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公司標識
[1]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456,證券簡稱「歐菲光」) 是一家以開發和生產數碼攝像系統中的紅外截止濾光片及組立件、觸摸屏、光纖鍍膜、低通濾波器等產品的精密光學光電子薄膜元器件生產商。公司成立於2001年,地處深圳市寶安區公明街道松白公路華發路段歐菲光科技園,廠房面積約20000平方米,其中12000平方米為千級無塵車間。 公司2004年3月公司經德國TUV認證部門審核,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獲得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正著手建立ISO9000、ISO14001OHSAS18000三個體系合一的認證。公司園區
[2]公司現為深圳市光學光電子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並於2005年起持續獲得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2008年,公司獲得深圳市政府的認證和資助,負責籌建了深圳市精密光學薄膜技術工程中心。 目前,公司擁有國內規模領先、工藝技術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精密光學光電子薄膜元器件生產線。公司現有員工約1400餘人,其中工程師超過200名。 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8月3日成功在深圳市證劵交易所上市。
公司上市概況
公司全稱: 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注冊地址: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松白公路華發路段歐菲光科技園
公司簡稱: 歐菲光
法定代表人: 蔡榮軍
公司董秘: 胡菁華
注冊資本(萬元): 19,200.0000
行業種類: 電子元器件製造業
上市時間: 2010-08-03
發行數量(萬股): 2,400
發行價格(元): 30
發行市盈率(倍): 58.69
發行方式: 上網定價發行,網下詢價發行
主承銷商: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保薦機構: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十大股東
(截至2011年6月30日)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 持股比例(%) 股份性質
1.深圳市歐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52,363,584 27.270 流通受限股份
2.裕高(中國)有限公司 36,000,000 18.750 流通受限股份
3.深圳市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 21,199,680 11.040 流通受限股份
4.深圳市恆泰安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20,945,520 10.910 流通受限股份
5.深圳市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13,491,216 7.030 流通受限股份
6.中國銀行-泰信優質生活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169,950 1.130 流通A股
7.中國工商銀行-銀華成長先鋒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1,703,011 0.890 流通A股
8.中國銀行-大成財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證券投資基金 1,500,000 0.780 流通A股
9.中國建設銀行-工銀瑞信精選平衡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1,417,750 0.740 流通A股
10.交通銀行-易方達科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800,000 0.420 流通A股
[3]
編輯本段產品和服務
包括紅外截止濾光片及鏡座組件和純平觸摸屏,其他產品和業務包括光纖頭鍍膜、光學低通濾波器、保護玻璃、激光光學讀取頭薄膜元件、分光棱鏡等,廣泛應用於手機、數碼相機、攝像機、投影儀、DVD設備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以及醫療器械、監控系統、光通信等其他領域。 產品 主要用途 應用領域 圖例
紅外截止濾光片及鏡座組件
主要用於 CCD 或 CMOS 成像系統,起到改善成像質量的作用 手機攝像頭、電腦攝像頭、車載攝像頭等鏡頭系統 紅外截止濾光片
純平觸摸屏 電子產品外部輸入設備 手機、計算機、信息查詢、辦公設備、工業控制、軍事指揮、電子游戲機、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多媒體教學等領域 觸摸屏
光纖頭鍍膜 是在光纖頭上鍍制光學增透薄,
,其主要作用是在光纖通信中,增加透射光以提高耦合效率、減小反射干擾 為激光器組件、SLD、隔離器、耦合器、DFB/FP 激光器件、耦合帶探測器、小體積器件感應儀器等方面 光纖頭鍍膜
光學低通濾波器 光學水晶加工製成的平面光學元件,,將通過的光波中的高頻段濾除,減小光敏面的頻譜寬度,以消除頻譜混疊現象,使拍攝目標的成像更為清晰、色彩更為逼真 單反數碼相機、中高級數碼相機、安防監視器鏡頭系統等
保護玻璃 在光學玻璃表面鍍制增透膜及功能膜,使其具有美觀、光學透過性好、清晰度高、能夠一定程度地防壓裂防刮傷等特點 高檔手機、MP4、數碼相機、儀器儀表等產品的平板顯示屏幕
激光光學讀取頭薄膜元件 改變激光束的方向以及將激光束分束、合束(合色),同時保持直線性,以實現信號拾取、信號檢測及信號監控的功能 光存儲設備,如只讀型、刻錄型、可擦寫型的 DVD 和CD 以及藍光光碟設備等
分光棱鏡 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實現光的反射、偏轉、旋轉、散射、匯聚等 投影儀、數碼相機等
資料及圖片來源:[4]
編輯本段企業發展簡史
● 2001 年 3 月,香港迅啟和智雄電子於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深圳歐菲光網路有限公司 ● 2004 年 10 月,歐科有限和香港裕高兩家公司共同收購了歐菲光網路的全部股權,蔡榮軍作為歐科有限的控股股東,成為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 2006 年 5 月,歐菲光網路更名為深圳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2006 年 11 月及 2007 年 6 月,引入創新資本、恆泰安科技和同創偉業三家投資者成為本公司的股東 ● 2007 年 10 月,以整體變更的方式,將公司組織形式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4]
編輯本段管理團隊
姓名 職務 出生年份 性別 學歷
蔡榮軍 總經理,董事長 1972 男 本科
尹燕勤 副總經理,董事 1966 男 本科
蔡高校 副總經理,董事 1974 男 本科
胡殿君 獨立董事 1966 男 碩士及研究生
郭寶平 獨立董事 1958 男 碩士及研究生
潘同文 獨立董事 1961 男 碩士及研究生
尹愛珍 監事會主席 1956 女 大專及其他
劉琦 監事 1977 男 本科
趙偉 監事 1981 男 本科
胡菁華 副總經理,董秘 1970 男 碩士及研究生
宣利 財務總監 1975 男 本科
[3]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
公司願景
構建百年基業,打造社會化發展平台,實現客戶、員工、股東和企業共創、共享、共同發展,努力實現把公司發展成為在通訊、光電及相關領域世界級的高科技環保型企業。[5]
經營理念
● 客戶、員工、股東和企業共創、共享、共同發展 ● 以客戶需求作為工作導向 ● 以一貫品質贏得客戶信賴 ● 以創新技術打造競爭優勢[6]
② 歐菲光是國企還是私企
歐菲光是私企。
歐菲光,即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學光電業務、微電子業務和智能汽車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微攝像頭模組、光學鏡頭、觸摸屏及觸控顯示全貼合模組、指紋識別模組、智能汽車電子產品。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12日,控股股東是深圳市歐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蔡榮軍,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深圳歐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裕高(中國)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8月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市保薦人是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股票代碼為002456。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深圳市歐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裕高(中國)有限公司、南昌市國金工業投資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等。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獲「最具成長性高端製造產業上市公司」、「2019年度觸控顯示行業領軍企業獎」、「2019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等榮譽。
【拓展資料】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於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於正部級。
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截至2018年末,全國私營企業1561.4萬個,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84.1% 。
③ 5G已來 車聯網爆發在即!資本和巨頭競入 A股公司百舸爭流(附股)
5G已來,哪些應用領域將率先爆發,成長為千億新市場?
「在5G提供了網路基礎設施、汽車電子軟硬體普及、電動汽車加速發展這三大基礎之上,車聯網已成為確定的機遇,爆發在即。」中閱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孫建波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首先闡述了看好車聯網的邏輯。
在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秘書長龐春霖等多位業內專家看來,車聯網涉及人、車、道路等多重參與主體。其中,感測器等智能硬體、通信網路、靈敏演算法等新技術和產品都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在產業鏈爆發順序上,國金證券等機構認為,電動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是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三部曲」。
機遇當前,從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電子元器件,再到車載終端,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陽謀」車聯網。比如,上汽集團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智能車聯網等領域全面出擊,聞泰科技專攻汽車電子元器件,北斗星通從導航切入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方向。
完善三大基礎
工信部2月19日發布《2019年全國無線電管理工作要點》,提出適時發布5G系統部分毫米波頻段使用規劃,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此前,工信部已經給車聯網劃出了專用頻段。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5G全力奔向商用,車聯網成為確定機遇,爆發在即。
孫建波向記者闡述了看好車聯網的邏輯:一是網路基礎設施,5G使得車聯網的信息傳輸得以實現;二是汽車電子軟硬體開始普及,半導體技術發展帶來了感測器、晶元等硬體價格下降,移動互聯網使得應用更加普及,汽車電子軟硬體進入大規模應用期;三是電動汽車的加速發展,使得車聯網具有了大規模應用的能源基礎。有了這三大基礎條件,人、車、外界(如路面)才能實現高效的信息交互,如此車聯網才能發展起來。
龐春霖進一步強調了5G的重要性:5G對於車聯網的重要性體現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從根本上突破了時間、數量、空間和角色上的限制。因此,5G技術可成為未來車聯網三大系統(融合感知系統、信息交互系統、智能計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基礎。中科院微電子所副研究員王雲也表示,在汽車電子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5G將解決車聯網對通信網路「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關鍵要求。
那麼,本輪車聯網行情是否會重蹈2015年的覆轍——喧鬧過後「一地雞毛」呢?孫建波認為,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歷程看,在具備了基礎條件後,可以誕生更多的應用和需求,從而讓產業形成正循環發展。
「一旦科技消費品的滲透率達到10%,對經濟影響會逐步顯現,行業也會進入快速爆發階段。」孫建波強調了電動汽車對車聯網的推動作用,他認為電動汽車也會遵從這一規律,3年以後進入爆發期給車聯網帶來更多動能。記者查閱得知,中國新能源汽車2018年銷量為125.6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4.4%。有機構預測這個比例將在2019年達到6%,2020年達到10%。
龐春霖則顯得比較謹慎,他認為全面的車聯網爆發應該是在2025年至2030年間,爆發的標志就是5G技術的正式商業化應用完成。
「當然,如果基於5G的個人終端車聯網模塊推廣順利,爆發還會提前。」王雲則從技術指標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提出入網比例的概念,「比如,或許入網比例達到50%,就意味著車聯網爆發。」
尋找確定性剛需
車聯網已經成為全球熱點。賽迪的車聯網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全球車聯網高速發展,當前全球聯網車輛已經達到9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至3億輛左右,2025年則將突破10億輛。目前,中國、俄羅斯、西歐和北美等地70%以上的新組裝車輛都已配備互聯網介面。
在政策推動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迎來快速發展契機。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接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管理規定(暫行)》,給車聯網劃出專用頻段。同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此前,工信部、發改委等先後發布了《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多項政策。
在車聯網爆發前夕,尋找到確定性的剛需,才能真正把握住投資機遇。孫建波認為,剛需是市場和行業自發發展、選擇出來的,他現在只關注充電、電池、電子服務等領域,車聯網應用應該交給市場和用戶來選擇。
結合產業經驗,龐春霖則認為,車聯網最核心的部分是可支持機器和機器之間信息交互、傳遞和決策的智能硬體(感知+計算+執行)、通信網路(短時延、高帶寬、大容量)和靈敏演算法(包括雲計算、中央計算、邊緣計算)等,這些有別於傳統技術領域的新興技術和產品都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王雲則進一步點出了車用感測器、C-V2X通信技術、邊緣/雲計算、車聯網信息安全、高精度定位、語音識別技術等具體領域。
針對2019年的產業動向,龐春霖認為,特定應用領域和通用車輛領域的自動駕駛L3級都應該是車聯網務實的應用領域,並可在商業化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據悉,按照相關部署,TIAA和中國信通院在2018年已經完成智能交通無線電研究實驗,可支持工信部發布的車聯網應用頻率和農業直聯通信實驗(頻率5915-5925MHz),這也將加速車聯網商用步伐。
資本和巨頭競入
風口之上,資本加快跑馬圈地,初創公司頻獲融資。蘑菇智行近日表示完成了1.2億美元的A輪融資。據悉,該融資由騰訊領投,京東、黑馬縱橫等共同參與投資。蘑菇智行主打移動互聯網車載智能設備,提供車聯網解決方案。
無人駕駛更是備受資本青睞。2月13日,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其於2018年底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在此之前,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ro也獲得了軟銀旗下願景基金的9.4億美元融資,此前該公司已獲得亞馬遜、紅杉資本等投資超過5億美元。
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早已競相入股車聯網。憑借其自動駕駛開發平台NVIDIA DRIVE AGX Xavier,晶元巨頭英偉達的朋友圈中不僅有特斯拉,還囊括了國內的小鵬、奇點、一汽、沃爾沃等互聯網造車公司和傳統車企。
BATH(網路、阿里、騰訊、華為)早已深度布局車聯網領域。阿里在2018年秋已經公布了大規模的車路協同計劃。在2018年10月18日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馬化騰公布了騰訊做車載微信的消息,騰訊將車聯網作為產業物聯網的重要切入點,並制定了智慧出行戰略。
在無人駕駛領域,網路已經是實力不俗的「老手」,網路在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中稱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取得了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突破性進展。華為也將車聯網視為新賽道,在2018年6月發布了IoV平台,致力於打造連接人、車、路和其他事物的全連接智能世界。
不同於以往的「顛覆」,科技公司正在與傳統車企融合發展。今年2月初,廣汽集團宣布將與騰訊展開合作,共同投資10億元設立移動出行項目平台公司。據悉,除了廣汽集團,騰訊還與長安汽車、寶馬、一汽、吉利控股、比亞迪、東風等展開深度合作。憑借Apollo平台,網路與奇瑞、現代、賓士綁定。落子車聯網,除了AliOS,阿里還與上汽合作孵化了斑馬網路。
A股公司百舸爭流
在國金證券看來,電動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是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三部曲,至2025年,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的年復合成長率至少為11%至13%,遠高於產業4%至6%的年復合增長率。
機遇當前,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陽謀」車聯網。作為中國汽車巨頭,上汽集團在車聯網領域四面出擊。2018年3月1日上海市發放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上汽集團和蔚來汽車成為第一批獲得拍照的公司。與阿里合作的斑馬網路備受行業好評,已經進入榮威、名爵、大通、東風雪鐵龍、福特等品牌中。
汽車電動化,功率器件迎來發展良機。聞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在功率器件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法拉電子是新能源車用薄膜電容器龍頭,公司「東孚擴廠項目」已於2017年完工,一期規劃有配套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趨勢。Yole預計到2021年,中國的ADSA(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與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426億元,年均增長67%。上市公司層面,歐菲科技積極布局汽車電子,主要產品包括智能中控系統,倒車影像、360度環視系統及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ADSA產品及車身電子。1個ADSA平均要配備5個攝像頭,包括1個後視攝像頭和4個環視攝像頭。車載鏡頭需求大增,聯創電子在2016年就做進了特拉斯的供應鏈,目前公司已經給特拉斯、英偉達、Mobileye等合計研發了20多款車載鏡頭。
無人駕駛前夕,地圖、定位導航類上市公司將率先發力,北斗星通、中海達、超圖軟體、振芯科技等已受到市場關注。北斗星通投融資部投資總監高建宇表示,未來兩年是5G及車聯網標准等智能網聯重點基礎支撐技術標准落地的窗口期,北斗也將於2020年完成布局成為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標准。
高建宇介紹,北斗星通已經從導航切入了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方向,公司從2010年收購深圳徐港就開啟進軍汽車電子,之後先後收購、投資了深渝北斗、德國in-tech公司、斯潤天朗、江蘇澤景、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並組建了汽車電子研究院。記者查閱發現,就在2018年底,北斗星通定增募資不超過10億元,用於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品產能改擴建等項目。
5G助推車聯網快速發展,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和OEMs(汽車整車製造商)公司都已經重金埋伏。在車載端,高新興的前裝車載終端T-Box(遠程信息處理器)已經入選比亞迪供應商采購清單,後裝終端OBD(車載診斷系統)主要專注歐洲和東南亞市場,進入吉利、比亞迪、長安汽車等大廠。在上游車載晶元領域,作為LTE-V(車間信息交互)標准制定的主導推動方,*ST大唐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LTE-V車聯網綜合解決方案,還與高通合作研發基於蜂窩車聯網晶元組。
國金證券認為,2019年起,網路端是中期車聯網最大投資機會,這主要包括路測單元RSU、符合車聯網標準的通信基站和邊緣數據中心等。*ST大唐、東軟集團等均可提供相關的通信終端產品,中興通訊已經可提供測試用基站。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5G已來 車聯網爆發在即)
④ 深圳股市有多少上市公司
差不多每周都有新股票上市,具體看同花順或大智慧的顯示。截止到4月2日收盤。
深圳A股市場有 907家上市公司
上海A股市場有 860家上市公司
⑤ 腰部 歐菲科技是不是要退市了。怎總是跌
總是跌不一定退市,可能是坐莊的在出逃,換新莊了,還會漲回來的
⑥ 小米股價大漲躋身千億美金俱樂部,小米旗下有哪幾條產業鏈
智能硬體:在小米智能硬體業務板塊中,智能手機是小米的核心硬體,也是小米整個生態鏈的起點,並圍繞手機不同消費場景,拓展移動電源、耳機、保護套等手機周邊產品;依據IoT布局思路,聚焦家庭智能硬體產品,包括電視空氣凈化器及AI音箱。除了智能硬體產品之外,小米還通過生態鏈全方位布局,開發毛巾、箱包、床墊等功能性產品。
新零售:小米新零售戰略核心是提升產品流通效率。小米的新零售是對人、貨、場三大零售要素的重構,實際上是數據化運營和渠道的優化,從而實現經營效率的顯著提升。小米生態產品鏈需要明星產品,同時也需要優化流通推廣環節,實現產品全鏈的高效率運營,打造新零售業態。
普路通:普路通與小米有著多年的合作關系,小米也是其最重要客戶。普路通為小米提供智慧供應鏈管理服務,針對小米的需求專門設計了一套供應鏈服務流程,提供從代理采購、清關報檢、國內外物流配送到倉儲庫管理、貼標分揀、融通等一整套供應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