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馭視科技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馭視科技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2-08 14:26:47

1. 2月汽車出行大事件:車企拯救口罩危機;寧德時代牽手特斯拉

[億歐導讀]?2020年2月,車企轉產拯救口罩危機;蔚來官宣落戶合肥,項目計劃融資超百億元;寧德時代官宣「牽手」特斯拉;計劃融資200億擴大電池項目產能

寧德時代官宣「牽手」特斯拉;計劃融資200億擴大電池項目產能

2月3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與特斯拉以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特斯拉)簽訂《ProctionPricingAgreement(China)》協議。上述協議中約定,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供貨期限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2月28日,寧德時代計劃通過私募融資200億元人民幣(約合28.5億美元),用於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建設、研發及補充流動資金,以提升盈利空間。寧德時代在提交給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此次融資將幫助公司擴大其在福建、江蘇和四川的電池工廠的產能,預計將新增鋰電池產能超52GWh,以及一個儲能研究項目。

高德地圖聯合交管部門在上海、重慶等上線「入境登記」功能

2月6日,高德地圖聯合交管部門在上海、重慶、鄭州、蘇州上線「入境登記」功能。春節返程用戶可通過高德地圖在線完成健康信息登記,從而減少返程過程在疫情檢查站的停留和等待時間。

Uber2019年財報發布,全年虧損超85億美元

2月7日,Uber發布了該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Uber營收40.69億美元,同比增長36.82%,優於分析師預期40.6億美元;凈虧損10.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大24.83%,小於市場此前預期。

在2019年裡,Uber營收141.47億美元,同比增長25.53%;調整後的凈收入為128.97億美元,同比增長25.25%。值得一提的是,Uber全年凈虧損更是超過85億美元。

LyftQ4營收10.171億美元創新高,虧損持續擴大,股價跌超10%

2月12日,美國打車平台Lyft公布了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在第四季度,Lyft營收為10.171億美元,同比增長52%,創下該公司史上單季度營收最高紀錄,並超出分析師普遍預期的9.84億美元;凈虧損3.560億美元,同比增長43%。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Lyft全年營收36億美元,同比增長68%,同樣創下該公司史上最高紀錄,超出市場預期;全年凈虧損26億美元,與2018年凈虧損9億美元相比,同比擴大近3倍。

網路Apollo獲IATF16949認證,加速自動駕駛量產進程

2月24日,Apollo宣布近日已獲得IATF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符合性證書,這是汽車行業內最具權威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由國際知名標准認證機構T?VNORD北德頒發。與此同時,Apollo與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質量管理中心中國分公司(VDAQMCChina)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質量管理委員會中國區(QMAChina)特邀中國企業嘉賓參與行業閉門會議。

馭勢科技獲新一輪融資,博世再加碼中國自動駕駛

2月26日,馭勢科技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有深創投(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中金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基金。馭勢科技稱,2020年將持續開放融資,為公司發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估值超30億美元

2月26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合作,與此同時,雙方將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總額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瓜子二手車和毛豆新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宣布降薪

2月28日,瓜子二手車的母公司車好多集團發布了2020年2月和3月份的降薪方案,集團VP層:M6及以上全序列降薪50%;集團總監層:P9M4、P10M5全序列降薪40%;集團崗位:P序列、M序列降薪30%,補償假期13天。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對話吳甘沙:博世投資馭勢背後,低速無人車已至爆發前夜

▲馭勢科技與上汽大眾合作打造的自動駕駛乘用車

結語:自動駕駛分領域「春暖花開」

自動駕駛創業潮在國內於2016年興起,在資本的加持下,出現了一系列創企,並在2017和2018年實現了快速發展。

不過進入2019年後,由於經濟大勢放緩,加之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時間遙遙無期,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了一種自動駕駛寒冬期的跡象。

然後在2020疫情期間,低速無人駕駛車輛在物流、配送、清潔、消毒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和應用能力。

業界對低速無人車的關注度明顯又提升了起來,加之限定場景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度更高,且已經到了可大規模量產應用的前夜,因此才出現了眼下這波春暖花開的態勢。

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的低速無人車應用落地案例出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巨頭加持,中國自動駕駛迎來新年的第一縷春風

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已經經歷了一輪淘汰和發展,在第一階段靠人才吸引投資者,第二階段靠技術(原型車)吸引投資者,目前,大多數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已經發展到了第三階段,靠商業化落地吸金,通過自動駕駛路測和Robotaxi試運營等來獲得資本認可,但長久以來一直無法躍遷到下一個階段,進入規模化常態運營階段。隨著產業資本在資金和資源上的大力扶持,中國的自動駕駛頭部公司也將正式進入與美國頭部企業相同的段位,翻開規模化運營的新篇章。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馭勢科技這家公司怎麼樣

馭勢科技是做自動駕駛的,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在業界名聲很不錯啊,是目前在無人駕駛領域商業化做得很領先的一家公司,在北京和上海都有辦公室的。馭勢科技重在研發,在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方面都已經有推向市場的經驗,業務上已形成了可規模化部署的L2-L4級智能駕駛系統。總體來說前景是相當看好。

5. 馭勢科技的研發實力怎麼樣

馭勢科技是一家致力於無人駕駛商業化的創新型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個非常典型的創新技術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吳甘沙,趙勇,姜岩,周鑫和彭進展擁有非常專注的技術背景,業務上已經形成可規模化部署的L2-L4級智能駕駛系統,並且已經與十餘個頭部客戶協同創新,在多個商業場景中率先落地,吳甘沙在創業前曾是擔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擁有數百人的頂級研發團隊和完整的知識產權布局。這樣一個核心創業團隊的專注能力是毋庸置疑了,在北京設有總部,上海,浙江(嘉善),深圳和柳州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數百人的頂級研發團隊和完整的知識產權布局。

6. 馭勢科技怎麼樣待遇好嗎進了復試考慮要不要去

馭勢科技是無人駕駛行業商業化的領導者,行業前景光明。馭勢科技自身公司福利待遇也很好,薪資組成是現金+期權的模式。而且團隊成員很年輕哦,老闆也是做技術出身的,公司里技術大牛很多!如果是演算法或者web開發這一類的崗位的話,那你本身也很厲害了,馭勢科技對技術崗位本身的招錄要求是很高的,先預祝你成功!

7. 疫情下的「資本寵兒」:20家車企獲融資,自動駕駛領域火熱

[億歐導讀]?2020年2月,共有20家業內公司更新了投融資信息,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出行(5家)、自動駕駛(5家)、零部件與汽車後市場(4家)、汽車流通(3家)、智能網聯(2家)……

此外,從融資金額上來看,在全行業20家完成融資的企業中,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僅在本月便完成3筆融資,並憑借共計159億元融資位居榜首。截至目前,蔚來累計公開總融資額已超500億元。如今,邁入2020年的蔚來,正設法自救,打造更多的想像空間。

02部分企業融資情況簡介

吾眾汽車科技獲600萬元投資,深耕江浙汽後市場

2月7日,吾眾汽車科技宣布,2020年1月獲得杭州泰方投資的6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料顯示,吾眾汽車科技是一家新型汽車後市場服務平台,聚焦服務於5-30萬輛私家轎車保有量的城市和城鎮,主要業務涵蓋洗車美容、維修保養、鈑金噴漆、車輛改裝、車險代辦、事故車維修等。自創始之初,吾眾汽車科技便重點探索區域連鎖經營模式,目前已經構建由標准社區門店+鈑噴中心組成的服務連鎖層級和體系。

Turo獲3000萬美元融資,數位名人股東加註P2P共享汽車

2月7日,P2P共享汽車獨角獸Turo宣布,已從曼哈頓風險投資公司(ManhattanVenturePartners)和Allen&Co.那裡獲得3000萬美元的F輪融資。不過,Turo的擴張計劃卻受到了限制。Turo首席營銷官AndrewMok表示,只有將重點放在那些租車至少一天的客戶身上,公司才有利潤可講。

作為新一輪融資的部分「代價」,這家公司增加了幾位名人股東,其中包括NFL球星拉里·菲茨傑拉德(LarryFitzgerald)、NBA球員維克多·奧拉迪波(VictorOladipo)和說唱歌手Chainz。對此,Mok表示,「讓這些人加入進來,將真正有助於品牌推廣,使品牌變得更具有知名度。」

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獲8.56億美元融資

2月25日,據外媒報道,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從日本投資者處獲得融資8.56億美元,其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投資7.06億美元,日本IT服務公司TIS投資1.5億美元。Grab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為東南亞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保險以及理財產品。

僅1個月完成3筆融資,蔚來開啟「瘋狂」融資模式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領導均出席簽約現場,根據協議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落戶合肥。

據悉,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該項目計劃融資145億元,用於公司研發、市場體系建立和運營;同時,規劃建設總部及研發基地、第二生產基地。

就在本月,蔚來曾宣布完成2筆累計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這意味著,僅在2020年2月,蔚來便已獲得3筆融資,融資額共計159億元。

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估值超30億美元

2月26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合作,與此同時,雙方將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總額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小馬智行表示,此次合作關系的加深,有利於雙方將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平台及技術更加深入進行融合。未來,二者將利用雙方技術、知識及服務,為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馭勢科技獲新一輪融資,博世再加碼中國自動駕駛

2月26日,馭勢科技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有深創投(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中金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基金。馭勢科技稱,2020年將持續開放融資,為公司發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CEO吳甘沙表示,馭勢科技為物流、出行兩大領域提供無人駕駛技術,與博世合作將幫助公司實現產品和服務升級,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全球客戶。資料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馭勢科技,總部位於北京,專注研發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曾獲創新工場、真格基金、青山資本、西科天使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目前,公司還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浙江設有創新試制中心,在深圳、廣西、成都、鄭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疫情再催熱自動駕駛產業 多家小企業裁員產業鏈上淘汰反而加劇

博世展示創新性技術與前沿解決方案企業供圖

《戰略》刪除了徵求意見稿中關於2020年智能汽車發展目標的內容,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了新的願景:到2025年,中國標准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准、產品監管和網路安全體系基本形成,並展望2035到2050年,中國標准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相比徵求意見稿,《戰略》將中國智能汽車標准體系的形成延後了五年,中泰證券認為,這更加符合當前的行業現狀和產業發展規律。

在具體的發展任務上,《戰略》就對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准、產品監管以及網路安全六大方面進行了戰略規劃。相比徵求意見稿,新強調了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智能汽車應用試點、推動5G和車聯網協同建設等內容,並提出予以財政支持和產業投資引導。

智能汽車相關概念股隨即增漲,且多家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業務布局對《戰略》做出回應:均勝電子稱受益政策推動,公司估值有望享有溢價;保隆科技由於股價連續上漲,發布公告稱公司智能汽車相關產品目前營收佔比較小,可能存在業務項目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

目前,國內多家車企和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布局自動駕駛,盡管有不少企業號稱達到L4級別自動駕駛,但真正量產的技術也就在L3級別,且大部分車企都還停留在L2級別的輔助駕駛上。曹鶴認為,疫情過後,自動駕駛行業最終還是要按自身的產業規律發展。「萌芽階段已過,成長期會比較長,目前處於成長期的初期。」其稱。而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15年至2017年自動駕駛領域融資數量和金額呈現大幅上漲,但2018年和2019年出現回落。

「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目前已經過了『期望膨脹期』,正朝『泡沫破裂低谷期』跌落。2020年自動駕駛的投融資將更加務實,關注未來幾年能落地、量產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應用。」今年年初疫情爆發前,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稱。而鹿文亮認為,《戰略》推出後,智能汽車的發展方向也定了,後面將加速發展,資本應該會更加重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疫情概念發酵:小馬智行、馭勢科技獲巨額融資

文/白楊

今日,國內兩家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幾乎同時宣布了融資喜訊。馭勢科技(UISEE)公布在B輪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小馬智行(Pony.ai)也宣布獲得豐田投資的4億美元融資。

事實上對自動駕駛行業而言,好消息還不止於此,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近期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獲得融資較為密集,多家投資機構和行業巨頭,正在與Momenta在內的幾家自動駕駛科技企業洽談中,更多好消息還在路上。

行業內的投資,除了資金上的支持,將來還有可能是技術上的協同發展。馭勢科技告訴Autolab,「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劃分為高速公路、城市、限定場景三大領域,馭勢科技目前發力的限定場景自動駕駛,跟博世有很好的契合性,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我們期待和博世在未來能夠碰撞出更多火花,真正為產業界賦能。」

博世與豐田的主動出擊,也為國內車企敲響了警鍾,是否應該趕上這波節奏,搶灘登陸優質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畢竟高瞻遠矚也是成為國際車企的必修課,近水樓台不得月,笑話就鬧大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0. 專訪馭勢科技彭進展:智能駕駛進入下半場,為全行業交付AI駕駛員

出品 搜狐 科技

作者 宋婉心

5月17日,2021搜狐 科技 5G&AI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馭勢 科技 聯合創始人、首席系統架構師彭進展作為嘉賓,發表了題為《AI重塑未來出行與物流——「AI駕駛員」賦能全場景自動駕駛落地》的主題演講。

演講後,他接受了搜狐 科技 的專訪,針對馭勢 科技 的自動駕駛技術特色、機場場景的落地案例,以及更多細分場景的實踐情況進行了詳盡解答。

彭進展指出,馭勢 科技 在自動駕駛領域主張「真無人、全天候、全場景」的無人駕駛平台,「為全行業交付AI駕駛員,來賦能出行和物流新生態」。

2019年,馭勢 科技 與香港國際機場正式開展「無人物流」運營,部署了多輛無人物流車,在機場內實現端到端的貨物運輸試運營,自主駕駛路線覆蓋地上地下、室內、隧道等各類復雜環境。

而今年年初,落地進程得到進一步推進。香港國際機場1月宣布,行走機場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拖車將於今年第一季度全部改為無人駕駛物流車,全面取代傳統人力駕駛的拖車,運送海天客運碼頭旅客的行李。

馭勢 科技 已經先後與境內外多個國際機場開展合作,成為國內甚至世界范圍內最早將無人駕駛應用智慧機場建設的無人駕駛公司。

「在機場裡面,無人駕駛的挑戰是非常大的。第一就是安全,因為要跟飛機有接觸,所以安全的要求非常高。 第二,機場除了對安全有要求之外,對效率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因為這個航班都是嚴格按照時間來管理的,特別是香港機場整個航班特別密,地方還很小。 第三是環境,香港機場是填海填出來的,是靠海的環境,台風、暴雨、高溫、煙霧,對技術本身、無人車產品的質量,以及運營的壓力都很大。」

彭進展向搜狐 科技 表示,經過500多天的運營,以上三大難點已經基本克服。

而針對當下的造車熱潮,彭進展認為,正是因為大家看到了智能駕駛進入了下半場,自動駕駛公司解決了技術、產品和第一批規模化商業化落地,讓整個行業看到智能駕駛的爆發到來,所以才有這么多公司開始加入智能駕駛車的製造,這本身正是對過往自動駕駛 探索 的肯定。

以下為專訪實錄精編:

搜狐 科技 : 您先向搜狐的網友簡單介紹下您在馭勢 科技 主要負責的工作,以及馭勢的技術特色吧。

彭進展: 我在馭勢主要是負責技術研發和無人駕駛平台的一些搭建工作,目前來講是專注於把無人駕駛演算法和系統打造的更好更智能、更安全。我們叫真無人、全天候、全場景無人駕駛的平台,為全行業交付「AI駕駛員」,來賦能出行和物流新生態。

搜狐 科技 : 馭勢 科技 和香港國際機場的合作,是業界知名案例,今年年初消息,雙方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也開始投入運營了,可以看出無人駕駛在機場的運用已經逐步上量,機場場景的落地,有怎樣的難點?技術方面,馭勢又是如何做到業內最先突破的?

彭進展: 大概2019年12月份,我們就開始在機場裡面做常態的無人化的運營。剛開始幾台車,現在幾十台了,特別在去年疫情期,機場場景看到了無人車的優勢,大量的推進它的部署和應用。

在機場裡面,無人駕駛的挑戰是非常大的,第一就是安全,因為要跟飛機有接觸,所以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剛才我也介紹,我們在機場無人車上,除了本身無人駕駛系統的安全和冗餘,我們還打造了「去安全員」的系統,甚至還提供了另外一套對機場的各種場景和環境進行監測,避開飛行器、車輛,並保持一定距離的智能系統,全方位地保證了無人車在機場運營的安全,在機坪區運營的安全。

第二,機場除了對安全有要求之外,它其實對效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這個航班都是嚴格按照時間來管理的,特別是香港機場整個航班特別密,地方還很小,所以效率要求非常高,要求無人車必須在多少分鍾之內完成服務,不能超過這個,超過一次就相當於要記一次過。我們也是在效率方面要保證我們的無人車,不能出錯了就停在那,你必須保證它時刻能運營,它出錯了必須有別的方式來繼續提供服務。

第三是環境,香港機場是填海填出來的,是靠海的環境,台風、暴雨、高溫、煙霧,對技術本身,無人車產品的質量,以及運營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基本上經過500多天的運營,這三個困難我們都克服了。

搜狐 科技 : 馭勢 科技 還在發力其他哪些細分場景?是如何布局的?哪些應用是投入重點?

彭進展: 我們目前在很多行業都發力,我們是全場景的AI駕駛員,我們提供的是AI駕駛服務,除了機場,我們在全世界最現代化的工廠,100多台無人車,在提供AI駕駛員的常態化運營。除此之外在公交,無人巴士方面,在RoboTaxi方面,在乘用車領域和無人配送方面我們也在發力,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全場景的AI駕駛員應用在除了這些所謂的特定的場景,也包括各種開放場景。

搜狐 科技 : 2018年時,您預計無人駕駛的成本下降到可大規模商業化還需要3-5年,現在來看,這個進度實現了嗎?

彭進展: 2018年的時候,現在看來判斷還稍微有點保守,實際上現在已經現在大家都在談無人駕駛的下半場,上半場主要來講還是技術產品,以及它是否能夠 探索 真正的商業落地價值,到了下半場都已經證明了。

我們在去年就已經開始規模化運用無人駕駛技術,在很多場景有很多應用。到今年,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無人駕駛裡面一個核心的關鍵器件——激光雷達它的成本下降的非常快,3年前那時候幾萬塊錢,現在有幾千塊錢的激光雷達可以選擇,再過三年,幾百塊錢的都有,大大促進無人駕駛產業化降低它的門檻,促進它的到來。

搜狐 科技 : 像網路這樣做自動駕駛技術的廠商也已切入造車,您如何看待當下的造車熱潮?馭勢是否有計劃下場造車?

彭進展: 正是因為大家看到了智能駕駛進入了下半場,我們解決了技術、產品和第一批規模化商業化落地的征服了這些困難,讓整個行業看到,智能駕駛的爆發的到來。所以才有這么多的公司開始加入智能駕駛車的製造,這本身來講,對我們過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堅持是一個肯定。

其次,我們還是堅持我們的觀點,我們不造車,我們只提供AI駕駛員,跟全行業的其他的造車的公司一起合作,因為進入到下半場,行業開始慢慢的整合,觀點就是誰擅長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的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智能駕駛的未來更快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