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金里的標准差,是什麼意思呢
標准差是一個用來表示離散度的統計概念。標准差被廣泛用於衡量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投資風險,主要根據基金凈值在一段時間內的波動來計算。一般來說,標准差越大,凈值的漲跌幅度越大,風險程度越大。在實踐中,可以進一步使用單位風險收益率的概念,並考慮收益率的風險因素。所謂單位風險回報率是指投資者承擔的每一單位風險所能獲得的回報。夏普指數是投資者最常用的指數。
一般來說,如果你想投資,你必須投資你熟悉的行業或項目。在投資之前,對風險進行總體評估,看看市場有多自信,不要看別人的投資。事實上,這在現實中是沒有必要的。現在,對於那些投資房地產的人來說,有些人賺錢,有些人不賺錢,同樣,不要隨大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投資。
❷ 基金5年收益分別是3%,2%,-3%,4%,3%,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是3%,求下行風險標准差誰幫我
下行風險標准差為6.083%,計算方式如下:
比risk-free rate低的收益率:2%,-3%
LPSD^2=[(2%-3%)^2+(-3%-3%)^2]/(2-1)
LPSD=0.6083=6.083%
(2)標准差股票基金擴展閱讀:
一、收益率的標准差
收益率的標准差,衡量的是實際收益率圍繞預期收益率(即平均收益率)分布的離散度,反映的是投資的風險。 收益率的標准差,是先求收益率離差平方和的平均數,再開平方得來。
計算過程是將實際收益率減去預期收益率,得到收益率的離差;再將各個離差平方,並乘上該實際收益率對應的概率後進行加總,得到收益率的方差,將方差開平方就得到標准差。
所謂期望收益標准差決策法,是指根據投資的期望收益和收益標准差進行風險型決策的方法。
二、期望收益標准差決策法的類型,通常有以下兩種具體做法:
1、最大期望收益法。
用未來收益的期望值作為未來真實收益的代表,並據此利用凈現值法、收益率法等進行投資決策,稱為最大期望收益法。它是風險條件下(未來收益不確定條件下)簡單易行和常用的決策方法。
期望收益法的缺點是沒有考慮風險狀況,因此投資要冒很大風險。
2、期望標准差法。
漢瑞·馬可威士(Harry Markowitz)提出了一個為大家所接受的決策定律,即所謂期望標准差法。
這條定律可敘述如下:在A、B兩個項目中,如果下面兩個條件有一條滿足,項目A便好於項目B:
1) A的期望收益大於或等於B的期望收益,且A的收益標准差小於B的收益標准差。公式表示為:E(A)≥E(B)且(A)< (B)。
2)A的期望收益大於B的期望收益,且A的收益標准差小於或等於B的收益標准差:E(A)E(B)且(A)≤(B)。
❸ 股票型基金的標准差是多少
股票型基金的標准差是指一類基金可能的變動程度。標准差越大,基金未來凈值可能變動的程度就越大,穩定度就越小,投資風險就越高。
在投資基金上,一般投資人比較重視的是業績,但是,投資人往往買進了近期業績表現最佳的基金之後,基金錶現反而不如預期,這是因為所選的基金波動幅度太大,沒有穩定表現的關系。衡量基金波動的穩定程度的工具就是標准差(Standard De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