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Facebook發行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Facebook發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9-02 13:27:06

⑴ facebook市值首破萬億美元,facebook是怎麼做到的

facebook市值首破萬億美元,facebook推出了很多的模式。就是隨著全球互聯網反壟斷的日漸趨勢,這幾天谷歌蘋果一樣的訊等科技巨頭都被接連成為被整治的對象,當然,這裡面的一些公司也也包含我們現在說的這個,都是因為之前所做的一些不好的影響,才導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因為他們受到了打壓,可能會對自己的威脅的,新的新的新的新的新的一些公司犧牲了一些普通用戶,

⑵ IPO知識介紹

IPO知識介紹大全

IPO = Initial(首次)Public(公開)Offering(募股)= 首次公開募股,它代表著一家公司從完全私募股權走向公募股權的轉折點。通常,IPO 和上市代表同一個意思。

什麼是 IPO?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在公開市場上,通常來說也就是股票市場上進行募資活動,它首先應該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從這個概念上理解,上市就是 IPO,IPO 就是上市。IPO 代表著這家公司,從私有的、隱秘的狀態,也就是其運營情況(比如營收、虧損、內部利益分配、董事會席位變化和股東增減等)不需要公眾知曉的狀態,變為公開的狀態,也就是上述情況需要對公眾開放知曉權的狀態。

私有(私立)公司可以擁有股東,但通常數量較少。處於私有狀態的公司不受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在中國,監管機構是證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美國的話則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處於私有狀態的公司可以隨自己(管理層、股東)的心意進行金融活動,而處於公開狀態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向監管機構提交申請,得到審批之後才可以進行金融活動,比如披露財務報告、增發股票和回購股票、分配股利,甚至私有化退市。

但是,IPO 並不是從這家公司的股票正式在股票交易所開始交易起算的。事實上,IPO 通常需要 IPO 各方,包括私有公司、IPO 承銷商、監管機構等進行長達數個月(通長三到四個月)時間的來回磋商、審批以及金融活動和運作才可以完成。也即意味著,IPO 的進程,從這家公司股票開始交易的三到四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為什麼要 IPO?

IPO 很簡單,就是為了賺錢——給公司的股東賺錢。IPO 對於公司和公司股東來說目的很單純,主要是為了在公開市場上融到更多的錢來運營和發展,或者通過 IPO 出售手中持有的股權來實現套現,一般來說只有這兩個目的。在阿里巴巴本次 IPO 當中,除了軟銀之外的其他主要機構股東和個人股東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套現,其中雅虎將出售所持有所有股票當中的 1/5,套現近數十億美元。外界普遍評價雅虎「賺短線熟長線」,但對於手裡現今已經不多的雅虎來說,如此規模的套現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IPO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也是證明其在行業和市場上的存在感和地位的一件事。

對於公司的成立和壯大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通常是公司高管),只有通過 IPO,這些高管手中持有的股權才可以被按照股票價格換算成現金。因此,IPO 對於這些人來說是一種激勵政策,代表著公司對於持股人為公司做出貢獻的最高表彰。

IPO 之後,股票也可以被用作收並購行為當中的支付方式。(當然,在私有狀態下公司也可以使用股權來支付收並購,但如上一個章節所說,現在進行這種金融活動需要經過監管機構的審批。)

怎樣啟動 IPO?

通常來說,一家公司如果要 IPO 一般會選擇一家或幾家投行(投資銀行)作為承銷商。當然,公司完全可以自己運作 IPO,但現實中這種事情從來沒發生過——投行在金融市場上的經驗和運作能力太重要了。

承銷商投行可以單獨工作,或者一同協作,但通常所有的承銷投行當中將有一家作為主承銷商。

所有的承銷商將聚集一系列銀行和機構投資者來分散銷售工作。通過分散銷售工作,承銷商也分散了風險。准備上市的公司選定了承銷商之後將會和這些投行簽訂承銷協議。承銷協議當中基本已經定下了公司即將發行多少股票,募集多少資金,投行賺多少錢等具體細節。

美股的幾大投行大家基本看新聞也都知道了:高盛、大摩、巴克萊、美銀美林、瑞信、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其中巴克萊就是本次阿里巴巴 IPO 的做市商,但巴克萊並不在阿里巴巴 IPO 的承銷商之列,屬於阿里巴巴特別選定的做市商。做市商的意思就是在紐交所內部協調場內交易員,連接阿里巴巴和市場上的其他銀行、共同基金等投資人進行雙向報價工作的人,通常也是大型投行。

然後呢?

當准備上市公司和承銷商簽訂承銷協議之後,承銷商起草並將向監管機構遞交上市文書。

上市文書當中包含很多有關於該公司的重要細節,比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管理層情況、有否任何可能導致情況出現的法律問題,以及本次上市融資的相關情況,比如融資的用途,以及公司在上市前的股權情況。

監管機構將會嚴格審查上市文書中所提及的'情況,確保所有該呈之情況已呈,已呈之情況屬實。

接下來,如果監管機構認為上市文書沒有問題,可以准許上市,則會和公司一起敲定一個 IPO 時間。同時,承銷商將會起草一個用於讓社會公眾了解准備上市公司的所有財務細節,以及包括本次 IPO 的股票發行量、定價、已有股東是否准備出售股票套現、套現多少等問題的答案——招股書。

承銷商怎麼掙錢?

之前提到過,承銷商會負責為 IPO 發行的絕大多數股票找到買家。其實,承銷商在准備上市的公司正式登陸交易所、其股票在公開市場開始交易之前就已經「買下了」所有的股票。之後,投行將以中間商的身份,將這些股票按照市價轉賣給其他機構投資者、或者股票經紀人所代表的散戶投資者,而這中間的差價就是承銷商的利潤空間。

盡管現在像阿里巴巴這樣體量的公司上市絕大多數情況都會找到多家投行作為承銷商,但投行之間的競爭仍然是十分激烈的。就像招投標的過程一樣,承銷商在給准備上市公司進行報價的時候,除了申明自己能夠提供的服務有多麼的專業之外,還要考慮自己准備在這一單當中賺多少。而最後「中標」的投行通常在提供服務專業性和「傭金」的多寡上找到了平衡。

什麼是 IPO 路演?

並不是公司設定了股票總發行量,設定了大概的發行價格,就有買家追上門要買了——對於准備上市的公司來說,他們需要承銷商幫助自己把招股書以及其他所有的需要呈現的資料推介給潛在的投資者,連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都不會例外——這個過程就叫做路演(Road Show)。

為什麼叫路演?因為通常這個推介會要在一到兩個星期內在全球各地上演多場,滿足全世界各地投資者,比如美國、香港、新加坡、歐洲等重要投資者的需求。整個過程就像明星參加巡迴演出一樣,基本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演出。稱其為路演十分恰當。

路演通常來說是為了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准備的,比如養老基金、互惠基金、其他投行以及公募領域的基金准備的,較少有散戶投資者會前來。

阿里巴巴路演引起了全世界投資者的關注,據外媒報道,在阿里巴巴全球路演紐約站的舉辦地點華爾道夫酒店,到會人數遠超預期,「酒店大廳的電梯口都排起了長龍。」「排隊差不多拐了十八個彎。」「有一千人來看路演,電梯等了 40 分鍾。」……很顯然,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沒有那麼多代表可以派出,阿里巴巴的路演吸引了非常多的散戶投資者或者代表他們的投資經理前來觀看。

IPO 發行價格怎樣決定的?

IPO 定價基本水平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可能包括公司的經營業績、發展潛力、公司所處的行業特點、IPO 的發行數量,以及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狀態。

IPO 定價的確定工作由承銷商和計劃上市公司一同完成。

比如一家公司在私有狀態下完成了數輪融資,融資額是多少?持有股權分配情況如何?公司估值幾何?這些都是決定 IPO 定價基本水平的重要因素。Facebook 2012 年上市時,根據以上的情況基本確定了 IPO 發行價的區間在 38 到 40 美元左右。

計劃上市公司和承銷商在臨近 IPO 日期基本確定發行價格區間。然後 IPO 當天敲鍾後則會根據做市商、承銷商的累計訂單水平進行多輪詢價。詢價的作用是確定開盤價格,而非發行價格。比如阿里巴巴本次在紐交所上市就經歷了十輪詢價,開盤價格從 80~83 美元不斷提高,最終確定為 92~93 美元。

怎樣確定在哪個交易所上市?

對於中國公司來說,上市有兩種選擇:境內上市和境外上市。國內的絕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在 A 股上市,而境外上市則可以選擇香港、新加坡、倫敦交易所或者德國的德意志、法拉克福交易所、以及我們最近經常看到的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和紐約股票交易所。

在 A 股上市,股票可以供國內股民購買。而在境外上市則可以更方便地供應全球范圍內的投資者進行購買。當然,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國內的科技創業公司,而這些公司當中很多都接受了美元基金的早期投資,而且按照 VIE 制度在境外設立了實體,給境外上市,特別是在美上市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2012 年,阿里巴巴宣布在港交所退市,外界曾經風傳馬雲對於上市融資沒有好感,仍然希望自己把控公司。但實際上來說,阿里巴巴在港股退市有非常多的考慮隱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港股市盈率不高,無法體現 B2B 業務的實際價值。

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對於美國公司來說是必然的選擇,而對於中國公司來說則是一種實力的象徵、成功的代表。中國的三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網路和阿里巴巴,騰訊(0700:HK)選擇了港股上市,網路(NASDAQ:BIDU)和阿里巴巴(NYSE:BABA)都選擇了美股,其中網路選了納斯達克;而阿里巴巴頂著進不了標普 500 指數的遺憾,在紐交所上市,創造了全球最大 IPO 的神話。

其實,對於在美上市來說,選擇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阿里巴巴上市前一周金融界風傳阿里巴巴「沒有最終確定納斯達克還是紐交所」,而我也以此為題在 TECH2IPO/ 創見 寫過一篇報道。實際上這個傳言應該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因為阿里巴巴在紐交所的交易代碼已經確定,如果臨時決定更換納斯達克的話,未免太過倉促了。

那麼准備上市的公司究竟應該選擇納斯達克還是紐交所呢?紐交所在國內有一個昵稱叫做「大藍籌」,屬於經營業績較好,具有穩定且較高的現金股利支付能力的公司;而納斯達克的昵稱叫「美股創業板」,曾經是科技公司和高增長公司的天然上市地點。這是兩家交易所目前所有的上市公司風格決定的,並不是由交易所自己決定的。事實上,兩家交易所的風格正在彼此交錯。阿里巴巴選擇在更加穩定的紐交所上市,證明了這個變化。

為什麼說紐交所「穩定」,這還要從 2012 年 Facebook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悲催首日說起……簡而言之,Facebook IPO 由於受到了金融界高度關注,IPO 首日當天交易量過大,一度導致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交易伺服器宕機,交易產生嚴重的延時。阿里巴巴沒有選擇納斯達克,或許跟這個情況有關。

對於阿里巴巴這樣體量的 IPO 來說,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誰拿到了「這單生意」,就能夠在今後更加揚眉吐氣地對猶豫不決的計劃上市公司發出邀請。

說到這里,其實計劃上市公司要對潛在投資人路演,而交易所也要對計劃上市公司進行「路演」。公司會根據交易所的「推銷」表現決定在哪家交易所上市。

投資者怎樣參與到 IPO 當中?

對於小型投資者,比如基金規模較小的投資機構或者散戶投資人來說,直接參與到 IPO 發行申購當中幾乎沒有可能。這個邏輯很好理解——這些投資者的訂單量太小了,而賣家通常會首先考慮大宗訂貨商。

除非投資者在承銷商和做市商投行中擁有私人賬戶,則一般沒有機會參與到 IPO 當中。

通常來說小型投資者也沒有必要努力試圖在第一時間搶購 IPO。邏輯也很好理解——就像小買家永遠競爭不過大買家一樣,大買家可不是直接在公開市場上競買,比如對沖基金等可能早已通過承銷商的關系在股票還未正式開始交易就已經搶到非常大量的股票了。交易開始之後,大買家通常會買到發行量當中非常高比例的股票,導致市場上的股票供不應求,股價飆升——很顯然,小型投資者沒有必要硬拼。

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第一天都會暴漲,這是正常現象。在數個交易日之後則會慢慢回落到正常的價格水平,而通常這個時候市面上流通的股票也逐漸變多,小型投資者如果一定要持有 IPO 公司的股票,則可以選擇在此時進場。

IPO 之後公司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家公司將完全從私有公司變為上市公司,也即一家需要對外界完全公開重要的財務和公司運營計劃和事件的公司。如之前所說,無論公司想要增發股票、回購股票、分配股利,還是增減董事會成員、指定新的公司管理層人員、公司內部持股者需要出售股票套現,都需要向監管機構遞交申請,經過審核後方可執行。本次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對阿里巴巴進行監管的監管機構就是之前提到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

通常來說,監管機構會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公司自定的財務季度 / 年度劃分,按時披露季度 / 年度財報。每次披露財報時必須召開股東大會,通常需要通過線下舉行股東大會,並且提供公開的會議直播電話號碼以供無法參加股東大會的持股者收聽。

;

⑶ facebook股票代碼是多少

facebook在NASDAQ的股票代碼為:FBFacebook(臉譜)是創辦於美國的一個社交網路服務網站,於2004年2月4日上線。主要創始人為美國人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是世界排名領先的照片分享站點,截至2013年11月每天上傳約3.5億張照片。截至2012年5月,Facebook擁有約9億用戶。Facebook的總部在門羅帕克的1 Hacker Way。從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戶輸入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齡段,即可加入。Facebook股票憑那麼值錢?給你幾點關鍵資料:1、facebook是個社交平台2、facebook的用戶群擴張起步於美國高校群體,發力於社區用戶群3、facebook通過收購美國互聯網企業和郵箱用戶數據,瘋狂擴張在線用戶群體4、facebook擁有的用戶群和粘合度是其最大的價值,正如騰訊的用戶群和粘合度一樣5、facebook平台可以在電子商務、互聯網廣告、在線游戲、在線互聯網服務等領域發揮其平台價值

⑷ 這人是誰啊

馬克·扎克伯格,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被人們冠以「第二蓋茨」的美譽。哈佛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輟學生。據《福布斯》雜志保守估計,馬克·扎克伯格擁有135億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輕的單身巨富,也是歷來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2012年5月19日和華裔女友普莉希拉·陳成婚。

2014年2月10日,馬克·扎克伯格及其華裔妻子普莉希拉·陳登上美國《慈善紀事報》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

中文名: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
外文名:Mark Elliot Zuckerberg
國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紐約州
出生日期:1984年05月14日
職業:Facebook社交網CEO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中途輟學)
主要成就:「蓋茨第二」的美譽,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歷來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
代表作品:Facebook社交網站
分享
個人簡介

個人概述
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英文名:Mark Elliot Zuckerberg),1984年05月14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白原市長大。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是個電腦神童。1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台電腦,從此將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了上面。

高中時,他為

馬克·扎克伯格相冊
圖冊 11張
學校設計了一款MP3播放機。之後,很多業內公司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包括微軟公司。

但是扎克伯格卻拒絕了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去哈佛大學上學。在哈佛,主修心理學的他仍然痴迷電腦。 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了學校的一個資料庫,將學生的照片拿來用在自己設計的網站上,供同班同學評估彼此的吸引力。

黑客事件之後不久,扎克伯格(Zuckerberg)就和兩位室友一起,用了一星期時間寫網站程序,建立了一個為哈佛同學提供互相聯系平台的網站,命名為 the Facebook。 the Facebook在2004年2月推出,即橫掃整個哈佛校園。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冊人數已突破一百萬,扎克伯格(Zuckerberg)乾脆從哈佛退學,全職營運網站,最後成功。

Facebook是美國第一大社交網站,微軟2.4億美元贏得Facebook1.6%股份收購權。

2011年,共有413人列入福布斯榜。作為Facebook的創始人,他資產大漲238%,以135億美元資產排名竄升至52位。2010年,《福布斯》將他評選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凈資產40億美元。

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權力人物榜:27歲的社交網站「臉譜」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從2010年的第四十位升到

馬克·扎克伯格
第九位。2012年3月的胡潤發布全球富豪榜,28歲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以260億美元位列第八,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2012年5月19日凌晨消息,Facebook於美國東部時間周五11:30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開盤價42.05美元較38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0.6%,收盤價38.23美元,較發行價漲0.61%。

截至收盤,Facebook股票交易量為565797760股,創下美股首日交易量之最。按收盤價計算,Facebook市值約1047億美元,市值超過了惠普和戴爾兩家公司的總和,也超過了亞馬遜。亞馬遜市值不到1000億美元、惠普市值440億美元、戴爾市值為260億美元。不過其估值仍低於谷歌、微軟和蘋果。微軟市值約為2500億美元,谷歌2040億美元,蘋果則接近500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Facebook創始人、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持有28.1%股份,總計5.036億股,是最大個人股東。按每股38.23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扎克伯格的個人身價達192.5億美元。

2012年5月19日,扎克伯格與他的華裔女友普莉希拉·陳在加州矽谷的家中舉行婚禮。

《財富》雜志 10月11日公布《2012「全球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排行榜,扎克伯格奪得亞軍。

2013年4月4日,美國加州門洛帕克,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了其基於安卓系統的定製UI,Facebook將其稱之為「home」,這款產品也被看成是Facebook進入移動領域而邁出的重要一步。不過,朝鮮、古巴、伊朗和中國的互聯網無法正常訪問Facebook。

個人生活
「我是CEO,混蛋。」,這是Facebook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早期名片上的標題。據悉,這張名片的靈感來自蘋果原CEO史蒂夫·喬布斯。

「當Facebook職員們開始與真正的商業專業人員打交道時,粗野的名聲傳遍了矽谷。一位企業高管對獵頭公司人員稱『出現了《Lord of the Fl

⑸ 英語翻譯

到明年這個時候,Facebook的股票很可能是向公眾提供

⑹ 雙重股權結構的案例

網路在IPO中即採用此方式,將上市後的網路股份分為A類(ClassA)、B類(ClassB)股票。將在美國股市新發行股票稱作A類股票,在表決權中,每股為1票,而創始人股份為B類股票,即原始股,其表決權為每1股為10票。所有在公司上市前股東們持有的股份均為原始股,一旦原始股出售,即從B類股轉為A類股,其表決權立即下降10倍。
牛卡計劃是一種反惡意收購的計劃,是相對於「毒丸計劃」而提出的。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香港曾出現過,從90年代開始已經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了,直到網路採取此計劃。 以Facebook為例,通常情況下,互聯網公司在完成3輪融資後,公司的創始人就不再能夠完全掌握公司的控制權了。而Facebook經過10次融資後,扎克伯格依然牢牢控制公司,以28%的股權卻能掌握58.9%的投票權,有什麼秘訣嗎?
這一切均源於其實行的獨特雙層股權結構,背後的功臣是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
而根據Facebook招股書中所披露,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上市前共發行了1.17億股A級股和17.59億B級股(包括此前所有已發行優先股轉換的B級股,這部分B級股佔5.46億股)。其中,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持有5.34億B級股,佔B級總數的28.4%。
但這個比例並不能確保扎克伯格的絕對控制權,所以Facebook在其雙層股權結構的設計還加入了一個表決權代理協議(voting agreement)。根據Facebook招股書中披露的內容,此前十輪投資Facebook的所有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需要同Facebook簽訂這份表決權代理協議,同意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股東投票的場合,授權扎克伯格代表股東所持股份進行表決,且這項協議在IPO完成後仍然保持效力。這部分代理投票權為30.5%,加上其本人所擁有28.4%的B級股,扎克伯格總計擁有58.9%的投票權,實現對Facebook的絕對控制權。 經邦薛中行老師經常引用該例子,用以闡述美國是如何把握控制權的。

⑺ meta股票代碼

meta股票代碼是MVRS。
10月28日,臉書(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將更名為「Meta」。新名稱「Meta」來自於科幻詞語元宇宙(Metaverse),來描述公司在虛擬世界中工作和娛樂的願景。
據CNBC報道,在Facebook Connect年度大會上,扎克伯格表示:「今天,我們被視為一家社交媒體公司,但在我們的基因中,我們是一家構建技術以連接人們的公司,而元宇宙是下一個前沿,就像我們剛起步時的社交網路一樣。」Facebook同時還宣布,該公司的股票代碼將從12月1日起從「FB」更改為「MVRS」。
Facebook去年的收入約為860億美元(約合55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如今Facebook開始構建「元宇宙」。截至美股收盤,Facebook報收316.92美元,漲1.51%,總市值8935億美元。
拓展資料
Meta,Facebook的母公司,美國一家社交網路服務公司 ,於2004年2月4日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是世界排名領先的照片分享站點公司之一。
其起初是一家校園社交網站,後逐漸在各大高校擴大,隨後獲得1270萬美元投資,並於2012年5月1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2月9日,福布斯發布2022年全球區塊鏈50強榜,Meta在列。Facebook的創辦人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FB。2013年2月美國知名科技博客網Businessinsider根據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列出全球最大網站前20名榜單,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8.367億獨立訪問者。
FacebookFacebook的總部在舊金山的加利福尼亞大街。截至2012年,Facebook有350名雇員。Facebook的創始人是馬克·扎克伯格,他是哈佛大學的學生,之前畢業於Asdsley高中。最初,網站的注冊僅限於哈佛學院的學生。在之後的兩個月內,注冊擴展到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特福茨大學Tufts,以及羅切斯特大學Rochester、斯坦福Stanford、紐約大學NYU、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

⑻ 悄悄來臨的大數據時代

悄悄來臨的大數據時代

如今,網購已在悄悄改變著人們許多年以來形成的購物方式。對於剛剛過去的11月11日,人們仍記憶猶新,知名電商阿里巴巴通過旗下的天貓和淘寶,將「光棍節」變成「購物狂歡節」。

阿里巴巴是做什麼的?很多人會說「電子商務」。但如果看電商交易的實質,實際上是「海量的信息和數據服務」——一句話,阿里巴巴的所作所為符合「大數據時代」的潮流特徵。

繼「物聯網」、「雲計算」之後,進入2012年,「大數據」一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

「大數據並非突然產生的,實際上,IBM、谷歌和亞馬遜等大企業早已開始利用它。這個概念之所以能夠為更多行業所認知,還是因為人們越發看重它的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信部通信科技委主任鄔賀銓表示。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什麼是大數據?鄔賀銓引用了維基網路的定義:沒有辦法在允許的時間里用常規的軟體工具對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當然,大數據規模的標準是持續變化的,當前泛指單一數據集的大小在幾十個TB(萬億位元組)和幾個PB(千萬億位元組)之間。」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以下這組「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網路大約要處理60億次搜索請求,達到幾十PB數據;淘寶網站的交易達數千萬筆,單日數據量超過20TB;聯通的用戶上網記錄一天達到10TB……

「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有各種各樣的標記,那麼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大數據也是其中的一個標記。」鄔賀銓評價道。

大數據雖然孕育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日漸普遍和成熟,但各行各業的有識之士認為,它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技術層面。

挖掘「數據財富」

當你仍把微博等社交平台當作抒情或者大發議論的工具時,一些商界精英卻正在挖掘「數據財富」,先人一步用其判斷市場走勢,從中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通過分析網民的情感數據,社交媒體監測平台DataSift發現,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申請上市發行股票的當天,微博推特(Twitter)上的情感傾向與Facebook股價波動基本上呈正相關:在Facebook開盤前,如果Twitter上的情感逐漸轉向負面,25分鍾之後Facebook的股價便開始下跌;而當Twitter上的情感轉向正面時,Facebook股價在8分鍾後也隨之回彈……當然,僅憑這些並不能證明Twitter的情感傾向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不過確實已經有人試圖據此發現預測股價走勢的方法。

大數據的影響並不僅限於信息通信產業,它還在「吞噬」、重構一些傳統行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廣泛運用數據分析手段管理和優化運營的公司其實質都是一個數據公司。

鄔賀銓舉了個有趣的例子。美國target超市將女性顧客中的孕婦視作購物的黃金消費者。為了將這部分目標人群在懷孕前就爭取過來,該超市通過調查羅列出幾十種購物偏好,當某位顧客的收銀條上集中呈現這類商品時,就會被認定為可能是孕婦或家中有孕婦,並隨後向其發送孕婦產品廣告。一次,當有人以「家中並無孕婦卻總是收到相關產品廣告」為由控告這家超市後,卻發現原來是自己還在上高中的女兒懷孕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利用購物信息這個大數據,商家可以進一步分析、細分購物群體,從而提升銷售額。」

此外,利用搜索關鍵詞,疾控部門可以預測、判斷某地流感暴發情況;通過關注社交網路上「糖友」的交流與感悟,醫院和醫生可以獲得更好的糖尿病診療和康復經驗……據鄔賀銓介紹,不僅在商業方面,大數據在電網運營、交通管控、醫療服務等社會領域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利用空間。

拿什麼迎接「大數據時代」

如何利用這些大數據,從而開發出其中的商業價值,已經成為投資者、IT界人士以及政府公共管理部門普遍關心的問題。

2012年3月29日,美國政府宣布投資兩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

最積極的當屬眾多IT企業。IBM提出,繼上一個十年拋棄私人電腦業務成功轉向軟體和服務後,這次將更多地專注於大數據分析軟體帶來的全新業務增長點。此外,有關「大數據」主題的並購案層出不窮,並購數量和規模都呈逐步上升態勢。其中,Oracle對Sun、惠普對Autonomy兩大並購案總金額高達176億美元。

當眾多國外企業競相追逐大數據帶來的產業價值時,還鮮有一家中國公司能夠躋身大數據開發的領先行列。

鄔賀銓表示,雖然現在國家從科技項目上開始重視大數據,安排了一些研究,但感覺整體差距還很大。「這並非一些簡單的科技項目就能解決的,應該鼓勵擁有資源和能力的企業、部門去開發大數據,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應用需求者,才是牽引技術的最重要力量。」

為了縮小在這場時代競爭中的「起跑」差距,政府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除特殊情況外(例如涉及國家機密和安全),政府部門應該盡可能及時地發布、公開信息,鼓勵數據共享,幫助需求主體了解各行各業的整體情況。」鄔賀銓認為,我國目前的狀況不是數據收集太少,而是共享太少。「擁有數據的部門沒有能力去分析,有分析能力的部門沒有數據,各部門之間缺少協調合作,這實際上涉及一個體制問題。」

此外,擁有數據的企業或部門不知如何在保護好用戶隱私與安全的情況下使用大數據,也是妨礙我國緊跟「大數據時代」的一大羈絆。

既然收集、整理、存儲大數據的門檻這么高,為什麼不利用國外的平台去做點什麼?對此,鄔賀銓特別提示,國內企業和相關部門要避免將自己的重要數據放到國外的分析應用平台。「這些看似無關的數據,其實都跟企業發展策略、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相關,我們不能因為國外的東西免費好用而失去了對信息安全的警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悄悄來臨的大數據時代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⑼ A輪,B輪,C輪融資,如何做到股權不被稀釋

投融資服務,恩美路演為您解惑!

股權稀釋過程中,建議創始人「設立雙層股權結構」以保持控制權

轉一篇最近看到的很靠譜的乾乾乾乾貨:

為什麼需要設立雙層股權結構?

雙層、多層結構上市公司實證分析

一般來說,發行公司債券要求很大的公司規模和較低的負債率,而很多成長性公司資產比例低,很難發行公司債券。它們急需資金發展,投資者又看好這個行業,因此 創始人在公司融資的時候稀釋自己的股權是常用的手段。公司融資會使得公司創始人的股權被反復稀釋,以至於公司股權與投票權相分離就是一個普遍的選擇。如今,接受「雙層或多層股權」的國家並非只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日本、丹麥、芬蘭、德國、義大利、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國家也接受。

1、谷歌的雙層股權結構

2004年,谷歌在上市時就採用了雙層股權結構,其中A種股票每股有1份投票權,B種股票每股有10份投票權。只有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拉里·佩奇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三人持有B種股票。這種設計使得三人對公司的控股權超過50%。兩位創始人表示,雙層股權結構是新生代技術公司的一種發展趨勢,符合谷歌上市時的經營理念,可以保護公司不受短期壓力干擾,給公司長遠發展帶來更多靈活性。

2、FaceBook的多層股權結構加「投票協議」

2009年11月25日,Facebook宣布調整公司的股權結構,將所有股份分為A級和B級兩個級別。兩種股票的唯一區別就是代表的投票權不一樣。同時,若持有B級股票的股東在上市之後選擇出售股份,那麼這些股票將被自動轉換為A級股,以此確保現有股東的表決權不會因IP0而稀釋。根據Facebook招股書,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上市前共發行了1.17億股A級股和17.59億股B級股。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持有5.34億B級股,佔B級總數的28.4%。這個比例並不能確保扎克伯格的絕對控制權,因此其雙層股權結構的設計還加入了一個表決權代理協議(Voting Agreement),前十輪融資中Facebook的所有投資者都需要同Facebook簽訂這份表決權代理協議,同意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股東投票的場合,授權扎克伯格代表他們進行表決,且這項協議在IPO完成後仍然保持效力。這部分代理投票權為30.5%,加上其本人所擁有28.4%的B級股,扎克伯格總計擁有58.9%的投票權,具有對Facebook的絕對控制權。

3、赴美國上市的網路的雙層股權結構

在中國公司中,網路首次在海外設立採用雙層股權結構的離岸公司,進而讓離岸公司赴美國上市。其具體實施方法是,上市後的離岸公司股票分為A類和B類,其中在美國新發行的股票屬於A類股票,每股有1份表決權,而創始人股票為B類股票,每股為有10份投票權。

根據網路招股說明書,在網路赴美上市前發行的B類股票中,Google持股2.6%,DFJ持股28.1%,IDG持股4.9%,Integrity Partners持股11%,PeninsulaCapital Fund持股10.1%;李彥宏作為創始人及CEO持股25.8%,另一位創始人徐勇則持股8.2%,其他4位高管共持股3.7%,普通員工持股5.5%。兩位創始人共持股34%的B類股,再加上10倍投票權,因此他們能夠控制公司,在公司赴美上市後也能貫徹他們的經營理念。

⑽ 不上市也可以發行股票嗎

樓上別誤導人家。不上市當然可以發行股票!!那叫非上市股票~~這種股票只能通過證券公司代理買賣。普通股是只允許境內的自然人購買!!李嘉誠買的可能是法人股或者股東股~~那些是10%的購買上限的要求~~所以他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