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3月17日美國股票漲勢如何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3月17日美國股票漲勢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2-13 22:29:51

Ⅰ 2012年有個股票封單幾百萬手後被砸跌停是什麼票

一、100萬封單有幾個跌停
如果一隻個股有100萬手封單在跌停板出貨,那麼這只股票一般後市還會有跌停,究竟會有幾個跌停,要看利空消息的大小分量來定。
比如樂視網,就會沒完沒了的封板跌停。





二、中國發生過幾次股災
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
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
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漲勢終於被遏止。
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
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
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
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
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三、伊利股份逼近跌停原因是什麼?
伊利股份昨晚公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凈利潤增長6%,擬10派7元,證金增持至4.9%。
四季度實現收入154.21億元、同增7.2%,而歸母凈利潤10.64億元、同降伊利股份逼近跌停。
伊利股份昨晚財報,2021年凈利潤增長6%,擬10派7元,證金增持至4.9%。
又一個白馬股栽了 伊利股份逼近跌停伊利4月26日晚披露的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675.47億元、同增12.0%,扣除2021年1-4月優然並表影響後同增12.8%,實現歸母凈利潤60.01億元、同增6%,扣非後歸母凈利潤53.28億元、同增17.7%,主要系公司2021年處置優然和輝山乳業獲得投資收益2.73億,並獲得政府補助10.58億,2021年無以上兩項投資收益且政府補助下降2.09億至8.49億,致使非經損益同降40.7%至6.73億。
單四季度公司實現收入154.21億元、同增7.2%,歸母凈利潤10.64億元、同降16.4%,主要系春節日期偏後致使旺季備貨收入多確認於2021Q1。
除了伊利股份以外,海信電器早盤也出現閃崩,此前公司發布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5%。



四、a股跌破1元的股票有哪些
閃牛分析:股價在1元到2元之間的有;
中弘股份(1.03元)、ST銳電(1.07元)、*ST保千(1.27元)、退市昆機(1.34元)、退市吉恩(1.40元)、*ST華信(1.48元)、*ST慧業(1.50元)、ST大控(1.50元)、包鋼股份(1.51元)、*ST正源(1.56元)、*ST安泰(1.56元)、和邦生物(1.60元)、永泰能源(1.65元)、烯碳退(1.66元)、*ST安煤(1.73元)、龐大集團(1.73元)、通裕重工(1.75元)、*ST中絨(1.80元)、華東科技(1.85元)、新潮能源(1.86元)、申華控股(1.87元)、*ST油服(1.87元)、蓮花健康(1.88元)、*ST東電(1.91元)、福田汽車(1.91元)、大連港(1.91元)。

Ⅱ 美股開盤:納指漲逾百點 科技股多走高拼多多漲逾7%

金融界5月27日消息,投資者權衡PCE核心物價指數以及其他經濟數據,同時 科技 巨頭財報利好以及歐洲主要股市集體走高為市場帶來提振,美股在納指領漲下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強勢集體高開,納指漲逾百點; 科技 股多走高,拼多多Q1營收同比增長7%至238億元漲超7%;戴爾大漲超17%,Gap盤初觸發停牌,此前一度跌超8%;邁威爾 科技 漲5.54%。

道指漲66.28點,漲幅為0.20%,報32703.47點;納指漲131.54點,漲幅為1.12%,報11872.19點;標普500指數漲27.22點,漲幅為0.67%,報4085.06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2%,德國DAX指數上漲0.6%,法國CAC-40指數上漲0.8%。黃金反彈觸及1860美元,油價上漲;美元觸及一個月低點。

美國通脹見頂了?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4.9%,較前值回落

美國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升4.9%,預期升4.9%,前值升5.2%;環比升0.3%,預期升0.3%,前值升0.3%。4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升6.3%,預期升6.2%,前值升6.6%;環比升0.2%,預期升0.2%,前值升0.9%。作為美聯儲最為青睞的通脹衡量指標,這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聯儲對於通脹前景的預期及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

緊縮終點就在前方?美銀預測:美聯儲可能在9月暫停加息

美東時間周四,隨著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市場對美聯儲政策前景的擔憂有所減緩。美國銀行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金融狀況惡化,美國央行可能會在9月份暫停收緊政策,將基準隔夜利率維持在1.75%至2%的區間。

抄底大軍來了?全球股票基金資金流入創10周以來最高水平

根據美國銀行援引的EPFRGlobal數據,在截至5月25日的一周內,全球股市凈流入約200億美元資金,其中流入美股的資金最多。現金以約280億美元的凈流入領跑各類資產,顯示市場參與者仍在尋找避險資產。債券基金凈流出58億美元。花旗集團策略師周四報告稱,現在是抄底股市的時候了,尤其是歐洲和新興市場的股票,因為在全球股市暴跌之後,這些股市的估值頗具吸引力。

4290億美元!小摩:企業回購規模創紀錄新高,美股或已接近觸底

摩根大通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稱,在美股持續下跌期間,企業回購大幅增加,今年迄今宣布的回購數量已達創紀錄水平。有鑒於此,股市可能已接近觸底。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今年來宣布的回購規模達到創紀錄的4290億美元。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師Kolanovic表示,這一水平代表著今年迄今為止的回購比2019年和2021年更強勁。

巴克萊:預計美國僱主將在5月保持強勁的招聘步伐

下周五將公布美國5月非農就業報告,預計將增加37.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低於4月份的42.8萬,但仍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的韌性。5月份的就業增長將保持強勁,與此同時私營部門的職位空缺數量仍將高企。預計失業率將降至3.5%,顯示勞動力市場持續緊俏。至於工資,預計平均每小時工資月率將增長0.3%,與4月份表現相似。就業和工資增長應會推動勞動力薪酬再次強勁增長,足以抵消高通脹對總購買力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在年底出現倒掛

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出現倒掛,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將達到3.25%,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接近3%。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每次加息50個基點,然後放緩至連續加息25個基點。預計到今年年底,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在2.5%-2.75%之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將下降至6.5萬億美元。由於通脹依然高企且增長放緩,對滯脹或完全衰退的討論應繼續成為今年投資者辯論的主題。最終,這應該會限制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年底前的上升幅度。

對沖基金大鱷:美國經濟最快今年陷入衰退,美聯儲無法阻止食品和能源通脹

美國對沖基金大鱷、海曼資本(HaymanCapital)首席投資官凱爾·巴斯(KyleBass)日前表示,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3年初陷入衰退,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將繼續沖擊美國,而美聯儲對此無能為力。雖然(美聯儲)對新冠病毒爆發的下意識反應可以說是必要的,但最終,顯然美聯儲印刷的貨幣比一開始流通的多了40%,這有點太多了。巴斯周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美國能源通脹有多猛?航空燃油價格同比翻番,4月機票漲價幅度創紀錄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日前公布的數據,本周美國航空燃油現貨價格觸及每加侖3.517美元。雖然較4月高點有所下降,但仍是一年前每加侖1.765美元的兩倍左右。這一價格漲幅也遠遠超過汽油價格51%的同比漲幅。這也推動了美國航司4月票價漲幅創紀錄,據報道,從紐約到舊金山的機票價格為662美元,較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

原油猛漲勢頭又來?布油六連漲隔夜站上117美元!創兩個月來新高

周四,國際油價收漲約3%,創下兩個月來新高,原因是有跡象顯示,美國夏季駕駛季節到來前美國燃料供應緊張,與此同時,歐盟還與匈牙利就俄烏沖突問題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計劃發生爭執。周五亞盤時段,原油繼續沖高。截至北京時間17:32,布油日內漲0.76%,報118.45美元,WTI原油漲0.44%,報114.7美元。

特斯拉申請擴建德國超級工廠,正式獲批或需一年時間

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特斯拉已向格倫海德市政府提出申請,計劃將其德國超級工廠的廠區面積擴大三分之一,即在工廠以東再建100公頃的廠區。格倫海德市長ArneChristiani表示,市議會將於下周審議特斯拉的申請,他認為,和第一階段的項目一樣,正式批准該公司的擴建計劃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再次上演復合劇情!木頭姐狂買25萬股英偉達

ARKInvest創始人木頭姐似乎在奉行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投資策略,在狂買1070萬美元特斯拉、加倉10萬股Zoom視頻通訊後,她再次出手,於本周四通過三隻ETF買入近25萬股英偉達。木頭姐此前曾持有英偉達,但在2021年11月5日清倉。

戴爾Q1商用PC營收同比增長22%

戴爾 科技 公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截至4月29日)業績,數據顯示,Q1總營收及調整後每股收益均超過分析師普遍預期,Q1總營收同比增長16%至261億美元,超分析師普遍預計的252億美元;商用PC營收同比增長22%,達到120億美元。

為提振利潤,Paypal本周開始裁員

Gap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並大幅下調2022財年全年指引

GapInc一季度每股虧損0.44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計的虧損0.07美元。此外,營收也同比下降13%至34.8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34.9億美元。其中,除BananaRepublic外,該公司其他品牌的銷售額均較上年下滑,可比銷售額總體下降了14%。更令人擔憂的是,毛利率下降了930個基點,而庫存上升了34%。展望未來,該公司管理層大幅下調了2022財年全年指引。與上年相比,預計營收將出現中低單位數下降,而在非公認會計准則下的每股收益預計將在0.30-0.60美元之間,分析師普遍預期區間高端為1.30美元。

摩根士丹利:業績前景不明朗,下調Roblox目標價至27美元

5月27日訊,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rianNowak將Roblox的目標價從32美元下調至27美元,仍維持與大市持平評級。Nowak表示,雖然Roblox第一季度的業績好於他的預期,但他仍對今年下半年和2023財年的營收趨勢持謹慎態度。Nowak還預計,Roblox加大對開發商支付的投資將對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

拼多多一季度凈利潤26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29.05億元

拼多多一季度凈利潤26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29.05億元。拼多多稱,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7.513億,同比增長4%。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活躍買家數為8.819億,同比增長7%。

被傳多個部門裁員、副總裁離職,小鵬 汽車 :暫無回應

據媒體報道,5月27日,媒體就多個部門調整、裁員,VP何立揚離職一事向小鵬 汽車 方面核實,對方表示暫無回應。此前有據媒體報道稱小鵬 汽車 正在進行一輪組織調整、裁員,涉及多個部門,目前已有數位高管發生了變動,小鵬 汽車 負責出海業務的副總裁何利揚已於近期離職。

富瑞:下調阿里巴巴目標價至224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富瑞發表報告,阿里巴巴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季度業績好過預期,預計阿里巴巴將繼續專注於成本效益,並在疫情結束後抓住機遇。該行重申對阿里巴巴買入評級,目標價由268港元下調至224港元。富瑞認為,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市場份額的增長有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前景,在更高的轉化率和相關內容的付費點擊增長推動下,迎來可觀的貨幣化機會。

摩根大通:阿里巴巴上季經調整股盈高預期13%,成本節約及利潤率前景成股價驅動

小摩發表報告稱,阿里2022財年Q4收入略優於預期,經調EPS較市場及該行原預期各高出12%及13%。投資者普遍預期阿里Q4電子商務和2023財年收入前景疲軟,因此成本節約舉措和利潤率前景將成為未來更重要的股價驅動因素。該行對該股的看法更加樂觀,市場在克服疫情並開始上調盈利預測,電子商務股可享股價驅動因素;阿里股價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市盈率估值水平最低,且其於2022年利潤率提升潛力最大,故料股價較同業有更大上行空間。該行維持阿里巴巴增持評級及目標價130港元。

Ⅲ 7美元私有化後股票價格下跌的原因

繼多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之後,近日,美股上市保險中介公司——泛華金融控股集團(下稱「泛華金控」)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宣布,收到來自由公司創始人兼董事胡義南牽頭的買方財團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9.8美元(相當於每股普通股0.49美元)的價格收購買方財團持股之外的泛華全部已發行股份。該價格較公司董事會收到要約前一日的收盤價溢價約10.2%。

這意味著,泛華金控也將加入私有化行列,開啟回歸中國市場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泛華金控上市以來第二次提出私有化。早在2011年5月,該公司就曾公告啟動私有化,股價一度暴漲,但隨後持續下跌,到當年9月份宣布停止私有化時,其股價下跌近40%。目前,自16日宣布啟動私有化後,泛華金控股價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12月17日和12月20日,其股價分別下跌5.45%、8.24%。

Ⅳ 騰訊持有特斯拉5%股權,特斯拉為什麼要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

答案很簡單,特斯拉現在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甚至在意程度超過了美國。而特斯拉一定要在中國本地拉一個合作夥伴,中國 汽車 行業沒有任何一家的技術能給特斯拉幫助,所以特斯拉更看重的是銷售渠道的合作夥伴。

不過特斯拉願意折價16%的金額,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說明了幾點問題。

電動車領域是非常燒錢的,中國願意補貼電動車,也是因為知道這個行業燒錢。開拓一個新的市場,就跟副本開荒一樣,這種從0到1的過程,投入大,收益還不一定有回報。

我們看看國內的幾家電動車生產廠家,蔚來到現在都是虧損嚴重,賈躍亭的FF直到現在還沒開始量產,小鵬 汽車 也是一直在融資,沒有開始真正量產。

特斯拉比他們也好不了多少,同樣在燒錢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虧損,沒有盈利。現在又開始開拓中國市場,這就需要更多的錢,賣一點股份,收一點錢回來,也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有一些人說特斯拉是需要騰訊的安全技術,我覺得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這種問題特斯拉一定會自己解決,軟體部分一定不會讓其他公司插手。

這個我分析有這三點原因:

1、拿得出錢

騰訊投資了特斯拉18億美元,這筆錢也不是誰都拿得出來的。在國內能一口氣拿出這么多錢的企業,並且不影響資金周轉的,扳著手指都數的出來。

在這些備選項中,騰訊算是實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2、騰訊投資風格

如果是類似吉利這樣的車企投資特斯拉的話,一定會想辦法介入到生產和管理中去,大家都知道國內車企投資都是為了技術。在這一點上,特斯拉絕對是不會讓步的,因為這是他未來發展的基礎。

但是騰訊就不一樣了,他投資的公司基本上都不會去插手管理,僅僅作為財務投資,和未來的戰略布局。騰訊不僅僅投資了特斯拉,還投資了蔚來。

3、特斯拉最需要的是銷售渠道

放在以前,銷售渠道主要是4S店,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騰訊除了是互聯網企業,現在也算是一個超級媒體了。騰訊的流量在未來可以直接引流給特斯拉的網上銷售平台,直接網上訂車,根本不需要4S店這么重的成本建設。

騰訊需要布局新能源 汽車 ,也需要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這些都是網路和騰訊可能發展的潛在領域,騰訊自然不能落了後風。

特斯拉也喜歡這個中國合作夥伴,既可以帶來流量,又不插手自己的管理,未來萬一又差錢了,還可以繼續找騰訊這個大金主拿一點。

為了加大忽悠。進入中國。

類似龐氏騙局,馬斯克大忽悠一個罷了,是美國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第一人馬斯克,金融洗錢圈錢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運晶元,叫通用回美國,而不在乎馬斯克,因為馬斯克沒技術就是個營銷包裝軟文水軍蹭熱度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項目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互聯網金融的。無論是太空 探索 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台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通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借著巨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路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

昨晚美股又創了 歷史 新高,特斯拉的股價也跟著大漲了近10%,最新報價524.86美元一股,再創 歷史 新高,這個位置距離去年6月初176.99美元的低點已經漲了196%。

再加上近期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地、國產特斯拉Modle3交付,並在中國獲得高達90億元的抵押貸款和22.5億元的無抵押循環貸款額度。

一時間,特斯拉成了國內熱搜榜的常客,特斯拉Model3交付、特斯拉Model Y項目啟動、A股特斯拉概念股暴漲、寧德時代股價突破100元大關、馬斯克跳尬舞慶祝……

在這樣的火熱背景下,3年前由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收購特斯拉的事情,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更是有人計算騰訊已經在特斯拉身上大賺了上百億。

2017年3月24日特斯拉發布公告,騰訊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特斯拉5%的股份,總共收購特斯拉816.75萬股,最後摺合為17億美元。

由此,騰訊也就成了當時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

不過有趣的是,當時,也就是2017年3月23日特斯拉的收盤價是255.39美元一股,816.75萬股應該作價20.86億美元,但騰訊僅出資了17億美元,這個折價差不多接近20%。較3月17日定向增發和公開市場收購時市場價261.20美元,折價比達16.67%。

不管怎樣,這樣一筆折價交易,不僅讓騰訊一下就賺了近3億美元,到2017年6月底特斯拉的股價已經漲到了390美元,較3個月前又漲了55%。

從哪之後特斯拉股價又一路跌到了2019年6月初的176.99美元,接著就是目前這波快翻了兩倍的大漲。如果以最新524.86美元一股計算,騰訊持有的800多萬股特斯拉股票已經價值近43億美元,較當初17億美元的成本賺了26億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79億元人民幣。

顯然,在騰訊投資特斯拉這筆交易中,騰訊從一開始就吃到了足夠的甜頭,問題在於為什麼當初特斯拉要折價賣給騰訊足足5%的股權,還讓其成為第五大股東?這也是近期大家討論的焦點。

查了一下當時的相關報道,騰訊方面也是有回應的:

騰訊公司回應稱,特斯拉CEO馬斯克先生是創業者的典範,特斯拉也是電動 汽車 、無人駕駛、共享車輛、可持續能源生產等新技術的全球先驅。騰訊也一直在推動生態共贏,希望通過鼓勵內部創新和以資本支持新興 科技 產業的方式,為世界更美好的將來添一分力。

同時,騰訊方面還表示,目前(2017年3月),特斯拉可能正致力於Model 3轎車、太陽能屋頂、建設超級電池工廠1號等目標的實現。從過往來看,騰訊和被投資公司除了單純的股權關系外,也會演化出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騰訊與特斯拉眼下並無具體的合作計劃,未來可能視雙方發展情況做適當考慮。

以上是當時騰訊官方的回應,可以看出,騰訊當時的考慮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筆單純的股權投資行為,而且還考慮與特斯拉有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

這種合作具體是什麼,騰訊方面也沒有具體說,但至少,既然是商業合作那結果一定是共贏的。

當時也有媒體報道說,騰訊這是蓄謀已久的,騰訊早在多年前就考慮過進軍新能源 汽車 ,最初騰訊和富士康、和諧 汽車 一起合作過。

2015年6月18日,和諧 汽車 發布公告,和諧 汽車 、騰訊、富士康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和諧富騰「互聯網智能電動 汽車 」投資合夥企業,和諧持股40%、富士康30%、騰訊30%。

就在「和諧富騰」成立的前一天,騰訊已經與順為投資、京東、易車、高瓴資本聯手投資了國內新能源 汽車 公司蔚來 汽車 。

一路過來,騰訊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顯然沒有停止過,而騰訊和特斯拉的合作很有可能是在為特斯拉以國產身份入華鋪路。

因為,在當時,特斯拉屬於進口車,在繳納了稅費之後,原本中高級車型就變成了豪華車。而國內同樣價格定位的新能源 汽車 ,不但沒有昂貴的稅費,還有國家的補貼。Model3定價3.5萬美元,不過25萬人民幣,比亞迪的秦EV300入門款也是這個價錢。

反之,如果特斯拉能夠藉助騰訊、富士康的國內資源,讓特斯拉在國內生產,變成國產新能源 汽車 ,那特斯拉在國內的就會更具競爭力。

當然,現在來看,馬斯克不僅在上海建成了他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還獲得上百億的貸款。而他的特斯拉 汽車 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國產化,少了稅費成本後即使售價即使降到30萬以下,特斯拉還是比很多國產新能源 汽車 更具競爭力。

截至到目前來看,這場合作不是很好的結局嗎?騰訊獲得近200億的投資收益,特斯拉名正言順的全面進入中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2017年底特斯拉披露的股東名單裡面,騰訊又已經不在特斯拉的股東名單里了,至少是前15裡面沒有了。

從2017年12月31日之後特斯拉的股東名單就沒有披露了,騰訊現在還有沒有持有特斯拉股票,在2017年3月到12月這段時間里,騰訊是賣出了還是減持了也不得而知。

謝謝您的問題。騰訊和特斯拉合作是各取所需。

這個問題其實挺簡單,這屬於騰訊和特斯拉的的對等交換!1、騰訊所持特斯拉股權為被動股權騰訊所持的5%股權雖然讓其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但是騰訊這部分股權為被動股權,這種股權對特斯拉不具備掌控權,具體的運營事物騰訊無法進行干預,特斯拉自己該幹嘛就幹嘛。一句話,騰訊的投資被限定死了,只是簡單的純財務投資。既然特斯拉對騰訊掌控的股權許可權進行了限定,那騰訊自然也會提出對應的條件,這個條件現在來看就是直接16%的折價。對雙方來說,這就是一場利益對等的交易。2、為何騰訊願意和特斯拉進行利益交換先說騰訊為何願意投資特斯拉,哪怕是單純的財務投資。這個我想也很簡單,騰訊對外投資向來不講究全面掌控,這些年來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相當部分的投資均屬於這種情形,我給錢你們自己運營就好。而面對外海一些大型企業,類似這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你想要有掌控權人家也不會給你,與其被拒絕談崩還不如就進行財務投資,以賺錢為目的就好。況且,特斯拉在騰訊投資之時,已經在和上海這邊進行談判進行建設工廠之事,這種明顯利好的事情我想騰訊心裡也是清楚的。一旦特斯拉能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必然獲井噴式的發展,從長遠來看,這對絕對是一樁好買賣!你看,特斯拉中國工廠開售之後,這股價暴漲,騰訊這一波算是直接的收益者。3、特斯拉為何願意接受騰訊投資特斯拉本身並不是特別缺各種戰略投資者,那麼為何會接受中國的騰訊來投資自己呢?這裡面其實也有兩種因素作怪吧!首先國內能有資本投資特斯拉的公司其實不多,中國國企投資是不可能的,而私企當中真正有實力的也就是BAT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或者民營企業。而BAT當中網路本身再做AI和自動駕駛,並且已經是未來的核心業務目標,可以說是直接的競爭對手。至於阿里的投資方式歷來要求有控制權,因此不可能得到接受。最後也就騰訊是最適合的投資者,有錢又能接受純財務投資。此外,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特斯拉未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顯然能用上它的資源,雙方完全可以進行深一步的合作,從而實現最終的利益共贏。Lscssh 科技 官觀點:綜上所述,騰訊願意接受5%的被動股權和特斯拉主動折價16%這完全就是雙方的一場利益交換,而從這場買賣中大家都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特斯拉在中國國內的發展,未來或許雙方還會有更大買賣!

特斯拉折價16%將5%的股權賣給騰訊,實際上已經是近三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看來,騰訊賺大了,特斯拉的股票不斷上漲,近期更是新高不斷,股價最高漲至498.8美元,股價的大幅上漲以及當時折價16%,加在一起,騰訊可是賺了個盆滿缽滿,雖然說暫時只是賬面上的浮盈,但對於一筆投資來說,現在看來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騰訊購買5%的特斯拉股權,這一點也不奇怪,騰訊除了是一個 科技 集團,還是一家巨大的投資公司,在各個行業都有布局,而特斯拉又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電動 汽車 公司,新能源 汽車 行業前景明朗,能投資龍頭公司,對騰訊來說,本身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特斯拉為什麼要將股僅賣給騰訊,這應該說與特斯拉的全球戰略有關,特斯拉應該是多年前就定下了全球化的戰略,而中國是全球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包括去年到中國上海臨港創辦超級工場,都是計劃之中。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對於特斯拉來說,不管是產能方面,還是需求方面,都極為重要,將成為特斯拉既美國之外的最重要「戰場」,到中國發展,引入中國的戰略投資者自然就非常重要,而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不是阿里巴巴,就是騰訊。而阿里巴巴傾向於技術型,騰訊傾向於社交,對於特斯拉來說,更重要的打開市場,引入騰訊符合特斯拉的需求。

騰訊現在持有特斯拉5%的股權,那麼特斯拉為何會要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A股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使得各項的股權都很大程度上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騰訊和特斯拉的前因後果,在17年3月份的時候,騰訊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特斯拉5%的股份,總價為816.75萬股,最後摺合為17億美元。

那麼為什麼騰訊要收購特斯拉,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騰訊和特斯拉各取所需。


對於特斯拉來說,在國內其實並不缺乏投資者,但是很少有投資者有騰訊這樣的影響力的,而且騰訊不僅僅在用戶社交和用戶數量方面是毫無疑問的第一,還有騰訊在互聯網安全技術這一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錯。

而特斯拉這款電動的 汽車 來說,在安全方面是需要受到重視的,這方面確實能夠和騰訊互補。

而騰訊方面的考慮是,作為目前最有前景的電動車企業來說,那麼怎麼可能放過前期投資的機會,肯定會押寶在特斯拉上,不論是其成熟的技術,還是其成熟的生產體系來說,都要比其他的國產電動車要好很多。

騰訊投資特斯拉5%的股份是一種戰略投資,事實上騰訊在蔚來等國內電動車企業里也都有投資。從蔚來 汽車 的股權結構上來看,創始人李斌持股14.45%,騰訊持股13.37%。

2017年3月,騰訊投入17.77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8,167,544股,持有特斯拉股權比例為5%,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當時馬斯克在美處於相對困境,這筆投資頗受爭議。隨著近日特斯拉市值暴漲,騰訊的這筆投資已凈賺20億美元。

電動 汽車 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也是人工智慧AI未來應用最重要的場景,網路和阿里巴巴也都進行了投資布局。騰訊選擇特斯拉,也是在投資國內電動車企外,多一項保障。

大額股份買賣都會在市場價格基礎上打折扣,特斯拉折價賣股給騰訊只是正常操作。A股上市公司增發也都會有15%的折扣價格。

特斯拉還沒能盈利,新老投資望而卻步,一直都在投錢周轉,騰訊17年也是主動投的特斯拉,量大從優,特斯拉股東商量後給了特價!畢竟當時的情況再沒有第二個公司能一次投這么多。騰訊如果去投FF91估計樂視賈躍亭會給馬化騰磕幾個響頭,因為FF91更需要用錢,以至於沒錢量產都快破產了。

特斯拉為什麼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比較明顯了,聯系這兩年特斯拉的一些商業運作和業務布局,只要是稍微有一點商業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為什麼特斯拉會賤賣股份給騰訊。騰訊不差錢,特斯拉需要騰訊,兩家企業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馬明哲、馬雲、馬化騰、馬斯克(把馬斯克看成姓馬的話),這么一想馬家人都是人精。

前不久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完成了首批量產 Model 3 交付,特斯拉一直沒能解決的量產問題,現在終於得到了解決,馬斯克在交付儀式上還跳起了舞蹈,也感謝了中國政府和中國消費者,他也再一次見識了中國基建實力。

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的建成,讓特斯拉的量產能力又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大家也都知道量產是特斯拉這些年最大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慢慢要被徹底解決了,特斯拉的市值逼近千億美金,特斯拉董事會給馬斯克給出了3.46億美金的股票期權

不過在之前因為一直沒辦法大規模量產,成本巨大沒辦法回籠資金,導致了特斯拉還是一度陷入了資金困境。在17年的時候特斯拉曾經花了17.5億美金在美國內華達州完成了「超級電池工廠的建設」,錢從哪裡來?

那年年初特斯拉先進行了10億美金的融資,接著又接受了騰訊17.8億美金的股權並購,騰訊獲得了特斯拉5%的股權,順利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現在騰訊這比投資已經賺了足足20億美金,就算只是一筆財務投資,這也是非常成功的。這筆錢也是讓特斯拉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建設內華達超級電池工廠的主要原因,不然特斯拉的業務擴展肯定受到影響。

幾乎所有跨國企業都把中國市場作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塊市場擁有超過10億的消費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對於特斯拉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國家庭的 汽車 保有量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差很多,尤其是跟美國比起來差距非常大,現在我國整體發展不斷在提升,這塊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既然看中了中國市場,除了建設工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商業背書。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疆域最大的超級商業帝國,手握QQ、微信兩大超級入口,騰訊視頻、騰訊新聞是非常有分量的超級媒體平台,騰訊在中國市場影響力巨大,這一點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跟騰訊相比。同時騰訊系企業還有京東、快手、B站、滴滴、美團、58同城、拼多多等眾多企業,這些企業都有機會成為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的背書平台,或者說合作平台。

為什麼不是阿里巴巴呢?很多人可能會說,阿里巴巴也同樣是互聯網巨頭,盡管沒有微信這樣的超級航母和騰訊系可怕的商業版圖,可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影響力也不差,阿里巴巴的市值還比騰訊高,那為什麼這個企業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騰訊呢?

大家要知道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投資策略的不同,阿里巴巴幾乎是一家不接受單純財務投資的企業,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投資一定要尋求控股,甚至是全資收購。大家想想這幾年,從天天動聽、優酷、UC、餓了么等眾多企業都可以看出,最終阿里的投資都是要收購的,單純的財務投資阿里巴巴是不會做的。特斯拉的體量阿里巴巴想要收購甚至控股都幾乎是不可能的,阿里巴巴又不做單純的財務投資,總不能採用合並的方式吧,因此特斯拉不需要阿里,阿里也弄不下特斯拉。

騰訊則是剛好相反,騰訊一直秉持的投資理念是,給資源、給用戶、給流量,但是輕易不幹涉企業管理團隊的商業決策。京東、美團、58同城、拼多多、快手等優秀的企業,在被騰訊投資以後,都獲得了非常良性的獨立發展,這是比較 健康 的發展策略。

回過頭來看騰訊投資特斯拉,特斯拉給了騰訊16%折扣,大致相當於3.4億美金,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巨款,不過這個折扣換來的是馬斯克對特斯拉的控制權,這比投資中,騰訊不會獲得特斯拉任何管理和決策權,也不會向特斯拉派駐董事,僅僅是財務投資。

綜合以上因素,特斯拉最終選擇接受騰訊的股權收購,並且給到了騰訊16%的折扣。特斯拉需要中國市場,馬斯克又不希望冒失去對特斯拉控制權的風險,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