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疫情後什麼股票漲的最厲害
波士頓啤酒。
波士頓啤酒主營精釀啤酒,漲幅十倍。
今年精釀啤酒銷量3千噸5千萬營收,明年3.8萬噸產量,精釀啤酒板塊一年接近十倍營收增幅。
❷ 網路很火的大地谷精釀啤酒如何
如果你此時正巧在北京,不妨來一個城東精釀啤酒不完全之旅。
先到工體北路4號院,這里有一家工業風的啤酒吧,暗紅色的磚牆上立著「京A」兩個字。之後,西北方向行到二環邊五道營,這條不怎麼寬的胡同里有一個不大的門面,里頭賣些被叫做「熊貓精釀」的啤酒。它的旁邊有一個叫School的Livehouse,你可以試試釀自成都的一款啤酒「豐收」。五道營往西左拐至箭廠胡同,這里有家小平房改造的啤酒屋,賣四款名為「天路歷程」、「斷片兒」、「黃金甲」和「箭廠黑啤」的自釀啤酒,酒精度都在4%以上,可想而知的是「斷片兒」最高。如果你還沒醉,往南還有一家在東四的「悠航鮮啤吧」,或者往東去到新源街的「大躍啤酒」。
在上海,你同樣可以攢這樣一個精釀啤酒局。
TapHouse扎啤工坊、BoxingCat拳擊貓、ShanghaiBrewery和Dr.Beer正在銷售它們自家啤酒,在泰安路興國路的DagaBrewPub,你可以喝到來自全國各地自釀酒廠的單品,而在酒鬼食堂、「傑克的酒窩」和號稱全上海擁有最多進口啤酒種類的「海富便利店」,你也可以買到比利時Westvleteren修道院啤酒、英國BrewDog釀酒狗這類進口瓶裝啤酒。
而除了高端,另兩個跟精釀啤酒聯系在一起的東西是生活方式和文化。
7月19號,重新設計了酒標的熊貓精釀定製版出現在了700Bike發布會的現場。而在去年,熊貓精釀也以類似的方式跟窮游網有過合作。「生活方式相似的品牌,一起談是比較合適的。」潘丁浩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除了這些看上去氣質相同的友商,同行的加入也加快了這個產業的迅速發展。在熊貓之後,京A、悠航、拳擊貓、豐收等品牌也開始在各個城市出現。而北京、上海也分別出現了精釀啤酒協會,以及由它們或者品牌主辦的精釀啤酒節。「大家一起把聲勢造起來,就把這個文化普及開來了。」潘丁浩說。
在熊貓精釀剛剛起步的時候,國內在做類似生意的品牌不到5家,而當時的顧客一多半都是老外,而如今這個比例回落到了大多數都是中國人。「精釀屬於國外比較先進的文化,所以讓外國人來引入是比較合適的。」潘丁浩說,曾經在加拿大學習汽車工程,並首次嘗到精釀啤酒的他很在意起西方語境所起的文化作用,在他看來,最初創建精釀啤酒品牌的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海外經驗。而除了熊貓,京A、悠航等品牌的創始人就直接是在中國生活的老外。
熊貓精釀會定期進口一些精釀品類,這些酒往往是國內廠商沒有能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釀造出來的。到了每周三,潘丁浩就會拿著這些酒在店裡舉辦一場「熊貓精選品酒會」。「相當於給大家做知識類的普及,讓他們知道真正好的口味是怎麼樣的。」而因為這個品酒會,潘丁浩和熊貓精釀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這因此吸引來的,有啤酒愛好者,也有純粹有好奇心的人。就這樣,這個由產品導向社交的活動一方面幫啤酒愛好者找到了一個圈內的定位,另一方面又通過跟生活方式的交際吸引來了更多圈外人士。
但是,在精釀啤酒文化仍屬初期的時刻,以門店為中心的文化普及畢竟是有限的。而這也是熊貓決定在2013年夏天轉型的原因。之前它們只銷售店內灌裝啤酒,之後它們也開始走瓶裝路線了。在通過本地代理商將灌裝啤酒推入40多個城市的酒吧、店鋪後,它們把單價定在了20-40元。「價格在酒吧里應該是人人都可以消費的起的,又可以喝到更好的啤酒,那為什麼不呢?」潘丁浩說道。
精釀啤酒就像是一個展現個性的tag,那如何讓消費者知道它,並且願意消費它,被它標簽,這些都是包裝精釀文化所可以帶來的紅利。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口味比品牌更重要,這同樣是精釀的機會
精釀啤酒正在對工業啤酒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久前,愛爾蘭啤酒品牌健力士模仿精釀啤酒將關注點放在了啤酒工藝和口味所做的廣告,無疑就是一個佐證。
在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咨詢EuroMonitor的報告中,中國雪花啤酒獨佔了全球啤酒銷售額的5.4%,成為全球擁有最多飲用人群的啤酒品牌。今年5月,雪花啤酒營銷總裁曾申平曾表示,未來啤酒市場的新增長點在農村,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足以讓雪花擁有這樣大的一個市場基數。可與之相對的是,一線城市的市場其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我們的調查中,77%喝過啤酒的消費者認為味道比品牌更重要。這個趨勢在無形中幫助了精釀啤酒。」張一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2014年中國啤酒業產銷量為4921.9KL,同比下降0.96%成為了24年來首次負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挑剔啤酒的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