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股票疫情漲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股票疫情漲

發布時間: 2022-12-27 06:51:24

Ⅰ 美國股市為何在疫情下經歷了最慘的下跌後迎來暴漲

美股自疫情來,自高點跌了36%,目前反彈了25%,確實跌的夠多,而近期的反彈,相對A股,反彈是比較多的。美股目前的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

東哥此前說了美股的下跌,疫情只是導火索,本質原因是美股牛市運行了11年之久,市場擔心牛市終結。從估值來看,標普500指數以及道瓊斯工業指數估值已經進入過去15年間的高位,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的估值水平。同時,美債收益率的現象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預示著美國經濟存在進一步衰退的可能。

而疫情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承壓,倒逼美聯儲加快降息的步伐,但是,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 最近一次可以與這次全球股市暴跌比較的是2008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一次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下還很難判斷。

當前美股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美聯儲持續放大招,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幾乎堵上了所有的籌碼,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大招就是一項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協議!很快要來了,之前要求通過14萬億經濟計劃。後來美聯儲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此計算規模總計6250億 美元),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

晚間美聯儲又祭出2.3萬億美元貸款,包括大眾企業貸款、市政流動性便利,垃圾債、連垃圾債都買上了。所以,放水和刺激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但美國這樣無限制發債,利息還得起么?咱們弄個4萬億,很多年都沒消化完。最近全球股市反攻,是用錢砸出來的,無限制的印鈔票,但美股能再轉牛嗎?可能並不樂觀,因為水放多了,慢慢也不奏效了,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要見市場底,得經濟+疫情的雙重反轉。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文散人闡述一下美股暴跌暴漲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利好(空)!

自3月份新冠肺炎襲擊美國後,美股就如同「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整個3月狂漲狂跌,24日前狂瀉30%;24-26日連漲三天,暴漲20%。其中,3月26日道瓊斯指數收漲1351.62點(6.38%)至22552.17點;而3月27日,三大股指均跌超3%,其中,道瓊斯指數下跌了915.39點,跌4.06%,至21636.78點。至此,美股已經創下了多項記錄,比如:兩周內經歷4次熔斷,這樣的場面就連久經沙場的巴菲特都表示,在他89歲的生命中從沒有一次見過這樣的場景。說到這里,散人認為美股熔斷尚未結束,還會再來。

美股「過山車」,也導致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市場跟著「起舞」,狂瀉反彈,就連差一點站穩3000點的上證指數也受到牽連,上周五(3月27日)收漲至2772.20點。

為什麼單單一個美國股市的暴跌暴漲會帶來這么大的沖擊呢?而美股乃至全球的這次暴跌狂漲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A股的情況。外資作為一個神秘的存在,一直被各大媒體譽為價值投資的典範,也被A股的投資者看作是A股市場的一個風向標,被譽為「聰明的資金」。這類資金,一旦流出就會被投資者們視為市場將要下跌甚至大跌,而一旦流入就會被視為市場將要上漲乃至大漲。這樣的心理效應,在眾多外資所喜歡的價值投資類股票(如中國平安、貴州茅台等)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將中國平安和貴州茅台等股票的走勢與道瓊斯指數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它們的走勢非常相似,乃至如出一轍。

自從我國因高杠桿而導致2015年「杠桿牛」破碎後,大量的外資蜂擁般地沖到國內市場,大肆購買A股股票,從而開啟了一波長達3年的上漲。然而,2018年美股由於恐慌情緒四下蔓延,道瓊斯指數一路大跌,作為價值投資典範的中國平安等外資持有重倉的股票也不幸遭殃,高位「跳水」。

當這樣的情況再一次發生在2020年的時候,不禁讓人懷疑其中的原因。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全球的央行開啟了一波快速的量化寬松政策。由於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市場,疊加上全球化的便利,以美國為首的資本,大量流入全球的資本市場,從而推高了全世界資產的價格。自2011年開始,我國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外資在A股市場上的體量不大,所以,上證指數整體上一直沒有被推高。直到2018年6月,眾多持股限制被取消後,外資才真正地成為A股的主力軍之一。根據國金證劵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19年,境外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達到1.76萬億元人民幣,佔A股流通市值比重的3.96%,並且,持股多在上證50里。

近期,美國流動性的缺乏導致資本的快速流失,使得本應屬於避險資產的各類資產,被爭相恐後地進行拋售,以便保留現金。這也波及我國,截止3月25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出836億元人民幣,大量資金流出的股票為中國平安、貴州茅台和招商銀行等白馬股。不光是A股和港股,世界上所有新興市場都出現外資的瘋狂拋售。全球化使得世界相連相依,卻也使得世界經濟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隨時可能造成連鎖反應。

作為這次全球金融暴跌的「始作俑者」,美股可謂聚焦了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美股的暴跌突漲何時才是個頭兒,一直是全球投資者最急切關注的問題。畢竟,股市穩定才有利於市場 健康 發展。

再讓我們從投行預測、數據顯示和高管購股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吧!

作為在美國投行佔有重要一席的高盛,於3月13日公布了一個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它對美國的標准普爾500指數,作出了預測:如果在2020年,假設企業利潤降低50%卻相對好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表現,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也將在2100點企穩,這代表了今年38%的總下跌。而高盛給出的今年表現最差的模型反映,如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後續的金融或經濟危機,參考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分別下降49%和57%,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就會在1700點左右,也就是距2020年2月14日高點3393.52點下降50%。雖然看似悲觀,但是,高盛卻樂觀地認為,本次事件是突發性事件,並不具有任何的可持續性。同時,高盛的分析師Kostin大膽預測,到2020年年底,標准普爾500指數回升至3200點。3月27日,標准普爾500指數,跌88.60點,或3.37%,至2541.47點。

席勒市盈率是考察股市走向的另一個指標。所謂席勒市盈率(Shillers PE),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自己創造的一種市盈率(本益比)指數。這種指數,以通貨膨脹調整利潤的10年平均數,來計算調整後的市盈率,從而克服了在利潤出現泡沫時市盈率失真而誤導投資人的情況。在席勒市盈率方面,美股的正常市盈率一般在15倍左右。可是,在這次美股股災之前,美股平均市盈率卻高達32倍,這個數字也是基本持平於前幾次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時的平均市盈率。在經過了這次股災的調整之後,該平均市盈率已經下降到了22倍。如果重回到正常的15倍,那麼,美股的正常位置正好在標准普爾500指數接近1700點的位置。

雖然目前的市場看似深不見底,但是,根據CNBC的報道,美國一些公司的高管卻已經開始大量地購入本公司的股票來穩定市場。Verdence Capital的投資人評論道:「當內部人士開始購買股票時,就說明他們認為自己的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了」,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華盛頓服務公司(Washington Service)的數據顯示,在2001年和2008年的兩次經濟危機中,在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就有一些公司的高管們開始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當他們開始進行第二次增持時,通常意味著市場底部即將出現。

一陣秋雨一陣涼,枝吐綠芽報春歸。綜上所述,判斷美股何時穩定,總有眾多跡象提前預示。就美股來說,投行買入的預測、平均收益率的降低、企業高管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等等,都是市場企穩重要信號;

就A股而言,隨著美股的企穩,外資也將再次流入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等白馬股股票之時,就是A股穩定上升的重大吉兆。

此外,作為全球化的結果之一,以及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力,美國股市的穩定,才是全球股市穩定的重要因素!

回答不易,感謝觀閱!

跌久必漲,漲久必跌,這是市場規律的使然,俗話都說反彈只是為了更好的下跌。

道瓊斯指數已經暴跌10000多點了,短期反彈暴漲也是必然的。目前美國疫情還這么嚴重,停工,停產,停止進出口,這些都停止了目前用什麼來支撐著股市,支持經濟?單純的貨幣政策,完全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這種暴漲是沒有可持續性,所以美國根本問題,還是控制疫情,然後恢復生產,提高就業!這樣經濟才能逐步恢復,股市才能真正的好轉!

嗯,對於美股來說,做多做空都能掙錢,這或許正是其魅力所在,畢竟美元獨大,在洪流中,或者在潮汐間隙捕撈,以供日常食用,這也是靠水吃水的正常行為,記得筆者年輕時對日本文學里的趕海精神及經驗就甚感敬仰,作品名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了,但其中描述的日本人在惡浪頻繁時期,漁人為了求生而日夜侯待惡浪過後的捕撈機會,有時是滿載而歸,有時數日連蝦影都難見,還得與惡浪抗爭,躲避海浪無情的吞噬,其情其景不得不讓人佩服其漁人堅韌不拔的堅強韌性,筆者講述的看似與問題無關,不過在我看來,美股近期的反復走勢確實與我當時欣賞日本文學時的情景感觸極其相似,而當今美之疫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不會亞於惡浪,相信其中趕海者中也有不少熟悉海上生存的捕撈者,懂得選擇性的耐心等待,侯待反復無常的巨浪後,才會重拾生活,恢復正常風平浪靜快樂生活吧

Ⅱ 美國經濟一團糟,股市卻在不停創新高,難道會一直漲下去嗎

美國經濟一團糟,股市卻在不停創新高!這是事實,但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怎麼漲上去的還要怎麼跌回來



1、股市都是以上市公司為基礎的 ,上市公司的經營趨勢有問題,肯定會影響股市。美國新冠疫情這么嚴重,全球經濟也深受疫情的影響。疫情初期對美國股市影響是很大的,幾次融斷,劇烈下跌的幾天也是美國股市 歷史 上少有的。為什麼能走V型,又連續創新高,都是因為美元超發,各行業都受影響,錢很少進實體經濟,大部分流入了股市,既然實體經濟受影響,美國就玩起了虛擬經濟。



2、新冠疫情下,美國死亡人數超向50萬人發展中,這會影響民眾心理,如果股市崩潰,將對民眾的打擊更大。 用美元救股市,做為美元的發行方,國債的發行方,美國政府是用將來的信用來透支現在的經濟下行壓力,能否走出困境,還是看將來美國是否有能力還上這些信用,如是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其美元信用,美國的全球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將受到影響。

3、美國的一流上市公司,如特斯拉 汽車 公司,蘋果公司等還是很具有世界創新能力的 ,短期內股價漲了很多,翻了幾倍,公司是很優秀,但總體來說,美股股價還是漲太高了,是錢堆積起來的股價上漲,這不是正常的情況。



美國股市在全球疫情結束後,會逐漸反映真實的經濟狀況,會回歸本源。

美國無論經濟多麼糟,美國股市長期是會漲的,一直漲下去,為什麼呢?

首先是美國的經濟結構,美國的傳統產業現在在世界上沒競爭力,美國的農業是國家補貼,因此,美國的傳統產業就算沒有疫情也會是一團糟,美國的傳統產業只是用來解決就業的,美國並不指望傳統產業對國家經濟有什麼貢獻。

其次,支撐美國經濟的主要是兩大優勢,一個美國矽谷的新經濟,美國矽谷的 科技 公司才是美國最賺錢的公司,美國矽谷的 科技 公司創新能力強,賺的是全世的錢,矽谷的 科技 公司佔了美國GDP的30%。一個是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機構,美國的金融機構賺的是全世界的錢,美國的金融機構掌控著全球的黃金,石油,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在全世界經濟發達地區都有他們活動,美國的金融機構賺全世界的錢來養活美國,他們的盈利與美國的實體經濟沒有關系。

其三,股市不停創新高與美國的實體經濟沒有任何關系,一是美國的資本市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吸引著全世界最優質的公司在美國上市,同時吸引著全世界的富豪們投資美國的資本市場,正是這種雙重吸力造就了美國強大的資本市場,一方面美國的資本市有著世界上最有成長性的優質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美國的資本市場有來自全世界的富豪們的投資。再加上美國矽谷的 科技 公司的成長性和創新能力,又有美國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操縱,美國的股市長期就成了永遠上漲的趨勢。

少看點那種打了雞血的文章,影響你的思維,說他們經濟差,是相對於他們自己十幾年前,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了,僅此而已,但是瘦死的駝駝比馬大,他們做了世界第一已經125年了,它依然是世界經濟最強的國家,並且持續增長。


以目前的按照GDP衡量經濟來看,再以中美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速度,我們想超過他們,起碼還得8年,這是樂觀估計,慢的話得到2038年。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GDP超過他們,但是,GDP超過了,並不代表就是世界第一強國了吧?還有很多其他的衡量標准。

何況,每個經濟學家衡量世界經濟發展的標準的不同,普遍用的GDP,

英國學者麥迪森推測稱,1820年的大清的GDP佔全球總量的33%(當時強盛的英國為5.2%),這時候經濟強大的大清,真的強大?

清朝末年比清朝最強盛時期的財政收入多得多,1909年是康乾盛世的6倍,能說清末比康乾盛世經濟好?

好像也不能吧?


有的經濟學家用PPP(購買力評估)來衡量經濟,如果用這個標准,我們早在2017年就超過了他們,這個你信嗎?

用GDP的增長速度來衡量經濟,其實也是不客觀的,就像你們班第一考600分,你老200分,你努力學習,不斷追趕,你考到400分,你的增長速度,肯定是超過第一的那名同學,但是,你到400分,人家可能650分了,他的增速當然不如你了?

看看去年的對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我們經濟增長速度也放緩了,經濟也有頹勢,還有他們的持續打壓。

記住,我們還是在他們屁股後面追的那個,並沒有超過他們,我們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他們也沒有想的那麼差,這個時候敢嘲笑他們經濟差,是不是太大言不慚了?

至於說,經濟和股市的關系,並不是成正比的,

可以說,一國的經濟增長和股市回報沒有必然的關系,有時候甚至有負相關關系。

別看人口熔斷了,就覺得經濟崩了,

Ⅲ 美股持續走高,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擴大至3%,這是什麼原因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漲是因為全球疫情持續不穩定,經濟緩慢復甦以及美國暫停加息三方面原因帶來的結果。

作為全球科技的風向標,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暴漲,引起了全球股民的高度關注,因為在大家看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此次暴漲,無疑預示著全球經濟正在處於緩慢復甦之中。

一、全球疫情持續不穩定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漲的原因。

由於新冠疫情以及猴痘在全球范圍內不斷肆虐,這導致全世界的大部分資金都只能夠集中在股市領域,由於實體經濟在疫情期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所以將錢投入到股市才是最穩妥的選擇,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吸收了大量的全球資金,所以才助漲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暴漲。

Ⅳ 當時美國放開疫情後哪幾個行業上漲

我總結了5大類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長期受益的行業,與你分享。非學術研究或投資建議,而是從個人角度的觀察,也包含了對疫情生活的記錄,很可能有失嚴謹和全面,期待拋磚引玉,聽到你的思考。

第一類:健康防疫類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線的行業,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後受益最直接最明顯的,基本上每天的新聞里你都能聽到它們的產品被提及。

生產防疫物資PPE的廠家:例如生產N95面罩的3M, Honeywell,疫情以來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國內早期曾經出現過各個省之間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歐美各個國家之間上演,3M就曾經因為把口罩優先供給加拿大,而被美國媒體吊打。

生產清潔和消毒產品或提供清潔服務的公司:疫情期間,Lysol,Clorox生產的消毒濕巾,消毒噴霧,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處於長期斷貨狀態。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說是你的幸運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復工之後,公共場所消毒清潔需求會暴增,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也會從中受益。

相關的醫療器械公司:位於美國疫情中心的紐約州州長Cuomo在每日的疫情簡報上,有過一句名言:我一個月前對於人工呼吸機(ventilator)一無所知,而現在我做夢都在想它。除了生產呼吸機的公司,通用汽車(GM),Tesla都開始改造生產線製造呼吸機,也有不少初創公司都在進行呼吸機的修理再利用,或開發「分叉」設備把一個呼吸機變成2個到4個等。」

相關的制葯公司:不管是做抗體,做葯品,做診斷試劑盒,新冠疫情都會直接讓一批制葯公司受益。美國制葯商Moderna Inc.宣布已經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員將進行第一批人體試驗。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線上漲,CEO Stephane Bancel也一下子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電:例如空氣凈化器、除菌洗碗機、除菌洗衣機、消毒櫃、凈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燈,臭氧儀等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

第二類:生存「必需」品

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它並不僅僅包括傳統定義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後疫情時代,可能被某類人群定義為「必須」的產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正視疫情之後,美國人民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囤貨潮,而囤貨的首選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無不大排長龍,以至於Twitter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costcocorona標簽。

至於屯的東西,從著名的廁紙,消毒紙巾,礦泉水,各種食物,酒水等,五花馬門。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 - Twitter網友評論道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只能說我們各自有自己的優先順序。

在囤貨的品類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緊急食品(Emgergency Food),迅速買斷貨。美國的一個暢銷的戶外食品品牌Mountain House,到現在多種凍干食物仍然斷貨。這些食物的好處是不佔地方,保質期長達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類,什麼肉末義大利千層面,芝士馬克羅尼意麵,我還是多買兩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鯪魚吧。

「末日生存」產品:經歷美國疫情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人群,「末日生存者」 Doomday Prepper。簡單的說,這是一小群堅信地球會以各種方式毀滅並持續不斷做好准備的人。

國家地理頻道早在2012年就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其中有一集就講了這位叫做Donna Nash的大媽,認為世界很可能會遭受到一場類似於超級大流感的呼吸系統瘟疫,在家裡准備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資,並且全家老小會經常進行防疫演習。

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備好了應對瘟疫,地震,火山,戰爭,甚至外星人入侵。他們的准備程度不一,從最基本的家裡隨著存著一些罐頭食品,到最誇張的修建或購買「地下堡壘」Bunker,如遇緊急情況,可以鑽到裡面避難,入門級的掩體定價在6萬到10萬美元。這本是一個極其小眾的人群,兢兢業業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備,你可能覺得它們有點神經病。

但萬萬沒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給了他們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You never know,Donna Nash大姐的youtube 視頻下充滿了8年之後的2020年,全球各地網友的五體投地和膝蓋。據說許多生產地下堡壘的公司的訂單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場會在疫情後大幅增長。

家防系統:由於疫情,很多人居家時間變長,並且出於經濟動盪可能引發犯罪上升的考慮,對於家庭安全系統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 Security)也是美國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業。這里的家防是廣義的家防,比如傳統的家居安防系統ADT systems,智能門鈴 Ring,智能攝像頭Arlo等等。

美元店 :美元店例如Dollar General等向來被認為是在經濟下行期投資組合里的「安全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次危機,自2007年以來,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區,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開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來越少。

據統計,美國07年到17年之間美元店新店開業數,是同期超市開業數的5倍,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零售業。說起來,算是美國版的下沉市場。

第三類:宅家生活類 (「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國各個州陸續頒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歡出去浪的美國人民也不得不開始了宅家生活。各種服務於宅家場景的產品和服務其實之前也都存在,受益於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顯著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遠程醫療,移動支付等行業也有增長,這里不贅述。

線上娛樂:包含流媒體(Netflix,Youtube),短視頻(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 Nextdoor, Snapchat最近一次季報大漲40%),游戲(Nintendo Switch可是一機難求),虛擬現實 VR等等。別的不說,以我家為一個小樣本,加州3月中開始」宅家令「以來,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吃晚飯的時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盜月社吃播或《最強大腦》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後,玩半個小時Roblox
老孫吃完飯葛優躺在沙發上一邊看Tiktok一邊傻笑
下午我一邊跟著Keep鍛煉,一邊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時候,全家跟著Nintendo Switch 上的《Just dance》跳 《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 fitness):2012年成立於矽谷的home 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單車/跑步機+訂閱直播課模式,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長,用戶量達百萬級,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剛剛上市。

追根溯源,美國人民對於健身的熱情那是無比高漲的,家裡地方也大,還有人專門把車庫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離期間,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秀廚藝,大家開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條了就隔離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發健身video,我覺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這次疫情期間,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產品和新趨勢也逐漸冒頭,比如說:

各大線下健身房和瑜伽館,紛紛通過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Zoom開展每日線上雲訓練,有個別的還開始嘗試收費。Youtube上許多健身博主爆紅,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 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產品涌現出來,比如Nordic Track,除了動感單車,還有跑步機,橢圓機;比如Mirror:一塊類似穿衣鏡的設備掛在牆上,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小的運動工作室,售價 1495 美元,內容側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訓練,看著挺酷的。
而且根據調查,即使在疫情過去之後,很多消費者還會選擇在家鍛煉,所以這次疫情對於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是很持久的,這對Home Fitness行業也是大利好。

線上學習:相比起國內K12線上學習疫情期間的大爆發,美國向線上學習的轉變顯得准備不足,熱潮也似乎來得並沒有那麼明顯。

從個人體會來說,國內很多學校都是當地政府統一採用已經商業化的線上學習產品,所以可以迅速鋪開。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學開始停課以來,老師們開始所謂的「緊急線上教學」,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學方案,發布在Google教室里,雖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網站,和定期的Zoom的師生視頻,但是整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傳達任務,讓學生自學,並沒有很好的實現線上「教」的部分。

其實美國一直都有給學生」在家上學「Homeschool的選項,當你選擇homeschool時,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線上學校可以注冊參加。

疫情期間,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適齡的美國學生,都可以通過這家平台注冊當地的線上公立學校,而且是完全免費的,資金是由美國各個公立學區提供。注冊之後,它會給學生寄來筆記本電腦,課本,每個班級會有固定的老師,每天會有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線上真人教學時間,其他的時間需要家長幫助學生完成當天其他內容的學習,課程包含語言藝術,數學,歷史,科學,音樂,還有第二語言的選項,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為什麼在疫情期間,美國不能大規模地使用這樣已經成熟的線上平台,快速鋪開線上教育?

電商,生鮮電商和外賣:疫情期間,可想而知,線下實體店遭殃,而電商迎來了一波高潮。下圖列出了電商銷售品類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對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貨之外,你也可以從中看到美國人民隔離時期最為喜聞樂見的活動:做麵包,舉啞鈴,看電視,喂狗,拼拼圖...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個在疫情中極大受益的行業則是生鮮電商,其實Amazon Fresh,Instacart,Postmates,這樣的服務存在美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和中國相比,一直增長不是很明顯,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 Fresh,其他的幾家生鮮和外賣服務,都是零工經濟的模式,依賴於普通人注冊成為送貨者,去超市人肉為買家購物結賬送貨。這種較為鬆散的組織,和國內自建倉庫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是疫情嚴重時,送貨者人數不足,導致超市貨品充足,買家卻訂不到送貨時間;
二是和超市之間沒有協議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隊進場,控制賣場人數,送貨者需要長時間排隊,或者買家在App上選好的商品,會經常沒貨;
三是送貨者挑選貨品能力差別大,行為規范沒有保障,會出現替換的商品極其不靠譜;
四是送貨者沒有得到足夠的PPE防護,工資不高,已經組織了多次罷工。
個人長期還是看好類似於Amazon fresh,Weee,亞米這種從貨源到配送,打通整個供應鏈的生鮮送貨服務,也期待著新冠疫情能夠成為這項服務的加速器。

第四類:遠程辦公和基礎設施

遠程辦公是疫情後增長迅速的一類2B產品。在1,2月份的時候是國內的討論熱點,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國的熱門。視頻會議軟體Zoom不必說,經歷了日活快速上億,又因為安全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股價也是忽高忽低猶如坐過山車,但卻是極少數的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間,非常常見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辦公,小孩在Zoom里上課,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國里。

遠程辦公不僅僅是視頻會議,也包含廣義的團隊協作工具如Slack,MSFT Teams,JIRA,Dropbox,以及針對某些人群和垂直行業的產品,例如針對設計師的合作工具Figma,線上白板工具Miro,針對開發者剛剛宣布小團隊免費的GitHub等。

雖然有些地區的宅家令結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繼續在家工作,Slack宣布員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剛過,效率提升,因此不會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員工可以在家辦公到10月2日。

可以預見,這一波遠程辦公對於未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限於如何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圖里Box 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戶和供應鏈的互動線上化,電子化,讓整個公司運營可以自動化和數字化。

另外一類疫情中受益的2B產品,則是支持著整個需求旺盛的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

比如說通訊網路,音視頻雲如Agora,雲服務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為支持了1百萬家網路電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間就經歷了超爆發的增長。其CTO發推說,現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會翻倍,需擴容急招程序員中。

當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時候,賣淘金工具的往往穩賺不賠。疫情利好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而這些產品背後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類:新技術和「新常態」行業

上面談到的四類都是目前已經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成型行業,而疫情也會讓一些現在非常小眾,甚至還不存在的新技術和新行業走到台前。我認為這里包含三類:

第一類,很多新技術,會因為新冠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

在新冠這樣一個大強敵面前,科學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種可能的」十八般兵器「。舉例來說:新冠初期,當美國西雅圖有第一例輸入性新冠病人時,大家都記得為防止感染,動用了機器人醫生來治療和監測病人,而醫生則坐在隔離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間,美國面向華人的電商網站亞米網,和小馬智行汽車,合作試用了無人駕駛車送貨;英偉達開源了造價僅400美金的呼吸機圖紙;各國嘗試利用3D列印機列印呼吸機;大疆無人機在深圳被用於無人機送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續1到2年,可以想像會加速這些新技術應用在更廣闊的的場景里。不僅如此,也會有很多現在不存在的新技術,在機器人自動化,疫苗研製,AI葯物開發,人造食品,線上醫療,感染定位和追蹤等領域加速開發。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戰,一些幫助我們應對疫情後新常態的行業業態也會應運而生。

這里可能會包含一些老業態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業通過另一個方式實現。舉個例子來說,自從韓國發明了」Drive Through「 新冠檢測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在美國,為了避免接觸,Drive Through外帶,Drive Through 電影院,也變成了新潮流。不僅如此,教堂沒法去,但是人們總得有地方懺悔,所以已經開始有神父提供drive through懺悔服務;維加斯和俄勒岡甚至還出現了Drive through脫衣舞俱樂部。

另一個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體驗「產品,就是由當地人設計的獨特的小眾旅程體驗。疫情以來,Airbnb迅速上線了」線上體驗「,目前已經有50個體驗,售價從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讓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農場里看小羊,並學習製作羊奶乳酪,你願意嗎?

歸根結底,所有線下場景和人群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怎麼辦?這時候一條路是轉到線上,比如Airbnb的線上體驗, 一條路則是盡量」無接觸「, 比如Drive Through的脫衣舞俱樂部。這些嘗試,和推出無接觸外賣的飯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視頻看房的房產平台一樣,是線下行業在嘗試尋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難說這些嘗試里,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但是不嘗試肯定是死路一條。

第三,疫情會嚴重打擊甚至摧毀一些行業,但是如果背後的用戶需求還存在,這些生態系統里的」空位「里 就會滋生一些新的機會。

舉個例子,疫情之後,本來就走下坡路的美國電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轉,也可以預見很多人不會願意和陌生人坐在一個公共的密閉空間里。如果有一天,電影院不存在了,這個位置會是誰來補呢?視頻網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經搶佔了大部分,但是電影院還承載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組織的全球公益演唱會的時候,我的幾個朋友就一邊開著Zoom聊天,一邊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這是一個很樸素的解決方案,但是就滿足和同時欣賞內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線的Party 瀏覽器插件,就可以讓你邀請好友和你一邊看劇,一邊聊天,算不算是對電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種嘗試取代呢?

再比如說,很多B2B公司都以行業展會作為獲取銷售線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線下大會都很難舉辦,那麼銷售們從哪裡去找線索呢?僅僅是把線下大會移到線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麼解決?嘗試做一系列的小規模講座,以內容取勝?考慮和客戶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換銷售線索?

阿里巴巴當年在非典之後,迎來了外貿電子商務平台的爆發增長。這一波新冠疫情對線下行業展會的打擊,會不會出現一個交換2B銷售線索的平台?那些從前辦行業展會的人,會不會轉型成為垂直行業的「超級連接者」,專門負責給公司和軟體供應商之間牽線搭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層需求在,這些疫情帶來的行業空缺肯定會被填上。只是填滿的方式,可能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現在的想像。

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新冠疫情,可能會徹底改變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許多行業的命運。但對於上面提到的五類行業,也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疫情給這些行業帶來的幫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暫,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極為關鍵可能改變生死,有的卻是可有可無。

我把疫情對行業的幫助總結成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疫情的影響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防疫物資和緊急食品的供不應求,最終會過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費者從線下零售店轉到線上電商購買,軟體產品轉向雲端基礎設施,這個趨勢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後也會繼續,所以是長期的。

第二個維度是這個產品本身,目前是大眾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受益最大的產品,是那些有潛力成為大眾產品,但是目前只在小眾市場流行的。這類產品,有可能借勢跨過所謂的」鴻溝「,實現在大眾市場中的傳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屬於這一類,right proct at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可謂幸運,這里可能有機會讓小公司突襲,誕生出新的巨頭。而如果本身已經是大眾產品,例如視頻,游戲,疫情固然可以帶來一波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幅度是相對小的,更像是火上澆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戲。

Ⅳ 疫情放開後美國哪些股票會漲

原標題:最高大漲逾60%,疫情發生後這三隻美股大爆發

本周,全球金融市場重挫,其中1月27日星期一,美股創下四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疫情打擊了投資者情緒。

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和韓國在內的10多個國家已經確認了少數病例,人們愈發擔心疫情可能對全球人員流動造成負面影響,其中航空、郵輪、賭場和酒店相關股票大幅走低。

自1月21日以來,擁有大量中國敞口的永利度假村和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的股價分別下跌了12.30%和7.35%,同期美聯航 (NASDAQ:UAL)下跌了12.32%。

不過,隨著防護設備和疫苗的需求增長,短期內相關公司的股價可能走高,以下是三大有望受益於疫情的行業中的領軍企業。

Ⅵ 美國都亂成這樣了,疫情都這么的嚴重了,為何美國股市反應不大

首先,美國的疫情確實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現在已將近600萬人的感染,由於川普的無能,導致美國的疫情泛濫成災,美國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破產的越來越多,美國的經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美國種族歧視帶來的各地遊行、暴動,打砸搶的行為破壞了商家和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美國的普通民眾現在是生活艱難。可是,川普根本不管美國普通民眾的死活,川普抗擊疫情不利,到處甩鍋,欺騙美國民眾,美國的普通民眾也沒有辦法,川普有權,美國的普民眾還拿川普沒有辦法。

其次,股市並非完全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現在的全球股市越來越像一個「賭場市場」,股市的漲跌是由金融機構掌控著,股市的定價權在金融機構及大財團的手裡,什麼樣的股票能漲,什麼樣的股票值錢,什麼樣的股票該漲,都是由金融機構和大財團說了算,普通的投資者沒有話語權,沒有定價權。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只不過是金融機構欺騙普通投資者的謊言。殘酷的現實金融市場的所有的金融理論都是用來欺騙普通投資者的工具,真實的資本市場本來就是一個「賭場市場」。金融機構掌握著所有的籌碼和定價權,以及話語權。

其三,美國股市的上漲主要是美國政府與金融機構及美國的資本家聯手,將美國新增加的幾萬億美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股市,炒高部分股票價格獲得暴利。美國的疫情嚴重反而成為了美國的金融機構和資本家們獲得暴利的機會,破產的和倒霉的是美國普通的民眾,發「國難財」的是美國的金融機構和資本家。美國的實體企業和服務業破產並不影響美國的金融機構和資本家們發大財。這才是美國 社會 撕裂的本質,這才是美國股市在疫情之下還能上漲的本質。

你以為正常嗎?一旦泡沫破裂和美國財團的獲利資金撤離,留在場內的外國資金和中小散戶的資夲就如原油期貨的結果是一樣的,別看現在鬧得歡,秋後祘賬拉清單。

我覺得原因有幾個:

第一,川普抗擊疫情不利,到處甩鍋,到處講相聲。這種情況下,先把股市保持穩定了。股市也是他可以拿出來講的籌碼,大選要到了,股市再崩盤就真的一點希望也沒有。因此,川普不允許股市下跌。

第二,美國開啟了無限印鈔模式,只要股市下跌講難聽點就可以往裡面接。只要有足夠多的錢,維護一下還不容易嗎?再說,美國股市的指數權重佔比高的都是一些巨頭 科技 公司,只要維護少數股價就可以了。

第三,股市跌了,美國就會更亂。要知道,美國人民是沒有儲蓄的,大多數錢都扔進股市,一旦股市下跌,大家的資產縮水導致嚴重虧損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 社會 更加混亂,不允許跌。

按理說每天新增上萬,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的國家,股市竟然一點影響也沒有,而且牛氣十足。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是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佔比高,只要稍微窗口一下應該可以防止大量賣出,在加上印鈔維護自然就跌不下去了。

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移步專欄,學習更多干貨。

我的理解是:股市並非完全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還受到其他幾項更重要的因素影響。

我們常「被」聽說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但如果我們觀察世界各國的股市走勢,卻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股市不僅僅有提前與表現實體經濟預期的晴雨表作用,也更多的受 社會 信心程度、貨幣政策、以及特殊時點對於政策面的預期有關,大多數時候與貨幣相關度更高! 與實體經濟的表現關聯度卻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高!



①美國疫情爆發以來,一周三熔斷使得美聯儲連續放大招,包括直接注入流動性、購買債券及ETF、這種「干涉市場」的行為可以說是驚呆眼球!讓整體高喊「自有市場」的美國人尷尬不已,正所謂水漲船高,正是如此不惜代價的注入流動性之下,美股尤其是納斯達克才能從疫情第一波沖擊快速反彈,並創出了 歷史 新高!



②縱觀全球經濟,其實自2008年開始就已經告別了全球化帶來的高速增長階段,自2008至疫情爆發前夕即便偶有「高增長」也更多的是受全球央行拚命放水寬松所致,但這個時間段內,全球的股市表現的卻並不差,不僅僅美股連創新高,把2008年的點位踩在腳下,我們也在2015年創出了5178點的高度。

可見,股市並不總是與實體經濟表現相同步,大多數時候貨幣的影響更大。

最近美國大概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疫情愈發嚴重。美國現在已經超過兩百萬人的感染。經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由於種族歧視帶來的各地遊行、暴動,打砸搶的行為破壞了商家和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

第三,川普無限秀下限。

但是,在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的投資更多考量的是一個公司長期穩定經營和盈利的能力。美國雖然經歷動盪,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舊是世界第一經濟體。

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中國的最強對手,美國擁有的優秀上市公司比任何國家都要多。美國股市從十九世紀後期發展至今,有著健全的體系。這些都是支撐最近美國股市基本盤利好的重要因素。

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會慢慢淡化,而黑人從來不是特朗普爭取的對象。很多黑人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去投票呢。

太小看美國金融資本的力量了。說穿了美國就是個大財團控制的公司,被一小撮壟斷資本家所掌控,川普就是一個推在前台的代言人而已,他必須為這些利益集團服務。因此,眼光盯著股市比關注疫情重要得多。

政治經濟學早就講過,資本家為了高額利潤,是敢冒著殺頭危險的。因此,這次美國打著救人挽救經濟的旗號大肆印鈔,無限量化寬松給股市帶來充分的流動性,這么好的機會,金融界的壟斷資本家怎麼能放過呢?至於窮人的生死他們根本沒放在眼裡。

這次疫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國排名前一百位的富人,平均資產都增長了160億美元,巴菲特老先生更是進帳了300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一個為大財團,大的資本家服務的國度。他們的利益高於一切,搞清楚了這種實質性問題,美國近期所做所為就都能解釋通了。

新冠病毒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快的股市暴跌,自2月6日起,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25個交易日內就跌超了30%。即使是在大蕭條時期,它也花了將近兩倍的時間才跌到如此地步。

而現在,道指又較3月23日的低點快速上漲了近30%, 世界上一些大公司的股價又創下 歷史 新高。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疫情日益加重,美股還能反彈呢?

以史為鑒:「死貓反彈」是常有的

回顧道瓊斯指數自1885年以來的數據。

數據表明,在自1885年以來的13個 歷史 性事件中,道指都下跌了至少25%, 其中11個事件的反彈幅度至少達到了10%,但都是「死貓反彈」 。

而且通常不止發生一次,平均都有3次左右。而大蕭條期間,「死貓反彈」現象尤為頻繁。

道指8次上漲至少10%,然後再次觸底。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在1929年11月13日至1930年4月17日之間的5個月內,該指數飆升了48%,隨後的兩個月內又下跌了近30%,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又飆升了80%。

我們正處於一場病毒大流行之中,地球上相當大一部分人口可能受到感染,許多人將死亡。在一段未知的時間內,全球經濟的很大一部分正突然陷入意想不到的停滯狀態。當限制解除時,也不能排除第二波感染的風險。 市場討厭不確定性,因此今年早些時候股市暴跌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鑒於今年第一季度股市崩盤的速度打破紀錄,市場已消化了大量悲觀情緒。從這個起點開始,情況並不一定要好轉才會出現反彈,只需要不那麼壞就行。

以史為鑒,現在重要的是,投資者必須意識到,我們很可能還未脫離險境。

美國都亂成這樣了,疫情還如此嚴重,但其股市不降反升,這是因為有著下面的一些原因: 1、 股票市場是一種前瞻性機制

股市的這種機制意味著,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全世界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一,有上千萬人感染病毒,50萬人失去性命),市場也可能只會展望光明的前景,而忽略當前的困境。

市場分析員會說「一年後,冠狀病毒就不再是問題。」「病毒過後,講迎來爆發性增長」......他們的目光總是投向遠處,而不是大眾關注的眼前。

美股自3月觸底以來,標准普爾500指數已經大幅反彈42%。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2020年標普指數僅僅下跌了2%,這在2020年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是非常難得的。而在過去的兩周,盡管全美各地的疫情惡化繼續,但股市卻上漲了3%。更不用說以特斯拉、亞馬遜、蘋果等為首的 科技 大股,全美富人的財富大幅增長。


2、 股市上漲是因為美國國內一些企業的盈利在好轉

雖然目前糟糕的現狀讓很多公司的盈利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但投資者們看到的可能不是盈利的現狀,他們更加能安慰自己。因為他們現在已經不再關注2020年的情況,既然已經這樣了,還不如接受現實,所以他們將關注的焦點延伸到了2021年的盈利前景,並以此為依據確定市場的股價。

這是典型的投資人思維,總能在失望的情況下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他們內心的真實目的可能就沒那麼單純和樂觀,很多投資人只是借用這種手段,從悲觀失望之中賺取暴利,所以現在暫時的上漲給出的是一對蜜餞,但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就給出毒葯。


3、 一些經濟數據正在好轉 或者說好於預期

全美經濟數據的好轉,當然是拜特朗普政府所賜,即使在疫情如此惡化的情況下,年邁地特朗普依舊主張正常啟動經濟,放開市場,並鼓勵人們回去上班,因為只有人們回去上班,他們才會去關注大選,去投票,才會有收入,才不會鬧事,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指標才會保持好看的報表。這對特朗普的大選非常重要,如果經濟指標難看,他的連任基本就會成為泡影。

另外美國 6月的失業率已經從5月的13.3%和4月的14.7%降至11.1%。而同時,消費支出在5月份大幅上升了8.2%(這也是拜特朗普政府的救助金計劃之福)。


4、 美聯儲從中的努力也讓美國本階段的 社會 和市場得以穩定

自從疫情發生後,美聯儲啟動了主街貸款計劃(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購買公司債券,降低利率。而特朗普政府也配合美聯儲啟動了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

正是因為美聯儲推動的各項刺激措施,才讓美國的金融體系一直維持在正常的態勢,沒有斷崖式下跌。

而市場也對美聯儲抱有很大的信心和以來情緒,對市場投資者來說,美聯儲是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因為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美聯儲都不會讓股市下跌,因為美聯儲不是國家的,是私人會所。

美國股市在新冠疫情爆發、失業率大增、 社會 動盪的大背景下,走出逆勢上漲行情,是由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首先,美元是全球流通的貨幣,疫情爆發後,避險資金流入美元,全球需求量的大增導致美元價格上漲。而美元的上漲也必然會帶動美元資產的上漲。

從市場層面看,美股上漲是對美股前期的大幅下跌、熔斷的修復。

從消息層面看,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私人部門的失業人數低於預期。以及新冠疫苗研發有較大進展等消息,都提振了市場的信心。

以上各方面因素,支撐了美國股市的上漲,但上漲的基礎非常脆弱。後期如果美國的經濟數據不能支撐其上漲,隨時可能引發大幅波動。

股票這種東西本來是一個集資手段,一但錢變成股票,本質上它必須企業獲利,股票分紅,股東才可以賺錢。但在股票的運行中,有很多技術性手段,通過買進賣出,讓股票漲漲,跌跌,可以獲得一些利益,這就是股票的短期利益,所謂的炒股獲利。由於涉及到的是錢,所以人們很敏感:關鍵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條假消息;統計上的一條失誤,都可能引起股市震盪,卻反映的是假象。

比如這次美國的股市:美國勞工統計局6月5日公布的5月非農產業數據,5月份的失業率為13·3%,相當於4月份的14·7%,在失業方面有所減少。這預示著就業增加,經濟向好,就業人口增加了250·9萬,股市的回應自然要大漲。不過,失業統計局隨後表示:數據統計中出了錯誤,糾正統計中的錯誤後,5月份的失業統計真實數為16%。這時,股票已漲過了,對於深諳內情,投資股票的大戶來講,或許早已趁價高時拋盡了股票,但對於靠碰運氣的散戶來講,卻又一次被套牢。

(共和黨參議員伯爾)

美國的股市不是說總是由人為操控的。但它確實有人為操作,干憂的因素。如果不是內部操控,有影響人物的運作也可以使股市反映出假的一面。前一段美國疫情一直表現不甚明了。比如美國兩黨議員就在疫情爆發,股市崩潰前,一面散布疫情可防可控,一面大量拋售股票。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伯爾,就在2月13日賣出33隻股票,總價值在62·8萬至17O萬美元之間。他是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也是參議院衛生組織成員。所以,他掌握著情報不公布,只到拋完自己的股票。

(共和黨參議員盧福勒拋售股票)

美國的疫情,美國的騷亂,美國的經濟都成了這樣了,美國的股市可以反應不出來,哪一定是假的。股市是最敏感的,一有風吹草動,不是漲就是跌,現在這么麻木,肯定是人為干憂因素。前一段美國的股市幾次熔斷,現在的形勢要過前一段更嚴重。但特朗普不希望股市跌,股市就只能做假。美國有點錢的人,多放在股市裡讓它生崽子,如果跌沒了,特朗普還怎麼拼選舉?所以,美國的股市,現在就是一個假象,如果要讓它完全恢復真實面貌是不太可能的,真恢復了,美國也就崩潰了。

Ⅶ 美國確診人數第一,為什麼美股還暴漲

美國確診人數世界第一,然而美國股市卻暴漲。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冷靜客觀看待,因為其中有「水分」,也應該看到美股在這場疫情的不好的表現即暴跌!

根據2020年4月1日最新報道,美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8萬人,成為全球確診病人最多的國家;美國股市並不是一直在漲,在隨著疫情擴散的過程中,美股也出現了4次熔斷,這在美股 歷史 上是罕見的。可見,美股受疫情的影響是多麼的嚴重。

要想弄清楚美國確診人數世界第一,而美股確暴漲,需要找到一個線索,把這條線索理清了,美股上漲的本來面目也就看到了。

這條線索就是疫情在美國的擴展,以及隨後美國採取的措施對美股有重大的影響;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美國領導層對疫情看得很輕,甚至提出把疫情當流感來治;這時候美國同時進行的還有2020年大選,更多的是集會造勢,美國人也該逛街逛街,美股這時候還是走牛。

隨著確診的人數在歐洲爆發,隨後在美國爆發,老美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好像為時已晚;這時候表現在美股上是短短兩周時間不到4次熔斷。

接下來隨著疫情的加重,美國開始在政策上加碼救市,即存款利息降至0;同時是2700億美元的量化寬松。到後來的無限量化寬松。在這樣的政策刺激下,美股開始猛烈反彈,收復之前跌去的空間。

綜上所述:美國確診人數世界第一,然而美股卻暴漲是有政策原因的。也就是搞大水灌美國的股市,美股怎麼不會漲?

美股最近幾天暴漲是有前提的,別忘了它前面是從2020年2月12日的最高點29568.57經過短短一個月多點的時間,一口氣跌倒2020年3月23日的18213.65,下跌11355點,跌幅達38%.

經過連續3天的大陽反彈,累積反彈4381點,達到22595點,這也才是整個下跌的38%,還未達到20日均線。大跌了11355點之後,反彈4381點,看起來很暴力,其實也只是超短後的反彈,後面有多大的跌幅還是個未知數。有句話叫:反彈是為了更好的下跌。

另外,為了救市,美國先是提供7000億的流動性資金,市場並不買賬,熔斷;美聯儲降序50個基點,依然杯水車薪,市場繼續熔斷;美聯儲直接ALL IN 暴力降息125點,直接把利率降為0,市場卻更加恐慌,有一次熔斷。最後美聯儲提供無限流動性支持,美國放水兩萬億美元,幾乎把所有的政策空間全打滿了,才換來了美股這次反彈。

但是隨著美國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本周五美股又開啟了下跌,周五晚上三大股指下跌均超過4%,下周美國疫情還將繼續新高,人數突破20萬只是時間問題,下周市場是不是會更加恐慌,但是美聯儲和特朗普還有什麼策略可以來救市呢?

目前,美國首要任務是把疫情控制住,救人才是當務之急,只有把疫情控制住,市場的恐慌才能緩解下來,美國股市自然也就穩住了。如果不在控制疫情方面下功夫,在市場上撒再多的錢,也是南轅北轍,試想投資人連命都沒了,股市還能穩得住么?

股市上漲的原因是資金的推動。縱觀全球和我國歷來的大牛市,無一例外都是資金推動的結果。

上周美股大漲,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美聯儲繞開國會推出了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猛的量化寬松政策,為美國釋放了幾十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天量的美元必定會推高資本市場的價格。

第二,以波音公司為例,本次的暴跌已經讓波音的股價腰斬60%!價值投資已經初步顯現,會吸引全球的資本投入進來。而波音公司,佔美國GDP的0.5%(美國一年的GDP增長約2%-4%),這是一家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美聯儲這次是拿真金白銀從二級市場夠買他的股票,註定會有一定的反彈。

但,經濟學中邊際效率是遞減的,美元的持續投入產生的效果會逐漸降低,全球經濟的拐點會同步於本次疫情的拐點到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

首先,美國沒有所謂的暴漲。相反,只用了22天的時間從29568點跌到了18213點。速度之快, 歷史 上從未有過。

那這么大的跌幅,全是疫情的問題么?

錯!!!

實質上是美國經濟的長期停滯和股市扭曲的結果,在特朗普上任以來不斷要求美聯儲降息,不斷吹大泡沫。

疫情只不過是一根針,刺破了這個泡沫。加上沙特和俄羅斯的神助攻,讓股市雪上加霜。而美國股市一旦崩盤,因為保證金杠桿加上機器下單的原因,根本剎不下來。這才造成了目前股市一瀉千里。而所謂上漲,只是跌的太急太快的回調。

疫情總會結束。目前美國面臨的是疫情結束後金融危機會不會轉為經濟危機的問題?

從大概率上來說,美股回調完後會進一步的下跌。但這次時間周期可能會比較長,因為美國已經從衰退期轉為了蕭條期。

而根據經濟理論來說蕭條期的時間一般為8至10年。

美國現在確診人數列全球各國第一,為什麼美股還暴漲,這裡面事出反常必有妖!

美國這次真是「病的不輕」,在如此大的疫情面前,國內自上到下一開始以普通流感對待,沒有做任何的控制,直到疫情在歐洲蔓延、美國資本市場大跌後才開始重視起來,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檢測費用由個人負擔升級為免費,確診人數開始走高。其間聯邦政府甩鍋找借口,以至於部分新聞媒體不再直播白宮的疫情通報會,地方州政府應對無力,口罩呼吸機等物資准備不足,以紐約州為例,急需的呼吸機一項就缺30000台。對待疫情傲慢就要付出代價,疫情在全美國蔓延,現在一天增加20000餘例,據專家預計在控製得當的情況下達到峰值起碼還要15天左右,就是說美國的確診人數最終會達到50-60萬左右。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股市在這輪疫情期間的表現。

一個200多年成熟資本市場30個交易日自年初高點29568.57跌至18917.46,跌幅達30%多;

2周之內4次觸發融斷機制, 歷史 前所未有,股界大佬巴菲特老爺子蒙了,華爾街交易員目瞪口呆,虧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見證奇跡;

3月16日周一,對美國股市來說是恐慌和驚心動魄的,開盤就觸發熔斷,收盤各指數跌幅在12%以上,道瓊斯指數下跌近3000點,創了美股道指下跌單日紀錄。這種恐慌繼續蔓延至整個資本市場,有的國家直接關閉了股市,有的國家禁止股市做空交易;

為了挽救下滑的經濟態勢,3月中旬美聯儲再次宣布大幅降息至0,並宣布開放式量化寬松政策,包括開放式的資產購買,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為確保市場運行和貨幣政策傳導,將不限量按需買入美債和MBS。美國參眾兩院通過2萬億的救助資金方案,其實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救助美國企業和刺激消費,安撫資本市場情緒,美國股市道瓊斯一夜瘋漲2112.98點,創美股33年 歷史 記錄,又是一個見證奇跡。

在疫情蔓延下,美股分歧較大,日暴漲暴跌超1000點已成常態,目前還處於技術性熊市,還需要美聯儲更多的手段解決,美聯儲主席講話說已做好准備,也就是說市場還有普通投資者看不到的風險存在。

真正上漲趨勢要待疫情防控過去,經濟得以恢復正常。

感謝您的閱讀!

美股爆漲,北京時間3月27日凌晨,道瓊指數收盤上升百分之6.28,納指上升5點多,標普上升至百分之6.24。創造了自1931年以來,漲幅最大的「三連陽」,反彈超過了20%,為什麼突然漲這么猛呢?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數據公布了就業數據,他們國家失業人口創了記錄:328萬,環比是飆升了1067%是比以前 歷史 記錄的五倍!都這么悲催了,為什麼不跌反而漲了呢?因為之前美國政府預估因為疫情影響全國失業人數大概在600—700萬,結果呢,相對的目前328萬的比最差的600多萬要好多了。

在市場沒有信心的時候,只要這時候出來的消息不是最差的消息,還比原來想得近乎好了一半,哪怕是數據比較慘了點,都算是好消息了,所以就漲了

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和中國人民一道團結起來,才能徹底打敗病毒,市場經濟才會真正得到復甦。

兩周以來,美聯儲的救市力度,一次次的讓外界驚掉下巴。

這充分證明了一句話: 歷史 就是用來刷新的。

3月15日,美聯儲緊急降息100個基點,重回利率0時代,為股市注入流動性,同時出台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松方案。

但是虛不受補的美股根本沒有出現任何反彈,三天內再告兩次熔斷。

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措施——量化寬松不設上限。

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包括」無上限購買美債,為企業提供大額貸款支持,直接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三項。

所以短期來看,美股止住了頹勢,但是從長期來看,美聯儲已經把未來操作的空間用光了。。

當美聯儲開動「鈔能力」的支持之後,到26號,參議院又通過了一項總規模高達2萬億的經濟刺激法案。

這份880頁的救助法案主要包括12項,主題就是撒錢,向個人、向企業大量發放資金或是提供貸款。

實際上,如果這兩萬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實施下去,美國的負債率將達到119%,超過二戰時期的最高值118.9%。

再強調一遍,這是二戰後美國最高級別的經濟刺激,美國無底線、無下限的把一切砝碼都押上了賭桌,我們所有人,都在見證 歷史 。

美股隨即出現反彈,連續兩日高漲。特朗普和美聯儲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小勝背後,是巨大的隱憂。

如此大的救市力度下,才收復了3000點的陣地,道瓊斯指數距離一個月前的高點還差7000點,但是家底已經掏空了,子彈已經打光了,這樣的力度已經難以為繼了。

要是一個軍打贏了一個師,那沒什麼可吹的,那要是打不贏,還打什麼仗啊,回家哄孩子去吧。

優勢兵力全軍壓上,輕重武器一齊開火,前線部隊傷亡慘重,結果走上陣地一看,才打下來一個炮樓,這還打什麼仗啊?這仗該怎麼打啊!

所以短期來看,美股止住了頹勢,但是從長期來看,美聯儲已經把未來操作的空間用光了。

美國這階段大漲只是極速下跌中的反彈。還需要第二階段的下跌,把美國近十餘年的金融泡沫去掉。現在才是美股調整的第一階段。

中國一定要抓住機會,擴大內需。每個家庭發幾千短期等值人民幣消費券(不是虛的),兩三萬億,能循環出幾十萬億的效果。現在中國不是不想消費,是沒錢消費!中國十幾億人口再加幾個友好國家,就能完全自我循環。消費拉動,是時候開啟了!

小朋友,你現在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疫情指數級上升,失業率超 歷史 記錄五倍,泡沫散去,利空機會頻發的美股居然三連陽?

我寫了很多,又刪了,千言萬語,一句足矣:

印鈔機牛逼!

0利率,無限量,印鈔票,興奮劑劑量一次比一次大,而市場也終將越來越麻木。

歷史 上最大漲幅的記錄,發生在1929年大蕭條、2008年次貸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

在美國確診人數登頂,失業人數暴增至300w的這天,股市暴漲,已經如同煙花的最後絢爛。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數據雖然連創新高,甚至今天已經超過了我國的確診人數,到了世界第一。疫情雖然還是很嚴重,但美股卻沒有受疫情數據影響,連續幾天大漲,累計從最低點漲幅已經超過21%,道瓊斯指數3天內上漲超過4000點,波音公司股價甚至上漲了超過80%。

不能說美國股市不受疫情影響,但股市上漲的原因主要是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市場相信,相關政策已經足以穩定當前的經濟形勢,對後市看好,所以道瓊斯指數三天反彈力四千多點。

美國國會參議院25日投票通過了旨在緩解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影響的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

2萬億美元約相當於美國現有經濟規模的10%,佔美國2021財年預算數字的一半以上。這一數字也已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國國會通過的7000多億美元刺激計劃。

計劃主要內容包括:資助中低收入人群,增加失業救濟金,向因疫情陷入困境的美國航空企業注入250億美元直接經濟援助。

同時,該計劃提議建立一個5000億美元資金池,用於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州和城市發放貸款、提供貸款擔保或投資;向小企業提供3500億美元貸款,用於支付工資和福利;向醫療機構提供1117億美元資金;為國家戰略葯品和醫療用品儲備提供160億美元資金等。

無疑,美國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推動了美股的大幅反彈,在此之前,雖然美聯儲不斷地釋放流動性,但是股市完全不領情。因為美聯儲的錢是給商業銀行的,商業銀行並不能直接那它出來進入股市,而美國政府2萬億美元的刺激卻是可以直接進股市,幫助上市公司的。

美國的新冠肺炎病毒確診患者雖然已經達到了8萬多,超過了中國和義大利,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26日在白宮發布會上強調,美國人民「必須重返工作崗位」,同時他指出,人們仍應採取隔離等有效防護措施。特朗普說,某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地區或可率先開始復工。

特朗普要復工,是因為他認為讓人們有工作、有收入很重要,經濟一旦停滯,帶來的影響更大,很多人會因為經濟原因陷入絕望。而比爾蓋茨近日說經濟同生命比,不算什麼。如果特朗普堅持要復工,那麼美國疫情還會繼續加重,如何在經濟和防疫上平衡,現在還沒有好的辦法。

現在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已經推出了很多刺激經濟的重磅措施,美國股市已經大幅反彈,恐慌階段已經過去,但疫情數據仍然在創新高,接下來就是考驗特朗普政府平衡經濟和防疫能力的時候了。

Ⅷ 美國放開後什麼股票最漲

美國放開後保險股票最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美國歷史上上漲最多的公司,也是全球股價最高的公司,股價從巴菲特接手時的每股7美元上漲到229374,最大漲幅高達30000多倍。

Ⅸ 美國亂成一鍋粥,股市為啥還在漲

文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

編輯 | 康娟

摘要:華爾街在看待股價時過濾掉了大部分新聞,股市更關注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情況。

5月25日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天,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涉嫌使用假幣被警察逮捕,警察在此期間的暴力執法行為導致弗洛伊德不幸窒息身亡,之後美國多個城市爆發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活動。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示威活動愈演愈烈,美國多地出現暴亂。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末稱,他正在派遣「上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軍事人員和執法人員來阻止騷亂、搶劫、破壞、襲擊和肆意破壞財產的行為。」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還表示,華盛頓將從傍晚7點開始實施宵禁。特朗普周一(6月1日)和幾個州的州長進行了視頻通話,他呼籲各州加大力度平息暴亂。據CBS News報道,特朗普說:「你們必須獲得控制權,如果無法控制局面你們就是在浪費時間。」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對州長們說:「你們大多數人都太軟弱,必須逮捕暴徒。」

在美國國內亂成一鍋粥之際,美國股市的反應卻很平淡。6月1日,道指收盤上漲0.36%,收於25475.02點;標普500指數上漲0.38%,收於3055.73點;納指上漲0.66點,收於9552.05點。這是為什麼?

股市與 社會 動盪「脫節」現象很常見

其實從 歷史 上來看,美國股市對 社會 動盪「無動於衷」這種現象並不少見。以1963年肯尼迪(JFK)總統遇刺、1965年阿拉巴馬州塞爾瑪(Selma)的民權遊行、1967年華盛頓發生的大規模反越戰示威(Vietnam)、1968年馬丁-路德·金(Dr. King)遇刺和1992年因毆打非裔男子羅德尼·金(Rodney King)而被捕的白人警察最終被無罪釋放引發的洛杉磯暴亂為例,在上述任何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里,美國股市的波動性都沒有明顯上升。實際上, 標普500指數在這些事件發生的當年都累計上漲,不包括股息的年漲幅在4%到20%之間。

投資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首席執行官大衛·特雷納(David Trainer)周一在研報中寫道:「 社會 動盪對股市的長期影響其實很小」。

金融服務公司Edward Jones的內拉·理查森(Nela Richardson)稱,股市一直更關注美聯儲和聯邦政府為經濟提供的前所未見的支持措施的效果,「而不是美國目前面臨的短期挑戰,無論是經濟方面的挑戰(例如二季度GDP下滑)還是政治方面的挑戰(例如大選年美國國內的兩極分化)。」

《巴倫周刊》認為,從一個方面來說,股市缺乏反應的現象並不令人意外: 華爾街在看待股價時過濾掉了大部分新聞,股市更關注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情況。

此外,一些人認為疫情給經濟造成的最嚴重打擊已經結束,5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的反彈就反映了這一點。世界大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4月份修正後的85.7上升至86.6。

雖然數據升幅不大,沒有達到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但消費者信心反彈似乎標志著經濟重啟的第一個里程碑,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希望,讓人們認為消費者支出的回升速度要比之前擔心的快一些,有利於推動美國經濟復甦。

股市或難以進一步上漲

但美國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在美國重啟經濟之後就已經出現了新增感染病例。 一些分析師認為,此次暴亂可能會導致疫情再次升級,進而破壞美國為重啟經濟所做的努力,並可能導致更多人失業,進一步加劇 社會 矛盾。

加皇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美國股票策略主管卡爾·瓦西納(Lori Calvasina)周一稱,一些人擔心「大規模集會可能引發疫情二次暴發,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經濟重啟將暫停。」

盡管最近幾周股市沒有受到表現糟糕的失業數據太大影響,但理查森表示應關注本周四公布的最新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她說:「如果有跡象顯示暫時失業現象開始變成長期失業的話,那麼股市可能會受到影響。」

Fundstrat執行合夥人托馬斯·李(Thomas Lee)在周一發給《巴倫周刊》的電子郵件中說:「全國范圍內的抗議活動實際上等於取消了居家隔離令」, 感染率可能上升是一個新的風險因素,就算股市目前仍在上漲,這也是投資者應該考慮到的一個風險。

Ava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納伊姆·阿斯拉姆(Naeem Aslam)在周一發布的研報中說:「我們認為持續不斷的抗議和騷亂確實對美國金融市場構成了威脅,因為這會削弱本已疲弱的投資者信心。」

奧本海默(Oppenheimer)首席投資策略師約翰·斯托爾茨福斯(John Stoltzfus)說:「投資者需要權衡上述所有因素,以及未來公布的經濟數據,來判斷股市下一步將走向何方。此外,投資者還要關注接下的大選動態。」

在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之際,瑞銀證券(UBS Securities)日本地區首席投資官青木(Daiju Aoki)指出:「疫情和暴亂導致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是圍繞這一點以及拜登將選擇誰擔任副總統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就算拜登獲勝,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技術之爭也可能影響股市。雖然 我們認為美國股市或許從目前水平進一步走高變得越來越困難,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預計股市不會出現大幅下跌,標普500指數未來可能會呈現區間波動。」

Ⅹ 歐美日疫情大規模爆發,為何股市新高不斷,A股何時爆發

英國封城,日本封國,美國疫情震中的位置無人撼動,對經濟的影響不是一般的小,可就是如此,昨天美股、德國股市,日本股市都創出了新高,歐洲其它國家的股市也在上漲,就算處於脫歐和疫情旋渦雙重打擊下的英國股市都已經接近了 歷史 的高位。可是,唯獨疫情被控制,經濟已經復甦的我國股市反而在低位徘徊,這是什麼原因?A股何時才會爆發?

首先,政策面原因,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外圍股市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外圍股市持續創新高的原因很明顯,就是持續不斷的放水,說白了就是錢多。比如說美國最近又通過2.3萬億美元的刺激法案,從疫情全面爆發以來,美國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了高達18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問題來了,現在疫情還在肆虐,經濟還在退潮,雖然市場上有了錢,但沒地方去投,最後大部分進入了股市,從而推升了股市的上漲,其它國家的情況也一樣。

有人可能會問,我們也放水了,為什麼A股不漲?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央行放水力度是最小的,因為我們國家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國家。不要看現在外圍股市因為放水而不停的漲,其實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不停的放水,都是被疫情逼得沒辦法才不得不放水。因為,現在放多少水,未來還是要收回去的,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放水刺激經濟本來就是在飲鴆止渴的做法,現在放水越多,未來的麻煩就越多。

簡單來說,現在我國經濟增長已經復甦,不需要繼續大面積放水的方式來刺激經濟,股市的上漲動力來自經濟增長,上漲自然緩慢;外圍市場不同,疫情還在發酵中,對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現在不放水,經濟就會出現崩塌。不放水不行,但放水後又沒地方投資,只能流向股市,這才造就外圍疫情發酵,經濟下行,但股市上漲,我國經濟復甦,股市反而只是震盪的格局,但是,這種局面只是短期的,不會長久。

其次,制度方面的原因,合理的規范的上市退市制度,讓資金達到了最優配置

相信不少一直在糾結A股牛短熊長的問題,美股一輪牛市十幾年,熊市只有短短一兩年,而A股正好反過來,牛市只有一兩年,熊市反而慢慢長路遠,其原因何在?是經濟的原因嗎,自然不是,最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世界矚目,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

以前的上市和退市制度很不規范,這也是當時的大背景決定的,也是沒辦法的事。以前的股市制度是好的企業不容易上市,垃圾企業又退不了市,最後導致A股中優質資源補充不足,反而積累了大量的垃圾股。這樣,本來就有限的資金被大量垃圾分攤,好股票獲得的資金支持反而有限,這才是A股漲不起來的原因。

打個比方面,同樣多的資金投入到優質資源中能創造更多的回報來回饋股市,這樣,投資者能獲得回報,股市也因此上漲,能夠形成良性循環,比如茅台,伊利,比亞迪等等;但是,當資金投向垃圾股後,根本創造不出財富,當時怎麼漲上去,後面怎麼跌回來,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是A股為什麼牛短熊長的原因。

A股漲不起來的關鍵的原因之一是制度的問題,好股票進不去,垃圾股出不來。不過這個問題隨著明年全面注冊制的推行會得到解決,但這個過程會非常的痛苦,因為過去幾十年積攢了大量的垃圾股,這些垃圾股退市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


再次,股市的吸引力

發達國家股市的吸引力遠比A股的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長期走牛,二是賠償機制。

長期走牛不用多說了,美股一輪牛市就是十幾年,誰不喜歡這樣的市場,不用買別的,就買指數基金就能大賺特賺,這也是國際資金喜歡投資美股的原因之一;二是完善賠償機制,如果不是因為正常經營造成的股票損失,美股中有法律規定,企業是要支付股民這部分損失的,比如瑞幸咖啡,被罰款12億支付股民損失。這也是資金願意投資美股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後顧之憂,如果出現造假什麼的造成的損失有法可依,會獲得賠償。

最後,資金方面的原因,外圍股市引進了多支長線資金,讓股市上漲與國家政策掛鉤

發達國家股市能持續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投資,這部分投資是不能出現長期虧損的,比如養老金,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缺口,如果投資再出現虧損,這個缺口會越來越大,如果養老金出現問題,這是影響一個國家穩定的事件,是不允許發生的。所以,當養老金這類資金進入市場後,他們投資的標的只能有一個選擇,就是不停的漲。國外這類資金早就進入了股市,比如美國08年以後養老金入市,支撐起了10年的牛市,現在我們的養老金也在入市,相信A股的長牛也不遠了。


總結:歐美日疫情大爆發,股市反而不斷新高,主要原因是大放水抬高了資產價格,其次是優勝劣汰的市場制度讓資金得到最優配置,完善的賠償機制讓市場更有吸引力,大量國家投資在其中,這是發達國家股市不斷創新高的原因。

A股因為我國經濟復甦,放水力度減小,市場制度還在完善中,全面注冊制實行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拐點,再有就是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入市,種種跡象表明,A股距離美股化已經不遠,但要走出長期牛市,我們還有兩件事要做好,一是垃圾股退市,二是完善賠償機制。只有這些都做到了,A股才具備了長線走牛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