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ski電池公司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ski電池公司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2-12-27 21:43:50

❶ 新能源板塊再獲利好,電動化將提速,相關概念股將爆發(附股)

新能源 汽車 推進全球 汽車 電動化進程

目前新能源 汽車 產業正乘碳中和碳達峰之勢迎來「最好時代」。新能源 汽車 以零污染、響應快、駕駛成本低等優點深受消費者歡迎,以國外電動 汽車 龍頭特斯拉、國內車企比亞迪、吉利、眾泰等的新能源 汽車 代表積極推進全球 汽車 電動化進程,就連通用、福特這些美國老牌車企也在進行新能源轉型。

利好消息釋出,產業鏈充分受益

近日一則重磅消息轟然「落在」美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新能源 汽車 電動化進程有望再迎加速。

8月5日,美國總統簽訂行政命令,設定2030年美國新能源電動車佔新車銷量比例達到50%的目標。消息一出,引起市場熱議。

可以看到,此消息釋出信號明顯,關於美國對新能源 汽車 產業重視程度,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新能源車產業的長期目標已經確立,美國產業鏈動力電池主要是松下、Iesa、tG、三星和skl。

關於新能源 汽車 整車及零部件環節、動力電池及設備環節相關產業鏈企業有望從中獲益。另外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深,全球電動化有望實現共振向上,帶動關於動力電池的需求。

機構國泰君安分析認為,目前電池材料供應體系全球化,中國關於新能源 汽車 材料、製造、生產各個環節優質龍頭企業早已充分融合全球動力電池的供應鏈,新能源 汽車 海外供應鏈將顯著受益於美國需求周期。

卡位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行業核心龍頭企業 有哪些?名單僅供交流及分享

天賜材料 :總市值為1175.89億元,近20日漲幅8.39%,滾動市盈率為151.10倍

鋰電電解液龍頭,深耕電解液領域15年,目前市佔率國內第一,天賜材料已經形成了產業鏈縱向穩定供應和橫向業務協同的優勢,在聚焦主營業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鋰離子電池材料同時,逐步拓展電子化學品及高性能材料領域,目前擁有3.5萬噸六氟磷酸鋰產能,(對應28萬噸電解液產能),是國內外鋰電巨頭的核心供應商。龍頭地位穩固。

7月22日,天賜材料全資子公司與韓國鋰電龍頭LG再簽長單,2021年下半年-2023年底,關於5.5萬噸的電解液產品(對應動力電池約46GWh),海外業務拓展穩步推進,加上下游需求持續高增為天賜材料業績增長保駕護航。

當升 科技 :總市值為349.42億元,近20日漲幅9.67%,滾動市盈率為69.72倍

鋰電正極材料龍頭,高鎳電池強力競爭者,主營業務兩大模塊分為鋰電材料、智能裝備。深耕正極材料領域20多年,旗下鋰電產品為多元材料、鈷酸鋰等正極材料以及多元前驅體等材料,在20年數據顯示鋰電材料產量2.47萬噸,預計2023年底能達到9.4萬噸。

當升 科技 也是最早布局海外市場企業之一,早在15年前就與三星SDI和LG化學形成批量供應關系,後來還有索尼等日本高端鋰電客戶、比亞迪,現在還是SKI主供應商,並與特斯拉、大眾、寶馬、現代、比亞迪合作緊密。

寧德時代 :總市值為12667億元,近20日漲幅-0.37%,滾動市盈率為186.40倍

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特斯拉核心供應商,新能源「王者」,作為新能源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已經連續四年奪得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第一,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系統,鋰電材料、儲能系統在技術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均在同行業處於優勢。

在今年與特斯拉續簽供貨協議後,寧德時代市值突破了萬億大關,7月下旬鈉離子電池及電池系統集成AB電池解決方案公布,讓人耳目一新。有數據顯示,在2021年近半年以來寧德時代已投資近800億元擴建動力電池產能,在建規劃產能超過450GWh,(強力對手LG新能源2025年的規劃產能380GWh),未來高增長確定性高。

諾德股份 :總市值為263.39億元,近20日漲幅28.93%,滾動市盈率為117.29倍

鋰電銅箔龍頭,諾德股份主營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旗下擁有青海、廣東兩個以鋰電銅箔為主的生產基地,自主研發核心產品4-8微米鋰電銅箔、微孔銅箔、5G通信用的高端標准銅箔等,技術優勢顯著,在21年底基地完成擴產後,年產合計可達8.5萬噸。

海外業務方面,成功進入海外優質客戶的銅箔供應鏈,海外客戶包括LG化學、松下、ATL、SKI等,國外業務占總營收6.70%,目前海外訂單情況良好並持續擴大業務規模。

億緯鋰能 :總市值為2288.25億元,近20日漲幅3.05%,滾動市盈率為111.82倍

全球第三、國內第一鋰原電池龍頭,市佔率超6成;擁有10GWh動力電池產能,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億緯鋰能位居第四,進軍國外一線車企供應鏈;加速布局儲能,與林洋能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擬持股65%建設年產10GWh儲能電池項目。

億緯鋰能與SKI合資開發,成長為軟包市場全球龍頭,並綁定全球優質客戶戴姆勒2018-2027年合計10年供貨訂單,還有現代起亞2019-2024合計13.48GWh訂單。

容百 科技 :總市值為624.55億元,近20日漲幅-1.86%,滾動市盈率為203.17倍

三元正極材料的龍頭,旗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容百 科技 主營關於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銷售。旗下基地在北京、湖北、韓國均有布局,產品包括三元正極材料、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擁有三元高鎳811最先進的工程工藝,產線設計、裝備自動化等均處在行業領先地位,

高鎳正極產能年產4萬噸以上,前驅體年產3萬噸以上,並與國內及LG化學、三星SDI、SKI等國外客戶保持深度合作。近期消息披露資料顯示,容百 科技 2021年計劃產能12萬噸以上。

璞泰來 :總市值為1093.12億元,近20日漲幅-1.16%,滾動市盈率為87.14倍

全球負極材料王者,主營為鋰電池負極材料、隔膜業務、鋰電設備業務和石墨化加工,旗下負極材料、塗布膜、隔膜三大馬齊驅,負極行業璞泰來市佔率達18%,較好議價能力,產品毛利率較高旗下合作包括寧德時代、LG 化學、三星等國內外知名儲能製造商。

8月5日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7.75億元,同比大增近3倍,塗覆隔膜作為第二大業務,264.05%的增速驚人,隨著內蒙二期 5萬噸石墨化在下半年建成投產,石墨化加工的自供比例將再度提高。

恩捷股份 :總市值為2585.90億元,近20日漲幅16.44%,滾動市盈率為183.47倍

鋰電池隔膜龍頭,恩捷股份是高性能濕法隔膜以及高端功能塗布隔膜領域的行業領導者,旗下上海等5大基地共46條濕法隔膜生產線,產能達到33億平方米,隔膜濕法隔膜出貨量世界第一,國內市佔率近50%,在技術、成本、產品競爭力方面全球領先,還積極擴張產能,夯實全球隔膜龍頭地位。

恩捷股份還在海外市場取得重大突破,與UltiumCells,LLC合資建立公司,打造30GWh動力電池工廠,預計2022年投產,長期競爭力凸顯。

比亞迪 :總市值為8683億元,近20日漲幅21.97%,滾動市盈率為199.20倍

鋰電、整車龍頭,比亞迪主營關於新能源、傳統燃油車;手機部件;半導體及其他業務旗下擁有5大研發基地,世界最大的電動 汽車 生產商、中國第二大電池製造商,

作為全球新能源 汽車 的引領者,海外市場「國貨之光」,早在09年進軍客車行業,通過自主建廠實現了本地化生產的海外長期發展戰略,依靠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全產業鏈優勢,頻頻獲得海外訂單,電動客車陸續進入美國、加拿大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純電動公交產品擁有6-27米車型,今年前7個月,比亞迪新能源 汽車 累計產量207972輛,同比增長174.20%。累計銷量205071輛,同比增長170.62%。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讓我們做時間的朋友,享受價值投資帶來的收獲。覺得本文章對你有幫助可點擊收藏,方便日後翻查。對於近期股市行情走向有什麼看法,歡迎讀者在下方評論區評論。

❷ SKI推800公里續航電池,快充20分鍾,明年上半年上市

韓國電池生產商SKInnovation周四透露,它正在開發的電動車電池,只需要兩次10分鍾的快速充電,就能覆蓋500多英里(800公里)的續航里程。

SKI表示,該公司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或者最快在今年年底完成新電池的開發,之後它們"可以在電動汽車的普及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公司在一份附帶的新聞稿中表示。

該公告是在韓國政府主辦的電池技術貿易會議上發布的,尚未包括新電池所使用的化學成分的任何細節。但它確實表示,長續航里程電池的實現採用高密度鎳,可適應超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

該供應商表示,已決定將開發重點放在"能夠實現長距離行駛的長壽命電池"上,並在今年年初透露了新的"SKInside"品牌戰略,旨在提高知名度。

SKInnovation正在喬治亞州建設兩座工廠綜合體,將為多達30萬輛汽車提供電池,其中包括2022年開始在查塔努加生產的大眾ID.4,以及2022年開始在密歇根生產的福特F-150電動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億緯鋰能實施債轉股引入戰投SKI 科技創新驅動前三季研發投入增47%

產品要做到世界一流,就要與世界一流企業為伍。

博士創業的劉金成說,只有具備做世界一流產品的眼光和勇氣,才能做世界上最好的鋰電池。

作為億緯鋰能(300014.SZ)實控人、董事長,劉金成專注電池研發30年,站上了金字塔尖。

億緯鋰能成為行業領先者,與世界一流企業密切合作有關。

12月9日晚,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債轉股方式,引入SKI作為戰略投資者。SKI是全球領先的能源、化學企業,是韓國第三大集團SK集團的核心成員企業。

其實,億緯鋰能與SKI早有合作。此前,億緯鋰能曾與SKI合資建設20-25GWh動力電池產能。這意味著,在產業與資本領域,億緯鋰能與SKI展開了全面合作。

產業與資本領域深度綁定SKI

億緯鋰能與SKI的合作更為深入,以謀求更大發展。

根據公告,億緯鋰能將與子公司億緯集能、SKI簽署《債權轉股權合同》,與SKI簽署《合資經營合同》。SKI行使轉股權時,以其對億緯集能享有的現金貸款債權作為出資,取得億緯集能49%股權,公司同時放棄優先認購權。

億緯集能成立於2018年6月20日,為億緯鋰能全資子公司。2018年7月,成立未久的億緯集能,即和SKI子公司Blue Dragon Energy Co. Limited(簡稱「BDE」)簽署了現金貸款合同,擬申請最高額不超過5億元的借款。

據披露,2018年9月至今年4月,億緯集能收到向BDE申請的借款合計約為20.35億元。

目前,BDE、SKI、億緯集能及億緯鋰能已簽署《債權轉讓協議》,由BDE向SKI轉讓BDE對億緯集能享有的全部貸款債權。同時,各方同意並確認《現金貸款合同》及相關協議(包括BDE與公司簽訂之《股權質押合同》)項下的一切BDE的權利義務由SKI承繼。

本次交易前,億緯鋰能持有億緯集能100%股權。在SKI行使轉股權後,億緯鋰能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51%。

顯然,通過股權綁定,億緯鋰能與SKI的聯系更加緊密了。

不只是通過資本紐帶,在產業領域,億緯鋰能與SKI也有緊密合作。

12月9日,億緯鋰能還披露了億緯鋰能和SKI之前合作項目情況。去年9月26日,億緯鋰能及孫公司億緯亞洲有限公司擬與SKI合資建設20-25GWh動力電池產能,億緯鋰能擬以現金出資5.25億美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50%。

如今,該項目發生了變更。億緯鋰能的投資主體變更為全資孫公司億緯動力香港有限公司,出資額減少至3.66億美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比例下降至30%。合資公司的生產規模增加至年產27GWh。

合資公司的成立,主要滿足國內外 汽車 公司的配套需求。億緯鋰能披露,項目建成後,公司軟包動力電池產能及技術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將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及市場效應。

如果上述債轉股事宜順利實施,億緯鋰能與SKI的合作,將從產業領域延伸至資本領域,二者關系更為緊密。

針對本次擬實施的債轉股,億緯鋰能表示,SKI行使轉股權、成為億緯集能股東後,有利於進一步發揮雙方在技術、市場、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協同效應,提高億緯集能在國內外軟包電池市場地位、發揮領先優勢、優化億緯集能財務結構。

負債率兩年下降12個百分點

實施債轉股,將會使得億緯鋰能的資產負債率下降,財務運營穩健。多年來,持續進行產業布局的億緯鋰能財務較為安全。

億緯鋰能成立於2001年,2009年10月30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上市以來,公司經營業績整體上呈增長勢頭。2009年,其實現營業收入2.06億元、歸屬於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0.40億元。10年後的2019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64.12億元、15.22億元,同比增長47.35%、166.69%,分別較2009年增長約30.13倍、37.05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40億元,同比增長16.66%,凈利潤9.46億元,同比下降18.35%。其中,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4億元、凈利潤5.83億元。

億緯鋰能經營業績快速增長,主要源於技術驅動及規模優勢。

2019年,公司鋰電池產銷量處於行業前列,小型鋰離子電池方面,三元圓柱電池在惠州和荊門工廠的產線均進入全面的產能釋放期。動力電池,建成了方形磷酸鐵鋰電池、大型軟包三元電池、方形三元電池產線,各個產品線均形成了與國際一流公司的合作平台,今年繼續擴產。

在技術方面,億緯鋰能持續進行 科技 創新,自成立以來,公司堅持以 科技 創新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金成博士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電池,至今已有30多年的從業研究經驗。公司不斷加大對鋰電池主營業務的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研究院,建成多個實驗室和中試線,強化成果轉化力度,形成適應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需要的企業技術開發體系。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申請了1724項國家專利,其中有效專利757項。

在研發投入方面,億緯鋰能持續加碼。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為2.33億元、3.95億元、4.77億元。截至2019年底,公司擁有研發人員1443名,占員工總數的15.85%。

億緯鋰能能夠走得遠源於其走得穩。2016年前,公司資產負債率大部分年度低於30%。2016年至2019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27%、57.15%、63.10%、52.67%。受投資因素等影響,2018年負債率攀至 歷史 高位,隨後開始回落。今年三季度末,其資產負債率為53.40%,較2018年底下降9.7個百分點,較2018年三季度末的65.68%下降12.28個百分點。

可以預見,如果本次債轉股事項順利完成,公司資產負債率還將有所下降。

截至今年9月底,億緯鋰能貨幣資金為19.1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1.5億元(由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構成),合計為30.62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92億元、長期借款8.46億元,合計為12.38億元。數據表明,現有貨幣資金可以覆蓋現有債務,公司無明顯償債壓力。

經營現金流方面,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分別實現4.34億元、11.39億元、9.67億元,同比增長436.48%、162.06%、13.97%。

經營現金流持續凈流入,流動性充足,這將為億緯鋰能進行產業布局提供了動力。

❹ 遺憾,特斯拉922電池日發布瘋狂技術,股票大跌300億

全球27萬人同時在線觀看,大約240位股東坐在Model3中鳴響喇叭,馬斯克穿著牛仔褲和黑色T恤,原計劃4月就要舉辦的特斯拉電池日,終於在9月22日成功舉辦。在這次活動上,特斯拉圍繞電池形狀、材料、工藝優化等方面發布多項創新技術。

922特斯拉電池日,外行來看確實比較厲害,2.5萬美元的特斯拉、4680電芯、836km的續航里程這都是一個全新的記錄,但電池日後特斯拉的股票卻意外出現了下跌,盤後股價一度下跌7.6%,市值縮水300億美金,約合2033億人民幣。

4680大電池並不是電化學意義上的技術創新,是和目前寧德時代的CTP無模組技術、比亞迪刀片電池方向一致的大模組或者無模組結構改進,特斯拉電池日上所展示的技術,寧德時代、LG化學、三星SDI、SKI等動力電池巨頭都在研發跟進,技術進度前後不超過半年。

筆者猜測,"比想像更瘋狂"的電池日,並沒有為特斯拉帶來很好的預期,並且現場所發布的所有技術,都要在2022年才有可能實現,這也使得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產生了失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投資50億美元,寧德時代為何要跑到印尼建電池廠

文/騰三毛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各國環保政策和消費理念端的帶動下,現如今發展 汽車 電動化已成行業共識,純電動 汽車 正在成為主流技術之一,其中動力電池成為重要一環。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印尼官員表示,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計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建設一座鋰電池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投產。

執牛耳者

彭博新能源 財經 表示,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相比之下,日韓兩國在電池和四大關鍵原材料製造方面優勢明顯,但是在電池金屬精煉和開采方面的影響力不及中國。與中國相比,日韓兩國可通過環境和 RII(監管、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優勢彌補原材料供應鏈的劣勢。

彭博新能源 財經 儲能研究負責人表示,過去十年,中國重金扶持電池供應鏈發展,輔之以激勵政策,現今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實屬意料之中。

最能代表中國電池製造商的寧德時代,其從默默無聞到世界領先僅用了不到十年,在國內儼然成了執牛耳者。

2011年,曾毓群與黃世霖(時任ATL研發副總)牽頭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而其在業內聲名鵲起,源自CATL滿足了寶馬800多頁技術文檔的苛刻要求,順利成為寶馬核心供應商。

憑借著寶馬核心供應商的標簽以及高技術標準的要求,寧德時代成為了國內首先打入合資車企的動力電池廠商,先後又與賓士、大眾等 汽車 名企建立了密切的供應關系。

2016年初,寧德時代開始了第一輪對外融資,募資30億,投後估值150億,到了年底,寧德時代完成了第二輪對外融資,募資80億,投後估值800億,一年不到的時間估值上漲600億,寧德時代創造了奇跡。2018年再以閃電速度登陸創業板,目前市值超過7000億。

2018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以6.5GWh的裝機量繼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42%,一枝獨秀的趨勢更加明顯。2019年,寧德時代的電池裝車量超越松下,成為全球動力電池銷量冠軍。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由中日韓三國主導。其中,韓國的LG化學是寧德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二者與整車企業簽署的未來幾年的動力電池訂單量,遠高於其他電池生廠商。此外,再加上特斯拉的主要合作夥伴——日本的松下電池,三家企業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顯現。

為何不是中國?

印尼官員進一步表示,寧德時代已與印尼國有礦業公司PT Aneka Tambang簽署協議,協議要求寧德時代確保60%的鎳在印尼被加工成電池,「我們不希望他們拿到我們的鎳,而在國外進行加工。」

有網友會疑惑,如此條件之下,寧德時代為什麼要選擇在印尼建廠,而不選擇在中國呢?原因有三。

其一,資源為王。

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鎳生產和出口大國,鎳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約2100萬噸,佔比全球24%。

近些年,為了發展本國 工業,印尼開始限制鎳的出口 ,在此背景下,多家鋰電池生產商開始前往印尼投資建廠。印尼希望藉此機會建立起提煉電池需要的化學工廠和製造工程等完整的鎳礦供應鏈,發展本國工業,並最終成為全球鋰電池生產基地。

此次寧德時代與印尼簽署協議並投資建廠實則是搶佔先機。

資源依舊是現今 社會 最寶貴的資源,隨著高鎳電池的再度興起,鎳在接下來的電池製造中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也就不難理解LG化學、寧德時代和特斯拉爭先恐後的地前往印尼建廠或商談。毫無疑問,新能源市場的廝殺或許將因為這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其二,技術路線。

現階段,主流鋰離子電池分為以下三種:鎳鈷錳(NCM)、鎳鈷鋁(NCA)和磷酸鐵(LFP)電池。由於鈷的儲量稀少、開采難度高,直接導致了鈷的價格今年持續走高,甚至於沒有良好合作記錄的采購商都不一定拿得到貨,這就是鈷供應的現狀。

減少鈷的應用比例,甚至摒棄鈷的應用,成為動力電池面對的迫切問題。「無鈷」電池是特斯拉一直在追求的動力電池終極方案之一,而「無鈷」的達成,需要大規模鎳資源。

在今年的電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將向「鎳」車型轉變,認為最大限度地利用鎳可使價格降低50%,在能源密集車型中,特斯拉將使用100%的鎳。

此次寧德時代印尼建廠,或也從側面印證了高鎳路線漸成行業共識。其實除了寧德時代,當前與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形成對壘的韓國電池,近來也不斷加碼高鎳布局。

今年8月,LG化學宣布,其聯手通用 汽車 研發的NCMA電池研發量產計劃有望提前至明年。同月,SKI宣布成功商業化全球首個鎳含量為90%的NCM 9電池,同時有韓媒稱,SKI正在致力於在年底前開發新型NCM電池,鎳含量88%。

業內人士指出,三元高鎳化趨勢不可逆轉,是未來主流路線。據其整理,三元正極材料目前已進步到NCM 523、NCM 622,並逐漸升級到NCM 811、NCA 811,其中NCM 811動力電池產品相較NCM 523產品能量密度可提升25%。

美國版特斯拉Model Y已搭載松下NCA 811,另據媒體報道,中國產Model Y電池目前已鎖定LG化學NCM 811電池。寧德時代NCM 811電池已於2019年量產,此前發布的中國產大眾ID.4 X以及出口海外的華晨寶馬iX3均已搭載。

從性能和經濟性上看,高鎳化趨勢已不可逆轉。

有機構預測,2030年電池用鎳佔比預計由3%大幅提升至37%。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 汽車 行業電池用鎳量將達到32.3萬噸,較2020年年均增速為52%;到2030年用鎳量將達到84.5萬噸,較2020年年均增速為36%。

其三,低關稅。

今年11月,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5個成員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這意味著全球約29.7%的人口,超過25萬億美元的GDP,將在RCEP協定下從事自由貿易活動。

其中重要的一條是RCEP成員國的貨物貿易,整體開放水平將達到90%以上,各成員之間的關稅減讓也多以立即降至零關稅或是十年內降至零關稅。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印尼建廠,半成品/成品運抵中國也不用太過擔心關稅問題,或許正是RCEP的簽署,為寧德時代投資印尼掃清了障礙。

更重要的是,除了國內之外,寧德時代下一步一定會投資境外的上游公司,為海外 汽車 品牌和工廠服務,向全球 汽車 供應鏈的上游邁進。其中寧德時代的首個海外電池工廠位於德國圖林根州,已經於去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明年投產,向歐洲的整車企業供應電池。

寫在最後:

在全球化資源大整合的今天,無論是寧德時代、松下,還是LG化學、SKI,甚至是特斯拉這樣的主機廠都需要全球配置、全局謀劃,寧德時代印尼建廠即是一種需要,是一種必然。換個角度看,蘋果的生產車間為何能落戶中國,也是同樣道理。

車圖騰

資深 汽車 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❻ 億緯鋰能否認「供貨特斯拉」,市值逼近2000億

5月16日晚間,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億緯鋰能」)公告稱,公司未與特斯拉就磷酸鐵鋰電池做商務溝通,相關報道並無根據。

上周五(5月14日),路透社表示,特斯拉公司正在與電池製造商億緯鋰能就將其納入其上海工廠供應鏈一事進行談判,計劃采購後者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預計協議將於第三季度達成。

當日,億緯鋰能股價上漲9.75%。隨後,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網上熱傳關於EVE可能向特定公司提供LFP(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聞,沒有根據。

對此,部分投資者認為,寧德時代2019年公告也稱未和特斯拉接觸,但現在寧德時代就是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

也有投資者擔心,澄清公告是否會影響股價下跌。但5月17日,億緯鋰能股價開盤跌2.53%後逐步走高,截至發稿上漲5.51%,收於101.90元/股,最新市值1925億元。

汽車 分析師鍾師對時間 財經 表示,當年寧德時代的情況並不一定適用億緯鋰能,此一時,彼一時。億緯鋰能也許是因為火候沒到,如果公司下一步的產品更有競爭力,也許能進入特斯拉供應商名錄。

億緯鋰能成立於2001年,董事長劉金成是電池專家。公司於2009年在深圳創業板首批上市,是鋰電池行業內少數同時擁有方形磷酸鐵鋰電池、軟包三元電池、方形三元電池、BMS及電池系統開發等全面解決方案的平台。

2020年11月,劉金成家族以373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89名。

磷酸鐵鋰佔比提升

據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1年4月裝車量前10位電池廠商,動力電池裝車量共為7.8GWh,占總裝車量比為92.6%。其中,億緯鋰能排名第6位,裝車量0.22GWh,占總裝車量2.6%。

關於此次傳聞的供應特斯拉磷酸鐵鋰,億緯鋰能布局較早,目前步入收獲期。

早在2014年,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預判確定性高增的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客車)電池需求,率先布局商用車鐵鋰電池領域。

純電客車需求於2017、2018年爆發,億緯鋰能的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排名也隨之由第八躍升至第四,市佔率8.8%。同時,公司在下游深度綁定主流商用車企金龍和開沃,公司在金龍的供貨比例達到30%,儲能則與中國鐵塔、中國移動以及沃太能源達成合作。

財報顯示,2020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4.7GWh,同比增長71%,其中鐵鋰2.3GWh,三元軟包2.4GWh。公司磷酸鐵鋰電池目前產能為6GWh,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擴到20GWh,隨著惠州工廠產能全部釋放,2022年底產能將達到40GWh。

4月新能源 汽車 完成銷量20.6萬輛,已經連續10個月刷新當月 歷史 新高。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 汽車 完成銷量73.2萬輛,滲透率超過8.3%,相較2020年數據提升了2.9個百分點。

從動力電池裝車量來看,4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受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季末沖量正常回落後環比略降,產量環比持續增長,維持行業高景氣度。

1-4月,全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31.6GWh,同比上升241.1%,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為12.6GWh,同比上升455.9%,占總裝車量的39.8%,磷酸鐵鋰電池佔比接近四成。

實際上,此前磷酸鐵鋰的電池裝機量一直下降,直到2020年出現拐點。從2016年至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數據來看,三元電池的份額越來越高,由2016年的23%增長至2019年的62%,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佔比由72%降至23%。但在2020年,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佔比出現拐點上升,從2019年的32%上升至35%。

在《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1年第4批)中,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佔新能源乘用車的比例達到了45%,在A00車型中,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比例為78%。

川財證券一份研報稱,預計未來在中低端乘用車領域,將會有更多的車型搭載磷酸鐵鋰電池。

甚至有觀點認為,磷酸鐵鋰電池將沖擊三元鋰主導地位。不同電池技術路線下,車企電池形態需求也不盡相同,目前歐洲車企多使用LGC的三元軟包,國內車企以寧德時代的方形三元/鐵鋰為主。

特斯拉主要使用松下的三元圓柱,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僅在中國銷售,特斯拉加拿大官網上的Model 3規格頁進行了一些更改,也許意味著磷酸鐵鋰電池車型將在不久後出海至加拿大。

早在二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就表示將逐漸把所有續航版車型動力更換成磷酸鐵鋰電池。還有消息稱,蔚來 汽車 將對現有70kWh三元電池包進行升級,新電池包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或超75kWh,計劃今年四季度發布。

國內鋰電池是兩條技術路線並舉。在磷酸鐵鋰之後,億緯鋰能緊隨著布局了三元軟包電池。2019年億緯鋰能與韓國動力電池三巨頭之一SKI合資建廠,進一步拓展三元軟包業務。目前,億緯鋰能三元電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在2020年已進入產能釋放期,軟包三元電池產能已提升至9GWh。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自研三元軟包已批量供貨小鵬,且送樣戴姆勒新項目。公司還藉助三元軟包的經驗,獨立研發出三元方形,並於去年7月21日獲得華晨寶馬定點,標志著公司技術上正式脫離SKI。

股價重回百元

除了動力電池,億緯鋰能是鋰原電池龍頭,產品應用於ETC、智能電表、胎壓監測等領域,公司2018年全球銷量市場份額僅10%,全球第三;消費電池抓住了TWS、電子煙、電動工具及兩輪車等風口,受益多賽道布局與前瞻投資。

因為在多元化布局的過程中多次踩中風口,億緯鋰能也被稱為「風口之王」。2018年電子煙公司麥克維爾業績爆發,使得億緯鋰能2018年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凈利1.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麥克維爾為億緯鋰能貢獻0.9億投資收益。市場預見電子煙巨大的成長空間,股價較長時間內維持向上趨勢。

2019年下半年,政策驅動下ETC需求猛增,鋰原電池貢獻純增量,助力億緯鋰能2019年三季度歸母凈利潤6.6億元,同比高增199%,股價隨之抬升。

2020年上半年,TWS耳機需求爆發:億緯鋰能切入三星供應鏈,開始批量出貨,激發股價上升。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下游需求旺盛,產銷預期上升;思摩爾大客戶悅刻美股上市,帶動股價上行,總市值一路高升,躋身千億公司行列。

1月25日,億緯鋰股價達到峰值,每股120元,隨後逐步下跌。2021年3月,工信部與煙草專賣局宣布研究起草煙草專賣法的徵求意見稿。政策發布次日,億緯鋰能盤中一度跌19%。

但隨著業績發布,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逐步兌現,2020年營收大幅增長93.08%,從絕對數值上幾乎追平了消費電池,同時兩個板塊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96%。

業績方面,公司自2009年以來連續11年凈利潤為正,CAGR高達40%。2020年,億緯鋰能實現營收81.62億元,同比增長27.3%,歸母凈利潤16.52億元,同比增長8.54%,如不考慮司思摩爾國際非經常性和非現金項目計提的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1.91億元,同比增加43.93%。

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9.58億元,同比增加126.0%,環比增加4.8%,營收再創 歷史 季度新高;歸母凈利潤6.47億元,同比增加156.2%。

此外,公司2018-2020年賬面貨幣資金高達11.2億元、21.0億元、38.0億元,且公司2020年產業鏈資金佔用能力達25%,相較2017-2018年水平大幅提升,居同業高位,說明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具備一定話語權。

2021年,億緯鋰能定下「2025年實現3個200」戰略:動力電池產能達200GWh;消費電池營收達200億;電源系統營收達200億。因看好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在二線中突圍,公司股價隨之震動上升,重回百元,基本已彌補電子煙政策影響。(北京時間 財經 陳世愛)

❼ 或為薩德影響韓國SKI與中企合資在華電池廠停產

韓國SKInnovation與中國企業共同在中國建立新能源汽車電池工廠,目前已停產。韓國媒體3月30日報道稱,SKI日宣布,中國本土法人北京電控艾思凱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年底以電池訂單減少為由停產。據悉,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工廠的財政補貼有所減少,電池的訂單量也有所減少。電池廠建於2013年底,由北京電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韓國SKI共同出資。其中,北京電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股60%,SKI持股40%。一些業內人士猜測,此次停產可能與中國有關。反出口;以及採取的措施。然而,SKI否認了這一點,並解釋說:由於中國持股較多,車間關閉後中國的經濟損失相對大於SKI。另一位負責SKI的人士表示:這個決定是由一家持有60%股份的中國公司做出的。韓國忠清南道瑞山市電池基地生產的電池將銷往別處,瑞山工廠不會有經濟損失。

❽ 韓國ski公司中文是什麼意思

SKI 是鮮京集團(即SK集團)的旗下子公司 SK Innovation的簡稱 innovation是創新、改革、創造,新事物、新方法的意思

所以SKI 應該是鮮京創新公司或鮮京創造(製造)公司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❾ 比亞迪SKI是什麼意思

sk投資比亞迪。
韓國SK集團旗下的能源公司SK Innovation(以下簡稱SKI)宣布,未來將拆分電池業務,不僅要實現獨立上市,還要成為全球第一動力電池企業。這個野心真是不小。
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imited)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創立於1995年2月10日,總部設於廣東深圳。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比亞迪已在全球設立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布局。

❿ 新能源—鋰電池行業27家龍頭公司(二)(5000字長文,建議收藏)

上篇文章介紹了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上下游及電池細分行業的概況(詳見新能源 汽車 鋰電池行業淺析),本篇文章將從2021年1季度銷量,電池原理分類對比,個細分行業三個大的維度來深入探討挖掘電池行業各細分領域龍頭公司。

1,國內電動車:

根據中汽協數據,1-4月新能源車產量為75萬輛,同比大增266%。1-4月銷量為73.2萬輛,同比增長249.2%。

電動車Q1銷量大超市場預期,於是修正了2021年銷量預期至240-260萬輛。若是2021年達到了這樣的銷量,那麼在上篇文章提到的的規劃到2025年銷量400-500萬輛,肯定會提前到來。,

2,歐洲電動車:

21年1-4月歐洲共銷售52.92萬輛,同比高增135%,全年維持200萬輛預期。

3,美國電動車:

21年1-4月美國電動車共銷售16.61萬輛,同比增長77%,全年銷量有望超55萬輛。

不管國內還是國外2021年1季度都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原因有以下3個:

1,碳排放考核。

2,2020年1季度疫情, 汽車 機會停擺。

3,各國政策的支持。

在電動車需求如此猛增的情況下,東吳證券對電車銷量進行了預測:

預計21年全球電動車銷531萬輛,同比增75%,其中海外銷281萬輛;22年將持續高增長,預計全年電動車銷731萬輛,同比增38%。

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1677萬輛,較20年復合增速40%,其中國內/海外分別約699/978萬輛。對應全球動力電池需求約1005gwh,其中國內/海外分別379/626gwh。

上篇文章我們提到,現在電池被三元和鐵鋰所掌控,2020年這兩種加在一起佔比99.5%。

在蔚來的攪局下,出現了更加適合的電池——固態電池,預計蔚來將在2022年4季度交付。為什麼又出現了固態電池?三元和鐵鋰不好嗎?讓我們從電池的工作原理說起。

1,電池工作原理

電池由四大塊組成,正負極,電解液,隔膜。

我們把這四個模塊做個比喻,正極是「工廠」,負極是「公寓」,隔膜是「檢票員」,電解液是交通工具「公交車」。我們還缺少一個重要的「員工」——鋰離子。

電池工作模型是「員工」——鋰離子奔波於工廠和公寓之間,乘坐的是電解液交通工具「公交車」,每次上車下車都需要隔膜「檢票員」的檢查。

充電的過程:員工工作了一天累了,需要下班回到公寓睡覺補充能量。鋰離子通過電解液傳導,穿過隔膜到達負極。隔膜有效防止了電子的通過,只讓鋰離子通過。

放電的過程:員工在公寓休息好,補充完能量,乘坐交通工具來到工廠上班。鋰離子通過電解液傳導,通過隔膜,到達電池正極。

那為什麼電池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電池會沒有以前耐用呢?

這是因為在電池的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會產生員工老齡化退休即鋰離子減少;工廠效益不好,公寓破損無法入住即正負極活性材料減少;公共 汽車 年久磨損失修導致交通癱瘓即電池歐姆阻抗增大,導電性能下降。

2,固態和液態對比

固態電池和液態電池的區別在於液態電池電解液是液體,同時有隔膜防止電子通過。而固態電池的電解液是固態的,同時取消了隔膜。

固態電池的優點:

A:安全性好。液態電池易燃易爆,而固態電池可以抑制鋰枝晶,沒有電解液走漏,從而提高安全性。

B:能量密度高。液態鋰電池不管是鐵鋰還是高鎳能量密度不可能達到300wh/kg,一般在200wh/kg左右,而固態電池可以達到300-400wh/kg。主要是因為固態電池不用石墨負極,直接用金屬鋰做負極,是整個電池密度提高。

C:循環壽命長。

固態電池缺點:

A:界面阻抗過大。電解質是固態的,離子在固態中傳輸動力低,造成界面阻抗過大。

B:技術不成熟造成成本過高。

固態電池趨勢格局:目前已經有企業進入固態電池的試階段,而未來固態電池是趨勢,液態電池解決不了高里程的問題,而固態電池可以。

目前依舊以液態電池為主,關注固態電池發展。

1,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三元(NCM)和鐵鋰(LFP)兩大塊。三元又有鎳5,鎳6和鎳8。


在正極材料中三元和鐵鋰六四分成,而在三元中,鎳8滲透持續提升,目前依舊是鎳5和鎳6的主場,隨著時間推移,鎳8必將是市場主流。

正極材料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產品價格與上游金屬價格強相關。正極材料是電池材料的核心環節,其成本佔到鋰電池的近4成。

正極材料同時面臨技術迭代與降本壓力,高鎳無鈷、固態電池是下一代技術的重點。目前三元高鎳產線的投資在6億元/萬噸,國內一線正極材料企業的產能規模在4萬噸水平,多在推進10萬噸級別基地的建設,資金需求較大。

正極材料全球出貨量從2013年的不足10萬噸,到2020年的60萬噸,年復合增長30%。預計2025年全球正極材料規模超過2000億元,2020年國內正極材料產量51萬噸,同比增長27%,其中NCM三元材料佔比46%,磷酸鐵鋰佔比25%。

正極材料是鋰電四大關鍵原材料環節中最為分散的,當前CR3僅為20%-30%,CR5僅為30%-40%。主要原因是下游電池廠出於供應鏈安全和產品質量的考慮,普遍會自產部分正極產能,而上游礦產企業憑借資源優勢也會採取向下游延伸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擠佔了獨立正極材料企業的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正極材料企業的毛利率多低於20%,以下游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材料企業,其毛利率持續承壓,而以當升 科技 為代表的出海型企業,毛利率則整體保持穩定。

總結:1,正極材料行業集中度不高,主要是上下游的擠壓與技術迭代。

2,高鎳化,無鈷化是目前的趨勢,未來固態電池是趨勢。

3,正極材料行業前五的公司:德方納米,容百 科技 ,貝瑞特,國軒高科,天津巴莫。

三元材料前五公司:容百 科技 ,天津巴莫,長遠鋰科,當升 科技 ,杉杉能源。

4,正極上游原材重點關註:鎳,鋰,鈷。代表公司:盛屯礦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

2,負極材料

負極材料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產品好壞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性能等環節有較大的影響,其成本佔到鋰電池的6-8%。

目前負極產線的投資2-3億元/萬噸,國內一線負極材料企業產能規模7-8萬噸,產能的擴張和一體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較大。負極的生產工藝相對成熟,電池廠較少布局該環節。

國內負極材料產量從2014年的5萬噸規模增長至2020年36.5萬噸,年復合增速約40%,其中人造石墨佔比逐年提升,2020年國內市佔率達到84%。預計2025年全球負極材料行業規模400億。

負極材料集中度較高,2020年國內負極材料CR5佔比78%。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為中國傳統負極三強。東莞凱金近年來出貨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於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增長,已開始躋身一線負極廠商的行列。

負極上市公司行業集中,盈利能力好,毛利率介於25%-40%之間。負極石墨主要是外協生產,成本佔比40%,目前負極廠商開始自建石墨化產能,未來負極生產一體化是行業趨勢,整體行業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碳硅是行業普遍看好的下一代負極材料,金屬鋰是負極材料的終極方案,也就是固態電池。

總結:1,負極行業集中度,負極產業一體化是未來趨勢。

2,石墨—碳硅—金屬鋰是負極發展趨勢。

3,負極材料前四公司: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東莞凱金。

3,隔膜材料

隔膜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其成本佔到鋰電池的約8-10%。隔膜成本中,原材料和製造費用佔比較大,因此企業的規模化效應較強。

目前隔膜產線的投資4-5億元/億平,國內一線隔膜企業產能規模30-35億平。隔膜的技術壁壘較高,是四大電池材料裡面最晚實現國產化的環節。除比亞迪和SKI等少數電池企業外,其他電池廠都以外購隔膜為主。

國內隔膜產量從2014年的5億平規模增長至2020年37億平,年復合增速約40%,其中濕法隔膜佔比較高,2020年國內市佔率達到70%。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隔膜行業規模超過300億元。

隔膜行業規模效應較強,龍頭的成本優勢比較明顯,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20年國內濕法隔膜CR5佔比93%,其中恩捷股份並購了上海捷力。

隔膜企業的毛利率普遍較高,在40%左右,但近年來有逐步下滑的趨勢。隔膜是四大材料中降價預期最強的環節,企業需要依靠不斷降低製造成本來維持高盈利水平。

鋰電四大材料中,隔膜單位產能投資高,且需在掌握工藝基礎上進行設備采購及調試,安裝後仍需較長時間爬坡才可保證較高良品率。技術、資金密集型特點限制新進入者進入。

一線電池廠認證周期往往在2-3年,之後才可批量供貨,從產能規劃到實現收入間的長周期保證了龍頭的先發優勢及規模優勢。

總結:1,隔膜材料行業新進者難度很大,行業將進一步向龍頭靠攏。

2,濕法+塗覆是行業發展趨勢。

3,負極材料龍頭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質。

4,電解液材料

電解液是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傳輸的通道,其成本佔到鋰電池的約6-8%。鋰鹽、溶劑和添加劑原材料占電解液環成本的90%左右,為降低成本,布局原材料產能已成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電解液產線的投資不到1億元/萬噸,國內一線電解液企業產能規模5-10萬噸。原材料是影響電解液價格和生產能力的關鍵因素,擁有原材料產能的企業具有較大的盈利彈性。

國內電解液產量從2014年的4萬噸規模增長至2020年25萬噸,年復合增速超過35%,其中動力電解液佔比逐年提升,2020年國內市佔率達到62%。預計2025年全球電解液行業規模近450億元。

2020年國內電解液市場CR5佔比74%,天賜、新宙邦、東莞杉杉和國泰華榮屬於第一梯隊。

天賜材料和新宙邦電解液業務的毛利率水平長期維持在25%以上的水平;天賜材料自產部分六氟磷酸鋰,新宙邦溶劑產能也即將投產。未來電解液廠商向上游延伸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總結:1,行業集中度高,廠商為保利潤將向上游延伸。

2,電解液的添加劑是重中之重。

3,電解液行業前3公司:天賜材料,新宙邦,江蘇國泰。

4,六氟磷酸鋰龍頭:多氟多

5,鋰電上下游端

A:新能源熱管理:格局分散,但國內企業加速全球替代。代表企業:三花智控、銀輪股份、奧特佳。其中, 三花智控 是熱管理龍頭, 銀輪股份 主在傳統業務,布局新能源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B:鋰鈷鎳行業:資源行業,周期行業,進入門檻高。國內資源佔比較少,對外依存度較高。代表龍頭: 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洛陽鉬業。

C:鋰電設備:動力電池進入新周期,擴產加速,設備廠商迎來新機遇,龍頭廠商明確收益。

鋰電設備四道工藝:

1)電芯前段工藝:包括攪拌、塗布、輥壓、分切、製片/模切等工序。該工藝段涉及的設備包括真空攪拌機、塗布機、輥壓機、分條機、製片機/模切機等。

2)電芯中段工藝:主要包括卷繞或疊片、焊接、注電解液等工序。該工藝段涉及的設備包括卷繞機、疊片機、焊接機、乾燥設備、全自動注液機等。

3)電芯後段工藝:主要包括電芯化成、分容檢測等。該工藝段涉及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機(用於化成分容)、檢測等設備。

4)模組及電池包工藝:主要包括電池組件組裝、連接器組裝、模塊組裝、密封性檢測、最終測試等。該工藝段涉及模組生產設備、PACK設備等。

後到設備龍頭: 杭可 科技 。前中後道全產業鏈布局龍頭: 先導智能 。

D:電池企業國內前五: 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億緯鋰能 。

E:供應鏈

特斯拉供應鏈:預計旭升股份、拓普集團、三花智控、寧波華翔、華域 汽車 、岱美股份等單車價值量較大。

F:LG電池供應鏈:正極:杉杉股份,當升 科技 ;負極:杉杉股份,貝瑞特,江西紫宸;隔膜:星源材質,恩捷股份;電解液:新宙邦,江蘇國泰,天賜材料。

G:寧德時代供應鏈:正極:天津巴莫,振華新材,北大先行,貝特瑞;負極:杉杉股份,璞泰來;濕法隔膜:恩捷股份,中材 科技 ,星源材質,滄州明珠;電解液:新宙邦,

1,電池龍頭:

寧德時代 。公司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接近50%,全球市場份額25%,現有產能近60GWh,歐洲工廠將於2021年建成。

比亞迪。 公司是電動車、鋰電池行業龍頭。

億緯鋰能 :公司是國內鋰原電池龍頭企業,在圓柱電池、TWS耳機電池領域持續獲得國際客戶拓展,和電子煙有很深過往。

2,上游資源礦龍頭:

鋰: 天齊鋰業,贛鋒鋰業

鈷: 華友鈷業,洛陽鉬業

3,正極材料:

德方納米,容百 科技 ,貝瑞特

當升 科技 :高鎳技術領先。

4,負極材料:

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

璞泰來 :人造石墨龍頭。

5,隔膜材料:

恩捷股份,星源材質

6,電解液材料:

天賜材料,新宙邦,江蘇國泰

六氟磷酸鋰龍頭: 多氟多

7,熱管理:

三花智控,銀輪股份

8,鋰電設備:

先導智能,杭可 科技

9,電機電控:

匯川 科技 ,卧龍電驅

總結:電池強相關21家,其他和新能源 汽車 相關6家,共計27家行業頂尖公司。

最後的話:以上內容就是鋰電行業分析及行業龍頭公司說明,涉及公司不作為推薦。

鋰電行業現在太熱,需要降溫之後入場,現在只羅列,而後分析。

參考資料:平安證券新能源行業報告/中信證券新能源 汽車 行業投資策略

全文完!

本文同步於公眾號「韭菜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