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仍然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1990到2020這30年間發生的變化,會更加有意思。
1990年的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有8家日本公司,前7位都是日本公司,幾乎就是日本市值10大公司排名,美國只有兩個公司排進前10,IBM(全球著名的IT企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排在第8,埃克森美孚排在第10.
10年後的200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公司佔了7個,日本只是剩下兩個。
又過了10年,201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4個,中國有3家公司進入前10,由於石油和金屬礦產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必和必拓、巴西國家石油分別居第1、第2、第7和第9。
2019年最新的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美國有8個,中國兩個。
最後,這個排名的變遷也充分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在30年來的變遷,不得不說,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年內迅速的崛起了,小夥伴們,特別是80後們,這是真實發生在自己生活的時代中的事情,生活變好了,國家強大了,感謝這個時代。
2019年美國GDP將達到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各種企業榜單無不體現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以市值為標准,先看看美國十大上市公司vs中國十大上市公司!
全球十大上市公司,嚴格意義上講,現在美國佔7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摩根大通——4000億的VISA無法入選!因為除了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之外,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的沙特阿美公司市值也是超過VISA!實際上,沙特阿美是世界第一市值!
十大上市公司得出幾點看法:
1. 美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革命的先驅! 蘋果、微軟是計算機時代即產生的革命先驅,同時,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機遇。
2.Google和Facebook是PC互聯網時代霸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是先驅。
3.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先驅,但是,他們除了行業模式先進,市場空間大之外,他們還抓住了移動互聯網,使自己成為除美國公司之外世界互聯網公司之中的霸主。相反,新浪和搜狐雖然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但他們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搜狐!
4. 時代在前進,產業在變化! 10年前,世界10強包括埃克森美孚、GE、IBM、沃爾瑪,現在,全部退出名單了—— 科技 才是這個時代的主導——而且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阿里、騰訊還在跑馬圈地,規模還在不斷膨脹。
美國實力當然很強,但是,《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企業的實力,也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產業的實力。
以《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名單》為例,這裡面的公司主要都集中在 石化能源 、 汽車 、 電信 、 銀行 、 保險 、 食品 、 商業連鎖 ,但是,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例外!
除了韓國三星之外,中國和美國包攬了全部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 科技 公司:
美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
中國:華為(獨一個)——阿里巴巴營收將近800億美元了,再過2年方可達到1000億美元
中國還有一個行業世界第一——基建——基建狂魔哇(๑ŐдŐ)b
因此,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的幾個基建公司——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2019年美國GDP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都反應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這反映出美國的特點:國家大、人口和人才多,經濟發達。
國家大,代表這個國家地理條件多樣化,可以有各種各樣高 科技 公司發揮的空間。比如,研究寒帶、溫帶、熱帶農作物種子的高 科技 公司,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環境。比如,廣袤的國土,本身就存在對大飛機、互聯網的需求。
人口人才多,代表這個國家擁有高素質的 科技 人才隊伍。人口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任何一個國家,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高 科技 人才,更多的人是餐館服務生和計程車司機、建築工人。這樣,就必須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支持一定數量的 科技 人才隊伍。
經濟發達,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提供 科技 公司成長的優越的環境。比如投融資發達,就醫給高 科技 公司提供啟動資金。
所以,未來世界上如果有能在 科技 領域出現比美國更多大公司的國家,也必須在這些方面有雄厚基礎。
俄羅斯,人口太少,地理環境有所欠缺。印度,地理上有所欠缺,經濟稍差一些。巴西,經濟增長的勢頭比較差,偏愛享樂的民族性格的也是生產大量高 科技 人才的障礙。
唯有中國,才可能在高 科技 領域出現一大批堪比美國同行的偉大公司。
縱觀 歷史 ,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一直都在變化。90年代日本占據8個,之後日本經歷資產泡沫破裂;2000年美國占據7席,經歷了互聯網公司泡沫破裂;2010年比較分化,美國德國中國都有上榜;2019年,美國再次占據8個,這裡面是不是暗含泡沫危險呢?
二戰後,美國有意扶持日本來平衡亞洲的戰略布局。其表現主要為,政治上沒有報復美日戰爭恩怨,相反還釋放了大量戰犯,並迅速組建了日本新政權;經濟上美國大力扶持日本,朝、越戰爭大量訂單促使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並起飛。
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脈絡主要是承接美國落後產能,這個過程中幫助日本製造業完成了由模仿到創新的飛躍(這里不得不吐槽那些看不起山寨文化的國人)。日本其強大的民族韌性,硬是把日本製造從勞動密集型向高 科技 型轉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很熟悉?)。高性價比的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上迅速發跡,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猶如添了一雙翅膀一樣超速前行。1970年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到了1978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五成,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一成!
日本經濟的崛起,讓扶持他的老大開始不安,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應該是一個溫順而謙恭的盟友,而不應該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對手。美國對日本挖坑其實在1971年就開始了,那一年美日簽署了一個協議(史密斯協議),促成日元升值16%也就是1美元兌換308日元。兩方協定,日後次匯率為基準匯率,上下浮動范圍在2.25%徘徊。協議簽訂當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由10%猛將到了4%,因為日本資源匱乏,這個升值並沒有給日本帶來更深影響(本幣升值利於進口)。
高 科技 的深加工使日本經濟並沒有因為本幣升值而陷入衰退,經過短暫一年的調整後,日本經濟在1972年後繼續回到快速車道。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盈餘國和外債持有國。
日本製造80年代開始滲透到美國本土,日本 汽車 、日本半導體開始蠶食美國製造市場份額。而美國經濟則陷入了滯脹的局面,對外貿易赤字連年擴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了1800億美元,佔到其當年生產總值的3.6%,美國經濟出現了惡性循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在擴大!
這個背景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經歷短暫輝煌後跌落神壇。到了2000年,日本的企業估值前十名僅有2家上榜。而美國收割日本經濟後,迅速走出低迷。
1995年後,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當時最流行的一個理念,互聯網將改變世界,這是當時最流行的一個口號。
隨著資本的驅動,以及人們的認知,投資互聯網企業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主要源自傳統企業的投資失去吸引力,那些高成長公司的市盈率達到了高位。如果投資他們,按照價值投資體系,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當時普遍市盈率比80年代高了很多倍)
當時的新秀,互聯網則不然。
互聯網企業根本不用考慮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因為這些互聯網企業根本不存在任何盈利。
市盈率的概念是,每股的市場價格除以美股收益。
當時互聯網企業,除了幾個頭部企業,根本不存在盈利的問題。
但是互聯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概念性強,未來預期強,還有靚麗的故事。
沒有市盈率,如何吸引投資者介入呢?
這並不能難道華爾街精英,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發明了一個指導標准,市銷率。
所謂市銷率,就是每股市場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之比。
但是,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本還在概念之中,沒有銷售收入怎麼辦?
華爾街經營再次鬧洞大開,發明了代表未來銷售的名次,那就是每股市價點擊之比。
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銷售不重要,每一個點擊都代表了未來的預期銷售。消費者點擊的越高,互聯網企業未來收入的可能越大。
在一系列的打包中,投資者開始注意財富機會,你們看互聯網企業股價漲幅,買入的都賺錢了。
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噱頭下,美股互聯網概念旱地拔蔥,股價飆升!
股價是因為買盤多而上漲,越漲跟風的越多,泡沫就在這種不合理邏輯下吹大。
2000年後,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這里體現了價值投資的優勢,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退市,參與者最多的虧損100%,而成長股享受了下跌,但是公司還在。
當年活躍在互聯網風口的企業,目前已經消失殆盡!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至今我們還在享受 科技 帶來的變化。
只是當年參與互聯網紅利的企業,賺足人類貪婪的現金後,進入一個荒草的墳墓。
現在墳頭上的草,估計已經很長了,可憐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
過節的時候,也沒有人去上個墳,去敘述下今天的場面。
2010年美國經歷次貸危機後,出現了前十大市值公司分化的場面。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而日本已經在那場泡沫破裂中損失慘重,形成了中國、美國、歐洲三足鼎立的局面。2019年的市值排名中,美國再次奪魁!主要是 科技 類公司占據要塞。
按照 歷史 規律,一旦一個國家集中出現市值8名以上,經濟泡沫將會到來。這是美國經濟危機的前兆嗎?我們拭目以待!
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還有兩個是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我國十占其二,也不錯的!而在2007年中國股市6124點的時候,工行還問鼎過寶座的,那時候也是宇宙行之稱,後來中石油上市,市值寶座位置才又移交。
歷史 上前三大市值公司,第一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那時候確實是巨無霸的公司,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位居第二的是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位居第三的是英國的南海公司,可是這兩家公司卻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泡沫去掉後,剩下一地雞毛。是不是讓你想起中石油!對中石油也曾經進過 歷史 上前五大市值公司,當時換算超過萬億美元,按如今估計在2萬億美金市值左右了。可是現在呢?二級市場還不是讓投資者虧損累累!
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等等都是巨無霸,他們的研發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電商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的市場交易行為,成就了阿里巴巴、亞馬遜等。
2008年低谷6469點後如今將近3萬點高空,自然市值也是大幅飆升。而A股十年來還是原地踏步3000點不動,市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新股的上市,也就是股民笑談的只是橫長而沒豎向增長。
總之,市值前十的位置也是不斷更替的。公司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產力是不斷朝前發展的。期待中國出現更多的大市值公司,出現更多的好公司!
美國企業引領世界 科技 革命大步向前。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美國獨佔了8個。美國依然在計算機技術,軟體設計,生物制葯乃至金融和能源行業引領世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家來自我國的阿里和騰訊,主要是因為依靠的是國內較為封閉而龐大的市場,才勉強擠進了前十。
我們再來看看未來的人工智慧和探空 探索 等領域,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和space x公司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技術突破。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美國企業仍將引領人類的 科技 進步。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最近我看到了全球市值排行榜,確實在前十大公司裡面,美國佔了8個。我覺得這是過去20年裡長牛,以及 科技 大發展的結果,今天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上世紀美國推行 科技 主導的國策有關系。 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美國在過去20年裡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成就了跨國性的 科技 企業 。我們常說美國過去20年裡主導了軍事大發展,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在這場大改變中,自然成就了 科技 大企業的發展,FANNG成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
其次、美國過去20年 科技 發展, 科技 類公司推動美股走出長牛市,吸引全球資金投資 。 科技 類公司的贏家通吃的特性,讓美國 科技 企業逐漸成長為全球知名的獨角獸企業。隨著國家資金的推動,也造就了美股20年長牛市。
最後、中國占據了其他2席,也說明了中國慢慢進入了國家視野,未來美股的席位有所減少會是大勢所趨 。 當下隨著中國 科技 企業的發展,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航母級企業,慢慢有了進行全球競爭的能力。必須帶領中國 科技 企業的跨國發展之旅。
總之、全球資金是非常敏感 的,逐利的,隨著中國的GDP穩定中速發展,以及5G賽道的大發展,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美股的 科技 公司會在這場角逐中,慢慢會敗下陣來。畢竟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而當下中國的基礎設施的發展,給了 科技 類公司更大的空間,可以預見的是十年之後,中國的 科技 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入榜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編制了一份截至2019年12月20日的全球公司的市值榜單。與樓主的觀點略有差別、美國占據了7家,中國兩家,沙烏地阿拉伯一家,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屬於石油行業。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於電子、互聯網、 科技 行業,像智能手機的蘋果, 科技 公司的微軟,互聯網的臉書和谷歌、亞馬遜,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手機使用最普遍的系統之一,金融業的摩根大通,哈撒韋公司屬於投資公司,
從美國排名居前的 科技 公司來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後,通過徹底的出清,國家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平台,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都成為了世界的翹楚,特別是蘋果帶動了一大波的產業鏈發展,微軟的雲計算引領了世界大數據和雲計算熱潮,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就目前美國 科技 實力而言,還是最先進的,像晶元半導體技術就是世界最先進的產業之一,一個制裁就讓某通信公司陷入困境,只能接受美國苛刻的條件,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 科技 公司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與美國三大股指不斷創 歷史 新高不無關系,股指漲不停,股價漲不停,形成巨大財富效應,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投資收益,轉化為消費新動力,而美國又是一個消費型 社會 ,股市與經濟發展就得到相互促進,股市上漲消費增加,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刺激美國股市不斷上漲,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收入,用於更多的消費,
A股如果也能像美國股市一樣創新高,也帶來幾十萬億元的市值增加,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收益,可用於消費,對經濟增長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股指在牛市聲音中再度跌破3000點,留給投資者更多的傷心和失望。
一個企業的市值在世界范圍內排名靠前,也說明該企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國家這種企業多了以後,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表明該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畢竟一個相對實力較弱的國家,想要誕生巨無霸企業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據數據顯示,在1990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日本電信電話、東京三菱銀行、日本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豐田 汽車 、日本富士銀行、日本第一勸業銀行、IBM、日本聯合銀行與埃克森美孚(排名分先後)。
從上述名單可以看出來,大多都是日本的企業,來到了八家,剩下的兩家是美國的IBM與埃克森美孚。30年前,市值排名前列的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其他產業與金融銀行業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差距。
到了2019年,榜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值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伯克希爾哈撒韋、阿里巴巴、騰訊、強生與JP摩根(單一股票市場市值)。前段時間上市的沙特阿美因為上市時間較短,暫時沒有將它收錄進去。30年後,日企無一上榜,我國倒是有兩家企業上榜了。
30年前,日企可以說是風光無兩,前十獨佔八席,如今前十日企無一上榜,除了可以看到競爭激烈以外,從這份榜單變遷史中還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新興產業的崛起。1990年,上榜的十家企業當中有6家銀行,金融業或許是當時最穩定,賺錢效應最強的行業。到了2019年,市值前十名當中(單一股票市場的市值),僅有JP摩根這一家銀行。互聯網與高 科技 企業開始霸榜。
當然並不是說金融業現在不行了,事實上銀行業仍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金融市場已經相對穩定,盈利點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高端 科技 與人工智慧是當前世界不少國家大力發展的行業,這些企業生命力強,可能目前帶來的效益不是很多,但卻是未來發展必須要攻下來的陣地,是當前這個時代主要的風口企業。
美國在 科技 這一塊毫無疑問優勢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美國在30年後的今天巨無霸企業完全壓制其它國家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是從 歷史 變化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潛力不容小覷,正在大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美國佔8個這個很正常呀,你想想美國Gdp佔全球多少,他是排名第一,那他的公司排名前10裡面佔8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說明他經濟非常發達。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非常發達,如果他公司排名不靠前,他能經濟發達嗎?
要想國家強大,你首先經濟要發達,經濟強大了,你才有更多的錢去發展更好的經濟去做研發,不然你連錢都沒有,你如何去支撐去研發?…
而如果你一個國家連經濟都不發達,那你如何保障自己國家強大呢,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在經濟上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美國前十大的公司裡面佔8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某一天如果我們中國是世界經濟第一,那麼前十大裡面佔8個,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㈡ 沃森生物被指「殺掉快下蛋的雞」,資產真的賤賣了嗎
「快要下蛋了,把雞殺了」。
這是12月5日晚間,出現在沃森生物股吧中的一則評論。直至深夜,沃森生物的股吧中依然一片沸騰。有的投資者大罵沃森生物管理層「不顧股東利益」,有的投資者表態「相信管理層」,也有的投資者只能在貼吧焦慮未來沃森生物的股價走向。
作為生物疫苗概念中的龍頭股,沃森生物一向被散戶及機構投資者看好。此次引起投資者爭議背後,是沃森生物在12月4日晚間發布一系列公告表示:將以11.4億元轉讓持有的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澤潤」)32.6%股權,不再是上海澤潤的控股股東。
上海澤潤生物2003年成立,從事HPV疫苗(宮頸癌疫苗)研發多年。2011年,澤潤生物的2價HPV疫苗研發項目獲得國家葯監局新葯臨床試驗批文,2012年正式成為沃森生物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旗下9價HPV疫苗也拿到新葯臨床試驗批文。
作為沃森生物布局HPV疫苗市場的重要抓手,上海澤潤控股權的轉讓計劃如同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
12月5日下午,沃森生物舉辦了一場投資者電話會議,公司董事長李雲春等一眾高管出席。這場電話會議上,有投資者犀利提問李雲春:該股權轉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是否是被動賣出股權、能否變更總經理等問題。當日晚間,沃森生物高層深夜回應媒體稱,會持續保持跟投資者溝通,盡量爭取理解。
65.14%,是目前沃森生物對上海澤潤生物的持股比例,這意味著絕對控股權。在上海澤潤的官網,公司的LOGO前綴上都有著「沃森生物」幾個大字。
這被沃森生物管理層做出的賣股計劃打破。12月4日,沃森生物發布系列公告宣布,擬轉上海澤潤32.60%股權,轉讓完成後澤潤生物不再是公司控股子公司。
根據公告,此次接盤方之一的淄博韻澤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淄博韻澤」)才成立不到20天,主要合夥人為寧波向成創業投資、西安泰明股權投資。另一個接盤方為永修觀由昭德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永修觀由」),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6月,主要合夥人包括上海觀由投資、杭州泰格股權投資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家主要交易方的背後,都出現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身影:泰格醫葯。
企查查數據顯示,淄博韻澤的持股比例中,西安泰明股權投資的出資比例佔99.9%。西安泰明股權投資的背後股東為一種投資機構,其中不乏上海東方證券創新投資公司、上海創業投資、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公司等,最大的股東為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西安泰明股權超15%。另一家永修觀由的背後,合夥人同樣出現了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身影。
數據顯示,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上市公司泰格醫葯的子公司,其中泰格醫葯直接持有股權為99.9583%,上海泰格持股比例為0.0417%。事實上,此次交易前,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經直接持有沃森生物2.55%的股權。
同時,接盤方淄博韻澤擬以1.1億元向上海澤潤增資以認繳上海澤潤新增注冊資本;無錫新沃和源升投資擬以其持有的全部可轉股債權轉為股權的形式對上海澤潤進行增資。股權變動後,沃森生物將持有澤潤生物28.5%的股權。
要知道,上海澤潤的HPV疫苗項目進展走在全國前列,一向被認為是估值可期。也正是這一點,沃森生物被很多投資人說是「賤賣」澤潤生物,並質疑沃森生物放棄HPV疫苗市場的真正原因。
12月6日,沃森生物收到監管層的問詢函,被要求補充說明淄博韻澤、永修觀由成立以來股權結構的變動情況,淄博韻澤、永修觀由對上海澤潤下一步發展的戰略 投入或安排的具體措施。
深交所還要求沃森生物結合上海澤潤HPV、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發進展和市場前景,說明轉讓上海澤潤控制權的合理性,以及轉讓股權比例的確定依據,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等問題,並要求沃森生物在12月8日前將有關說明材料報送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並對外披露。
轉讓股權背後:未來仍將投入10億研發費用 上海澤潤連續虧損
眾說紛紜中,沃森生物為什麼賣掉上海澤潤,成為一個爭議點。
12月4日,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股權轉讓後,公司將集中力量推進13價肺炎結合疫苗重磅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拓展,將公司重磅疫苗產品的先發優勢轉化為持續勝勢。另一方面公司將更加專注於已布局的mRNA和腺病毒載體等技術平台的構建及其新產品的開發,持續保持公司在新型疫苗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優勢。
沃森生物還稱,此次股權轉讓將促進上海澤潤的相對獨立發展,有利於上海澤潤建立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化解因發展所需資源投入不到位、人才流失等因素導致的經營風險,有效保障投資人和合作夥伴的利益,「本次股權轉讓後,公司仍作為上海澤潤的重要股東,將充分利用在疫苗產業化方面的優勢和能力,繼續支持上海澤潤的發展,為投資人創造價值。」
而針對HPV疫苗市場,12月5日,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在一場電話會議中回復投資者稱,「兩價和九價HPV疫苗持續研究和產業化尚需至少10億至15億元投入」「2價HPV疫苗更多是公益性質、9價疫苗上市幾年後競爭激烈」。
數據顯示,澤潤生物近年來大力研發投入下,公司連續虧損且現金流逐漸緊張。
2019年,澤潤生物實現營業總收入763.54萬元,營業利潤-4743.22萬元,凈利潤-4732.4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65.01萬元。2020年1-6月,澤潤生物實現營業總收入109.05萬元,營業利潤-1115.83萬元,凈利潤-1115.83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43.94萬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海澤潤的資產總額為11.27億元,凈資產為6億元。
此次交易還將改善沃森生物的現金流。沃森生物稱,在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將獲得11.4億元股權轉讓款,主要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國內和國際市場拓展等公司重點業務。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交易公司預計將產生凈利潤約11.8億元-12.8億元。
多年布局:已被受理的2價HPV疫苗生產申請與早已建好的廠房
事實上,HPV疫苗一直十分緊缺。今年4月,萬泰生物旗下的廈門萬泰研發成功的二價預防性HPV疫苗拿到批簽發證明,意味著國產宮頸癌疫苗可正式進入市場流通環節,引起市場震動。
也是在4月,萬泰生物成功上市,今年8月總市值曾突破1200億元。當時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HPV疫苗市場規模可達1200萬劑,銷售約13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同樣被寄予厚望的,正是澤潤生物旗下研發的2價HPV疫苗以及9價HPV疫苗。
2003年,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 科技 園區內,上海澤潤生物成立,當時專注於新型重組人用疫苗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2004年,沃森生物將公司的司精製甲型肝炎滅活疫苗(Vero 細胞)技術轉讓給上海澤潤生物。2012年,沃森生物決定對澤潤生物增資,在年底完成對澤潤生物的整合。
根據澤潤生物官網介紹,公司目前的2價HPV疫苗已經在3期臨床末期(2020年6月沃森生物公告,該2價HPV疫苗臨床研究階段工作已完成並提交新葯生產申請),9價HPV疫苗已經在1期臨床中,此外治療性HPV疫苗已經獲得臨床批件,在研項目還包括重組手足口病疫苗、其他新型重組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項目。
在沃森生物收購澤潤生物後,就一直在大力布局HPV疫苗市場。2019年,上海澤潤獲得了蓋茨基金會250萬美元的項目基金,用於加速9價HPV疫苗的臨床研究和產業化進度,並在此基礎上為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做准備以供應國際組織大宗采購。
當時沃森生物稱,「在9價HPV疫苗獲得WHO的預認證後,將進入國際組織大宗采購,為上海澤潤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今年6月16日,沃森生物發布公告表示,澤潤生物自主研發的2價HPV疫苗於6月15日收到了國家葯監局出具的新葯生產申請《受理通知書》。沃森生物自述,「這意味著,繼今年廈門萬泰二價HPV疫苗上市後,第二家國產二價HPV疫苗的研發獲得突破性進展,有望在未來1-2年內上市,為市場帶來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生物很早就在為HPV疫苗的生產做准備。2018年2月,位於雲南玉溪,沃森生物新型宮頸癌疫苗產業化基地項目竣工,當時沃森生物的高管還表示,「我們正在以開發新型宮頸癌疫苗為首要任務「,「新廠房順利建成,二價宮頸癌疫苗將實現年產1500萬支的目標」。
根據沃森生物披露,該生產廠房不僅符合國內GMP標准,也是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專項資助下按WHO-PQ標准進行設計施工,未來可以幫助二價HPV疫苗更快地通過WHO-PQ認證,為全球市場供貨。
目前,中國及海外市場只有三家企業能夠供應HPV疫苗,其中包括美國默沙東於2006年6月推出的全球首個預防宮頸癌的四價HPV疫苗和在2014年推出的九價HPV疫苗。這兩種疫苗相繼在2017年、2018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此外,2016年7月,葛蘭素史克2009年推出的二價HPV疫苗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6月以來,沃森生物股價同樣水漲船高,7月時沃森生物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可見市場對於沃森生物的期待。
轉移目標至mRNA疫苗市場:機構期待沃森HPV疫苗 4個月總市值慘遭腰斬
時光回到約20天前。為慶祝公司成立20周年、上市10周年,沃森生物舉辦慶典,並首映了主題為「匠心製造,世界的沃森」的紀錄片。
圖說:沃森生物紀錄片中,李雲春展示的2010年曾寫下的目標。
mRNA疫苗,正是李雲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的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今年5月,沃森生物還發布公告表示,與蘇州艾博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博生物」)簽署了《技術開發合作協議》,共同合作開展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並實施商業化生產,以及合作開展帶狀皰疹mRNA疫苗的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並實施商業化生產。
6月,沃森生物再次發布公告,與艾博生物合作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獲批,也是中國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mRNA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僅有美國、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按照12月5日李雲春對投資者的答復,mRNA技術線路的新冠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一旦做成,價值並不低於HPV疫苗。
雖然有了新的方向, 而此次轉讓的澤潤生物股權,也被投資者認為是「賣掉了一個萬泰生物」。回顧機構所出的研究報告,也不難看出對沃森生物HPV疫苗的期待。
如中銀證券在11月5日的研究報告中就表示,沃森生物前三季度研發管線全力推進,研發費用為1.54億元,同比增加262%,「目前公司全力推進二價HPV疫苗的申報生產和上市工作,同時加快九價HPV疫苗和重組EV17疫苗等項目的研發進度。」
天風證券也在11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沃森生物「重磅13價肺炎疫苗有望開啟公司新的發展階段,HPV疫苗系列、流腦系列未來銷售潛力大,亦值得期待」。
今年6月,沃森生物的2價HPV疫苗傳出好消息時,天風證券還曾發布研報表示,沃森生物「2價HPV疫苗銷售峰值有望超過20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8月5日,沃森生物總市值達到頂峰,超過1400億元。此後股價不斷下滑。截至12月4日收盤,沃森生物收盤價報45.66元/股,對應總市值704.74億元。
這意味著,4個月的時間,沃森生物市值已經慘遭腰斬。
㈢ 沃森生物市值多少沃森生物股票最高價位是多少沃森生物股今天價格是多少
疫苗概念在疫情期間很火,許多投資者都投資這個概念,沃森生物也是疫苗概念的,發展前景很好,緊接著就由我來闡述下沃森生物是否值得投資。在進行沃森生物分析之前,我給大家分享一份整理好的生物製品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就能夠領取:寶藏資料!生物製品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2001年被創辦,是國內專業從事疫苗、血液製品等生物葯品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生物制葯企業,成功的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公司主要產品有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等。
簡單介紹完沃森生物的基本情況之後,下面將從亮點分析沃森生物值不值得投資。
亮點一:擁有全球兩大重磅疫苗品種,疫苗產品豐富
經歷數年的研究和技術攻關,公司目前已具備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HPV疫苗,這兩款疫苗當前是全球銷量最高的重磅疫苗儲備品種。公司所控股的子公司上海澤潤研發的重組EV71疫苗申請臨床研究得到回應,目前未過技術審評期。EV71疫苗是在2018年登頂國內最高產值的疫苗品種。除此之外,公司的四價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等多個疫苗產品也都處於不同的研發階段。跟著各疫苗產品研發和注冊申報工作進展不斷加快的步伐,未來實現上市後將為公司的業績持續增長提供穩定的支撐。

亮點二:推進先進生產線設備建設,打造智慧工廠
公司現在已經在雲南省玉溪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生物技術葯生產基地,生產線設備和廠房設施在全球中都比較領先。報告里除了說明擁有了疫苗生產基地的基礎以上,公司將會一直一直的推進HPV疫苗產業化項目和疫苗國際制劑中心建設項目也會在玉溪產業化基地實行。同時,公司將通過設備設施自動化控制和生產質量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融合,進行智能運營分析和風險監控,從而打造智慧工廠。因為篇幅的約束,多出的關於沃森生物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知識,我都已經撰寫好,並整理到後面的這篇研報,點一下就可以獲取:【深度研報】沃森生物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近年來,包括疫苗產業在內的生物產業被定位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予以鼓勵和扶持。根據《中國製造2025》、《2021-2025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醫葯工業發展規劃指南》等相關政策,我們國家將會繼續加快基因與生物技術、遺傳細胞和透傳育種、合成生物、生物葯等領域技術創新,並且在疫苗的研發上繼續下功夫,攻克疫苗相關技術,改善疫苗生產設備,秉承"攻克疫苗技術,發展生物制葯壯大生物制葯產業"為宗旨。而這也就代表著疫苗和生物制葯產業在國家規劃里是很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有很多的鼓勵和扶持政策。沃森生物多年來一直在生物疫苗領域深耕,擁有不俗的研發製造能力,在未來肯定能收獲更好的發展。
總結,生物疫苗行業是國家的扶持行業,沃森生物是很有可能發展起來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對於沃森生物在未來的發展的行情如何,想要知道更加具體的話,把這個鏈接直接點開,有專業性極強的投顧來幫助你進行診股,看一下沃森生物估值方面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沃森生物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02,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㈣ AMEX上有什麼股票
AMEX AMEX (American Stock Exchange)是全美證券交易所或稱美國證券交易所 運行成熟與規范,股票和衍生證券交易突出。 上市條件比紐約交易所低,但也有上百年的歷史。 若有公司想要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需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1)最少要有500,000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大眾所擁有; (2)市值最少要在美金3,000,000元以上; (3)最少要有800名的股東(每名股東需擁有100股以上); (4)上個會計年度需有最低750,000美元的稅前所得。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
1、三樂源集團(American Orientl Bio)(股票代碼:AOB)
公司簡介:
哈爾濱三樂源集團系集科技、工業、貿易於一體的健康醫葯生物高新技術企業企業,下設研究所、制葯廠、大豆肽廠、保健食品廠、化妝品廠、外埠公司。以三樂源品牌為主導
的高科技主營產品為:保健食品類、葯品、葯械類、食品類、飲品類、營養素補充劑、食品添加劑、強化食品七大類。集團在全國建立了三十個分公司、辦事處,擁有近一千個直系代理機構。.三樂源在大豆蛋白肽形成和發展領域居國際水平,企業自己研發的大豆蛋白肽項目獲國家農副產品深加工示範工程項目,集團將致力打造成中國最大、世界最先進的"肽技術"基地。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3年5月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2005年7月18日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2、天獅生化(Tiens Biotechpuorg USA Inc)(股票代碼:TBV)
公司簡介:
天獅集團組建於1995年,是一家以生物高新產業為根本,兼顧金融、地產、教育、文化、物流等多項產業的大型國際企業,在10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在國內注冊了33家省級分公司和100家二級分公司,下設近3000家專賣店。在由全球著名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發布的200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天獅集團以品牌價值74.12億元人民幣名列第64位。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3年10月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2005年4月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3、沈陽生化(愛生葯業)(AXM Pharma Inc)(股票代碼:AXJ)
公司簡介:
愛生葯業是一家致力於OTC和非專利醫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的制葯公司, 在沈陽建有同時符合美國及中國GMP標準的制葯廠, 可生產包括片劑、膠囊、軟膏、溶液劑及外用散劑在內的多種劑型。公司現有及即將陸續上市的產品包括:阿法欣細辛腦片、維膚康乳膏、愛生私語女性潔護乳、新奇士維生素系列等在內的54個產品。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3年4月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2004年10月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4、東方信聯(Telestone Technologies Corp)(股票代碼:TST)
公司簡介:
東方信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0月,是以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為主的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是通信網路的無線接入系統應用技術研究,包括應用產品的開發生產和系統應用技術集成服務。公司總部設於北京石景山新技術開發區,在石家莊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建有自己的產品研究開發中心和生產製造中心,同時在全國各大省市建立有十九個工程技術服務分支機構。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4年8月26日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2005年5月17日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5、楊凌博迪森(Bodisen Biotech Inc)(股票代碼:BBC)
公司簡介:
楊凌博迪森生物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8月,公司注冊資本4920萬元人民幣,是國家石化總局農葯定點生產企業、陝西省新型肥料生產定點企業、陝西省復混肥料生產定點企業、陝西省配方肥料定點企業、陝西省高新技術企業、楊凌示範區科技型企業,也是陝西省和楊凌示範區重點扶持的重點骨幹涉農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有:有機生物復合肥、農葯、液肥和固體肥四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公司的營銷網路中共有銷售網點580多個。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4年3月1日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在市盈率近19倍時以每股$4.8美元價格進行了首期融資,2005年8月26日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6、科興生物(Sinovac Biotech Ltd)(股票代碼:SVA)
公司簡介:
公司是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維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2001年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北大生物城注冊合資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業。公司業務主要為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針對如甲型、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以及禽流感、SARS等人類傳染性疾病的疫苗。
上市進程:
公司於2003年11月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交易,2004年12月獲批准升入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7、新龍亞洲食品有限公司
新龍亞洲食品有限公司是山東龍豐集團公司與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創辦的食品項目投資企業,公司成立於1998年12月,現有龍口、北京、大連、洛陽、成都、岳陽等地生產企業9個,擁有總資產2.8億元人民幣。主要從事方便麵、麵粉、調味品、豆粉、飲料、紙箱、彩印及膨化小食品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8、海南金盤
海南金盤電氣有限公司(中美合作),原海南金盤特種變壓器廠,創建於1993年5月,座落在具有濃郁亞熱帶風情的海南省海口保稅區。金盤電氣是開發、生產節能環保型樹脂絕緣乾式電力變壓器、配電變壓器、箱式變電站、高低壓開關櫃及其他特殊用途變壓器的專業廠家,擁有12000平方米美式標准廠房,年製造能力400萬KVA。
1998年2月,金盤電氣的股票「JST」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第一家中國民營企業。
㈤ 醫葯生物的美國生物制葯行業發展歷程
毫無疑問,美國是生物制葯行業的絕對領先者。美國的生物技術葯物年銷售額佔到全球的60%以上,擁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制葯公司和最先進的技術。美國的生物制葯公司數量也位居全球第一,小型獨資生物技術研發公司的大量出現成為一種美國現象,而在歐洲和日本,這種特徵並不那麼明顯。研究美國生物制葯行業的外部生存環境與產業競爭力的關系,顯然對分析中國生物制葯行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大有裨益。
一、技術突破帶動市場熱情追捧
華爾街每一次對生物技術股的追捧,都與生物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休戚相關。
20世紀50-70年代,基礎分子生物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逆轉錄過程、限制性內切酶、末端轉移酶、連接酶等的發現使得基因重組成為可能,許多難以獲得的蛋白被表達出來。這些被稱為「魔術子彈(magic bullet)」的蛋白多針對一些難以治癒的疾病,干擾素、EPO、胰島素均是這個時期的產物。技術的重大突破使生物技術產品工業化成為可能,許多生物技術公司應運而生,並催生了80-90年代初期資本市場第一次無比高漲的熱情。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股市整體走淡,第一次生物產業投資狂潮亦漸漸平息,生物技術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平淡,IPO減少,生物技術股總市值增長緩慢。而僅僅幾年後的200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實施拉開了第二次生物技術革命的序幕。HGP這將使得許多疾病的病因將被揭開,葯物設計從最初的隨機發現轉向靶向研究。生物技術劃時代的突破性革命重新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2000年,華爾街生物技術股總市值達到3600億美元,幾乎是1999年的3倍!風險投資總額也達到頂峰。
以Amgen為例。該股在Nasdaq上市後股價持續走高,從可獲得的數據來看,1984年末僅為0.104167美元,到1989年該公司第一個產品Epogen獲得FDA批准,股價已上漲到1.020833美元!1991年,公司的第二個產品Neupogen獲得批准,股價亦從1990年末的2.59375美元上漲到1991年末的9.46875美元!
Amgen的股價下一次大幅上漲始於1998年,同期Nasdaq生物技術指數亦大幅上漲,這一次資本市場對生物技術股的熱情追捧主要由於我們在上文提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漸漸浮出水面。
Genentech又是一例。該股股價走勢與其治療型單抗的上市緊密相關。上文表中顯示,Genentech分別於1997、1998年分別上市了2個單抗產品,這是第一波上漲的起源。2003、2004年,該公司又上市3個單抗產品,對應的,股價亦從2002年底的16.58美元一路上揚。
Millennium的股價走勢也許最能代表生物技術股的特徵。該股股價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推進愈走愈高,當Nasdaq為以網路股、生物技術股為代表的科技股瘋狂的時候,該股股價從1998年底的6.47美元一直漲到2000年底的61.88美元,幾乎翻了10倍!而到2001年,伴隨著科技股泡沫的破滅,股價一路下滑,近年來保持平穩。其間的跌宕起伏,也許就體現著生物技術股的魅力。
二、制度環境——產業化的助推劑
美國國會在20世紀80年代初通過的《貝赫-多爾法案》和《斯蒂文森-魏德勒法案》允許將財政資助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並允許將專利授權給某個制葯企業專營。在此之前,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細胞、蛋白等因被認為是天然物質而無法申請專利,這兩項法案的推出使得學術成果向商業化的轉換加快,大量研發型生物制葯公司紛紛成立,大學等科研單位成為早期美國生物制葯公司(包括Amgen和Genentech)的發源地。
美國的小型生物制葯公司初創時大多與科研單位緊密聯系,強大的學術能力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美國科技勞動力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學術研究成果的商業化傾向促使優秀科學家參與到企業中去進行研究開發。美國政府根據科學家的申請,最高可出資100萬美元幫助握有創新生物技術的學者注冊成立新型生物技術公司,以促進該技術的產業化,也就是說,政府投資提高了科學家轉型為企業家的成功率。
資料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報告
三、融資渠道——注入生命之血
生物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資本市場的熱情,20世紀80-90年代初期是美國生物制葯資本狂熱期。美國風險投資業(VC)經歷70年代的萎縮後80年代開始復興,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VC湧入。以Genentech為例,公司最初以一家VC公司的10萬美元作為科研啟動經費,作為回報,該公司持有其25%的股份。9個月以後,另一家VC公司投資85萬美元,持股25%。與上一次注資相比,每股價格從12.5美分上漲到78美分。此時Genentech的產品——生長激素抑制素、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生長激素等還尚在實驗之中。1977年,Genentech合成生長激素抑制素,這一突破再次吸引VC的眼球,公司第三次獲得VC投資額95萬美元,但這家VC公司只得到了8.6%的股份。
VC在支持新生物技術公司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其它制葯子行業一樣,生物技術公司在產品上市之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表中列舉了PhRMA成員葯品研發各階段資金投入比例,這當然也包括生物制葯公司。表中數據表明,超過40%的資金投入集中在上市前臨床實驗階段。由於早期許多生物技術公司脫胎於大學等科研機構,臨床前研發資金多來源於政府撥款,因此VC(還有一些大型化學制葯公司)主要從臨床實驗階段介入進行投資。
Nasdaq市場在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Nasdaq放寬對新上市公司的要求,吸引了大批在80年代開始快速成長的公司,在經過前期的投入後,股票上市是VC退出的最佳方式。Nasdaq對企業上市要求比較低,只要符合下面的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就可以申請掛牌。
80年代,生物技術企業首發上市交易活躍,投資者瘋狂追捧。1980年10月,Genentech作為第一家生物企業在NASDAQ上市,此時,Genentech只有4年的發展時間,主要產品尚在醞釀之中,總收入只有900萬美元,稅前利潤僅30萬美元,總資產500萬美元。但公司上市1小時之內股價從每股35美元漲至每股88美元,成功募集3500萬美元。VC、高科技企業、Nasdaq市場三者之間形成了共同繁榮的局面。
時至今日,VC和IPO仍然是美國生物技術企業募集資金的主要渠道,佔到整個行業募集資金的50%左右。
㈥ 最優質的5隻醫葯股
醫葯股票優質股有:健帆生物、邁瑞醫療、葯明康德、昭衍新葯、艾德生物、歐普康視、大博醫療、健友股份、大參林、凱萊英。
1、健帆生物(300529) :血液灌流相關產品股,我國血液灌流領域龍頭企業。營收和凈利連續兩年保持32%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24 %左右,毛利率84%左右,動態市盈率46倍,總市值243億。
2、邁瑞醫療(300760) :醫療器械龍頭股。營收和凈利持續高增長,凈資產收益率28%一47%之間,毛利率66%左右動態市盈率44倍,總市值1771億。(國外轉A股上市)
3、葯明康德(603259):CRO 行業龍頭股。營收和凈利持續高增長,凈資產收益率21一29%之間,毛利率39%左右,動態市盈率59倍,總市值927億。(國外轉A股上市)
4、昭衍新葯(603127) :20 %左右,毛利率53%左右醫葯臨床前研究服務股,國內安評領域行業龍頭。營收和凈利持續高增長,凈資產收益率動態市盈率153倍,總市值73億。
5、艾德生物(300685) :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龍頭股。營收和凈利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20%左右,毛利率91%左右,動態市盈率59倍,總市值77億。
6、歐普康視(300595) :國內 OK 鏡龍頭企業。營收和凈利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21%一38%之間,毛利率77%左右,動態市盈率71倍,總市值144億。
7、大博醫療(002901) :醫用高健題材股,骨科植入類國內龍頭。營收和凈利連續三年保持16%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在28%以上,毛利率82%左右,動態市盈率40倍,總市值134 億。
8、健友股份(603707) :葯品原料、制劑股,國內注時劑國際化先鋒企業。營收和凈利連續三年保持32%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19%左右,毛利率47%左右,動態市盈率31倍,總市值190億。
9、大參林(603233) :華南地區醫葯連鎖龍頭股。營收和凈利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凈資產收益率18 一37%之動態市盈率31 倍,總市值228億。
10、凱萊英(002821) :國內 COMO 領先企業。營收和凈利持續高增長,凈資產收益率17%一 24%之間,毛利率46% ,動態市盈率53倍,總市值197億。
㈦ 醫美上市公司龍頭股有哪些
醫美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
1、華熙生物:醫美龍頭股。華熙生物最新報價164.65元,7日內股價下跌0.23%;今年來漲幅下跌-12.85%,市盈率為121.96。 全球領先的、以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透明質酸產業化規模位居國際前列,公司是國內最早實現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企業之一;2020年6月,公司擬以2.9億元收購東營佛思特100%股權,佛思特主營透明質酸原料的生產和銷售,建設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透明質酸系列產品生產裝置。
2、愛美客:醫美龍頭股。愛美客最新報價565.91元,7日內股價下跌0.59%;今年來漲幅下跌-13.13%,市盈率為125.54。 國產注射用玻尿酸龍頭,溶液類注射產品營收佔比63.07%,其中爆款產品嗨體表現強勁,整體毛利率高達92.17%,高於茅台,純粹的醫美龍頭股。
3、國際醫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截止目前,公司在建工程項目主要為康復醫院項目。公司已開展的醫美、骨科、生殖業務屬於上市公司。
4、奧園美谷:公司以綠色纖維為紐帶,將在高端紡織品、醫美、健衛等應用領域進行探索,特別將依託控股股東中國奧園集團在上海東方美谷(國內醫美、化妝、健康產業基地之一)的戰略布局。
5、蘇寧環球:未來2~3年預計醫美凈利潤5000萬+,目前4家機構沒有並表。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一致預期15億元,佔比3.3%。 華神科技:醫美醫院項目尚在推進中。
6、德展健康:公司控股子公司漢肽生物正在進行醫美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7、通策醫療(600763): 醫療服務龍頭。通策醫療2021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4.62%至8.19億元。 擁有昆明市婦幼保健生殖醫學醫院有限公司,主營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出資設立三葉兒童口腔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定位中高端兒童口腔細分市場。
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