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很多人不知道的ESG,全球規模超30萬億,真的這么能賺錢嗎
一談到這類 社會 責任感薄弱的企業,很多人都敬而遠之,那麼我們在投資中如何才能避免這類「三觀不合」的股票呢?
ESG投資策略就應運而生了。近年來在發達國家,ESG已成為一種主流的投資理念。國內的公募基金也競相進入該領域。
ESG這個聽著有些不明覺厲的名詞,究竟是什麼意思,會給我們的投資帶來哪些好處呢?今天南南就帶你認識一下。
E、S、G分別是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E代表環境,S代表 社會 ,G代表公司治理。
ESG投資起源於歐洲,是指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在考慮財務回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考慮環境、 社會 、公司治理等因素為企業帶來的道德影響。
換言之,ESG投資對上市公司進行評估的時候,不僅要看它賺不賺錢,還要看它有沒有污染環境,有沒有踐行 社會 責任和治理公司的手段這三個非財務因素。
學過 歷史 的童鞋都知道,發達國家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實際走的都是「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崛起,同時也帶來了人類 歷史 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氣污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環境和資源日益重視,投資時也開始注重企業的 社會 責任意識。
高盛2005年建立了「環境政策框架」,正式將E/S/G三個看似並無關聯的名詞並列在一起。此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將其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資決策的框架中。
在ESG的框架下進行投資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投資ESG評級高的上市公司,可以督促更多企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促使他們改善自身經營管理,提高 社會 責任感,從而給環境和資源帶來積極的影響。
不過這樣來看ESG似乎更像一種情懷投資,投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在利益上,不能空談道德。
那麼ESG投資到底能給普通投資者帶來什麼切實好處呢?
01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避投資風險。
正如A股市場「長生疫苗」、「羅平鋅電重金屬污染」等黑天鵝事件,問題嚴重者可能導致公司形象受損,甚至引發生存危機。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ESG評級不好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經營隱患。
ESG投資框架能較好識別出投資風險,以曾在港股上市的輝山乳業為例:
2016年 MSCI即明晟公司的 ESG研究部門發現輝山乳業的會計指標有異常,杠桿率上升。
同年9月就將該公司的ESG評級由BB下調至B。
緊接著12月 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渾水連發兩篇報告,警告輝山乳業存在利潤造假並宣布做空。
次年3月,由於資金鏈斷裂問題暴露,輝山乳業股價暴跌85%,停牌並被剔除了恆生指數。
02
其次是改善投資收益。
巴菲特曾說投資要注重管理人素質,以及企業是不是有 社會 責任。承擔 社會 責任的公司往往掌握著更多的經濟 社會 剩餘價值。
研究發現的確如此,據巴克萊研究顯示,在債券/信用市場,資產的收益率和ESG因子有高度相關性——ESG分數高的公司大幅跑贏分數低的公司。在股票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這一邏輯同樣適用。
MSCI新興市場ESG領先者指數2007年成立,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該指數上漲了179.52%,大幅超越同期MSCI新興市場指數,並且最近3年、5年和10年三個區間內都表現出了比基準更高的年化收益率。
一句話總結: ESG的投資組合能夠幫助投資者篩選長期業績更強勁的公司,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還能創造積極的 社會 價值。
這樣的投資優勢也帶來了ESG規模的持續增長。據GSIA報告,2018年初全球5個主要地區ESG投資總規模超30萬億美元,佔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的30%,並且仍保持著年復合增長15%以上的高速增長。
國內ESG投資發展狀況及評價體系,還處於發展初期。 社會 責任投資最大的難點在於信息需求量大,不透明,難以獲取。
目前從政策方面來說,仍然處於鼓勵企業進行自主披露的階段。但隨著監管層和 社會 各界對ESG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信未來ESG的舞台會越來越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⑵ ESG主流投資策略(二)
(三)ESG投資策略
接上期,ESG主流策略包括負面剔除、正面篩選以及整合策略等。其中整合策略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策略。
整合策略是將ESG因素納入到傳統投資決策財務分析模型之中。ESG因素是作為財務分析模型的補充,可作為風險因子用於投資決策之中。
根據2021年摩根大通調研,2021年84%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考慮了ESG因子,但僅一半的投資者建立了系統性的投資框架;90%以上的投資者偏好ESG整合策略,其次為股東行為和負面剔除。
結合近些年發生在國內與ESG管理相關不當相關的投資案例中。近期的案例是。12月22日全球第二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決定將雲南白葯集團有限公司排除在政府養老基金全球基金之外,原因是該公司有導致嚴重環境破壞的不可接受的風險。
此外,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阿里拉鏈門事件頻發。有人從阿里的ESG報告分析出阿里存在的三個漏洞。第一,阿里將報告大幅篇幅集中在公益中,63頁內容,公益內容佔了44頁,佔比約70%;與環境系那個管的內容6頁,員工內容3頁,而客戶內容不到1頁,關於供應鏈管理的情況隻字未提。
這種內容的失衡不僅反映出阿里對ESG內涵的片面理解,更折射出阿里ESG管理的嚴重不足。有人將阿里的「性侵門」與阿里在員工行為與道德規范方面存在的嚴重失誤直接相關。
而這一點,在MSCI 對阿里的評級中,明確提出。MSCI認為阿里在公司治理和商業道德方面的表現,嚴重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看到ESG投資策略不僅僅關注公司的財務信息,還關注公司的管理、環境相關的內容。
全球ESG投資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2-2020年CARG達到13%,增速顯著高於整體資管的增長規模。 根據摩根大通的研究,ESG投資策略中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者納入ESG投資策略的佔比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在全球氣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之後,個人投資者也逐步引入了ESG投資策略。
ESG產品配置以股票和債券為主,其中股票佔比超過1半,債券配比30%以上。
(四)ESG投資策略是否有效
ESG投資策略在海外市場得到了充分驗證,這一點國內不同的研究機構的研究結論都表明了,在海外ESG投資策略收益率和穩定性均好於基準指數。
中信證券的研究發現:MSCI在美國發布的MSCI USA ESG FOCUS、MSCI USA SELECT、MSCI USA ESG LEADERS相對其MSCI INDEX 2018年8月31日至2021年8月31日累計超額收益分別為2.3%、11.1%和3.7%,且超額收益率長期保持穩定增加趨勢。
華泰證券研究發現:至2000年以來總體上看富時羅素環球社會責任基準指數和富時羅素歐洲社會責任基準指數表現要好於其母指數。具體來看FTSE 4 GOOD指數年化收益率4.6%,基準年化收益率4.1%;富時歐洲社會責任指數年化收益率2.3%,而基準指數年化0.8%
在國內市場,由於ESG策略推行時間還不長,此外,國內的ESG評級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ESG策略在國內的表現差異較大。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2018年8月31日-2021年8月31日除了嘉實ESG指數相對滬深300有13.4%超額收益,滬深300ESG領先、滬深300ESG基準、滬深300ESG價值累計超額收益率分別為-8.7%、-4.6%、-10.8%,MSCI 中國ESG指數相對MSCI中國A股國際通累計超額收益率為-5.2%。
並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國內ESG 基金體量小,明確ESG投資策略的26隻產品,規模僅297億,難以在資金流動層面提升ESG有效性;ESG評價研究不夠深入。
我的分析除了體量小之外,更多的是目前的國內ESG主題基金可能真正納入ESG因子還不多,更多的是「泛ESG」概念,此外,國內的ESG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沒有形成信息披露和評價的統一標准。這一點從WIND上的ESG評級以及個股走勢可以發現些端倪。
總體上,滬深300表現好於萬得全A也好於中證500,這一點從邏輯上可以分析出。滬深300大部分是大公司,而且很多國企,在管理、社會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相對會比小公司好很多。
但從分布來看,評級體系不夠嚴謹和科學。以下是截取了部分評級結果以及走勢信息。
(五)全球領先企業的做法
我們中國講「雙碳」,在國際市場大家講「負責任投資、ESG投資」,已成為全球主流PE機構的重要投資策略。對標頭部企業,我們發現有以下三個主要的趨勢:
一是積極加入UN PRI(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Responsible Investment),遵守TCFD(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等框架標准。KKR、BlackRock、Blackstone等頭部企業均是是UN PRI的簽署方,並遵守相關的投資原則。截止9月30日全球已經有4375家機構簽署加入UN PRI,簽署機構管理資產總數超過120萬億美元。
國內包括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在內超過60家機構成為UN PRI簽署機構。另外,全球有將近2800家機構簽署支持TCFD,覆蓋89個國家和地區,總市值超過25.1萬美元。國內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等20多家金融機構已簽署支持TCFD。
三是積極推進自身碳中和投資組合碳中和。目前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及證券機構率先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其中,高盛於201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擬於2030年前實現投資組合碳中和;JP摩根、UBS、摩根斯坦利於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實現運營碳中和,並宣布於2050年前實現投資者層面碳中和。已有128家機構簽署加入凈零碳排放資產管理人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凈零碳排放銀行業聯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於2021年4月21日成立,吸引全球43家大型銀行機構參與其中。
⑶ 納入msci指數的a股股票又是雄安新區概念股有哪些
雄安新區概念股再度拉升,冀東裝備(41.77 +5.29%,買入)、先河環保(37.25 +4.87%,買入)、嘉寓股份(11.25 +9.97%,買入)、常山股份(16.42 +5.80%,買入)、華斯股份(16.77 +0.60%,買入)、寶碩股份(16.88 -3.04%,買入)等個股紛紛漲停,其中,有31隻雄安概念股備受主力資金關注,合計吸金13.99億元。未來雄安概念股能否持續走強,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雄安新區概念股再度拉升,冀東裝備(41.77 +5.29%,買入)、先河環保(37.25 +4.87%,買入)、嘉寓股份(11.25 +9.97%,買入)、常山股份(16.42 +5.80%,買入)、華斯股份(16.77 +0.60%,買入)、寶碩股份(16.88 -3.04%,買入)等個股紛紛漲停,其中,有31隻雄安概念股備受主力資金關注,合計吸金13.99億元。未來雄安概念股能否持續走強,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