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90年代美國亞馬遜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90年代美國亞馬遜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18 03:37:08

❶ 什麼股可以漲30%

什麼股可以漲30%,雙匯發展(2021年至今漲跌幅:+4.39%) 火腿腸行業龍頭,業績增速保持穩健增長,投資邏輯。受到疫情影響,快速消費品,尤其是方便食品,成為很多人的必選項。而且,雙匯的主營業務,屠宰業務,也是屬於生豬的下遊行業,較為穩定,不會受到豬肉價格而劇烈波動。隨著國外疫情,進口豬肉必定會減少,所以,未來1到3年內,非常看好雙匯發展。
西王食品(2021年至今漲跌幅:-19.4%) 國內植物油行業,和金龍魚同賽道的上市公司,業績狠穩健,市盈率17倍,相比金龍魚100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還是相當便宜的。從未來預期看,受到疫情的影響,食品行業在2021年,甚至未來3年,都將處於一個漲價周期,因為涉及到一個食品安全的問題。
包鋼股份(2021年至今漲跌幅:+2.56%) 2020年多數的大宗商品漲價,而且鐵礦石,螺紋鋼等漲價幅度巨大,而鋼鐵行業

❷ 亞馬遜股價為何從2千多跌到1百多

亞馬遜市值蒸發的原因是反壟斷的問題。 亞馬遜本身的市值已經達到萬億級別,在市值上也可以排到全球前三。因為亞馬遜本身的規模就很大,當亞馬遜的業務發展受到影響時,亞馬遜的業務問題會直接導致亞馬遜的投資市場受到影響。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投資者也非常關心亞馬遜的估值。很多人會選擇賣掉亞馬遜的股票,因為亞馬遜已經被反壟斷調查了。 1.亞馬遜市值增加了近9000億元。 因為亞馬遜受到了一系列反壟斷的指控,同時也受到了亞馬遜物流的影響,很多投資者拋售了亞馬遜的股份,直接導致亞馬遜市值額外增加了3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000億元。對於亞馬遜這樣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說,333億美元市值的蒸發已經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概念了。 第二,亞馬遜市值蒸發的原因是反壟斷的問題。 亞馬遜的業務受到了一系列反壟斷指控和歐洲國家反壟斷處罰的直接影響。之後亞馬遜的物流問題也直接影響了亞馬遜的海外業務,這也直接讓很多人對亞馬遜的投資失去了信心,進而拋售了亞馬遜的股票。 第三,亞馬遜本身的估值已經很高了。 因為全球資產泡沫已經持續兩年,期間亞馬遜市值一路上漲。因為很多投資者已經暴露在風險之下,所以很多人選擇減倉。亞馬遜反壟斷調查之後,反壟斷也成為投資者減倉亞馬遜股票的理由。這樣他們就可以規避風險,直接導致亞馬遜市值的下跌。

❸ 亞馬遜股票代碼

亞馬遜的股票代碼是AMZN。亞馬遜公司從事提供在線零售購物服務。
拓展資料
它的工作通過以下業務:北美,國際和亞馬遜網路服務(AWS)。 北美分部包括消費品的零售和通過以北美為中心的網站(例如www.amazon.com和www.amazon.ca)進行的訂閱。 國際部門通過面向國際的網站提供消費品的零售和訂閱。 亞馬遜網路服務部門涉及面向初創企業,企業,政府機構和學術機構的計算,存儲,資料庫和AWS服務產品的全球銷售。 該公司由Jeffrey P. Bezos於1994年7月創立,總部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
證券代碼AMZN;
公司名稱亞馬遜公司;
上市日期1997/05/14;
成立日期1994;
CEOJassy, Andrew R.;
所屬市場納斯達克;
員工數量1,608,000;
證券類型海外普通股;
年結日12月31日;
公司地址410 Terry Avenue North;
城市Seattle;
省份華盛頓州;
國家美國;
郵編98109-5210;
電話1-206-266-1000;
公司網址www.amazon.com。
一開始只經營網路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及了范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已成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Internet、a9、lab126、和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等子公司。

❹ 亞馬遜股價為何這么高

因為亞馬遜的「網上零售」取得巨大成功,利潤增速和估值不斷提高,所以股價高。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2010~2012年亞馬遜股價突破180美元,達到歷史最高位。
拓展資料:
亞馬遜公司(Amazon.com,簡稱亞馬遜,NASDAQ:AMZN),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路電子商務公司,位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網路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 Internet、a9.com、和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三家子公司。
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一開始只經營網路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及了范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包括了DVD、音樂光碟、電腦、軟體、電視游戲、電子產品、衣服、傢具等等。
亞馬遜公司的發展歷史
亞馬遜公司是在1995年7月16日由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成立的,一開始叫Cadabra。性質是基本的網路書店。然而具有遠見的貝佐斯看到了網路的潛力和特色,當實體的大型書店提供20萬本書時,網路書店能夠提供比20萬本書更多的選擇給讀者。因此貝佐斯將Cadabra以地球上 孕育最多種生物的亞馬遜河重新命名,於1995年7月重新開張。該公司原於1994年在華盛頓州登記,1996年時改到德拉瓦州登記,並在1997年5月15日時股票上市。代碼是AMZN,一股為18美元(截止2012年10月12日收市,股價為242.36美元)。
亞馬遜公司的最初計劃原本是在4到5年之後開始有營利,2000年的網路泡沫造成了亞馬遜公司平穩成長的風格成為獨樹一幟的佳話,在1990年代有相當多網路公司快速成長,當時亞馬遜公司的股東不停抱怨貝佐斯的經營策略太過保守和緩慢,而網路泡沫時候,那些快速成長的網路公司紛紛結束營業,只有亞馬遜還有獲利,2002年的第四季,亞馬遜的純利約有500萬美金。2004年則成長到3億多美金。
亞馬遜公司正朝著多元化的產品銷售發展,販賣的產品從音樂零售CD,錄影帶和DVD,軟體,家電,廚房項目,工具,草坪和庭院項目,玩具,服裝,體育用品,鮮美食品,首飾,手錶,健康和個人關心項目,美容品,樂器等等應有盡有。
在概念股的早期階段,引發市場對產業關注度提升的事件往往會成為推動股價的催化劑。通常情況是,當市場開始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時,很多該概念股票開始上漲,但漲勢混淆了原本專注於基本面的投資者,隨後「訂單」成為股價推動因素。同樣,亞馬遜的股價也經常隨著「網站點擊率」和利潤增長而上升。但重視概念的現象會很快消失,投資者又會重新回到公司現金流以及其他基本面上。

❺ 為什麼亞馬遜的股價那麼高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2010~2012年亞馬遜股價突破180美元,達到歷史最高位,與此同時,亞馬遜「網上零售」取得成功,利潤增速和估值不斷提高。

在概念股的早期階段,引發市場對產業關注度提升的事件往往會成為推動股價的催化劑。通常
情況是,當市場開始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時,很多該概念股票開始上漲,但漲勢混淆了原本專注於基本面的投資者,隨後「訂單」成為股價推動因素。同樣,亞馬遜的股價也經常隨著「網站點擊率」和利潤增長
而上升。但重視概念的現象會很快消失,投資者又會重新回到公司現金流以及其他基本面上。



一圖清清楚楚~~

❻ 貝佐斯:所有努力,都應集中在一點上


貝佐斯,被稱為亞馬遜的「教父」,一手造就了絕對高效的亞馬遜文化。

他是Kindle和Alexa(即Echo音箱等品牌)的天才發明家,也是一位多面手CEO,締造了利潤滾滾的企業雲計算服務平台。

貝佐斯說:「我的一生都在犯錯,企業界對此可是盡人皆知。這里有多少人Fire Phone?

我做成的每一件事,不管是有趣的、重要的,還是有益的,前期都經歷了無數試驗、錯誤和失敗。我身上全是失敗的烙印。」

貝佐斯,宣布於2021年第三季度辭去亞馬遜CEO職務。

在過去25年的時間里,貝佐斯將一個在互聯網上賣書的想法變為現實,並通過發明、對技術的徹底擁抱,以及對杠桿的堅定追逐,打造了一個價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全球性商業帝國。

貝佐斯的使命曾經是避免止步不前,是讓亞馬遜保持「第一日」公司的狀態。

亞馬遜的企業羅盤只指向一個方向:客戶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貝佐斯在致股東信上說,我的長期使命是讓公司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

一、亞馬遜簡史

亞馬遜的首個口號是「快速變大」(Get Big Fast)。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互聯網熱潮中,亞馬遜的迅速擴張是史詩般的。

貝佐斯希望自己設定成功的標准,不被沒有耐心的外部人干擾。

因此,他在一封寫給股東的信中解釋了自己的經營理念:重點不是著眼於即刻的財務回報或滿足華爾街的短視需求,而是著眼於增加現金流和不斷增長的市場份額,以長期為忠實的股東創造價值。

貝佐斯寫道:「今天是互聯網的『第一日』,也是亞馬遜的第一日』,如果我們做得好。」

這個充滿神聖意味的「第一日」,也從此在亞馬遜內部代表著不斷創新、快速決策,以及對更廣泛的技術趨勢的熱切捆擁抱。

投資者買了單,將股價推高至難以想像的高度。

但是在表面之下,情況一片混亂。亞馬遜在其他互聯網創業公司上的巨額投資正在惡化,許多收購都沒有成功。

很多早期從沃爾瑪等傳統零售商那裡挖來的人,面對這種混亂,滿腹狐疑,紛紛離去。

聖誕節假期期間,第一批倉庫被訂單淹沒,西雅圖總部的員工每年12月都不得不離開辦公桌,捲起袖子,到前線裝箱和包裝禮物。當地的經濟型酒店房間價格也被這些亞馬遜人推高了一倍。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亞馬遜一直虧損,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互聯網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2000年矽谷互聯網泡沫破滅)幾乎破產。

一篇把亞馬遜的網站名謔稱「 Amazon.bomb」(爆炸)的報道稱,「投資者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家故事書公司的股票存在問題」。

人們紛紛嘲笑貝佐斯,亞馬遜的股價跌至個位數。

37歲的貝佐斯,在他辦公室的白板上潦草地寫了句「股票價格不代表我」。然後他加倍討好顧客。例如,在《哈利·波特》最新版出版當天就快速發貨。

員工們很害怕,但貝佐斯看上去無比冷靜。

2001年,通過及時融資,以及在線服務商AOL(美國在線)在最後關頭的1億美元注資,亞馬遜籌集了足夠的資金來償還債務,並逃過了大多數網路公司遭遇的命運。

2003年春,亞馬遜通過削減成本迎來第一個扭虧為盈的季度。

接下來發生了亞馬遜 歷史 上最大的一次業務轉型。

與易貝拍賣業務競爭失敗後,貝佐斯向第三方商家開放了亞馬遜網站,允許它們在亞馬遜的產品旁邊列出自己的商品,讓客戶自由決定的商品。

突然之間,貝佐斯發現了一種飛輪效應,或者說良性循環:

在亞馬遜網站上增加外部供應商和更多選擇,吸引了新的購物者,而且亞馬遜從這些銷售中賺取了傭金,可以用於降價或補貼快遞成本。這反過來又引來更多的購物者和更多的賣家。

這一過程不斷重復。貝佐斯認為,對這個循環的任何環節進行投資,都會進一步加速這一循環。

亞馬遜重新設計了倉庫,將其命名為「配送中心」,並全盤重寫了他們的物流軟體。

獲得了高效且可預測地履行客戶訂單的能力後,亞馬遜重新引入珠寶和服裝等新產品類別,並最終推出了誘人的一年79美元兩日送達保證,即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

貝佐斯還進入了一個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業務領域。

基於亞馬遜工程師的工作方式,以及公司在構建穩定計算基礎架構來應對季節性的巨大流量高峰方面素所積累的專業知識,他構想了一種名為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的新業務,即把亞馬遜的原始計算能力出售給其他機構,後者可以在線訪問亞馬遜的伺服器並使用它來低成本運營自己的業務。

許多亞馬遜員工和董事會成員都無法理解這一商業計劃,但是當時已經40歲的貝佐斯對其確信無比,他對項目採取了微觀管理,並經常在深夜向AWS(雲服務)團隊負責人發送特別詳細的建議和指令。

「空間必須擴展到無限大,而且不設停機時間,無限大!」

與此同時,蘋果憑借其iPod(音樂播放器)和 iTunes商店實現了音樂銷售迅速增長,貝佐斯對此感到無比震驚。

擔憂圖書業務也會被同樣的方式入侵,他發起了一個秘密項目,開發了亞馬遜自己的數字圖書閱讀器 Kindle。

同事們認為,已經多年虧損的亞馬遜製造硬體產品實在是太瘋狂了。貝佐斯則告訴他們:「我絕對知道這很難,但是我們可以學會。」

他任命了副手史蒂夫·凱塞爾來負責Kindle,要求他放下所負責的亞馬遜最原始的圖書銷售業務,並「繼續前進,就當你的目標是讓每個銷售紙質書的人失業」。

由此引發了亞馬遜在新的電子書市場上與傳統出版商長達數年的爭斗,並導致了傳統出版商對亞馬遜的從事掠奪性行為的指控。

搭建物流中心,挺進AWS(雲服務)和電子書業務——三個舉措讓亞馬遜重新進入華爾街名流之列。

2008年,亞馬遜的市值超過易貝,並開始與谷歌、蘋果和矽谷新貴臉書相提並論。

通過每周和每季度的業務報告以及每年兩次的全公司總結大會,分別是夏末的OP1(用於運營計劃)和聖誕節之後的OP2,目標、權責和截止日期得以向下層層分解,業績指標則向上逐級遞增。

2011年春季,亞馬遜的市值達到800億美元。雖然已經戰勝千難萬險,但貝佐斯的專注和嚴格與他在亞馬遜早期時無異。

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包括亞馬遜越來越成功,「每天都是第一日」。

亞馬遜不僅顛覆了零售業,還顛覆了數字媒體和企業計算領域。

2014年,亞馬遜發布了第一款運行虛擬助手Alexa的聲控音箱Echo。

亞馬遜於2015年春季首次發布了AWS的財務業績,其盈利能力和增長速度震驚了投資者,市場對亞馬遜股票開始了新一輪追捧。

幾年後,亞馬遜在西雅圖開設了第一家原型實體零售店亞馬遜Go,該商店使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在客人離開後自動收費,不必使用人工收銀員結賬。

它還通過亞馬遜影業公司在好萊塢投資了熱門劇集,這讓亞馬遜緊隨網飛,加人了重新定義家庭 娛樂 新時代的競賽。

除了這些進展,亞馬遜也在重振其傳統業務。亞馬遜商城是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上兜售商品的地方,隨著中國製造的低價商品的大量湧入,這個平台開始爆發。

2015年,亞馬遜商城出售的商品總額超過了亞馬遜自有商品。

亞馬遜還重塑了送貨業務,通過自有的分揀中心網路、駕駛員和印有「 Amazonprime」標識的貨運飛機,減少了對UPS(聯合包裹)等合作夥伴的依賴。

它還復興了廣告業務,將廣告嵌入搜索結果,就像谷歌十年前讓亞馬遜大光其火的做法。這項業務現在反而成了亞馬遜新的利潤增長點。

到2018年秋天,亞馬遜的市值首次達到1萬億美元——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翻了八倍,並在2020年初再次越過這道分水嶺。

二、從長期虧損到持續盈利的背後:貝索斯的領導力模型

這背後,貝佐斯到底是瘋狂賭徒,還是大膽思考?

貝佐斯將潛在的商業機會分成兩類。

一類是唯快不破,時機成熟,競爭對手已在周圍盤旋,亞馬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否則就會失敗。

其他的都屬於另一類,亞馬遜可以忍受長時間的等待,耐心地進行實驗。

亞馬遜在第三方商城、Kindle和Alexa項目上的嘗試都是前一種。

貝佐斯催著員工快速行動,戰斗的傷亡在所難免。多年來,他在食品送貨上門服務方面(亞馬遜Fresh生鮮雜貨)則相對被動,直到他看到出現強大的競爭對手,並突然改變主意。

貝佐斯是一位飢渴的讀者。

他經常帶領高管們討論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之類的書,因為他不願做常規事。

員工被要求學習他的十四項領導力原則,包括客戶至上、對人才的高標准、節儉。並要接受培訓,每天在工作決策中如招聘、提拔員工,甚至對產品進行微小改動時,都要考慮這些原則。

在亞馬遜,業務啟動行動就是一個編輯過程,報告需要進行多次修訂,每個詞語的含義都要進行充分討論、經過公司領導者的審慎考慮,其中大部分來自貝佐斯本人。

同時,亞馬遜內部的工作小組被劃分為特別小的多功能單元,稱為「兩個比薩小組」(因為人少,兩個比薩就夠吃了),要求快速的執行力,並經常互相競爭。

這種不尋常且去中心化的企業文化被深深植入員工中間,要求速度和准確性兼備。他們必須行動迅速,絕不可以誤事。

貝佐斯常常身體力行來強調如神諭般的十四項領導力原則,以及他獨特的經營理念。

例如,詳細地向員工展示第十條原則——節儉:用更少的投入實現更多的成果。

克制可以帶來智慧、自給和發明。沒有必要增加員工編制、預算規模或固定支出。

(筆記俠註:十四條原則如下,1、痴迷客戶;2、主人翁精神;3、創新與簡化;4、決策正確;5、自我批評;6、招聘和培養最優人才;7、堅持最高標准;8、大膽思考;9、崇尚行動 ;10、節儉;11、贏得信任;12、刨根問底;13、敢於諫言,服從大局;14、達成業績。)

如果問哪一條是貝佐斯最看重的原則,那就是第八條——大膽思考:不要只滿足於實現個人成就。

他們打破常規,想盡一切辦法來服務客戶。

2010年,貝佐斯在致股東的信中盛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深奧的計算機科學,這些領域,亞馬遜也剛剛涉足。

貝佐斯不僅想像這些技術的可能性,還試圖讓亞馬遜的下一代產品直接應用這些最前沿的技術。

2011年啟動,並於2015年聖誕節期間售出100萬台Echo智能音箱的亞馬遜Alexa部門,從幾百人發展到幾千人,再到10萬人,按照亞馬遜理想高效的「兩個比薩」團隊重組,每個小團隊都致力於Alexa某個特定的模塊,如音樂、天氣、照明、恆溫器、視頻設備等。

每個小團隊都由一個所謂的「單線程領導者」全權負責,該人對整個小團隊的成功或失敗擁有最終控制權並擔負全部責任。(編者註:「單線程」一詞是計算機科學術語,單線程程序一次只執行一個命令。)

Alexa和亞馬遜本身一樣,成了無數個CEO的領地,每個CEO都自主運作。為了約束這些CEO,高層創建了「北極星」文檔。

2016年底,在800萬美國家庭購買了Echo或Echo Dot之後,負責該設備的總裁戴夫·利普在內部宣布,亞馬遜已是全球最暢銷的音箱公司。

這場艱難的征戰取得了勝利。

當然,貝佐斯的目標是讓亞馬遜成為世界頂級的人工智慧公司,在這方面,他面對的將是艱巨無比的競爭。

到2019年亞馬遜已售出超過1億台Echo。

2014年10月,微軟前CEO史蒂夫·鮑爾默出現在脫口秀節目中,對他的全球競爭對手錶示了嚴重不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喜歡亞馬遜,它是家不錯的公司,但是它不賺錢。在我的世界裡,只有賺錢,那才是真正的生意。」

以亞馬遜當時的情況來看,鮑爾默的話不假。

亞馬遜在當年虧損了2.41億美元,聖誕節期間,它的銷售增長達到網路泡沫破滅以來的最低點。

到2014年12月31日,亞馬遜的市值比2013年下降20%,僅為1430億美元。

因為這個原因,不管是對亞馬遜還是貝佐斯,2015年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它是亞馬遜跨越萬億美元市值這個艱巨目標的真正開端。

鮑爾默和其他亞馬遜懷疑論者,都在盯著亞馬遜財報中的虧損數字和新的巨額投資項目。

這些人估計亞馬遜秘而不宣的傳統業務的真實數據也好看不到哪兒去。

亞馬遜還是賺錢的,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的圖書和電子產品在線零售等成熟的業務。但是,貝佐斯無法像微軟和蘋果公司那樣,通過銷售這些產品實現龐大而穩定的利潤流。

貝佐斯的方式就像一個在拉斯維加斯擲色子的瘋狂賭徒,結果全憑運氣。

幾年以前,他就已經意識到零售業的不確定性。顧客很善變,哪裡便宜,他們就去哪裡。亞馬遜只有不斷發明新技術並提高服務水平,才能領先於競爭對手。

貝佐斯狂熱地追求這一目標,將數十億美元投到Alexa、 Fire Phone和Go商店等項目上,並大舉布局一些公眾不知道的秘密項目。

這些投入都還沒有結出果實。但是在2015年,一個更早的賭注終於開始見到回報。

亞馬遜在其4月發布的財報中,首次披露了已經開展10年的雲業務AWS的收入情況,並以其潛在的銷售增長和盈利能力震驚了華爾街。

華爾街和媒體都開始對亞馬遜表現出新的興趣。結果,經過不安靜的一年,到2015年底,亞馬遜的股價翻了一番多。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榜單,貝佐斯因為擁有約18%的亞馬遜股份而躋身世界最富有的5個人之列。

顯然,鮑爾默忽略了亞馬遜最大的盈利引擎AWS(雲服務),而這正是貝佐斯想要的。

自2006年推出首款產品之後,在最初的十年中,AWS的收入和利潤一直被嚴格保密。該部門在2014年創造了46億美元的銷售額,並且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

但是,亞馬遜將這些數字和新的廣告收入放在財務報表上不引人注目的「其他收入」中,所以像微軟和谷歌這樣的潛在競爭對手才不會意識到商業雲計算的真正吸引力。

對於這個被巧妙地藏在電子商務背後的AWS服務,觀察人士與分析師只能大致猜測其財務規模。

甚至一些最早負責AWS的亞馬遜高管也對雲計算的巨大潛力毫無概念。到2020年,AWS(雲服務)的銷售額已達454億美元。資料庫業務看上去枯燥,實際上卻是前景廣闊,競爭激烈。

一旦將數據轉移到亞馬遜的伺服器上,再將數據轉移到他處的不便,幾乎沒有公司能夠忍受。

反而,它們會被更多的能給它們帶來收益的AWS應用程序吸引。在接下來的幾年中,AWS的銷售額和利潤率開始猛增。

AWS在21世紀最初的5年迅速發展成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同樣引人注意的是,2011年,它在組織上也開始從亞馬遜巨大的企業冰山中分離出來。

AWS的文化是亞馬遜企業文化的縮影:堅韌,堅持不懈,聚焦不可能實現的高標准。

六頁報告和對客戶需求的無止境討好驅動著日常業務的開展。

(筆記俠註:亞馬遜在內部管理實踐中,特別是會議管理上,禁止使用 PPT,而是使用一種簡潔的「結構化備忘錄」,也就是「六頁紙」。會議的前20分鍾,大家圍在一起安靜地閱讀這個4-6頁的備忘錄。20分鍾後,大家一起討論備忘錄的內容,仔細質詢主講人。大家通過非常 健康 的討論來仔細探討備忘錄中的觀點。通過這樣的討論,真相會勝出。最後,大家會討論建議,也會做出最終的決定。)

當員工表現出色,注意力就會轉移到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上。一位AWS前高管這樣描述這種心態:「我們真的很擅長一邊接受金牌,一邊抱怨它還不夠耀眼。」

到2015年底,幾乎沒有人再懷疑亞馬遜的崛起。該公司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長勢喜人的AWS業務的銷售額增長了69%。

亞馬遜的市值在一年的時間里翻了一番,達到3150億美元。對於史蒂夫·鮑爾默和懷疑者而言,這真是打臉的一年。

同時,亞馬遜也用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實現了年銷售收入過千億美元,完成了貝佐斯設定的長期目標。

三、那些底層的「傑夫主義」

1.飛輪和杠桿效應

亞馬遜萬億帝國的崛起,高管將此解釋為「亞馬遜飛輪」——一個貫穿其業務的良性閉環——的勝利。

亞馬遜用低價和Prime會員服務吸引更多用戶訪問,反過來又促使更多的第三方賣家使用亞馬遜的網路零售商品。更多商品則吸引了更多顧客。

賣家向亞馬遜支付傭金,後者於是可以進一步降價和改善物流效率,從而使Prime會員更具吸引力。這樣,傳說中的「飛輪」就自動飛轉起來,越來越快。

亞馬遜已經這么大了,卻還能實現如此迅猛的增長,還有另一種解釋,那就是它成功運用了經營杠桿,讓收入增長的速度超過不斷投入的成本。

如何保持銷售增長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員工每小時的工作產出,哪些工作可以由機器和演算法來部分或完全替代人工。

每年,亞馬遜都會想盡辦法提高效率,提高杠桿率,哪怕只是一點點。貝佐斯和他的高管們相信演算法可以比人類做得更好更快,它們甚至可以預測需求。

構建這樣的系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也增加了亞馬遜的固定成本。但沒過幾年,這些投資就得到了回報,它們取代了規模更大的可變成本。這就是杠桿的意義所在。

「傑夫主義」影響了很多內部管理者和員工的視角:

專注於降低成本結構。先降低成本,然後收錢來最大化你的價值而不是彌補你的成本。

愚蠢的定價導致愚蠢的後果,價格必須基於價值。

成本降不下來,就不漲價。所有創新都是為了降低成本。

我們必須快遞低價商品,這很關鍵。

平均值不是好的衡量標准。我想看實際值、高點、低點以及原因,唯獨不是平均值。平均值代表懶惰。

2.績效PK帶來的活力和創新

貝佐斯本人是亞馬遜文化的架構師,並對許多公司採用的陳舊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不屑一顧。

貝佐斯深入研究了人力資源的繁瑣細節,努力用機制代替溫情脈脈。他是組織、文化和創新的擁護者。

貝佐斯還提倡採用等級排名的做法,即由經理對員工工作績效進行評分,績效最低的被淘汰。

亞馬遜給品牌經理設立的目標非常高,他們就像鬥牛犬一樣。這就是亞馬遜的方式,充滿高壓的工作環境,各個品牌團隊相互競爭,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產品的利潤表負責。

貝佐斯參考了斯瑪特的「A級招聘法」,這是後者幫助傳奇CEO韋爾奇在通用電氣建立的一套招聘系統,將求職者分為A、B、C三級。貝佐斯不僅希望這套原則應用在招聘中,還希望用它來管理企業內部員工(筆記俠註:斯瑪特《A級招聘法》讀書筆記如下,看完這篇招聘方法論,90%CEO會心痛;為什麼要這樣面試,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貝佐斯說:「令所有領導者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職位空著,這意味著他們在解僱員工的時候,總是很猶豫。」

貝佐斯認為不能指望經理人自願承擔更多的招聘工作,並擔心對平庸績效者的寬容會在公司蔓延,侵蝕到亞馬遜的「第一日理念」(Day1)。

等級排名可以迫使經理人員提升團隊人才的素質。總的來說,它讓亞馬遜保持了活力和創新。

當初的企業文化雖然有力地支撐了初創時期的亞馬遜保持快節奏的步伐,但後來顯然已經不足以支持一家擁23萬名員工現在已有130萬的成熟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現在,亞馬遜在很大程度上拋棄了對員工進行等級團隊設置淘汰目標的做法。管理人員不用再被迫開會爭論該解僱誰。允許新入職的員工隨時更換工作,而不用繼續忍受這迫使經理們開始關心團隊成員的感受。

亞馬遜還建立了內部上訴機制,處理員工對績效打分或被解僱有異議的情況。還推出一項特別的產假方案,允許員工在12個月內分幾次休,或者與公司沒有這種福利的配偶分享產假。

最大的變化可能是亞馬遜使用了十年的績效評估系統。

以前的系統要求對於每個員工,其所有同事都要寫冗長的評價,發送給該員工的直接上司,直接上司會將這些評價整合在一起,再親自和該員工進行一對一談話,這種方法往往導致這些談話最終會聚焦在員工的缺點上。

人力資源主管貝絲·加萊蒂說:「我們在調查時發現,90%的亞馬遜員工在經歷績效評估之後都會感到更加挫敗,即使是那些最優秀的人。」

經過改進的績效評估系統,要求同事和管理人員用60個單詞描述員工的「超能力」,再用60個單詞描述下一年的「成長想法」。加萊蒂說:「這些評價都是從前瞻而積極的角度做出的。」

貝佐斯也承認原來的系統太消極了,在一次私人會議上,他向一群亞馬遜大投資者解釋他對這些瑕疵的突然發現:

「想像一下,如果你每年與妻子談這么一次,你先告訴她你有多愛她,包括她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最後你跟她說,『多說一句,你只是有點胖』。那麼整個年,她就只會記得這一句。我們需要一個不會告訴員工他們很胖的績效評估系統。」

3.加倍試驗等於加倍創新

貝佐斯全面擁抱 科技 ,快速試錯,並且用樂觀而不是絕望的態度面對互聯網提供的機會。

貝佐斯風格的重復性流程和強制性機制,比如六頁報告的形式來匯報工作,他都會讀完每一條,並提出各種細節問題,其目的是推動團隊進行創造性思考和創新。

「傑夫主義」還包括:加倍試驗等於加倍創新;通往Yes的多重路徑;支持有想法卻遭到上司拒絕的員工,可以自由地把想法兜售給其他主管,避免好想法被扼殺。

貝佐斯個人收購的《華盛頓郵報》首席技術官說:「貝佐斯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試驗文化,我們不會擔心花錢搞砸了而被問責,我們不怕失敗。」

亞馬遜,總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倒推。Amazon Go(亞馬遜實體商店)在對客戶需求和可行技術進行了數月的研究之後,團隊認為排隊問題是可以用技術解決的。他們實現了「拿起即走技術」,讓購物者從貨架上選擇商品並自動完成付款,無需排隊付款。

Amazon Go仍然是一個虧本生意,但是貝佐斯仍然將其視為對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的一種押注,這種周期長、高風險的試驗對於大公司而言,非常有意義,必不可少。

正如他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中所寫的那樣:

在商場上,你不斷主動出擊,就有可能收獲1000分的驚喜。這種長尾的收益分配使勇氣變得非常關鍵。

結尾

所有努力都應集中在一點上,勤奮刻苦,對客戶的狂熱,智商超過情商,意志力勝過先天領導力,相信作出正確決策的唯一方法就是對棘手的問題進行激烈的辯論.......

這就是貝佐斯,他的十四項領導力,以及那些傑夫主義,成就了萬億美元市值

❼ 狂人貝佐斯:手握2000億財富「退休」,半個月後挑戰太空旅行

北京時間7月5日夜,大洋彼岸的美國剛開啟新的一天,坐落在西雅圖的亞馬遜在這一天迎來了它的 歷史 性時刻——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正式卸任公司CEO,同時,安迪·賈西(Andy Jassy)將接過這個萬億美元商業帝國的指揮棒。這一天也是亞馬遜成立27周年的日子。

在很多人的筆下,貝佐斯是亞馬遜創始人、世界首富,全球電商教父……每個名號叫起來都是響當當的, 與此同時,偏執、古怪、狂人等也是貼在他身上的標簽。

或許正是偏執和狂野的個性,才成就了貝佐斯的商業奇跡。 短短27年,建成了亞馬遜這個1.7萬億美元市值的電商、 科技 帝國。

如今,在亞馬遜風頭正旺的時候,貝佐斯頭頂世界首富的光環急流勇退。不過,從台前到幕後,貝索斯並未離開。

卸任CEO之後,貝佐斯將轉為擔任亞馬遜董事會執行主席。不僅如此,這位57歲就「退休」的全球首富也不會甘於過平凡的生活。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家庭擁有計算機的比例逐年上漲,網路使用量正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長,計算機的使用比例由此前的15%增長到35%。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不少處於時代洪流中的人蠢蠢欲動,貝佐斯便是其中之一。

1994年,時年30歲的貝佐斯辭去了對沖基金公司副總裁的職位,拿著全部積蓄一頭扎進互聯網中,在西雅圖的一間車庫中,貝索斯成立了亞馬遜,並將單價低、需求量大的書籍作為主要產品在互聯網上售賣。令人大出意料的是, 亞馬遜上線僅兩個月,就將書籍賣到了全世界50多個國家,每周營業額達2萬美元。

3年後,1997年5月,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4.38億美元。但在貝佐斯的邏輯中,前期的亞馬遜只想通過一切方式增加用戶量,不用在乎實際利潤,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亞馬遜的營收非常微博,利潤更是幾近於無。

1998年,亞馬遜將業務擴展到賣書以外,允許第三方在平台出售商品。不僅如此,加入了音樂服務、錄像帶以及禮物等,這也使得亞馬遜的銷售額從一年前的1.48億上升至6.1億美元,增長了313%。

貝佐斯並不滿足於此,小試牛刀後,他希望亞馬遜可以成為什麼都買的電商平台,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亞馬遜上找到任何想要的東西。建物流基礎設施、收購小型電商網站、亞馬遜逐漸從一家在線圖書平台轉變為零售商。盡管亞馬遜當時沒有建立實體商店,不受制於商店裡的存貨,但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危機,也曾讓亞馬遜股價一路暴跌,跌幅近80%。

不過,彼時的貝佐斯相信,隨著時間的流失,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會越來越重,可以逐漸成長為一家被放在稱量機上、長期秤量價值的公司。2002年亞馬遜推出AWS(雲計算服務);2005年推出Prime服務(會員增值計劃),產品在2日內便可送達;2007年亞馬遜發布Kindle電子閱讀器,並開始向第三方賣家提供FBA服務(物流配送),多元化的業務布局,讓亞馬遜有幸躲開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動盪的全球經濟中,基本保持不變。

隨後,亞馬遜便開始了「買買買」進程。相關數據統計,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貝佐斯瘋狂收購了76家企業,從硬 科技 、雲計算到大型零售商等等,逐一被收入囊中。

2012年亞馬遜以7.8億美元收購了Kiva Systems(現在更名為Amazon Robotics,該公司主要用於開發和製造各種用途的機器人系統,比如現在的無人配送等產品都出自該公司;2014年以9.7億美元收購Twitch.tv;2018年以10億美元收購PillPack;其他還有 Goodreads,Alexa Internet和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等等。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亞馬遜以每股42美元、總價約137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全食超市,並以全現金的形式支付。當天,亞馬遜股價漲2.95%至992.58美元。全食超市股價更是暴漲27.53%至42.16美元,創2年以來新高。

盡管收購後,亞馬遜對收購失敗的可能存在的風險向投資者發出了警告,並表示,實際結果可能存在重大差異和不確定性。但在2018年,貝佐斯第一次以1600億美元的凈資產高居福布斯400富豪榜的榜首,而在20年前,貝佐斯首次登上福布斯封面時,他只有16億美元的資產。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使得亞馬遜股價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據亞馬遜公司公布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亞馬遜第四季度營收為1255.6億美元,單季營收史上首次突破1200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1197億美元;凈利潤為72.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2.68億美元增長121%;凈銷售額為1255.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74.37億美元增長44%。

貝佐斯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貝索斯的個人資產增長了769億美元,以1920億美元穩居世界首富,同期亞馬遜公司的估值上漲了約32%。據悉,2020年貝佐斯的基本年薪為81840美元,以及160萬美元的其他補償。

2021年7月,57歲的貝佐斯正式卸任亞馬遜CEO。而在卸任前夕,亞馬遜在6月底宣布以84.5億美元收購好萊塢著名電影製作公司米高梅,這意味著,未來將有超過4000部電影和17000小時的電視內容收歸亞馬遜所有。亞馬遜在此向Netflix和Hulu發起進攻,優質內容或許將成為亞馬遜下一個發力點。

截至目前,貝佐斯凈資產為1970億美元(約合1.27萬億人民幣),其中主要包括其所持有的亞馬遜股份和其他資產。

2019年1月9日,時年54歲的貝佐斯宣布與48歲的妻子麥肯齊離婚。在亞馬遜發展的高光時刻,這對攜手走過了25年時光的商業伉儷卻背向而行。

貝佐斯和妻子同為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二人於1993年結婚。在很多公開的報道中,他們是志同道合的伴侶,能力同樣出眾,性格也特別互補。

貝佐斯在公開場合也常提及妻子對自己事業的支持,稱自己結婚第二年就要放棄在華爾街的工作去創立「互聯網書店」亞馬遜,而妻子雖然並不理解什麼是互聯網,卻仍然支持自己。

多年前,二人出席母校畢業典禮,貝佐斯在演講中回憶了妻子對其創業的支持:一直以來我都想成為一名發明家,而我的妻子告訴我應該放手一搏。

貝佐斯與妻子麥肯齊的婚姻走到盡頭,一場 「史上最貴離婚」也由此誕生。

最終麥肯齊獲得大約4%的公司股份(二人共同持有的亞馬遜股份的1/4),當時價值超過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0億元),當時亞馬遜的市值為8905億美元,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達到驚人1.7萬億美元。而貝索斯得到兩人共同所有的華盛頓郵報、太空 探索 公司Blue Origin的持股,以及3/4的亞馬遜持股(12.1%)。

值得注意的是,麥肯齊把他們二人所有股份的表決權給予了貝佐斯,以繼續支持貝佐斯為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公司、團隊做出貢獻。這意味著貝佐斯將繼續行使對亞馬遜唯一的投票權力。

當地時間2019年4月4日亞馬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貝佐斯向公司告知,在法院批准離婚判決後,麥肯齊將擁有亞馬遜流通股票約4%,使其成為亞馬遜的第三大股東,僅次於貝佐斯(12.1%)和機構股東 Vanguard Group(6.24%)。

根據福布斯當時計算,離婚後麥肯齊將成世界排名第三的女富豪,僅次於歐萊雅的董事長弗朗索瓦絲·貝當古·梅耶爾(Francoise Bettencourt Meyers)和沃爾瑪的克里斯蒂·沃爾頓(Alice Walton),二者的身價分別為529億美元和450億美元。

離婚帶來的財產分割並沒有撼動貝佐斯的全球首富地位。以當時股價計算,僅其所持的亞馬遜股票就價值1077.5億美元,如果再加上《華盛頓郵報》和「藍色起源」,貝佐斯的凈資產將超過1100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是比爾·蓋茨,其個人財富約合995億美元。

離婚後,麥肯齊將自己的名字從麥肯齊·貝佐斯更名為麥肯齊·斯科特,開始熱衷於公益事業。今年初,據《福布斯》報道,麥肯齊·斯科特過去一年捐贈了價值58.3億美元的股份,名列去年美國慈善捐贈榜首。

卸任CEO後,貝佐斯依然是亞馬遜的執行董事長,專注於新的項目和倡議。

上個月7日,貝佐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將在7月20日作為乘客參與藍色起源旗下"新謝潑德號"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

「藍色起源」是貝索斯旗下的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該公司上月宣布將於今年7月20日進行首次「載客」飛行,提供太空 旅遊 服務。

據悉,新謝潑德號由火箭和6人座的乘員艙兩部分組成,兩者皆可重復使用。7月20日那天,除了貝佐斯本人,與之同行的還有他的兄弟馬克貝佐斯、82歲女飛行員沃利·芬克,以及一位通過競拍以2800萬美元拿下飛船票的"神秘人"。

新謝潑德號火箭已經成功進行了十幾次無乘客試飛,在之前的試飛中,太空艙的高度曾達到34萬英尺(約合100多公里)。太空艙有巨大的窗戶,讓乘客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觀。在返回地球之前,乘客會在失重狀態下停留幾分鍾。

有意思的是,就在貝佐斯宣布將進行太空旅行後,美國網友們整出了一個名為"別讓貝佐斯重返地球"的請願活動。截至目前,該活動已經得到了超過15萬網友的支持。

貝佐斯挑戰太空,與同樣痴迷航天的「鋼鐵俠」馬斯克在同一個賽道相遇。兩人在追求各自太空夢想過程中,曾多次發生摩擦。

據媒體報道,早期的時候,兩人之間關系並沒有現在這么緊張。2004年他們還曾經一起吃過晚飯,交流對於太空 探索 的看法。

2013年兩人第一次發生沖突,起因是爭奪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個發射平台的使用權,馬斯克的SpaceX最終勝出,獲得了該平台20年的租賃合同。2014年,兩人又為可重用火箭技術專利對簿公堂,矛盾加深。2015年開始,兩人開始在社交平台上互相指責,兩個團隊在太空 探索 方面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除了太空項目,慈善基金,《華盛頓郵報》等也是貝佐斯的新事業。

據悉,Day One慈善基金是貝索斯於2018年成立的規模達2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用於幫助無家可歸的人,並在低收入社區建立非營利學前班。而貝佐斯地球基金成立於2020年2月,計劃投入100億美元。這筆資金將用於幫助科學家、活動家、非營利組織和其他團體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貝佐斯在2013年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他曾表示,「自己其實對報業一無所知」,但他希望可以藉助互聯網經驗和技術,幫助《華盛頓郵報》進行數字轉型。此後的時間里,他既向郵報提供資金,又提供了亞馬遜的軟體工程師。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貝佐斯也有被爭議的時候。

早前,貝佐斯曾被指責不做慈善。後來Day One基金成立,並於2018年向全美24個組織捐贈了9750萬美元善款;2019年11月向32個組織捐資9850萬美元。但有聲音認為,這些捐款額相對於其財富不過九牛一毛。

而貝佐斯認為,自己對人類的主要貢獻不體現在慈善事業捐款數額上,投資太空基礎建設將有助於人類的文明與發展。

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後,不斷加大投入,既提供資金,又提供亞馬遜的軟體工程師。不過,卻被特朗普指責,收購《華盛頓郵報》是為了獲得政治影響力,為亞馬遜獲取有利的稅務政策。

此外,亞馬遜在中國市場受挫也是貝佐斯被爭議的地方。2019年4月,亞馬遜官方發布通知,自2019年7月18日起,亞馬遜中國將停止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服務。當時有市場分析稱,亞馬遜的退出是因為其中國電商業務既無盈利也無增長。中國本土的電商企業,相比亞馬遜有著巨大的優勢。

劉強東曾在吳曉波《十年二十人》節目中表示,他發現亞馬遜最核心的弱點是美國管理者對中國團隊缺乏信任。這種信任問題,將亞馬遜的中國電商業務推向了失敗。

貝佐斯掌舵時代,亞馬遜已然處於傲視群雄的位置,但也面臨重重挑戰。

對於亞馬遜這樣體量的巨頭,缺乏創新、大公司病值得重視。據悉,貝佐斯為了和這種傾向相對抗,在公司內部倡導Day1的工作精神,永遠保持像創業第一天那樣。

和其他巨頭一樣,亞馬遜還面臨反壟斷的壓力。

2019年6月3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宣布對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四家巨頭 科技 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

除此之外,亞馬遜還面臨不少工作條件方面的爭議和指責,包括用工環境,工人保障,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問題。

❽ 亞馬遜股票上漲多少倍

131倍。

1997年5月16日,亞馬遜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發行價是18美元。

現在亞馬遜的股價是2372.71美元。

❾ 1997年中國怎麼買亞馬遜股票

注冊後,可以國外官網購買。
亞馬遜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目前通過一些參股納斯達克的基金間接購買是最單的方式。比如說大成納斯達克100基金(000834),該基金有9.5%的倉位是亞馬遜公司,還有倉位是投資在其他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如蘋果、微軟、facebook(臉書)。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

❿ 如果2005年買了100萬的亞馬遜股票,到現在能賺多少錢

亞馬遜的股票價格漲得十分猛烈,應該說從9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不到兩塊錢,現在漲到了3000多。可以說漲了1000多倍一點沒誇張。但是05年的時候和剛剛上市的時候,這個購買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小看這幾年差了好多好多倍啊。

確實有一些投資者在某一個公司剛剛上市的時候就進行了投資,買了幾萬塊錢的也不多,就一直在那放著,不管由於意外還是由於什麼其他的原因,一直沒有賣到,現在10多年20多年的時間,當時的幾萬塊錢現在變成了幾千萬。真的有這樣的例子,國外有這樣投資者只不過這是極少數的案例,你不要覺得你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