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金融恐慌買入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金融恐慌買入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3 06:44:52

A. 經濟蕭條為什麼要買進證券

美股研究社中提到,巴魯克在1893年金融恐慌之後,察覺到,以經濟蕭條時期極低的價格買入證券,受益於必將到來的經濟復甦,便能賺到很多錢。

但那個時候巴魯克還無錢投資,無法利用自己看到的機會。所以當1903年金融恐慌襲來的時候,巴魯克早在1902年便將手中持有的大部分證券賣出兌現了,以便市場下跌時,會有現金買入證券,然後再等待將來國家經濟出現增長。

巴魯克這么做也是因為一定程度上,證券有保值的作用。

B. 1837年美國經濟恐慌原因

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機,對於宏觀經濟的發展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歷史有重演的特性,它會一直持續到教訓被人領悟為止。」無論是從宏觀經濟走向,還是微觀經濟投資,它們都有極大的借鑒意義。今天向大家介紹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金融的發展,不僅推動社會的發展,也是維護現代社會秩序的必要手段。《貨幣戰爭》中介紹過,世界由金融之手所掌控,是否屬實有待考證,但金融業已經影響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可以創造財富,也可以催生泡沫,一個國家金融泡沫的破滅可以顛覆這個國家甚至世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美國金融恐慌發生的過程

1837年的美國,時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出於發展美國經濟的初衷,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但這一舉措猶如引爆了連接這無數炸葯的雷管,促成了金融恐慌的發生。

19世紀早期,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因此也沒有發行統一的紙幣,聯邦政府的貨幣供應僅限於各種鑄幣。紙幣則是由數以千計的各州批準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券,這些銀行良莠不齊,因此流通相對閉塞。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美國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第二合眾國銀行,許可證規定期限是20年。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並做出了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傑出貢獻。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

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很多州立銀行在運營中存在很多隱患,第二合眾國銀行通過拒絕接受它認為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站在銀行的角度這種作為毋庸置疑,只有減少壞賬,才能維持銀行的發展和幣值的穩定。但站在人民的角度,這種做法卻削弱了公眾對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心,因為人們更喜歡信貸寬松、要求不嚴格的州立銀行。到19世紀2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都不再接受第二銀行。

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認為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來自民間和政界的一些反對者認為,這家銀行代表著少數富有者的利益,而且由於外國人的存款太多,給年輕的共和國的穩定帶來了隱患。

為使美國經濟擺脫其嚴格的控制,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這些銀行因此迅速被傑克遜的政治對手們稱為「被寵幸的銀行」。

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這次泡沫中,許多的土地都是聯邦政府賣給居民或投機者的。政府的土地辦公室在1832年的土地銷售總額為250萬美元,到1836年這一數字達到了2500萬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又頒布實施了自由銀行法。自由銀行法允許最低資本金為10萬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銀行,沒有任何其他的要求;並且各州的申請手續也已大大簡化。銀行如雨後春筍般而起,而草率地創辦銀行導致詐騙猖獗,銀行業務品質低劣。這就意味著,美國從統一發行紙幣回歸到原來無紙幣的年代。在今天來看,這種做法是相當愚蠢的,但是在當時的年代,確實受到民眾的支持。

而傑克遜應對的做法是將投機活動攔腰截斷。他將《鑄幣流通令》作為一個行政命令簽署,要求除極個別情況外,以後購買土地都必須用金幣或銀幣支付。傑克遜希望他的措施將會阻止全國的投機活動,但這些措施的效果遠不止於此,它還對美國經濟起了緊急剎車的作用。

1836年,國會決定將大部分的貴重金屬從第二合眾國銀行中取出,轉移到各個州政府使用。傑克遜還下令財政部從1837年2月份開始,每個季度都從財政部在第二合眾國銀行的存款中取出900萬美元,並根據各州的人口按比例分配給各州。

傑克遜所有的措施都只是為了健全他所認為的金融業,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令他大出意外。

由於對鑄幣的需求激增,銀行券的持有者開始要求用銀行券換取金銀鑄幣。銀行的貴重金屬存貯都不足,為了籌集急需的錢,不得不盡快收回貸款。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美國的經濟恐慌開始產生。

第二合眾國銀行由於之前過多地發行了紙幣,巨量的兌付請求幾乎耗盡了它的資源,同時,該銀行延期申請遭到傑克遜總統拒絕,被迫縮身成了一家州立銀行,並停止了一些貸款發行。這次恐慌同樣嚴重地削弱了州銀行,很多實力較弱的銀行因為黃金儲備較少紛紛破產,沒有倒下的銀行也紛紛「耍無賴」:即拒絕償還貸款。在1837年底,全美的所有銀行,至少是那些還沒有破產的銀行,都終止了金幣兌付。

英格蘭銀行為避免黃金流出國門,開始提高利率,這導致英國的棉花進口量下降,進一步影響了美國的經濟。而且,因為英國國內的利率升高,所以英國的投資者不再願意將錢投入到美國的證券上,這對華爾街證券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美國陷入了嚴重的「人為」貨幣流通量劇減的境地,最終引發了1837年經濟大恐慌。

股票價格復仇似的開始下跌,破產很快蔓延至所有的行業,全美90%的工廠關了門,失業率奇高,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當幾個州的州政府試圖為它們的債務進行再融資時,發現市場上根本沒有人願意購買它們的債券。政府的收入雖然在1836年達到了5080萬美元,在1837年卻只有2490萬美元。傑克遜的聯邦政府不欠債的美好願景一去不復返了,美國歷史上首次進入了蕭條時期。

C.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金融危機是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跳水導致的全球范圍的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在2007年及之前,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都欣欣向榮,以致於銀行都不顧個人購房貸款者的個人信用就隨意發放貸款。

這時美國政府看到經濟有些過熱了就實行宏觀調控——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這兩者提高了,銀行就要提高購房貸款的利率。

本來許多購房者都是買房來投資,自己本身並沒有太多收入,自然還不起,那麼就導致銀行也收不回貸款,只好收回房子再轉手賣,房子的供大於求,自然價格就跌,而銀行也無法收回資金了。於是,一場金融風暴蔓延開來。

(3)金融恐慌買入股票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聯系:

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看,大部分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都是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在發生經濟危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一波金融危機,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這表明兩者間存在著內在聯系。

其主要緣由在於,隨著貨幣和資本被引入消費和生產過程,消費、生產與貨幣、資本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以生產過程為例,資本在生產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投資階段,便開始介入,貨幣資本由此轉化為生產資本。

在第二個階段里,也就是加工階段,資本的形態由投資轉化為商品;而在第三個階段里,也就是銷售階段,資本的形態又由商品恢復為貨幣。

正是貨幣資本經歷的這些轉換過程,使得貨幣資本的投入與取得在時空上相互分離,任何一個階段出現的不確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導致貨幣資本運動的中斷,資本投資無法收回,從而出現直接的貨幣信用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

當這種不確定性和矛盾在較多的生產領域中出現時,生產過程便會因投入不足而無法繼續,從而造成產出的嚴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這便是為何金融危機總是與經濟危機相伴隨,並總是先於經濟危機而發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獨立於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初便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政策措施,比如,通過大規模的「輸血」政策,有效阻斷貨幣信用危機與生產過程的聯系,此時就有可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或深入。

D. 為什麼股票市場聽到再融資會這么恐慌

提起融資融券,估計不少人要麼雲里霧里,要麼就是避而遠之。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的是我多年炒股的經驗,提醒大家認真看第二點!
開始講解前,我有一個超好用的炒股神器合集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千萬不要錯過哦:炒股的九大神器,老股民都在用!
一、融資融券是怎麼回事?
提到融資融券,第一步我們要知道杠桿。舉個例子,原本你身上就只有10塊錢,而自己想要的東西需要20元才能買,我們從別人那借來的10塊錢就是杠桿,這樣理解融資融券,那麼他就是加杠桿的一種辦法。融資,也可以這么來理解,就是證券公司把錢借給股民,股民這筆錢去買股票,到期就連本帶利一起還,融券,換句話說就是股民把股票借來賣,到期後只要返還股票並支付金額。
好比放大鏡是融資融券的特性,會將自身的盈利放大,得到好幾倍的利潤,虧了也能使虧損一下子放大。所以融資融券蘊含著特別高的風險,要是操作有問題很有可能會出現巨大的虧損,這就要求投資者有較高的投資水平,不放過一絲合適的買賣機會,普通人達到這種水平有點難,那這個神器可以幫到你,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分析最適合買賣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快點擊鏈接獲取吧:AI智能識別買賣機會,一分鍾上手!
二、融資融券有什麼技巧?
1. 利用融資效應就可以把收益給放大。
比方說你現有的資金是100萬元,你欣賞XX股票,你可以拿出手裡的資金先買入股票,然後可以在券商那裡進行股票的抵押,接著去融資再買進該股,如果股價提高,就能取得額外部分的收益了。
以剛才的例子為例,倘若XX股票上升了5%,原先可以賺5萬元,但通過融資融券操作,你就可以賺到更多,當然如果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虧損也就會更多。
2. 如果你投資的方向是穩健價值型的,感覺中長期後市表現喜人,通過向券商融入資金。
將你做價值投資長線所持有的股票抵押出去,也就做到了融入資金,進場變得更加容易,不需要追加資金,獲利後,將部分利息分給券商即可,就可以取得更多勝利的果子。
3. 運用融券功能,下跌也可以讓我們盈利。
學姐來給大家簡單舉個例子,比如某股現在價格20元。經過各個方面的解析,強烈預期這個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下跌到10元附近。那你就能去向證券公司融券,同時你向券商借1千股這個股,緊接著就能以20元的價錢在市面上進行售賣,獲取資金兩萬元,等到股價下跌到10左右,你就可以按照每股10元的價格,將該股再次買入,買入1千股,之後再返還給證券公司,花費費用只要一萬元。
這中間的前後操作,價格差就是所謂的盈利部分了。固然還要給出一定的融券資金。以上操作,如果將未來股價變為下跌而不是上漲,那麼合約到期後,就要花費更多的資金,買回證券還給證券公司,從而引起蝕本。
最終,給大家分享機構今日的牛股名單,趁著還沒遭到毒手,還不快領取:絕密!機構今日三支牛股名單泄露,速領!!!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E. 如何看待當前的金融危機就目前情況可以買股票不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10月17日出版的《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目前是購買美國股票的良機,他本人也動用了私人資金買入股票。巴菲特表示,他奉行一個很簡單的信條: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國內多個地方政府相繼出台「地產新政」,以期扭轉房地產市場頹勢…

巴菲特表示,「我看到一家開在空盪盪的銀行大樓里的餐館打出的廣告說,『從前你的錢在這里,今天你的嘴在這里。』但今天我的錢和嘴巴都在股市裡。」

在金融危機持續的時候巴菲特力挺股市的言論可以提升投資者信心,這正是政府救市計劃中所缺乏的重要成分。Portfolio.com網站編輯丹·科拉魯索(Dan Colarusso)表示,巴菲特的觀點和1987年金融危機之後美林公司前董事長威廉·施萊爾(William Schreyer)的觀點非常相似,當時施萊爾主張買入股票,並聲稱「對美國經濟持樂觀情緒」。

巴菲特看好股市的樂觀情緒主要基於以下理由:

* 「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場恐懼情緒蔓延,即使是久經風浪的投資者也受到了影響。」

* 現金會貶值。巴菲特表示,「現在大家都為持有現金感到欣慰。他們不應該這樣。他們其實選擇了一種非常可怕的長期資產,這種資產最終不會帶來任何回報,而且還肯定會貶值。」

巴菲特同時還提出警告:

* 巴菲特自己承認,他呼籲買進股票是基於長期投資的考慮。他在評論中寫道:「我不能預測股市的短期行情。我對股市在一個月甚至一年之後是會漲還是跌完全沒有把握。」

附:以下為巴菲特文章全文

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是一片混亂。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統的問題已滲透到整體經濟中,並且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短期內,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商業活動停滯不前,而媒體的頭條也令人心驚膽顫。

因此……我一直在購買股票。

為什麼?

我奉行一條簡單的信條: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前的形式是——恐懼正在蔓延,甚至嚇住了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當然,對於競爭力較弱的企業,投資人保持謹慎無可非議。但對於競爭力強的企業,沒有必要擔心他們的長期前景。這些企業的利潤也會時好時壞,但大多數都會在未來5、10或20年內創下新的盈利記錄。

澄清一點:我無法預計股市的短期波動,對於股票在1個月或1年內的漲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種可能,即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復甦前,股市會上漲,而且可能是大漲。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

回顧一下歷史: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道瓊斯指數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點的歷史新低,到1933年3月弗蘭克林·羅斯福(ranklin Roosevelt)總統上任前,經濟依然在惡化,但到那時,股市卻漲了30%。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在歐洲和太平洋遭遇不利。1942年4月,美國股市跌至谷底,當時距離盟軍扭轉戰局還很遠。同樣,20世紀80年代初,盡管經濟繼續下滑,通貨膨脹加劇,但卻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簡而言之,壞消息是投資者的最好朋友,它能讓你以較低代價下注美國的未來。

長期而言,股市整體是趨於利好的。20世紀,美國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代價高昂的軍事沖突、大蕭條、十餘次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石油危機、流行疾病和總統因丑聞而下台等事件,但道指卻從66點漲到了11497點。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一個持續發展的世紀里,投資者幾乎不可能虧錢。但確實有些投資者虧了,因為他們總是在感覺良好時買入,在市場充斥著恐慌時賣出。

今天,擁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人可能感覺良好,但他們可能過於樂觀了,因為他們選擇了一項可怕的長期資產,沒有任何回報且肯定會貶值。其實,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很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並加速現金貶值。

未來10年,證券的投資回報率肯定要高於現金,也許會高出很多。那些手持現金的投資者還在等待好消息,但他們忘了冰球明星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忠告:「我總是滑向冰球運動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到位再追。」

我不喜歡對股市進行預測,我再次強調,我對股市的短期行情一無所知。我看到一家開在空盪盪銀行大樓里的餐館打出的廣告:「從前你的錢在這里,今天你的嘴在這里。」但今天,我的錢和嘴巴都在股市裡。

F. 在經濟大危機的情況下,股票是如何拋銷出去的,美國人明知道股票賠了,為啥還有人買股票,

經濟危機是生產型過剩引起的,大量產品擠壓賣不出去,挫傷廠家生產積極性,工廠盈利下降,造成估值降低,股票是對企業的所有權,企業估值下降自然股票下跌。深層次的原因非常復雜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查看追問
2011-11-08
4
靜心隨緣
:(1)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工廠企業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關系;(2)股票市價的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人們就拋售;(3)1929年10月,紐約股票拋售狂潮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在這以前,美國的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等都已出現停滯狀況。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點多鍾,紐約股票交易所開盤伊始,大批股票擁入市場。盲目拋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亂,這一大拋售額達1000多萬股,創股票交易所記錄,股票價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證券貶值50% 股票市場全部崩潰、信用破產
:(1)工人大量失業,勞動人民生活惡化。失業隊伍的增加,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工資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無著、流離失所。(2)銷毀商品、生產破壞。一方面是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另一方面卻是資本家為追求自己利潤而故意大量銷毀產品。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罪惡。
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造成各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各國政府紛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1-11-08
17
相關搜索
股票危機金融危機股票美國股票危機股票投機與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買什麼股票金融危機時什麼股票漲金融危機什麼股票能漲金融危機什麼股票會漲
1929年,美國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大蕭條?
贊14答5
1929美國經濟危機紐約股票市場崩盤之後錢都到哪裡去了?
贊11答4
1929年的經濟危機,為什麼人們要瘋狂買股票?為什麼股價要狂跌?為什麼人們又瘋狂拋售股票?
贊37答3
87%的人還搜了
股票怎麼入門股票怎麼買英國股票股票最低買入多少股
「大蕭條」特指美國1929-1933經濟危機嗎
贊0答1
請問為什麼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要以華爾街股票拋售為爆發標志呢?
贊13答2
經濟危機搜狗網路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
德國,美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現在疫情如何?
贊36
義大利「現代建築之父」感染肺炎逝世了嗎?
贊42
法國已經因為肺炎關閉所有學校了嗎?
贊38
西班牙全政府官員接受新冠肺炎監測嗎?
贊17
湯姆漢克斯與妻子確診新冠肺炎了嗎?
贊58
NBA因為疫情已經暫停比賽了嗎?
贊28
2020年疫情期間清明節如何放假?
贊87
新冠肺炎已具備有大流行特徵嗎?
贊37

全國各個地方開學時間定下了嗎?
贊119
瑞典將新冠肺炎疫情本土擴散風險調至最高級別了嗎?
贊35
武漢方艙醫院休艙了嗎?
贊65
新冠肺炎的「拼圖」有缺失嗎?
贊21
義大利開始借鑒中國抗疫方法了嗎?
贊70
新冠肺炎導致多少學生停課?
贊43

義大利疫情現在怎麼樣了?
贊60
我國為什麼選擇此時向世衛組織捐款?
贊83
針對疫情,鍾南山有一個最新研判是什麼?
贊114

全球抗疫現在怎麼樣了?
贊37
全球疫情的發展估計將至少延續至6月份嗎?
贊65
新冠肺炎很有可能大流行嗎?
贊43

新冠病毒在女性體內潛伏期更長嗎?

G. 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我國證券市場只有十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是罕見的。至2000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超過1000家,企業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000億元,上市企業市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0%。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斯人已去,遺害尤在?本次次債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背後的根源在於美聯邦的寬松貨幣政策,尤其是格林斯潘貨幣政策的後遺症所引起的。用「斯人已去,遺害尤在?」來評價前Fed主席格林斯潘,應該是最恰當不過了。在格林斯潘時代,為應對互聯網泡沫破裂對美國實體經濟沖擊,美聯儲連續降息至1%,大量剩餘資本產生。美國金融體系吸引了全世界的剩餘資本,並推出了許多金融創新工具作為其增長的主要因素,美國金融部門的發展非常迅速。然而,這也導致了目前所出現的「過度增長」和「過度膨脹」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機構巧妙地把各種各樣的房屋抵押分門歸類,然後打包成被稱為「債務抵押證券」(CDOs)的新投資產品。隨後,這些債務抵押證券可以按照不同的風險測評賣給謀求不同回報率的各類投資者。事實上,隨意發行債務抵押證券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
全球金融市場正處於「金融恐慌」階段從性質上看,此次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屬於典型的金融泡沫破裂後的「金融恐慌」。按照經典的金德爾伯格理論,「金融危機」形成過程進行了具體概括,即「投資機會出現→資金過剩,金融投資持續擴張→過度發放貸款→資產交易過度→資產價格暴漲→資金需求增大,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利率上升→資金周轉困難,投機家開始拋售金融資產→資產價格暴跌,金融資產縮水→金融危機產生」(Kindleberger,1978)。
金融市場危機的波動沖擊本次次債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完全可以用金德爾伯格的危機理論來解釋。在經歷經濟繁榮和全球資產價格膨脹之後,2008年9月終於迎來了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全球資本市場趨近「市場崩潰」的邊緣。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日益加劇,美國五大國際投資銀行也在這一過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貝爾斯登,這個有著85年歷史的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率先因這次凶險的危機而走上了被收購之路,被摩根大通以超低價收購。已經爆發近一年的次貸危機還遠沒有結束,9月15日,繼貝爾斯登之後,雷曼兄弟——這個華爾街市場上有著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也宣告破產,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與此同時,擁有94年歷史的美國另一家大投行被美國銀行以約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從而倖免於破產。那麼,至此,華爾街著名的五大國際投行只剩下來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家,但從這兩家最新報告期的財務數據來看,也不是那麼樂觀。
金融風暴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沖擊效應美國爆發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主要通過兩條路徑影響中國證券市場:
實體經濟沖擊美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28%,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美國次貸危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全球經濟,從而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這將直接應到中國經濟的出口,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下滑速度和深度。根據央行研究,我國對美出口與美消費數據變化高度相關,美經濟增長放慢1個百分點,我出口會下降6個百分點。很明顯,美國經濟下滑和美元貶值對中國出口需求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目前這種負面效應已經顯示。 除了出口的直接影響外,次貸危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潛在風險,例如對銀行信貸緊縮、消費能力下降、對其他資本市場的溢出影響以及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的下滑。
(二)金融風險溢出沖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佔全球GDP的25%,其金融部門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國際化的部門。此外,美國金融市場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完善和最有秩序的金融市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危機發源地市場主要指數對全球其他主要市場指數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風險溢出,而且各主要市場之間也互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溢出。從全球各主要市場指數之間的影響程度上來看,次貸危機給全球金融市場所帶來的影響比前兩次危機都更嚴重。像標普指數對恆生指數和東京日經指數的風險溢出最為明顯;此外,受美國股市波動影響較大的還有印度孟買sensex指數和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等。與前幾次危機比較來看,本次危機背景下,中國股市受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出影響程度明顯超過了前兩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