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志天科技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志天科技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01 19:07:29

1. 有跟蹤同花順熱股基金嗎

還是有很多人跟蹤同花順熱股基金的,熱股指數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指數型基金一般會在基金名稱上直接寫明自身性質以及標的指數,如圖所示。
如果你不能確定是否投資標的指數,可以進入基金信息頁面,查看其重倉持股與指數成分股是否相符,一般而言不同風格的指數基金的持倉會略有差別,但總體保持一致。

2. 如果你有100萬,是選擇2-3隻股票投資還是選擇10隻以上

我不止100萬了,但是我的原則還是持股數量不超過4隻!

為什麼呢?

2、個人的資金是有限的,如果持有的股票數量過多,會導致資金分配的不均勻。

3、賺不賺錢和持有股票的數量沒有關系,和持有股票的質量有關。如果你沒有足夠高的認知,你選擇100隻個股都不會降低風險,反而會提高風險。

我認為!

對於許多新人散戶,或者認知還不夠,經驗還不足的散戶來說,持有過多的股票反而會加重自己踩雷的風險,買到垃圾股的概率。

甚至對於有100萬資金的散戶來說,我認為持有2-4隻個股最佳,可以讓你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些持有的個股,而避免精力分散,資金分散的尷尬。

當然了,如果你有100萬的資金。

持有2-4隻個股是最佳的,但也可以考慮持有2個不同自然人的賬戶,比如你和你另一半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中簽概率哦。




三四隻還是比較科學的,然後一般50w股票 50w持幣。如果是中長線持有,最好個股選擇有相互對沖效果的。

首先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強行推薦我的操作方法。

在股市操作,其實倉位控制是很重要的,我的倉位不大,大概只有你說的一般多一點點吧,我的倉位從來不會超過六隻票,即使超過了也是當天尾盤買的,第二天開盤就出了。我的一般操作就是兩支重倉長線票,三支短線票,然後留著做套的一部分資金,細分的話就是長6短2備用2,長線呢我只是每天做個日內T0就好,短線是一夜情,驗證自己做套的預期,來增加成功率。備用金就是做套和抄底用。

當然這些也需要根據大盤和個股趨勢來決定增減倉位。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如果買2-3隻股票就選消費類行業龍頭,如買10隻以上還不如買指數基金或消費、 科技 等行業內2-3隻基金呢?後者更穩,專業投資者除外。

沒有做過股票,並且 財經 專業畢業的人,會說10隻以上,這樣分散風險。但只要做過股票,並且不忽悠你的,都會說2~3個足夠了。10個股票100%是沒經歷管過來的。你連看這個10個股票的走勢都未必來得及。更別說分別研究他們的信息、財報、行業發展前景、是否有機會成為市場面熱點了。


這本森就是一個沒有定數的情況,只是更多的經驗表明,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倉位不宜過多分散,同時疊加易論個人12年以來的投資經驗,100萬以下的賬戶持倉股票數量不能超過5個。

1、普通投資者分析能力有限

跟專業投資者比起來,普通散戶最大的弱點就是專業的問題,經驗告訴我們,普通散戶買股票純粹就是猜測,但是,具備分析能力並不一定能賺錢,如華爾街至理名言,如果讓華爾街的分析師跟一隻猴子同時從兩個股票里選擇一個,那猴子拋硬幣選出來的股票成功率跟分析師是一樣的。

那這么一說,分析師還有什麼專業優勢可言?實際上在投資的過程中能不能賺錢跟專業的要求不大,但是專業能使你盡可能的少犯錯誤,勝率自然遠大於散戶。

2、風險偏好

正常來說,投資者都應該是風險厭惡者,區別在於有的人能夠接受一定風險,從而謀取高收益,還有更多的人既不願意承擔風險,又想獲得高收益,最後大概率只能損失本金。

這是文化屬性的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直白點說就是人性的貪婪,而投資者最難克服的就是人性,比方說我是能接受風險的投資者,你不能接受,但是你又忍不住在各個行業去找尋股票來買入,幾百個行業隨便找個10來只股票肯定可以找到,於是你就忍不住每一隻買一部分,結果其中半數都有可能是追高買入,結果可想而知,這就跟猴子搬包穀沒什麼本質區別。

3、資金分配問題

如前文所言,100萬買十隻股票,每隻平均10萬,看起來是充分的分散了風險,但我想說的是你還不如買個指數基金,一款指數基金的盤子比你大,股票選擇能力比你強,資金配置比你合理,你自己買10個股票跟指數基金的區別在於別人具有相對穩定性,你什麼都沒有。

那麼假設你只買入3-5個,首先是你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分析,其次,這里邊就算有熱門概念的追漲,那也最多1/3或者1/5,能真正實現規避風險,最後可以在滿足前兩點的同時,能夠合理的分配資金,比如有價值的佔5成,有成長性的佔3成,追熱點的只佔兩成,這樣一來,你的股票資產配置就相對合理了……

文/易論

2020.6.1日

過來人告訴你如果用100萬去炒兩三隻股票,你會被莊家很容易消滅掉,莊家只需要很少的資金就能把股價打壓到只剩個零頭,而你的100萬會虧的只剩十萬!但是你去選擇10隻甚至100隻股票,那麼莊家就需要10倍乃至100倍資金來圍剿打壓你!現在你明白了嗎?

1000萬以內3-5隻票足夠了。

個人覺得,股票配置既不好單獨重倉一隻,也不好持倉太多,個人覺得100萬的話,選擇3隻股票持倉就可以了,選擇10隻以上會很不好,太分散並不是好事。

重倉一隻和持倉10隻以上,在我看來,是兩種極端的倉位管理,重倉一隻是風險和機會都壓在這一隻上面,博弈的難度加大,而持倉10隻以上會讓你每天都筋疲力盡,看不過來這么多。

為什麼說不能持倉過多?

我們買股票都是要經過反復推敲,研究,觀察盤面選擇買點的,並不是說看好的公司立馬就買了,我們通常在確定標的,選好股票後,還要擇時。

這個擇時需要我們跟蹤盤面,去選擇,那麼假如你100萬買10隻以上的股票,那要花多少精力去跟蹤,平時的公司公告、行業新聞、產品價格、等等,10隻股票怎麼去跟蹤透,而且後期還要研究賣點。

所以,綜合來看,持倉股票應該控制在2-3隻。

答案:我可能會選擇5隻左右的股票。原因:

第一,如果只是選擇2-3隻股票,雖然集中度可能很高,也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但是整體的風險度可能就會很大,萬一這一兩只股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就有可能會導致自己整體投資的失敗。

第二,如果選擇10隻以上的股票,雖然可能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但是這些股票的表現可能不太一樣,這10隻股票裡面可能只會有幾只,真正表現的非常好,剩下的大部分可能會低於平均的水平,這樣的話,即使你選擇的10隻股票裡面有極其好的股票,但是最終由於投資太過分散,最後整體的投資收益率可能還不會很高。

第三,所以個人一般會選擇5隻左右的股票,既不會太過集中而可能有很大的風險,也不會太過分散而降低了整體的投資收益率。

總之,也讓只是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不能作為任何的投資建議,個人也不承擔任何相關的責任,切記。

3. 2021年1月份,A股創業板指數能超過大盤,漲到4千點嗎

2021年1月份,A股創業板指數能超過大盤,漲到4千點嗎?

咱們來簡單講一下:

首先創業板在過去的2020年中實現了達到64%的漲幅,期間雖說有過回調,但是回調並不影響其上漲幅度,而對比一下15年的行情,在各路資金加上杠桿資金的介入下實現了84%左右的漲幅,從目前看來創業板雖然在2020年漲幅達到了64%,但是資金的體量並沒有像15年那麼多,所以這點是需要投資者們重點觀察的地方之一,其次就是2020年全年創業板在注冊制落地實施後的漲幅確實可觀,但是這個時候要注意一下,創業板雖然大漲,但是主板並沒有實現多大的漲幅,並且創業板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回調,而臨近春節期間,在各方面因素都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們依然要持謹慎態度去對待創業板的漲幅,當然這里指數只是作為參考,我們還是要結合一下個股來確定,畢竟指數行情,個股才能更好的演繹。

那麼2021年創業板指數能否超過大盤指數,達到4000點呢,作者這里認為很難,雖然創業板注冊制落實實施很成功,但是這里還有兩方面需要考慮,第一:增量資金能否繼續進來維持住當前的市場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增量資金遲遲不進來,那麼這里是維持不住當前市場,第二:任何板塊漲多了都需要回調,那麼指數也一樣,當增量資金不進來的情況下,那麼市場就會展開調整,再加上我們的管理層定調是慢牛,這樣逼空的行情作者相信不會持續太久,否則的話那就會把指數繼續拉崩盤,這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2020年創業板指數漲幅已經過大,有回調的預期,所以在2021年創業板指數要想達到4000點還是很難的!而相反作者認為上證指數會在未來逐步開啟一段慢牛的行情!

這個問題其實存在概率!

第一,創業板如果短期繼續強勢,而大盤繼續被壓制,那麼是有可能超過大盤的,但是不會持續;

第二,創業板目前3000多點,漲到4000點也就30%左右的距離,我認為有概率的,畢竟牛市還未結束,所以,牛市不言頂;

目前的情況是!

大盤壓著沒進入主升浪,而創業板已經進入了主升浪。

這一方面是因為前期有一定的套牢壓力,所以,需要長期的時間去化解;

另一方面,主板的注冊制沒有全面落地,這個引爆點還沒啟動;

如今來看,A股站上3500點,並且遲遲未跌破3200點。

很明顯, 處於2600~3400點左右的套牢壓力基本已經化解,籌碼也已經落入了長線機構資金的手裡。

從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了:

散戶流通佔比越來越低,機構流通佔比越來越高,很顯然,長線資金流入幫助散戶解套,那麼目的一定是為了賺大錢,而不是做慈善,想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市場未來的空間不會小!

那麼,從2020年Q2~Q3的數據來看。

主板其實離牛市頂部區域還有大的一段距離,說明並沒有進入尾聲;

而創業板則是提前進入了一個高風險的位置,畢竟創業板已經走了2年的主升浪;

所以,創業板在Q3~Q4的時間里進入了一個高位的震盪洗盤。

而如今,在2021年,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創業板的數據調整到了一個上一輪牛市的調整位置附近。

所以,繼續調整的時間和空間有限,也就激發了如今的大漲。

那麼,這里的大漲是反彈,還是第二輪的主升浪啟動,這就要邊走邊看。如果是反彈,那未來會繼續迎來一波空中加油的調整,但如果是主升浪,也就進入了牛市中後期。

對於主板來說!

還是在等待注冊制的落地,等待爆發。

我認為這個會在2021年看到,最遲在2022年,就看市場走的是結構性牛市,還是快牛了。

這個區別將會在4000點左右定下結論。

因為散戶的進入方式將會決定瘋牛還是結構性牛市。

過去的大牛市中後期,散戶都是以銀行轉賬的方式進入市場,也就是散戶自己操盤進入市場投機,從而看到了瘋牛。

而2019-2020年,市場里大部分的散戶資金是以購買基金的方式進入市場,而基金則是相對理智的機構投資者操盤,自然走出的是結構性牛市。

可是,未來到了4000點會後,市場會出現一定的賺錢效應,到時候群眾的儲蓄資金會以什麼形式進入市場,將決定了次輪牛市中後期到底是快牛還是結構性牛市。

綜上,A股創業板指數能超過大盤,漲到4千點嗎?

沒有不可能,但是持續超過大盤的概率較低,要超過也是一段時間的問題。

最終大盤還是會迎來補漲行情,遠遠甩掉創業板的。

畢竟,現在大盤相對創業板的估值來看是相對較低很多的。

目前看市場有這個傾向。但投資者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很多時候最瘋狂最痴心妄想時往往是很危險的時候。因為市場最終還是有一個錨定,例如通過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和市凈率來判斷市場估值是否高低。這樣不但不會做出沖動的決策,從而能規避不確定的風險。

目前看創業板估值還是比較高的,相比較上證指數十幾倍的市盈率,創業板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五六十以上,通過市盈率看當然是風險較高,但不代表馬上就跌,或許還能繼續漲。這次創業板指數的上漲主要受到新能源和創新葯的支持下持續走高。所以看創業板能不能超過上證指數漲到4000點,需要看新能源和創新葯的領頭羊的漲幅。

目前為止還看不到創業板能上4000點,畢竟現在剛剛到3000點附近,需要整固,而創業板指數行情在2020年漲幅60%領漲全球,2021年繼續領漲有一定難度,創業板指到4000點需要33%漲幅,而上證指數到4000僅需14.3%就可以達到,而且上證指數估值低價格低更有明顯優勢領先創業板的點數。

2021年1月份,A股創業板指數能超過大盤,能漲到4000點。

主要是因為:

一.創業板權重股貢獻太大

這兩天有很多人說創業板指數應該改名字,叫做寧德指數。

寧德時代一個股票,連續上漲,就把創業板帶到了3000點位置了。

而創業板前十的權重股票對創業板貢獻太大了。

剩餘的創業板股票對指數基本上沒有影響了,十來個股票上漲就代表了一個板塊指數,這也是創業板走牛的最主要原因了。

所以創業板指數上漲也失靈了,代表不了什麼。

二.上證指數權重股不可能大漲

和創業板恰好相反的就是上證指數,裡面權重股太多了,尤其是銀行保險券商等,對上證指數影響太大了。

這就註定了上證指數不會像創業板指數那樣幾乎可以天天上漲一百多個點。

上證指數也失真了,不能代表主板,個股下跌或者上漲,也基本上不能影響上證指數了。

三.相差400點距離不大,1月份可以超越

今天創業板指數就大漲了一百多個點,漲幅近4個點,和大盤的差距也就只有400點左右了。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創業板指數超越上證指數,要不了多久,這個月超越上證指數沒一點問題。

創業板指數要比上證指數早一點達到4000點了,說明創業板的注冊制很成功,至少樣子上是。

總之,現在A股的三大指數感覺全部失真了,只能作為參考了,個股的操作更難,很多個股跟跌不跟漲,更要警惕指數下跌時候個股大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一輪牛市的「神創板」行情,上一輪牛市,兩年半的時間,創業板指數從585.44點漲到4037點,漲幅高達6.9倍,而本輪的牛市行情,到目前為止,創業板指數1184.91點漲到現在3000多點,只上漲了兩倍多。

就算本輪行情漲不了上一輪牛市的6.9倍的好成績,但是2倍多的漲幅顯然不是一輪牛市該指數的最終的目標。目前創業板指數已經突破了3000點,4000點是一個不難達到的目標。至於你說一月份能不能漲到4000點,我的答案是不好說,可能會漲到4000點,股市無論看漲看跌在短時間內都是一個概率,即使預測對了,也沒有什麼可驕傲,這一次對了,下一次仍然可能錯。

上一輪上漲6.9倍的行情,大部分的漲幅都是在2015年的五個月中完成的,這五個月是牛市的主升浪行情,如果說股市從2020年1月開始就進入了主升浪行情,那麼本月漲到4000的任務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市場依然維持去年的震盪上漲節奏,想在本月完成上漲一千點的目標也是畫餅了,盡管截止到今天該指數出現了三連漲的行情。

自從指數修改了之後,大家都應該發現指數好像「越來越不靠譜」了,經常出現指數大漲,而大部分個股都在下跌的情況,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拿住底部的股票,等待牛市的到來,讓行情自己走出來才是最好的預測。

周一創業板盤中大漲4%,距離3100點非常近了,按照創業板這牛市勁,創業板指數絕對能漲到4000點。

為什麼創業板指數一定會漲到4000點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創業板指數還在走牛,牛市行情還遠沒有結束。

雖然創業板在2020年全年實現64%的漲幅,但這個漲幅還是一個牛市的起點,創業板真正還沒有進入加速上漲行情,一旦創業板進入加速上漲,指數必然會漲破4000點之上。

理由就是因為A股本輪牛市,目前主板還是漲權重股,很多主板個股沒有漲,其次創業板個股也是一樣的,還有很多創業板個股還在底部趴著,根本沒動。

當這些大部分個股進入補漲的時候,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牛市的時候,三大指數的漲幅才會真正打開,所以按此推測不管是主板和創業板指數都會漲到4000點之上。

當然創業板指數漲破4000點,肯定不是本階段性會漲到,而是要下一輪拉升之後,創業板指數才能漲破4000點。

創業板指數當前在沖頂了,沖頂之後會進入新一輪調整,只有等新一輪調整之後,重回上漲趨勢,開啟新一輪拉升行情之後,創業板指數才會挑戰4000點。

按照時間周期推算,創業板指數想漲到4000點要今年下半年或者2022年年初了,只有A股牛市加速之後才能漲到這個點位。

綜上

創業板指數一定能漲到4000點的,需要調整之後重新啟動新一輪拉升行情才行,所以建議投資者們耐心等待新一輪行情的爆發吧。

2021年1月份,A股創業板指數能超過大盤,漲到4千點嗎?

大家好,我是謙秋說,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是算命的味道了。誠然創業板指數最近走勢非常凌厲,不過過去兩年累積漲幅過大,權重股幾乎是沒有調整的味道,並在昨天(1月4日)突破了3000點,達到了3078點。按漲幅比例來說,未來需要漲30%左右,才能到4000點,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是在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有夢想的地方,我就權當說下,一切皆有可能吧。


如果把2021年1月份這個定語,改成2021年全年,那可能性會大大增加。但我還是比較傾向於創業板指數波動范圍會非常大,畢竟整個板塊估值已經是沒法看,不過作為注冊制改革的先行軍,它的示範效應還是很重要的,創業板的活力釋放,也會帶動上證主板,中小板,甚至主板的注冊制改革,從這一點來說,誰都不好說,創業板漲不動了,畢竟它在2015年還是創出4037.96點的 歷史 高點,未來大概率是會突破的,只是能不能在2021年實現,甚至是在2021年1月份實現,在我看來,算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謙秋說問答,開心有內涵。

2021年1月,創業板指數有可能會超過上證指數,但因為限定時間太短,本身有一定難度。但是2021年全年,創業板指數超過上證指數,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創業板指數處於牛市中,肯定會超過4000點。

一、1月份創業板指會不會超過上證指數

在2021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創業板出現暴漲走勢,大漲了3.77%。而在此之前的兩個交易日,創業板指均是大漲走勢,在2020年12月30日,創業板指數上漲了3.11%,12月31日, 創業板指大漲了2.27%。


而在2021年的第二個交易日,創業板指出現了震盪,低開高走,最終收漲0.56%,但盤中有過明顯的殺跌動作,一度大跌1.63%,說明創業板短期連續大漲後,多空已經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所以要想繼續單邊大漲,本身有一定的難度。

目前上證指數3528.68點,創業板指3097.98點,上證指數比創業板指高出430.7點,幅度為13.9%,那麼要想在1月份餘下的18個交易日里,創業板指平均每天都需要比上證指數高出0.77%的漲幅,但是大家都知道,A股幾大指數的強弱經常會出現轉化,創業板指持續保持強於上證指的概率也較低。因此在一月份上證指數有超過上證指數的可能,但概率並不大。

二、創業板指今年肯定會超過上證指數

我在2020年初的時候曾經作出過一個預判,認為創業板指在兩年內一定會超過上證指數,當時遭到很多嘲諷,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當時創業板指連2000點都不到,而當時上證指數已經3000點左右。

但現在的事實已經在逐漸的印度我當初的判斷,2020年上證指數上漲13.87%,而創業板指在2020年大漲了64.96%,漲幅遠遠超過上證指數,進一步拉近了兩個指數的差距。而2021年剛剛開始,創業板指即將出了大漲,已經奠定了2021年創業板強勢的主基調。


三、創業板處於牛市中,會超過4000點

從去年我就明確提出,創業板已經處於牛市中,晶元和特斯拉兩大主題會貫徹這輪創業板牛市的始末,特斯拉概念持續暴漲,而晶元在2021年上半年也出現了暴漲,雖然在7月份後出現中級調整,但這只是牛市中的調整,之後牛市依然會志。

創業板指牛市有三大支撐:

第一,創業板指已要實施了注冊制,這給創業板指帶來了持續走強的動力。很多人將注冊制視為洪水獸猛,這是很膚淺的看法。真正的牛市一定是注冊制帶來的,美股注冊制,照樣十多年走牛。創業板在注冊制之下,公司分化,好公司不斷上漲,帶動創業板指不斷走牛。

第二,創業板里的很多公司都是新興產業行業的公司,這些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未來 科技 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不再是以前簡單的通過固定資產投資來拉動,這將給這些行業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

第二,創業板指是成分指數,由創業板裡面的100隻股票構成,而且會定期調整,這和上證指數的編制方法是不一樣的。這意味著那些好公司會進入成分指數,推動指數不斷上漲,而不好的公司會被調出指數。而上證指數里的銀行股根本沒有什麼成長前景,中石油更是陰跌不斷,創業板指與上證指數根本沒有可比性。

第三,上證指數的是A股最老的指數,中途經歷了幾輪牛市,包括2001年的科網股牛市,2007年的6124點和2015年的5178點,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而創業板指成立後僅僅經過2015年一次牛市,從 歷史 規律來看,不可能一次牛市就長期走熊,而創業板只要再上漲30%就可以突破2015年的高點4037.96點,這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因此,創業板牛市仍在繼續,今年將會超過上證指數,並且會繼續走強,即便是今年不能創出 歷史 新高,也會在明年創出 歷史 新高。

2021年是中國的 科技 創新年,創業板中 科技 股票多,指數出創新高是肯定的,至於能否漲到4000點,還要看國家政策扶持力度,還有貨幣政策等等,我本人是看好後市,震盪攀升是主基調,短線注意指數沖高回落回踩,優質股票逢低分倉吸納為主。

創業板指數才有3100點左右,就想到4000點,還一月份,等於一個月漲30%,想都不用想,三個字,不可能。

創業板市盈率已經高達67倍,上漲30%,就是90倍左右了,這是什麼概念,比美國納斯達克高一倍多,大家都是注冊制,憑什麼創業板可以享受高估值。

創業板20年是牛氣沖天,但並不是普漲行情,而是機構抱團股上漲的功勞,機構抱團持股市值巨大,像寧德時代,市值一度逼近萬億元大關,金龍魚市值也是一度達到7000億元,愛爾眼科市值也是一度達到3000億元,邁瑞醫療市值也是達到6000億元,還有溫氏股份市值也是一度達到3000億元,創業板目前總市值也就是11萬億元,幾家公司市值就接近20%,指數完全被幾家大公司所左右,而這幾家股票要麼是現在還是牛氣沖天,要麼是曾經牛氣沖天,大漲拉動創業板指數大漲。

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機構抱團也不是鐵板一塊雷打不動,也是會出現松動的,溫氏股份股價從高位算起,跌幅也不小,今天金龍魚股價寬幅震盪上演過山車。1月5日開盤隨即沖擊 歷史 新高139.9元,但隨即掉頭向下,一度翻綠大跌近5%,振幅達18.61%,市值波動達1252億元。

愛爾眼科也是機構抱團股,周一受到利空打壓,一度下跌近9%,沒有部分機構跑路,會下跌那麼多嗎?看看寧德時代的市盈率,200餘倍,要說低估,恐怕說的人自己心中都直打鼓。

創業板指數短期可以維持強勢,但最終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調整,估值太高了,在流動性不寬裕下和注冊制新股源源不斷而來下,估值下一個台階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極大概率。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4. 機械股票有哪些

機械板塊股票有:
中國船舶
金海環境
先導股份
中船防務
江特電機
華西能源
寶色股份
南方泵業
通裕重工
開能環保
華宏科技
銳奇股份
田中精機
鋼構工程
京運通
西儀股份
天華院
亞星錨鏈
海源機械
仰帆控股
中毅達
三一重工
斯萊克
廈工股份
京城股份
金通靈
紅宇新材
金明精機
XD恆立油
蘇常柴A
天橋起重
匯通能源
佳士科技
標准股份
大連重工
*ST舜船
信質電機
*ST常林
振華重工
華伍股份
創元科技
盛運環保
軸研科技
濰柴重機
利歐股份
秦川機床
巨星科技
上工申貝
東睦股份
杭齒前進
新築股份
金龍機電
吉鑫科技
青海華鼎
首航節能
隆華節能
山東威達
金輪股份
瑞凌股份
華儀電氣
廣日股份
石油濟柴
上柴股份
天龍光電
新萊應材
海立美達
徐工機械
東山精密
天業通聯
大連三壘
杭氧股份
精功科技
山東礦機
中聯重科
山推股份
法因數控
智慧農業
天保重裝
華銳風電
紐威股份
柳工
石中裝備
陝鼓動力
藍科高新
通達動力
利君股份
天馬股份
新時達
山東墨龍
潤邦股份
北玻股份
南風股份
安徽合力
諾力股份
富瑞特裝
一拖股份
太原重工
山東章鼓
河北宣工
博深工具
鄭煤機
寧波東力
大禹節水
南通科技
大金重工
華光股份
新朋股份
天奇股份
寶塔實業
派思股份
海陸重工
天沃科技
亞威股份
燃控科技
哈空調
蘭石重裝
慈星股份
電光科技
中科電氣
三維絲
智雲股份
*ST申科
鞍重股份
黃海機械
華昌達
金盾股份
太陽鳥
華中數控
興源環境
方正電機
川潤股份
神開股份
長江潤發
江蘇神通
康力電梯
中南重工
春興精工
寶鼎重工
豐東股份
天順風能
新界泵業
神州高鐵
恆立實業
中捷資源
山河智能
雲內動力
方圓支承
達意隆
華東數控
大洋電機
應流股份
康尼機電
合鍛股份
*ST建機
大橡塑
五洋科技
力星股份
科達潔能
天地科技
昆明機床
開山股份
泰勝風能
機器人
科新機電
中核科技
中國一重
博實股份
中際裝備
漢鍾精機
杭鍋股份
晉西車軸
冀東裝備
博林特
江鑽股份
沈陽機床
中信重工
江南嘉捷
中國重工
森遠股份
藍英裝備
南通鍛壓
達剛路機
中電電機
龍馬環衛
新研股份
雪浪環境
上海機電
晶盛機電
寧波精達
神霧環保
康躍科技
賽象科技
浙江鼎力
林州重機
合金投資
埃斯頓
宜安科技
伊之密
勁拓股份
日發精機
泰爾重工
華東重機
中泰股份
三豐智能
中國中車
創力集團
金雷風電
鮑斯股份
普麗盛
福鞍股份
眾合科技
星光農機
贏合科技
金石東方

5. 股票:成飛集團

一、成飛概況
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名「國營132廠」,創建於1958年,建成於1964年,1998年組建為集團公司。

中航工業成飛是我國設計、研製和成批生產現代殲擊機的重要基地。中航工業成飛坐落於成都市西郊黃田壩,擁有綜合性機場和專用公路、鐵路貨運線,緊鄰成都火車貨運西站,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公司佔地近500萬平方米;在冊職工14000多名,其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約佔三分之一,形成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專業化的航空人才隊伍。

中航工業成飛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按照「航空為本,軍民結合」的發展戰略,為國家防務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軍機研製實現了「生產一代、試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格局,軍機外貿佔領了國際軍機市場的一席之地。其中,殲十飛機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梟龍/FC-1飛機榮獲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重大階段)銀獎。

中航工業成飛與美國波音、法國空客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轉包生產了波音787方向舵、波音757尾段、空客A320/340登機門等民機大部件。公司因優質、准時交付產品贏得客戶的信賴,成為國際民機大部件優秀轉包商,成飛空客項目被法宇航公司評為3A級供應商,A320生產線被歐盟評為「海外明星生產線」。中航工業成飛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國際接軌的質量保證體系,曾獲得過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0多項,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產品的設計製造過程中。公司是國家「CIMS應用領先獎」的航空企業。中航工業成飛堅定「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理念,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舉航空報國旗,走和諧成飛路,激情進取,志在超越,公司獲得了快速發展,連續二十多年保持盈利,累計向國家上繳利稅數億元。中航工業成飛榮獲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質量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中央企業先進集體、航空報國重大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是中國企業形象AAA級單位。
第二:成飛榮譽
2008年11月獲亞洲製造業協會頒發的「2008年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獎」
2008年11月,獲中航工業頒發的「中航時代杯自主創新獎」
2001年四川工業企業最佳效益100強
2001年四川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工業企業最大規模首強
省2000年重點建設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九五"期間航空工業檔案進館工業公司
2001年度集團公司財會工作先進集體
第三:發展歷程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成飛(集團)公司,代號132廠,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直屬特大型企業,是我國研製、生產殲擊機的重要基地。從1978年起,公司連續多年保持盈利,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中國企業形象AAA級企業和首屆中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獲獎單位等榮譽稱號。
1956年4月,根據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蘇聯援助中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協議,兩國政府正式簽訂了蘇聯第二批援建我國航空工業19項的協議書,132廠建設項目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第二機械工業部指示,新的殲擊機製造廠代號為132廠。12月,國家建委正式批准132廠的廠址在成都溫江黃田壩。1958年7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總局通知132廠第二廠名為"峨嵋機械廠"。10月18日,132廠正式動工興建。
1959年5月,遵照黨的八屆六中全會關於廢除"一長制"的決定,工廠開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1961年,根據殲5甲型飛機試生產的需要,工廠建立了"四師一長"、"兩級管理兩級核算"的行政管理體制,即在工廠設立總工藝師、總機動師、總冶金師、總檢驗師和生產長;廠、車間二級管理、兩級核算。該管理體制對工廠順利完成殲5甲型飛機和殲教5型飛機的試生產任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62年,部頒發了總會計師試行工作條例,工廠開始實行以總會計師為首的經濟責任制。
1964年10月,132廠基本建成,全廠佔地面積507.4公頃,房屋建築面積300525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3349台/件,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職工10485人。11月,殲5甲飛機首飛成功,至此,國內第一架自行測繪設計試制的高亞音速全天候殲擊機在132廠誕生。1966年5月,工廠自行改型設計的首架殲擊教練機--殲教5型機成功首飛,工廠的軍品生產由測繪仿製轉變為改型試制。
1965年6月,三機部指示132廠在進行殲5甲型機批生產和殲教5型機改型設計的同時,開展試制殲7型飛機的工作,並決定對132廠進行技術改造。1966年,工廠進行了第一次技術改造,於1968年底基本完成,總投資386萬元,具備了生產殲7飛機的能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由於廠內群眾組織紛紛"奪權",廠黨委和行政管理機構處於癱瘓與半癱瘓狀態之中。1967年3月,根據中央軍委指示,132廠成立第一屆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工廠權力,實行軍事管制。1968年2月,工廠革命委員會成立,實行革委會一元化領導。期間,大部分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被下放車間勞動。這一舉動,造成了工廠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嚴重混亂。由於廠內武鬥和派性紛爭不斷,工廠局勢長期處於混亂之中,企業連年虧損,成為全國聞名的"老大難"單位,1966年至1976年,工廠累計虧損高達5815萬元。1972年,132廠成立廠臨時黨委,結束了軍事編制管理。
1976年,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32廠開始了從恢復、整頓到全面發展的新時期。1978年,工廠革委會撤消,恢復了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同時對產品質量和企業內部管理進行了恢復性整頓。廠臨時黨委對全廠體制機構進行了調整,設立了裝配、機加、鈑金鉗焊、鍛鑄、工裝、機動等6個分廠和試飛站,實行廠部、分廠、車間、工段四級管理。工廠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以科研和生產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1970年3月,殲7I型飛機成功首飛,1975年殲7II型飛機設計定型,第三機械工業部將其作為新一代機種被列入航空工業發展規劃,工廠為適應大上殲7飛機的需要,開始對工廠進行全面技術改造。至1985年,全廠共建成廠房面積80642平方米,新增設備1045台,綜合生產能力接近年產殲7飛機200架的水平,比改造前提高了150%。1978年12月30日,經過整整10年的研製,殲7I型飛機的改進型殲7II型飛機終於成功飛上了藍天。
1979年,132廠以成都飛機公司的名義對外開放,工廠的軍品生產開始由軍援轉向外貿出口,產品結構由單一的軍品生產逐步向軍民結合多品種生產方向發展。12月,工廠成立了民品辦公室,統一負責全廠民品生產和開發工作,支柱民品摩托車的生產也初具規模。1980年,經三機部批准實行廠內經濟責任制,工廠經營管理開始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
1982年,航空工業開展全面整頓,132廠被列為第一批重點整頓企業。在全面整頓過程中,132廠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了經濟核算制和經濟責任制,加強計劃管理,擴大了工裝、機加、民品、鍛鑄四個分廠的許可權,開始形成生產經營、獨立核算實體,調整人員構成比例,實行定員定編。
1984年,國務院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和試行廠長負責制的要求,132廠被確定為航空工業部的試點單位。5月,國防科工委明確了新殲擊機總體設計單位定點611研究所,新殲擊機製造單位定點132廠。10月,部以航計函(1984)1216號文確定132廠和611所組成科研生產聯合體,名稱為"成都飛機發展中心"。工廠結合"對外開放、對內搞活"、"保軍轉民"、"轉軌變型"的方針,對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體制逐步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8個分廠級單位陸續調整為14個專業廠。為適應軍品生產的需要和進入國際市場,工廠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新機研製速度,先後研製生產了殲7A型、殲7IIA型、殲7B型、殲7M型、殲7III型等型號的飛機,並出口到10多個國家。1984年研製生產的殲7M型飛機,成為當時我國最先進的輕型殲擊機之一,並摘取了我國大型復雜武器裝備第一枚金牌。
1985年,公司初步建立了軍品生產質量保證體系,軍機產品形成了近期、中期、長期三個層次,低、中、高三個檔次的格局,產值、利潤達歷史最高水平,成飛公司進入了軍品生產的鼎盛時期。公司還不斷挖掘潛力,開發新的支柱民品,初步確定了輕型汽車、摩托車、乾洗機、千斤頂、鋁門窗、板式傢具連接件和模具加工為企業的支柱民品。
1986年,工廠第二廠名變更為"航空工業部成都飛機公司"。隨著國家戰略方針的調整,公司軍品任務陡然下降了66%,面對困境,公司開始實施"軍轉民、內轉外"的戰略轉變,至此,成飛公司開始了第二次艱苦創業。
1987年,公司組建了千斤頂廠、乾洗機廠、摩托車發動機廠、模具廠、型架夾具廠和起落架液壓附件廠,初步為軍民品分線生產、分線管理創造了條件。成飛汽車模具中心的建立被納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工廠被列為全國19家摩托車生產點之一。
1988年,公司開始涉足國際民機轉包生產領域,與美國麥道公司簽訂了轉包生產MD80機頭的合同。汽車模具製造中心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技術改造工程,由此,工廠的民品生產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公司為西南輕型汽車聯營公司總裝定點廠。12月,汽模中心研製的依維克汽車主模型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成果填補了國內製造高水平汽車模型的空白。1988年,公司被確定為國家高技術自動化領域合作成員單位和CIMS應用實驗基地。
1989年7月,132廠與611所結合,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
1990年,公司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991年,公司被國家批准為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以乾洗機、傢具五金件、千斤頂及MD機頭熱處理技改項目為主要內容的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專項貸款技改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型號工程全尺寸金屬樣機完成總裝並通過國家評審,新機研製工作實現新的突破;首架MD機頭成功交付,公司開始具備生產具有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民機大部件的能力。
1992年,公司提出了以軍機開發和生產為主體、麥道機頭和機電產品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4月,汽模中心法人代表與公司簽訂了《汽模中心承包經營責任書》,成為公司民品部第一家"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經營實體。為適應市場需要,公司將千斤頂廠、摩托車廠劃歸民品部,隨後又將民品部組建成機電產品總公司,確立了機電產品發展格局。1992年,公司被確定為航空工業大型工業企業。
1993年,公司改革現行等級工資制,實行工資結構多元化的崗位技能工資制;打破工人、幹部身份界限,實行企業職工制度,推行幹部聘任制。經過改革,公司定編減少22.3%,人員減少11.9%,處級編制由原來的97個壓縮到68個。12月,汽模中心一期技改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初步形成從設計、製造到售後服務的較完整的汽車模具生產經營體系。
1994年,公司名稱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變更為"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公司進一步改革勞動用工制度,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用法律形式規范企業與勞動者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1995年,公司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拓展了轉包生產項目,先後與美國麥道公司、波音公司、韓國大韓航空公司、新加坡宇航公司簽訂轉包生產合同,開創了轉包生產的新局面,同時為公司培養出了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公司進入國家特大型企業行列。在抓好航空產品生產的同時,公司狠抓非航空產品的市場開發和產品開發,在原有洗滌設備、汽車模具的基礎上,陸續開發了包裝機械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以及PVC低發泡板材、光纖、光纜等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1996年,公司非航空產品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
1997年,公司對型號工程、波音技改專項工程、洗滌設備和包裝機械"雙加"工程以及PVC等技術改造項目投入近3億元,是建廠以來投資力度最強、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公司將人員、設備、廠房等生產要素向轉包生產和非航空產品生產方面轉移,提高了轉包生產和非航空產品生產的能力。公司被四川省經貿委批准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1998年,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掛牌成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著力理順內部管理體制,把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種生產要素,通過責權利相統一的責任制度,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加大人事、用工、分配製度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崗位公開招聘制度,使一大批有才華的青年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建立全員勞動合同制,實施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全面推行資產經營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工資二級考核動態分配機制,使效益與職工貢獻掛鉤,更好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 公司轉包生產進一步發展,空客A320(後登機門)部件實現首件交付、波音757-200飛機垂尾實現首架交付、波音757-200飛機平尾實現首架交付,公司跨入國際民機轉包生產優秀轉包商行列,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成飛機電產品總公司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取得了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1998年,型號工程首飛成功,標志著公司已掌握了第三代殲擊機的研製技術。汽模中心被評為"中國名優產品推薦企業",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汽車模具生產基地。
2000年,公司與浙江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成都航空儀表公司共同創立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波音757-200飛機48段實現首架交付;殲7E型飛機生產定型。深化公司人事、勞動、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考核排序、動態管理、合理流動、末尾淘汰";實行技術帶頭人技術津貼和科研與開發項目責任津貼,逐步建立起穩定、培養和造就科技人才隊伍的新機制。
2001年,殲7E型飛機優質生產技術改造項目通過了國家驗收;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成都市高新企業、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理事單位,列入四川省工業結構調整規劃的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機電產品總公司獲得"1999~2001年洗滌行業全國用戶產品質量滿意、售後服務滿意示範單位"、"四川省質量信譽信得過單位"等稱號。新開發的技術合作項目--磁懸浮列車項目、柴油機電噴裝置項目、通用小型飛機項目,均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2002年,型號工程領先試用批實現軍檢移交,樹立了國產第三代殲擊機裝備部隊的一座豐碑;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新型殲擊機--超7/FC-1首架原型飛機完成部分機身段初裝,取得階段性成果,該機在研製中廣泛採用數字化設計/製造/管理技術,促使公司新機研製跨上了一個新台階;殲7G型飛機實現首飛;與法國達索公司簽訂了轉包生產"隼-2000EX"公務機3號油箱的合同;柴油電噴項目單體泵樣件試製成功;美式磁懸浮列車項目被成都市列入重點培育項目。

6. 天奈科技什麼時候上市

天奈科技的股票代碼是688116,上市日期是2019年09月25日。
拓展資料:
一、經營范圍
包括研發納米無機非金屬材料、人工晶體、高性能復合材料及製品;提供自行開發技術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技術轉讓;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二、企業實力
天奈科技是一家高新科技外資企業,研發生產針對全球及中國情況並可適用於多種行業的納米以及納米復合材料,並為納米材料及其應用尋求解決之道。
天奈科技有限公司為高新科技外資企業,專司研發生產納米材料,技術導向具有廣闊發展遠景,吸引數家海外風險基金投資,產品應用廣,我們在技術方面一直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公司產品是最熱門並具潛力的最新材料,主要應用於高分子塑料改質、鋰電池材料、及其他電子研發產品。
背靠科研中心,天奈科技擁有先進的技術、優秀的資源和雄厚的研發實力。自成立伊始,公司一直受到來自於新材料領域以及資本界的多重關注和支持,相信作為關注於新材料導電技術和服務的優勢型成長企業,本著精益求精的鑽研精神,必將以穩定、快速的增長速度打造廣闊的海內外市場,成為真正具備新型核心競爭能力產品的領導企業。
三、天奈科技有一支富於團結向上的團隊。公司同時聚集了來自於業界的資深人士參與運營和管理,具有國際化、專業化的職業特點。公司廣納天下英才,碩士以上學歷佔了公司員工的一半以上;公司為員工提供了完善的福利制度與輕松的辦公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平台;團結、努力、嚴謹和充滿活力是公司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是吸引了大批有志於此的年輕人加入的主要原因。敢於挑戰、勇於吃苦的精神也為我們取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天奈科技,你可以接觸到關於納米材料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到眼下最熱門鋰電池技術構成;透析生產領域的業界的運營和管理技巧;更可以用您的實力和精神開拓出您職業生涯輝煌燦爛的一頁,最終成為納米復合材料領域的領先者,為您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我們期待更多充滿熱情、具備開拓創新精神並敢於接受挑戰的優秀專業人士與我們共事。

7. 大疆無人機股票是

大疆無人機供應鏈概念股:大唐電信

600198
)、欣旺達(300207)、興森科技(002436)。
2015年5月13日,芭田股份公司公告,於2015年5月11日與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協議書》。

8. 北交所首批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北交所開市的首個交易日有81隻股票掛牌交易,其中包括10隻新股,新股上市首日不設置漲幅。81隻股票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機械設備、醫葯生物企業是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主力軍,有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成長及盈利能力均優於主板。

新上市的10隻股票為:志晟信息(832171.BJ)、大地電氣 (870436.BJ)、同心傳動 (833454.BJ)、中寰股份 (836260.BJ)、廣道高新(839680.BJ)、恆合股份 (832145.BJ)、汗鑫科技(837092.BJ)、中設資訊(833873.BJ),科達自控(831832.BJ),晶賽科技(871981.BJ)

71家存量精選層公司為:

代碼 簡稱

834021 流金歲月

833819 穎泰生物

832089 禾昌聚合

836826 蓋世食品

830946 森萱醫葯

830964 潤農節水

430047 諾思蘭德

834599 同力股份

831370 新安潔

838924 廣脈科技

831010 凱添燃氣

834415 恆拓開源

831305 海希通訊

831768 拾比佰

838030 德眾汽車

834682 球冠電纜

831039 國義招標

836149 旭傑科技

430489 佳先股份

836675 秉揚科技

839946 華陽變速

836263 中航泰達

838275 驅動力

871553 凱騰精工

835368 連城數控

832000 安徽鳳凰

835508 殷圖網聯

833523 德瑞鋰電

831726 朱老六

836077 吉林碳谷

837212 智新電子

832566 梓橦宮

831445 龍竹科技

830832 齊魯華信

835670 數字人

872925 錦好醫療

832225 利通科技

835184 國源科技

835174 五新隧裝

830839 萬通液壓

834765 美之高

831856 浩淼科技

839167 同享科技

430418 蘇軸股份

835640 富士達

836892 廣咨國際

430198 微創光電

830799 艾融軟體

835185 貝特瑞

832278 鹿得醫療

836239 長虹能源

831961 創遠儀器

833266 生物谷

430510 豐光精密

832885 星辰科技

835305 雲創數據

836433 大唐葯業

839729 永順生物

871396 常輔股份

833427 華維設計

837344 三元基因

837242 建邦科技

834475 三友科技

832735 德源葯業

871642 通易航天

833509 同惠電子

838163 方大股份

832317 觀典防務

833874 泰祥股份

833994 翰博高新

430090 同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