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時代華納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時代華納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13 06:22:34

Ⅰ 康卡斯特為什麼回購股票

此次股票回購表明康卡斯特將致力於回饋股東,美國第二大有限公司時代華納有線上月剛宣布了一項4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Ⅱ 時代華納為什麼和美國在線合並最後為什麼又解體了

早期的並購,無論從盈利模式還是合作理念上,兩家公司的合並曾被看作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天作之合。時代華納希望藉助美國在線的平台優勢進軍新媒體市場,而美國在線則需要時代華納的有線電視業務作為新的盈利增長點,這是當時兩者聯姻的出發點。

後來,據估算,美國在線的市值已經從頂峰的1630億美元滑落至現在的不足30億美元,而曾經無比龐大的時代華納也同樣遭遇諸多問題。

曾經被譽為媒介融合典範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合並之所以走向解體,是多種因素共同激盪的結果,大致可分為內因、外因和直接原因。

內因是兩家公司始終無法整合,非但沒有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局面,相反各自的優勢都在互相抵消。這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業務資源整合不力。由於網路帶寬、傳輸等技術方面的限制,美國在線難以消化時代華納龐大的內容資源。時代華納的內容沒有通過美國在線的網路服務出售給消費者,並建立成功的盈利模式。雙方一直未能找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新盈利模式,對各自原有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

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路科技股泡沫破裂,加上寬頻互聯網對撥號上網業務的沖擊,自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合並以來,美國在線廣告營收一直不理想,而時代華納欲藉助前者網路優勢發展已有業務的打算也落空。集團公司本來想把跨媒體廣告業務當作新的經濟增長點,計劃將雜志、書籍、有線服務、動畫等傳統媒體業務與網路服務的新經濟運營模式很好地結合起來。但實際操作起來,美國在線只是充當了時代華納的各種內容產品的在線推廣工具。

經營策略整合不力。「網路+內容」服務模式的技術基石不是美國在線擅長的窄帶撥號接入而是寬頻服務,公司曾為投資者畫出高速互聯網的藍圖,然而卻遲遲不能付諸實施。窄帶服務收費23.90美元/月, 上網速度每秒56K,寬頻服務收費45美元/月,速度每秒1.5M,比前者快25倍, 撥號無法與寬頻競爭。但美國在線害怕寬頻對撥號帶來大面積影響,進入寬頻市場時遲疑不決,錯過了最佳時機。在網路用戶增勢減緩的情況下,新老客戶被寬頻網或撥號服務的競爭對手吸引走,最基本的業務受到很大沖擊。

到2002年,美國在線雖然還是撥號連接領域無可爭議的老大,但寬頻時代已經來臨。由於有線電視和本地電話公司是寬頻連接的主要提供商,而以撥號連接見長的美國在線基本無法進行客戶升級,反而是時代華納有線電視網擁有的1300萬用戶資源為美國在線向寬頻連接的轉型提供了空前的資源,這讓時代華納耿耿於懷。

企業文化整合不力。時代華納作為傳統媒體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並有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能力,善於從經驗中吸取教訓,不斷推出新產品。美國在線則是一個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其企業文化是以用戶接入服務為導向,以快速搶占市場為首要目標,操作靈活,決策迅速。合並後,集團管理層缺乏跨行業管理與整合的經驗,雙方一直存在著隔閡與沖突。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雷巴爾德斯回憶,合並之後,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雙方的管理層一直都爭執得很厲害,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幾乎從來沒有很好地合作過。「華納就像一批老派的西裝筆挺的人,跟習慣穿牛仔褲工作的技術人員是很難相處的」。

外因源於以Web2.0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媒體模式的出現,內容生產不再局限於組織化形式,內容來源也

不再依賴於傳統媒體。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剛合並的時候,互聯網尚欠發達,人們能夠獲得信息的渠道也大多來自於傳統媒體。就理念而言,傳統媒體僅僅將互聯網作為其自身內容的「再轉載媒體」。互聯網也正好將傳統媒體內容作為其帶動流量的重要手段。

美國在線首席執行官凱斯曾在合並之初雄心勃勃地表示:「我們將徹底改變媒體和互聯網世界的面貌。」但真正改變互聯網和媒體世界面貌的卻是谷歌這一當時不起眼的小公司。

搜索引擎曾被認為毫無商業價值可言,然而谷歌卻憑此項服務逐漸發展壯大。谷歌自身不生產任何內容,不幹涉媒體公司的內容編輯,不分享媒體公司的廣告收益。但是,谷歌卻能夠從其提供的後台服務中,研究用戶訪問的行為,優化自己的網站,提升用戶的訪問體驗,進而提升廣告收益,形成了自己對互聯網市場的控制力。互動式服務、增值服務已經成為目前互聯網盈利的主流模式。正如觀察人士指出,美國在線是撥號網路時代的巨人,但現在已經成了步履蹣跚、需要攙扶的老人。

不能不提的還有投資者的壓力,這是時代華納剝離美國在線的直接原因。華爾街投資者對多元化媒體集團能否成功發揮多樣化資產組合所帶來的「協作優勢」已經產生了懷疑,因為投資者很難弄清楚這些跨行業的大規模媒體集團內部的復雜關系,更不用說對其中的投資風險做出准確評估了。而分拆後,時代華納方面稱,公司將增加公司的股票分紅或者採取其他措施返還一些儲備金給投資者。

對於時代華納而言,美國在線被剝離後,它似乎終於解脫了。「分拆是時代華納重組計劃中的一項關鍵性舉措。這將使兩家公司在運營和戰略層面上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對於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而言,都是最理想的結果。」

Ⅲ 時代華納的旗下業務

方麵包括CNN、TBS、HBO和Cinemax、Cartoon Network、TNT和WB電視網(現已合並為CW電視台)
時代華納有線公司向1280萬美國用戶提供有線電視業務。
時代公司始建於1923年,創辦者是兩個大學生Henry Luce和Briton Had den.最初他們發行一份新聞周刊,然後又創辦了有關生活、人物和體育等方面的其它雜志。作為雜志出版、新聞報道和圖片新聞的先驅,他們對整個20世紀新聞出版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華納兄弟公司同樣建於1923年,1927年因製作第一部長篇有聲電影《爵士歌手》而名勝大噪。華納兄弟公司的其它經典影片還包括《卡薩布蘭卡》(1942年)和《無故反叛》(1957年)。
Turner廣播公司(TBS)則比前兩家創辦得晚的多。該公司1980年開辦24小時播出的優先新聞網CNN,從而使電視新聞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從50年代開始,時代公司向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網HBO和Cinemax公司投資,從而將自己向其他領域拓展 .1973年這家野心勃勃的出版界巨子甚至購下木材生產商Temple公司,准備向造紙業進軍,十年之後這項計劃終於 難逃厄運。
1972年華納公司更名為華納通訊公司,並最終成為音樂和有線電視業的主力軍。1990年,華納兄弟公司被時代公 司以140億美元收購,最終形成時代華納公司。
6年之後,Ted Turner同意以76億美元的價格售出TBS,TBS正式加入時代華納的大家庭,從而使 時代華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
隨著Internet和「新媒體」技術的巨大沖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正被新的趨勢締造者美國在線吞並。
北京時間12月9日晚間消息,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AOL和時代華納正式開始分拆交易,結束了兩家公司將近10年的聯姻。根據分拆協議,符合條件的股東每11股時代華納股票將獲得1股AOL股份。AOL股份將從周四開始開始交易,將恢復兩家公司合並之前的股票代碼。但AOL目前的市值約為25億美元,只有高峰期的10%。 目前其發行的雜志超過了64種。全美最暢銷5本雜志中,時代華納公司就占據了4本,分別為《時代周刊》、《人物》、《體育畫報》和《財富》,此外其它的著名雜志還包括娛樂周刊、財富雜志、InStyle等。

Ⅳ 為什麼<<哈利.波特>>那麼受青少年們的歡迎

其實<哈利波特>也不是所有人都看明白知道它想表達什麼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正確對待它的成功的
我推薦一篇文章吧:
有誰真正看懂了哈利·波特……

巫術的力量

如果把西方的歷史看成是基督教文明的歷史,那麼基督教對巫術和女巫的強烈憎惡與殘酷迫害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社會學家韋伯所說的「脫魅」,本來就指讓理性擺脫巫術和神話思維的控制,獲得至

高無上的權威。理性權威的這種極度膨脹伴隨著近代科學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成為完全合法化的東西。可是20世紀的文化發展,撕破了理性獨尊獨大的假面,兩次世界大戰的腥風血雨和數千萬屍骨,終於讓世人對理性進步的幻想全然破滅。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變遷的背景上,產生了《哈利-波特》這樣的為世界的「復魅」推波助瀾的作品。《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2章寫巴西大蟒蛇逃離人工建造的動物園而重返自然的情節,第14章講到魔法部有一項工作是隱瞞野龍的存在,以免它們遭到麻瓜們的滅絕;同章還講到哈利建議把在學校里養大的挪威脊背龍送到羅馬尼亞的豢龍專家查里那裡照料,然後「把它放回野生環境里」。這都表明作者在自然觀與生態觀上認同後現代立場。既然理性的「祛魅」在科技進步的名義下張揚人類中心主義而破壞自然,滅絕生物,那麼借用魔法和非理性的「復魅」來恢復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原始親緣關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打開《哈利-波特》第一頁開始,讀者就會被神秘的氣氛所感染、所吸引。故事開始於一個陰暗的星期二,一個來源奇特的「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一歲時就失去父母被送入一個最平常的市民家庭。故事的開端講的是男主人公像灰姑娘一般的委屈身世,在姨父家被收養後,一直住在在位於樓梯口的一個碗櫥櫃里,與蜘蛛為伍。

哈利在姨父家飽受欺辱,度過十年痛苦的童年生涯。姨父母對他毫無愛心,他們被嬌慣壞了的兒子———肥胖、愚蠢而喜好欺負弱小的達力,經常對哈利又打又罵。十年來,從來沒有人為哈利過過生日。十一歲的哈利戴著眼鏡,身材瘦小,長相也不起眼。不過,他腦門上那一道如閃電的疤痕表明他不同尋常的身世。當哈利還在襁褓中,他的父母和名叫伏地魔的壞魔師展開一場震驚巫界的決斗。這伏地魔功力非凡,巫界一般不敢叫他的名字,而以「你知道他是誰」 (YouKnowWho)稱呼。父母在決斗中雙雙喪生,哈利卻神奇地抵禦住最兇狠的攻擊而存活下來,被送到唯一的親人家裡。這一家是愚昧的「正常人」,對巫術又懼又怕。姨父母當年就嫌棄哈利的巫師父母,現在則極力隱瞞哈利的真實出身,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和巫界的聯系,只希望他呆在家裡充當義務童工。

哈利十一歲生日那天,他的生活出現了重大的轉機:信使貓頭鷹帶來了一封神秘的信,那是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哈利從魔法學校的鑰匙保管人海格那裡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哈利不僅有了朋友,和羅恩和荷米歐學各種魔術本領,還學會了空中飛行。他發現魔法世界裡的一切———從聽課學習、游戲、運動,到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魅力和樂趣。他的被壓抑的天性在那裡得到舒展。

作品一開始,姨父一家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平庸市民形象就被作者塗上一層具有諷刺意味的灰色。那是令人生厭的、漫畫式的「麻瓜的世界」。從措辭和描寫的傾向性來看,作者針對現代性的批判旨意其實是很鮮明的。

哈利旋風掃盪羊城

哈迷們一定還對上月30日的「魔幻首映式」

記憶猶新,號稱全球票房第二的《哈利-波特》在魔法表演中火爆上演,還有製片方美國華納電影公司亞太地區副總裁艾秋興女士粉墨登場用普通話致辭,艾女士專程帶來的「魔幻」禮物更是讓「哈哈一族」驚喜不已,這是否就意味著這部創下全球8.5億美元票房神話的超級大片就是電影史上的經典呢?在超前熱映《哈利- 波特》的各大影院,我們還是來聽聽羊城影迷們的說法吧。

陪孩子「哈哈」也撿到了快樂(家庭篇)

加入哈哈一族的以青少年為主,間或出現的中年觀眾大多是奉「小皇帝、小公主」之命陪看的,只不過事後往往會有一點驚喜.王女士牽著兒子走出放映廳門口時便被筆者逮了個正著,她告訴記者:「好多年不上電影院看電影了,因為一沒時間,二沒閑情,再說在家裡看DVD效果也不錯。這一次兒子吵著要來看。」談到對影片的觀感,她說:來的時候挺不情願的,可看完之後感覺就不同了,影片的感覺很純,我好象回到了和我先生談戀愛的時光,「他的小兒子則一字一句告訴記者」好恐怖呀,也很好玩,我真想要一根那樣的魔法棒,嗖的一下就可以讓羽毛飛起來,他甚至希望記者能告訴他什麼時候可以看到續集,小男孩夠勇敢的了。

女孩子就不如男孩子那麼勇敢了,看完後直說「好怕好怕啊」,還說再也不敢看了。旁邊溫柔的媽媽告訴記者:「看了海報後一定要來看,可看的時候就不那麼乖了,一直都往我懷里鑽,尤其是那隻三個頭的怪獸出來時她都嚇哭了。」

看哈利,很浪漫(情侶篇)

熱戀中的情侶們常常會將他們的如火熱情在電影院里釋放出來,而且,多難看的片子都能讓他們品出浪漫的味道。這不,在哈旋風中沉醉的除了帶孩子的父母就是雙雙的情侶了。

他們大多並不是沖著《哈利-波特》來的,兩個人來到電影院,剛好在放它,就看了。當然成年了的他們並不像小孩子一樣只將目光盯在「哈」的恐怖和魔幻上。其中一個大學男生告訴記者「我最欣賞它的特技,那些讓小孩子覺得刺激和恐怖的東西都是特技做出來的。另外,我想它之所以受歡迎還在於它的情節性吧,它總的來說還是有點故事在裡面的。」

另一對比較成熟的青年人則認為「看哈利很浪漫」,像哈利前往魔法學校所乘坐的霍格華滋快車,(「那種懷舊之旅真讓人嚮往」女友在旁邊插嘴到)那些海港碼頭,那個大教堂,都充滿了浪漫氣息。「那種感覺真的很好。」愛情中的人們,不管是什麼總找得到愛的浪漫。

電影商新的賺錢方式(憤青篇)

李先生剛從大學畢業,現在在工作崗位上還算是春風得意,出於陪朋友的「義務」,他也坐到了哈片的銀幕前。

讀大學的時候,李先生曾經帶上一個麵包、一瓶礦泉水在電影院一坐就是一整天。學校影院的電影票便宜,5塊錢就是一天,再說寂寞的校園里實在沒有別的消遣。可以說,李先生對電影是很有研究的,從斯皮爾伯格到斯瓦辛格,從徐克到張藝謀,他都能像把玩自己的剃須刀一樣說得頭頭是道。

對於《哈利-波特》,他說比他想像的要好,因為他是帶著一種「雞蛋里挑骨頭」的想法來看的。不過,接下來他的評說可要讓哈迷們大吐血了,「這只是製片商拍光了打打鬧鬧卿卿我我的題材後對票房貢獻的一次挖掘,當觀眾厭倦了打來打去愛來愛去的鏡頭後來看這些有點童話趣味的影片無疑會覺得新鮮。或者說得好聽一點,是商業電影對淳樸的一種回歸吧。」

從事新聞工作的余小姐則更挑剔,「它的特技的確做得不錯,這是公認的。但正因為如此整部片子充滿了精雕細琢的痕跡,難免僵硬。如果說特技是它的優點,那麼同時也是它的缺點。因為無論如何它都只能算作某位技藝比較高的工匠的製作品,而不能算作一位眼光獨到的藝術家的創作。故事情節的邏輯性也很值得推敲,很多地方都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另外,主人公哈利的表演者的演技實在不能算作傑出,倒是他的好朋友榮恩的表演要勝出許多,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網上評選也將榮恩這個角色的演技排在了第一位,而哈利則排到了第三。」

想想當初徐克的《蜀山傳》落得個「只剩下一堆特技」的名聲,哈片的特技真該感到慶幸了。

《哈利-波特》拯救全球經濟

敏銳的投資商早就盯上了《哈利-波特》,將它當作蕭條股市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在電影全線上映之後,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票成為了紐約股市少有的搶手貨。甚至有人預言,在未來十年內,《哈利-波特》都將成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搖錢樹」。除了時代華納公司,美國出版哈利-波特書籍的紐約讀物兒童出版商「學究Scholas?tic」的股票也創下了近期的高點48.24美元,上漲幅度高達38%。

另外,隨著電影情節在萬千兒童心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與《哈利-波特》有關的玩具、文具、電腦游戲軟體等不斷出現在市場上。

玩具商當然不願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他們也聞風而動,製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丹麥樂高公司根據電影版設計出的哈利-波特系列玩具,由於可以通過堆砌把故事中的精彩情節和經典場景重現出來而受到青少年的青睞。這些哈利-波特的模型包括:霍格沃茲城堡、霍格沃茲特快列車、海格的小屋、斯內普教授的教室、魔幻棋室等。同時還有智勇雙全的哈利、忠誠可靠的羅恩、好學冷靜的赫敏、最偉大的巫師鄧不利多校長、嚴厲鬼祟的斯內普教授和陰險狡猾的奇洛教授等《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八位主要人物造型。美國著名玩具商「玩具大廠公司」預計明年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將大幅上漲50%,而股票每股預期也將在今年年初有9%的獲利上升率。

著名的跨國公司可口可樂也不甘人後,成為了華納公司的指定全球飲料商。可口可樂適時推出了他們最新的包裝:印有《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繪像的傳統可樂和橙汁,大人小孩們能拿著印有《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繪像的飲料,走進電影院。

而《哈利-波特》電子游戲則由著名的美國電子藝界公司(EA)獲得了出版權,該游戲的個人電腦版本特點之一,就是《哈利-波特》在「魁地奇」比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巫師們搭乘飛天掃帚所打的類似籃球的游戲,該游戲無疑很合乎玩家的口味,幾乎保證會成功。電子藝界公司的游戲軟體設計者希望這種與《哈利- 波特》互動經驗獲得巨大成功,而自己也可以藉此提升在華爾街投資家們心中的地位。另外《哈利-波特》的服飾、手錶等一系列的飾品也已經名花有主。這些產品生產之後,分銷商也早就盯上了《哈利-波特》,美國第一大零售商沃爾馬表示早就已經摩拳擦掌,准備迎接挑戰。

盡管《哈利-波特》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活力,但美國有分析家指出,如果不是由於「9-11」事件以及隨後而來的炭疽恐怖的困擾,《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很可能還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Ⅳ 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屬於上市公司嗎呃...如果有屬於的話那股票代碼什麼。(先在此感

美國華納兄弟是在美國上市的上市公司。在中國無法開戶、交易,在香港可以。

Ⅵ 華納音樂集團股票代碼是什麼

股票代碼是:TWX

時代華納公司 NYSE:TWX Time Warner Inc

時代華納(英語:Time Warner Inc.)是美國一家跨國媒體企業,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紐約。其事業版圖橫跨出版、電影與電視產業,包括時代雜志、體育畫報、財富雜志、生活雜志、特納電視網、CNN、HBO、DC漫畫公司、華納兄弟、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媒體皆為旗下事業。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381名。

Ⅶ 求美國股市前20位流通市值股票的證券名稱(簡寫)和代碼

微軟MICROSOFT CP (MSFT)
|雅虎公司YAHOO INC (YHOO)
谷歌GOOGLE Inc. (GOOG)
|eBayEBAY INC (EBAY)
亞馬遜AMAZON.COM INC (AMZN)
英特爾Intel Corp. (INTC)
蘋果Apple Inc. (AAPL)
高盛集團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
花旗集團公司Citigroup Inc. (C)
美國銀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BAC)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 (JPM)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
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 (AIG)
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 (TWX)
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
寶潔Procter & Gamble Co. (PG)
波音公司Boeing Co. (BA)
強生Johnson & Johnson (JNJ)
可口可樂The Coca-Cola Company (KO)

Ⅷ 企業為什麼要變更會計政策

什麼是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會計政策變更有:企業在對被投資單位的股權投資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之間的變更、壞賬損失的核算在直接轉銷法和備抵法之間的變更、外幣折算在現行匯率法和時態法或其它方法之間的變更等。 [編輯] 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企業選用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1)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企業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按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2)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這一情況是指,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核算,以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企業因滿足上述第(2)條的條件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有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其變更的合理性,並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會計信息的理由。 如無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合理性或者未經股東大會等類似機構批准擅自變更會計政策的,或者連續、反復地自行變更會計政策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前期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2.下列情況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1)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例如,某企業以往租入的設備均為臨時需要而租入的,企業按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方法核算。該企業原租入的設備均為經營性租賃,本年度起租賃的設備均改為融資租賃,由於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有著本質差別,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的變更。 (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該企業改變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後,對損益的影響並不大,並且低值易耗品通常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所佔的比例不大,屬於不重要的事項,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編輯]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一)追溯調整法 追溯調整法是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並據以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需要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並據以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及會計報表其他的相關項目。 累積影響數的計算步驟。 會計政策變更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的內容:會計政策變更的內容和理由;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數;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二)未來適用法 未來適用法是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新的會計政策適用於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採用未來適用法不需要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產生的累積影響數,也無須重編以前年度的會計報表。 [編輯] 會計政策變更事例 從2002年開始,全球500強企業就像得了傳染病一樣,一個接一個地爆出醜聞,安然的破產,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巨虧,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還有施樂、環球電訊等等不一而足,無不打擊著投資者的信心,導致全球股市全面進入低谷。由此人們不由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大公司在短期內接連出事?中國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情形呢?其實,國際大公司出事,主要同會計處理有關,有的因會計政策變更,也有的確實是與審計師合謀造假。而在中國,隨著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類似情形恐怕很難避免。實際上,因四項計提擴大為八項計提,去年年報總體業績就下降了三成,這已經反映了與國際會計接軌過程中的陣痛,這個過程肯定還將延續。在我們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已出現了類似美國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及早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債務黑箱」的妙用安然破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債務黑箱」。據介紹,其實際負債高達400億美元,但顯示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僅130億美元,有270億美元的債務一直不為外界所知,而其主要手法就是將債務轉嫁到子公司和關聯企業頭上。 對照安然「大舉債以求大發展」的戰略,大名鼎鼎的德隆繫上市公司也存在著類似的風險,尤以近期遭到上交所譴責的德隆系旗艦新疆屯河(600737)較為典型。新疆屯河分、子公司眾多。一個8億多凈資產的上市公司,僅年報所列的分、子公司就有30餘家,而其中僅9家子公司被合並報表。多家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居然不合並表,理由是這些公司尚在籌建期,但實際上,它們多在去年6、7月份就已經成立卻不做披露。在遭上交所譴責後人們方才得知,新疆屯河在這些子公司身上投資巨大,由於不並表,這些子公司背後有多少債務,投資人迄今一無所知。 更發人深思的是,其子公司有的並表有的卻不並表。而並表的大多利潤不高,如公司出巨資收購的「匯源飲料」,8.33億的資本去年凈利潤才3897萬元,資本回報率不足5%。而不並表的卻大多利潤豐厚且負債巨大,如持股30%的天山建材,3.6億多資本,凈利潤4673萬元,資本回報率達到12.86%。但天山建材資本金3.6億,總資產卻達20.42億,顯然絕大部分是負債。對這類公司,不並表既可方便地做高收益,又不必並進負債,實在是兩全其美!資產縮水的危機美國在線收購時代華納,曾是新經濟時代最具爆炸力的新聞。然而,有誰能想到,收購不久——2001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即虧損14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更是上升到了542億美元。原來,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合並時,新誕生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股票市值高達2900億美元,而今只有850億美元,縮水71%。 以前,美國公司可以有40年的時間慢慢地對商譽進行攤銷。而從2002年1月1日起,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對公司並購的商譽攤銷方法進行了重大修改,要求美國公司不得隱瞞所購商譽的貶值情況,一旦貶值必須對資產賬面進行相應調整。這就是今年一季度「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一下子核銷540億美元,導致公司巨虧的原因之所在。 由此聯想到青島的某家上市公司。2001年初,出資20億元向母公司收購其下屬空調廠74.45%股權,該部分股權賬面凈值約5.5億元,溢價高達14.5億元(264%)。而定價依據是按2001年預測凈利潤5.38億元×6.25倍市盈率,再乘以74.45%的股權比例。根據中國會計准則,14.5億元溢價(股權投資差額)可按10年攤銷,即每年攤銷投資損失1.45億元。該公司收購空調按市盈率定價,同美國在線收購時代華納以市值定價,其實質是一樣的。而市值會縮水,6.25倍的市盈率是否也會「縮水」呢?當其空調廠年凈利潤不足5.38億元時,乘以6.25倍市盈率,74.45%的空調資產就不值20個億了。 費用攤銷的尷尬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通過將經營性支出列入資本支出,虛構利潤38億美元。而在中國,也有類似情況。一個重要例子是,科研費用從允許若干年分攤,改為必須計入當期成本。正是這一會計政策的修改,使大唐電信(600198)、清華紫光(000938)一類的績優股利潤大幅縮水。 在以前,科研費用可以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分5年攤銷,理由是這些科研投入將在長期起作用。而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大唐電信不僅要將科研費用計入當期利潤,還必須對以前年度攤銷的費用進行追溯調整,這樣2000年的凈利潤由1.78億元縮水到不足7000萬元,2001年進一步下滑到3600萬元。2002年一季度大唐虧損4800萬,二季度雖有起色,卻已發出了中期預警公告。同樣,曾經是百元大股的清華紫光也是因為科研費用必須計入當年成本,去年每股虧損0.115元。 當然,這些高科技企業可以採用減少科研費用的辦法,但一旦產品落伍,企業的生存將面臨考驗。問題的嚴重性就在於,巨額科研開支投下去,卻創造不出有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正是高科技企業的風險所在。 來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C%9A%E8%AE%A1%E6%94%BF%E7%AD%96%E5%8F%98%E6%9B%B4"

Ⅸ 時代華納簡介及詳細資料

公司簡介

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一直以優質和卓越聞名於世。自1903年(可追溯的歷史)公司成立以來,時代華納始終是世界范圍內最受尊敬和最為成功的文化類公司,並在時代華納經營范圍內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時代華納的成功源自它能夠吸引和聚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因此,時代華納一直將人才視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並以開放、包容、超越的用人理念,廣納天下可用之才。

時代華納有線

19世紀末,全球商業影院之父--班哲明·華納,帶著四個兒子:哈利·華納(1881-1958)、亞伯特·華納(1883-1967)、山姆·華納(1887-1927)及傑克·華納(1892-1978),從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波蘭移民到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再先後搬遷到加拿大安大略倫敦、俄亥俄州揚斯敦,開始從事電影放映生意。

1918年,哈利·華納、亞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傑克·華納四兄弟開創了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電影小城伯班克。之後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

1927年,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因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案,遭到聯邦法院起訴,因而被怕將影院業務從公司主體中剝離出來,成立了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並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里斯堡建立了全球首家商業影院,從此拉開了這個影院帝國百年傳奇的宏大序幕。

旗下業務

影視娛樂業務

時代華納總部

它在故事片、電視、家庭錄象、動畫以及生產/商標許可方面一直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影片《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國系列》、《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銀翼殺手》《斯巴達300勇士》、《守望者》、《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宿醉系列》等都出自於該公司。時代華納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又是另一家著名的獨立製片商和發行商,奇幻巨制《指環王系列》就出自其手。

有線電視業務

方麵包括CNN、TBS、HBO和Cinemax、Cartoon Neork、TN

華納所擁有的電視台

T和WB電視網(現已合並為CW電視台)

時代華納有線公司向1280萬美國用戶提供有線電視業務。

時代公司始建於1923年,創辦者是兩個大學生Henry Luce和Briton Had den.最初他們發行一份新聞周刊,然後又創辦了有關生活、人物和體育等方面的其它雜志。作為雜志出版、新聞報導和圖片新聞的先驅,他們對整個20世紀新聞出版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華納兄弟公司同樣建於1923年,1927年因製作第一部長篇有聲電影《爵士歌手》而名勝大噪。華納兄弟公司的其它經典影片還包括《卡薩布蘭卡》(1942年)和《無故反叛》(1957年)。

Turner廣播公司(TBS)則比前兩家創辦得晚的多。該公司1980年開辦24小時播出的優先新聞網CNN,從而使電視新聞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從50年代開始,時代公司向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網HBO和Cinemax公司投資,從而將自己向其他領域拓展 .1973年這家野心勃勃的出版界巨子甚至購下木材生產商Temple公司,准備向造紙業進軍,十年之後這項計畫終於 難逃厄運。

1972年華納公司更名為華納通訊公司,並最終成為音樂和有線電視業的主力軍。1990年,華納兄弟公司被時代公 司以140億美元收購,最終形成時代華納公司。6年之後,Ted Turner同意以76億美元的價格售出TBS,TBS正式加入時代華納的大家庭,從而使 時代華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

隨著Inter和「新媒體」技術的巨大沖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正被新的趨勢締造者美國線上吞並。

台北時間12月9日晚間訊息,據國外媒體今日報導,AOL和時代華納正式開始分拆交易,結束了兩家公司將近10年的聯姻。根據分拆協定,符合條件的股東每11股時代華納股票將獲得1股AOL股份。AOL股份將從周四開始開始交易,將恢復兩家公司合並之前的股票代碼。但AOL目前的市值約為25億美元,只有高峰期的10%。

出版業務

其發行的雜志超過了64種。全美最暢銷5本雜志中,時代華納公司就占據了4本,分別為《時代周刊》、《人物》、《體育畫報》和《財富》,此外其它的著名雜志還包括娛樂周刊、財富雜志、InStyle等。

擁有品牌

華納所擁有的電視台

CNN:有線電視新聞頻道

HBO、Cinemax、特納經典電影:有線電視電影頻道TBS

Superstation、TNT、CW電視台、Cartoon Neork:有線電視娛樂頻道

美國線上以及其旗下的資產:

CompuServe: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網景公司:入門網站與瀏覽器製造商

ICQ、AIM:即時信息軟體Mapquest:網際網路地圖與指南網站時代華納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公司

時代周刊:新聞周刊

人物雜志:名人周刊

Sports Illustrated:體育雜志

MAD magazine:幽默雜志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2張)

財富、Money Magazine:財經與投資雜志

華納兄弟影業、HBO付費台

新線影業:電影公司

美國NBA亞特蘭大老鷹隊:美國職棒大聯盟棒球隊DC漫畫公司,時代華納也擁有其他幾家電視台和雜志,包括CNN頭條新聞(CNN Headline News)、每周娛樂(Entertainment Weekly)以及時代生活(Time Life)。

著名社交電影網站Flixster,爛番茄電影評論網站。

發展歷程

時代華納

1903年,華納拍攝首部百老匯音樂劇《淘金女郎》(The Gold Diggers)

1924年,華納開創有聲電影時代

1927年,華納建立全球首家商業影院

1928年,世界第一台電動式電影放映機WN90613A型在華納誕生

1931年,華納影視設備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1935年,華納開創彩 *** 時代

1951年,華納推出全球首家連鎖影院品牌

1973年,華納推出第二代影院連鎖經營模式

1988年,華納開創3D電影先河

1989年,華納第三代影院風靡全球

2005年,華納開始探索第四代影院經營模式

2010年,華納影城強勢登入中國

經營戰略

時代華納通過並購擁有了雜志、電影、電視及網際網路等多種媒體,真正實現了跨媒體經營。通過「資源共享」,傳媒集團某一產品的通路發行可以利用電影、電視、書籍、網路等媒體進行共時性的復制與再現,而當產品下檔後,可以轉換成錄像帶、DVD、CD、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節目等形式進行歷時性的復制與再現。跨媒介集團就是要通過盡可能多的傳播分銷渠道來分攤內容成本,以取得更大的收益,同時使不同媒體之間的特性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

雜志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公司是雜志與網路聯合的先驅之一。《時代》周刊是最早全文上網的雜志,緊隨其後,時代公司其他的雜志也紛紛上網,藉助網路發布雜志內容,吸引廣告商。時代公司還與電視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共同策劃製作電視節目,共同建立網站等。

雜志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華納旗下的電影業務與HBO、Cinemax、特納經典電影網、卡通網等有線電視頻道在業務上互相交叉,合作十分密切。華納電影為有線電視頻道提供豐富的內容,同時也獲得了廣闊的播出渠道,而HBO也會製作一些低成本影片,有時也會先在院線播出。而時代華納的電影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以電影資源為核心為客戶提供多種服務,如線上電影、音樂、卡通節目和游戲等,有力地推廣和宣傳了影片。公司的電影會以時代的好書為題材,同時又通過電影的強大號召力來促進書籍的發行;電影中的音樂離不開唱片公司的精心製作與包裝,好的電影音樂會大大加強電影的魅力,而電影的放映又會帶動音樂作品的流行;卡通電影中的明星會促進卡通玩具的銷售,帶動游戲業的發展;電影中的場景、人物及情節還可創造主題公園,使電影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有線電視及網路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華納公司除了基本的電視業務,還以有線網路為平台,與多家ISP公司合作,為用戶提供融視頻、數據和話音集成服務為主的多種網際網路服務選擇,具有個性化和多媒體互動性。時代華納有線通過與網路服務商的合作,成為公司利潤增長的領頭羊。而網路媒體所具有的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可與任何其他媒介融合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無限發展前景。這也是時代華納相中美國線上並與之合並的原因。合並之後,公司在新舊媒體的互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重要並購

AOL分家

AOL與時代華納分家

2009年11月17日,時代華納宣布,公司將剝離其網際網路業務美國線上公司(AOL),於12月9日成為獨立的公司。這一重回"自由身"的表態,也意味著這段為時九年,被稱為"歷史上最糟糕的企業並購案"的錯誤聯姻終告結束。

旗下品牌包括CNN、美國家庭影院頻道HBO、華納兄弟的媒體巨頭時代華納稱,截至11月27日登記在冊的時代華納股票持有人於該日將以手中每11股時代華納普通股換1股美國線上普通股。根據11月16日時代華納的收盤價32.35美元,美國線上現在價值約34億美元。而早在2001年1月,時代華納宣布並購美國線上的時候,後者市場價值曾一度高達1630億美元。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對於上市企業而言,一樁盲目而錯誤的並購則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由於2000年1月與美國線上盲目合並,當網際網路泡沫經濟破裂後,時代華納公司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業內人士表示,美國線上的網際網路接入業務已經衰退了很久,同時線上廣告業務也步履維艱。

僅以美國線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可謂慘澹收場。2001年,美國線上曾與聯想創建合資公司,共同投資1億美元推出中文門戶FM365。不過這一努力並未獲得成功,合資公司於2004年關閉,FM365隨後被收購。2008年4月,美國線上重返中國內地互聯

網市場,但不到一年之後,又於2009年3月再度退出。

時代華納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早在2009年5月就打算將AOL剝離出去,而今終於成行。

AT&T收購

當地時間周六晚間(台北時間 2016年10月23日),美國電信業巨頭AT&T與該國傳媒公司時代華納以854億美元達成一項並購交易;該交易是2016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筆並購交易,將重塑美國傳媒產業格局。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將用一半現金一半股份的方式以每股107.5美元的價格收購時代華納。該交易將使AT&T在旗下的手機、電視和網際網路寬頻等渠道播放時代華納提供的節目內容。

時代華納旗下擁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兩間知名內容供應商。這起並購案,將幫助AT&T打通傳媒產業的上游及下游,將時代華納旗下生產的內容分發到AT&T擁有的數百萬手機無線網路用戶、寬頻訂閱客戶,以及衛星電視連線系統。

2017年11月20日,美國法務部對AT&T提出訴訟,稱AT&T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交易違法,因涉及壟斷損害消費者權益。

2018年6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理察-萊昂(Richard Leon)裁定,美國電信運營商AT&T斥資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的交易合法。這一判決結果為擁有付費電視的AT&T獲得HBO、CNN等電視頻道以及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等資產鋪平了道路。

市場地位

佔美國消費類雜志廣告收入的24%

世界最大的線上即時通信軟體(ICQ)

世界最大的線上地圖服務提供商

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擁有3000萬美國用戶和16各國家的600萬國際用戶),為美國75%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接入服務。

美國片源最豐富的有線電視頻道(TBS擁有8000萬美國收視用戶)

美國客群最多的有線新聞頻道(CNN擁有7800萬美國收視用戶和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51億國際用戶)

美國片源最豐富的有線電影頻道(HBO擁有3670萬美國收視用戶和50個國家的1200萬國際用戶)

美國第二大有線網路運營商

世界最大的影視片庫

世界最大的CD和DVD製造商

擁有64種雜志,2.68億讀者

時代華納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00多家分支機構。1996年,時代華納2/3的收入來自於美國,但他們對這一數字的期望是最終低於1/2。可見,時代華納為自身的定位是全球化的媒介集團,它希望全球化的經營戰略能夠 *** 自身的發展。

時代華納是絕對意義上的優勝者,對於全球任何一種媒介類型和任何一種媒介內容形式來說,它都是主要的經營者。它擁有如下「財產」:

(1) 24種雜志,包括《時代周刊》(Time)、《財富》(Fortune)《人物》(People)和《體育畫報》(Sport Illustrated).(時代出版公司已被剝離集團)

(2) 世界上第二大出版業主,包括Time Life Books(42%的收放來自於美國境外)和Book of the Month Club.

華納

音樂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公司之一,其來自於美國境外的收入佔到62%以上;

特納電視網

(4)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同時也是全球主要的一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

(5) 時代華納是WB的主要股東之一。WB是一家1995年建立的美國電視網,為時代華納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提供分銷服務,WB也擁有美國Tribune公司的16家電視台,可以覆蓋美國25%的電視用戶;現已與CBS下屬的UPN電視網合並為CW電視網.

(6) 時代華納全球頂級的電視院公司,在美國境外擁有1000多家電影院;

(7) 擁有DC漫畫公司50%的股份,該公司是《超人》、《蝙蝠俠》等60多部劇作的出版商;

(8)HBO,世界上最大的付費有線電視頻道;《兄弟連》、《權力的游戲》、《海濱帝國》、《真愛如血》等著名的電視劇就出自HBO之手.

(9) 付費有線電影頻道;

(10)新線電影公司、DC漫畫公司(超人、蝙蝠俠、綠燈俠、正義聯盟等超級英雄及團體)

DC漫畫公司

(11) 擁有美國的第二大有線系統,控制了該市場前100名中的22個有線電視台;

(12) 一座用於商業目的擁有6000多部電影,25000多部電視節目、書籍、音樂以及成千上萬部卡通片的資料庫;

(13) 幾家美國或全球的有線電視頻道,包括CNN, Headline News;CNNfn, The Airport Channel、TBS、TurnerClassic Neork, 以及CNN SI體育新聞頻道;

(14) 和威卡姆共同持有喜劇頻道(Comedy Central Channel)50%的股份;

(15) 擁有Sega有線頻道33%的股權;媒介經營額排序統計表;

(16) 和NBC共同持有Court電視頻道33%的股權。

和新聞集團一樣,時代華納也將主要精力放在全球電視產業上,把電視當作最賺錢的事業來重點發展。但是,時代華納致力於製作節目和開辦頻道而非開發整個衛星系統,這一點是它與新聞集團的不同之處。在吸引到日本大財團Itochu和Toshiba的參股資金後,時代華納在日本開辦了一家有線電視公司——Titus傳播公司,從此在日本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美國電訊公司的聯合實體與新聞集團JskyB進行直接的競爭。

時代華納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院擁有者之一,它在美國境外擁有約1000家影院,並且仍處在進一步的擴張之中。時代華納還計畫把旗下的特納全球網CNN、TNT/cartoon頻道、HBO國際頻道以及新成立的華納頻道聯結起來,組成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強勢電視頻道,藉助有線網路和正在發展的數字衛星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發展用戶。

華納中國

1931年,上海​著名的吳永豐號洋行掌門人吳永豐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的美國購置了數台由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生產的型號為WN90628H的手動、電動兩用式電影放映機,用於組建了當時遠東地區最大電影院。至此,華納環球影業就與中國結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由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提供全套放映設備與技術支持的這家影院名叫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始建於1928年,由潮州籍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亞伯特·華納(華納公司創始人之一)合資成立。當時耗資100萬白銀,人稱"遠東第一影院"。它曾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電影院,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跡,同時也畫下了中國電影放映技術發展的軌跡。

大光明電影院創立之初在上海灘可謂是紅極一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光明"放映的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華納公司的影片。身穿工作服、頭戴圓筒形平頂帽子的"BOY"會拉開大門,恭敬地將觀眾揖請進大廳。檢票口處是當天所映電影的說明書,說明書是中英文對照的,印刷、編排及內容都非常精緻漂亮,除印有電影內容外,還印有影片公司名稱、演職員表、海報、劇照等,充滿詩意的宣傳詞句很受影迷喜愛,進場觀眾可免費取閱。由於戲院放映的都是原版片,所以每一個座位上都裝有"譯意風",通過耳機向觀眾播講劇情和對白。

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大光明電影院陷入經營困境,當年就虧損一百零八萬三千兩,被美國國際抵押公司經理格蘭馬克全部購買。格蘭馬克成為大光明電影院董事長。9月,原土地業主以大光明大戲院拖欠四個月的地租合計三萬余兩,向美國駐上海按察使控訴,要求清理大光明電影公司產業,董事長格蘭馬克找到華納環球影業洽談合作事宜。不久,大光明電影院由美國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派人接收管理,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2002年國家廣電局開始實施影院市場的院線制改革。華納兄弟當年即聯手上影永樂合資高調建立了上海永樂國際影城,拉開了華納影院在中國落戶的序幕。

2003年9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第21號令被視為華納兄弟在華發展的一個拐點。該檔案表示,中外合資電影院合營中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仍不得低於51%;但在一些試點城市,比如北京、廣州、武漢、南京等,合營外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被允許升至75%。

2005年8月份,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一份新的檔案表示,將取消試點城市外資占股75%的政策,恢復至2003年以前的49%政策。事實上,這份政策在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多的爭議。4個月後,華納兄弟的運營副總裁喬恩·格林二世甚至還透露了華納在中國的新計畫:重慶、長沙等城市的6家新影院已進入籌劃階段。

2005年12月底,因為廣電總局的一紙通知限制外資在中國院線的參股比例,時代華納迅速地從多家合作院線全身而退,相關影院之後由房地產大亨張寶全和中影集團接手。

2008年7月15日時代華納旗下的網站美國線上AOL近日已悄然推出簡體中文網站,這意味著AOL重返中國內地市場已邁出最具實質意義的一步。

2009年3月10日據時代華納旗下網站AOL中國內部人士透露,受金融危機影響,該公司美國總部決定撤銷中國內地業務。這意味著,這家美國網站在重返中國內地市場不足一年的時間里再度退出。

2010年華納環球影業在離開中國大陸61年後,再次強勢登入中國,並攜手國際電影產業聯盟聯合組建了深圳市時代華納影視設備有限公司,邁開了它全面進軍中國影院市場的第一步。

從1931年華納第一台電影放映設備登入中國,到2010年聯合組建了深圳市時代華納影視設備有限公司,開啟中國G4影院新時代。華納見證了中國影院的百年成長歷程,同時也預示著華納將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出中國影院新的輝煌篇章。

國際公司

●美國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

●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華斯達克股權投資集團

●美國百勝客金融控股集團

●荷蘭皇家音像技術研發中心

●法國安琴公司

●德國Kinoton公司

經營特色

國際電影聯盟

國際電影產業聯盟(International film instry alliance)成立於2005年8月17日。是由美國華納環球影業發起,並聯合國際電影產業巨頭與國際知名電影產業配套設備提供商,共同成立的國際性電影產業互助協作組織。總部(即聯盟秘書處所在地)設在美國紐約,亞太分區秘書處設在中國香港。 聯盟致力於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影院產業采購、詢價平台。聯盟於2012年5月開始在大中華區設立分支機構,將為國內影院配套設備的采購,提供最為豐富的全球供應鏈。

時代華納學院

時代華納影院管理學院將成為國內首家以影院經營管理為辦學方向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學院旨在為中國的影院產業培養和輸送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並致力於為國內的近4000家影院建立完善的外部人才的教育輸出體系和內訓體系。

開創新模式

時代華納"第四代影院"概念--G4 Cinema inside

時代華納推出"第四代影院"G4 Cinema inside影院綜合體模式,打造以影院為中心的全新消費業態。

●空間多樣化--視聽空間、接待空間、傳播空間、互動空間、消費空間、情感空間、商務空間、工作空間 ●劇場文化--個性鮮明、主題突出、人性化設計。

●互動體驗--建立在AR技術上的互動體驗

影院標准

第一代影院--90年代以前,以單廳、單體的老式電影院為代表。 第二代影院--95年前後,位於商業街內,以多廳和數字影院為代表。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圈業態。 第三代影院--2000年至今,電影院已經真正成為現代商業的一個業態,形式上,在數字影城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能播放包括3D電影在內的各自電影,並有較為完備的附屬配套設施。 第四代影院--2008年,開始出現在美國,以電影城為主體的微型商業綜合體出現,這是集休閑、娛樂、餐飲、購物與一身的電影新體驗。

3D領先全球

3D之路 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3D電影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備受影迷的青睞。經過60多年的發展,3D影院已經成為世界影院建設的發展趨勢。雖然,隨之而來的是4D、5D電影技術的出現,但卻始終無法撼動3D電影技術的霸主地位。可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3D影院仍然是影院行業的主流。 在3D影院技術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後經歷了分光技術、分色技術、分時技術等多個技術階段。3D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先進。當"後3D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時,未來3D影院的發展之路又在何方呢?時代華納影業就帶我們一起暢想一下未來的"3D+"技術。4D、5D的尷尬 曾幾何時,"4D、5D"概念作為炒作的"噱頭"曾被不少游戲公司提出,意在搶占"後3D時代"的技術制高點。然而,4D、5D影院始終不能和主流的3D影院相提並論,甚至根本無法進入普通的數字電影市場。究其原因是因為4D、5D技術一方面建立在3D電影技術之上,卻難以在客群的感官體驗上有進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受電影的製作和片源影響,無法放映正常影片,只能放映10分鍾以內的小電影、微電影,於此同時影院的規模也受到局限,根本無法和普通數字影院抗衡,更難登大雅之堂。這便是4D、5D電影技術的尷尬所在。什麼是3D+ 3D+影院技術是由美國時代華納娛樂游戲公司在2011年5月在美國邁阿密舉辦的"第23屆國際影院設備博覽會"上提出的對現有3D電影放映技術的全新探索。其內涵是建立在現有3D技術基礎之上,融合"現實增強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譯作靈境、幻真)的突破性超3D影院技術。其最大特點在是不改變放映片源,不改變影院物理結構的前提下,使普通影院具有放映"超現實電影"的功能。所放映的3D影片將比正常的3D影片更加逼真,影院可根據自身條件在影片放映過程中加入3D特效以外的功能,比如:煙霧、閃電、香味、震動等。這些4D、5D電影中所出現的各種體驗,可以完全出現在正常的3D影片放映中。後3D時代誰主沉浮? 後3D電影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未來影院誰主沉浮?4D、5D電影或許始終無法翻越普通數字影院的大山,而3D電影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即將走到創新發展的盡頭。環矚全球,視乎也只有3D+技術才更加符合後3D時代的影院發展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3D+作為一種全新的影院技術標准將被國人認識和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