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金融供給側改革涉及哪些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金融供給側改革涉及哪些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3-18 04:40:30

A.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價值解析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供給側改革主要是煤炭鋼鐵有色行業淘汰產能。
所以只要是上述板塊個股都可以考慮。

B. 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最典型的浙江東日。

深圳區域的華聯控股、深圳華強等,天津區域的津濱發展、海泰發展等。而隨著行情的發展,周四周五金豐投資的持續上漲,開始成為金改概念中的新龍頭股,並帶動了上海本地股整體活躍。

新三板股票自上月底悄悄活躍,如高新園區類上市公司蘇州高新、張江高科、中關村等周五表現出了較之前更強的走勢。而持有「轉板」候選企業股份的上市公司如紫光股份、北新建材等逐步溫和向上。而像南京高科、魯信創投等創投股周五也繼續表現出強勢。

C. 查看供給側改革受益股有哪些股票

A股上市公司中,相關個股有望在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歷史發展機遇期迎來布局良機,相關個股值得重點關注。
華紡股份(600448)是國內紡織印染行業龍頭骨幹企業之一,產業涉及印染、服裝、家紡成品等領域,擁有印染布產能2.8億米、年家紡成品產能1000萬件(套)、服裝產能300萬件。公司擬募資不超過9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建設基於工業4.0按照國家2025製造規劃設計的紡織全產業鏈智能化研發中心,將建立公司數字化、智能化的紡織全產業鏈技術創新體系,培育自主品牌。公司「智能工廠」建成後,將提升行業創新能力,促進紡織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加快淘汰和改造落後產能,助力公司順利向品牌商轉型。在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助力消費升級背景下,公司有望憑借智能化及品牌化布局搶得先機。
際華集團(601718)是軍需品生產保障基地,是政府統一著裝單位和職業著裝單位的主要供應商。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軍需輕工生產製造企業,具有年產6,000萬套職業裝、各類職業鞋靴1.5億雙、1.2億米坯布、1.6億米染色布的生產能力。隨著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公司形成了職業裝、職業鞋靴、皮革皮鞋、紡織印染、防護裝具等業務板塊。公司擁有從原材料的生產與采購、科研創新、到產品製造、銷售與服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滿足客戶的個性要求並提供系統集成服務。目前公司正推動以「JH1912」品牌為核心的高端品牌塑造,全面帶動際華各品牌的提檔升級。
孚日股份(002083)是目前全球生產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水平最高的家用紡織品公司,出口額全國家紡行業第一位。2012年公司啟動了b2c電子商務產品體驗平台,致力於建立以「中國配套軟家居領導品牌」為核心的家居家紡類一站式b2c電子商務產品體驗平台。目前公司已成立了孚日商城、孚日天貓商城、潔玉天貓商城三個平台。公司目標是力爭「十二五」末,國內市場銷售額突破30億元,把孚日打造成中國配套軟家居領導品牌。目前,公司新品轉化率達到80%以上,支撐了企業全球市場與品牌運作,並逐步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邁進。
魯泰A是集紡紗,漂染,織布,後整理及制衣於一體的高度綜合生產的紡織企業,主導產品為襯衣用色織布面料和襯衣。公司產品80%以上出口,市場覆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義大利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紡織製造全產業龍頭,期待產能逐步釋放和柔性定製業務

D.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還可投資哪些股票

紫光股份(000938):擬定增發行8.5億股,募集資金圍繞雲計算、大數據進行全產業鏈購並。按增發後股本計,近期市值800-1200億間震盪鞏固整理,未來預期營業收入可達400億,市銷率3倍,大數據等新業務的加強,其毛利率將逐步提升,基於這點,千億市值有望成為新一輪行情啟動的起點。
科大訊飛(002230):人工智慧的典型公司。毛利率50%,市銷率16倍左右,屬於相對低估區域。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語音入口價值開始持續提升,正實施訊飛超腦計劃,向智能教育、自動客服、人機交互等領域拓展。近期長期均線附近震盪,股價運行轉向右側交易。

E. 財富證券發布三季度十大金股:恰恰食品、招商銀行等在列

財塌枯虧富證券三季度十大金股組合兼具防禦性與進攻性,包括永輝超市(601933)、蘇泊爾(002032)、海螺水泥(600585)、完美世界(002624)、中國國航(601111)、恰恰食品、招商銀行(600036)、山東黃金(600547)、聞泰 科技 (600745)、申通快遞(002468)。

在6月23日舉辦的財富證券2019年中期投資策略報告會上,宏觀經濟專家對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展望,與投資者共同探討貨幣政策與利率市場化。同時,財富證券發布2019年中期投資策略、主題投資機會,並分享量化交易與FOF投資理念,以及資產配置的理財理念。

財富證券2019年中期投資策略為「積本求原,行穩致遠」。報告會上,相關嘉賓認為,2019年初A股市場迎來了一波快速的估值修復行情,但隨後A股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並進入震盪行情。雖然外部不確定性加劇,但決定A股長期趨勢的仍然是國內經濟增長的韌性,逆周期調控政策將逐步發力。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科創板適時推出,資本市場在助力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將逐漸鞏固。2019年仍將是A股長牛、慢牛的起點,長期看牛市格局未變,但節奏、結構將發生深刻轉變。在2019年下半年不確定性的行情中,投資者應當著眼於把握高確定性,守正待時,積極配置A股核心資產。

如何抓住2019年下半年行業投資機會,財富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團隊以「民生之本,消費為團神穩」、「大國崛起, 科敗鉛技 當先」為主題進行了重點闡述。「民生之本,消費為穩」即是聚焦大消費板塊,從足量到優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找尋物美價廉的消費主線。「大國崛起, 科技 當先」聚焦高端智造,從製造到創造,加碼關鍵領域的硬核 科技 ,鑄就國家強盛必不可缺的產業競爭力。

F. 北交所成立對滬深股市有哪些影響

1、北交所大概率將較為平穩,短期對滬深股市影響不大。從2021年9月2日宣布設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北交所的籌建速度可謂迅速。在北交所籌備過程中,市場各方參與的積極性還是比較踴躍的。11月12日,累計有超過210萬戶投資者開通了北交所合格投資者許可權,加上原三板的投資者,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過400萬戶。但是,北交所初期可配資產規模並不大,81 家首批上市公司整體市值不足3000億元,其中流通市值剛過 1000億元。這與滬深交易所的數十萬億元的總市值、流通市值相比,顯然微不足道。
北交所首批81隻個股平均市盈率為33倍,遠低於科創板的74倍平均市盈率和注冊制下創業板的52倍平均市盈率,因此,從這方面看,部分個股仍值得關注和挖掘。但從另一方面看,北交所81家首發企業中,71家已在原三板市場進行過二級市場交易,11月12日收盤,幾乎所有個股都較在精選層掛牌時股價明顯上漲,其中49家公司漲幅超過100%。諾思蘭德漲幅最高,較精選層發行價上漲近38倍;貝特瑞、同輝信息、蓋世食品股價漲幅也分別為18倍、14倍、11倍。因此,首批個股的價格已經部分反映其市場估值,後續對其漲幅也不能過高期望,對滬深股市的資金分流也會相對有限。
2、滬深交易所在其長期影響下可能會有所縮容。與滬深交易所相比,北交所的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鑒於北交所未來的市場包容性、普惠性非常強,外界認為北交所一定會快速擴容,它的擴容會影響到滬深交易所。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交所設立後,京滬深「三足鼎立」的格局會使投資者結構進行重組,市場也會進一步細分。投資者會根據風險偏好選擇市場,北交所在短期內可能會受到追捧,從而導致市場投機性增強。但對於主板來說,短期不會形成太大影響,中後期可能會因為一些高風險偏好的投資湧入產生波動,但隨著未來一些大型機構介入,會在穩定市場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總之,董登新認為,市場的細分一定會帶來投資者的細分,隨著北交所未來小盤股遍地開花,一定會吸引大量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前來,極大改善新三板流動性。
拓展資料:
1.北交所的功能定位與其他板塊、交易所有著天然錯位。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度看,北交所與其他交易所、板塊之間不是彼此割裂的關系。理解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初衷,便能發現市場的各種疑慮有些庸人自擾。
2.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已完成工商注冊登記,主要制度規則完成公開徵求意見,技術系統基本就緒。隨著北交所開市臨近,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3.市場的疑問主要有幾方面:既然有了滬深交易所,還要北交所幹啥?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北交所、基礎層、創新層)、區域股權市場會不會引發金融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一旦北交所開市,其他板塊的資金會不會被分流甚至大幅「失血」?,需要全面認識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格局。數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從服務國企改革起步,到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相繼推出,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漸趨完備。特別是設立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是繼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後,我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重要制度改革。這意味著,我國科技創新的融資鏈條再度延伸,「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也將與科創板的融資支持進一步貫通。
4.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設立北交所恰好能與現有的交易所和板塊產生互補。北交所的功能定位與其他板塊、交易所有著天然錯位。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定位「三創」「四新」,而北交所緊緊圍繞服務中小企業,突出「更早、更小、更新」,體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G. 2020年擴大內需,深化供給側改革對那些股票好

對大的央企、國企是利好,尤其是相關產能過剩的行業。

H. 什麼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簡明扼要,用通俗的話講,讓我們這些外行人能夠看懂,避免復制粘貼。

我分成兩部分來解釋吧。一,供給側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二,供給側改革有哪些措施?
首先,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產能落後。
看新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種矛盾的現狀:一方面,許多新聞都說中國的企業產能過剩,產品嚴重滯銷;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貌似又表現出很強的消費能力(起碼前幾年),到全世界海淘買買買,法國的奢侈品,韓國的電器,甚至是日本的電飯鍋馬桶……
所以,高層的判斷是:中國的經濟面臨的問題既不是生產能力不足,也不是消費能力不足,而是生產能力落後,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這種落後包括兩方面:一是因為生產水平的低下導致產品的質量、檔次不能滿足現在消費者的喜好;第二是產品結構出了問題,與需求的結構不相匹配(比如市場上的消費者需要100萬台手機,20萬台電腦,而我們的商家卻生產了20萬台手機100萬台電腦,需求和供給不匹配)。
對此,高層採取的舉措,可以用「三去一降一補」來概括: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下面一一解釋。
1,去產能。
去產能是最能體現供給側改革思想的舉措。要淘汰一部分落後的產能,其中最關鍵是要讓那些落後的「僵屍企業」退出市場。
什麼叫僵屍企業呢?其實主要就是一些落後的國企。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弱,思維僵化,導致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長期虧損。如果基於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求轉變,就會逐步走向破產重組,這部分落後產能就被淘汰了。
但是因為中國特殊的國情,這部分企業過去卻被政府和銀行強行靠輸血吊命。這種措施是非常負面的,一方面,這些落後的本應該淘汰的企業,卻依然占據了大量的資源(場地、設備、原材料、勞動力、資金等),卻無法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影響了經濟的效率;另一方面,還浪費了財政資金,更給銀行帶來了壞賬風險。
所以,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清理這批僵屍企業。能盤活的盤活起來,不能盤活的,就退出市場吧。

I.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供給側包括去庫存、去產能等方面,今年6、7月漲得好的鋼鐵、有色、煤炭以及水泥等股票就是其受益股。當然,現在都已經回落,但仍有機會。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