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靈動微電子招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靈動微電子招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2-26 09:33:22

『壹』 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8家晶元公司,小米極速「補」芯!


智東西(公眾號:dxcom)文 | 韋世瑋

2020年開篇不久,「投資公司」小米又開始有所行動了。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雷軍的小米產業基金已經開啟貪婪模式。

從1月16日起,小米集團通過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先後投資了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導體公司。

這一波操作,距離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資速通半導體才過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應鏈投資版圖一隅,半導體布局已擴展至19家,覆蓋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

小米的造芯夢並未停止。

去年10月,智東西曾針對小米的供應鏈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報道,圍繞小米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投資戰略,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進行了梳理。(《小米突圍戰:兩年投資12家供應鏈企業的布局與廝殺,雷軍還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資公司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8%。與此同時,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資12家供應鏈公司,覆蓋半導體到智能製造領域。

其中,它所投資的8家半導體公司,不僅在短期內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了續航動力,同時也為它長期沖擊晶元研發市場,打通產業鏈「經脈」埋下了技術伏筆。

而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晶元流產後,針對半導體領域所進行的產業鏈「自救」與新打法。

隨著小米在2020年以來的一系列投資動作,智東西決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導體投資規劃,在探究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與進展的同時,也從中摸清它隱藏在背後的戰略思路和變化。

與此同時,小米的產業鏈投資戰術是否真能開創出新的技術布局玩法?長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體現了雷軍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開年首個產品發布會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艦機小米10再次引起行業熱度,其中撐起產品性能的主角,也從高通驍龍855升級到了驍龍865。

驍龍865「光環」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晶元」一詞,從2017年小米5C手機及其搭載的澎湃S1面世後,逐漸成為小米的又一軟肋,而這也是一個早已被行業講「爛」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松果電子重組,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後,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來似乎已經停止了步伐。

雖然在一年後,大魚半導體聯合平頭哥共同發布了名為U1的NB-IoT SoC晶元,面向物聯網領域,內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晶元),支持北斗NB-IoT R13,卻未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頭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松果電子的官網也早已落滿了灰,顯示無法訪問。

但與小米自研晶元進程緩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導體投資動作正逐漸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對從事集成電路(IC)研究和設計的半導體公司——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打響小米踏足半導體投資戰場的第一槍。

隨後兩年裡,小米投資「引擎」不斷加速,相繼入股了雲英谷 科技 、樂鑫 科技 、芯原微電子等19家半導體公司,覆蓋顯示驅動晶元、MCU感測器、Wi-Fi晶元和射頻晶元等多個領域。其中,聚辰半導體、樂鑫 科技 和晶晨半導體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而小米的這股沖勁兒也延續到了2020年,並在市場展現出更猛的勢頭。

自1月16日以來,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兩個月內共投資了8家半導體公司,新增投資7家,遠遠超過以往頻率。

據公開信息統計, 這8家半導體公司分別為帝奧微電子、速通半導體、芯百特微電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電子、翱捷 科技 、靈動微電子和瀚昕微電子。

1、帝奧微電子

成立於2010年2月的帝奧微,是一家混合模擬半導體IC設計及製造公司,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建宏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正式創立帝奧微前,他曾在美國仙童半導體有著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負責晶元的設計、技術、應用和市場等工作。

目前,帝奧微面向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LED照明、醫療電子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提供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電源管理電子元件,以及應用於各種模擬音頻/視頻的電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奧微已申請65項各類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

據江蘇南通蘇通 科技 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奧微已獲得科創板上市入軌。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奧微也迎來了小米的一筆戰略融資,其股東新增長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關於交易金額尚未披露。

2、靈動微電子

靈動微電子是一家MCU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1年3月,其董事長兼CEO吳忠潔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有著多家大型晶元設計公司工作經驗。

在產品方面,靈動微電子基於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研發了MM32系列MCU產品,主要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別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無線連接、電機及電源專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據了解,MM32系列MCU產品已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工業及電機控制、智慧家電及醫療、消費電子等市場。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靈動微電子就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該公司在2019年發布公告稱,其將於3月14日起終止股票掛牌,宣布退市。

緊隨著小米半導體產業鏈投資的擴大,小米也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靈動微電子的MCU技術優勢上。今年1月19日,靈動微電子獲得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的戰略融資資金,注冊資本增至5668萬元,增幅19.88%。

與此同時,小米產業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曉波成為靈動微電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電子

相比於小米投資的其他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則顯得尤為年輕。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濤從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加州大學微電子系博士學位,並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著十餘年工作經驗。同時,他也曾帶領研發團隊負責蘋果iPhone5/6和德州儀器WiFi射頻終端項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頻晶元技術,進行無線通訊射頻器件的設計和研發,產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領域,面向通訊設備、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醫療電子和智能設備等多個市場。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Wi-Fi 5前端模塊(FEM)、5G通訊功率放大器和射頻開關等產品,與小米、聯想、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筆股權融資情況,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56.03萬人民幣,持股佔比4.33%,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於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較為低調的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元。

據調查,創始人兼CEO畢磊在2012年曾入選國家中組部的第八批「千人計劃」,而CTO畢超在2015年同樣也入選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這是我國針對引進歸國人才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畢超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導師、IEEE高級會員,並曾擔任新加坡 科技 局資深科學家,在電機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峰岹 科技 CTO畢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它通過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等核心技術,研發了直流無刷電機驅動全系列產品,包括三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單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電機專用MCU系列等,廣泛應用於終端設備、無人機、消費電子、家電電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獲得了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而今年1月21日公開的戰略融資,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中興創投等機構投資,其中小米投資129.72萬人民幣,股權佔比1.87%。

5、昂瑞微電子

對剛剛搬了新家的昂瑞微來說,小米在2月20日投資的310.71萬人民幣,無疑是個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經七年未曾進行增資。據了解,這筆投資後小米股權佔比為6.98%,成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這筆投資昂瑞微也將用於5G手機終端的射頻前端晶元,以及新一代物聯網SoC晶元的研發中。

昂瑞微成立於2012年7月,是我國重要的射頻/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廠商之一。

它通過長期積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頻工藝,面向手機終端和物聯網領域,研發了2G/3G/4G/5G射頻前端晶元、藍牙低功耗(BLE)晶元、雙模藍牙晶元、低雜訊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頻前端和無線連接晶元,量產晶元已超過200款。

據了解,昂瑞微研發的晶元已覆蓋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富士康、中興、TCL和聯想等在內的廠商。

6、速通半導體

與其他傳統晶元廠商相比,成立於2018年7月的速通半導體也較為年輕,是一家Wi-Fi 6晶元設計公司,但它卻是小米2020年半導體投資中唯一非新增投資的企業。

實際上,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導體,成為該公司第六大股東,而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後一筆投資。

基於速通半導體在Wi-Fi 6領域的晶元研發技術,小米決定加大砝碼,並於今年2月20日領投該公司的A輪融資,耀途資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導體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040萬人民幣增長至1300萬人民幣,增幅25%。

除了進一步擴大工程研發團隊外,速通半導體還計劃將這筆投資用於Wi-Fi 6 SoC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中。

據悉,該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著較為豐富的Wi-Fi 6標准化經驗,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研發了超20款Wi-Fi、藍牙和蜂窩4G的無限SoC晶元組。

現階段,該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晶元組的研發和量產工作,以進一步滿足市場對Wi-Fi 6晶元的強勁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發移動終端設備、物聯網、導航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元的基帶晶元設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7年8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75%。

有著豐富的融資歷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獲得了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興證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入股,注冊資本亦從3.63億美元增長至3.75億美元。其中,小米的認繳出資額為519.17萬美元,佔比1.38%。

據了解,翱捷 科技 創始人兼董事長戴保家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還擁有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立翱捷 科技 前,他還曾擔任射頻晶元公司銳迪科的董事長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了Marvell公司的移動通信部門(MBU),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產品線已覆蓋2G/3G/4G/5G和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准,並成功研發了移動通信基帶晶元、Wi-Fi晶元、LoRa晶元和多模物聯網可穿戴晶元等多款通信晶元。

8、瀚昕微電子

成立於2017年3月的瀚昕微電子,是一家快充協議晶元公司,包括數模混合晶元、電源晶元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電壓檢測、鋰電池充電、快充介面識別和USB充電協議埠等多條業務產品線,廣泛覆蓋玩具、智能電表及快速充電等領域。

據了解,瀚昕微電子不僅與TCL、SK海力士在2017年達成了數千萬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是高通、華為和展訊等公司的快充協議供應商,快充協議晶元的累計出貨量已將近1億顆。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宣布新增對外投資,正式入股瀚昕微電子,認繳出資30.86萬人民幣,持股佔比9.92%,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瀚昕微電子的注冊資本也從原來的277.78萬人民幣,增長至311.21萬人民幣,增幅12.04%。

不難看出,小米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雷軍慣用的「一手生態鏈,一手產業鏈」投資路徑相同,也將「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里,一個是自研晶元,一個是產業鏈投資。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並不順暢。

據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顆64位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和八核心設計,並包含了4顆2.2GHz主頻A53內核、4顆1.4GHz主頻A53內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對於互聯網起家的小米來說,澎湃S1的誕生雖然已很不容易,但雷軍將小米半導體研發的第一槍打在了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那麼這顆晶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卻仍顯疲軟。

隨著坊間傳言澎湃2晶元因無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頸,以及高管團隊無力承擔晶元研發和流片等環節巨額開銷,小米原本聲勢浩大的自研造芯計劃漸漸悄無聲息。

雖然隨著松果電子公司的重組,大魚半導體在2019年與平頭哥聯合推出了NB-IoT SoC晶元,但卻表現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業和市場對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標簽。

那麼,雷軍磕磕絆絆的自研造芯夢該醒了嗎?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產業鏈投資領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漸漸開辟出了一條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路,從側面彌補了自身半導體研發實力不足的短板。

據智東西梳理發現,在過去兩年小米投資的19家半導體公司中,其通過的投資主體除了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珞珈梧桐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鋪開的半導體投資版圖背後,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目標規模12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擴展。但與其他重點投資物聯網企業的基金不同,這一基金的對外投資則主要聚焦在半導體領域。

智東西發現,目前長江小米基金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台上公開的對外投資共24筆,覆蓋手機及智能硬體、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

其中,該基金半數以上的投資落在了半導體領域,共計13家,已然成為小米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來,「天使投資人」雷軍的半導體投資夢,正蓄足了力向前沖。

2020年,不僅是雷軍宣布啟動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小米造芯夢的第三年。

現階段,小米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了從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到IC設計等全產業鏈覆蓋。

但不難發現,小米的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晶元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

最直接的體現在於,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硬體依然採用高通晶元為主,而自己的半導體投資重點則布局在應用范圍更廣泛的AIoT領域。

例如,小米投資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半導體公司超過8家,包括無錫好達、晶晨半導體、芯原微電子、安凱微電子和昂瑞微電子等。

這無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場掀起的AIoT發展風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報告數據,2018年我國的AIoT硬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萬億。

隨著2019年年初,雷軍宣布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費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發布自願性公告公開了最新收入及研發費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期約為70億人民幣,並計劃加大在5G+AIoT領域的重點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司在IoT方面的優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人民幣,比雷軍在2019年承諾的5年內達到100億研發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31.51億,占總營收2.75%。

從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傾向於走「投資雙贏」的造芯路。簡單地說,小米即是那些半導體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時也是它們的重要客戶。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資的晶晨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晶元為主,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網路和小米在內的公司均為其客戶。其中,2018年晶晨半導體對小米的銷售金額約2.62億人民幣,占同期營收11.06%。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關系,小米的AIoT業務在2019財年中亦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據小米2019年Q3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213.2百萬台,同比增長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出貨量第一。

由此看來,小米正以不斷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彰顯它在AIoT與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僅僅不夠的。在半導體投資版圖的背後,小米仍在忍受著「缺芯」和「缺技術」軟肋的刺痛。就目前看來,小米要真正站上行業制高點,成為如雷軍所說的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顆「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輿論場,一面是行業對小米自研晶元的調侃和質疑,一面又是資本市場對小米戰略投資的好奇與期待。

現階段,就小米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和具體發展情況而言,其造芯突圍仍是一場漫長持久戰。一方面,小米仍在等著松果電子的「東山再起」,並希望「新秀」大魚半導體能後來居上;另一面,雖然小米正不斷擴大半導體投資版圖,卻尚未真正撼動國內頭部玩家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小米投資半導體公司雖有助於自身AIoT業務的豐富與擴展,但歸根結底,這些投資對小米自身晶元研發技術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給小米帶來技術創新?我們還不得而知。

小米逐漸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在短期內能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發展動力,豐富和壯大自身的AIoT業務。但從長期來看,小米雷軍的造芯夢仍道阻且長。

『貳』 北京燕東微電子上市股票會值錢嗎

會。北京燕東微電子沒上市之前市值就高達42.5億,上市之後市值會在增高的股票的價值就更高。北京燕東微電子有限公司,於2000年12月28日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製造、加工半導體器件,設計、銷售半導體器件及其應用技術服務等。

『叄』 mm32什麼意思

是微控制器。
MM32系列是靈動微電子於2020年推出的新一代通用MCU平台,旨在為客戶提供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高可靠性、穩定性和健壯性的微控制器。
全新MM32F系列和經典MM32F引腳兼容,並在系統性能、功能擴展、可靠性、穩定性上獲得了大幅度提升,ESD(HBM)高達±8KV。

『肆』 上海微電子股票代碼

上海微電子有限公司目前還沒有上市,所以它還沒有股票代碼。上海微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資產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主要致力半導體裝備、泛半導體裝備、高端智能裝備這樣子的新興科技產品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及技術服務。

(4)靈動微電子招股票擴展閱讀

一、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坐落於張江高科技園區內,鄰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和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公司成立於2002年,主要致力於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投影光刻機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公司產品可廣泛應用於IC製造與先進封裝、MEMS、TSV/3D、TFT-OLED等製造領域。

二、人力資源
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貫徹公司的人才發展戰略:根據員工的能力、特長進行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通過科學、規范的管理和不斷創新, 努力為員工搭建充分展示個人才華的舞台,讓所有加入 SMEE 的員工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成就個人事業,創造人生價值。伴隨著公司實力的不斷壯大,團隊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實現員工與公司的共同成長。
公司擁有一支500多人的多學科、高技術的人才隊伍和完善的產品開發手段和設備,以及支撐微電子裝備研發的光學、機械、電氣控制、微環境等多學科軟硬體測控技術平台,可進行集成電路關鍵設備—光刻機的設計、製造集成、測試和工藝試驗,技術涉及光學、結構、動力學、精密運動和控制、軟體工程、精密測量、微環境控制等眾多領域。
公司依託國內高等學府優勢人力資源,積極吸引國外先進智力,堅持系統工程的研發理念,通過加強與國內外優秀公司、學術機構的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積極參與國際性的學術和技術交流活動,努力培養一支理念先進、方法科學、視野開闊的國際化人才團隊及相適應的高技術研發工程能力。
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在為員工創造了理想職業家園的同時,為員工提供了富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福利待遇,並對特別優秀的員工採用靈活多樣的激勵措施,形成與崗位同具挑戰性的薪資報酬。此外,公司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

『伍』 上海微電子公司股票代碼

上海微電子沒有股票代碼。這由於它既是非上市公司,也是國有控股的企業。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主要致力於用於工業生產的投影光刻機設計、生產與銷售,著眼於半導體裝備、泛半導體裝備、高端智能裝備的設計、製造以及技術服務,其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代碼是指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的代碼。代碼是用數字簡化股票的一種方式,通常來說,股票代碼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有一定的含義,可以讓投資者和證交所明確區分股票的類別,同時代碼也像車牌一樣,代表了這家公司的形象,例如000001是平安銀行。
一、股票代碼的分類
股票在哪上市,代碼也會有所不同。在上海證交所的A股是以600、601或者603開頭的,上海證交所的B股是以900開頭的,在深圳證交所的A股是以000開頭的,其中002開頭的是深證中小企業板的股票,創業板的股票是以300開頭的,深圳B股是以200開的。
另外,滬市權證是以580開頭的,深市權證是以031開頭的,滬市新股申購的代碼是以730開頭的,而深市的申購代碼就是股票上市代碼。滬市的配股代碼是700開頭的,深圳市的配股代碼是以080開頭的。
二、股票名字前的字母含義
除了數字代碼,有些股票還會在股票名稱中中加上字母,其實這個也可以算是股票代碼分類的一種。
1.股票加上XD,意思是該股不享受派息的權利。
2.股票前加G,表示貢獻,點一下可以看見所有股票對該指數的漲跌貢獻。
3.DR,股票加上DR表示股票除權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是沒有送股派息的權利。
4.NST,這種股票是指經過重組後重新上市的ST股。
5.XR,股票加上XR表示除權,購買這種股票是不能享受分紅的。

『陸』 華潤微電子股票代碼是多少

股票代碼「688396」。

2020年2月27日,「紅籌第一股」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華潤微」,股票代碼「688396」)成功於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

公司此次公開發行股票336,943,049股,發行價格12.80元/股,發行市盈率48.31倍。備受關注的是華潤微電子此次發行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即「綠鞋」機制,成為科創板引入「綠鞋機制」的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微電子成立於1999年,注冊地在開曼群島,公司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領域,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公司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客戶資源覆蓋工業、汽車、消費電子、通信等多個終端行業。

華潤微電子是華潤集團半導體投資運營平台,曾先後整合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公司及下屬相關經營主體曾建成並運營中國第一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與第一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專項工程。

經過多年發展及一系列整合,公司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自2004年起連續被工信部評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

作為一家擁有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非常注重公司研發。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獲得授權的專利共計1,325項,其中境內專利共計1,173項,境外專利共計152項。公司在主要的業務領域均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領先的核心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潤微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46億元、4.47億元、4.50億元、2.1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6%、7.61%、7.17%、8.22%,均在7%以上。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擁有7,937名員工,其中包括641名研發人員,2,290名技術人員,合計占員工總數比例為36.93%。

較高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人員的研發能力保證了公司的市場敏銳度和科研水平,確保了公司的產品迭代能夠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亦滿足客戶終端產品的創新需求。

『柒』 上海華力微電子股票代碼在哪裡上市

在上海上市。

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於2010年1月18日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項目投資總額預算人民幣145億元,是建成第一條國資控股、主要面向國內市場、月產3.5萬片的12英寸(90-65-45nm)集成電路生產線。

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開發、設計、加工、製造和銷售集成電路和相關產品等。

法定代表人傅文彪。

(7)靈動微電子招股票擴展閱讀

「上海華力」由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力一期」),和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力二期」)組成,是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下屬骨幹企業。

「華力一期」:

「華力一期」成立於2010年1月,總投資規模219億,擁有中國大陸第一條全自動12英寸集成電路Foundry生產線,工藝水平可達到55-40-28納米技術等級。採用代工模式,為設計公司、IDM公司和其他系統公司代工邏輯和快閃記憶體晶元。

公司位於中國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在中國台灣地區、日本、北美等地均設有辦公室,提供銷售與技術支持。公司性質為國有控股企業,目前產線滿負荷運行。

「華力二期」:

在國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啟動建設「909工程」二次升級改造—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項目,由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華力二期)承擔建設和運營任務。

本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是國家「910工程」的子項目之一,也是「十三五」期間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本項目總投資387億人民幣。建成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集成電路晶元生產線。本項目工藝將覆蓋28-14納米技術節點。

『捌』 華潤微電子啟動招股 科創板紅籌第一股將誕生

1月31日,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啟動招股,公司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2.92億股新股,股票簡稱為「華潤微」,股票代碼為「688396」。隨著華潤微電子上市進程的推進,科創板紅籌第一股將誕生。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微電子擬立足現有基礎,並通過登陸科創板助推實現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將公司打造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領先者。

招股書顯示,華潤微電子是中國領先的擁有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公司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領域,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公司產品設計自主、製造過程可控,在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領域均已具備較強的產品技術與製造工藝能力,形成了先進的特色工藝和系列化的產品線。

華潤微電子作為華潤集團旗下負責微電子業務投資、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高 科技 企業,始終以振興民族半導體產業為己任,先後整合了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 科技 等中國半導體先驅。

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以銷售額計,華潤微電子在2018年中國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十,是前十名企業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為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以2018年度銷售額計,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

在功率器件領域,華潤微電子多項產品的性能及工藝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MOSFET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之一,公司是國內營業收入最大、產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廠商。根據IHSMarkit統計,以銷售額計,公司在中國MOSFET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英飛凌與安森美兩家國際企業,是中國最大的MOSFET廠商。

據了解,華潤微電子主營業務分為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公司在主要的業務領域均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如MOSFET、IGBT、FRD等產品的設計及制備技術及MEMS工藝技術、功率封裝技術等,溝槽型SBD設計及工藝技術、光電耦合和感測系列晶元設計和製造技術及BCD工藝技術國際領先,上述核心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公司產品的批量生產中。

根據發行安排,華潤微電子將於2月4日開始進行網下、網上路演,2月12日進行網下、網上申購。登陸科創板後,華潤微電子有望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

(編輯 白寶玉)

『玖』 北京燕東微電子上市股票會值錢嗎

北京燕東微電子上市股票不會值錢。根據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注冊程序看,北京燕東微電子上市股票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投資有風險。所以上市股票不會值錢。

『拾』 加特蘭微電子科技股票代碼是什麼

您好,加特蘭微電子科技是有限公司,沒有股票代碼。加特蘭微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於2014年02月14日在自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陳嘉澍,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開發等。

(10)靈動微電子招股票擴展閱讀
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設計、製作,銷售自產產品;計算機系統集成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計算機硬體、電子產品的研發,自有研發成果轉讓,並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支持;上述同類產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和進出口。(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
電子技術是根據電子學的原理,運用電子元器件設計和製造某種特定功能的電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包括信息電子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兩大分支。信息電子技術包括 Analog (模擬) 電子技術和 Digital (數字) 電子技術。電子技術是對電子信號進行處理的技術,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信號的發生、放大、濾波、轉換。
電子科技發展前景:
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成為了可能。電子技術在以後的日子,有其廣泛的發展前景。
智能化和人性化
電子技術的智能化,是電子技術具有類似人的智能,可以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有效的判斷並能做出決定。隨著模糊控制、納米技術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推廣,電子技術產品的智能化將成為主要特性;智能化的發展使得電子技術可以更加的人性化。人性化是電子技術的一個特性,人是電子技術產品的使用者,所以賦予電子技術需要滿足人性化的需求。因此,電子技術產品不僅要具有最優性能,還要加強人們對色彩、造型、舒適度等方面的研究,滿足人們對電子技術產品人性化需求。
集成化
電子系統集成系統,應該包含有電子子系統和電力應用系統兩個部分。其中,電力電子系統的集成在於建立一系列的標准晶元或者是模塊,通過集成滿足用戶需要的智能化應用系統。通過電子技術的集成,使得電子技術產品結構優化,性能達到最大化。
網路化
隨著網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種工具,遠程式控制制和監控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從而使電子技術也順應網路化的發展趨勢,網路化特性更加的明顯。
綜上所述,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電子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這也導致電子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更多的應用,滿足人們的需求,也促進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可以斷言,電子技術必將成為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重要環節和橋梁,也必將為大幅度節省、降低材料損耗、提高生產效率、加速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