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龍頭股如何識別有什麼特徵
通過財源滾滾可以了解龍頭股特征:第一,從熱點切換中變別龍頭個股。通常大盤經過一輪急跌,會切換出新的熱點。第二,用放量性質識別龍頭個股。個股的放量有攻擊性放量和補倉性放量兩種,如果個股出現連續三日以上放量,稱為攻擊性放量,如果個股只有單日放量,稱為補倉性放量,龍頭個股必須具備攻擊性放量特徵。還有什麼想問的,盡管問.
㈡ 諾貝爾和諾貝爾獎金的資料
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經濟獎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該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薦候選人資格的有:先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國際性會議和組織(和平獎)。
——不得毛遂自薦。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分別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瑞典國王出席並授獎。
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流傳是因為他喜歡的人和一個數學家在一起了。
歷屆諾貝爾獎獲獎名錄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范托霍夫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貝林因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因詩《命運》、《幸福》、《眼睛》等散文;《論藝術》、《詩句的斷想》等著作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士人桂南因創立國際紅十字會、法國人帕西因創立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而共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洛倫茲因創立電子理論、荷蘭科學家塞曼因發現磁力對光的塞曼效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羅斯因發現瘧原蟲通過瘧蚊傳入人體的途徑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人戈巴特因創建國際和平局、桂科蒙因宣傳和平、反對戰爭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因發現天然放射性現象、居里夫婦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因電解質溶液電離解理論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芬森因光輻射療法治療皮膚病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羅馬史》、《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克里默因仲裁國際爭端,推動國際和平運動,領導國際工人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瑞利因發現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拉姆賽因發現六種惰性所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學研究的巨大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萊·埃薩吉雷因劇作《在劍柄上》、《最後的夜晚》、《懷疑》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後》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73年成立的國際法協會因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拜耳因研究有機染料及芳香劑等有機化合物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因對細菌學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因小說《三部曲》、《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女強人蘇納特因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研究氣體的電導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穆瓦桑因分離元素氟、發明穆瓦桑熔爐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義大利科學家戈爾吉和西班牙科學家拉蒙·卡哈爾因對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卡杜齊因詩《撒旦頌》,著作《早期義大利文學研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羅斯福因成功調解日俄沖突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邁克爾遜因測量光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畢希納因發現無細胞發酵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因發現瘧原蟲在致病中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魯德耶德·吉卜林因詩《營房歌曲》、小說《吉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義大利人莫內塔因堅持不懈地宣傳和平思想、法國人雷諾為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典範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復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射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埃爾利希因發明「606」、俄國科學家梅奇尼科夫因對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阿諾德森因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聯盟盡力奔波、丹麥人巴耶因積極從事國際和平運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因催化、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士科學家柯赫爾因對甲狀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術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人貝爾納特因調解國際爭端、爭取限制軍備、法國人德康斯坦因促進法美和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范德瓦爾斯因研究氣體和液體狀態工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拉赫因脂環族化合作用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科塞爾因研究細胞化學蛋白質及核質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891年成立的國際和平局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恩因發現熱輻射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和釙,並分離出鐳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科學家古爾斯特蘭因研究眼的屈光學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因劇本《青鳥》、《莫娜娃娜》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人弗里德因創建幾種宣傳和平的刊物,並創建國際新聞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達倫因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因發現有機氫化物的格利雅試劑法、法國科學家薩巴蒂埃因研究金屬催化加氫在有機化合成中的應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醫生卡雷爾因血管縫合和器官移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魯特因促使24項雙邊仲裁協定的簽訂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卡曼林歐尼斯因研究物質在低溫下的性質,並制出液態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士科學家韋爾納因分子中原子鍵合方面的作用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裡歇特因對過敏性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詩《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內瓦和平會議通過阻止空戰決議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勞厄因發現晶體的X射線衍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理查茲因精確測定若干種元素的原子量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勞倫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威爾泰特因對葉綠素化學結構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因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詩《朝聖與漂泊的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巴克拉因發現 X射線對元素的特徵發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因小說《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說《希望之鄉》、《幸運的彼得》、《冥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63年成立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因在建立戰俘與家屬通訊方面的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因創立量子論、發現基本量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伯因氨的合成獲諾貝爾化學獎。
註:本屆諾貝爾獎僅頒發兩項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塔克因發現正離子射線的多普勒的效應和光線在電場中的分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科學家博爾德因發現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學診斷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威爾遜因倡議創立國際聯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科學家紀堯姆因發現合金中的反常性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能斯脫因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1921年補發)
丹麥科學家克羅格因發現毛細血管的調節機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漢姆生因小說《土地的成長》、《維克多利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布爾茨瓦因在創立國際聯盟中做了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籍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闡明光電效應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學、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法郎士因小說《現代史話》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布蘭延、挪威人蘭格因倡導國際和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丹麥科學家玻爾因研究原子結構及其輻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阿斯頓因用質譜儀發現多種同位素並發現原子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希爾因發現肌肉生熱、德國科學家邁爾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貝納文特·馬丁內斯因劇本《利害關系》、《星期六晚上》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挪威人南森因領導國際賑濟飢荒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密立根因測量電子電荷,並研究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普雷格爾因有機物的微量分析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因發現胰島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愛爾蘭作家葉芝因詩劇《胡里痕的凱瑟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科學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線光譜學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萊蒙特因小說《農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弗蘭克、赫茲因闡明原子受電子碰撞的能量轉換定律而共同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席格蒙迪因闡明膠體溶液的復相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愛爾蘭作家肖伯納因劇本《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策劃簽訂《洛迦諾公約》、美國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計劃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佩林因研究物質結構的不連續性,測定原子量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斯韋德堡因發明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體物質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醫生菲比格因對癌症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康普頓因發現散射 X射線的波長變化、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因發明可以看見帶電粒子軌跡的雲霧室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維蘭德因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醫生堯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學、治療麻痹性痴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因哲學著作《創造進化論》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比松因多方謀求和平與法德和好、德國人奎德因反對非法軍事訓練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理查森因發現電子發射與溫度關系的基本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維生素的關系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尼科爾因對斑疹傷寒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女作家溫塞特因小說《克里斯門·拉夫朗的女兒》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項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哈登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學家奧伊勒歇爾平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荷蘭科學家艾克曼因發現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英國科學家霍普金斯因發現促進生命生長的維生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凱洛格因在簽訂《凱洛格·白里安公約》的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印度科學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發現拉曼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歇爾因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蘭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劉易斯因小說《大街》、《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謀求世界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博施、伯吉龍斯因發明高壓上應用的高壓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卡爾費爾特因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亞當斯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美國人巴特勒因促進國際相互了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㈢ 聖威斯膠水602用途
聖威斯膠水602適用於絕大多數金屬、塑料和橡膠等材料的自粘和相互黏接。尤其針對高要求的產品粘結的。602膠水是連接兩種材料的中間體,經常以水劑出現,它屬於精細化工類,種類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態、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質來進行分類。
602快速膠功能
602快速膠為透明單組份接著劑,固化慢,粘接力強,粘接時可移動產品,方便操作。典型用途是適用於電子、電器、玩具、燈飾、模具、金屬、塑膠、橡膠、工藝品、禮品、皮革、木材等工業用膠。
強力膠粘劑能應用的領域相當的廣泛,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好了,另外,強力膠粘劑的型號很我,不同的型號之間會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在應用強力膠粘劑時,還應該先了解期產品的特徵,然後再選擇。
㈣ 柏林孤影:做事不問得失幾何,但求做人問心無愧
在哺乳動物中,人類很特別。與野生動物的行為模式不同,它們一切憑本能,而我們做事情,總是需要一個意義。一旦有了意義,螳臂當車、蚍蜉撼樹都將不在話下。雖然明知道在時代的洪流面前,除了擺個姿態,不會有什麼實際的結果,但是為了行為背後的意義,依然有很多人,不計後果、義無反顧。從實用主義角度看,怎麼看也是得不償失。不過,人總是要一點精神的,與儒家的知不可為而為之一樣,做事不問得失幾何,但求問心無愧,正是人性中偉大的一面。
前幾天,看了部電影叫《柏林孤影》,雖然評分不高,畫面陰沉,情節簡單,卻實屬佳作,看後思索良久,決定寫個影評,與大家雅俗共賞。
電影一開場,一個年輕的德軍士兵,孤身一人在樹林中跌跌撞撞地奔跑,稚嫩的面龐寫滿了恐懼和驚慌,一聲槍響,仰面倒下,在他最後的視野中,樹影婆娑隨風搖曳,周圍槍聲四起,而這一切,不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常片段而已。之後,畫面回到柏林,街道上彩旗飄飄,一片歡慶氣氛,賣報孩童興奮地高喊,法國投降了……不過這一切都無法讓年輕人的父母高興起來,因為他們的獨子死了。時代的灰塵,落到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2010年10月3號,德國在支付了5950萬英鎊之後,終於為《凡爾賽和約》劃上了句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在德國落下了帷幕。歷時91年,這不僅是德國為一戰賠償的過程,也是歐美吸德國血的過程。《凡爾賽和約》沒有讓歐洲人在廢墟上建立一個全新的歐洲,反而摧毀了德國的經濟,催生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如凱恩斯所說,世界大戰起源於匱乏,但,不應該終結於掠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次年,德國簽下了《凡爾賽和約》。隨後,與奧地利說再見;和阿爾薩斯、洛林分了手;和所有海外殖民地離了婚;萊茵河以西地區和薩爾煤礦去法國家裡肉償15年;承諾了132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妻離子散,債台高築,說的就是德國。德國失去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炭產地,50%的鋼鐵工業,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但也並不是一無所獲,至少還獲得了上千億的債務。凡爾賽合約中的賠償金額高達1320億金馬克。按照當時的金本位換算,約4.7萬噸黃金,是庚子賠款的300倍。
時任英國首席財政部代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一針見血的指出:「你們都是窮瘋了,當心德國和你們玩命。」然而打紅了眼的協約國根本聽不進去,他們被德國打的太慘,付完了醫葯費之後真是窮瘋了。凱恩斯感覺,和這幫短視的沙雕們聊不明白,於是憤憤的表示:「我話撂在這兒,你們不聽我的,早晚還得被德國暴打一頓!」隨後為了證明自己立下的Flag,凱恩斯出版了一本書:《和約的經濟後果》。
和上期李斯特的書一樣,估計你們也不會看,所以還是給你們降維科普一下。在這本書中,凱恩斯闡述了四件事情:
第1,為什歐洲日子過得比誰都好,卻吃飽了撐的要打一戰?
第2,為什麼凡爾賽和約是害人害己?
第3,如何科學的對德國索賠?
第4,預言了德國即將發生的惡性通貨膨脹!
在書中,凱恩斯指出,在一戰後歐洲的貿易秩序和工業產能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務之急應該是恢復貿易和生產,而不是清算德國。應該將德國重新納入到戰後的經濟體系中來,而不是對德國敲骨吸髓的索賠。同時在書中,凱恩斯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包括放寬賠償金額、重建金融信用體系、削減債務、緩和與蘇俄的關系等。可以想像,凱恩斯的觀點與英法 社會 的主流輿論格格不入。這本書出版之後,凱恩斯在英國一下子就上了熱搜。後果很嚴重,他被噴成了豬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事實證明,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惡性通脹、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都被凱恩斯不幸言中!
回到電影中的德國 社會 ,得知兒子戰死之後,母親崩潰了,而父親是個工廠的老工人,和普通德國人一樣,不苟言笑,一如往常,還是到工廠上班。出了門,有人向他高喊:我們勝利了,我們將成為最富有的國家…黨衛隊軍官和工廠管理層召集工人開會,歡慶勝利的同時,信心滿滿的提出要增產30%,順便說一句,他們工廠生產的是棺材。這個增產,不僅僅是當時德國人樂觀情緒的表現,也是對未來結果的暗示。
德國在一戰之後,經濟衰退,收入銳減。而根據《凡爾賽和約》又債台高築。在新生的魏瑪政府看來,發展經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一旦經濟出現增長、政府財政收入就會增加,那麼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是凡爾賽合約把德國的老婆孩子親戚朋友都霸佔了,就好比想幹活,奈何沒人。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魏瑪政府無力重現昔日的工業水平,而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國又失去了市場。德國很想重操舊業,做個好人,但是走不通!(無間道:給我個機會,我想做個好人)於是魏瑪政府又拿出了第二手准備,開動印鈔機。一面還債,一面刺激經濟,可謂一石二鳥。之前我們講美國量化寬松的時候曾經提到過,印鈔票這種事兒干多了是會上頭的,而當時被債務逼瘋了德國就更上頭!時間走到1923年,由於內生經濟動力不足,又連年濫發貨幣,馬克嚴重貶值。
德國人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找法國商量:「兄弟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欠你的錢給兄弟緩兩天行不?」要說法國人也是爽人,當即就很痛快的表示:「不行!到點還不上錢,就拿魯爾區來頂!」但是德國是真的還不起,毫無懸念的債務逾期了。於是法國帶著比利時直接搶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下就把德國逼得就要上吊了,釀成了著名的魯爾危機。
同年,在德國發生了2件事:阿道夫·希特勒發動的啤酒館政變失敗,被丟進了巴伐利亞監獄;46歲的德意志帝國銀行董事雅爾瑪·沙赫特火線出任國家貨幣流通專員,負責拯救德國馬克。雖然此時這兩個人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他們都關心著同一件事:如何拯救德國的經濟。對於這個問題,希特勒在監獄里出版了《我的奮斗》,開始走民族主義路線。而沙赫特則通過抵押國有資產、土地變現、設立專項基金、發行債券、和發行新貨幣等方式來盡量保全德國的經濟。魯爾危機發生後,德國開始放飛自我,破罐破摔。反正還不上錢了,愛咋咋地!大不了死給你們看!史上最強通貨膨脹如期而至,凱恩斯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1918年初,在德國寄信需要0.15馬克,到了1923年寄信得花一億馬克。一萬億這個數字放到今天聽起來是一筆巨款,但是在當時的德國,只夠買一個麵包。惡性通脹,對於德國的經濟是毀滅性的打擊!工廠大面積破產,工人大面積失業。唯一的好消息是股市一飛沖天!
德國股票指數1917年僅100點左右,而到了1923年超過了10萬億點。股市的暴漲並不是因為德國企業的利潤有多好,而是德國的錢實在太不值錢!舉個例子,比如1917年賓士公司的資產價值是1億馬克,那麼到了1923年,由於德國馬克貶值了1000億倍,於是賓士公司的資產價值就相對升值了1000億倍,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票價格一路暴漲。今年為了救市,美聯儲也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美元,美國股市也一路暴漲。和當年的德國一樣,這並不是美國經濟企穩回升而漲,反而是由於美國經濟遭受沖擊,美聯儲無節制的印美元而漲。
就當時而言,德國不是裝死,而是真的要死。戰前高富帥,戰後矮窮,說起來也挺讓人心酸的。正當魯爾這邊要鬧出人命的時候,美國站出來充當了和事佬。美國指出,你們逼死德國也拿不到錢,不如重新商量一下,做個債務展期,這樣德國也不用去上吊,你們也能拿到錢,大家皆大歡喜。英法能拿到錢就沒意見,於是在美國的主導之下,大家坐下來重新談。這就是著名的《道威斯計劃》。根據道威斯計劃,債務總額不變,德國分期支付200億馬克。其它的部分以產品、勞動力、技術等形式支付。德國重組帝國銀行整治通脹,法國不得再騷擾魯爾。美國先替德國把錢墊上,然後通過華爾街,為德國發行兩億美元的債券緩解財政危機,當然,要算利息的。今後英法要錢找美國,德國還錢也找美國,問題圓滿解決。而會議的主持人,道威斯先生則獲得了1925年諾貝爾和平獎。
看起來很不錯對嗎?但是你品,你細品。道威斯先生當時是美國中央信託公司的總裁,華爾街的大佬。而解決魯爾危機所發行的債券,是以德國政府的資產兜底,通過華爾街來發行的,是有利息的。發行和承銷這些債券的券商是要賺手續費的。從這個角度一看,道威斯計劃,其實是幫華爾街拉了一筆國債發行和債券承銷的業務。高明,真的是高明!這不只是燈塔,簡直是燈塔中的五級塔!
通脹危機讓德國元氣大傷,人民群眾的不滿和失望情緒到達極點。人們手中的馬克一文不值,財富直接歸零。在民眾最失望的時刻,也是新的政治勢力野蠻生長的好時機,納粹黨登上了 歷史 舞台,迎來了擴張的黃金期。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功當選總理。半年以後,以90%的支持率當選總統。說到這里,公屏上可能已經有人在打大蕭條了。但是對於德國來說,無所謂大蕭條。反正經濟一直趴在地板上,從未崛起過。蕭不蕭條那是協約國的事兒,與我無關。
1923年11月,雅爾瑪·沙赫特上台之後,立刻開始發行新貨幣,一兆舊幣兌換一元新幣。由於有道威斯計劃撐腰,新幣與美元掛鉤,匯率4.2:1。但是沙赫特面臨的困境是,魏瑪政府的信用已經破產,所以用政府信用擔保,發行貨幣沒人買賬。當時的德國也缺乏足夠黃金支持馬克,外匯儲備是負數,走回金本位也不現實。於是,沙赫特拋棄了政府信用,轉而用大量土地與工業產品作為價值錨定物,重新建立起人們對於馬克的信心。隨後靠著美國的貸款,德國恢復了工業生產。產品一部分強X給英法抵債,而另外一部分出口,賺外匯。德國慢慢地恢復了元氣。而這個時候希特勒還在監獄里忙著寫書,沙赫特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德國的主權貨幣。這個時候,兩人終於走到一起,希特勒已經從階下囚成為了元首,而沙赫特則成為了德國的財政部長。不久之後,沙赫特給希特勒出了一道選擇題:戰爭,還是破產?旋即,人類 歷史 上最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帷幕。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後,開始全力備戰。為了搞錢,曾經就經濟問題詢問沙赫特的意見。沙赫特的答案是:「戰爭,或是破產。」因為這句話,讓沙赫特日後上了紐倫堡審判庭。禍從口出這句話一點也不虛。希特勒在1933年-1939年秋全力備戰。這六年當中,德國年均軍費支出超過400億馬克,占國民收入的10.6%。1939年,軍費開支超過國民收入的17%。而同時期的英國,軍費開支只佔其國民收入的4%。納粹的財政入不敷出,赤字達到100億馬克,相當於當年財政收入的60%!
由於害怕再次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希特勒沒有印票子。而是大規模舉債。這和現在的美國國債是一個意思。1933年,希特勒剛上台的時候,德國國債規模117億馬克,而到了1939年飆升到307億。為了搞錢,沙赫特發行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葩-「米福券」。1934年,他用西門子、克虜伯、萊茵鋼鐵、古特霍夫這四家工業巨頭的名義,成立了冶金研究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家如假包換的皮包公司。這家皮包公司發行的債券就叫米福券,不僅由央行承諾可隨時兌現,還用國家信用為米福券4%以內的利息提供擔保,同時購買米福券的機構享有德國政府項目招標優先權。
這項創舉作為政府變相的融資平台沿用至今,今年春天美聯儲使用的多種信用工具也是這一套,專業名稱叫債務貨幣化。美聯儲一邊向全世界發行美國國債,相當於打欠條借錢,一邊拿著欠條做抵押再去借錢,生生不息,循環不止,就是這么個意思。
在誘人的條件吸引下,第一期米福券被一搶而空,總計60億馬克。由於米福券是商業債券,不計入政府債務,不需要擔心通貨膨脹,所以比印鈔票還讓人上癮。隨後,在德國境內51家銀行的全力推銷下,德意志證券、克虜伯證券、蒂森證券等如雨後的蘑菇一樣冒出,為納粹政府籌集到了大量現金。除了債券,沙赫特還有其它財政創新!1939年,德國財政部宣布不再向工廠主們全額支付現金,而是以稅收作為抵押,以60%的現款和40%的稅票購買產品,這些稅票可以在一定期限後抵扣稅金。這相當於把德國企業未來的稅,提前徵收走了。1939年當年,稅票為納粹的軍事機器注入了44億馬克,相當於國家總債務的1/8。納粹政府,透支了德國的未來,搞到了大量的現金,解決了當時的財務問題。
國家財政大量投入到軍備這種不創造財富的領域,意味著任何政府債務的擴張最終都只能是龐氏騙局。而旁氏騙局的根本前提是:對現有投資人能夠足額兌現,永遠擺出一副信用絕對可靠的架子。在這方面,納粹政府做的很超前,和美國一樣,他們准備去嫖世界。不同點在於,美國是靠美元來文嫖,而納粹是靠戰爭來武嫖。軍備不是不創造財富嗎?我就用軍備來掠奪財富。德國的戰爭機器已經被發動,在時代的洪流面前,每個人都將被裹挾其中。
回到影片當中,我們再來看那對老夫婦,經過痛苦和彷徨的掙扎,這對老夫妻認清了現實,奪走他們孩子的不是敵人,而是希特勒。老夫婦決心反抗納粹政府。不過,當時在納粹德國 社會 的一片高壓下,這對老夫妻除了內心的怒吼外,什麼也做不到。這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家庭,一個小工廠的工頭和一個家庭婦女,在時代的洪流面前,他們能做什呢?但是他們還是選擇要做一些什麼!他們拿起了筆,在明信片上寫下對納粹的怒吼,醒醒吧,母親們,希特勒奪走了我的兒子,也會奪走你的,母親們醒醒吧,打倒希特勒。聽著很過癮對么?但是,如果不讓別人知道,這和躲在浴室里罵人沒有區別。如果讓別人知道,意味著與納粹強權作對,後果,很清楚,被弔死,只是時間的問題。
雖然這對老夫妻認清了形勢,也思考了後果,卻毅然投入這場自不量力的較量中,[1] 他們寫好卡片,投到辦公樓等公眾場所,不斷地寫,不斷地投,如同蚍蜉撼樹。影片中,這對老夫妻投卡片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相反還險情頻出。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看到明信片的人會怎樣?在那樣的 社會 中,這樣孤獨的吶喊,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沒有人看到,或者看到人很少,又或者看到的人根本沒有反應,那麼,這個代價極其沉重的反抗行動,又會有什麼意義?
探長拿著一疊卡片,對老父親說:你看,你的卡片,他們看到都會上繳,都我這里。
果然,很快,一些卡片被看到的人,交給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們注意到了這件事,開始立案偵查,探長把每一張卡片編號插到地圖上。結果是註定的,一年以後,老夫妻最終被捕。
此時,我還一直有一個期盼,也許上繳了很多,還有很多被人留下,我心裡想,也許一半一半,也許更多被人留下。我們心裡總有對正義光明的期待,也許這樣,這對老夫妻用命換來的,才會有一點意義。
探長問老父親,你一共寫了多少張。285張。探長拿起辦公桌上的卡片說,這里是267張,也就是說,只有18張被人留下了,其餘都被上交了,你這樣做,隻影響了18個人。
看到這里,我的心像被鐵錘重擊。這一切努力,僅僅只有18個人看到了、留下了,其他人都做了納粹的幫凶。18個人,搭上老夫妻兩條命,這有意義嗎?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中國的儒家精神當中,就有這么一條:知不可為而為之。我當時就想不通,這不是傻嗎?是的,很傻。但這不正是人類追尋的意義嗎?不論結果如何,但求問心無愧!正如這對老夫妻所為,在時代的洪流面前,他們勇敢地舉起手來。
在被處決之前,探長問老父親,你還有什麼要求。老父親回答:給我一張卡片和一支筆。
老父親說:每一個反納粹的想法,都會成為罪惡戰爭機器中的一粒沙子。雖然渺小,雖然會在機器中粉身碎骨,但是積少成多,終將會阻止罪惡,為世界重現光明!
㈤ 威斯卡特工業公司的詳細地址
威斯卡特工業(中國)有限公司
公司網站: http://www.wescast.com
地 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珠山湖大道全力五路51MD
郵政編碼: 430058
聯 系 人: Wescast HR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㈥ 菲律賓的雷蒙馬賽科技大學、德拉克大學、凱迪雷拉大學、卡威迪大學、國父大學、瑪麗亞諾馬科斯大學哪個好
前景雷蒙馬賽科技大學好一些,漂亮卡威迪大學比較好一些
兩個學校各有所長,在校生均超過萬人
菲律賓(國立)雷蒙馬賽科技大學,是一所集醫、法、文理、工、農、漁、商、藝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國立大學。學校創建於1910年,以菲律賓歷史上的一位前總統命名。學校位於桑巴雷斯省,共由分布全省各地的七個校區、十八個學院組成。桑巴雷斯省距首都馬尼拉僅百餘公里,是菲律賓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菲律賓(國立)雷蒙馬賽科技大學在菲律賓被譽為「公務員的搖籃」。其中電子工程和農學專業被評為菲律賓第一。
為了方便國際留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國立雷蒙馬賽科技大學特別在馬尼拉威斯里安學院開設中國留學生部,招收經濟、商科、酒店管理類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校園位於首都馬尼拉,條件很方便。
威斯理安學院(馬尼拉)是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全世界建立的200多所威斯理安院校中的一所,其中大部分威斯理安院校分布在美國各地,中國國母宋慶齡和她的兩個妹妹早年都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威斯理安學院,目前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曾就讀於美國的威斯理安學院,歷史上也曾有12名美國威斯理安的畢業生榮獲諾貝爾獎。威斯理安學院(馬尼拉)是基督教衛理公會今年在菲律賓創建的高等院校,位於首都馬尼拉的中心區域,距菲律賓國家體育中心、菲律賓國家文化中心、馬尼拉遊艇俱樂部、哈里森購物中心和星光游樂場僅數分鍾步行距離之遙,生活交通近在咫尺,是馬尼拉最安全、最適合生活居住的區域。威斯理安學院(馬尼拉)與全世界各地的威斯理安院校有著緊密的姐妹學校關系,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通過該校推薦極容易轉往美國、加拿大或歐洲的威斯理安院校繼續深造。
卡威迪國立大學的其前身是卡威迪中學。1964年成為國立大學,並開始開展碩士學位課程。自1983年來,與國家科技部,國家貿易工業部以及國家能源部開展了多項研究和合作項目,同時開展了博士學位課程。
卡威迪國立大學由文理、教育、工程和信息技術、經濟管理、農林及自然資源、生物醫學、體育教育、娛樂、護理等組成,同時還設有研究生院和開放學習學院。
其地理位置位於馬尼拉南部約三十公里的卡威迪省,省內有秀麗的Tagaytay山、壯觀的Taal火山湖、神秘的Corregidor島和旖旎的Anilao海灘,是菲律賓著名的旅遊勝地。
兩個學校都是中國教育部教育承認的著名大學。根據個人的眼光判斷吧,其它學校都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