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D列印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1.開蓋:先用手握緊鍋蓋手柄,順時針方向旋轉鍋蓋至限位邊,然後向上。
2.取出內鍋,將食物和水放入內鍋中,食物和水不得超過內鍋高度的4/5;水中易膨脹食物不得超過內鍋高度的3/5;食物和水不得少於內鍋高度的1/5.*4L、5L、6L最大煮米量分別為8杯、10杯、12杯。1杯米配1杯水。用戶可根據不同米質及個人口味適當調整水量。*量杯容量為180ml
3.將內鍋放入外鍋內:放入前,先把內鍋及發熱盤抹乾凈,外鍋內及發熱盤表面不得放入雜物;放入後,左右輕輕旋轉內鍋,保證內鍋與發熱盤接觸良好。
4.合蓋:檢查密封圈是否已放入鍋蓋內側鋼圈上;用手左右旋轉一下密封圈,使它自由均勻放置在鋼圈上;蓋上鍋蓋,然後逆時針旋轉鍋蓋到扣合位置,並聽到「咔嚓」扣合聲。
5.放置好限壓放氣閥,將限壓放氣閥撥到「密封」位置,並檢查浮子閥是否落下(未加熱前浮子閥是落下的)。
6.接通電源,升壓燈亮。(如果不設置保壓時間,升壓燈亮一會兒熄滅,保壓燈亮,處於保溫狀態。)
7.根據食物設定保壓時間
2. 3d列印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3D列印概念一共有41家上市公司,其中10家3D列印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31家3D列印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根據雲財經智能題材挖掘技術自動匹配,3D列印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以下幾個股票中誕生 藍光發展、 南風股份、 海源機械。
3. 3d列印概念股有哪些
那麼3D列印概念股有哪些呢?
1、列印材料市場空間大的企業:如銀邦股份(300337)、銀禧科技(300221)、寶鈦股份(600456)、黃河旋風(600172);
2、配備3D列印高端設備的企業:如華工科技(000988)、海源機械(002529)、大族激光(002008)、華中數控(300161)、南風股份(300004)入;
3、布局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如中航重機(600765)、光韻達(300227)、金運激光(300220)。
4. 3D列印機龍頭股有哪些
據了解,盡管和3D列印概念相關的公司眾多,但實際上真正相關的公司寥寥無幾。目前A股市場上僅有數家公司直接涉及該領域,分別為銀邦股份(300337,股吧)(300337)、南風股份(300004,股吧)(300004)、宏昌電子(603002,股吧)(603002)、中航重機(600765,股吧)(600765)、華中數控(300161,股吧)(300161)等。
資料來源於:凌雲3D網
5. 3D列印可以廣泛應用嗎3D列印概念個股有哪些
300227光韻達 002008大族激光 300220金運激光 002529海源機械 300337銀邦股份 000988華工科技 300161華中數控
6. 當時美國放開疫情後哪幾個行業上漲
我總結了5大類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長期受益的行業,與你分享。非學術研究或投資建議,而是從個人角度的觀察,也包含了對疫情生活的記錄,很可能有失嚴謹和全面,期待拋磚引玉,聽到你的思考。
第一類:健康防疫類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線的行業,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後受益最直接最明顯的,基本上每天的新聞里你都能聽到它們的產品被提及。
生產防疫物資PPE的廠家:例如生產N95面罩的3M, Honeywell,疫情以來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國內早期曾經出現過各個省之間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歐美各個國家之間上演,3M就曾經因為把口罩優先供給加拿大,而被美國媒體吊打。
生產清潔和消毒產品或提供清潔服務的公司:疫情期間,Lysol,Clorox生產的消毒濕巾,消毒噴霧,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處於長期斷貨狀態。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說是你的幸運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復工之後,公共場所消毒清潔需求會暴增,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也會從中受益。
相關的醫療器械公司:位於美國疫情中心的紐約州州長Cuomo在每日的疫情簡報上,有過一句名言:我一個月前對於人工呼吸機(ventilator)一無所知,而現在我做夢都在想它。除了生產呼吸機的公司,通用汽車(GM),Tesla都開始改造生產線製造呼吸機,也有不少初創公司都在進行呼吸機的修理再利用,或開發「分叉」設備把一個呼吸機變成2個到4個等。」
相關的制葯公司:不管是做抗體,做葯品,做診斷試劑盒,新冠疫情都會直接讓一批制葯公司受益。美國制葯商Moderna Inc.宣布已經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員將進行第一批人體試驗。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線上漲,CEO Stephane Bancel也一下子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電:例如空氣凈化器、除菌洗碗機、除菌洗衣機、消毒櫃、凈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燈,臭氧儀等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
第二類:生存「必需」品
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它並不僅僅包括傳統定義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後疫情時代,可能被某類人群定義為「必須」的產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正視疫情之後,美國人民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囤貨潮,而囤貨的首選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無不大排長龍,以至於Twitter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costcocorona標簽。
至於屯的東西,從著名的廁紙,消毒紙巾,礦泉水,各種食物,酒水等,五花馬門。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 - Twitter網友評論道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只能說我們各自有自己的優先順序。
在囤貨的品類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緊急食品(Emgergency Food),迅速買斷貨。美國的一個暢銷的戶外食品品牌Mountain House,到現在多種凍干食物仍然斷貨。這些食物的好處是不佔地方,保質期長達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類,什麼肉末義大利千層面,芝士馬克羅尼意麵,我還是多買兩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鯪魚吧。
「末日生存」產品:經歷美國疫情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人群,「末日生存者」 Doomday Prepper。簡單的說,這是一小群堅信地球會以各種方式毀滅並持續不斷做好准備的人。
國家地理頻道早在2012年就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其中有一集就講了這位叫做Donna Nash的大媽,認為世界很可能會遭受到一場類似於超級大流感的呼吸系統瘟疫,在家裡准備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資,並且全家老小會經常進行防疫演習。
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備好了應對瘟疫,地震,火山,戰爭,甚至外星人入侵。他們的准備程度不一,從最基本的家裡隨著存著一些罐頭食品,到最誇張的修建或購買「地下堡壘」Bunker,如遇緊急情況,可以鑽到裡面避難,入門級的掩體定價在6萬到10萬美元。這本是一個極其小眾的人群,兢兢業業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備,你可能覺得它們有點神經病。
但萬萬沒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給了他們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You never know,Donna Nash大姐的youtube 視頻下充滿了8年之後的2020年,全球各地網友的五體投地和膝蓋。據說許多生產地下堡壘的公司的訂單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場會在疫情後大幅增長。
家防系統:由於疫情,很多人居家時間變長,並且出於經濟動盪可能引發犯罪上升的考慮,對於家庭安全系統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 Security)也是美國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業。這里的家防是廣義的家防,比如傳統的家居安防系統ADT systems,智能門鈴 Ring,智能攝像頭Arlo等等。
美元店 :美元店例如Dollar General等向來被認為是在經濟下行期投資組合里的「安全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次危機,自2007年以來,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區,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開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來越少。
據統計,美國07年到17年之間美元店新店開業數,是同期超市開業數的5倍,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零售業。說起來,算是美國版的下沉市場。
第三類:宅家生活類 (「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國各個州陸續頒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歡出去浪的美國人民也不得不開始了宅家生活。各種服務於宅家場景的產品和服務其實之前也都存在,受益於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顯著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遠程醫療,移動支付等行業也有增長,這里不贅述。
線上娛樂:包含流媒體(Netflix,Youtube),短視頻(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 Nextdoor, Snapchat最近一次季報大漲40%),游戲(Nintendo Switch可是一機難求),虛擬現實 VR等等。別的不說,以我家為一個小樣本,加州3月中開始」宅家令「以來,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吃晚飯的時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盜月社吃播或《最強大腦》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後,玩半個小時Roblox
老孫吃完飯葛優躺在沙發上一邊看Tiktok一邊傻笑
下午我一邊跟著Keep鍛煉,一邊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時候,全家跟著Nintendo Switch 上的《Just dance》跳 《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 fitness):2012年成立於矽谷的home 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單車/跑步機+訂閱直播課模式,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長,用戶量達百萬級,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剛剛上市。
追根溯源,美國人民對於健身的熱情那是無比高漲的,家裡地方也大,還有人專門把車庫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離期間,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秀廚藝,大家開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條了就隔離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發健身video,我覺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這次疫情期間,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產品和新趨勢也逐漸冒頭,比如說:
各大線下健身房和瑜伽館,紛紛通過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Zoom開展每日線上雲訓練,有個別的還開始嘗試收費。Youtube上許多健身博主爆紅,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 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產品涌現出來,比如Nordic Track,除了動感單車,還有跑步機,橢圓機;比如Mirror:一塊類似穿衣鏡的設備掛在牆上,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小的運動工作室,售價 1495 美元,內容側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訓練,看著挺酷的。
而且根據調查,即使在疫情過去之後,很多消費者還會選擇在家鍛煉,所以這次疫情對於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是很持久的,這對Home Fitness行業也是大利好。
線上學習:相比起國內K12線上學習疫情期間的大爆發,美國向線上學習的轉變顯得准備不足,熱潮也似乎來得並沒有那麼明顯。
從個人體會來說,國內很多學校都是當地政府統一採用已經商業化的線上學習產品,所以可以迅速鋪開。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學開始停課以來,老師們開始所謂的「緊急線上教學」,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學方案,發布在Google教室里,雖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網站,和定期的Zoom的師生視頻,但是整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傳達任務,讓學生自學,並沒有很好的實現線上「教」的部分。
其實美國一直都有給學生」在家上學「Homeschool的選項,當你選擇homeschool時,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線上學校可以注冊參加。
疫情期間,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適齡的美國學生,都可以通過這家平台注冊當地的線上公立學校,而且是完全免費的,資金是由美國各個公立學區提供。注冊之後,它會給學生寄來筆記本電腦,課本,每個班級會有固定的老師,每天會有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線上真人教學時間,其他的時間需要家長幫助學生完成當天其他內容的學習,課程包含語言藝術,數學,歷史,科學,音樂,還有第二語言的選項,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為什麼在疫情期間,美國不能大規模地使用這樣已經成熟的線上平台,快速鋪開線上教育?
電商,生鮮電商和外賣:疫情期間,可想而知,線下實體店遭殃,而電商迎來了一波高潮。下圖列出了電商銷售品類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對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貨之外,你也可以從中看到美國人民隔離時期最為喜聞樂見的活動:做麵包,舉啞鈴,看電視,喂狗,拼拼圖...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個在疫情中極大受益的行業則是生鮮電商,其實Amazon Fresh,Instacart,Postmates,這樣的服務存在美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和中國相比,一直增長不是很明顯,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 Fresh,其他的幾家生鮮和外賣服務,都是零工經濟的模式,依賴於普通人注冊成為送貨者,去超市人肉為買家購物結賬送貨。這種較為鬆散的組織,和國內自建倉庫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是疫情嚴重時,送貨者人數不足,導致超市貨品充足,買家卻訂不到送貨時間;
二是和超市之間沒有協議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隊進場,控制賣場人數,送貨者需要長時間排隊,或者買家在App上選好的商品,會經常沒貨;
三是送貨者挑選貨品能力差別大,行為規范沒有保障,會出現替換的商品極其不靠譜;
四是送貨者沒有得到足夠的PPE防護,工資不高,已經組織了多次罷工。
個人長期還是看好類似於Amazon fresh,Weee,亞米這種從貨源到配送,打通整個供應鏈的生鮮送貨服務,也期待著新冠疫情能夠成為這項服務的加速器。
第四類:遠程辦公和基礎設施
遠程辦公是疫情後增長迅速的一類2B產品。在1,2月份的時候是國內的討論熱點,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國的熱門。視頻會議軟體Zoom不必說,經歷了日活快速上億,又因為安全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股價也是忽高忽低猶如坐過山車,但卻是極少數的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間,非常常見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辦公,小孩在Zoom里上課,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國里。
遠程辦公不僅僅是視頻會議,也包含廣義的團隊協作工具如Slack,MSFT Teams,JIRA,Dropbox,以及針對某些人群和垂直行業的產品,例如針對設計師的合作工具Figma,線上白板工具Miro,針對開發者剛剛宣布小團隊免費的GitHub等。
雖然有些地區的宅家令結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繼續在家工作,Slack宣布員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剛過,效率提升,因此不會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員工可以在家辦公到10月2日。
可以預見,這一波遠程辦公對於未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限於如何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圖里Box 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戶和供應鏈的互動線上化,電子化,讓整個公司運營可以自動化和數字化。
另外一類疫情中受益的2B產品,則是支持著整個需求旺盛的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
比如說通訊網路,音視頻雲如Agora,雲服務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為支持了1百萬家網路電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間就經歷了超爆發的增長。其CTO發推說,現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會翻倍,需擴容急招程序員中。
當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時候,賣淘金工具的往往穩賺不賠。疫情利好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而這些產品背後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類:新技術和「新常態」行業
上面談到的四類都是目前已經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成型行業,而疫情也會讓一些現在非常小眾,甚至還不存在的新技術和新行業走到台前。我認為這里包含三類:
第一類,很多新技術,會因為新冠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
在新冠這樣一個大強敵面前,科學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種可能的」十八般兵器「。舉例來說:新冠初期,當美國西雅圖有第一例輸入性新冠病人時,大家都記得為防止感染,動用了機器人醫生來治療和監測病人,而醫生則坐在隔離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間,美國面向華人的電商網站亞米網,和小馬智行汽車,合作試用了無人駕駛車送貨;英偉達開源了造價僅400美金的呼吸機圖紙;各國嘗試利用3D列印機列印呼吸機;大疆無人機在深圳被用於無人機送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續1到2年,可以想像會加速這些新技術應用在更廣闊的的場景里。不僅如此,也會有很多現在不存在的新技術,在機器人自動化,疫苗研製,AI葯物開發,人造食品,線上醫療,感染定位和追蹤等領域加速開發。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戰,一些幫助我們應對疫情後新常態的行業業態也會應運而生。
這里可能會包含一些老業態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業通過另一個方式實現。舉個例子來說,自從韓國發明了」Drive Through「 新冠檢測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在美國,為了避免接觸,Drive Through外帶,Drive Through 電影院,也變成了新潮流。不僅如此,教堂沒法去,但是人們總得有地方懺悔,所以已經開始有神父提供drive through懺悔服務;維加斯和俄勒岡甚至還出現了Drive through脫衣舞俱樂部。
另一個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體驗「產品,就是由當地人設計的獨特的小眾旅程體驗。疫情以來,Airbnb迅速上線了」線上體驗「,目前已經有50個體驗,售價從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讓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農場里看小羊,並學習製作羊奶乳酪,你願意嗎?
歸根結底,所有線下場景和人群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怎麼辦?這時候一條路是轉到線上,比如Airbnb的線上體驗, 一條路則是盡量」無接觸「, 比如Drive Through的脫衣舞俱樂部。這些嘗試,和推出無接觸外賣的飯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視頻看房的房產平台一樣,是線下行業在嘗試尋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難說這些嘗試里,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但是不嘗試肯定是死路一條。
第三,疫情會嚴重打擊甚至摧毀一些行業,但是如果背後的用戶需求還存在,這些生態系統里的」空位「里 就會滋生一些新的機會。
舉個例子,疫情之後,本來就走下坡路的美國電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轉,也可以預見很多人不會願意和陌生人坐在一個公共的密閉空間里。如果有一天,電影院不存在了,這個位置會是誰來補呢?視頻網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經搶佔了大部分,但是電影院還承載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組織的全球公益演唱會的時候,我的幾個朋友就一邊開著Zoom聊天,一邊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這是一個很樸素的解決方案,但是就滿足和同時欣賞內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線的Party 瀏覽器插件,就可以讓你邀請好友和你一邊看劇,一邊聊天,算不算是對電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種嘗試取代呢?
再比如說,很多B2B公司都以行業展會作為獲取銷售線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線下大會都很難舉辦,那麼銷售們從哪裡去找線索呢?僅僅是把線下大會移到線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麼解決?嘗試做一系列的小規模講座,以內容取勝?考慮和客戶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換銷售線索?
阿里巴巴當年在非典之後,迎來了外貿電子商務平台的爆發增長。這一波新冠疫情對線下行業展會的打擊,會不會出現一個交換2B銷售線索的平台?那些從前辦行業展會的人,會不會轉型成為垂直行業的「超級連接者」,專門負責給公司和軟體供應商之間牽線搭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層需求在,這些疫情帶來的行業空缺肯定會被填上。只是填滿的方式,可能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現在的想像。
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新冠疫情,可能會徹底改變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許多行業的命運。但對於上面提到的五類行業,也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疫情給這些行業帶來的幫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暫,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極為關鍵可能改變生死,有的卻是可有可無。
我把疫情對行業的幫助總結成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疫情的影響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防疫物資和緊急食品的供不應求,最終會過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費者從線下零售店轉到線上電商購買,軟體產品轉向雲端基礎設施,這個趨勢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後也會繼續,所以是長期的。
第二個維度是這個產品本身,目前是大眾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受益最大的產品,是那些有潛力成為大眾產品,但是目前只在小眾市場流行的。這類產品,有可能借勢跨過所謂的」鴻溝「,實現在大眾市場中的傳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屬於這一類,right proct at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可謂幸運,這里可能有機會讓小公司突襲,誕生出新的巨頭。而如果本身已經是大眾產品,例如視頻,游戲,疫情固然可以帶來一波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幅度是相對小的,更像是火上澆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戲。
7. 3D列印板塊股票異動 3D列印概念龍頭股有哪些
3D列印概念股一覽:
序號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所屬概念
1 SZ000973 佛塑科技 3D列印
2 SH603002 宏昌電子 3D列印
3 SZ300161 華中數控 3D列印
4 SZ300004 南風股份 3D列印
5 SZ300331 蘇大維格 3D列印
6 SZ300337 銀邦股份 3D列印
7 SZ000988 華工科技 3D列印
8 SZ002008 大族激光 3D列印
9 SH600765 中航重機 3D列印
10 SZ300227 光韻達 3D列印
11 SZ002292 奧飛動漫 3D列印
12 SZ300177 中海達 3D列印
13 SZ000100 TCL 集團 3D列印
14 SZ000016 深康佳A 3D列印
15 SH600690 青島海爾 3D列印
16 SZ000909 數源科技 3D列印
17 SH600060 海信電器 3D列印
18 SZ300076 寧波GQY 3D列印
19 SZ002148 北緯通信 3D列印
20 SZ300081 恆信移動 3D列印
21 SZ000823 超聲電子 3D列印
22 SZ000045 深紡織A 3D列印
23 SZ300027 華誼兄弟 3D列印
24 SZ002261 拓維信息 3D列印
25 SZ002241 歌爾聲學 3D列印
26 SZ000050 深天馬A 3D列印
27 SZ300182 捷成股份 3D列印
28 SZ000536 華映科技 3D列印
8. 3D列印概念股票有哪些 3D列印上市公司解析
目前A股市場上的3D概念股有:金運激光()、大族激光()、銀邦股份()、南風股份()、中航重機()、華工科技()、機器人()光韻達()和博實股份()等。 需求角度關注中航重機、南風股份等;產業鏈環節來關注銀邦股份、銀禧科技、機器人、光韻達、金運激光。
9. 2013年6月5日今天新聞頭條300字
1、美股下跌
聯儲退出預期令美股下挫,道瓊斯指數周二下跌76.87點,收於15177.16點,跌幅為0.50%。黃金期貨價格下跌14.70美元,報收於每盎司1397.20美元,跌幅為1%。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美分,報收於每桶93.31美元,跌幅為0.2%。
2、大氣治污將成環保領域重頭戲
環保部牽頭制訂的《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近期有望提交高層審議。該計劃將成為大氣治污領域的綱領性文件。
【解讀】相關敏感股:銀輪股份(002126)
3、飲水革命催生反滲透膜行業拐點
近年來,家庭凈水、中水回收、海水淡化市場快速啟動,其核心的反滲透膜技術,未來三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解讀】相關敏感股:南方匯通(000920)、深圳惠程(002168)、九陽股份(002242)、津膜科技(300334)
4、軌道裝備核心技術外延發展迎機遇
隨著國內高端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對於IGBT器件年需求量已超過75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國內企業也在覬覦這片藍海。
【解讀】相關敏感股:中國北車(601299)、中國南車(601766)、新築股份(002480)
5、耗材成3D列印產業化主角
國內3D列印最成熟的耗材主要是鈦粉以及聚醯亞胺。目前,這兩項耗材在航空、醫療領域被廣泛運用。
【解讀】相關敏感股:銀邦股份(300337)、深圳惠程(002168)、宏昌電子(603002)
6、物聯網2.0來臨
從射頻到數據分析,從政府推動到企業主導,物聯網行業在經歷兩大改變後,有望進入一個全新的2.0時代。
【解讀】相關敏感股:遠望谷(002161)、中海科技(002401)
7、山東步長沖刺上市PE扎堆靜待盛宴
今年3月上市輔導公告公之於眾後,山東步長制葯股份有限公司IPO進展順利,目前,公司的上市環保核查已進入公示期。
【解讀】相關敏感股:張江高科(600895)、雅戈爾(600177)
8、初裁結果好於預期
歐盟委員會正式就去年9月啟動的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作出初裁,決定將從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業內人士解讀為要好於此前預期。
【解讀】相關敏感股:精功科技(002006)、億晶光電(600537)、海潤光伏(600401)
9、「兩房」股價一日暴漲20%
6月3日,美國抵押貸款融資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場外電子櫃台交易市場(OTCBB)交易的股票價格暴漲20%以上。
【解讀】相關敏感股:中房股份(600890)、萬方發展(000638)、中天城投(000540)、中江地產(600053)
10、400億藍海助力無線音樂重估潮
國內互聯網音樂收費的傳言由來已久,但始終處於只聞雷聲未見雨點的階段。早在今年3月份,國內知名音樂人高曉松就曾爆料,7月1日之後中國網路音樂將開始收費。
【解讀】相關敏感股:恆信移動(300081)、漫步者(002351)、拓維信息(002261)
參考資料:http://cj.gw.com.cn/news/news/2013/0605/338213781.shtml【轉】
你的滿意採納是對答題者的最好鼓勵
10. 3D列印股票有哪些3D列印上市公司一覽
3D列印是通俗叫法,學術名稱為快速成型技術,也稱為增材製造技術,是一種不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狀,根據零件或物體的三維模型數據,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製成實物模型的技術。3D列印技術在美國已經產業化,目前全球有兩家3D列印機製造巨頭,分別Stratasys和3D Systems,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億美元和2.9億美元。2011年3D列印市場規模17.1億美元。不過,這一數字僅佔全球製造市場的0.02%。在飛機、核電和火電等行業所使用的重型機械、高端精密機械裝備上,傳統的焊接和零部件加固的方法使得部件之間的連接並不牢固,但是使用3D列印技術,出來的產品是自然無縫連接,結構之間的穩固性和連接強度要遠遠高於傳統方法。這在飛機、核電等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的應用上非常廣泛。隨著3D列印技術的廣泛應用,相關3D列印概念股也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