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房產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1)市場持續復甦,房價繼續上漲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買房時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房價會否上漲,答案是「會」。
在30份報告中,幾乎所有的機構都認為2017年美國房價將繼續上漲。
據美國最大的地產平台Zillow數據,2016年全美房價上漲了4.8%,並預測2017房價將上漲3.6%。
而全球最大的地產數據提供商Corelogic要樂觀一些,它預計房價將在2017年9月時,再上漲5.2%。
下圖是Zillow對110多位經濟學家和地產專家做的調查,對2016-2021年的美國房價做預測。其中紅色虛線為悲觀預測,認為美國未來5年房價將上漲10.2%;綠色虛線是樂觀預測,認為未來5年房價將上漲30.8%;兩者之間的黑色虛線,指預測的平均值,認為未來5年,美國房價將上漲21.4%。
即便是悲觀預測,美國房價也將在今年達到2007金融危機前的最高點,房價還有上漲空間嗎?
不要被表面數字蒙騙。CBS商業分析師施萊辛格認為,若算上通脹,10年前20萬美元的房子,如今要27.6萬。
這一觀點可由下圖驗證。下圖是美國現房中位價水平,藍線為歷年名義價格,紅線為經過2016年通脹水平調整後的房價,可知2007年的房價顯著高於2016年的水平,因此美國房價實際上離危機前的高位仍有距離,各大機構認為2017年上漲空間依然存在。
(2)獲得房屋抵押貸款更容易
2017年另一大變化,就是購房貸款將會放鬆,更多的人能夠達到購房門檻。美國地產網站Redfin認為,2017年房利美、房地美將提高貸款的封頂額度,讓買家能利用更多杠桿,買到價格更高的房屋。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的可獲信貸指數,是衡量獲得抵押貸款難易程度的權威指標,指數越高,獲得貸款越容易,反之越難。
2016年11月,該指數已高達8年來最高值174.1,進入最容易獲得抵押貸款時期,許多大型金融機構也更願意為借款者提供房屋抵押貸款
當然,對於外國買家來說也是一大利好,目前一些國家限制外國人買房貸款,而美國卻敞開了抵押貸款的大門,無疑更利於投資者融資。
(3)抵押貸款利率將略有提高,月供變多
包括NAR,Zillow,MBA等多家機構都認為,2017年的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利率,將維持在4.5-5%,高於過去5年4%以下的水平。這意味著買一套房產,月供可能增加100多美元。
不過,房貸利率上升的影響或將如「毛毛雨」。第一,經濟狀況已較幾年前有所改善。與2013年相比,美國工作崗位增加700萬個,工資增長顯示出加速跡象;第二,抵押貸款數額擴大,更易獲得房貸。
因此,房貸利率小幅上行,難以澆滅買房需求。
(4)房屋交易活躍,流動性增強
據Redfin統計,2016年市場待售房屋的停留時間僅為52天,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佳紀錄,並認為2017年將打破這一紀錄。
下圖的紅線,表示從開始搜索至交易完成,整個購房過程平均83天,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天;藍線表示在市場上待售的日期,為52天。兩條曲線都呈下降趨勢,說明房屋的流動性也在增加,且2017年將更好。
除了市場景氣之外,行業革新也是房屋流動性變強的動因之一。越來越多的買家對在線報價流程感興趣,使交易更快捷。
(5)Surban運動在美國如火如荼
如果閱讀美國大機構的預測,你一定會發現一個新詞「Surban」。該詞來自suburb(郊區)和urban(城市),指在城市的近郊,直接發展郊區(衛星城)市中心,完善城市功能的配套設施,並在城郊的市中心建造住房和社區。
未來,美國將更多地開發城郊地區內,靠近公交站的住宅社區,這一計劃也與特朗普的基建計劃吻合,促進郊區和衛星城市的發展。郊區將增添更多城市的設施,以便讓居民能在城市的核心部分以外,同樣享受生活、工作和休閑。
Surban生活方式,能讓人們通過便捷的交通(近公交站),享受城市的生活便利,也能以更低的價格受益於郊區更好的居住條件。約翰·伯恩斯咨詢公司預計,未來10年,近80%的住宅增長將出現在郊區。2010-2015年,71%的新住宅增長來自郊區,而城市地區到2025年的住宅增長,只有15%。
(6)住房供應增加,庫存仍緊張
近年來,美國房屋開工數量持續增加,一是應對居住需求,二是美國房屋建築協會(NAHB)的建築商感知指數顯示,建築商的信心已恢復到11年前的高點,全美開建的新房也逐年增多。
AR表示,雖然在建房屋數量增加了,但開工數仍只有正常速度的60%,房屋庫存在2017年依舊緊張。2016年9月底的房屋庫存總量增加了1.5%,有204萬套現房待售,但仍比去年同期水平低7%。
NAR認為2017年新房銷售將上漲10%。2016年542萬套的銷售成績,是近10年的新高。而二手房銷售將上升2%,從536萬套升至546萬套,這將是2006年以來的最好銷量(647萬),在2018年將上漲4%,達到569萬套。
即便房屋開工數將持續增加,但銷售依然旺盛,庫存緊張仍會是常態,將繼續推高房價。CoreLogic副首席經濟學家SamKhater認為房價繼續上行的主要原因,是供給有限和需求旺盛。
(7)建築成本繼續上漲,或進一步推升新房房價
2016年,美國深受建築工人短缺之痛,根據美國房屋建築協會(NAHB)的數據,建築行業現今約有20萬個職位缺口。包括TotalMortgage、Zillow、NAHB等在內的專業機構都認為,建築工短缺的趨勢仍將在2017年繼續。
在此情況下,建築商不得不支付給建築工支付更高的工資,而增加的人工成本。可以想見,由此產生的成本上漲,會被轉嫁給買家或投資者。
大家或許會聯想到特朗普表態過的嚴苛移民政策。若他嚴格執行驅趕非法移民的競選宣言,可能導致建築工人短期內大量缺口,進一步提高房屋建造成本。
(8)租金收益的漲幅變慢
許多機構指出,出租房屋供需將逐步達到平衡,且美國住房自有率近期出現拐點,更多人將擁有自己的住房,因而租金增長幅度將減緩。
美國城市土地研究所指出,未來三年公寓出租增長率將逐年放緩,2016-2018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5%、3.0%、2.9%。
公寓租用需求減緩,使得租金漲幅降低。根據Zillow預測,雖然2017年多數大城市的租金將繼續增長,但增長率僅為1.7%,與2016年的增長率相當。
雖然過去幾年,許多地方的租金呈現兩位數增長,但近期租金的溫和增長顯示,建築商建造了更多公寓,使出租用房的供給趕上需求,以適應近40%選擇租房的美國人的居住需求。
(9)千禧一代將變成有房者,提高住房自有率提升。
令人意外的是,幾乎80%的報告都提及「千禧一代」(1982-2000出生)將成為2017年房地產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更多的初次購房人群,也將促進地產市場景氣,推動房價上漲。
一方面,這一代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達到75年來最高的40%;另一方面,他們中年紀較大的人,也逐步達到32歲——全美首次購房的平均年齡。
他們中與父母居住比例雖高,短期內抑制了購房需求,但同樣能在短期內迸發出大量的首次買房需求。因為「千禧一代」崇尚獨立和自由,短期與父母同住只是過渡,最終他們還是會買房,並獨立居住。
根據NAR統計,現在全美有1500萬年輕人與父母同住,而十年前只有1000萬。2016年,61%的首次夠房人群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千禧一代」這批潛在的購房人群,將在2017年逐步爆發。
(10)房地產中介傭金將持續下降
西方國家進行房屋買賣時,都要通過中介機構和經紀人進行,所以傭金也成為投資時不可迴避的一筆花銷,它的變動直接意味著購房固定成本的高低。
隨著房地產經紀的替代業務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在2017年及未來,或將支付更少的傭金。2016年Redfin的調查顯示,大多數賣家支付給他們經紀人的傭金有所減少,同樣,幾乎有一半的買家也享受了傭金的折扣。這比2015年大幅增加,當時只有37%的買家獲得500美元以上的傭金優惠。
越來越多的創新公司出現,它們提供更省錢的方式來進行房屋買賣,更多的消費者採用這些省錢的方法。如若不然,也可以繼續通過傳統經紀服務,來買賣房屋,但投資人應該對所支付的傭金進行更多談判和議價。
㈡ 美國房地產100年發展趨勢
美國房地產100年發展趨勢:
美國房價年平均增長率與通脹率的關系精準地預測著美國房價,投資者的回報率是否足夠高,是否能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都可以此為參考。
美國的房價在過去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略高於美國的通脹率(2.8%)。如果漲幅遠高於通脹率,後面就會沒有增長,或下跌。
這個規律是如此精準,以至於在這100年中只有1943~1947年是唯一明顯跑贏通脹又沒有跌回去的階段。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美國,而且適用於一線城市。到2013年,美國的平均房價已經超過扣除通脹後的歷史平均,並不是貨便宜,而是意味著將來房價的年平均漲幅應該會低於3%。這個回報率是否足夠高,是否能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見仁見智。
根據美國最權威的凱西·席勒(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房價指數,從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是下跌的(佔23%),95年是上漲的(佔77%)。
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 年,即金融危機最糟糕的一年,跌幅達18%。連續下跌達到5年的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代,累積跌幅達26%;第二次是2006~2011年由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金融危機,累計跌幅達33%。
㈢ 2020年全球ETF市場回顧與展望:不懼波動,乘風破浪
根據 EPFR 的統計,截至 2020 年底,全球 ETF 規模達到 7.8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23.9%,產品數量超過 7000 只。按資產類別劃分,股票 ETF 規模居首,佔比達到76%;按發行地劃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 ETF 市場,市場份額約為 70%;按基準指數劃分,約有 12%的 ETF 資產以標普 500 指數為業績基準。
8-28分享目錄:
「數據智庫」系列之四:權益基金定期跟蹤指標庫-20210112-20頁.pdf
「學海拾珠」系列之二十六:基金競爭格局對Alpha持續性的影響-20210111-25頁.pdf
「銀行進權益」系列報告之八:升階指南,理財子公司盈虧平衡點再思考-20210112-14頁.pdf
【債券深度報告】地產行業2021年債券投資手冊之一:入門篇,地產行業基礎常識與信用特徵-20210114-華創證券-28頁.pdf
1月流動性前瞻:供給壓力總體增加,諸多因素影響偏負-20210113-中信建投-24頁.pdf
12月房地產債券月報:疫情下銷售亮眼,行業投資價值顯現-20210113-中金公司-16頁.pdf
12月非農意外回落,暫時性失業反彈上升-20210113-東吳證券-10頁.pdf
12月貨幣金融數據點評:信用擴張區間拐點已現-20210113-長城證券-10頁.pdf
12月金融數據點評:20萬億實體信貸收官,年初投放還沖嗎?-20210113-華創證券-18頁.pdf
12月金融數據點評:社融增速連續兩月下滑,信用收縮趨勢符合預期-20210113-東吳證券-14頁.pdf
12月進出口數據點評:盤點2020年外貿數據的五大亮點-20210114-華創證券-16頁.pdf
12月進出口數據分析:貿易順差再創新高,貿易格局發生變化-20210115-銀河期貨-10頁.pdf
12月經濟數據前瞻月報:CPI降幅縮窄,消費、投資持續增長-20210110-東吳證券-30頁.pdf
12月託管數據點評:廣義基金大幅增倉,國債支撐增量規模-20210114-中信建投-18頁.pdf
12月興證固收行業利差跟蹤:風險事件發酵期,利差持續調整-20210114-興業證券-10頁.pdf
21年1季度債券市場展望:搖擺的天平-20210112-興業證券-68頁.pdf
2020Q4股票指數基金盤點與展望(上篇):ETF規模進一步向前五大管理人集中,佔比提升3%25-20210113-中信證券-15頁.pdf
2020Q4股指期貨市場盤點:期指貼水縮窄,量化對沖環境維持穩定-20210111-中信證券-20頁.pdf
2020Q4中國ETF市場全景回顧:總規模創新高,行業主題類ETF漸成市場新主角-20210112-華泰證券-24頁.pdf
2020年12月貿易數據點評:供需缺口仍在,中國未來出口強勁勢頭不改-20210114-光大證券-10頁.pdf
2020年12月外資持倉變動跟蹤:陸股通持續流入,加電氣設備、醫葯、食品-20210113-國信證券-21頁.pdf
2020年12月信用月報:歷史調整中哪類城投更抗跌-20210113-華泰證券-28頁
2020年12月資管產品月報:2021年集合信託到期量小於2020年-20210113-申萬宏源-12頁.pdf
2020年定增市場回顧暨2021年預期:收獲中醞釀分化,分化中精選價值-20210111-申萬宏源-23頁.pdf
2020年年報分析系列一:從業績預告看2021年六大板塊景氣方向-20210114-興業證券-10頁.pdf
2020年全年地方債觀察:專項債發行創新高,再融資債用途悄變化-20210112-興業證券-15頁.pdf
2020年全球ETF市場回顧與展望:不懼波動,乘風破浪-20210113-中金公司-45頁.pdf
2020年四季度基金市場績效分析:四季度新能源主題基金錶現突出,轉債基金收益上揚-20210108-上海證券-16頁.pdf
2020年疫苗行業批簽發專題報告:大品種持續放量,行業持續高景氣-20210111-東吳證券-21頁.pdf
2021年傳媒行業投資策略報告:傳媒,優質內容主導長短視頻格局,商業化創新提升互聯網平台價值-20210114-東興證券-10頁.pdf
2021年傳媒互聯網行業投資策略報告:新的文娛時代和人群正逐步明確,舊的行業分化與融合已急劇發生-20210110-新時代證券-71頁.pdf
2021年度傳媒行業投資策略:乘數字經濟東風,傳媒揚帆起航-20210112-國聯證券-21頁.pdf
2021年房地產行業投資策略:物換星移,長風揚帆-20210111-申萬宏源-71頁.pdf
2021年鋼鐵及新材料行業年度策略:尋找周期與成長共振-20210107-東吳證券-23頁.pdf
2021年港股科技行業板塊投資策略:聚焦盈利超預期增長機會,布局硬體供應鏈及運營商-20210108-光大證券-41頁.pdf
2021年宏觀投資展望:基於後疫情階段的經濟與政策分析-20210112-英大證券-38頁.pdf
2021年教育行業投資策略:持續關注管理紅利、回歸線下流量價值-20210113-方正證券-78頁.pdf
2021年申萬宏源策略觀點與各行業展望綜述:HEAL_THE_WORLD-20210114-申萬宏源-41頁.pdf
2021年私募基金投資策略報告:保持組合積極性,多市場分散布局-20210112-國金證券-29頁.pdf
2021年申萬宏源策略觀點與各行業展望綜述:HEAL_THE_WORLD-20210114-申萬宏源-41頁
㈣ 美股三大股指大幅下跌,給哪些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美國三大股指的大幅下跌會給蘋果公司特斯拉公司以及微軟公司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這些公司的市值增發都已經超過了200億。
這一段時間美國的資本市場的風險非常大,主要是因為美聯儲在進行加息,美聯儲的債務市場的利息增加之後,就會讓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把股票賣出從而投資債市的決定。這些公司的業績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業績表現非常不錯,主要是因為這一段時間市場的悲觀情緒影響。
蘋果公司的市值將發了超過1,300億美元
蘋果公司所受到的損失是最大的,因為蘋果公司的業績表現非常不錯,不僅僅擁有著營業收入的大幅上升,而且蘋果公司的利潤率也在持續不斷的上升,但是市場的情緒比較悲觀,很多投資者賣出股票從來會讓蘋果公司蒸發如此多的市值。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只不過是皇冠環境影響的公司的業績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並且業績還會朝著更好的一方面發展。
㈤ 指數ETF的價格走勢是不是不容易受到莊家或者主力操控
ETF不可能被做市商操縱,尤其是上證50指數,它是50ETF這樣的產品:以滬市最具代表性、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計算,反映整體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之一。滬深300指數:選取滬深兩市流通性較好、行業代表性強的300隻股票計算,反映滬深兩市主流股票的整體狀況。
滬深500指數:扣除滬深300後,以滬深兩市總市值和成交額排名前500的股票計算,反映滬、深兩市小盤股整體情況,創業板:以創業板上市公司前100名股票計算,反映創業板整體狀況,標准普爾500指數:根據美國最具代表性的400隻工業股、20隻運輸業股、40隻公用事業股和40隻金融業股計算,反映了美國股市的整體情況。
㈥ 綠地控股股票趨勢分析
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震盪很大,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震盪很大,即便於這樣的背景之下也是有不少房地產公司申請上市。大家如果想購買房地產股票,在眾多的上市的房地產公司情況下,好的房地產股究竟要如何去挑選?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國內房地產行業中十強之一的公司--綠地控股!在開始分析綠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綠地控股是一家比較大規模的地產企業集團,成立於1992年,該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公司在A股整體上市,並控制了香港上市公司股份。截止到今天已經有29年之久了,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健康、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發展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十年入圍《財富》全球企業500強。咱們聊完了綠地控股的公司情況,我們來瞅瞅綠地控股公司有啥拔尖的地方吧,有投資的必要嗎?
亮點一:公司參股銀行
公司曾向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投資2億元,控制該銀行總股本4%股權。向錦州銀行投資3.75億元,持有該銀行總股本3.84%股東權益。就綠地控股而言,參股銀行後,對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這件事有利。銀行身為一個高收益的行業,參股銀行能夠得到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其次,能夠"就地取材",增添融資渠道 ,能幫助公司盡快拿地擴張。
亮點二: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一,公司預收賬款連續4年不間斷增長,2021年錄得預收賬款4337.4億元,環比增長2.9%,受益於項目的有序竣工,營業收入規模持續擴大,
第二,公司多元化產業增長幅度大,大基建也大大增長了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公司的金融、消費綜合產業不斷進行改革,長期穩定推動公司發展。
亮點三:大消費業務不斷突破,貿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消費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覆蓋在西安、天津、哈爾濱、濟南、海口、貴陽、成都、昆明等10餘個城市,並實現了45億元營收。其實這公司國際貿易業務就佔用了27億元人民幣,貿易金額連續突破歷史新高。
篇幅不能太長,還有很多關於綠地控股股票的深度分析報告和風險等級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還不快點瀏覽一下:【深度研報】綠地控股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盡管有政策明確的引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可房地產能進一步調控的空間還是非常局限,目前房地產行業仍舊沒有太大波動,以穩為主。同時,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這就表明國家在以後會更大力度地推進住房制度的改革與長效機制的建設,想必會對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整體來看,綠地控股長遠來看是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公司,還是很棒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綠地控股股票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綠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綠地控股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㈦ 納指ETF和實際的納斯達克指數的形態為什麼差異會那麼大
前言:針對股票市場的一些專業性的台詞可能很多股民都不是太清楚,比如說根據納斯達克鼓勵增長指數的財經報道。納指ETF和實際的納斯達克指數為什麼會相差這么大呢?
其實從這一點,我們並不難以理解ETF他是進行跟蹤誤差,而跟蹤誤差指的是指數基金收益和基準指數收益之間因為產生波動而導致的偏差,導致這種偏差的原因是因為基金大額申購導致的倉位變化,或者是股票發生了停牌現象。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一般來說基金的股份分紅和匯率風險等也會對它產生影響。
㈧ 美國房地產股票板塊會持續升高嗎對此你是怎樣的看法
我覺得這種情況非常正常,因為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非常嚴重。
如果我們想要看待房地產板塊的問題的話,其實我們不僅僅是要看房地產本身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看資金流向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當前的房地產行情。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會從以下幾點給你解答。
一、你首先需要有資金流向的概念。
我們要知道資金本身具有一定的趨利性,哪個板塊的投資機會多,同時投資機會大,資金就會留下兩個板塊。對於目前的美國市場來講,美國市場的資金主要是流向股市和房市。我們知道目前美股的位置已經非常高了,各個股票的資產價格都非常高,現在路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很多人也擔心美股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美國的房地產板塊。
㈨ 美國房產投資還有收益嗎
據美國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統計,2017年外國買家在美國置產總價值為1530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同期1026億美元增長了49%。中國人赴美置業的總金額高達317億美元,比去年增加18.6%。
失業率達九年來新低4.3%,就業市場回暖等利好,加之美元近來貶值,不少投資人認為趁匯率低點買入美國資產是很好的時機。
作為最吸引海外投資者的地產市場,美國樓市會持續向好嗎?哪些地方最值得投資?
1美國房地產市場目前概況
(1)市場持續復甦,房價繼續上漲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買房時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房價會否上漲,答案是「會」。
下圖是Zillow今年第三季度對100多位經濟學家和地產專家做的調查,對2017-2021年的美國房價做預測。
其中紅虛線為悲觀預測,認為美國未來5年房價將上漲6.7%;綠虛線是樂觀預測,認為未來5年房價將上漲28.8%;兩者之間的黑虛線,指預測的平均值,認為未來5年,美國房價將上漲18.4%。
美國三大新興都市圈(來源:海外掘金10月12日文章《美國未來最大的投資機會在哪?》)
達拉斯是德州最大城市,美國當之無愧的「新一線城市」,也是大城市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在20城房價指數中排名第3。另外,德州首府奧斯汀由於有大量年輕人凈流入和新興產業進駐,也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城市之一。
總體來看,德州擁有全美國第二多的全球500強企業總部(54家),也是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州,經濟發展強勁。
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夏洛特,被稱為「美國東部矽谷」,城市群內有很多高科技產業興起,同樣也是未來發展比較看好的區域。
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奧蘭多、傑克遜維爾,也被許多機構列為未來幾年房地產投資的最佳城市,這與海外掘金(gold1849)在2016年10月12日的文章判斷一致。這些新興都市圈,未來的投資機會值得大家關注。
此外,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也表現搶眼,在今年的房價漲幅榜排名第4,得益於該地便捷的空中航線、創業氛圍、文化和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等,未來也是值得大家留意。
(2)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地獄之城
在美國地產投資需要迴避的城市方面,也選出了三個常被提到的城市,供大家自行判定:芝加哥、匹茲堡、底特律。
根據美國網站GOBankingRates.com的調查顯示,芝加哥由於其就業增長率僅為1.3%,人口增長率也下降了0.11%,因而並不受大家看好。在上表凱斯席勒的統計中,芝加哥6月份的房價為20大城市中漲幅不大,僅3.2%,遠低於全美平均的5.8%。
而匹茲堡、底特律兩個城市,都與傳統行業衰落,城市經歷轉型陣痛有關。其中,雖然底特律的租金回報率較高,但由於其房價沒有很好的經濟基本面支撐,依然屬於冒險者的樂園。上述20城指數中,底特律房價雖然上漲7.6%,但也與其本身房價低有關。
若要投資這幾個城市的地產,還需先行做好盡職調查。
數據來源:美國地產經紀人協會, 美國房屋建築協會, Zilow, Redfin, Pulsenomics, Corelogic,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加州地產經紀人協會、佛州地產經紀人協會,Real Estate Economy Watch, Housing Wire, The Mortgage Reports, Realtors、 美國人口普查局、聖路易斯聯儲局、紐約主計處、MLS、Zillow、Douglas Elliman、Trulia、Investing。
4問答環節
(1)紐約和德州哪個更適合投資?
(2)美國投資房產哪個城市收益最高?
訂閱本專欄,聽音頻、還是看文稿任你選擇。
在這個專欄里,你看到的不僅僅有答案,還有答案背後的分析邏輯和研究方法。
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英國、泰國,越南,印度。9個國家,11節音頻,400多分鍾,全球房產投資技巧及區域分析,其中更是有越南的證券市場概況分析,資深財經記者深入印度體驗調研的干貨分享。
哪個國家的租售比最高?哪個國家的升值空間最大?
哪個國家貸款利率最低?哪個國家買家稅最嚇人?
哪個國家法律制度最完善?哪個國家政治最不穩定?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尋找這方面的信息?是踏上全球資產配置之旅的開始,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㈩ 指數etf是什麼意思
ETF基金是指數型基金的一種,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基金一般採用被動式策略跟蹤某一標的市場指數。
如: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上證50ETF跟蹤的標的指數就是上證50指數,指數上漲ETF就會上漲。購買ETF基金需要開通股票賬戶,在場內購買,買賣場內ETF基金的時候,操作步驟和股票一樣,直接輸入數量和金額點擊買入賣出即可。ETF的手續費比較低,買賣ETF只收取交易傭金,不收取過戶費和印花稅。
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只能購買場外的ETF聯接基金,ETF聯接基金就是以ETF為投資對象,復制ETF的走勢,投資者只能在場外進行申購和贖回。由於是場外基金,所以買賣時要支付申購費和贖回費,期間還要支付管理費和託管費。也因為這一點,聯接基金的手續費比ETF手續費高。
【拓展資料】
ETF基金的好處:
1.ETF基金盈利確定性大
ETF基金所跟蹤的市場指數具有內生增長動能。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主要股指(除14年才推出的創業板50指數)內生增長保持在5.8%~12.7%/年。「指數長期趨勢向上」為ETF投資者提供豐厚的收益保障。
2.ETF基金可規避諸多市場風險
「收益總伴隨著風險」,投資者在熱切地期盼高額回報時,卻往往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投資陷阱。ETF基金用最簡單的投資哲學,最透明的投資思路,卻能規避投資者所面臨的諸多風險。
3.通過ETF基金可把握多種投資標的投資機會
基於對不同市場板塊、風格、行業、主題、市場類型或投資地域的差異性判斷,市場資金會在各類投資標的間流轉,促使各類投資標的呈現結構性的輪動行情,這提供給我們更豐富的投資獲利機會。
4.ETF基金的最大優勢:省心
面對A股市場三千多隻股票標的,對於非專業投資者來說,持續選出優質的標的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ETF的標的主要是指數,目前一百多隻,重點關注的也就幾十隻,只要大致看看歷史估值,找個低位買入即可,即使因為買的時機不太好,也可有信心補倉,ETF的效果顯現在長期維度上,相比股票,要省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