠教師5億的工資款,一年財政收入幾億的小縣城可以花幾百億去投資建設,肩負離譜的債務,飽受外省的質疑卻不妨礙貴州培育出茅台這樣一隻會下蛋的雞。
而如今貴州茅台已經變得不是一瓶酒,可能也變得不是那個一心只為投資者帶來永續收益的股王,現在的茅台愈發成為貴州經濟發展的投融資平台。今天,貴州茅台大跌4.22個點,成交額高達一百多億,彷彿是投資者對於管理層近期操作最大的宣洩。
固收投資者常常調侃貴州城投債最牢不可破的城投信仰,真的出現問題,也可以去遵義搬茅台抵賬。地方財政利用優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為自己反哺輸血,不可謂不是一種好的融資方式。而且,上市國企本身具備帶動 社會 發展的責任,而現在很多省份也面臨了貴州一樣的問題,茅台也成為了別省學習的樣本,例如山東兗州煤業也開始並購集團資產。
但是,地方國資不能過於短視而一味地與投資者背道而馳,管理層和投資者只有成為「夫妻」,伉儷情深,才能使得企業對地方、對 社會 價值最大化。
在土地財政愈發不可維系的今天,審視過去的茅台,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美的地方財政樣本。而未來,管理層若不珍惜手中這只會下金蛋的雞,茅台終有一天會跌落神壇。
參考資料
[1]. 時評:「利益輸送」成謎,茅台為何自背罵名。
[2]. 茅台1天沒了850億!更有大股東被投訴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私募大佬但斌也發話,發生了什麼?——中國基金報
[3]. 貴州茅台 換屆和激勵問題是關鍵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 歷史 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
㈢ 林園曾說不買銀行股,董寶珍卻說銀行股很有價值,散戶究竟該聽誰的呢
在回答該聽誰的之前,我們其實共同來分析一下,兩人曾經交錯過的一段共同投資茅台的經歷。
董寶珍在茅台股價100元的時候,呼籲大家買白酒股,2008年起陸續買入貴州茅台,直至滿倉滿融,結果虧到一夜成名,後來2018年左右,茅台上漲到700-800之間賣掉了,確實賺了很多,但是現在茅台多少錢呢?當初的出售理由是市盈率高了,估值高了。
那麼假如你是一個投資者,你覺得誰的投資風格更合你的口味呢?或者說這兩位對於風險的看法,更被你認同呢?你只能挑選一個認同的人來去相信、去學習,強行去學習,不認同的投資者,風格是學不好的,畫虎不成反犬類。
㈣ 業績不振、形象受損,私募大V但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這一步的
但斌走到這一步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麻煩,有大家都清楚的“空倉”之爭,還有他的個人賬號平台也都被禁言了,再加上他的業績下滑,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但斌進入困局。
成為網紅
但斌成王網紅的機會在他堅持投資茅台,經過當時大鵬證券的反對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自己創業。他開始向朋友那裡借了一筆公司的啟動資金,成立了自己的東方港灣投資公司。由此開始了他長期投資茅台的時代,在大家都不看好茅台時,但斌通過自己的投資經歷告訴了大家他卓越的投資眼光。這就樣一次次的投資戰績之下,但斌的投資名氣也就一點點的出來了,他也徹底成為了網紅。
收益下滑
但斌公司今年的收益相比往年總體來說下滑很明顯,就連但斌一直力推的茅台股價也在下滑。如果不能繼續為大家帶來收益,那但斌的形象挽回會不太容易。
㈤ 《時間的玫瑰》:私募大佬但斌從23元開始不斷買入茅台,躺著就富了
一,時間恰恰是價值的玫瑰,而不是催熟的草莓
」當守門人沉睡,你和風暴一起轉身,擁抱中老去的是時間的玫瑰。」這是北島的詩句。
但斌先生深知投資的風險與回報,用價值投資比喻時間的玫瑰,寫了一本投資心得,叫《時間的玫瑰》。
他提倡投資走正道,堅持價值投資,和時間做朋友,金錢這朵玫瑰自會隨時間而盛開。
「中國巴菲特」張磊先生也是價值投資者。他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從0到5000億,從0到800家公司,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私募到亞洲最大的私募,從只投二級市場,到覆蓋VC、PE、二級市場全鏈條投資的機構,只用了15年的時間,成績斐然。
《時間的玫瑰》說時間恰恰是價值的玫瑰,而不是催熟的草莓。「穿越歷史的長河與偉大企業共同成長」,才是基業長青的根本,才是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復利。
作者在書中花了大量篇幅描述長期持有茅台的價值,他從23元開始不斷買入茅台,歷經塑化劑、八項規定、2015年股災等至暗時刻,並一直堅守到現在,收益驚人。
然,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訊)有媒體報道稱,私募大佬但斌旗下合計超50隻私募產品的單位凈值已跌破了0.8元的傳統警戒線,另外還有6隻產品凈值跌破了0.7元的傳統止損線。
對此,但斌在其實名微博中回應稱:「目前我們產品都有做好相應風控,凈值相對維穩,我和交易部始終保持謹慎應對,目前震盪行情下市場恐慌情緒較多……東方港灣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白酒危機、2015年等等股市不好的時期,每次之後公司發展得都更好。」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只會嚇到不懂投資之道的人,真正的投資人還是會在裡面不停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投資不僅僅是讓錢滾雪球那麼簡單,還是人生的一種修行。很多投資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是實踐起來卻非常困難。
巴菲特經常強調投資的安全邊際:第一條是保住本金,第二條是保住本金,第三條是記住前兩條。
張磊堅守三個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結合當下來看這本書,我又翻了張磊的《價值》和李笑來的《慢慢變富》,跌宕的心有一些佛系,因為他們一直在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做正確的事,一定會從中積極突圍,把「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詮釋好的。
盡管我在基金上小試牛刀,有一支醫療基金跌得很慘,但我並沒有因此感覺很慘,因為《時間的玫瑰》給了我很多力量。
二,控制好思考方式,調整好投資策略,專心致志的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在2000年的一個早上,傑夫·貝佐斯給巴菲特打電話,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系這么簡單,為什麼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別人卻不和你做一樣的事情?」
我們把投資比喻成龜兔賽跑,80%的人想像兔子一樣快速拿結果,不想像烏龜一樣慢吞吞的等待時間的玫瑰。卻沒有想到兔子跑得快死得快,烏龜走得慢活得久。時間是會產生復利的,兩者一較,自然有高下。
我們不妨逆向思考,逆著人性,逆著基因鎖,用時間的玫瑰慢慢的去實現自己的終極慾望。巴菲特之所以是一個長勝將軍,因為他一直遵循烏龜法則,堅守安全邊際,一直在學習中獲得成長的復利。
但斌最成功的投資之一是重倉對茅台的長期堅守。他說,人生就得有所堅守。你不能總是流浪。
至於另一個特質——耐心,能跋涉到此處的,基本就已經把這個市場上99%的「價值」投資者過濾掉了。
每一個登峰造極的人背後,一定是有終極慾望的。為了達到至高點,他們克服了人性的弱點,在煎熬中獲得了時間的玫瑰,在「復利的微笑」上,給後來者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人不僅僅需要正確的投資理論和方向,更需要百折不饒的精神支柱與靈魂指引,尤其在人生的至暗時刻。但斌先生做到了,他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復盤,才有了今天的《時間的玫瑰》。
每個人的財富都是自己認知的變現。但斌先生說:沒有正確的理念做支撐,對消息與內幕形成依賴,天天想著送來的「魚」,而喪失自己「漁」的能力,這個是投資的大忌。依靠命運來賺錢,必須做好命運把你的錢拿走的准備。
作為普通人,過怕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想著一夜暴富,卻始終像蝸牛一樣慢慢的挪呀挪呀……與其這樣,我們不如慢慢的學習,實踐,給自己的智識補倉,然後等待時機,讓時間的玫瑰變成發財樹。
一個人要想挑戰人生的巔峰,自然需要煎熬。你必須要獨自穿過一段黑暗森林。如同種子在土裡獨自紮根時一樣,在這段黑暗的時間,你要忍得住各種落寞和風浪,專心致志的用時間這條長線去釣大魚。
三,投資其實很簡單,但是堅守時間的玫瑰,最難
投資其實很簡單,考量好公司,做好規劃,拿著就行。
多數投資者沒有這個定盤心,一見公司有風吹草動,就急忙撤退,等到價值大幅回升,又追悔不迭。於是又在高位買進,等一段時間,遇見震盪,又急著拋售。如此折騰,再好的魚也長不大。
「投資心理倒錯」會扼殺長期投資:虧損的痛苦=2.5倍贏利的快樂,盈利減少的痛苦=1.5倍持續贏利的快樂。
誰能夠戰勝心理弱點就能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投資就是比誰看得遠、看得准,誰敢重倉、能堅持。
那麼投資,最難的事是什麼?作者用閱歷告訴我們,就是在最艱難的時刻、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
巴菲特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在75歲的時候擁有了450億美元的財富,而在於他年輕的時候想明白了許多事情,然後用一生的歲月來堅守。他也經歷過人生至暗時刻,但他直面困難,沒有當逃兵,迎來高光時刻,也是老天給他的厚禮。
但斌說:真正的堅守,是沒有人給予你任何承諾的,就如同價值投資,它極可能是一種蒼涼中的無望守候,維系意志的只有一往無前的心。
堅守和守寡一樣難。我們只要做正確的事,其他的交給時間。
這種極度的專注使但斌成為了一個極智的人,這在很多投資人的身上都能看到,比如說張磊堅守藍月亮10年,朱少醒用26年的堅守一支基金,但斌從23元不斷買入茅台……
如果沒有堅守,哪裡有這些投資的奇跡。我相信當下的危難,但斌也能積極的處理。
為普通投資者,誰都不甘心當韭菜,但至少有八成的人無意之中當了韭菜。為了提高韭菜的修養,我們要不斷的向聰明的投資人學習,積極實踐,高維復盤,努力破圈,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獲取財富的路徑是可以復制的,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復制投資者的思維路徑和行為准則。
投資的路上,每個人都是修行者,都想「行者無疆」,可是「短期主義者」偏偏攪了局,退了場。不是說他們不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時候,是經濟的壓力,市場的動盪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投資就是心理的博弈,誰看準了,甘心當烏龜,誰就能贏得最終的比賽。
我去年拿的光伏,剛開始見漲一點,後來跌跌不休,每次看見收益,心裡就想:你怎麼給我跌回去的,就怎麼給我漲回來。一來是我拿的少,二來是我堅信時間的玫瑰,三來我看著公司的業績蹭蹭的往上漲……漸漸的,我就變成了佛系小投資者了。
如果你在投資路上有磕磕絆絆,那是正常的,只要你能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做正確的事,堅信時間的玫瑰,未來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㈥ 茅台應聲大跌670億,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茅台幾乎已經成為了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股票,不僅是茅台暴漲的零售價和暴漲的房價一道成為了全國人民都關注的焦點,然而茅台突然暴跌670億,令人匪夷所思。1月19日午後,茅台罕見大跌。最終收跌2.6%,股價回落到2009.41元每股,市值蒸發近674億元至2.52萬億。除了此前貴州茅台漲幅過快,股價小幅調整外,還出現一個新的信號:全球持有貴州茅台股份數最多的基金,在四季度減持了茅台45萬股。
據美國資管巨頭資本集團官網,集團旗下的美洲基金-歐洲亞太成長基金持有貴州茅台716.17萬股,較三季度末的761.18萬股減少45萬股。據悉,該基金是目前全球持有貴州茅台股份數最多的基金。該基金持有市值為21.89億美元,摺合141.95億元人民幣。
㈦ 空倉傳聞之下,大佬但斌緊急回應稱倉位大概10%左右,這透露了哪些信息
私募大佬但斌因為疑似空倉而登上了熱搜。對此,但斌最新回應稱:「倉位應該是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資料顯示,但斌的投資風格為價值風格,主要擁抱具有成長的核心資產,代表性投資股包括白酒龍頭股和互聯網龍頭股等,涵蓋A股、港股、美股。今年以來合計有532隻私募產品清盤,提前清盤的多達498隻,其中包括51隻百億私募旗下私募產品。
只有抑制大資金的投機,大股東的增減持,才能有慢牛,長牛,小散戶的行為,是受主力資金們的引導,一直說教育投資者長線投資,結果大資金都在高拋低吸,而他們有信息優勢,特別是大股東,高拋低吸大概率是盈利,而散戶就輸在追漲殺跌了。不盈利不用交,而且可以用來彌補後面的盈利,就像企業所得稅一樣。
㈧ 持茅台最多股份的基金減持茅台股,茅台這幾年為何股市一路飄紅
【全球持有茅台股份數最多的基金減持茅台】1月19日,記者從美國資管巨頭資本集團官網獲悉,截至2020年底,資管集團旗下的美洲基金-歐洲亞太成長基金(American Funds——Europacific Growth Fund)持有貴州茅台7161704股,較三季度末的7611804股,減少5.9%。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報道,這只基金是目前全球持有貴州茅台股份數最多的基金。(中證網)
(文章來源:中證網)
㈨ 但斌炒茅台豪賭1億元明年股價上600元,但他的股票在哪兒
從十多年前寫時間的玫瑰起就一直持有的
㈩ 茅台股票這么貴都有哪些人在買
買一手貴州茅台所需的資金,已經超過6萬元,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上或許已經有一半的散戶與茅台無緣。
茅台還能漲到多少?
三
季報顯示,貴州茅台前9個月營收424.5億元,同比增長59.40%;凈利潤199.84億元,同比增長60.31%。單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
182.60億元,同比增長115.86%,凈利潤87.33億元,同比增長138.41%,報告期末預收賬款174.72億元。
這份逆天的季報一出爐,迅速點燃了分析師的熱情。平安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方正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東北證券維持「買入」評級,國金證券維持「買入」評級,給予目標價660元,而這個目標價,還遠遠不是盡頭……
匯豐分析師Christopher
Leung等人在26日報告中稱,茅台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長138%至87億元,較匯豐的預估高74%;營收增速116%。盈利優於預期主因銷量超乎預期及
組合改善,此料持續為四季度及2018年增長的關鍵驅動力,預計四季度盈利增長8%,營收增長11%;認為四季度的銷量增長將大幅低於三季度,因為不是旺
季,且2018年農歷春節在2月,多數銷售將移至2018年1季度。重申買進評級,將目標價由566元上調至720元。
在25日報告中稱,茅台三季度業績大幅超預期,主因三季度營收大增116%,三季度茅台酒供給大幅增加到11,000噸左右,茅台等品牌主導的高端酒
市場料將迎來爆發性增長,特別包含1500-15,000元的輕奢消費型的高端酒,包括生肖茅台、陳年茅台酒等,高端白酒消費的潛能才剛剛打開,預計
2018-2020年三年間飛天茅台的出廠價提升幅度分別為22%/15%/15%,同時通過加大發貨量控制零售價格過快提升,茅台的渠道料繼續下沉,拓
展到中國的三四五線城市和互聯網,直接面對消費者。維持推薦評級,上調目標價至845元。
截至今天上午收盤,茅台市值排在兩市的第5位,超越了中國石化算什麼,它還超越了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
生日蛋糕不是蛋糕,婚紗照不是照片,現在我們明白,茅台可能也不是白酒。一點高梁小麥,加上取之不盡的赤水河水,一番折騰,放上幾年,就可以賣到上千元,還供不應求,這是多麼神奇的公司和產品啊!茅台的奇跡放眼A股,又有誰能與之相比呢?
中國有錢人多,不缺這個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