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濟神州美國股價233美元為何比A股高很多
美國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屬於市場導向,由股票市場的供需狀況來確定發行價格,監管部門不對發行價格做出限制性規定。
2016年2月4日,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BGNE。發行股票660.00萬股,每股發行價24.00美元,共募金金額1.58億美元。
百濟神州A股發行價為192.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221.6億元。百濟神州登上科創板,發行價為192.6元/股。上市首日即遭破發,當日股價下跌16.42%至160.98元/股,截至12月27日收盤146.46元/股,較發行價跌超24%。
❷ 百濟神州股票怎麼樣
百濟神州股票還是很好的。
在中國醫葯界,百濟神州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百濟神州是國內最捨得「砸錢」的創新葯公司,沒有之一。2018年至2020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約為46億元、66億元、85億元。這個數字就算是「行業一哥」恆瑞醫葯也自愧不如。
(2)百濟美國股票擴展閱讀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葯物,以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葯物可及性。
2018年12月,在ASH大會上,百濟神州公布了兩項zanubrutinib的臨床研究數據。在一項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的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們評估了zanubrutinib作為單葯治療中國患者的潛力。
獨立評審委員會的分析表明,該葯物的總緩解率(ORR)為83.5%(71/85),其中完全緩解率(CR)為58.8%,部分緩解率(PR)為24.7%。在另一項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的1期臨床試驗中,zanubrutinib作為單葯治療多種B細胞亞型淋巴瘤。研究者評估的結果表明,該葯的ORR為88.9%(40/45),其中CR為26.7%,PR為62.2%。
2019年1月15日,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zanubrutinib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先前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
Lifirafenib,Lifirafenib(BGB-283)是一款新型具有RAF單體和二聚體抑制活性的在研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❸ 百濟神州什麼時候上市
1、百濟神州股票上市日期:上交所科創板:2021-12-15(發行價:192.6元);香港交易所主板:2018-08-08(發行價:108港元);美國納斯達克市場:2016-02-03(發行價:24美元)
2、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至今走入第二個十年,在葯企中實屬年輕。創始人可謂業界頂流。王曉東在2004年當選為國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在資料中被稱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歐雷強,先後在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獲得生物力學工程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學位,因多次成功創業,被稱為「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的先驅」。團隊的復合背景,或許也更利於整合全球資源,獲取國際資本的認可。於是2016年,百濟神州就掛牌納斯達克;2018年8月8日登陸港交所,迅速成為首個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中國生物醫葯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百濟神州美股上市時恰逢「資本寒冬」,不過仍成功募集了1.82億美元。上市發行價為24美元,首日上漲18%,今年9月已暴漲至425.56美元,較發行價飆升17.73倍。
3、通過一級市場融資、港美股上市、定增及配股等方式,百濟神州已累計募資超74.56億美元。若算上本輪科創板募資,累計募資額將達到776億人民幣,領跑全球同行。有市場人士這樣評論:百濟神州到目前為止的融資額,相當於A股醫葯板塊386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的兩倍。能夠持續獲得融資,一方面也是因為公司捨得花錢研發,且成效顯著。百濟神州研發葯物的質與量,相較國內同行具有較大優勢。自成立以來,公司已有11款自主研發葯物進入臨床試驗或商業化階段,包括3款產品獲批上市。拳頭產品在2020年底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葯品目錄,在美國市場的認可度也很高。
❹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文 | 楊萬里
又一家葯企巨頭擬回A股上市。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出於公司業務及戰略發展的考量」。
如果百濟神州成功登陸科創板,它將成為第一家同時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葯企。
百濟神州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好,被資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然而,百濟神州也被外界爭議,主要是公司業績持續虧損,6年間累計虧損約124.6億元。業績虧損背後又與高研發投入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
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沖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回顧百濟神州的上市歷程,公司於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價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計漲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濟神州又以108港元價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計漲幅超50%。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一個原因是高瓴資本為公司股東。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倉的個股皆受投資者追捧。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百濟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倉股。實際上,高瓴資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濟神州,從2015年至今,連續8次不斷投資該公司。今年7月份,百濟神州定增1.46億股票,募集資金20.8億美元,高瓴資本就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二個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目前,百濟神州已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分別為PD-1葯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
百澤安於去年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經國家葯監局的批准,該產品適應症擴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澤安在華產品收入為4994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這意味著,百澤安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款產品百悅澤於去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有 財經 媒體分析稱,它是 歷史 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美國FDA批準的抗癌新葯。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悅澤在華和在美的產品收入為1566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同樣,百悅澤也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確實強,百悅澤(澤布替尼)雖然銷售額並不高,但卻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中國抗癌葯,這也是支撐近兩年它股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百濟神州雖然是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資者爭議。外界聚焦點在於該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美股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虧損1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7億元),同比增加約100.45%。
百濟神州對此表示,主要系臨床試驗費用和研發費用的顯著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高達9.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超過A股葯企龍頭恆瑞醫葯逾20億元。
一般而言,創新葯企都以研發導向為主,「燒錢」是一大特徵,百濟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研發投入分別為 2186萬美元、5825萬美元、9803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和9.273億美元,6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20.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
高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828萬美元、5710萬美元、1.192億美元、9311萬美元、6.738億美元和9.486億美元。合計看,百濟神州6年累計虧損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6億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更看重市場估值差異所帶來的收益,而並非業績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濟神州處於虧損狀態,投資者仍然會追捧。
我們關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東時間),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對百濟神州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並捏造了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做空報告發布當日,百濟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發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濟神州回應稱,該報告的指控「失實、毫無依據且具誤導性」。但是,當日百濟神州股價再次下跌7.95%。
作為明星葯企,如果百濟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會被資金炒作。但投資者也得警惕「過山車」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葯企康希諾和君實生物已上演類似一幕。
康希諾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4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之後,在一個月時間里,其股價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達47.7%。截至周三收盤,康希諾股價為378元,依然未超過前期高點。
君實生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220.4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900億元。然而,由於業績持續虧損以及被自媒體公開質疑,其股價已跌破70元,總市值不到600億元。
股價最終由基本面決定。市場現在之所以追捧百濟神州,是對公司未來看好。如果業績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難以支撐公司的估值。
百濟神州能否成功過會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❺ 百濟神州:擬於科創板上市,預計2021年上半年完成
11月16日,百濟神州(06160.HK)發布早間公告,董事會於11月15日(美國東部時間)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並將該等股份於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根據公告,百濟神州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不超過緊接該等發行前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項下擬發行及配發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10%。根據中國適用法律法規,可授出涉及不超過初始發行人民幣股份15%的有關數目人民幣股份的超額配股權。相關人民幣股份均為新股份,且將不涉及轉換現有股份及美國存托股份。
對於款項的初步用途,百濟神州表示,經扣除發行開支後,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的所得款項目前擬用於本集團的主營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百濟神州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商業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開發及商業化用於治療癌症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葯物。
百濟神州目前在中國大陸、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擁有4700多名員工,正在加速推動公司多元化的新型療法葯物管線。
在成立的第6年,2016年,百濟神州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兩年後的2018年8月8日,百濟神州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個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中國生物醫葯公司。
今年7月13日,百濟神州還曾宣布,向主要股東發行145,838,979股新股,約占發行後股份總數的12.5%,購買價為每股14.2308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凈收入為20.7億美元,這是目前全球生物 科技 領域內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
2019年財報顯示,百濟神州去年營業收入為4.28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16.28%。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業績顯示,截至 今年9月30日的九個月,百濟神州營收2.09億美元,同比下降43.78%,其中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其收入為 9108 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5014 萬美元增長 81.6%,主要由百澤安在華和百悅澤在華及在美的產品收入支撐。
目前,百濟神州兩款自主研發的葯物,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銷售、抗PD-1抗體葯物百澤安(雷利珠單 抗注射液)在中國進行銷售。此外,百濟神州在中國正在或計劃銷售多款由安進公司、新基物流有限公司(隸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以及EUSA Pharma授權的腫瘤葯物。
其中,澤布替尼屬於1類抗癌新葯,於今年6月2日在國內獲批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
11月13日收盤,百濟神州(06160.HK)報收173.4港元,漲幅3.09%。
❻ 百濟神州美股和港股為什麼不一致
因為不同股價的凈資產是不一樣。
港股是指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香港地區的股票市場比內地的成熟、理性,對世界的行情反映靈敏。內地的股票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地區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據它在香港地區股市的情況來判斷A股的走勢。
(6)百濟美國股票擴展閱讀
香港市場的衍生品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股票指數類衍生產品、股票衍生工具、外匯衍生工具產品、利率衍生工具產品、認股權證等五大類。
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基金幾乎都是開放式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隨時可以把資金拿回來,變現性好,對於海外投資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劃分,香港的債券市場分為港元債券市場和在香港發行及買賣的外幣債券市場兩大類。其中港元債券市場以外匯基金債券、債券發行計劃債券,外幣債券市場中以龍債券最具代表性。
依託於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香港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規模迅速擴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斷提升。
2000年以後的香港證券市場香港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00年以來的香港證券市場,正在成長為一個全球化的證券市場。香港證券市場的構成香港市場就其交易品種來說,包括股票市場、衍生工具市場、基金市場、債券市場。
2015年4月9日,港股收市最終未能企穩於27000點以上,恆生指數收市報26944點,升707點,升幅2.7%,全日主板成交2915億港元,再創歷史新高。
每個在交易所交易的證券是以指定"價位"來進行交易,它代表價格可增減的最小幅度,並與該證券所處的價格區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