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3-25 00:54:12

㈠ 如何推動金融業的對外開放

據報道,近日有專家表示,金融業開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減少資本管制應協同推進,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

從以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改革發展來看,開放的內涵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將境外機構引進來或國內機構走出去。第二個層次是尊重並適應國際市場的規則和慣例,借鑒國際經驗,發展國內金融市場,最終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

希望中國金融行業可以穩步的發展下去!

㈡ 2020年中國股票會怎樣發展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將為A股上漲提供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左右,但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6%,服務業、消費業將有較快發展,製造業出現回暖,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2020年上證指數將站穩在3000點之上,全年上漲20%左右。

隨著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發揮效力,領先經濟指標與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這使得瑞信確信經濟和股市基本面正在改善,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其次是政策改革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2020年股市持樂觀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股市的各項改革政策接續出台,除了修訂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之外,近期在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董登新表示,此舉意味著銀保監會支持通過把家庭儲蓄、家庭財富轉化為長期投資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要借用資本市場的通道,多研發長期的理財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產品來幫助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龐大的長期資金來源。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金融機構應該有足夠的能力開發出讓散戶或家庭滿意的中長期投資產品,這既能引導家庭長期投資,又能進一步提高A股的專業化水平和成熟度。

對此,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再次是資金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少君表示,結合北上資金(即進入A股的境外資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新成立基金等維度研判,2020年A股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2)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以北上資金為例,據媒體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逾3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贇預計,2020年北上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凈流入。他分析說,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減,對外資吸引力較大;此外相比海外股市,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許多股票存在估值優勢,因此會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券商對今年A股的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有部分券商持相對謹慎態度。廣發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盈利驅動將取代估值成為A股行情主導,由於2020年A股盈利只是正的「弱改善」而非「強牽引」,因此A股期望收益率不及2019年,整體上將延續「金融供給側慢牛」格局。

㈢ 四大國有銀行發行股票有哪些

1、中國工商銀行(股票代碼601398):簡稱ICBC,於1984年成立,在不斷的改革發展中已步入規模與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軌道;

2、中國農業銀行(股票代碼601288):簡稱ABC,於1951年成立,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構成,數年居於世界五百強企業行列;

3、中國銀行(股票代碼601988):簡稱BOC,成立於1912年,具有悠久的歷史,持續經營超過百年,業務范圍涵蓋廣,包哪凳括基金、商業銀虛握行、保險、投資銀行等;

4、中國建設銀行(股票代碼601939):簡稱CCB,於1954年差緩慶成立,其主要經營領域有公司和個人的銀行業務以及資金業務。

㈣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嗎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 。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個人覺得可能是慢牛形式。

有以下幾點分析:

1、股市資金為後盾,只有雄厚的資金量能才推動股市的上漲,銀行資金更容易流入股票市場。目前各銀行限制貸款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一方面對銀行的資金貸款放出去收回有安全性保障,畢竟錢在股票市場對投資者的風險很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對發展實體企業經濟有很強的資金幫助,符合國家輔助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如此這般銀行具備券商牌照,資金在銀行手中,可適時靈活的進行混業經營,都是自己的相關聯業務,金融產業鏈接銀行資金入市或許對大盤是利多,銀行的價值體現出來了,辦現金業務銀行大廳直接券商開戶。


2、是牛市真的要來了嗎?看近段時間上層出台的系列改革措置,目標很明確想讓資本市場活起來牛起來,怎麼活?怎麼牛?一步一步來,於是高貴的融合和勇敢的資本市場拋物線出來了,至於怎麼拋,怎樣的痕跡,慢牛的格局吧,銀行調控的基本作用還是有,我們模仿的國外金融混業嗎?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推動股市的上漲,是不是未來真的有大牛市?銀行忍不住來搶券商碗里的肉,可能動靜不小啊!


3、對於開放的資本市場,吸收外資券商前提是我們保守住固有的本地券商,我們的券商經得住外資券商的沖擊嗎?整合一兩個大的航母級券商勢在必行,全球化發展使銀行券商整合應用而生,A股牛起來遲早的事。


總的來說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可能性會大,但不一定是大牛市,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的丁香們,優質 財經 生活締造者,財富在您身邊需要我的存在。歡迎評論區討論,您的觀點或許是我們需要的重要投資線索。

(風險提示: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決策建議,不承擔任何風險責任,風險自擔。)

消息顯示: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雖然證監會還沒確認此消息,但已然在投資圈形成熱議。

現有模式:用戶通過銀行賬戶轉入開戶券商,而以後模式:直接在銀行開戶,資金就在此銀行

無疑單從程序來說對投資者來說顯得更加方便,而且打破固有的分業監管模式也是大勢所趨,更加有利於孕育航母級機構的出現。國內以往的分業經營的管理規定,將原本就是同一體系的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興業證券和興業銀行、廣發證券和廣發銀行、光大證券和光大銀行,不得有業務上的任何交集。現在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則體現了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銀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趨勢。

其實早在2015年「股災」前就有過相關討論,證監會方面也正式向工行發出邀請,希望由工行率先試點。由於當時相關法律對混業經營均有明確限制,有關部門也一直在討論相關限製法條的修訂,但因「股災」胎死腹中。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也側面說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態度,銀行股步入牛市言論尚早,但下周銀行股炒作一番節奏不可避免,熱度持續度預估不會太久,投資者可以適當布局。

當前銀行估值較低而且利率下行情況下,目前股價在凈資產之上的銀行中,寧波銀行估值最高,為1.57倍,其次是招商銀行1.42倍,常熟銀行為1.14倍,紫金銀行1.03倍。 而且常熟銀行跟寧波銀行龍頭次數穩居一二名,龍頭意味其廣告效應,人氣比較足,要拉其板塊必須先拉龍頭股,常熟銀行本年跌幅19.21%,而寧波銀行本年跌幅8.99%,我建議風險能力較強投資者選擇常熟銀行,穩健投資者可以選擇寧波銀行跟杭州銀行。

投資者如果看好銀行行情,又不會選股就可以買入 銀行ETF(512800) ,相當於你在市場一鍵買入36隻所有上市銀行概念股,省心省力,不比買股票收益差,甚至還會更高,何樂不為呢!

短期股價會有影響,長期沒影響。

1,一個原因是銀行的估值和股價的走勢問題,銀行6倍左右的pe是和國家GDP有關的。

2,很多銀行集團也有證券業務,比如說中銀證券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廣發證券廣發銀行等等。

3,證券業務和銀行最大的營收比起來什麼都不算。

4,短期情緒會受影響

近期有消息稱證監會將向大型銀行發放證券牌照,可能會選擇2家銀行進行試點,如果消息最終被確認的話,那麼我國金融行業將迎來混業經營模式,證券行業9也許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其實在這則消息之前,我國已經部分商業銀行旗下已經有證券公司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國銀行~中銀證券、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因此個人認為這則消息對於銀行來說並不是什麼重大利好消息。

但是從未來混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分持牌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如果說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證券行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要想從其他證券公司挖客戶也並非容易的事情,全國大大小小的證券公司也是多如牛毛。

如果說因為這個消息判斷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些武斷,畢竟從當前中行、中信以及光大銀行來看,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競爭力,尤其在證券業務板塊上。綜上,個人認為大型銀行取得了證券牌照,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業務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距離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很大差距。

券商在歐美國家又被稱之為投資銀行,以J.P.摩根為代表的美國投資銀行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在資本市場上組建了巨型的財團。1933年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實現了分離,投資銀行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的業務,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的承銷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和券商成立之初就參照了歐美國家的模式,兩者之間的業務模式是分離的。但是資本都是有逐利的沖動,商業銀行吸收的巨額存款有向高回報領域流動的沖動,因此在我國金融市場中衍生出了影子銀行的業務,由商業銀行作為通道,將資金通過券商和信託基金等機構投向了高回報的領域。

現今我國計劃對商業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個人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我國目前股市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股指長時間在3000點以下徘徊,而放開銀行的券商牌照可以使得商業銀行巨額的存款以合理的方式流入股市,必然推動股市的上漲;二是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遇到較大的障礙,給銀行放開券商牌照必然會釋放部分流動性,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因此,總體來看給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會刺激銀行股的增長,而銀行股的上漲也會帶動整個大盤的上漲。但是商業銀行從事券商業務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防止商業銀行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業務,從而損害普通儲戶的利益。



昨天傳出來的銀行獲券商牌照,能不能引起銀行股牛市不敢說,但是長期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

前段時間銀行讓利1.5萬億,此舉是不是對其補償我們暫且不知,但是銀行拿券商牌照,那麼我們的銀行儲蓄會不會流入一部分到股市值得我們討論,如果長線資金入市,那麼不止是銀行股的大牛市,而是a股的大牛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必然伴隨著外國大資本和機構的入圍,那麼我們必須要有能大硬仗的部隊,必然是航母級券商,而此刻讓銀行介入,顯然是此舉。

雖然短期內不利於券商,但是長期來看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的長足 健康 發展。再配合注冊制,T+0,公司優勝劣汰,市場去散戶化,未來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將使投資向著價值投資的方向邁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投資藍籌和白馬才是王道,強烈推薦的是滬深300。

應該會,至少估值會慢慢修復

如果銀行獲得券商牌照,就等於銀行搶券商的糧食。對銀行股是大利好,對券商股是大利空。
目前來看,銀行股剛起步,應該有很好的漲幅。

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怎麼理解這條消息?有三點。

第一,對於券商來說,表現來看搶「飯碗」的來了,但時間會有影響,長時間來看影響不大;

第二,對於銀行來說,天上掉餡餅,可以從券商那分一杯羹了,但實際能夠給銀行帶來的利潤也是有限的,可以參考一下香港的證券市場看看他們的零傭金後,市場格局有沒有發生變化。

第三,對於A股來說,肯定是利好,但對於銀行股來說也只能夠是個小反彈吧,長期的趨勢應該不會變的。

這個消息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大,香港有很多銀行也有券商的牌照,並且推出了股票交易零傭金,但結果響應的人並不是太多, 銀行試點券商發牌照,更是加速了傳統經紀業務的趨勢,但也迫使證券公司做好自身專業化的發展思路 ,證券行業一定會出現拼多多這樣的企業,但就我了解到,就算銀行有了證券牌照,市場化的水平還是不及當下的證券公司,更別說什麼互聯網導流等工作吧,對證券經紀業務沖擊最大的並不是那些多少萬個銀行網點

未來可以期待一下

,只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準備好,一起加油!!!

A股有2⃣️個魔咒,

第一 兩桶油魔咒,只要它倆有一個大漲,個股就跳水。

第二個魔咒就是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只要大漲,個性股就大跌

㈤ 銀行股大漲意味著什麼

銀行股大漲的原因和意義:

1、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處於全球第二,經濟質量也在不斷上升,但資本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後,A股市值佔GDP的比重不足70%,發達國家則達到130%以上。

因此,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實現經濟復甦,要助力實體經濟扶持創新科技企業,需要資本市場走出「健康牛」,況且創業板指數已經創四年多新高了,在這種情況下,上證綜指需要帶一帶節奏,而目前啟動銀行股沖關會比較容易,畢竟銀行股的權重非常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2、銀行股的估值低廉,容易成為新增資金關注的重點。目前A股的銀行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大部分銀行股破凈。按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銀行股的增長與貨幣投放的增長有比較密切的關系,5月M2(廣義貨幣)增速已經達到11.1%了,銀行股再不濟也能達到貨幣增速的一半,也就是5%,優質中小銀行的增速也許會更高。

3、金融安全的需要。金融大開放以後,國際金融巨頭進入,一個比較快捷的方式就是收購,現在已經不限制持股比例了,如果銀行股過於便宜,則對外資是天大的好事,一定要提高它們並購的成本。

4、在銀行理財資金有20萬億元以上。這部分資金如果進入資本市場,銀行可以從中拓展新業務,增加收入。

(5)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發行股票有兩種情況,一為銀行創立之初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金;二為發展擴大銀行發行增資股票,或者為保持適度的清償能力發行的股票。

世界上一些著名銀行,如英國的英格蘭銀行、美國的合眾銀行等都是通過股份集資創辦起來的。

投資者之所以願意購買商業銀行的股票,原因在於它有比較穩定的股息收入和股票市場價值的增值。一般而言,商業銀行很少發行增資股票,因為這會削減股東的權益。

㈥ 中國2020年金融全面開放對長期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國2020年金融全面開放對長期股市有什麼影響?這個是一個向好的必然會提升國內經濟啊。

㈦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利的方面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於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務貿易協議要求各參加方對外開放銀行、證券、保險和金融信息市場。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將加快我國加入WTO的進程,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最終將適用於我國。
以中國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契機,我國打響了全面跨入市場經濟體系的攻堅戰。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化經濟體系而不是閉關自守,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今,作為包括WTO在內三大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在享受權力、為自身發展贏得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的同時,我國也積極信守承諾,履行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與責任。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外開放更是首當其沖。
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遵循的是循序漸進、謹慎管理的原則,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開放的地域,增加引進的機構和數量。[1]1997年初,中國人民銀行首次批准9家外資銀行在上海浦東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到2000年3月,在我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選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險市場的開放始於1992年上海引進外資保險公司的試點,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資保險機構獲准在中國營業。來自17個國家的外資保險公司代表處2l2家。不久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又批准了4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舟公司或台資壽險公司。證券市場的開放程度較低。外國證券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代表處,若干外資金融機構獲得了上海和深圳證券所定數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參與B 股交易,國外金融機構還參與了我國政府債券和部分企業的H股,N股的上市發行工作。

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對我國民族金融業發展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看到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帶來的不利因素。
(一)客戶資源的無形流失
一些外資金融機構的優勢體現在體制優勢、管理優勢、規模優勢、跨國服務網路優勢。這些優勢集中起來形成了綜合性服務的業務優勢。一些外資金融機構可以憑借這些優勢和雄厚的實力、良好的市場形象贏得優質客戶,這對我國金融機構將造成強烈地沖擊。
如中國加入WTO後,人民幣業務會逐漸對外資銀行開放,而外資銀行一般會選擇向國內一些優質企業發放貸款,這些優質企業為擴大生產,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於自身考慮,往往也會選擇那些服務方式靈活、效率高的外資銀行,久而久之,中資銀行不可避免地會丟失一批優質客戶;而對保險業來說,沖擊可能更為厲害,中國的保險業由於服務質量較低,外商投資如果從目前的壽險再擴展至財險、再保險及保險業,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將喪失較大的市場份額;由於A股市場還不能放開,證券行業可能好一點,但隨著B股向國內居民放開,開放的步伐也在加快。[2]中資金融機構若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保持相當的業務份額,就會面臨由業務萎縮導致的財務風險。
(二)在國際經驗方面
除中國銀行外,中國金融業長期以來都限於國內經營,與國際市場缺乏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由於國內金融體制與國際慣例的差距,國內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處於幾乎隔絕的狀態。這種狀態,使中國金融業缺乏精通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缺乏具有廣泛國際服務網路的客戶關系。
(三)人才競爭
現代企業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法,則現在的中資金融機構就難以留住人才。加入WTO後,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會逐漸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將隨業務規模的擴展和業務領域的拓展招募大量本土員工,憑借其先進的經營管理、優越的工作條件、優厚的待遇以及誘人的出國培訓機會等,會吸引大量國內金融界的優秀人才,使人才流失嚴重。從而可能導致國內金融界整體員工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下降。[3]
與外資金融機構在個人收入、員工技術培訓、業務新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將導致我國本土金融機構中一些優秀業務骨幹「跳槽」,這將導致我國金融業人才的流失,而人才的流失將會影響中資金融機構的相對競爭地位。
(四)金融市場將受到國際游資沖擊
目前,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有待提高。企業的自我表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強。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和行為規范還比較薄弱,如過早地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特別是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就會形成資本的大量流入、流出,沖擊國內金融市場,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
(五)對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一國匯率和利率變化所產生的效應。將被相應的資本的流動效應所抵消。從而加大了金融調控的難度,這就要求使用更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加以控制。
我國金融機構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經營管理經驗,都處於弱勢地位。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會以其龐大的虛擬經濟切割我國實體經濟的利潤,在基本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四是外資銀行將同中資銀行爭奪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貸抵押證券化、代客理財和私人銀行等業務。如果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被外資銀行壟斷,將不利於中資銀行的長遠發展。

一些國家盲目過度開放金融市場帶來的沉重教訓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有的國家能夠抓住機遇迅速步入現代化行列,有的國家經濟危機頻繁發生、發展緩慢,這些無不與能否有效維護本國經濟安全密切相關,而維護金融安全又成為維護經濟安全的核心。最近20多年,拉美地區成為世界上銀行危機發生最為頻繁和最嚴重的地區,35%以上的拉美國家曾經歷過數次危機,發生危機的次數是世界其他地區的3倍以上。拉美國家頻繁出現銀行危機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都與外部因素有關。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曾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一些拉美國家曾把外國獨資銀行的進入視為對外開放的成就而引以為豪。但是,經濟一旦出現波動,國外資金流入突然中止,即彌補經常賬戶赤字的資金流入量突然減少,同時,資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資金鏈斷裂,引起乃至加劇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危機。如1998年拉美7個地區大國的資金流入突然中斷,造成信貸規模急劇減少,債務鏈條斷裂,經濟危機使GDP的增長率由7%下降到-2%。二是資本賬戶自由化的錯誤安排。在缺乏對銀行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貸款規模迅速膨脹,導致大量不良資產,而貸款的需求又使得銀行無限制地通過國外資本融資,銀行系統對國外客戶的負債迅速擴大,增加了這些國家面對外部資金流動的風險。三是公共債務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增加。在1998~2003年的拉美經濟衰退時期,政府通過國內銀行獲得大量貸款,數量龐大的公共債務,成為銀行有價證券不穩定的根源。四是銀行債務過度集中到某一種國際貨幣上。一旦該種貨幣出現問題,就會牽動負債國的金融市場。在銀行負債高度集中到一種國際貨幣的國家中,資本流動突然中斷導致金融危機的概率是75%。負債幣種的高度集中導致了風險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