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股票減持要什麼條件
國務院體改辦有關人士表示,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一般規律,結合我國國情,國家減持國有股主要有五種途徑。
1、國有股配售。國有股配售是將上市公司的部分國有股權定期出售給特定投資人,使其國有股逐步實現上市流通。國家採取這種方式減持股既可以及時套現資金,又可以使國有資產增值。
2、股票回購。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購回國家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後注銷。由於在早期上市公司國有持股比例普遍較高,回購的餘地很大,回購國有股一般不會使國有股東喪失控制權。同時,回購國有股可以使投資者從每股收益提高而上升的股價中獲利,對國有股東來說,轉讓也使其盤活了手中無法變現資產,取得了現實的收益,又不會對市場產生過大的資金壓力。
3、縮股流通。縮股流通是指上市公司將現有的國有股按當初發行價進行並股,轉由戰略投資基金持有,然後上市流通,戰略投資基金持有的國有股及法人股,在第一年不得出售,從第二年起必須提前六個月公布擬出信股票種類及數量。國家如果要退出某些行業式公司,可以將股份合部出售給戰略投資基金;如果不想退出,則可以長期持有,保持相對控股。
4、拍賣。一般來說,企業破產、清產時才採取拍賣形式,其實拍賣也可以作為國有股減的途徑之一。對於國家來說,拍賣可以及時兌現資金,雖然拍賣成交價將由市場來定,但國有股可設定一個不低於將資產的起價,國家不會因此造成損失。
5、股權轉債權。股權轉債權的具體辦法是由上市公司把國有股權轉為債權。上市公司因此而形成的債務,既可以分期償還,又可以通過可轉換債券形式上市交易,具體轉債比例由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確定。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1-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⑵ 證金減持的原因,證金減持哪些股票,證金減持對A股的影響
證金公司在二級市場是國家隊的代表,如果被證金公司減持,說明短期內該股票不被國家隊所看好,後市可能有較大的利空影響,因此投資者短期盡量遠離這類股票,這類股票拋壓重,散戶很難接招。
一般來說,證金公司持有的股票都是一些在行業中具有重要支配地位,經營良好,投資回報高,風險小,交易活躍的股票,因此這些股票的價格一般都比較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證金減持股票,這樣價格就會下跌,價格下跌後,就給觀望的投資者帶來了投資機會。
因此證金減持短期利空,但中長期來說只要把握好買點,還是有投資機會的。如何把握買點:
1、股價回調到一個支撐位、技術指標金叉的時候逢低買入,分批建倉。
2、股價下跌或橫盤後,如果後市出現「出水芙蓉、V型反轉,圓弧底」等K線形態可買入。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0-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市值蒸發6000多億,遭大股東減持,成立33年的中國平安怎麼了
深圳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一個國際性大都市,這與它的開放和創新分不開。40多年來,深圳誕生了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騰訊,中國最大的民企華為,還有順豐、大疆、立訊、正威等一系列優秀的公司。
不過,說到深圳最賺錢的公司,不是華為,也不是騰訊,而是中國平安。創立30多年來,中國平安發展成為了一個超級金融集團,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優秀,是為數不多的A+H股雙萬億市值的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平安2020年凈利潤為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已經是多年蟬聯深圳最賺錢的企業。實際上,除了利潤,中國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業,2020年達到1.32萬億,華為是8000多億。不過,騰訊在利潤上開始狂追,2020年達到1227.42億元,同比增長30%,與中國平安的差距在縮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業區 社會 保險經理馬明哲的提議下,平安保險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國企,彼時只有12名員工。在馬明哲的帶領下,平安保險開啟了狂奔猛進過程。
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從1992年引入保險代理人制度,通過人海戰術,大舉擴張。2002年後,中國平安又成為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拿到了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全牌照」,成為了一家綜合性金融集團。2012年後,平安又擴展到了金融 科技 領域,平安醫療、陸金所、 汽車 之家,一個個品牌相繼崛起。
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平安的股東也不斷發生變化,原始股東工行和招商局相繼退出,後來英國匯豐銀行成為了最大股東,如今泰國卜蜂集團又是大股東。不過由於股東分散,並沒有控股股東,中國平安成為了一家非國有企業,既不是國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中國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中,中國平安排第49位,六度蟬聯全球保險業第一品牌。中國平安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金融保險集團。
創立30年來,隨著業績的持續優異表現,中國平安的股價也一路上漲,堪稱「白馬股」。然而,白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價持續下跌。
7月14日,中國平安跌破60元,收盤價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價曾高達93.22元。也就是說2021年以來,平安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6000多億。這對於中國平安來說,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從資本市場來說,中國平安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每次轉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時,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金融,中國平安快速轉型,在金融 科技 領域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然而如今股價卻大跌,就連大股東都兩度減持。去年卜蜂集團減持了2.2億股,今年6月16日又減持了1.83億股,兩次共套現290億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價下跌,市值蒸發,一般都是受業績表現不佳的影響,中國平安也是一樣。
據了解,壽險業務是對公司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如果這塊業務出現了問題,那公司業績和利潤必然受影響。2020年因為疫情,出現了下滑也正常,但進入到2021年,我國基本上全面恢復了生產生活,而中國平安的保費卻下降了5.66%,保費收入為3610.8億元。
中國平安的保險業務靠的是保險代理人制度,實際上就是「人海戰術」,這些人和平安並沒有勞動合同關系。一般都是自己先買份保險,然後拉親朋好友來買保險。如今這種模式的效果越來越差,成交率下降,導致業績下降。平安保險的代理人從2019年末的116.7萬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萬人。
另外,中國平安也是一家投資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達3.7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6%,但卻頻繁踩坑,540億拿下華夏幸福,370.5億元—507.5億元攬下方正集團爛攤子,還花費330億元收購凱德集團的來福士項目,可以說每個都是大手筆,但能夠給帶來多少效益,還要打個問號。
還有就是中國平安這兩年高管也是動盪不已,2019年11月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辭職,去年3月,被視為平安集團「太子」、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長任匯川也離開了,11月平安人壽副董事長毛偉標離職加盟京東。當然,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辭去了集團CEO職位。
對於一家成立33年,總資產超9萬億的超級企業,想要業績持續增長,就必須在戰略上持續創新,走錯了方向,那就會出大問題。
⑷ 中國平安員工股10月份減持了,但為什麼不分給員工
它是由國外資本控制的,分給員工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⑸ 中國平安員工股減持後為什麼不分給員工
應該會分的,要扣稅後再分.
⑹ 剛看了中國一重的股吧,平安減持到4.99%,這跟持有5%以上有什麼區別呢
5%以上減持要發公告,5以下減持過後才有公告。可以脫很久才發布。
滿意請採納
⑺ 中國平安股票跌的原因
一、中國平安股票跌的原因
1.止損盤蜂擁而出。
2019和2020年,80元上方堆積了大量的做多籌碼,融資余額近280多億。由於做多的投資者設置了止損價位,股價跌至70元一帶時,成本在85元以上的籌碼觸及止損價位,止損盤蜂擁而出,80元一帶幾無抵抗,飛流直下。
2.融資合約到期選擇賣股還錢。
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由於此前中國平安被強烈看好,大量投資者融資買進。進入3月份,大量融資合約到期,面臨展期和平倉還錢的選擇,就在這個時候,華夏幸福驚天暴雷、卜蜂集團大幅減持,知名私募徹底清倉,利空消息接踵而來,融資客只好賣股還錢,認虧出局。
3.部分融資盤爆倉被強行平倉。
自93元殺跌以來,中國平安融資客損失慘重,加之投資組合其他的股票同樣暴跌,融資擔保比例迅速下降,有的接近爆倉邊緣,更有甚者被強行平倉。2015年7月股災的悲慘局面再次出現。
二、中國平安為什麼下跌:
很簡單,因為機構的無情打壓,瘋狂打壓,之前還打壓到股折價,外資每天瘋狂買入中國平安,賣出貴州茅台,機構想要散戶去接盤他們的抱團股,這些垃圾抱團股他們已經無法完全出貨,那麼只能打壓中國平安,沒想到外資天天買入中國平安,賣出貴州茅台,堅定看好價值白馬股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a,格力電器,興業銀行,伊利股份。機構其實持有一些中國平安,只能賣出以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a,格力電器,興業銀行,伊利股份為代表的大白馬。目前行情是套機構行情,小盤價值股因為基本上機構已經跑完了,然後之後會開始瘋狂的上漲,大盤成長因為有著大量的機構,會開啟瘋狂的套人行情,大盤價值因為機構也有不少,會和2015年藍籌股下跌一樣被機構砸下來,等機構賣完了,就是以價值白馬股中國平安和小盤價值白馬華僑城a真正得上漲,而且會漲到套在大盤成長股票裡面的機構不敢相信。
內容來源於網路。
⑻ 上市公司減持幾天內公告
你好,在A股市場中,上市公司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後,大股東、董監高應當在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予公告;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未實施減持或者減持計劃未實施完畢的,應當在減持時間區間屆滿後的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予公告。
根據《證券法》規定,當投資者股東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5%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5%時,應當依照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兩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股票。
並且,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證券公司因包銷購入售後剩餘股份而持有5%以上的股份的,賣出股票不受6個月時間限制。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⑼ 大股東減持,意味著什麼
你好,減持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對所持有的股票部分進行轉賣,減少對該公司的控股權。
上市公司減持即減倉是指賣掉一部分的股票,從中贏取利潤。一般來說,大股東以及重要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從這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由於缺錢用減持來補漏洞,或是有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進行減持,這種情況屬於較麻煩的,對普通散戶來說是不好的信號;另一方面是,在牛市大漲的情況下,重要股東卻進行減持,那麼散戶們也要關注了,因為這可能是公司股價已經被高估,出現了泡沫情況,進行及時退市。
還有種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票持有人以及公司高管進行純粹的套現行為,正常情況下,長期影響不大,但是這種情況短期可能影響價格波動。
一般來說,大小股東的減持股價會下跌,因為會增加大量賣盤打壓股價。尤其是大股東,不同股東的減持造成影響也有差異,較大股東持倉變化,一方面會影響散戶投資情緒,一方面使得資金變動量較大,短期內影響更大。
⑽ 部分股東集體少量減持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有影響,但是不大。
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包括大股東賣出手中股票,降低持股比例就稱之為減持。這種行為一般而言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要遠遠大於中小散戶股票減倉。所以在有很多越減持越漲的,也有越減持越跌的。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拓展資料
稀釋了二級市場的資金總量,因為大股東們減持1%,往往也會帶來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的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尤其是那些從財務投資角度減持籌碼的大股東們更是如此。
股東大量減持說明公司的領導層已經發現未來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股價在近期可能成為很長時間無法超越的高點,對股價非常明顯的打壓。
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資本,因為連控股股東都開始股票減持。因此小投資者們都沒有任何堅持的必要了,股東堅持都會成為新的標准。
盤活了股市市場的籌碼,提升了股市市場的籌碼流動性。畢竟部分大股東的減持並非是因為股價嚴重高估,而是控股股東為財務問題而做出的減持動作。
股東們的減持股票籌碼一旦被市場所消納,且股價再度積極走高,那麼極有可能強化股市市場的牛市氛圍,在持續減持聲中一路上漲一樣。
股東減持利好還是利空
據了解,股票減持一般意味著股東、股民不看好公司的發展及股價會進一步上漲,會導致股價短期內下跌,如果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持減,被市場吸納,股價會積極走高,極有可能強化股市市場的牛市氛圍,股價持續上漲;反之,股市市場低迷,股價下跌。
在市場中,股東分為以下幾種:
1. 大股東,也即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他們持有的股份比例最多、對公司情況最為了解,他們的買賣動作,往往表明了對公司股價的信心;
2. 持股5%以上的股東。之所以拿5%比例劃分,主要是因為在此比例以上的股東減持時必須提前公告,而在5%以下的則不受此規定的約束。所以,在股市會常常看到奇葩減持——某持股5%左右的股東宣布減持幾百股,只為讓持股比例低於5%,從而不承擔必須公告的義務;
3. 持股5%以下的小股東。由於這些股東減持股份不受約束,市場很難知道WHO在買,WHO在賣,因此,這部分股東減持不在本文探討之列;
4. 公司高管及其親屬。這些人持股比例不定,大多低於5%,由於是公司內幕知情人,因此在買賣時抑受規章制度的約束。也因為對公司情況比較了解,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與大股東減持造成的影響較為接近。
平時所說的股東減持主要是指大股東、公司高管或5%以上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