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大家以為是民企但實際是國企的企業
在80年之前,我國的企業主要以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為主,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開始慢慢得到發展,特別是1985年之後民營企業更是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各類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
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換身份的情況, 比如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之後變成了民營企業,而有些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或控股之後也變成了國有企業,所以目前市場有很多看起來是民營企業,但實際上是國有企業的案例並不少。
在大家的認識當中,國有企業應該中字頭的企業,比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移動等等,但是有很多國有企業並沒有「中」字頭,所以跟民營企業很難辨別,再加上很多國有企業上市之後股權更分散,導致很多人以為這些國有企業是民營企業,我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就知道。
1、中國平安
說到平安,很多人都覺得它一點都不像國企,不論是它的經營思路或者員工的做法更多的像民營企業,而且平安的股權沒有拒絕控股的股東,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股權相差不是很大,目前平安單一最大股東是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另外中央匯金資產控股2.65%,相當於國企控股7.92%,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平安是屬於國有企業的。
2、東風集團
東風這個名字聽起來不怎麼像國企,而且之前東風的掌門經常在各種場合出風頭,一點都不像國企老總低調的樣子,所以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東風是一家私企,但是實際上東風集團是國資委獨資的國有企業。
3、中興通訊
說到中興通關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同樣是做通訊設備的華為,而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一家民營企業,所以很多人一直以為中興通訊也是民營企業,實際上並不是。中興通訊是1992年由教育部牽頭 ,36所重點高校發起創立的一家國有企業,只不過中興通訊有不少民營企業持股以及個人持股。
4、新興際華
新興際華這個公司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所以很多還以為是什麼不知名的民營企業,實際上新興際華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生產部及所轄軍需企事業單位整編重組脫鉤而來,目前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在這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很多國有發展到今天,有能力的基本都選擇上市,上市之後股權結構就不再是單一的國有控股是了,而是會有很多股東,這裡面既有國有企業參股,也有民營企業參股,還有個人參股,現在很多國有企業都是國有控股,而不是完全國有。
華為國企
突然想cue最近熱門的上海迪士尼樂園,雖然不是國企,但是……還是看圖吧
這樣的企業不少呢,比如光明、伊利這兩家中國乳業巨頭,還有康佳、長虹、海信、海爾等電器企業。可能十有八九的中國人都認為以上企業是民營企業,可它們是實打實的國有企業,主要是地方國有企業。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下。
光明
光明食品有4個股東,它們無一例外都是上海國資委控製得企業。甚至上海市國資委還直接持有光明食品9.42%的股份。另外3家股東——上海國盛、上海城投、上海久事都是100%由上海國資委控製得企業。那也就是說,光明食品100%由上海國資委控股,簡直就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
伊利
伊利集團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乳製品企業。一聽它的名字,完全像民營企業。但骨子裡卻是國有企業。伊利股份最大股東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接近15%,第二大股東是呼和浩特投資有限公司,持股約9%。
康佳
康佳是我國家電製造商,位於深圳。他的最大單一股東是華僑城集團,控股約22%。華僑城是一家根紅苗正的關於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完全持有華僑城股票。也就是說,康佳的實際大股東是國資委。
海信
海信是一家位於青島的家電製造商,最知名的產品就是電視。海信集團有限公司是由青島市國資委100%的企業。海信集團控制著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近40%的股權,是大股東。海信集團旗下還有很多子公司、孫公司,但歸根結底,他們都是青島市國資委其他的企業。
名字聽起來像民企,實際上市國企的企業還有很多。畢竟,國有經濟在我國已就佔了很大比重。其增加值佔GDP比重應該有30%左右。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這才是大家最不知道的一家國資委控股企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民企和國企的定義。 國企指國家對該企業資本擁有所有權或控制權的企業, 這個不難理解。但對於民企,學界對其是否等同於私企還存在爭議。 就一般老百姓的認知而言,民企就是私企;對它的認定就是只要這企業沒有國有資本就屬於民企。
在過去,國企主要集中在戰略性行業和關鍵性領域,如央企普遍帶以「中」字頭或「國」字頭命名,地方國企往往也以省份名字冠名,這個比較好識別;往往容易發生認知混淆的就是那些不冠地區名字而又做得不錯的企業,產生如題主所言,實際是國企、但看上去像民企一類的企業 主要集中在大眾消費行業, 尤其是那些在電視媒體上大肆投放廣告和企業領導人長期不變的企業。以筆者感官為例,歸納起來大致有這么些企業:
汽車 界:奇瑞 汽車 ——安徽蕪湖市國資委控股;
華晨 汽車 ——遼寧省政府國資委控股;
江淮 汽車 ——合肥市國資委控股;
食品界:怡寶——央企華潤集團旗下孫公司的飲用水品牌,兄弟品牌雪花啤酒。
蒙牛——沒錯,就是蒙牛牛奶,起家包括做大之時都是純民企,三聚氰胺事件後,央企中糧集團入主,變身為國企了;而諷刺的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伊利卻從國企變身為民企了。
光明乳業——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旗下還有大白兔奶糖等國人熟悉的品牌;
電器界:康佳——雖然康佳這兩年表現不咋地,但是人家是央企華僑城集團控股;
地產界:萬科——不是「寶萬之爭」,估計大家一直都以為萬科是民企,深圳地鐵集團 入主後,現在是深圳市國資委控股;
酒店界:錦江之星——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錦江國際的連鎖酒店品牌;
日化界:浪奇——廣州市國資委控股的日化品牌;授權廣州輕工工貿集團管理。
應該說這類企業還有不少,尤其是08年後,受益於4萬億的刺激政策,國企得以進入一般性競爭行業,導致不少民企調整戰略,要麼選擇和國企聯姻,要麼整體被國資吸收。大眾所熟知的往往是出現在大眾媒介上的品牌,而對於私底下的股權變更卻不甚關注。 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陸續還會有不少熟悉的民企變身為國有或混合所有制公司, 如這兩年名聲鵲起的 漢鼎宇佑公司最近就引入了平潭創新股權投資公司,擬變身為國資。
如同20年前,不少國企變身為民企一樣,所有制改革為的是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性,提高其競爭力。除混改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道路外,國企和民企的結構也要保持合理,比例失調都會帶來經濟的失衡。
保利地產!知道的保利集團的副業是房地產,主業是什麼?軍火。。。。
我給你們說點不知道 七天系。屬於錦江集團,錦江之星 系屬於上海國資委。 如家系屬於首旅集團。 北京國資委。看到沒 連快捷酒店都是國企
從股權結構來看,雖然目前聯想是少數高層控股的民營企業,但從本質上來看聯想確是真正的國有企業。聯想當年是由中科院計算機所創辦的純粹國有控股企業,聯想最早堅持自主研發道路,是當時中國高 科技 企業的一面旗幟,在上市前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百分百國有控股的高 科技 企業。隨著聯想上市,聯想開始由高 科技 企業轉型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聯想高層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和資本大挪移,以非正常手段將聯想逐步轉型為少數人控股的民營企業。雖然聯想的國有股份被人為的騰挪和轉移,但任何人也改變不了聯想是國有企業的事實。
聯想是中科院計算所創辦的純粹國企,並非某個人創辦的民營企業
聯想最初是中科院下屬的計算所創辦的純粹國企,被傳是聯想創辦地的傳達室當初只是用來接待來人來訪,並非聯想最初的創辦地。
而聯想的初期一直是無償使用計算所的幾十間辦公室、實驗室,上圖是聯想最初的真正辦公場所。
聯想首任董事長是曾茂朝,首任總經理室王樹和,而柳傳志當時僅是實習研究員兼副總,排名在總工程師倪光南副研究員,副總經理原八室副主任張祖祥之後。聯想官方宣稱是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創立了聯想,這顯然是杜撰的。
中科院計算所是聯想的實際創辦人,作為計算所的上級中科院為聯想提供大量的資金,還無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技術、設備使用權、擔保商譽等無形資產,如果摺合成資金的話,在當時應該說是一筆巨款了,可以說聯想當時是純粹的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沒有絲毫關系。
倪光南最早是計算所研究員,被聯想時任總經理王樹和和副總柳傳志勸說進入聯想,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一同無償帶到聯想,作為聯想當時的總工程師和技術核心,主持研發的漢卡、聯想主板、聯想微機及聯想品牌電腦等核心產品,不但幫助聯想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一舉幫助聯想奠定了國內PC市場龍頭地位。可以說倪光南對於聯想的貢獻比柳傳志更大。聯想正是在中科院的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下,以及倪光南院士等 科技 工作者堅持自主研發道路,才奠定了聯想早期的發展。
無論聯想的官方如何宣傳,股權結構如何變化,都難以改變聯想是國有企業的這個根本事實。
聯想轉型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通過上市和頻繁資本運作逐步轉型為少數高層控股的民營企業
柳傳志等聯想高層在取得聯想控制權後,逐步廢除了自主研發道路,將聯想由高 科技 企業逐步轉型為貿易和資本運營型民營企業。而倪光南院士作為有良知的科學家,因堅持自主研發道路,並對於聯想改制可能造成的巨額國有資產損失進行了舉報,被聯想高層強行驅逐出聯想,作為對聯想貢獻最大的人竟然沒有一分錢聯想股份。聯想上市後,聯想高層和職工共分得35%股份,隨後聯想高層大搞貿易和資本運營,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和資本大挪移,聯想的國有股份不斷被稀釋,最終聯想高層為代表的少數人成為聯想最大的股東。
從目前聯想的股東持股來看,以柳傳志為首的聯想高層和盟友泛海控股佔比高達45.5%,而中科院所佔的國有股份僅為29.05%。也就是說在25年間,中科院占聯想的股份從100%,直接降到了29.05%,聯想高層的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法堪稱魔術。
從聯想的發展歷程來看,聯想最早是100%國有控股企業,雖然後來有少數人打著改制的旗號,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將大量的國有資產轉移到個人名下,但很多都是聯想也由國有企業變為民營企業,但存在侵吞國有資產的嫌疑,而聯想是國有企業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企業基本都以國有企業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民營企業便開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並且迅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也就是在這個民營企業不斷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國企與民企身份互換的情況。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以後就轉變成了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又被國企進行收購或者控股以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有企業。所以有很多看起來覺得是民企,但實際上卻是國有企業的情況。
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看上去像民企但實際上已經是國有的企業吧。
1、格力電器
在電器行業,格力電器和「鐵娘子」董小姐的名聲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事實上,在珠海國資委還是格力集團最大股東時,格力電器一直都是國有企業。在董小姐的帶領下,格力營收突破2000億,成全球空調行業老大。
但是現在,格力電器迎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格力集團將手中15%的格力電器股份,以400億價格出售給高瓴資本。資源多、經驗多的張磊,成為董明珠的「新老闆」後,格力電器不知道是否會迎來全新發展。
2、海爾集團
看到海爾兩字,可能30歲以上的朋友都能想起自己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叫《海爾兄弟》,所以當看到海爾集團用這兄弟倆作為企業標志後,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海爾集團是個民營企業。但其實,海爾與格力一樣,也是國企,也有母子企業。
2018年,海爾集團營收2661億元,而海爾智家營收1833.17億元,海爾智家其實主要就是做電器的。海爾智家第一大股東是海爾電器國際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海爾集團,這兩個公司毫無疑問都是國有控股。
海爾之前一直是中國家電業的老大,不過如今已經被美的超越了,而且已經陷入了中年危機,甚至有可能被格力超越,發展壓力不小。
3、華潤集團
還有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國有企業——華潤集團,旗下的產品包含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財富雜志發布的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華潤集團以919.8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80名,華潤集團連續10年入選世界500強。
有很多人可能會忽略它,但是這些品牌:雪花啤酒、999感冒靈、東阿阿膠、毓婷、華潤水泥、怡寶礦泉水等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它們均屬於華潤旗下。
4、東風集團
東風集團這個名字,聽起來確實很有民營企業的風格,而且喜歡在各種場合出風頭幾乎是東風集團掌門人的特色了,哪有其他國企掌門人那般低調的樣子。所以也許這兩點會讓許多人把東風集團誤認為是一家民企,其實東風集團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國資委獨資的國有企業。
B.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上海貝爾直接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第一家外商投資股份制公司。公司擁有強大的本地化專業技術和廣泛的全球資源,是具有數十億美元規模的電信技術領先廠商。公司提供端到端的電信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服務,產品覆蓋固定網路、移動網路、寬頻接入、智能光網路、多媒體解決方案和網路應用等領域。 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和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1月8日起更名為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定英文名稱由「Alcatel Shanghai Bell Co.,Lid.」變更為「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Ltd.」,簡稱「ASB」。 2017年5月26日,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袁欣
成立時間:1983-12-15
注冊資本:693257.94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00018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未上市)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橋路388號
C. 股份制企業是私企還是國企
股份制企業可以是私企,也可以是國企。主要看國家對其資本是否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
私營企業指的是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例如: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股份有限公司從本質上講只是一種特殊的有限責任公司而已。由於法律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只能在50人以下,這就限制了公司籌集資金的能力。而股份有限公司則克服了這種弊端,將整個公司的注冊資本分解為小面值的股票,可以吸引數目眾多的投資者,特別是小型投資者。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注冊資本由等額股份構成並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企業法人。
其主要特徵是:公司的資本總額平分為金額相等的股份;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每一股有一表決權,股東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權利,承擔義務。
D. 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那些央企上市公司
具體如下
1、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4、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5、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6、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7、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8、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9、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10、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14、國家電網公司
15、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6、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17、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18、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19、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20、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21、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23、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4、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25、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6、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27、東風汽車公司
28、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29、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0、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31、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2、鞍鋼集團公司
33、中國寶武鋼鐵集團
34、中國鋁業公司
35、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36、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37、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38、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39、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40、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41、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42、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3、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44、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5、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集團有限公司
46、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47、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48、中國旅遊集團公司
49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50、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51、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52、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53、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54、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55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56、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57、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58、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59、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60、中國鹽業總公司
61、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62、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63、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64、中國礦冶研究總院
65、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66、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67、中國中車集團公司
68、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69、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70、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71、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2、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
73、電信科學技術有限公司
74、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75、中國中絲集團公司
76、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77、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78、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79、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80、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81、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82、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3、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84、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85、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86、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8、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89、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90、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1、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2、華僑城集團公司
93、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4、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95、中國鐵路物資(集團)總公司
E.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怎麼樣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是1995-12-12注冊成立的分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158號環球廣場大廈33層03、04室。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000X11001543Y,企業法人陳於岡,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的市場促銷、調試和售後服務。(涉及審批許可項目的,只允許在審批許可的范圍和有效期限內從事生產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