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70年代美國股票漲幅最大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70年代美國股票漲幅最大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3-24 04:39:07

❶ 上次牛市(05至07年)漲幅很大的股票有哪些

上次牛市(05至07年)漲幅很大的股票有600150中國船舶 、600859 王府井、600739 遼寧成大 、600497 馳宏鋅鍺、000568 瀘州老窖、600109 國金證券、000718 蘇寧環球、600550 天威保變 、600331 宏達股份 、002024 蘇寧電器、000623 吉林敖東 、600517 置信電氣 、600456 寶鈦股份 、000887 中鼎股份、600489 中金黃金、000878 雲南銅業 、600030 中信證券、 600629 棱光實業 、600519 貴州茅台 、600685 廣船國際 、000527 美的電器
牛市,又稱為多頭市場,是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高的市場。其相反為熊市(空頭市場)。此處的證券市場,泛指常見的股票、債券、期貨、選擇權、外匯、可轉讓定存單、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其它各種證券。
稱為多頭市場或牛市的原因,是因為價格上揚時市場熱絡,投資人與證券經紀人擠在狹小的證券交易所中,萬頭_動,如傳統牛市集的圈牛群一般壯觀,故戲稱之為牛市。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徵,源於古埃及。

❷ 美國這十年什麼股票漲的最多

1.伯克希爾投資(巴菲特)
2.蘋果公司

❸ 美國歷史上十大牛股的特徵是什麼

顧大牛股的歷史特徵總結如下:
1 根據中美的歷史經驗看,大牛股一般產生在消費品,醫葯,連鎖零售行業里,因為他們同時具有大牛股的二個特點:
既可以保持高成長,同時有足夠深的護城河。
2 高成長的企業一般有這些特質:面對消費者,市場空間巨大,消費頻次高,有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很強勁,而且沒有盡頭。
3 具有護城河的企業一般具有品牌效應,是行業龍頭,行業的核心驅動是非技術驅動的,而且優勢可以通過時間可以累積,如果是互聯網公司,網路效應加壟斷效應可以在相對長的時間內抵消掉技術創新帶來的顛覆。
中國天然的巨大市場,繁榮的經濟發展,而且現在連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都沒有達到,所以未來中國股市一定會出現非常多的大牛股,比過去的20多年要多的多,這些大牛股大部分就出現在消費品,醫葯,零售連鎖,互聯網等行業。巴菲特說:「投資如同滾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統計A股市場過去廿年漲幅最大的100隻股票,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上市時間足夠長。統計顯示,這100隻牛股平均上市時長達14年,漲幅榜前20名的股票中18隻上市時間超過10年。其中上市滿20年的「老八股」有5個出線,「老八股」取得如此成績,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中國股市20年的財富積累效應。

特徵二:高增長%2B股本擴張。

牛股除了上市時間長之外,還有業績的高增長以及高分紅送轉特徵。在20年大牛股中,就有一批上市時間雖不足10年但漲幅驚人的個股,其中煙台萬華 (600309(萬華化學) )、曾經的 美的電器 (000527 )等多隻股票也是A股年化分紅價值榜前列的成員。

600795(國電電力)(行情,問診) 是股本擴張的代表。該公司1997年上市來經過9次送轉股,總股本擴大97倍,股價也累計上漲26倍。此外央企整體上市是「股市金元寶」。中航精機(行情,問診)上市6年股價上漲9倍是央企整體上市的威力。未來3年央企整合且將注入3萬億的資產,給證券市場帶來眾多機會。

特徵三:獨有的競爭力和資源優勢。

在20年大牛股中,600547(山東黃金) 、600489(中金黃金)(行情,問診) 和包鋼稀土(行情,問診) 600111(北方稀土)、鹽湖鉀肥 (000792(鹽湖股份) )等都屬於資源股;000538(雲南白葯) 、000423(東阿阿膠)(行情,問診) 、600085(同仁堂)(行情,問診) 等都擁有中國特色資源。

特徵四:主營契合經濟發展熱點。

從行業分布上看,過去廿年機械設備與生物醫葯行業涌現的牛股最多。如機械設備行業大牛股中的

❹ 世界上漲跌幅度最大的股票是哪兩只

微軟和ST金泰。
其實股票實際上就是一種「商品」,其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決定了它的價格,並且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普通商品的價格波動規律就是股票的價格波動規律,供求關系對其價格有影響。
就像豬肉,市場上需要很多豬肉的時候,供不應求,那價格就會上升;當市場上的豬肉越來越多,而人們的需求卻達不到那麼多,供給大於需求,那麼豬肉的價格就會下降。
反映到股票上就是: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這樣一來股價就會上升,相反的話股價就下跌(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生活里,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買賣雙方的情緒,供求關系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有3個,接下來我將給大家進行詳細說明。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哪些因素會使得股票出現漲跌變化?
1、政策
國家政策對行業或者產業有一定的引導意義,比如說新能源,前幾年國家開始注重新能源的開發,有關的企業、產業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比如補貼、減稅等。
這樣的政策讓市場資金紛紛下場,並且還會大力挖掘相關行業的優秀企業或者已經上市的公司,進一步造成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從長期的角度看,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國的經濟狀況先轉好,企業的經營狀況變好,同時也會帶動股市的回升。
3、行業景氣度
這個作用很大,我們都知道股票的漲跌,是不會脫離行業走勢的,一個行業光景好,那這類公司的股票走勢就好,價格就高,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很多新手剛剛接觸到股票,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立馬買了幾萬塊,後來竟然一路下跌,被套的非常牢。其實股票的漲跌可以人為地在短期內進行操作,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如果你是剛剛入門的股票小白,優先選擇長期持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資,防止在短線投資中出現嚴重虧損。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❺ 七十年代的美國經濟是什麼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經濟滯脹史

滯脹的成因

科技發展正處低潮、出口貿易份額下降、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是根本原因。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處於轉型期的貨幣政策不但沒有刺激經濟增長,反而如「火上澆油」。
美元持續貶值、油價高企和糧食緊缺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
滯脹的影響
滯脹對私人投資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增長停滯。
在整個滯脹期間美國股市經過了 6 輪調整,股市走熊先於經濟衰退,而股市起穩也先於經濟起穩。
在西方經濟體遭遇滯脹的同時,美國信貸擴張反而促成了欠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及世界貿易的擴張。
走出滯脹
經過里根政府的結構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美國於1983 年迎來經濟增長高峰,此輪滯脹歷時13 年。
經濟學上的「滯脹」是指生產停滯、失業率增加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經濟現象。生產停滯是經濟滯脹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由美國學者D.格林沃爾主編的《現代經濟詞典》把停滯解釋為:「實際產量或收入不變、下降或雖增長但大大慢於所能達到的增長速度」。因此,滯脹時期的生產停滯並不是僅僅指資本主義經濟周期中危機階段生產的下降和停滯,它是一種跨越經濟周期長期存在的現象。因此,上世紀1970 年到1982 年美國所經歷的經濟危機及經濟緩慢增長階段基本上屬於「滯脹」階段。市場上普遍認為美國當時的滯脹以及此後爆發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能源價格上漲所致。如今,石油價格又再度高企,「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是否又會重新回到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兩難境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本文就滯脹起因、滯脹對股市及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走出滯脹等話題展開討論,希望能給讀者以啟發。
1970-1982 年美國「滯脹」成因
在「滯脹」階段,美國共經歷了 4 次經濟危機(按照NBER 的統計資料,經濟谷底分別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這幾次經濟危機期間,在生產下降和失業率猛增的同時,物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漲,成為高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和低經濟增長並存的獨特經濟現象。
這種現象在美國經濟發展史上較為罕見。二戰後至1970 年間美國共發生了四次經濟衰退(按照NBER 的統計資料,經濟谷底分別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經濟衰退發生時,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同時物價也會下降;危機過後,生產增長,就業增加,物價也會上漲。是什麼導致了高通脹率與高失業率、經濟不振同時存在?我們還應該從滯脹產生的原因說起。
缺乏增長點的實體經濟是「滯脹」的根本原因
美國經濟出現停滯始於 1969 年,當時的通貨膨脹率約在5%左右。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出現「停滯」?原因在於:
其一,戰爭對美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刺激正逐漸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國工業高漲,得益於世界大戰積累起來的被抑制的對固定資產、住宅建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以及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刺激。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後已經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發展處於低潮。20 世紀40 年代末,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為先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來推動了美國工業的高速增長。但經過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後,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力已經明顯減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上,全世界范圍內以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術等尖端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新技術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出口貿易額開始下降。自1960 年代開始,由於經濟全球化、區域化的發展,商品和生產要素國際間流動的限制大大減少,世界市場競爭加劇。1947 美國出口額佔世界出口額的約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國從1971 年首次出現了13.03 億美元的對外貿易逆差,此後,除了1973、1975 年為小額順差外,其餘年份均為逆差。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處於轉型期的貨幣政策直接推動了通貨膨脹
擴大總需求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曾對 50 到60 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失業率下降以及促使經濟危機程度減弱和時間縮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擴張式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卻雙雙「失靈」了。
第一、財政政策為什麼「失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數屆政府皆奉行赤字財政政策,不斷擴大政府開支,藉以刺激經濟回升,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戰後至1981 年為止的36 個財政年度,有27 個財政年度有赤字。政府預算內的財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別創下了694 億美元和739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財政赤字預算達5128 億美元。
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國政府還發行了大量的國債。1970 年國債額為370 億美元,1975 年國債額為5332 億美元,1980 年國債發行額達到9077 億美元。人均負擔的國債額從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億美元。聯邦政府每年為國債付出的利息也從 1960 年的92 億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億美元;利息約占每年聯邦支出的10%左右。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緣何失效?歸根結底,是由於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擴張性財政政策沒有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澆油般推高了通貨膨脹。
第二、貨幣政策為何「失靈」?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逐步由價格目標向數量目標過渡。但是,受到凱恩斯主義的影響,美聯儲在實際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為貨幣政策體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轉變階段,貨幣政策不穩定,再加上,高通貨膨脹背景下,利率波動較大,最終導致了貨幣供應量過大。
具體而言,雖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後就宣布以貨幣總量為供給目標,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聯邦基金利率為最終目標。每隔六個星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會重新制定各種貨幣總量的目標區間,以及與該目標區間所匹配的聯邦基金利率。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高於或低於目標區間,就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手法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區間內。因此,貨幣供應量往往會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極不穩定。
另外,選擇利率作為調控目標,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雖然關於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響總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預期的長期真實利率。所謂預測的長期真實利率,就是市場參與者通過在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來推測的真實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紀70 年代,美國出現了比較高的通貨膨脹。在這樣高的通貨膨脹時期,名義長期利率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既不穩定,也不能預測。
因此,在滯脹期間,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幫助經濟增長,反而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大,被認為是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
銀行信貸業務擴張也對通貨膨脹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使通貨膨脹直接上升至兩位數
世人常常把上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滯脹」歸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與其後的經濟衰退的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3-1974 年。十月戰爭爆發,歐佩克為制裁西方,聯手削減石油出口量。國際油價從每桶3 美元漲到12 美元。而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開始衰退。從1973 年到1975 年美國實際GDP 增長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9-1980 年。伊朗爆發革命,隨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日產量銳減油價驟升,從每桶14 美元飛漲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價格從每桶14 美元上漲至40 美元。從1990 年到1991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17%。
為什麼油價上漲會引起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呢?首先,生產率與石油價格關系密切,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生產率下降。美國工業部門在19 世紀70 年代對石油的使用量達到高峰,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使用石油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產部門。
其次,石油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率。石油以最終消費品和中間產品這兩種形式影響物價的走勢。
除此之外,不僅是油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也由於糧食緊缺而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貨膨脹壓力。1972 年,自然災害席捲全球,世界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9%,許多國家發生嚴重的飢荒。前蘇聯在這一年到處搶購,大量進口,造成戰後前所未有的糧食短缺。1974 年世界糧食再次減產,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第二次石油危機出現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現世界糧食短缺。
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國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幅度分別達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漲幅度分別達到9.7%和10.7%。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美元貶值
石油價格的上漲從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機所引發,但實際上也與美元持續貶值不無關系。1975 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這些國家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石油價格由美元標注,這造成原油價格與美元匯率反向運動的邏輯關系。1970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持續貶值,為油價上漲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滯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滯脹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美國工業經歷了長時間的生產下降。1973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5.3%,持續時間為18 個月;197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時間約44 個月。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到戰後歷次危機的最高值。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近1.5 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最高時達9.2%,失業人數約836 萬。在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中,企業倒閉、銀行破產數和失業率都創出戰後最高紀錄。企業破產數量達25 300 家,失業率最高時達10.8%。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物價嚴重上漲都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發展。「滯脹」階段是美國「二戰」結束後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從 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復甦為止,美國約有13 年的時間停留在滯脹的陰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實際GDP 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9%,而其它時期的經濟增幅平均為3.87%至5.69%。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前所未有地高漲,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0.46%,而美國戰後各經濟階段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3%至3.54%。
「滯脹」時期美國各產業的表現
70 年代美國「滯脹」時期,各行業的表現不一。我們統計發現,大多數行業,特別是製造業表現較差;但是,具有定價權的上游資源行業和下游服務業,以及出現新的盈利模式的行業,增速明顯能超越CPI 的漲幅。70 年代,美國增長最強勁的行業分別是採掘業、農林牧漁、金融服務業、公用事業,平均年增速超過10%,遠遠超過CPI 的上漲。其中,採掘、農林牧漁的年增長幾次超過50%,主要是受益於石油價格暴漲和全球性糧食漲價。金融服務業的年增長也曾經接近20%,則是因為70 年代美國的銀行業了出現新的盈利模式——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中東「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的銀行,再加上美元持續貶值刺激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國的銀行業處於信貸擴張、高杠桿、高盈利的豐厚時期,直至80 年代初債務危機爆發。
70 年代,美國溫和增長的行業,包括,信息服務業、教育醫療業、房地產、住宿食品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後,基本實現正增長。信息服務業的增長主要是受到當時美國電信行業的壟斷格局被打破,行業競爭機制刺激了居民對通信的消費增長。
70 年代,美國增長呈現停滯狀態的行業涉及面較廣,包括,製造業、交運倉儲、建築業、零售業、批發貿易等,主要是受到經濟停滯、失業率高的影響。
滯脹翹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導致了固定收益類資產貶值,經濟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漲,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開始湧入大宗商品市場。黃金作為規避通貨膨脹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創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點。
滯脹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經濟的衰退通常伴隨著股市的下跌。我們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發現這期間總共有8 次經濟衰退,每次都伴隨著股票市場走熊。股票市場走勢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8 次經濟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經提前下跌已經提前下跌,而經濟開始復甦前,股市一般會提前4 個月左右起穩。當然並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與經濟周期有關,14 次股市調整隻有8 次與經濟周期有關。信貸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時左右著股票市場的走勢。
整個滯脹時期,股票市場經過了 6 次調整,約有一半的時間處於熊市之中。也就是說,1946-1995 年美國股市的14 次調整有一半是發生在滯脹時期的。滯脹嚴重影響了美國股市的發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調整中,美國S&P500 下跌了近43.3%,為歷次調整中最大跌幅。從個股的表現看,在70 年代股市調整時期,仍有部分行業的股票出現了一定的漲幅。比如,金融股、國防股、採掘股和服務類股。總體來說,板塊的走勢還是與當時的行業景氣度密切相關。
西方國家「滯脹」對全球影響——資金向欠發達國家巨額轉移
雖然 20 世紀70 年代,西方國家都陷入了滯脹的局面,但是,美國信貸規模的持續擴張,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和世界貿易的擴張。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機,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資金。1973 年,加速的通貨膨脹與利率上調的不利影響無法支持美國銀行正常的融資活動,導致了銀行系統的演進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當時石油漲價帶來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產油國,這些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銀行。缺乏正常融資渠道的銀行一下子擁有了巨額的資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產生與70 年代寬松的貨幣政策、過低的實際利率相關。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負利率降低了還本付息的費用,也間接增強了借款國的信用度。下跌的實際利率、擴張的世界貿易、不斷提高的商品價格、再加上貶值的美元,這一切都鼓勵了債務國,並給與他們增加負債額的機會。國際上,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需要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而產油國家則需要貸款來支持經濟擴張計劃。適逢東西方關系緩和,美國銀行成為信貸的源泉。
其三、利潤。當時,歐洲美元市場不受管制,美國銀行不必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債務保持最低的准備金。國際貸款的利潤相當的豐厚。
國際貸款業務成為整個銀行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加上各家銀行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對貸款條件的要求就相應寬松很多。借債國為獲得貸款而提供的必要資料少得可憐,一些貸款銀行甚至不知道貸款對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數額。就這樣整個國際信貸市場迅速的發展起來。1982 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後,國際信貸市場的發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紀90年代開始,私人資本才開始顯著流入新興市場。
美國如何走出「滯脹」?
以往當發生經濟衰退時,在生產下降、失業率增加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實際情況作後盾,以通貨膨脹率為代價換取失業率下降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滯脹時期,異常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發生,使得美國政府進退兩難。
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兩任政府都實行了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1976 年1 月,失業率為7.9%,福特政府設置了一條將失業率壓制到1980 年時5.2%的經濟路徑。也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失業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總統在任職期間,也將這一目標路徑沿襲下來。其具體措施是:一是減稅以刺激經濟上升;二是撥款舉辦公共服務事業;以增加臨時工作位置。前一項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預算赤字,從而加劇了美國依然存在的通貨膨脹,以至於1978 年又出現「雙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後一項措施則因撥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貨膨脹的上升導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重點重新轉移到治理通貨膨脹上,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聯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過了10%。由於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上搖擺不定,貨幣政策時緊時松,也沒有執行前後一至的戰略。最終,卡特政府也在「滯脹」的陰影中下台。
穩定貨幣供給量和結構性財政政策
1979 年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強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將美國推入強勢美元時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宮,里根政府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為了對付"滯脹",里根政府改弦易轍,採用了四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最為有效的兩條是穩定貨幣供應量和減少政府幹預。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觸發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雖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穩定的貨幣供應量抑制了通貨膨脹,使得通貨膨脹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經降到3.8%。其次,里根對企業實行的加速折舊政策和原來的投資課稅扣除等優惠,使得企業手中的現金流量增加,對刺激傳統產業更新設備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於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低於前期,也鼓勵了企業投資。除此以外,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引起了油價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工會為保證工人就業而放棄提高工資的要求等客觀原因也使得通貨膨漲出現了下降的態勢。經過里根政府的持續努力,美國終於1983 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此輪經濟滯脹一共經歷了13 年的時間。

❻ 美國歷史上什麼行業的股票上漲幅度最大

美國第一大牛股TASR,公司是開發、裝配和銷售主要用於執法機構的非致命武器。主要生產泰瑟槍,類似國內的最大有效7米。另外還能發射帶倒刺的箭頭兩個,就像釣魚一樣能穿透5cm厚的衣服,箭頭帶電。最高記錄:22個月上漲100倍。滬深市場不成熟難道是缺乏這樣的大牛股?這么短時間漲幅這么大且一氣呵成沒有像樣的調整,機構之強悍令人嘆為觀止。是哪些混
蛋說美國市場波動小,美國人民成熟理性。

❼ 美國歷史上累計漲幅1000倍的股票

蘋果83年大概15美元,現在復權後大概6700美元
谷歌上市就快到100美元了,最高大概有120倍

微軟87時25美元,現在復權後將近19000

伯克希爾哈撒維1980年的時候大概320美元,現在20萬,似乎也不到1000倍,當然再往早說,巴菲特剛買過來的時候算,應該是有的,不過時間長多了。

❽ 歷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是誰,漲了多少倍,最高股價是多少

A股歷史上漲幅最高的20隻大牛股,有17隻漲幅超過100倍,有11隻漲幅超過200倍,有6隻漲幅超過500倍,還有3隻漲幅超過1000倍,排名第一的大牛股,漲了足足3600多倍!心不心動?想不想知道基梁扒它是誰?分組來看:

第1組,漲幅1000倍以上的股票,共3隻,分別是:

1,萬科A 31年 3657.3倍

2,格力電器 26年 2449.77倍

3,福耀玻璃 29年 1445.35倍

第2組,漲幅500倍到1000倍的股票,共3隻,分別是:

4,瀘州老窖 28年 663.31倍

5,伊利股票 26年 509.1倍

6,雲南白葯 29年 503.79倍

第3組,漲幅200倍到500倍之間的股票,共5隻,分別是:

7,山西汾酒 28年 299.81倍

8,貴州茅台 21年 299.4倍

9,萬華化學 21年 212.17倍

10,片仔癀 19年 205.75倍

11,特變電工 25年 200.35倍

第4組,漲幅100倍到200倍的股票,共6隻,分別是:

12,五糧液 24年 181.4倍

13,長春高新 26年 159.15倍

14,恆瑞醫葯 22年 146.44倍

15,華域汽車 26年 129.47倍

16,紫光國微 17年 128.86倍

17,海爾智家 29年 115.89倍

第5組,漲幅70倍到100倍的股票,共3隻,分別是:

18,通策醫療 26年 83.76倍

19,東方雨虹 14年 80.11倍

20,杉杉股份 26年 74.74倍
按年化收益率進行排序,位置變化就比較大了,還是分組來看。

1,年化率超過30%的,有6隻,依次為:

東方雨虹36.9%,格力電器35.1%,紫光國微33.2%,片仔癀32.4%,貴州茅台31.3%和萬科A30.4%。

2,年化收益率超過20%的,有11隻,依次是:

萬華化學29.1%,福耀玻璃28.6%,伊利股份27.1%,恆瑞醫葯25.5%,瀘州老窖25.2%,五糧液24.3%,雲南白葯24%,特變電工23.7%,山西汾酒22.7%,長春高新21.6%和華域汽車20.7%。

3,年化收益率超過15%的,有3隻,依次是:

通策醫療18.5%,杉杉股份18.2%和海爾智家17.9%。
首先,我們看到佔比最高的是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葯行業,均有5隻上榜,佔比同為25%。

兩者加起來占據了整個榜單的半壁江山。食品飲料中除了伊利股份,其餘4隻都是白酒股。

原因在於,白酒無論是毛利率,還是ROE一直都是A股市場最高的行業之一,搏昌像貴州茅台毛利率和ROE常年都維持在90%和25%以上。

醫葯行業同理,ROE常年都在20%以上。

其次,家用電器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均有2隻上榜,佔比均為10%。

先看家電行業,同是家電行業頭部企業,格力電器和海爾智家,差距還是蠻大的。我們再做個對比:

漲幅:格力漲了2449倍,海爾只有115倍,格力是海爾的20多倍,

ROE(年化收益率):格力是35.1%,而海爾只渣嘩有17.9%,格力幾乎是海爾的2倍。海爾是榜單中唯一一個年化收益率低於18%的企業。

上面的20隻牛股平均漲幅是577倍,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6.32%,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查一下它們的歷史平均ROE,你會發現,跟它們的年化收益率大體相當。

❾ 美國股市有哪些大牛股

美國股市大牛股有:
1、蘋果(AAPL):蘋果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在美國股市上有著超高的投資價值。
2、谷歌(GOOG):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其股票在美國股市上受到了高度關注。
3、微軟(MSFT):微軟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也是美國股市上最重要的牛股之一。
4、網路(BIDU):網路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美國股市上重要的牛股之一。
5、亞馬遜(AMZN):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是美國股市上重要的牛股之一。

❿ 美國歷史上漲幅1000倍股票

Chico's FAS CHS 紐約證交所 3790.889%
Apple AAPL 納斯達克市場 3504.444%
Frontier Oil FTO 紐約證交所 2367.556%
Oshkosh Truck OSK 納斯達克市場 2153.455%
Clean Harbors CLHB 納斯達克市場 1995.059%
Echostar Communications DISH 納斯達克市場 1870.947%
Gilead Sciences GILD 納斯達克市場 1816.260%
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AEO 紐約證交所 1737.162%
Holly Corp. HOC 紐約證交所 1706.189%
XTO Energy XTO 紐約證交所 162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