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對股民是有利多還是利空
減持常規意義來講肯定是利空。但凡出現大股東公告減持消息,你持有的股票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你正面臨股價真正大跌或快速上漲或快速回落一兩周後絕地反擊股價翻番的風險與利好!
①利空出現時股價的位置價格不高甚至都很低,而且低位橫盤很久,技術上跌不動了,出利空消息是配合主力收集籌碼,所以要當成利好對待。盯緊了,看它是屬於快速上漲還是快速回落後絕地反擊的類型,跟著莊家完成最後收集籌碼的買進,享受上漲的快樂。
②股價在高位出重大消息,無論利空還是利多的消息都要作為利空賣出信號。 消息永遠是催化劑!
這要從兩方面看:第一如果是基本面有變化當然是向不好的方面變,減持肯定是不好的消息,那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還有持有的必要。 第二如果沒有甚麽特別不利的消息而大股東減持可能是大股東自身的一些原因和上市公司關系不大,可考慮按原計劃操作。
不管是上述甚麽原因最起碼證明現在股價的價位不低,可能會是一個階段性的頂部,持有者可考慮做做差價調調成本。
(1)上市公司認購減倉股票擴展閱讀
相關規定
一、自2016年1月9日起,上市公司大股東此後任意連續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二、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公司人民幣普通股票(A股)、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時,減持比例 中的股份總數 按照境內外發行股份的總股本計算。
三、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 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 5% 。協議轉讓價格範圍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本所業務規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減持後持股比例低於5%的股份出讓方、受讓方,在減持後6個月內應當繼續遵守《減持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減持後持股比例達到或超過5%的出讓方、受讓方,在減持後應當遵守《減持規定》的要求。
五、本所結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預披露計劃及其實施情況以及協議轉讓情況,定期對其減持行為進行事後核查。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的,將按照《 減持 規定》和本所業務規則的規定予以處理。
⑵ 上市公司股票減持要什麼條件
國務院體改辦有關人士表示,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一般規律,結合我國國情,國家減持國有股主要有五種途徑。
1、國有股配售。國有股配售是將上市公司的部分國有股權定期出售給特定投資人,使其國有股逐步實現上市流通。國家採取這種方式減持股既可以及時套現資金,又可以使國有資產增值。
2、股票回購。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購回國家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後注銷。由於在早期上市公司國有持股比例普遍較高,回購的餘地很大,回購國有股一般不會使國有股東喪失控制權。同時,回購國有股可以使投資者從每股收益提高而上升的股價中獲利,對國有股東來說,轉讓也使其盤活了手中無法變現資產,取得了現實的收益,又不會對市場產生過大的資金壓力。
3、縮股流通。縮股流通是指上市公司將現有的國有股按當初發行價進行並股,轉由戰略投資基金持有,然後上市流通,戰略投資基金持有的國有股及法人股,在第一年不得出售,從第二年起必須提前六個月公布擬出信股票種類及數量。國家如果要退出某些行業式公司,可以將股份合部出售給戰略投資基金;如果不想退出,則可以長期持有,保持相對控股。
4、拍賣。一般來說,企業破產、清產時才採取拍賣形式,其實拍賣也可以作為國有股減的途徑之一。對於國家來說,拍賣可以及時兌現資金,雖然拍賣成交價將由市場來定,但國有股可設定一個不低於將資產的起價,國家不會因此造成損失。
5、股權轉債權。股權轉債權的具體辦法是由上市公司把國有股權轉為債權。上市公司因此而形成的債務,既可以分期償還,又可以通過可轉換債券形式上市交易,具體轉債比例由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確定。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1-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⑶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對股民是有利多還是利空
你好,減持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對所持有的股票部分進行轉賣,減少對該公司的控股權。
上市公司減持即減倉是指賣掉一部分的股票,從中贏取利潤。一般來說,大股東以及重要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從這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由於缺錢用減持來補漏洞,或是有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進行減持,這種情況屬於較麻煩的,對普通散戶來說是不好的信號;另一方面是,在牛市大漲的情況下,重要股東卻進行減持,那麼散戶們也要關注了,因為這可能是公司股價已經被高估,出現了泡沫情況,進行及時退市。
還有種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票持有人以及公司高管進行純粹的套現行為,正常情況下,長期影響不大,但是這種情況短期可能影響價格波動。
一般來說,大小股東的減持股價會下跌,因為會增加大量賣盤打壓股價。尤其是大股東,不同股東的減持造成影響也有差異,較大股東持倉變化,一方面會影響散戶投資情緒,一方面使得資金變動量較大,短期內影響更大。
⑷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規則
規則:1、大股東減持採取協議轉讓方式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轉讓價格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及交易所業務規則另有規定的除外。2、大股東減持採取集中競價交易的,在連續任意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3、大股東減持採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連續任意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4、持有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24個月後解禁,也就是24個月才能進行減持,持有5%以下的非流通股,12個月後解禁,也就是12個月才能進行減持。
三、拓展資料: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新規2021:1.持有特定股份的股東,無論其持股比例,在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 這個1%的規定沒確定沒有變,但是從大股東,變成了特定股東:可以理解為除散戶外的所有股東,包括IPO前的股東及定增入股的股東!2.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在連續90個自然日內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且受讓方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 之前大宗交易就是個大漏洞,所有的清倉式減持,都是通過大宗交易出掉的!現在最多隻能減持2%,且接盤方必須鎖倉6個月,這風險太大了,估計沒多少機構還願意接這個盤的! 也就是說,3個月之內,大股東最多隻能減持3%的股份,其中大宗交易的2%接盤方要鎖倉半年,所以市場承受的拋壓也就是1%! 3.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導致喪失大股東身份的,出讓方、受讓方應當在6個月內繼續遵守減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董監高辭職的,仍須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等等。 這個漏洞堵的也好,避免通過野路子玩清倉式減持的! 比如董監高,以前辭職半年之後就可以清倉了,現在每年最多減持持股的25%!
⑸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規則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的規則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公司法董監高減持規定:
一、為了規范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下簡稱董監高)減持股份行為,促進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 5%以上股東(以下統稱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以及股東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適用本規定。大股東減持其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適用本規定。
三、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應當遵守《公司法》《證券法》和有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規章、規范性文件, 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則中關於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曾就限制股份轉讓作出承諾的,應當嚴格遵守。
四、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賣出,也可以通過協議轉讓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減持股份。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與、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本規定辦理。
五、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本規定,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則,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後未滿 6 個月的。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 3 個月的。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董監高不得減持股份: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後未滿 6 個月的。董監高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 3 個月的。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⑹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交易方式有哪些
你好,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集中競價。大股東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減持,有時會被市場看作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導致部分投資者跟風拋售,可能會引起公司股價波動。
2、大宗交易。通過大宗交易平台進行,減持股東與買方會事先對減持規模、減持價格、交易日期等相關事宜進行協商。在約定交易日期,雙方通過各自的證券經紀商進行大宗交易申報,並在大宗交易時間完成交易。相較於集中競價,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對公司股價影響較小。
3、協議轉讓。協議轉讓也是股東減持的方式之一,股票的出讓方和受讓方可以自行約定交易價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或前幾交易日的均價可以作為交易價格的參考,最終轉讓價格通常會對公司後續股價變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協議轉讓有時會涉及到資本運作,減持作為資產重組的一部分進行,因此上市公司股東協議轉讓減持股票對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取決於轉讓的性質和目的。
⑺ 大股東減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減持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對所持有的股票部分進行轉賣,減少對該公司的控股權。
上市公司減持即減倉是指賣掉一部分的股票,從中贏取利潤。一般來說,大小股東的減持股價會下跌,因為會增加大量賣盤打壓股價。尤其是大股東,不同股東的減持造成影響也有差異,較大股東持倉變化,一方面會影響散戶投資情緒,一方面使得資金變動量較大,短期內影響更大。
拓展資料:
股東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東減持對股票的影響不確定,可能會產生利好的影響,也有可能會產生利空的影響。
如果大股東通過減持來彌補上市公司的漏洞,或者對上市公司的未來不是很看好的情況下進行減持,則會是一種利空消息。如果大股東認為公司的股價被高估了,具有較大的泡沫,進行減持操作,則可能會是一種利空消息。
如果股東進行減持純粹是一種套現的行為,則可能會是一種利空消息。比如他自己不看好公司的前景,趁現在還在相對的高位,套點票子避免太大的虧損;比如他缺錢花了。想買個房、買個車,反正就是手頭錢不夠。不過一般公司股東是不會缺這點錢的,他缺很有可能是公司經營不善,才會導致他套現,也是利空的。
如果該股流通盤比較大,大型機構或者國資產股比較多,前期股價上漲的幅度不是很大,進行少量的減持對該股產生的利空影響比較小;通過減持來進行員工股票激勵、或者投入產業創新,則有可能是一種利好消息。
雖然股東減持對股票有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自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投資者要設定個人投資目標,確定投資數量,建立心理預期;股票不要一次性買入,要分批購買;要學會利用工具,懂得看行情,做到心裡有數;要有自我判斷,不要人雲亦雲,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市場的方向決定自我是否要追漲,要理性看待等等。
雖然有很多人在股市裡賺到錢了,但它畢竟是一個投資,不是所有人進去都能賺錢的。在進入股市之前一定要先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要盲目去投資,要做到謹慎入門,理性看待漲跌。
⑻ 上市公司股東怎樣進行股票減持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方式有:證券交易、協議轉讓、司法強制執行、贈與、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法律依據】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三條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應當遵守《公司法》、《證券法》和有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則中關於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曾就限制股份轉讓作出承諾的,應當嚴格遵守。
第四條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賣出,也可以通過協議轉讓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減持股份。
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與、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本規定辦理。
⑼ 股票里增倉減倉是什麼意思
股市中的倉特指所持有的股票代表的資金量。加倉就是指因持續看好某隻股票,而在該股票上漲的過程中繼續追加買入的行為;減倉,就是賣出手中的股票降低持倉量的行為。簡而言之,加倉、減倉就在你的購買能力范圍內買賣股票的行為。
盡管金融業的持倉市值增加較大,但基金僅是大幅增持了中國平安(601318)和招商銀行(600036),而大幅減持了中信證券(600030)、浦發銀行(600000),小幅減持了民生銀行(600016)、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
在大多被增持或新進建倉的房地產股票中,也有北京城建(600266)、中寶股份(600208)、上實發展(600748)被小幅減持。
從基金2007年第二季度持股市值前十名的股票看,與第一季度相比出現一定變化,屬於金融的有5隻股票;武鋼股份(600005)、寶鋼股份(600019)、大秦鐵路(601006)從前十中出局,新入圍的有中國平安、煙台萬華(600309)、長江電力(600900)。
第二季度被減持的重倉股增加至6隻,浦發銀行、貴州茅台(600519)、蘇寧電器(002024)、中信證券持股比例下降都在10%以上。比例增加最多的是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A(000002)、長江電力僅有輕微增持。
有83隻股票是基金在第二季度新進建倉的品種。其中,房地產14隻,鋼鐵、石化等原材料類行業11隻,信息技術9隻,醫葯7隻,煤炭6隻,交通運輸5隻,金融3隻,其餘股票行業不集中。
被新進建倉的股票在房地產領域的較多。新進建倉的股票中基金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大的前10隻股票顯示,中國遠洋(601919)為第二季度新上市公司,估計為網下申購的部分,其餘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在20%以上的公司只有宜華木業(600978)、濰柴動力(000338)。
從行業上看,房地產是基金增持和新進的主要領域。信息技術、醫葯、商業是被減持套現的行業;原材料類行業、機械、交通運輸既被大幅增持,也被大幅減持,凸顯基金對此三類行業存在較大分歧,將更側重於個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