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中金公司持有約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中金公司持有約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07 14:17:35

⑴ 中金公司在那家上市公司股票最多

江河集團。由於江河集團上市公司股票數值達到第一位,所以中金公司在江河集團股票最多。中金公司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

⑵ 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誰

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軟銀集團。
阿里提交的招股文件顯示,日本軟銀持股佔比34.4%,為最大股東,馬雲持股佔比達8.9%,為最大個人股東。招股書詳細批露: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佔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佔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206100673股,佔比8.9%。
【拓展資料】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折疊阿業務板塊包括阿里系的電子商務服務、螞蟻金融服務、菜鳥物流服務、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貿易服務、前六個電子商務服務以外的互聯網服務。
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自有電商平台沉積以及UC、高德地圖、企業微博等埠導流,圍繞電商核心業務及支撐電商體系的金融業務,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務、健康醫療等,囊括游戲、視頻、音樂等泛娛樂業務和智能終端業務的完整商業生態圈。這一商業生態圈的核心是數據及流量共享,基礎是營銷服務及雲服務,有效數據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寶。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2019年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中金公司的入股,持有中金公司港股約2.03億股,占其港股的11.74%和總已發行股份的4.84%。3月,阿里巴巴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182位。9月,20億美金收購網易考拉。9月10日,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將接力棒交給現任CEO張勇。11月13日,阿里巴巴在香港進行路演,11月15日接受認購,11月20日定價,11月26日在港敲鍾,共發行5億普通股。11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股票代碼「9988」。
2020年2月13日晚間,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超預期的財報。2020財年第三財季,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1614.56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為人民幣501.32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09.64億元相比增長62%。此外,2019年12月,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用戶破8億。2020年1月11日,鼠年春晚首次聯排當日,阿里巴巴宣布其成為獨家電商合作夥伴,並提供電商補貼。

⑶ 阿里入股中金公司 與騰訊搶食券商

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支付業務曾是騰訊和螞蟻金服爭搶的焦點。如今,阿里巴巴與騰訊掀起的金融領域的「AT大戰」已有向證券領域升溫的跡象。

2月19日晚,據媒體透露,阿里巴巴近日完成對中金公司的入股,持有其H股約2.03億股,占總股本的4.84%。

在此之前,騰訊控股曾在2017年9月作為中金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認購中金公司新發行的2.075億股H股。

阿里入股中金1.17億股,4天賺2.81億港元

2月19日晚,據媒體透露,阿里巴巴集團(BABA)已於近日完成對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03908.HK)的入股,持有其H股約2.03億股,佔H股的11.74%,占總股本的4.84%。這一消息,新京報記者已從阿里巴巴方面得到證實。

「雙方此前已有多年合作。」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入股,能夠結合雙方各自在金融、科技、數據等領域的專長,為客戶提供創新、全面的產品及服務。

關於增持中金公司的原因及未來的相關計劃,阿里巴巴方面回應稱一切以公告內容為准,中金公司方面也暫未取得有效回應。

針對此次交易,截至發稿,香港證券交易所與美國證券交易所均尚未披露相關公告。

有業內人士猜測,阿里巴巴入股中金公司,將是為中金公司再度添上一隻科技翅膀。據悉,早在騰訊成為中金公司戰略投資者時,中金公司就曾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未來我們希望利用雙方的科技,去開創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服務客戶,甚至識別和獲取客戶。這在目前還沒有人做到。我們當然也希望利用科技、專家去服務消費者,也就是我們的大眾客戶。我們希望獲取潛在的效率提升和規模擴張」。

港交所20日最新披露的權益數據顯示,2月14日,阿里巴巴通過阿里巴巴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財資有限公司和Des Voeux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三家公司買入中金公司股權1.17億股,交易價格為每股15.5港元。也就是說,與2018年騰訊認購價13.8港元相比,此次阿里認購價溢價12.3%。

2月20日早盤,中金公司的股價高開10.76%,報18.74港元。隨後中金公司股價略有回落,最終報收17.90港元,收漲5.79%。這意味著,以當日收盤價計算,阿里巴巴在2月14日增持的1.17億股中金股份,在短短4個交易日內已實現收益2.81億港元,收益率達15.48%。

騰訊提前布局,是中金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入股中金公司之前,騰訊控股(00700.HK)早在2017年9月就曾作為中金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認購中金公司新發行的2.075億股H股。該交易直到2018年3月23日才最終完成。在此次騰訊控股認購中,中金公司所得新股發行認購款凈額約28.61億港元,每股認購價約13.80港元。交易完成後,騰訊控股所持中金公司已發行H股比例的12.01%,佔中金公司總股本的4.59%。

據中金公司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Tencent Mobility Limited、及TPG Asia V Delaware,L.P,持股比例分別為55.68%、4.95%、4.10%。此次阿里巴巴一舉拿下中金公司4.84%的股份後,直接成為中金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中金公司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實現總營收88.13億元,同比增長51.5%;實現凈利潤16.31億元,同比增長46.8%。在A股市場整體走勢低迷、券商行業整體經營不景氣的環境下,中金公司的龍頭位置依然穩健,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的收入以及投資收益均有明顯提升,其中,投資收益、利息收入和經紀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4.21%、51.9%和46.5%。截至2月20日收盤,中金公司的港股市值已達750.49億港元。

通過入股中金公司,阿里巴巴正在不斷補足在證券領域的短板。

科技企業進軍金融領域的潮流中,騰訊和阿里巴巴無疑是最耀眼的兩股力量。而在雙方金融布局的對照中,騰訊在證券領域一度領先。

2014年3月,香港的富途證券獲得騰訊、經緯、紅杉三大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的A輪投資。此後,騰訊又於2015年4月和2017年6月兩度重金參與加持,持股比例上升至38%。

據了解,富途證券為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香港交易所參與者,持有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1/2/4/9類牌照,可提供港股和美股證券開戶及交易服務。在騰訊體系內騰訊雲、QQ等技術和流量的助推下,富途證券的交易量快速上升。數據顯示,2015年4月24日,富途證券單月交易額已突破100億港元;截至2018年1月31日,單月交易金額已超過900億港元。

除了入股富途證券外,騰訊還成為中金公司的入幕之賓,在2017年9月成為中金公司的戰略投資者。

與騰訊相比,阿里巴巴在證券領域的布局反而遭遇更多波折。2015年,馬雲借道雲峰基金入主香港券商瑞東集團,後更名「雲鋒金融」。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曾在2015年表態要入股德邦證券,但最終沒有成行。

2018年8月,阿里巴巴在證券領域的布局終於迎來新的進展。2018年8月3日,華泰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定向增發10.89億股,募資總額142.08億元,參與定增的戰略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蘇寧等。在此次定增完成後,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持有華泰證券3.25%的股權。

隨著此次成功入股中金公司,阿里巴巴在證券領域的布局得到進一步補足。

除了證券領域外,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銀行、保險、基金、第三方支付等領域的金融牌照布局也一直備受關注。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板塊主要集中在螞蟻金服,騰訊的金融板塊布局則較為分散。

兩大巨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支付業務曾是騰訊和螞蟻金服爭搶的焦點。易觀2018年12月27日發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寶的市場交易份額為53.71%,騰訊金融目前的市場份額為38.82%。

如今,阿里巴巴與騰訊掀起的金融領域的「AT大戰」已有向證券領域升溫的跡象。

保險+基金+小貸,兩巨頭火拚大金融

在騰訊內部,馬化騰曾將社交平台、數字內容及金融形容為「兩個半」業務。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介紹說,騰訊的金融業務一部分是在體外,如微眾銀行天然擁有銀行牌照,卻是我們投資的;但核心業務都在體內,包括支付、理財平台。騰訊並不是把全部(業務)包在一個所謂的金融集團里來做。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梳理後發現,目前在銀行領域,阿里巴巴和騰訊旗下都有自己的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已是民營銀行的先行者。在保險領域,阿里巴巴通過旗下的螞蟻金服發起或投資的保險公司有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持股34.5%)、國泰產險(持股51%),共持有產險和壽險兩張牌照,並全資持有兩家保險代理公司,分別是螞蟻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原名「杭州保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上海螞蟻韻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騰訊則通過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和泰人壽1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2018年9月,香港首個網上人壽保險品牌Blue成立,英傑華集團、高瓴資本、騰訊控股分別持股40%、40%和20%。此外,騰訊旗下還擁有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微保平台。此外,兩家公司還同時持有眾安保險股權。

在基金領域,阿里巴巴和騰訊均擁有基金銷售公司。不過,螞蟻金服則領先一步,持有全國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天弘基金51%的股權。

在小貸公司牌照方面,騰訊旗下擁有深圳市財付通網路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螞蟻金服則擁有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兩張牌照。

相較於尚未分拆的騰訊金融業務,螞蟻金服在融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眾多的金融牌照也成為監管研究的對象。2018年11月2日,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金融穩定局局長周學東介紹了5家金控監管試點機構名單,螞蟻金服在列。

(文章來源:新京報)

⑷ 中金公司有股票嗎

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基於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注冊資本為1.25億美元。

中金公司的股東包括: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
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名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中金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並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要地—香港、上海和深圳,設有子公司、分公司或證券營業部。這一市場服務網路使中金公司得以時、准確地把握中國資本市場脈搏,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

自成立以來,中金公司的業務不斷發展,現有七個主要業務部門:投資銀行部、資本市場部、銷售交易部、研究部、固定收益部、資產管理部和直接投資部。另外,中金公司還設有完整的後台支持部門以及信息技術和風險控制系統。

經中國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批准,中金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一、人民幣特種股票、人民幣普通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經紀業務;二、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自營業務;三、人民幣普通股票、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承銷業務;四、基金的發起和管理;五、企業重組、收購與合並顧問;六、項目融資顧問;七、投資顧問及其他顧問業務;八、外匯買賣;九、境外企業、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資產管理;十、同業拆借;十一、客戶資產管理。

⑸ 中金公司是什麼單位

中金公司是副部級單位。

中金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是副部級單位,最大的股東是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金公司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中金公司介紹:

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副部級單位,已於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中金公司28.448%的股份,為中金公司第一大股東。因其特殊背景,中金公司在中國大型國企改制時期成了境內最大的股權投資銀行,加上可與國際大投行齊肩的薪資水平,其因而被稱為投行貴族。2020年1月4日,獲得2020《財經》長青獎可持續發展綠色獎。

⑹ 中金公司買的股票能跟買嗎

能。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一般簡稱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於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成立後,該公司股權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最初的兩大股東中國建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如今都已不再持有中金公司股權。據中金公司2015年年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匯金)持有中金公司28.448%的股份,為中金公司第一大股東。
2016年11月4日,中金公司宣布,將以人民幣168億元從中央匯金收購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⑺ 中金公司為什麼要收購中投證券會帶來哪些影響

根據中投公司的網站顯示,該公司2015年的收入為人民幣84.68億元。2015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922.1億元,負債786.01億元,所有者權益136.1億元。根據中金公司網站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金公司總資產約為941.09億元,扣除客戶資金後,其自有資產約為688.91億元。根據匯金網站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匯金持有中投公司100%的證券,持有中金公司28.45%的股份。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到以下結果,無疑是總量的擴大。這兩個實體的合並必然會使新實體的總資產、凈資產和營業收入大幅躍升。根據2015年的排名,合並後的新實體總資產將進入排名行業前十,成為證券公司的第一梯隊。

根據公告,中金公司將通過向匯金公司發行國內股票來支付這筆167億元的交易費用。在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目前,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已成立聯合工作組,穩步推進整合工作,以嫁接雙方優勢資源,釋放協同效應,提高財務回報,有效提升股東價值。最終,兩家公司的整合能否幫助中金公司重回一線地位,甚至實現其公告中所說的加快建設世界級投行的目標,是對交易各方下一步安排的考驗。我相信這個項目不亞於深灣宏源的合並。

⑻ 中國工商銀行國家總行與中金公司比較去哪個單位工作好

建議中金公司。

中金所,錢多,待遇好,辦公地理位置好。工行數據中心你得累死,工行全行的數據處理量級是很可怕的。

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

中投證券則於2005年9月28日在重組原南方證券的基礎上成立,注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是由中央匯金全資控股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在中國內地18個城市設有20個證券營業部;中投證券則在全國28個地區設有營業部160家。

此外,據中投證券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股基交易金額11.15萬億,市場份額佔比2.072%,行業排名第14位。另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以經紀業務收入計算,中投證券位列11。中金公司均不在前20位之列。

2016年11月4日,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宣布,經董事會批准,中金公司與其主要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將從中央匯金收購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根據經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財政部核準的中投證券評估值,綜合考慮行業發展狀況、中投證券財務表現與未來發展及預期協同效應等多項因素,本次交易的對價確定為人民幣167億元。中金公司將通過向匯金公司發行中金公司內資股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2019年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透露,已完成對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的入股,持有中金公司港股約2.03億股,占其港股的11.74%和總已發行股份的4.84%,標志阿里巴巴入股中金公司。

金公司總部設在中國北京,並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要地—香港、上海和深圳,設有子公司、分公司或證券營業部。 這一市場服務網路使中金公司得以實時、准確地把握中國資本市場脈搏,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
自成立以來,中金公司的業務不斷發展,現有七個主要業務部門:投資銀行部、資本市場部、銷售交易部、研究部、固定收益部、資產管理部和直接投資部。另外,中金公司還設有完整的後台支持部門以及信息技術和風險控制系統。

經中國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批准,中金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

一、人民幣特種股票、人民幣普通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經紀業務;

二、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自營業務;

三、人民幣普通股票、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承銷業務;

四、基金的發起和管理;

五、企業重組、收購與合並顧問;

六、項目融資顧問;

七、投資顧問及其他顧問業務;

八、外匯買賣;

九、境外企業、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資產管理;

十、同業拆借;

十一、客戶資產管理。

⑼ 中金吃進的是哪39隻股票

中金公司營業部昨動用10億元資金一舉吃進39隻大盤藍籌股。更為罕見的是,其中有多達23筆為溢價交易,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買家對大盤後市的樂觀預期。
大宗交易平台數據顯示,7月15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和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合計在滬市一舉吃進39隻股票,合計成交金額達10.5億元,成交量為8225萬股。中金公司席位購買的品種依舊全部是大盤藍籌股,比如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601939)、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中信銀行(601998)、中國人壽(601628)、中國中鐵(601390)、中國聯通(600050)、上港集團(600018)、中國神華(601088)、招商銀行(600036)等等。其中,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600016)的成交量最大,均超過500萬股。上述39筆交易的賣方全部為國泰君安總部。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中金公司吃進的39隻大盤藍籌股中,有多達23筆的大宗交易成交價高於二級市場收盤價,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溢價交易較為罕見。其中中國遠洋(601919)的溢價率最高,達到8%。業內人士指出,當市場預期樂觀時,買家購買籌碼的意願較強,因此協商交易價格時,賣方更佔主動,往往呈現低折價甚至溢價的大宗交易。昨日的情況,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投資者對大盤後市的樂觀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