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ID在互聯網eID金融直通支付時都有哪些應用
您通過網路商城選擇購買商品後,直接點擊網路eID金融直通支付菜單,通過IC卡終端插入eID晶元借記卡,輸入eID認證碼,由公安部對客戶身份完成遠程認證,銀行收到認證數據(姓名和身份證證件號碼、交易金額、產品代碼和商戶檔案編號等)後對載入eID的晶元卡賬戶資金進行直接支付扣款,扣款資金根據商戶檔案編號清算到網路商戶在工商銀行開立的對公賬戶,完成個人到網路商戶的交易清算。
2. eID到底是什麼,1分鍾看懂它
在我看來,eID就是,線上注冊時保密驗證。
還有個CTID叫網證(支付寶和微信都有),主要是線下身份認證。
下面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eID官方介紹:
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晶元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根據載體類型的不同,eID目前主要有通用eID與SIMeID兩種,其中通用eID常載入於銀行金融IC卡、社保卡、USBkey、手機安全晶元等,SIMeID主要載入於支持SIM/USIM功能的載體,常見的有SIM卡、USIM卡、SIM貼膜卡、eSIM晶元等。
3. 健康證附件是身份證嗎
是的
電子身份證標識,簡稱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晶元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截止至2017年9月,電子身份標識技術,已經開始應用於銀行卡。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八千多萬張載入eID的金融IC卡。
4. 網路身份證的發展前景
2015年6月,據某網站記者從公安部獲悉,獨立於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已通過國家密碼管理局的安全審查,開始向公民簽發eID(公民網路電子身份標識)。用虛擬身份的推廣,避免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
截至2015年5月,載入eID的工商銀行金融IC卡已在全國發行1600餘萬張。上海銀行、民生銀行信用卡等也即將發行載入eID的金融IC卡。eID在電子商務、民生服務、在線法律服務、互聯網金融、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應用推廣試點工作也正在廣泛開展。
5. 電子身份證可以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嗎
公安部日前總算放出了「大招」,電子身份證標識載入手機卡的年代行將來臨!不法之徒的好日子行將一去不復返!
電子身份證標識,簡稱eID,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晶元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公安部第三研討所的工作人員表明,eID載入手機卡僅僅一個開端,未來,包含不動產權自助查詢、食葯查看等方面,eID都將大顯神通。
現在,電子身份標識技能,現已開端應用於銀行卡。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八千多萬張載入eID的金融IC卡。
而在行將到來的10月,全國首個將eID運用到不動產掛號領域的項目也將在海口正式運轉。
在海口市處理不動產權證的公民將都能取得一張eID不動產權卡,在保證個人信息安全的一起,持卡人還可享用金融機構至少20萬元的授信。
可見,一個靠傳統身份證進行身份驗證的年代行將成為過去,而把數字身份載入在手機SIM卡中,全新的在線身份信息驗證,將變成未來的發展趨勢。
科技改變生活,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服務於大眾。
這是一個充滿創新的時代,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誕生;這是一個充滿創造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被應用到我們的生活里;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未來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6. eID是什麼
eID是指公民網路電子身份標識,即electronic identity,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卡晶元為載體,由公安部門審核、統一簽發給公民的、用於在互聯網上遠程證實身份的、普適性的網路身份證件。為提高晶元借記卡網路交易與信息安全,切實保障客戶權益,我行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在全行范圍內發行推廣載入eID功能的晶元借記卡,晶元借記卡載入了eID應用即為eID晶元借記卡,在卡片背面印有eID標識。
7. 什麼是Mobile eID系統
Mobile eID系統是以支持載入eID的金融IC卡、SIMeID等多種eID載體的移動簽名平台(MIDP)為核心,為eID發行和服務體系實現移動環境下各類eID服務提供底層技術支撐的業務系統。目前由中信網安依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技術支持在搭建該系統。
8. 工行的eID晶元借記卡是什麼
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存有外幣的儲蓄卡,到指定營業網點向本人的境內賬戶匯出外幣。如向境內他人賬戶劃轉外幣,收款人應為直系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請您攜帶本人及對方有效身份證件,戶口本、結婚證等兩人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及復印件、存有外幣的儲蓄卡或賬戶到指定營業網點辦理。如需查詢網點信息,請致電95588客服查詢。
目前通過手機銀行僅能辦理注冊賬戶間的境內外幣轉賬業務。如需辦理,請登錄手機銀行,點擊「轉賬匯款-注冊賬戶轉賬」,按照頁面提示選擇幣種和鈔匯標志,填寫相關信息進行操作。
溫馨提示:
1.外幣轉出交易遵循「同城同行同戶名」原則,即轉出賬戶和轉入賬戶的開戶地、所屬銀行及戶名需相同;
2.借記卡的外幣匯戶可以直接向信用卡鈔戶轉賬,轉出時鈔匯標志選擇「現匯」即可。
(作答時間:2020年8月20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9. 為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公安部有什麼動作
電子身份標識,簡稱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晶元為載體的網路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簡單來說,eID就是公民在網路上的一個身份標識。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證那樣的證件。
這項技術最關鍵的是:未來,當你使用載有eID的銀行卡或手機卡進行交易時,網站後台可以在線辨別eID的真偽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戶的身份信息!
目前,電子身份標識技術,已經開始應用於銀行卡。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八千多萬張載入eID的金融IC卡。
未來,隨著EID身份證的來臨,以後出示一張身份證,即可實現支付、領取工資、網上交易、個人誠信情況、不動產等等均可實現一體化!
理論上一旦身份證EID化後,個人信息將沒有黑市買賣的意義存在!而網路詐騙份子詐騙的錢也將直接劃入對應的身份證賬戶當中,而讓網路詐騙份子失去詐騙工具!
可見,一個靠傳統身份證進行身份驗證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把數字身份載入在手機SIM卡中,全新的在線身份信息驗證,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科技改變生活,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服務於大眾。
這是一個充滿創新的時代,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誕生;這是一個充滿創造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被應用到我們的生活里;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未來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10. 網路身份證有什麼用
網路安全的管理是世界性難題。過去20年裡,中國互聯網管理一直隨著網路發展的現狀和技術不斷調整,經歷了由虛到實、由弱到強的轉變。截至目前,不僅是中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推廣網路身份證。在推廣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爭議,特別是在技術、數據和資源方面上,政府、企業及相關機構如何進行共享與合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晶元為載體,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公安部正在力推「網路身份證」(electronic Identity,簡稱eID),由於其加密演算法在理論上是不可破解的,即使被讀出,也只是沒有意義的字元串,聽起來比「居民身份證」要「酷炫」。
那麼網路身份證長什麼樣?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怎麼用?安全性有多高?
有什麼用
日常生活中,網路應用廣泛,需要注冊、登記個人身份信息的地方也就越多,一次次在各大網站輸入個人信息的結果,除了時有發生的手機一丟,個人財產被盜用外,每天各種推銷電話一個接一個也是令人不厭其煩,經常發生QQ號被盜、Q幣被盜、網上購火車票賬戶被搶注等情況,賬號追回手續非常復雜不說,也不安全。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的網路遠程身份驗證普遍使用「關聯比對」方法,即將用戶輸入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傳到後台對個人信息的正確性進行比對來認定其身份。負責簽發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業部負責人嚴則明介紹,中國缺少網路身份識別和服務的公共基礎設施,絕大部分網路應用只能以姓名、身份證號等身份信息在網上認證身份,這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深層原因。
一旦使用eID,如果發生網路賬號被盜情況,只要eID還在用戶手上,就可以立即重置密碼,因此賬戶就沒有被盜用買賣的空間。此外,還可以規定關鍵操作必須使用eID,如網路上的買賣行為必須插入eID,這樣即使密碼被竊取,也不會造成損失。
北京科江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冠寧認為,「網路身份證」能有效解決不同領域的網路安全登錄和可信支付問題,實現全民一卡通上網。
據徐冠寧詳細解析,網路身份證項目主要解決海量用戶的網路身份認證和海量表單(如就診支付單、銀行轉款單、購物結算單、選舉投票單等)數據的完整性驗證。同時,利用網路身份證的客戶端加密系統,建立數據加密「安全層」,使每位用戶的電腦和手機具有簡捷的加密能力,保證用戶的郵件、簡訊和語音等數據以密文形式傳輸,從而解決網路詐騙、泄密、謠言、賬戶資金被盜等安全問題。
長什麼樣
「網路身份證」並不像「居民身份證」那樣,擁有獨立的一個證件,而是搭載在一張銀行卡的晶元上,放在讀卡器或智能手機背面讀取,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購物,物流狀況也一目瞭然,看上去與普通的銀行卡沒什麼區別。
一旦辦理,只憑姓名和eID,不需要其他個人隱私信息,就可以在實名的網站完成注冊,而真實的個人信息保存在公安部資料庫中或是其託管的資料庫中,其他網站管理人員是看不到的。網站將eID提交給公安資料庫進行查詢,返回結果僅是狀態信息,即此人是否真實存在,以及eID是否有效,結果中並不帶有任何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隱私信息。這樣既達到了實名的真實性要求,又達到了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
據統計,目前工商銀行已在全國發行1600餘萬張搭載了eID的金融IC卡。除此之外,上海銀行、民生銀行信用卡等也即將發行載入eID的金融IC卡。用戶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即可前往指定銀行網點辦理。需要提醒的是,辦理了載入eID的金融IC卡並不代表就擁有了「網路身份證」,而是需要在申領eID卡後及時開通eID才能使用全部功能。
有哪些顧慮
eID使用後,真能徹底解決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嗎?
安全和便捷往往是一對矛盾體,越注重便捷,越難以兼顧安全;反過來也是如此,越有安全保障,則越無法做到便捷。由於網路身份證是個人在網上的惟一身份標識,只要被識別,就可從事金融和商業等活動,若被盜取,後果很嚴重,損失不再是幾個騷擾電話那麼簡單。由於網路身份證的功能很集中,因而安全防護勢必要十分嚴密。
《國際金融報》記者瀏覽了各大網站網友對此事的評論,總結下來,大家對「網路身份證」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的疑慮。首先是「網路身份證」是否具有強制性現在仍未有定論。如若強制性實行,沒有「網路身份證」就沒法上網了?如果不強制實行,那麼還是會有人趁虛而入,破壞網路安全,「網路身份證」也就形同虛設了。此外,「網路身份證」的密碼問題可能會成為其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難題,如果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是一個密碼,那麼只要一處「網路身份證」被泄露,網上所有的信息都將不保。據記者了解,eID連接著一切,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社交網站、第三方支付等,不法分子一旦破解一處密碼,其他的豈不都不保。
除此以外,很多網友對「網路身份證」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解,以為這樣就可以幫助自己在網路上實現「隱形」,進而可以讓自己在網路虛擬世界為所欲為了。其實不然,「網路身份證」和現實中的身份證一樣,每個公民只能有一個與其真實身份對應的eID,這個eID在網路上代表的就是一個特定的公民。這樣一來,消費者就必須像保存身份證一樣來保存好「網路身份證」,一旦丟失、被盜、被借用,那麼可能就會像現實中的身份證被盜用一樣,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和困擾,甚至因此捲入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