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價一月大跌53.88%,市值蒸發近2000億,貝殼們的冬天來了
一則傳聞,攪動了整個房產中介行業。
據相關媒體報道,官方將會出台新的房產中介費指引,房屋交易中介費將不得超過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換而言之,房產中介的傭金將被大幅調低。
對於這個傳聞,雖然鏈家、我愛我家、中原地產等大型房產中介公司都作出了否認,但二級市場里的房產中介股卻大幅下跌,例如我愛我家,7月份股價就大跌了19.69%;地產龍頭貝殼,7月股價更是大跌了53.88%。
繼教培行業之後,房產中介行業會成為下一個整治的對象嗎?
作為與房地產緊密相連的行業之一,在房地產行業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房產中介行業被整治也在情理之中。
最近一年時間里,關於房產中介行業的傳聞並不少,例如「房產中介費只收能從賣方收取」、「官方也將開展房產中介業務」等。
不過,關於「房屋交易中介費將不得超過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的這則傳聞,無疑是最重磅的,也是對整個行業影響最大的。
普通大眾可能對這則傳聞沒有太大的數字概念,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的二手房動輒就是數千萬,我們按照2000萬一套來計算,若按照常規的2.5%費率來收取相關的中介費用,一個中介在賣出一套房後,能收到的傭金能有50萬元。
不過,如果換到了傳聞中的「房屋交易中介費將不得超過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房產中介費就將大大降低了。目前深圳2020年的人均工資約為8000元,按照3倍來計算,也就是2.4萬元。
賣出一套房只能收取2.4萬元的中介費,這和50萬元對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這則傳聞之後,雖然各房產中介公司都予以否認,稱「沒有收到相關的通知」,然而在二級市場上,房產中介股卻率先反應。
據統計,7月份以來,多家上市房地產中介企業的股價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挫。其中,以國內最大的地產中介交易平台——貝殼跌幅最大,短短一個月時間,股價就已經暴跌了53.88%,市值蒸發超過30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接近2000億元。
那麼,為什麼會是房產中介行業?
首先,對於中介費收取是否合理這個問題,現在網路上的討論並不少。不少人認為房產中介不過是掌握了信息上的優勢,通過信息不對稱,簡單地帶看房、什麼都不用做簡簡單單地就能收取到一筆不菲的傭金。
此外,即便是在收取高昂傭金的背景下,房產中介提供的服務也處處是「坑」。
在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關於房產中介的投訴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中比較多的投訴有吃差價、違規收費、中介費水漲船高等等。
像吃差價,在之前就有相關的新聞報道,某業主放盤價為65萬,但中介卻報價68萬,其中相差的3萬元就被中介收入囊中。
可別小看了這3萬元的差價,中介為了賺取這3萬元的差價,還會讓買家和賣家簽訂「陰陽合同」,後面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而且,為了爭取所謂的「獨家房源」,各房產中介還會相互競爭,為了攬客利用各種手段惡意下調傭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局面。
在此之前,58同城CEO姚勁波在個人微博發文,實名舉報貝殼通過利益的不同分配方式,強制讓房企進行「二選一」,以獲得獨家房源進行壟斷,並呼籲國家反壟斷按照4%的標准罰款貝殼40億元。
房產中介行業變革已在所難免,而在近期,隨著政策的陸續出台,整個行業的「寒冬」或已經到來。
近期,國家強調堅持「房住不炒」消息不斷被提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也是最近也被頻頻提到,未來要持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管好中介等市場機構,堅決查處市場亂象也會成為一種常態。
此外,近期各地房地產市場也出台了超強的限價手段,如廣州就規定往後樓盤每拿一次證,備案價就要在原有基礎上降3%,超強限價手段使得整個房地產交易市場的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一邊是強監管,一邊是房地產市場限價,作為房地產的衍生行業,房產中介行業冬天即將到來。屆時,該行業會也會更加規范透明。
❷ 安居客和貝殼找房哪個好
貝殼是可靠的,房子是真實的,每個店都是加盟的,但是信息是互通的,網點很多。
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用科技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服務體驗,讓越來越多的廣西消費者獲得方便、快捷、安全的二手互聯網新生活服務,如新房、租房、裝修等。作為「科技驅動的新型住宅服務商」,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有尊嚴的服務商」,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住房為己任。
目標是通過優質服務讓行業更加優質、便捷、高效,未來將繼續為廣西消費者提供優質的住房服務。
貝殼源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的垂直自營模式。它的使命是創造一個平台。
2020年8月,貝殼以1000億元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4位。
2020年8月13日,科控股公司(Ke Holdings Inc .)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IPO價格為20美元/ADS,股票代碼為「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殼牌股價上漲87.2%,收於37.44美元,公司市值達到421.95億美元。
9月25日-10月30日,由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聯合全國多家房企打造的「全民新房節」將登陸全國60多個城市。
❸ 貝殼經濟學堂的線上培訓考試怎樣看到答案
網上查找。
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台。
2020年8月,貝殼以100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4。
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IPO發行定價為20美元/ADS,股票代碼「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貝殼股價上漲87.2%,收於37.44美元,公司市值達到了421.95億美元。9月25日—10月30日,貝殼找房攜全國眾多房企傾力打造的「全民新房節」將登陸全國60多個城市。
2020年12月12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0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貝殼找房「線上貸簽」獲「年度案例獎」。
2021年4月9日,貝殼找房推出簽約服務中心,通過專屬簽約服務場景、培養專業簽約經理,並深度聯動整合資金存管、線上貸簽等多項服務,為用戶和行業帶來安全、高效、優質體驗的新一代簽約服務。全國鋪設超300家 已營業超100家。
❹ 左暉「走了」,給3800億的貝殼留下了三個難題
5月20日下午,貝殼突然傳來噩耗,其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因病去世,年僅50歲。
左暉的突然去世,給「創業未半」的貝殼留下了3道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左暉之於貝殼,可能勝過任何互聯網巨頭的創始人之於企業的重要性。首先,貝殼剛剛「上岸」不到一年,仍未完全確立市場龍頭地位,後續將如何進取?
另外,貝殼剛剛扭虧為盈不久,盈利的持續性尚待市場考驗。最關鍵的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強敵環伺之下,左暉突然「走了」,誰來守住貝殼的江山?
「左暉幾乎就是貝殼的『靈魂』,是貝殼的燈塔,太重要了」,一位貝殼內部人士看到去世消息後,說的第一句話。
回顧左暉的創業史,幾乎就是一本「白手起家」的勵志史,也是貝殼從0到1的過程。
有些人天生就帶著創業的基因,左暉便其中之一,21歲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打工人」的日子過得毫無激情,業績自然平平。
1995年,左暉開始了創業之路,掏出所有積蓄與2位同學做起了保險代理的生意,不到5年的時間,左暉賺到了第一桶金,超過500萬元。
2000年,左暉突然退出保險行業,轉行做房產中介,在北京成了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招了37名員工賣房。
押准賽道之後,左暉拚命投入,沒日沒夜全身心投入,鏈家規模迅速擴張。到2005年,鏈家的門店數量擴張到了300多家。
2018年4月,鏈家宣布成立新平台貝殼找房。2019年,貝殼成交總額(GTV)達2.13萬億,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
2020年8月,貝殼找房在納斯達克敲鍾上市,成為了「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市值便超過200億美元。隨後,貝殼找房的股價一路攀升,2020年11月16日,貝殼股價一度沖高至79.4美元,總市值沖破900億美元大關,摺合人民幣超過了6000億元。
與房產交易平台相比,貝殼找房的總市值相當於我愛我家、房天下、58同城、易居、房多多市值總和的5倍多。
即使是中國幾大房地產巨頭,也被貝殼秒殺。首先看中國總市值最高的房企巨頭—萬科(000002),其總市值為3036億元;2020年中國銷售冠軍的房企碧桂園,總市值也不過約2145億港元,再看中國恆大,總市值也僅有1685億港元。意味著,貝殼的總市值一度可以比肩中國前3大房地產龍頭的總和。
另外,即使與其他互聯網 科技 公司對比,貝殼的總市值也足以傲視群雄。中國搜索巨頭網路的總市值也只有669億美元,貝殼與之相差無幾;2018年上市的B站,目前市值僅有394億美元,老牌上市公司新東方目前市值不到200億美元。
即使是經歷了一波深度回調,貝殼的總市值仍高達5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32億元。
對比之下,不禁令人感慨成立不過2年,上市不到1年的貝殼,未免也太值錢了吧?
「投資優質股票的本質,就是投資優秀的創始人與管理團隊」,這是美股市場非常信奉的投資原則之一,美股給予貝殼的高定價,一定程度上是給貝殼創始人左暉的溢價。
左暉的「告別」,或許會讓資本市場對貝殼重新定價。
在左暉離去之後,貝殼更大的不確定性是,能否持續保持盈利能力。
「貝殼從事的行業註定是非常艱難的。」這是赴美上市當天,貝殼CEO在上市致辭中的一句話。
確實,房地產幾乎是互聯網最難涉足的行業,因為房地產交易標准化太難,交易流程非常復雜,且充滿不確定因素,買房賣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輩子只會發生一兩次,交易頻率極低。
互聯網+房地產是非常辛苦的市場,即使是阿里巴巴也狠狠地栽了幾次跟頭,一度懷疑人生,最終放棄了,這才有了貝殼後面的機會。
2019年全年,通過貝殼平台完成的房屋交易總共超過220萬筆。其中,2019年二手房交易超過60.7萬筆、新房交易超過53.2萬筆,單以成交額計算,貝殼找房是所有行業中的第二大平台,僅次於阿里。
然而,即使是做到了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貝殼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據貝殼的財報顯示,過去3年時間,貝殼累計虧損超過40億元。2017-2019年,貝殼的歸母凈利分別為-5.744億元、-4.678億元、-21.84億元,2020年Q1季度虧了12.31億元。
截至2020年二季度,貝殼才扭虧為盈,2020年全年盈利27.8億元。2021年一季度,盈利10.6億元。當銷售利潤率僅有個位數,2021年一季度的銷售凈利率為5.12%,稍有不慎就會虧錢。
而對於此前的虧損,貝殼給出的解釋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貝殼付給代理商、經紀人的傭金成本越來越高,2018年為218億元,2019年劇增至347億元,佔了大半營收。
燒錢補貼代理商、經紀人,促進線上成交,貝殼虧損無可避免。貝殼找房一直燒錢利用犧牲短期利益換取長遠發展,這種方法是互聯網的常規套路,房屋中介背後的高速增長本身就埋藏著下行的風險。
而瘋狂的燒錢擴張,也讓貝殼的負債規模持續飆升。
據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貝殼找房的總負債為191.4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上升到240億元,2019年繼續飆升至357.3億元。截止2020年9月30日,這一數據飆升至398.4億元。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是難上加難。
貝殼的模式本質就是線上房產中介,不代表買賣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也不為任何一方創造價值,唯一目標就是撮合交易,賺取傭金,並沒有太高的護城河,而且交易雙方的使用頻率極低,對價格敏感也非常高。
貝殼將互聯網+房地產模式跑通之後,必定會有很多的競爭者蠢蠢欲動,畢竟房產行業的蛋糕實在是太大且非常誘人。
根據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測算,中國住房地產 2018 年總市值 321 萬億元,相當於美國的 2.4 倍。當中每年有 6 萬多億元價值的住宅換手、12-13 萬億元新房賣出,再算上租房,就是一年 25 萬億元成交額的大市場,相當於阿里電商三年的成交額。
2020年9月,阿里聯手易居殺入線上賣房領域,將成立由阿里控股的合資公司,推出交易平台「天貓好房」,第一期計劃投入50億元。
另外,京東也開始發力線上賣房交易,未來這個賽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貝殼的日子也會越來越難過。
作為中國互聯網賣房「第一股」,美股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非常高,最新市盈率(TTM)高達539倍,很顯然,資本市場高估了貝殼的成長性,低估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
左暉的突然去世,貝殼的江山由誰來守住?這將是貝殼未來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貝殼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會將對公司治理及相關事宜作出適當安排,並在兩周內適時發布公告。
根據貝殼最新財報,截至今年2月底,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持有38.8%股權,及高達81.1%的投票權。
在貝殼團隊中,由於貝殼現任CEO彭永東(PENG Yongdong)持股為3.1%,有1%的投票權,在個人股東中僅次於左暉。坊間猜測,彭永東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其實,彭永東並非是貝殼的創業元老,2010年,在左暉力邀之下,彭永東才加盟了鏈家,負責互聯網業務。他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利用已有在線產品推動真房源資料庫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面向C端的信息展示,這個任務一做就是四五年。
彭永東這四五年的工作,正是貝殼找房的底層支撐。此後,鏈家每年投入億元級的資金進行互聯網化。而彭永東,如今更成了貝殼找房、鏈家、德佑三位一體的CEO。
業內人士曾表示,彭永東掌管貝殼找房、鏈家、德佑,就是被左暉選做接班人最明確的信號。另外,據了解彭永東與左暉的人士透露,彭永東有種「一眼看到本質」的能力,且跟左暉同頻、投契,價值觀高度一致。
面對強敵環伺,彭永東能否「守住江山」,可能是未來貝殼最大的考驗。
❺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據貝殼內部人士透露,本次部分主管接到通知,需要優化本部門10%的員工。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1
新浪財經報道,本月,貝殼進行了新一輪的大規模裁員,主要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基本不受波及。
貝殼內部人士透露,本次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部門主管接到通知,人員優化比例為10%。
據了解,這是在去年10月人員裁員之後,貝殼開始的又一輪大裁員動作。 上一輪裁員,主要是一線房產經紀人,合計優化總數超過3萬人,平台職能部門(含地方)大約2000人。
除了裁員外,貝殼的中高管理層人員也面臨巨大離職動盪。 從去年10月到現在,貝殼已經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金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高級總監和總監等,甚至有部分管理層選擇放棄期權離開。
2021年10月,就多家媒體陸續報道貝殼裁員消息,在社交軟體脈脈上關於「貝殼裁員」的吐槽有幾十條。
一位認證為「貝殼找房員工」的網友提到,自己畢業到貝殼已工作三年多,10月18日被上級約談裁員,賠償拿了N+1,幾天後火速離職。
《財經》報道中提到,接近貝殼上海公司的人士透露,被裁人員共200多人,其中貝殼上海研發團隊、貝殼金服員工分別裁了100多人,裁員補償為N+3。
除上海外,裁員在杭州、成都、廈門等地均有發生。牽涉的業務部門也不僅限於金融,各後台支持部門也受到波及。
針對裁員傳聞,貝殼曾回應稱,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並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為員工優先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但從財報數據來看,2012年二季度,貝殼的經紀人數量在54.86萬人,到了三季度經紀人數量銳減到51.55萬人左右,相較二季度下降了6%;到了四季度,貝殼經紀人數量僅剩45.45萬人。
也就是說,2021年下半年,接近9.41萬人離開了貝殼,側面印證了上述優化傳聞。
創始人去世,年底遭做空,貝殼跌回原點
2020年8月13日,貝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在上市前的溝通會上,創始人左暉曾說「目前貝殼完成了從0到1」。
然而事與願違,上市後的貝殼陸續經歷了股價下跌、估值回到原點、創始人左暉離世、裁員傳聞、地產政策調控等事件,至今依然未走出困境。
2021年5月20日,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離世。貝殼失去了精神領袖,股價當日暴跌10%。
隨後貝殼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彭永東接任貝殼董事長一職,並任命貝殼首席運營官徐萬剛先生為貝殼執行董事。
除了內部調整之外,外部房地產行業也遭到監管的重擊。2021年,國家出台一系列「房住不炒」配套政策,樓市熱度落於低位。政策變化讓貝殼業務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且整體交投活躍度下降也對其業務產生了較大影響。
去年年底,貝殼還意外遭到做空。渾水出具了長達77頁的做空報告內容,該報告稱貝殼涉嫌系統性欺詐,和當年的瑞幸一樣是一個巨大的商業騙局。
報告顯示,貝殼的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傭金收入被誇大了近八成,新房GTV被誇大了126%,二手房GTV被誇大了33%,各項數據均存在誇大之嫌。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貝殼找房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截至3月21日美股收盤,貝殼股價為12.15美元,總市值約 145.4億美元。
相比2021年2月22日貝殼9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63億元)的市值,目前貝殼的總市值已跌破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0億元), 縮水八成有餘,是同期除教培巨頭外,跌幅最高的中概股公司之一。
資料顯示,貝殼發行價為20美元,上市當日股價大漲87.2%,收於37.44美元,公司市值422億美元。上市後幾個月里貝殼股價一路上漲,最高時接近80美元,市值也超過900億美元。
虧損加劇、毛利潤大降,貝殼還能翻身嗎?
對於貝殼來說,2021年是艱難、沉重又充滿挑戰的.一年。
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下行趨勢與貝殼逐漸下降的交易額,將貝殼這一交易平台與消費者、經紀人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
今年3月10日,貝殼發布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這也是彭永東掌舵貝殼後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
貝殼董事長兼 CEO 彭永東表示, 2021 年是貝殼「充滿挑戰,史無艱難」的一年,這些在財報中反映地尤為明顯。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貝殼全年總交易額達到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營業收入808億元,同比增長14.6%;凈虧損5.2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經調整後凈利潤為22.94億元,同比下跌近60%。
2021年第四季度,貝殼總交易額為7324億元,同比下降34.6%;營業收入178億元,同比下降21.5%;凈虧損為9.33億元,調整後的凈利潤為4200萬元。
另外第四季度,貝殼現房交易規模同比下降39.4%,新房交易總金額同比下降24.0%。貝殼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也因交易規模大幅下降,從2020年227億元下降21.5%至2021年178億元。
雖然營收業績亮眼,但貝殼運營虧損、毛利和第四季度業績下滑,全年凈虧損達5.25億元,2020年剛剛實現盈利的貝殼由盈轉虧。
數據顯示,貝殼近四個季度的毛利潤分別為48.16億、53.33億、28.0億和29.15億元,該年四季度同比大幅下滑超46%。
除了毛利潤,貝殼在毛利率上的表現也不盡人意。
2021年四個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23%、22%、15.2%和16.4%,上半年波動並不明顯,但在下半年貝殼毛利率退步明顯,第三季度相比第一季度下滑了8%左右。
相比較之下,在2020年第二季度,貝殼毛利率曾一度超過30%,如今的毛利率只有高位時的一半。
從全年數據來看,貝殼的毛利潤也從2020年的169億元,下降至了2021年的158億元,同比下降6.2%;毛利率從2020年的23.9%下降至2021年的19.6%。
CFO徐濤解釋稱,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一是貢獻利潤率較低的新房交易服務在收入結構中的佔比持續提高;二是鏈 家經紀人的固定人工成本及交易支持人員的人工成本佔比上升,導致存量房交易的貢獻利潤率下降。
平台模式的困境再加上利潤空間被擠壓的問題,讓許多投資者選擇「放棄」貝殼股票。
財報發布後,貝殼股價暴跌,3月11日盤中跌幅超過20%,跌至11美元/股的歷史最低點,對比歷史最高點79.4美元/股,股價暴跌86%。
可以說,行業下行、擴張過快、競爭加劇,是貝殼裁員的主要原因。在地產下行的大環境,貝殼面臨的困境並未消除。
值得思考的是,在虧損擴大、利潤被擠壓、半年流失近10萬經紀人情況下,貝殼還能翻身嗎?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2
今日,針對有媒體報道「貝殼新一輪組織優化」一事,貝殼官方回應稱,沒有整體優化調整計劃。
貝殼稱,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貝殼各城市公司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及自身業務發展,進行組織動態調整,屬於公司組織常態化運營優化機制,不存在比例、數量等要求。同時,公司在發力租賃、家裝、家居等領域業務,為員工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此外,關於網傳「中高層離職」等信息,貝殼表示,為 2021 年下半年公司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金融部門做出的調整,此前已公告。
以下為聲明全文:
有媒體報道「貝殼新一輪組織優化」,特此說明:
貝殼沒有整體優化調整計劃。
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貝殼各城市公司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及自身業務發展,進行組織動態調整,屬於公司組織常態化運營優化機制,不存在比例、數量等要求。同時,公司在發力租賃、家裝、家居等領域業務,為員工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關於網傳「中高層離職」等信息,為2021年下半年公司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金融部門做出的調整,此前已公告。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貝殼於今年 3 月又進行了新一輪優化,主要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需要優化本部門10%的員工。
貝殼被曝正進行新一輪優化,比例為10%3
新浪財經獨家獲悉,在去年10月人員優化之後,貝殼於今年3月又進行了新一輪優化,主要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基本不受波及。
據貝殼內部人士透露,本次部分主管接到通知,需要優化本部門10%的員工。此外,去年10月至今,已經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金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另有高級總監和總監等,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
此外,上一輪優化主要是一線房產經紀人,合計優化總數超過3萬人,平台職能部門(含地方)大約2000人。
「史無艱難」的一年
今年3月10日,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在財報電話會中坦言 ,2021年是貝殼「充滿挑戰,史無艱難」的一年。
這一天,貝殼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全年的凈虧損為5.25億元人民幣,調整後雖然凈利潤為正,達到22.94億元人民幣,但是相比於2020年下降了近60%。門店經營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據貝殼內部人士透露,在財報剛剛公布後,貝殼開啟人員優化,主要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基本不受波及。其中,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部門主管接到通知,人員優化比例為10%。
此外,去年10月至今,貝殼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已經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高級總監和總監等,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貝殼。
已經離職的高管中,部分簽訂保密協議,補償分為三種形式發放:股票;與股票或期權(貝殼內部稱RSU)等值的現金;或者是部分期權未到期高管離職後可正常領取期權。
實際上,在半年前,貝殼已經經歷過一輪優化。據媒體報道,2021年10月,貝殼上海區域裁員的消息持續發酵。當時貝殼回應稱,「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並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為員工優先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不過與媒體公布的「共200人」、「超100人」不同,貝殼內部人員透露,上一輪優化主要群體為一線房產經紀人,裁員超過3萬人,平台職能部門(含地方)裁員大約2000人。
據貝殼2021年四季度財報,貝殼聯網門店數量已經增長到了五萬家以上,同比上年增長了近9%;但聯網經紀人的人數為45萬人,同比上年下降了近8%。
如果從2021年橫向對比來看,貝殼的門店和經紀人數量下降較為嚴重。截至2021年9月30日,貝殼共連接53946家門店,515486位經紀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貝殼共連接51038家門店,454504位經紀人。
這意味著2021年第四季度,貝殼連接的門店相比第三季度減少了2908家,經紀人減少了60982人。
從財報數據來看,側面印證了上述優化傳聞。
對於上述人員優化,貝殼方面尚未給予回應。
市值縮水超80%,轉型能否解困?
截至3月21日美股收盤,貝殼股價為12.15美元,總市值約145.4億美元。相較2020年上市後的高點縮水超過八成,是同期除教培巨頭外,跌幅最高的中概股公司之一。
二級市場對貝殼的低預期源於業績的低迷。2021年7月,網傳中介費下調,8月杭州成立官方背書的「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台」,10月人員優化,三季報三個月虧了17億元,12月被做空,疊加一系列的調控政策,貝殼跌入冰點。
而隨著集中供地、各地發布指導價、嚴查經營貸、打擊學區房、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已經有了逐漸萎縮的趨勢。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曾預測,2022年不僅是萬科集團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也是樓市黑鐵時代的元年。從他的預測中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的規模開始縮水,樓市的黑鐵時代已經來到。
易居研究院重點監測的100個城市中,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直接環比下跌了20%,跟上年同期相比,更是下跌了44%。中房研協數據顯示,2022年第5周以及第6周,重點城市中的成交面積連續下降,第5周還有263.88萬平方米,到了第6周,就僅剩21.73萬平方米了。
在房地產成交量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面對艱難的市場環境,彭永東在電話財報會議上提出了接下來的發展戰略:2021 年底,貝殼發布「一體兩翼」戰略,「一體」即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賽道,「兩翼」分別為整裝大家居事業群(也就是家居裝修和傢具產品)與普惠居住事業群。
此次裁員,主要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基本不受波及。也不難發現貝殼對新業務給予厚望。
在家居家裝領域,貝殼曾推出自營的被窩家裝的同時,去年還對聖都家裝提出了並購要約;在另一翼普惠居住方面,貝殼於2021年成立普惠居住事業群,普惠居住包括普通房產租賃經紀業務、輕託管業務和集中式公寓服務三個類別,疊加增值居住服務。
盡管如此,與房屋交易行業相比,家裝是典型的訂單生意市場,標准化程度更低。這使得其在收入端很難擴大。
據Fastdata數據,2016-2020年,營收規模超1億元的大型裝企僅有4000家,在逾10萬家住宅建築裝飾企業中仍是極少數,超過10億營收的裝修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從貝殼2021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來看,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服務帶來的營收佔比高達97%以上,包含家居裝修和房屋租賃在內的新興服務收入僅為5億元,還未能成為貝殼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面對房地產行業邁入黑鐵時代,房企進入微利時代,樓市可獲利的空間逐步壓縮,留給貝殼的轉型時間不多了。
❻ 怎麼參與貝殼找房新股認購呢
首先要知道這是在哪裡,他是赴美上市,所以你是美股打新,你要開通相應的賬戶,准備相應的資金。關注公司發的公告,等公告出來就可以參與認購。
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台。2020年8月,貝殼以100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4。
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IPO發行定價為20美元/ADS,股票代碼「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貝殼股價上漲87.2%,收於37.44美元,公司市值達到了421.95億美元。
(6)貝殼最新股票價格查詢擴展閱讀:
貝殼找房公司簡介:
鏈家推出貝殼後,地產經紀行業進入組團競爭時代。一場兩年見分曉的戰斗,將決定中國存量房市場的游戲規則、主要玩家與利益格局。
2018年4月底上線的貝殼找房,定位以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台,適時推出了VR看房。以「VR看房、VR講房、VR帶看」三大VR核心功能。
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台。它以共享真實房源信息與鏈家管理模式為號召,吸引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
❼ 貝殼員工曝公司准備港股上市,貝殼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貝殼被爆即將赴港上市,也就是說要上港股市場,關於貝殼未來前景如何,那要看大方向的話肯定是好的,因為貝殼本身的體量還是市場的規模佔有率,都是相當不錯的。作為世界前3的房地產中介平台本身肯定是有利可圖的,但是從短期內來看,不能抱以特別樂觀的態度。
如果真的對貝殼這樣一個大的房地產經銷商非常有信心的話,可以去考慮長遠投資的問題,但是要求大家有一個強大的心臟,他短期內肯定是在很多波動的風險的。有好的方面會促使他快速上升,也有壞的方面,傳來一個壞的消息,他就有可能快速下降,股票可能會像坐山車一樣,沒點好的心態,可能還真玩不了這個東西。
❽ 股票貝殼是什麼意思
貝殼股票代碼是BEKE。
貝殼找房起源於鏈家網,在2018年4月成立,定位為品質居住的服務平台。在2020年7月24日,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
股票代碼為BEKE,是中國最大的房產在線交易平台,截至2020年6月末連接265家品牌連鎖經紀公司。
❾ 鮑魚頭數是什麼意思
頭數是鑒別鮑魚等級的一個重要標准,鮑魚的大小,以每司馬斤的頭數多少來計算。
例:一斤兩只,就叫雙頭鮑;三隻就叫三頭鮑,以此類推。
一斤是指一司馬斤64、79克。如平常說的1頭鮑,即每斤有1隻鮑魚,頭數越少,鮑魚便越大隻,價格也越貴,雙頭鮑魚就是一斤只有兩只鮑魚。
❿ 關於科學的名言警句
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達·芬奇
科學地探求真理,要求我們的理智永遠不要狂熱地堅持某種假設--莫洛亞
科學書籍讓人免於愚昧,而文藝作品則使人擺脫粗鄙。對真正的教育和對人們的幸福來說,二者同樣的有益和必要--車爾尼雪夫斯基
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竺可楨
我把科學的廣闊園地,看作是一個廣大的原野,其中散布著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我們的工作的目的,應該是或者擴大光明地方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狄德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