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航空股票數據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航空股票數據

發布時間: 2023-01-03 07:51:07

A. 2020年接近尾聲,「股神」巴菲特買了什麼賣了什麼

文 |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陳九霖

在大眾的眼中,巴菲特只是被視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價值投資者。但是,與普通大眾印象相反的是,巴菲特其實也是一名出色的宏觀經濟大師。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對當時的互聯網泡沫給予提醒,緊接著就發生了2000年的「互聯網冬天」;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在市場對股市(尤其是金融業)喪失信心乃至極度恐慌之時,巴菲特選擇了大幅增持當時的銀行股。後來,美國股市開啟了長達11年的長牛時代:從2009年3月6日起,截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的2月底,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累計漲了408%,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上漲357%,納斯達克指數累計漲幅669%。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巴菲特的投資選擇,就是美國經濟的一個風向標和晴雨表。在動盪不安的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們或許可從「股神」的投資選擇中,看出美國未來經濟的走勢。

「股神」賣了什麼,又買了什麼

在今年一季度美國股市大跌的時候,巴菲選擇奉行他自己的原則:「別人恐慌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慌。」他逆向增持當時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航空公司以及石油公司的股票。

但是,之後不久,隨著美國整體疫情防控的不利,巴菲特馬上改變投資邏輯,將航空股全部「割肉」(美國四大航空公司,即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國聯合航空)。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於今年5月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航空業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困難行業,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之下。現在,大家都被告知不要再飛行、不要再旅行。今天所有的業務,到底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的趨勢,我們不得而知。」

後來的事實證明,隨著疫情在美國失控,美國航空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客運收入可能減少3140億美元,同比下降55%。美國航空業的衰減程度更是前所未見,美國航空運輸協會CEO尼古拉斯·卡利奧(Nicholas Calio)表示,美國航空公司的旅客凈預訂機票數量同比下降了近100%。

今年7月,巴菲特花了97億美元購買了Dominion能源公司,包括7700英里的天然氣運輸管道,以及9000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存空間。其實,早在2016年,巴菲特就表示想要構建自己的能源產業。201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曾發起對Oncor電力公司的收購計劃。但是,當時市場對於能源股的追逐導致其價格過高,巴菲特沒有追風。今年,美國在經歷了疫情以及全球石油增產的雙重打擊下,能源類企業也面臨著跟航空類企業一樣的命運。但是,不像對於航空業那種悲觀的預期,巴菲特對於能源和鐵路這兩大傳統行業,卻願意去不斷地進行投資。他還多次表示,能源和鐵路是兩個需要很多資金的行業,也是對抗通脹的最好選擇。如今,巴菲特左手握著石油勘探開采權的上游產業資產(西方石油公司),右手握有運輸管道和儲存空間以及鐵路的中游產業資產。巴菲特的能源帝國框架,已逐漸浮出水面。

不單單如此,就在今年8月,巴菲特又作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美國證監會(SEC)公布的最新文件顯示,今年二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買入了黃金礦業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近2100萬股股票,並且,拋棄了自金融危機以來所持有的金融類股票,如高盛、摩根等銀行股票。

令人玩味的是,2018年,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比較了1942年以來,投資股票與黃金的回報率相差130倍,股票的回報率遠遠高於黃金。巴菲特因此奉勸投資者:「炒金不如炒股。」那麼,此時此刻,巴菲特為什麼突然殺入黃金領域而購買黃金企業呢?

其實,巴菲特的做法,一方面預示著其對於美國未來經濟的轉型看法,另一方面則表明他已經開始為未來做著准備。

美國的未來:低利率+高通脹?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影響投資的結果,有兩個重要變數,分別為「利率」和「獲利」。利率與投資,就好比地心引力之於物體一樣,利率越高投資的回報就越低。而企業的獲利,則是另外一個重要變數。

今年,由於疫情所帶來的封城等一系列舉措,美國企業在不斷地「死亡」。據央視 財經 報道,標准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統計顯示,截至止今年10月4日,美國申請破產的較大規模企業達504家,超過2010年以來任何可比時期的破產申請數量。在申請破產的企業當中,消費、工業和能源企業佔了大頭。今年9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降幅為33.2%。其中,服務支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而重挫41.8%。在消費行業之中,美國餐飲行業整體上將損失2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萬億元。而美聯儲為了將經濟拉回正軌,可能不斷地拋出更加激進的政策,比如,負利率以及比現在更大的量化寬松政策。

當地時間2020年5月7日, 有113年 歷史 的美國高端連鎖百貨商店內曼·馬庫斯 (Neiman Marcus) 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

那麼,這種做法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首先,美國的長期低利率尤其是負利率政策,會直接導致美元的大幅貶值。當美元因量化寬松政策而直接導致其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時,原先持有美國國債的投資者,也會用這種廉價的美元去投資海外那些利率仍然較高的國家。

其次,負利率會摧毀美國的金融世界。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銀行。在正常的模式下,當央行利息還是「正」的時候,銀行可以通過借貸利息與存款利息之間的利息差,並在不斷放貸加杠桿的情況下,取得盈利。但是,當利率由正變成「負」時,就會遏制銀行在原先正常情況下上杠桿的意願。銀行為了增加收入會轉向發行衍生品以及投資高風險資產。

對於這樣的一個未來,巴菲特正在用購買傳統能源以及黃金等資產的手段,去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危機。在遭遇過1970年末到1980年期間每年10%通貨膨脹的經歷後,巴菲特在其1981年致股東的信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巴菲特說,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類公司能夠存活下來:一類是因為剛需,企業可以輕易抬高價格;另一類是可不斷產生現金流。

不論是能源,還是鐵路,甚至是黃金,都是巴菲特所說的這兩類資產或符合其中之一性質的資產;而且,在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它們無疑也是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優質資產。這就是巴菲特拋棄航空股、金融股,而轉投能源、鐵路和黃金企業的背後邏輯。它所暗示的美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在今後較長的時期內,將會是低利率、高通脹下的低速運行。

我的兩點看法

基於對巴菲特今年的投資運作的分析後,我有如下兩點看法:

1.長期看好美國。盡管美國經濟短期內遭遇挫折,今年更是大幅萎縮,但是,從長遠來看,美國經濟有兩個方面不能忽視,一是它的修復能力極強;二是它的創新活力極強。在克服當下困難後,今後二三十年內,美國經濟依然強勁。

2.傳統能源和基礎商業仍然具有生命力。10月20日,世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Darren Woods在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因經營困難,該公司計劃裁員。但是,在他的歐洲同行稱可再生能源將很快取代石化能源之際,他卻對石化燃料依然充滿信心,並稱這一領域有幫助全球經濟繁榮的「更高使命」。Woods明確地表示,在2040年之前,石化燃料仍將佔全球能源領域的一半左右,而且,通常會為貧窮國家提供成本效益最佳的發展途徑,尤其是非洲和亞洲的較貧窮國家。

我贊同Woods的觀點,因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尚需時日。巴菲特選擇投資傳統能源的做法則是另一個重要證明——巴菲特擁有天然氣、煤氣、電力等抗通膨且可以帶來龐大現金流的傳統能源公司組合。即使未來偏愛新能源的民主黨人執政,也難以改變包括頁岩油氣在內的傳統石化能源將長期佔有半壁以上江山的局面!

我贊成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ad Barkindo)的判斷:「到2045年,石油將繼續在能源構成中占據最大份額!」

責編 | 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B. 美國捷藍航空公司的經典危機

面對危機,捷藍並沒有以天氣原因來為事件做解釋,而是主動承擔責任。CEO尼爾曼做了兩個大膽而有創意的舉動——在YouTube上發佈道歉視頻和參加電視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
2007年6月19日,美國最為知名的一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 and Associates 公布了《2007年北美航空公司滿意度調查》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捷藍航空以810點(共1000點)的總滿意度指數連續第三年總體排名第一,並繼2006年後再次獲得低票價航空公司最高的客戶滿意度。 一場災難性的冰暴襲擊了捷藍航空公司的基地——紐約市肯尼迪國際機場,機場的跑道結冰,造成多趟進出港航班延誤,數百名乘客被困機艙,時間最長達9小時。
捷藍航空有10架飛機被困機場跑道,751號航班便是其中一架。這趟航班原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上午8 時15分(北京時間14日21時15分)離開紐約,前往墨西哥城市坎昆。然而,登機乘客在機艙內等待數小時後,飛機仍沒有起飛。乘客卡羅琳·福徹說,舷窗被冰雪復蓋,飛機像一個「隔音棺材」。繼旅客滯留機艙數小時事件之後,捷藍航空又取消了6天之內的1000多趟航班。
一系列的旅客滯留、飛機延誤和航班取消事件同時暴露出了捷藍在管理上的不足——缺乏緊急應變的能力,在遭遇暴風雪之後捷藍也沒能及時的安排充足的人員來應對。北卡羅來納大學Kenan-Flagler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瓦拉里?蔡特哈姆爾指出:「無休止的延誤、航班取消以及服務混亂對捷藍航空公司的致命性打擊遠勝於規模更大的航空公司,這一切與人們對它的印象以及它對自己的宣傳、它的經營原則完全不相符。」捷藍一直以來宣稱將「重新為航空旅行帶來人性關懷」,在人們那裡也留下了低價優質的印象。
這次天災讓捷藍的經營管理幾乎陷於混亂,公司也深陷危機管理和公共關系的泥沼之中。至2月20日星期二,捷藍航空公司的股票下降了66美分,收於12.90美元。 遇到危機時最忌諱的就是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到沙子裡面不敢面對危機,或者急於以各種理由來為自己的過錯開脫,這樣只會讓更多人對你失去信任並讓企業陷得越來越深。態度決定一切,捷藍深知這一點!
2月的危機發生之後,捷藍並沒有以天氣原因來為事件做解釋,而是主動承擔責任,將責任歸為自身的管理失誤,捷藍航空的CEO尼爾曼做了兩個大膽而有創意的舉動——在YouTube上發佈道歉視頻和參加電視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
我們仍能在YouTube上看到尼爾曼的題為《Our promise to you》的視頻,視頻中尼爾曼以非常誠懇的態度就旅客滯留和飛機延誤及航班取消等事件道了歉,並提出了三點應對措施,最後承諾以後此類事件不會再發生。
且不管視頻中尼爾曼的話語如何及態度如何,僅其在YouTube上發布這樣的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危機公關舉動。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用戶每天通過YouTube網站觀看的視頻數量已經超過1億個。根據一些研究公司公布的數據,YouTube在網路視頻市場佔有的份額遠遠超過Google的同類服務。
在網路無處不在的今天,特別是在幾乎全民普及網路的美國,傳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可以使企業收益無窮,而稍不留意,則可能使企業處於危險的境地。LG的「翻新門」系列危機事件即是最好的印證。而捷藍正充分利用了 YouTube傳播快、復蓋廣的特點,迅速的在人們面前表明了其對於「2月危機」的態度。在其發布視頻時候,立刻就有許多網友跟帖表示支持!而這一舉動因為創造性的利用網路來進行危機公關,甚至被《連線》雜志作為經典案例,更有評論家預測,捷藍的這次危機公關可以當選為2007年年度最佳危機公關案例。
尼爾曼另一個大膽的公關舉動是,在2月21日參加了著名的美國脫口秀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在節目中,尼爾曼從容地應對主持人對他的提問,並主動承認了自己管理上了問題。他說:「我們本應該行動得再快點,我們本應該有更好的應急預案,這樣就能讓顧客下飛機。我們本應該早些與港務局聯系。這些全都是我們從這次經歷中汲取的教訓。」節目最後他還表示:「我們將從這次事故中重新站起來。」如果說之前的網路視頻已經讓人們對捷藍的「壞」印象有所轉變,在這個節目中的亮相更讓人們看到了捷藍的誠意!畢竟,這可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脫口秀節目,能在節目中出現的可都是些大牌明星級人物,而主持人大衛·萊特曼也素以刁鑽辛辣著稱。
如果說YouTube上的視頻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親民的誠懇的尼爾曼,那麼在《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沉著冷靜的尼爾曼,同時脫口秀節目也讓他鍍上了一層明星的光芒。在這一新一老的媒體中的兩次亮相,與其說是兩次對公眾的道歉和解釋,不如看作是兩次自我宣傳,其目的不僅在於為之前的事故取得乘客的諒解,更在於讓更多的人看到捷藍的真誠,獲得更多的信任!而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和參加脫口秀節目更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其傳播效應大大增加,捷藍的聰明之處正在於此. 捷藍的危機公關又一創舉便是在2月20日以書面形式對外公布了一份保障顧客權利的公告。公告承諾,如果捷藍航空公司在起飛12小時之內取消航班而且原因是公司可以控制的話,旅客可以獲得完整的退款,或得到一個貸記或優惠禮券。如果捷藍航空公司在可控制的情況下發生航班誤點,旅客可以獲取價值在25美元到相當於全額來回機票的優惠禮券,數額多寡取決於誤點的時間長短。而其他對顧客的補償還包括:如果飛機已經著陸,但卻在30分鍾之內無法滑行與接機口對接,或者如果飛機起飛時間延誤超過3個多小時,旅客所獲得的禮券至少有100美元,具體的數額取決於機票的價格。
捷藍對外公布的這份書面政策在美國航空運營商中獨樹一幟,盡管每個公司都可能有對於類似事件的賠償措施辦法,但是捷藍卻另闢蹊徑,以書面公告的形式來推出這種「服務保證」。這的確是個明智之舉,它回歸了捷藍航空公司一直以來的宣傳核心,顯示了捷藍把顧客永遠放在第一位的態度。
捷藍之所以在這次事故中陷入危機,就是因為這次事件的發生與捷藍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極其不相符,使得人們懷疑它的服務並不可靠。而這種書面保證彷彿就像是捷藍投給人們的一顆定心丸,比口頭宣傳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而獲得人們的信任,而且政策中所列的真金白銀的賠償款項並不吝嗇。
另外國會針對航空服務存在的問題曾明確表態,希望航空公司採取步驟自行解決有關服務問題而不是由國會來立法。捷藍的這個政策正好是對政府的最好回應,而這一舉動也得到了某位關鍵性國會議員的肯定。可以說這個政府公關做得非常及時和到位。

C. 美股全線收低滴滴跌超22%

美股全線收低滴滴跌超22%,投資者會從新興股票市場平倉,以彌補美股票市場的損失,從而彌補保證金。
截至收盤,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線走低,蘋果跌1.17%,亞馬遜跌1.38%,奈飛跌2.33%,谷歌跌0.67%,Facebook跌1.14%,微軟跌1.97%。美股航空股普遍下跌,波音跌1.92%,美國航空跌4.59%,達美航空跌1.77%,西南航空跌2.36%。
美股漲跌沒有價格限制。目前只有中國股市有漲跌幅限制。美股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較早,市場機制也相當成熟。此外,美股的優勢還有: 1)美國股票是國際市場,流動性好,機構投資者居多,市場有效性強; 2)賣空在做多,雙向交易,而且T+0規則可以隨時結算盈虧;
3)美國股市誕生早,經歷過金融危機,機製成熟,安全性高。
美股下跌對A股市場的影響:當美股票下跌時,機構投資者會從新興股票市場平倉,以彌補美股票市場的損失,從而彌補保證金,這將導致資金在新興股票市場流出,股價下跌。在a股中,美股票對a股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北向資金或者合格投資者資金的流出,這會改變投資者的信心,就像今年3月初開始的美股大跌一樣,a股上也有痕跡,就是跟著大跌,後來市場上資金謹慎導致的震盪走勢。
拓展資料:
美股票如何影響a股:從根本上來看在於美國強大的資金實力,股票交易制度靈活,實行無限漲跌的交易制度。因此,當面臨大形勢時,美股票的波動也非常劇烈,這將對資金的國際流動產生很大影響。正常情況下,與a股市場相比,美股市相關性不大,但a股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股市走勢的影響。一方面,這是因為美股市比a股市場更加成熟,投資者多為機構專業投資者,這使得美股市更加敏感、及時、准確地反映市場最新的投資趨勢。從美股市可以看到許多熱點和新的投資主題。另一方面,美龐大的股票市場能夠在全球經濟投資中,中發揮更具方向性的作用,這使得美股票市場的漲跌對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D. 變異毒株「嚇退」全球股市,哪些版塊有望逆襲

高科技、IT、自動化、能源板塊或有利好
「除了醫葯,高科技、IT、自動化產業也有望逆市飄紅。」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家梅新育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想去年的財報數據上升至歷史高點,江蘇南通某人工智慧紡紗廠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對於不甚樂觀的消費板塊而言,除了客流原因,監管成本等因素也在增加,如何促進該行業良性循環、減少醫葯行業透支發展,是值得有關部門思考的問題。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病毒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突變組合,可能能夠逃避疫苗的免疫反應,將更具傳染性。 市場緊張情緒順時高漲,當日,英國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報收於7044.03點,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66.34點,跌幅3.64%。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報收於6739.73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336.14點,跌幅為4.75%。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其中,與旅行相關的股票跌幅最大,嘉年華公司及皇家加勒比郵輪分別下跌11%和13.2%。美聯航、美國航空分別下跌9.6%和8.8%。
拓展資料:
多個行業遭遇打擊,全球經濟步履艱難,可見全球市場對新冠病毒已經產生應激反應。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市場恐慌心理較為嚴重,投機情緒隨之增強。這種情緒對投資板塊的干擾性、破壞性、沖擊性也更為明顯。此外,恐慌指數的上升與投機炒作關聯密切。畢竟疫情減弱了市場獲利空間。在抓住機會後,更多空頭對有關板塊的攻擊性更強了,這對實體經濟發展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 雖然在年末收官之際,市場不安情緒會傳導至實體經濟層面,但也不盡然是「壞」消息。譚雅玲表示,各國情況不盡相同。長遠看,美股牛市還將持續;因疫情控制良好,日本股市有望進一步反彈。航空旅遊會受到影響,但醫葯板塊將從中獲利。 數據也顯示,與其他板塊跌聲不斷相比,上周末,投資者爭相購買新冠疫苗生產商股票,莫德納股價飆升超過20%,輝瑞漲幅6.1%。
「除了醫葯,高科技、IT、自動化產業也有望逆市飄紅。」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家梅新育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想去年的財報數據上升至歷史高點,江蘇南通某人工智慧紡紗廠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對於不甚樂觀的消費板塊而言,除了客流原因,監管成本等因素也在增加,如何促進該行業良性循環、減少醫葯行業透支發展,是值得有關部門思考的問題。

E. 美股開盤:納指漲逾百點 科技股多走高拼多多漲逾7%

金融界5月27日消息,投資者權衡PCE核心物價指數以及其他經濟數據,同時 科技 巨頭財報利好以及歐洲主要股市集體走高為市場帶來提振,美股在納指領漲下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強勢集體高開,納指漲逾百點; 科技 股多走高,拼多多Q1營收同比增長7%至238億元漲超7%;戴爾大漲超17%,Gap盤初觸發停牌,此前一度跌超8%;邁威爾 科技 漲5.54%。

道指漲66.28點,漲幅為0.20%,報32703.47點;納指漲131.54點,漲幅為1.12%,報11872.19點;標普500指數漲27.22點,漲幅為0.67%,報4085.06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2%,德國DAX指數上漲0.6%,法國CAC-40指數上漲0.8%。黃金反彈觸及1860美元,油價上漲;美元觸及一個月低點。

美國通脹見頂了?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4.9%,較前值回落

美國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升4.9%,預期升4.9%,前值升5.2%;環比升0.3%,預期升0.3%,前值升0.3%。4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升6.3%,預期升6.2%,前值升6.6%;環比升0.2%,預期升0.2%,前值升0.9%。作為美聯儲最為青睞的通脹衡量指標,這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聯儲對於通脹前景的預期及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

緊縮終點就在前方?美銀預測:美聯儲可能在9月暫停加息

美東時間周四,隨著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市場對美聯儲政策前景的擔憂有所減緩。美國銀行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金融狀況惡化,美國央行可能會在9月份暫停收緊政策,將基準隔夜利率維持在1.75%至2%的區間。

抄底大軍來了?全球股票基金資金流入創10周以來最高水平

根據美國銀行援引的EPFRGlobal數據,在截至5月25日的一周內,全球股市凈流入約200億美元資金,其中流入美股的資金最多。現金以約280億美元的凈流入領跑各類資產,顯示市場參與者仍在尋找避險資產。債券基金凈流出58億美元。花旗集團策略師周四報告稱,現在是抄底股市的時候了,尤其是歐洲和新興市場的股票,因為在全球股市暴跌之後,這些股市的估值頗具吸引力。

4290億美元!小摩:企業回購規模創紀錄新高,美股或已接近觸底

摩根大通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稱,在美股持續下跌期間,企業回購大幅增加,今年迄今宣布的回購數量已達創紀錄水平。有鑒於此,股市可能已接近觸底。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今年來宣布的回購規模達到創紀錄的4290億美元。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師Kolanovic表示,這一水平代表著今年迄今為止的回購比2019年和2021年更強勁。

巴克萊:預計美國僱主將在5月保持強勁的招聘步伐

下周五將公布美國5月非農就業報告,預計將增加37.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低於4月份的42.8萬,但仍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的韌性。5月份的就業增長將保持強勁,與此同時私營部門的職位空缺數量仍將高企。預計失業率將降至3.5%,顯示勞動力市場持續緊俏。至於工資,預計平均每小時工資月率將增長0.3%,與4月份表現相似。就業和工資增長應會推動勞動力薪酬再次強勁增長,足以抵消高通脹對總購買力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在年底出現倒掛

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出現倒掛,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將達到3.25%,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接近3%。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每次加息50個基點,然後放緩至連續加息25個基點。預計到今年年底,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在2.5%-2.75%之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將下降至6.5萬億美元。由於通脹依然高企且增長放緩,對滯脹或完全衰退的討論應繼續成為今年投資者辯論的主題。最終,這應該會限制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年底前的上升幅度。

對沖基金大鱷:美國經濟最快今年陷入衰退,美聯儲無法阻止食品和能源通脹

美國對沖基金大鱷、海曼資本(HaymanCapital)首席投資官凱爾·巴斯(KyleBass)日前表示,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3年初陷入衰退,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將繼續沖擊美國,而美聯儲對此無能為力。雖然(美聯儲)對新冠病毒爆發的下意識反應可以說是必要的,但最終,顯然美聯儲印刷的貨幣比一開始流通的多了40%,這有點太多了。巴斯周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美國能源通脹有多猛?航空燃油價格同比翻番,4月機票漲價幅度創紀錄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日前公布的數據,本周美國航空燃油現貨價格觸及每加侖3.517美元。雖然較4月高點有所下降,但仍是一年前每加侖1.765美元的兩倍左右。這一價格漲幅也遠遠超過汽油價格51%的同比漲幅。這也推動了美國航司4月票價漲幅創紀錄,據報道,從紐約到舊金山的機票價格為662美元,較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

原油猛漲勢頭又來?布油六連漲隔夜站上117美元!創兩個月來新高

周四,國際油價收漲約3%,創下兩個月來新高,原因是有跡象顯示,美國夏季駕駛季節到來前美國燃料供應緊張,與此同時,歐盟還與匈牙利就俄烏沖突問題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計劃發生爭執。周五亞盤時段,原油繼續沖高。截至北京時間17:32,布油日內漲0.76%,報118.45美元,WTI原油漲0.44%,報114.7美元。

特斯拉申請擴建德國超級工廠,正式獲批或需一年時間

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特斯拉已向格倫海德市政府提出申請,計劃將其德國超級工廠的廠區面積擴大三分之一,即在工廠以東再建100公頃的廠區。格倫海德市長ArneChristiani表示,市議會將於下周審議特斯拉的申請,他認為,和第一階段的項目一樣,正式批准該公司的擴建計劃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再次上演復合劇情!木頭姐狂買25萬股英偉達

ARKInvest創始人木頭姐似乎在奉行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投資策略,在狂買1070萬美元特斯拉、加倉10萬股Zoom視頻通訊後,她再次出手,於本周四通過三隻ETF買入近25萬股英偉達。木頭姐此前曾持有英偉達,但在2021年11月5日清倉。

戴爾Q1商用PC營收同比增長22%

戴爾 科技 公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截至4月29日)業績,數據顯示,Q1總營收及調整後每股收益均超過分析師普遍預期,Q1總營收同比增長16%至261億美元,超分析師普遍預計的252億美元;商用PC營收同比增長22%,達到120億美元。

為提振利潤,Paypal本周開始裁員

Gap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並大幅下調2022財年全年指引

GapInc一季度每股虧損0.44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計的虧損0.07美元。此外,營收也同比下降13%至34.8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34.9億美元。其中,除BananaRepublic外,該公司其他品牌的銷售額均較上年下滑,可比銷售額總體下降了14%。更令人擔憂的是,毛利率下降了930個基點,而庫存上升了34%。展望未來,該公司管理層大幅下調了2022財年全年指引。與上年相比,預計營收將出現中低單位數下降,而在非公認會計准則下的每股收益預計將在0.30-0.60美元之間,分析師普遍預期區間高端為1.30美元。

摩根士丹利:業績前景不明朗,下調Roblox目標價至27美元

5月27日訊,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rianNowak將Roblox的目標價從32美元下調至27美元,仍維持與大市持平評級。Nowak表示,雖然Roblox第一季度的業績好於他的預期,但他仍對今年下半年和2023財年的營收趨勢持謹慎態度。Nowak還預計,Roblox加大對開發商支付的投資將對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

拼多多一季度凈利潤26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29.05億元

拼多多一季度凈利潤26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29.05億元。拼多多稱,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7.513億,同比增長4%。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活躍買家數為8.819億,同比增長7%。

被傳多個部門裁員、副總裁離職,小鵬 汽車 :暫無回應

據媒體報道,5月27日,媒體就多個部門調整、裁員,VP何立揚離職一事向小鵬 汽車 方面核實,對方表示暫無回應。此前有據媒體報道稱小鵬 汽車 正在進行一輪組織調整、裁員,涉及多個部門,目前已有數位高管發生了變動,小鵬 汽車 負責出海業務的副總裁何利揚已於近期離職。

富瑞:下調阿里巴巴目標價至224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富瑞發表報告,阿里巴巴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季度業績好過預期,預計阿里巴巴將繼續專注於成本效益,並在疫情結束後抓住機遇。該行重申對阿里巴巴買入評級,目標價由268港元下調至224港元。富瑞認為,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市場份額的增長有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前景,在更高的轉化率和相關內容的付費點擊增長推動下,迎來可觀的貨幣化機會。

摩根大通:阿里巴巴上季經調整股盈高預期13%,成本節約及利潤率前景成股價驅動

小摩發表報告稱,阿里2022財年Q4收入略優於預期,經調EPS較市場及該行原預期各高出12%及13%。投資者普遍預期阿里Q4電子商務和2023財年收入前景疲軟,因此成本節約舉措和利潤率前景將成為未來更重要的股價驅動因素。該行對該股的看法更加樂觀,市場在克服疫情並開始上調盈利預測,電子商務股可享股價驅動因素;阿里股價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市盈率估值水平最低,且其於2022年利潤率提升潛力最大,故料股價較同業有更大上行空間。該行維持阿里巴巴增持評級及目標價130港元。

F.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最新實時行情

1. 美股航空股集體上漲,波音漲3.72%,美國航空漲7.88%,達美航空漲6.02%,西南航空漲2.91%,聯合航空漲8.32%。
2. 美國能源股集體上漲,埃克森美孚漲1.13%,雪佛龍漲1.59%,康菲石油漲2.4%,斯倫貝謝漲2.63%,西方石油漲2.33%。
3. 美股大型科技股集體上漲,蘋果漲2.15%,亞馬遜漲1.11%,奈飛漲1.75%,谷歌漲0.81%,臉書漲3.59%,微軟漲0.98%。
4. 熱門中概股多數收漲,中國鋁業漲12.87%,秦淮數據漲11.99%,阿里巴巴漲10.44%,汽車之家漲10.27%,富途控股漲10.01%,愛奇藝漲5.94%;博實樂跌15.49%,寺庫跌15.4%,無憂英語跌14.39%,雲集跌14.08%,波奇網跌9.7%,京東跌3.54%。
拓展資料:
1.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是指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基金,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0家非金融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為納斯達克市場市值前100強的非金融公司,每天的股票平均交易量必須要超過20萬股,上市時間一般需要達到2年。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均為業績穩定、規模巨大的公司,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其中又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體。
2.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是qdii基金中的一種,投資者在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qdii一般在T+2日確認份額,基金投資者買入qdii基金一般在T +2日才開始有收益,同時,qdii基金贖回資金到賬時間比國內其他基金到賬時間要晚一些,根據其代銷機構的不同,其贖回資金到賬日也不同,一些代銷機構的贖回資金在T+4日到賬,一些代銷機構T +10日才到賬。
3.像我們熟悉的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就是納斯達克100的前5大重倉股。另外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知識:納斯達克100,雖然名字是100家公司,但實際上持有107隻股票。這是因為,其中部分公司,同時有兩種股票份額,比如說谷歌就是這樣。

G. 美國股市又大跌了,「三連陽」只是迴光返照嗎

首先特朗普簽署2.2萬億救市方案,紓困計劃內容包括:向美國民眾發放一次性補貼;提高失業救濟金;未有裁員的企業可獲額外醫療補貼、貸款和擔保。

以此造成道指周漲12.8%,創1938年以來最佳單周表現,此外當前美國成為全球疫情震中,問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史上最大手筆的財政刺激法案僅短暫提振大市,然而美股止步三連陽,道指跌超900點。收盤數據,道指報21636.78點,跌幅915.39點或4.06%,標普500指數下跌88.6點,跌幅3.37%,收在2541.47點;納指下跌295.16點,跌幅3.79%,報7502.38點。能源及 科技 股領跌標普,分別收跌6.9%和4.6%;航空股承壓,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分別收跌10.3%及7.6%。

其次以往熊市中的「迴光返照」並非罕見。2000年互聯網泡沫及2007年金融危機引發的美股熊市期間,股指都曾出現超20%的暴漲,然而直至較高位跌去49.2%和56.8%之後,美股才見底回升。最強的一次「迴光返照」發生於1937年熊市期間,股指一度報復性反彈62.2%,此後再從較高位跌去六成。現如今投資者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居家隔離和商業停擺需要持續多長時間才能控制病毒,二是停擺期間造成的最終經濟傷害有多大。另外復工之後經濟會如何表現,是否所有人都能立即上崗,消費行為能否恢復,停工關店如何沖擊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 由此不難想像上半年美國經濟會出現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滑。毫無爭議地,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現在的問題是多大程度的衰退。

美國就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尤其是美聯儲和美國政府,面對嚴重的新冠病毒疫情不上心,卻一直在美國股市和經濟上煞費心思,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憋大招。

美國股市為什麼前期出現連續下跌?美國經濟又為什麼會認為會衰退?從最近的形勢來看,應該是有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但是新冠病毒到底是導火索,還是根本原因呢?

這樣就可以理解, 為什麼美國現在出台這么多的經濟刺激政策?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力度,這說明在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眼裡,還有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威脅, 而這個更嚴重的威脅是什麼?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從美國股市的表現看,連續反彈三天之後,又出現了大幅下跌,按照美國股指期貨的表現,周一很可能還會延續下跌趨勢。

我覺得美國不是遇到了重大問題,就是在憋一個不可告人的大招,除非美國人是傻子,明明花少量錢,通過阻斷病毒傳播就可以解決的流行病,反而花上2.2萬億美元的代價去救股市,而且到現在看好像也只是曇花一現,你覺得美國到底在想什麼呢?

美股和世界主要股市表現基本一樣,都是因為三大因素而持續暴跌。第一是因為世界經濟增速預期開始不斷下調,帶來了下跌動力;第二是國際石油危機帶動了第二輪下跌;第三,則是疫情因素,導致主要的風險被持續擴大。而三者之間不斷彼此放大,期間引發了美股出現四次熔斷的主要根源就是三者的共振和此次放大引發了「美元流動性危機」。

而目前美股或者歐洲,或者a股,依舊在這個三者共振因素中運行,通過美聯儲的緊急刺激和放水寬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世界美元流動性危機」,但是,作為央行,只能改變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而無法改變國際疫情帶來的「供給端」和「需求端」的交替殺跌。

從我國疫情來看,已經進入平穩階段,從而完成了從「供給端」到全力復工的修復,但是,在我國疫情穩定後,國際疫情開始加速擴散,從而和我國春節後「隔離」以及「停滯」一樣,帶來的世界貿易「需求端」的萎縮和停滯。目前,這個「需求端」的停滯,才剛剛開始。

因此,對於美股或者a股來說,目前的主要風險在於:

第一,國際疫情拐點還沒出現,難以看到或者預見拐點什麼時候到來,從而結束經濟和需求的「停滯」狀態。

第二,資本市場在拋售「風險資產」方面,初步完成了一次從「風險資產」向國債債券轉移的過程。目前這個階段已經基本結束,但是,不排除在疫情拐點遲於金融市場預期之後再度出現。

第三,全球主要的產業鏈憂慮,從復工延遲帶來的「供給端」壓力,轉向了國際貿易帶來的的需求端壓力。而後者更難預測和控制。

目前,世界主要的產業鏈,都在進入「需求停滯」,而「需求停滯」體現在股市上,就是「殺估值」,而隨著「停滯」時間的延長,進入「殺業績」階段,才能完成完整的「戴維斯雙殺」過程,目前看,還處在前者的階段中。

單獨看a股,或者單獨看美股,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和歐美經濟在貿易和需求方面的聯系,是無法割裂的,彼此影響和此次放大影響,是一個國際產業鏈分工協作的結果。

假設,美股的主要跌段已經完成,未來無論是否繼續新低,但是不再出現持續熔斷,持續以之前「四次熔斷的速度和方式下跌,逐步的下跌是非常合理的。反觀我國也是一樣,下跌在開篇三大因素沒有徹底出現拐點之前,任何「干預」和外力只會改變一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次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各國股市下跌,尤其是美股和A股,被一些「磚家」當成了發大財的機會,並洗腦了很多人。

他們的想法也不能說是錯的,所謂「機會是跌出來」,短期的回調才能帶來獲利空間。

可惜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新冠疫情不是簡單地傳染病,像SARS一樣半年時間消失在 歷史 的塵埃中,甚至有可能會長期與人類共存,只能說是經驗主義害死人。

美國股市大概率會「跌跌不休」,這是與特朗普促成的極限流所造成的用力過猛是有關系的,為了挽救經濟,特朗普政府做了三件事情:1、無限印美元薅全世界的羊毛。2、兩萬億刺激經濟方案。3、催促美聯儲降息。

結果美聯儲一下子用過了勁,突然宣布一桿子降息至零,並啟動了一項規模達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松計劃,以保護經濟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

但這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有點像為了引出敵軍放槍誘敵深入,卻發現敵軍包圍上來了,子彈剛才誘敵的時候已經打光了。美國的三板斧之後其實也的確沒啥後招了,結果沒有打到點上,三連陽之後開始震盪下行。

這絕對是符合邏輯的,新冠病毒對預計經濟最大的腐蝕在於企業停工破產,人們失業下崗,但美國卻頭疼醫腳,這就是飲鴆止渴了,反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市場恐慌,再加上近些天有些州醫療資源接近崩潰,裹屍布川流不息,在這種現場教學的刺激下,美國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但這還沒有到底, 因為聯邦政府和各州最嚴厲的封禁或者隔離還沒有開始,這其實是個兩難選擇,不隔離,美國人大規模死亡;隔離,美國人大規模失業;對於不喜歡儲蓄的美國人來說,失業基本就相當於死亡,甚至比死亡還慘,那麼久意味著大規模的動盪(動亂)。

所以說,美國的股市必然還會大跌,即便是漲也已經於事無補,因為下行的趨勢已經註定了。

然則何時才會止住跌勢呢?這要看新冠病毒疫情的臉色了!

毫無疑問,美股的三連陽就是迴光返照。

美股下跌的直接誘因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對經濟基本面的負面沖擊,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經濟高杠桿,企業舉債回購,製造業外遷帶來的產業空心化,民眾收入差距拉大、 社會 撕裂等,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之前,美股重返升勢痴人說夢。

在低利率和2008年之後的放水貨幣政策下,企業回購推高股市,吹大股市泡沫。

而股市下跌帶來美元流動性擠兌,從而引起投資者無差別拋售資產。

美聯儲吸取2008年教訓,快速、迅猛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階段性緩解了流動性擠兌問題,但也由此引發了民眾對未來前景更加黯淡的預期。

在過去的20天內:

這些措施導致了美股上周4天反彈,其幅度超過了20%,直到周5尾盤才停下反彈步伐,半小時內回撤700點。

這次回撤明顯是對之前4天反彈的技術性修正。

稍長一點周期看,本輪下跌之後的反彈,在觸及黃金分割位0.618後戛然而止,整個下降趨勢未見改變,換言之趨勢而言,目前還是下跌趨勢。

投資者都知道,趨勢一旦形成,短期之內極難扭轉。

除非出現超預期的利好、或者基本面好轉,一舉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否則就會延續之前的趨勢。

綜合:美股三連陽只是迴光返照,今晚美股還將繼續下跌!

是不是迴光返照不知道,但美股一定沒有開啟反彈的趨勢。

最近幾天,美國每天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都在2萬左右,這還是限制於美國現在的檢測水平,如果檢測樣本更多,我相信每天的新增確診患者會更多。

美國應對疫情的沖擊很有意思,只放水不怎麼關心救人。美國一直在實施大放水政策,美聯儲一下降息到零,並且開放了無限量化寬松的口子,而且美國政府還推出了2萬億的財政刺激計劃。

這兩個措施一下讓美股大漲了起來。但是我想說的是,寬松政策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確實可以提升資本市場的信心,讓資本慢點跑。但是奇怪的是,美國並沒有花大力氣去應對疫情,直到現在,美國聯邦政府還在和地方州政府扯皮。

所以疫情並不會很快消失,美國的確診患者會持續上升。現在只是一個爆發期,並沒有到高峰期。直到昨天美國政府才推薦老百姓戴口罩,在此之前美國政府不鼓勵戴口罩的。美國老百姓也很實在,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戴口罩, 健康 的人不用戴。

所以實際上病毒在美國大肆傳播,很大因素是因為政府的宣傳錯誤。如果早早的戴上口罩,美國不至於到現在這個情況。

在疫情沒有到達高峰之前,不能輕易地說美國股票開啟反彈趨勢。而且現在只是對信心層面的沖擊而已,等疫情對美國實體經濟產生沖擊的時候,美股會有新的一輪下跌出現。

美國股市雖然結束了過去一段時間連續的下跌和動盪出現了小幅度的反彈,但是目前疫情對於經濟的沖擊剛剛開始,未來美國股市的動盪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美國股市在前一段時間出現了 歷史 上最快的跌幅,這主要是來自於美股此前的泡沫積累過高以及對於疫情蔓延的恐慌。但是其實美國的經濟那時候尚未受到疫情的明顯沖擊,股市的下跌只是迎合了市場的預期,以及釋放了之前幾年內積累的泡沫和風險而已。

按照企業的平均盈利估算,美股真實市值應當在18,000點到19,000點之間,在此前的暴跌中,股市市值已經接近了這個數字,也就是說泡沫擠壓的差不多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股出現了小幅的反彈是正常現象。

不過疫情對於經濟的沖擊,現在才剛剛開始,美國上周單周失業金領取人數已經達到了328萬人,是 歷史 最高數字的5倍,這就是說隨後美國經濟很大概率陷入到衰退當中,經濟的基本面即將下行,對於美股而言這是明顯的利空。即便是泡沫,絕大多數已經破裂,隨著經濟基本面的下行,美股還會出現下跌。

因此可以說短期的反彈只是偶然現象,美股的動盪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美股反彈還是要從,3月24日,美聯儲宣布開啟無限期寬(QE)模式說起。

美聯儲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來支持市場的平穩運行,這一招有利於緩解美元流動性危機。

這里的流動性危機是指現金的短缺,簡單來說是因為美國機構投資者預期接下來可能爆發系統性經濟與金融危機,大家都秉承著現金為王的態度,把證券拋售,回籠資金,但是不出手繼續購買股票了,市場上的錢就變少了,接下來就會導致很多證券沒有人購買,缺乏流動性,無法變現。

但是美聯儲為了緩解流動性危機,大規模印前買國債,這一次還進入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市場,向進入市場注資,這一招有點像一劑猛葯,確實有利於緩解流動性危機,進而防止金融危機,但是玩脫了,也可能導致美元崩盤。

現在經過美股20%,美元指數跌倒了98附近,說明市場還是認可了美聯儲的救市方案。金融市場開始止跌企穩,但要想著恢復到持續反彈,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持續處於20美元/桶,低位價原油什麼時候恢復到50美元上方。畢竟,美元大量的頁岩油生產成本是在50美元附近,不賺錢還能持續多久。停產和破產可能也是一晚上的事情,畢竟石油企業債券今年要集中性對付,會出現擠兌風險。

第二,美國持續增長的新冠疫情,現在已經突破12萬,遠遠超過了中國。現在還在缺口罩、防護服以及呼吸機等等抗疫物資,短期拐點還沒有出現,疫情經濟秩序恢復正常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問題不解決,美股反彈還會出現反復,但迴光返照的概率不大,未來會一天比一天好!畢竟,全球化的今天,美股暴跌會引起蝴蝶效應,A股也會受到牽連。

當然不是,美股大概率探底,後面是震盪回升,現在是極佳的投資機會,

在許多人的意識里,目前疫情勢頭正猛,尚未看到拐點,未來會有很多的不確定,因此應該觀察等待,等美國感染人數出現下降,局勢穩定再投資美股,這個思維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金融市場與現實並不是同步運行,迴避風險意味著失去機會,等你覺得安全了,股市已經漲到高點了,

疫情在美國蔓延,給美國人民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沒有那麼大,美國只是適當限制人民行動,這意味著美國經濟運轉整體上影響不大,該幹嘛還幹嘛,美股暴跌不完全是疫情的原因,美股連漲十年,有內在調整的需要,疫情只是引子,給股市下跌提供一個良好的借口,同時美國疫情死亡率很低,疫情的影響主要是心理層面,以美國的實力,疫情不可能會失去控制,

更重要的是,美國人民樂觀從容,沒有出現恐慌和混亂,這是對抗病毒最好的武器,美國人民終將會戰勝病毒,美股不僅僅只是金融市場,還是美國信心和凝聚力的展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漲的更多,

毫無疑問美股將要走向熊市,不管是「三連陽」還是「幾連陽」,都只是利好消息的刺激和技術性修復。

其實從一開始美當局就用錯了救市方案,一邊美聯儲採取降息到0+7000億量化寬松,一邊美當局對疫情「遮遮掩掩」, 投資者這時候就會有一個矛盾:「既然疫情對美股不會有影響,那美聯儲何必著急祭出應對2008年次貸危機時的救市標配?」,這也是美投資者恐慌情緒的開始,也是美股連續10天4次熔斷的根源。

(圖:次貸危機時美聯儲救市措施一覽表)

從美聯儲採取一些列的就是措施來看:無限量寬松、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等等,美聯儲幾乎能用的大招都用上了,但是救市效果並不明顯,除了利好消息刺激出美股幾次短暫的上漲之外我們看不到美股的「底」在哪裡。

其實美股下跌的根源還是在「疫情」, 目前美國疫情有集中爆發之勢,最近幾天每天新增病例都在20000上下,累計確診已有14萬之多,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對比特朗普3月初在白宮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時預測的疫情將會持續到6-7月份來看, 按照目前的美疫情的發展趨勢,6-7月份的預測可能是過於樂觀了,加上目前美國的檢測能力也不足夠應對持續增加的「疑似病例」,從根源上將,美股反彈還看不到時間表。

(圖:美國疫情新增)

另外隨著疫情的發展,線下實體經濟遭受嚴重重創,職工失業率驟增,企業破產倒閉潮開始萌芽。 這些實體經濟上遇到的困難必將通過傳導機制對美股產生利空影響。 所以說現在的整體狀況是疫情影響實體,實體反作用於美股。 而當我們看不到疫情被控制住之前,所有的美股所謂的「反陽」都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因此,現在美當局的重中之重還是疫情控制,只有從根源上解決疫情問題,美股才有可能迎來「觸底反彈」。

結語

美聯儲的救市措施也不能說一點作用都沒有,至少目前來看,美股流動性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但實體經濟遭受的沖擊,特別是失業率、國內外需求萎縮、全球經濟和消費雙放緩這些層面的影響可能導致美股會第二次「探底」。

H. 行業巨虧400億、空乘工資跌至2000…航空業這么難,該怎麼復甦

記者/ 劉碎平

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被全球航空業寄予了厚望,相關國際航線也在陸續恢復中。

整整三個月,飛行員李文清僅執行了一次飛行任務。2月15日,他從北京飛到上海,當天就返回了北京。萬萬沒想到,這一停飛,就是兩三個月。「班還沒有排出來,預計下一次飛行在5月中下旬。」李文清告訴《鳳凰周刊》。

從業6年多,李文清第一次連續在家休息這么長的時間,陪孩子、做家務、看書、學習成了他這兩個多月時間里的主要工作。

國內飛行員薪酬基本是按照基本工資+飛行小時費來計算,疫情期間飛行時間驟減,也意味著收入大不如前。「無疫情的時候,平均每月70小時左右,現在的飛行時間接近於零,收入減少了3/4。」盡管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但李文清的妻子剛剛生完二孩,「收入驟減,只能省著點花」。

疫情發生以來,航空業也遭受重創,從業人員自然未能倖免。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行業累計虧損39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336.2億元。

如此大面積的虧損,也體現在各大航空公司日前公布的一季報中。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一季度分別虧損52.62億、48.05億、39.33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298.64%、276.48%、296.06%。

受疫情影響,難的不僅僅是國內航空,全球航空業都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今年上半年,某民航公司飛行員副駕張明浩原本有買房的計劃,疫情暴發後,他的飛行時間大幅減少,到手的錢也只有基本工資。「工資沒有保障,房子也不敢買了。」張明浩告訴《鳳凰周刊》。

3月、4月,張明浩僅執行了一次飛行任務,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哈爾濱的家裡,每天健身、看書,告別了過去飛4天、休息1到2天的工作節奏。正常月份,張明浩每個月的飛行時間是五六十小時。

「工資發得太少了。」最近一兩個月,張明浩和同事們都會在群里互相吐槽。原本,張明浩每個月有10000元左右的底薪,但他發現,公司會通過輪休等方式,剋扣底薪,「這其實是等同於變相降薪。」工資變少後,每月6000元左右的車貸,還是讓他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張明浩說,更慘的是有同事貸款買了近千萬元的房子,每月背負著五六萬元的房貸,疫情期間,收入大幅減少後,房貸面臨斷供的壓力。

董曉磊出身於民航世家,他已經與藍天為伍十年,其父輩還曾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執行過飛行任務。武漢宣布封城後,董曉磊的飛行任務經常被取消,這讓他感到很無奈。

按照原來的工作排班,董曉磊一般會在執行3班國際航線後,再執行3到4班國內航線,2月初前後,國際航線就幾乎停掉了。2月、3月以及4月上旬,董曉磊和大多數同事一樣,變身「家庭婦男」,看孩子、做家務成了主業,飛行時間由原來的90小時/月,減少了2/3。

4月下旬,實在沒閑住的董曉磊申請去了呼和浩特,相比北京,呼和浩特擁有更多的航班。在北京防疫級別由一級降為二級前,因為擔心被隔離,董曉磊計劃未來兩個月的時間都待在呼和浩特。「除了提高收入,更擔心技術生疏。」出生在飛行員世家的董曉磊對職業有很高的認同感,長時間的停工狀態,讓他感到恐慌,「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學習。」

和董曉磊一樣,李文清和他的同事們最近也在工作群里討論,擔心由於疫情影響,導致飛行技能生疏。李文清所在的航空公司還專門組織了線上課程,督促飛行員進行學習。

和飛行員待在相對安全的駕駛艙不同,與乘客有近距離接觸的空乘除了被感染的風險更高外,他們的經濟狀況受到的影響也更大。空乘薪資組成和飛行員一致,但相比飛行員,空乘的底薪更低,有自稱空乘從業人員的知乎網友稱,「小時費幾乎佔了工資90%,這個月不飛就註定了下個月要吃土」。

疫情期間,更有多家航空公司空乘爆出僅拿著2000至3000元左右的薪水。經濟壓力下,甚至有空乘人員轉行做起了網路主播,但更多的從業人員只能等待疫情過後,一切都恢復如初。

大面積停飛之下,困難的不只是航空從業人員,航空公司則不得不承受著巨額虧損。隨著A股一季報披露時間的截止,外界也得以窺見各大航空公司虧損的數據。

一季報數據顯示,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1月至3月凈利潤分別為-52.62億、-48.05億、-39.33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298.64%、276.48%、296.06%。據此計算,三大航空公司累計虧損140億元,日均虧損1.56億元。以1000元一張的機票來算,三大航一天虧損的金額,要靠出售15.6萬張機票才能賺回來。

除此之外,山航B、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華夏航空分別虧損5.94億、4.91億、2.27億、0.96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1843.45%、222.73%、147.91%、212.5%。

虧損背後,則是行業慘淡的現實。數據顯示,2020年2月,東航、南航、國航三大航客座率分別為50.28%、47.11%、51.4%;2020年3月,客座率分別為55.78%、58.16%、56.8%。從三大航的情況來看,2月到3月,平均客座率均不足60%。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疫情緩解,客座率正在慢慢恢復。

比較之下,打著「讓所有人都坐得起飛機」的廉價航空的運營數據要好看一些。2020年2月、3月,春秋航空客座率分別為63.69%、60.92%;吉祥航空3月的客座率也保持在60%以上。

困境之下,各大航空公司為保住現金流,已使出了渾身解數。《鳳凰周刊》翻閱各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中國國航3月至4月,以超短期融資券和公司債券的形式,共計融資75億元;東方航空則獲准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不超過154億元(含154億元)的公司債券,已於2020年4月28日完成第一期發行規模為20億元的債券。

此外,一季報數據顯示,為維持現金流穩定,加快融資步伐,東方航空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增加446.46%;南方航空報告期內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現金期末數為193.88億元,同比增加221.37%;中國國航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為153.22億元,同比增加1848.89%。

上述航空公司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航空需求銳減,給民航運輸業造成嚴重沖擊,業績大幅虧損,並且認為由於世界各地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2020年上半年都不容樂觀。

長江證券認為,一季度行業現金流大幅承壓,經營性現金流呈現大幅凈流出,上市航司依靠舉債支撐運營,非上市航司則因融資渠道及經營能力相對有限,面臨更加嚴峻的流動性風險,多樣有效的補貼政策的出台迫在眉睫。

除了靠發債輸血,更有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親自上線直播,送新航線免費機票、酒店免房券、周邊禮品等。王煜也成為國內航空公司董事長開直播第一人。最終,王煜於4月25日晚上7時開始的直播首秀,累計有838.7萬人觀看,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66.66萬人。

事實上,被疫情籠罩的國內航空業也正需要一個向外界表達訴求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在疫情控制住的情況下,復工復產也在有序進行中。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也為航空業帶來了一波小高潮。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5月1日-5日)全民航運輸旅客316萬人次,同比下降63.8%;平均客座率66.4%,同比下降17.3個百分點。此外,根據飛常准APP統計顯示,內地航線執行航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已基本恢復至50%以上。

疫情暫未得到緩解的國外航空業就沒這么幸運了。日前「股神」巴菲特公開放話看空航空業,而在巴菲特放話之前,已有數家難以為繼的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或正在破產的路上。

「我不知道從現在起,3到4年後,航空旅行需求是否會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北京時間5月3日凌晨,一向被業界視為投資「風向標」的、89歲的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承認,其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虧本將70億-80億美元買入的美國四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及美國聯合航空)股票「清倉」。對於全球航空業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巴菲特甚至將投資航空公司,稱為「犯錯」,表示不看好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股神」巴菲特的發言,很快讓整個市場為之一顫。截至當地時間5月4日收盤,美國主要航空公司全線受挫,最終美聯航下挫5.11%,美國航空暴跌7.71%,達美航空收跌6.43%,西南航空下挫5.71%。此外,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下跌1.43%。

比起遭到投資者拋棄,美國日益增長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更是讓美國航空公司雪上加霜。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5月9日晚10時數據,美國已有逾130.9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78792人。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美國航空協會近日在美參議院聽證會前准備的一份證詞,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目前美國航空公司每月消耗現金超100億美元,平均每次國內航班的乘客甚至不足20人,已有超過3000架飛機停飛,即美國現役機隊的50%。

歐洲航空公司的處境更糟。德國漢莎航空此前表示,由於旗下90%以上的客機處於停飛狀態,公司現在每小時大約損失100萬歐元,現金儲備只能維持半年左右。目前漢莎航空正在與德國政府就90億歐元救助計劃進行磋商,如果得不到救助,這家全球排名前列的航空公司可能考慮啟動破產保護程序。「漢莎客流量已經倒退到了1955年。」漢莎首席執行官Carsten Spohr表示。

事實上,已經有航空公司撐不下去了。據民航資源網統計,目前全球已有9家航空公司破產或申請了破產保護,涉及英國、美國、瑞典、挪威等國家。包括英國老牌支線航司Flybe、美國的Compass和TransStates、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澳大利亞」等在內。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4月14日發布的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航空業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約2.2萬億元人民幣)。

當前,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則被全球航空業寄予了厚望,相關國際航線也在陸續恢復中。不過,此次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各行各業都在經受著考驗,全球航空業要恢復到往日的繁華,尚需時日。

董曉磊告訴《鳳凰周刊》,從業十餘年,自己沒遇到過任何事故。疫情發生後,職業素養提醒他,「干這一行,最關鍵的是心態要好,我相信疫情也會很快過去」。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I.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高

大型科技股全線走低,蘋果跌3.93%,微軟跌2.91%,亞馬遜跌2.56%,奈飛跌2.31%,臉書跌1.98%,谷歌跌1.36%。
銀行股集體上漲,富國銀行漲2.66%,美國銀行漲2.39%,高盛漲1.86%,摩根大通漲1.56%,花旗漲1.33%,摩根士丹利漲0.83%。
航空股全線走低,聯合航空跌3.49%,美國航空跌2.77%,波音跌2.35%,達美航空跌2.21%,西南航空跌1.45%。
拓展資料:
一、美股三大指數分別是指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可以將其作為總體市場成績的指標來參考投資。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美國科技市場和整體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
標准普爾500指數:能更好地反映美股市場的變化和公司股票的實際價值。
1. 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主要由美國的數百家發展最快的先進技術、電信和生物公司組成,包括微軟、英特爾、美國在線、雅虎這些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因而成為美國「新經濟」的代名詞。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代表各工業門類的市場價值變化的晴雨表。因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更具有綜合性。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5000多家公司,超過其他任何單一證券市場。因為它有如此廣泛的基礎,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市場指數之一。
2. 標准普爾5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英文簡寫為S&P 500 Index,是記錄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覆蓋的所有公司,都是在美國主要交易所,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交易的上市公司。與道.瓊斯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包含的公司更多,因此風險更為分散,能夠反映更廣泛的市場變化。
3. 道瓊斯工業指數
道瓊斯工業指數是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的幾種股票市場指數之一。這個指數作為測量美國股票市場上工業構成的發展,是最悠久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 時至今日,平均指數包括美國30間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雖然名稱中提及「工業」這兩個字,但實際其對歷史上的意義可能比對實際上還來得多些——因為今日的30間構成企業里,大部分都已與重工業不再有關。由於補償股票分割和其它的調整的效果,它當前只是加權平均數,並不代表成分股價值的平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