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些基金扎堆的股票,風險到底大不大呢
近年來購買基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基金產品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目前基金產品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股票、債券、黃金、外匯、商品期貨等等產品的總和,成為了市場中數量最多的理財產品。股票型基金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辨別其中的投資風險?
股票型基金是基金經理通過分散投資購買股票,所獲得的一攬子產品,相當於股票市場不好,或者基金經理建倉的標的走勢較差,都可能影響基金單位凈值的回調,從而讓投資者的收益降低。有些投資者可能會說:「我又無法辨別行情的好壞,我該怎麼辦呢?」騎牛看熊認為看不懂金融市場沒有什麼好害怕的,看清楚市場經濟形勢就可以,因為每一隻股票背後都是一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實體行業做得不好股價就很難有所表現,所以關注市場經濟也能讓自己投資賺錢。
在投資中最大的風險是買在了最高點的頂部,賣在了最低點的底部。2021年是市場經濟復甦的1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實體行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會有所增加,那些「扛不住」的公司也會被淘汰掉,這時投資者可以藉此機會分批介入。這個位置可以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來購買股票型基金,哪怕節後指數連續調整也可以在回調中不斷加倉,投資者以固定的資金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購買,利用目前的回調行情建倉參與,在之後反彈中逐漸獲得屬於自己的投資利潤。
② 抱團股是怎麼來的如今在市場上是什麼形勢
牛年的首個交易日即將到來,過去的一年是抱團極致演繹的一年。
對於投資者來說參與對了抱團就是不斷向上,固守對立面則只能面對局部熊市。
對於目前分裂的市場情形,很多人認為是抱團過度引發的惡果,但其實自2004年算起,A股歷史上已經有了三輪完整的抱團行情。
在前三輪抱團崩盤之後,目前進行中的第四輪抱團正在如火如荼。以史為鑒,梳理前三輪的一些特徵,或許能對當前有一些啟發。
以上的特徵確實已經出現,但還有一個重要信號被忽視了,指數未在高位。
當前3600點附近的指數並未高估,因此並不能認為是牛轉熊的趨勢改變。
因此,資金更加優化的選擇可能是從高估板塊逐步退出,開始轉向部分低估值高成長性的板塊重新抱團。
新的抱團就會重新形成。
③ 基金包團是什麼
基金抱團的意思。
由於法律限制,買入一種股票超過該股票的5%的份額時需要公告,所以單獨一家基金一般不會持有該股票的5%份額以上。
但持有份額過少,就很難控制股票走勢,持有風險急劇增加。
所以,不同的基金公司會不約而同同時持有某一種股票,造成股票份額高度鎖定,基金風險大幅下降。
這種既規避了法律風險,有大幅降低了基金風險的行為,就叫做基金抱團。
④ 為什麼要遠離基金抱團股
這些基金之前是抱團股比較多,那麼抱團股的時候他有一段時間是長得非常好的,它都是比較集中的,然後的話在這一段時間他漲得非常好,之後他總會有一段時間回調,剛好這段時間就遇到了回調期,回調期的話就會導致它的回撤率會非常的高。所以在抱團股大概率以進行回測回調的時候,如果我們再買抱團基金的話,就很容易導致我們回撤率會比較,但然後就容易虧損。最近的話我覺得買債券型基金可能相對會穩定一點,等這段時間回調過去,在考慮買抱團類型的基金。
⑤ 股市資金抱團是什麼意思,能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嗎
以主動偏股公募基金作為代表描述,以持續加倉某一個板塊至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2006年,隨著公募基金和保險機構的不斷壯大,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2006年以後,大概出現了四波非常著名的抱團。分別是:
1、2007-2009年加倉並抱團金融地產,稱之為「金融的黃金年代」。
2、2010-2012年加倉並抱團消費「第一次消費抱團」;
3、2013-2015年加倉並抱團信息科技「移動互聯網浪潮」;
4、2016至今 持續加倉並抱團消費「第二次消費抱團」。
(5)抱團股是屬於股票型基金嗎擴展閱讀:
股市資金抱團的原因:由於經濟處於下行階段,資金傾向於「確定性」,而不是「成長性」,投資者選擇業績確定性高的投資標的來取得相對收益,如果對這些板塊集中配置持續上升、結構性行情持續發酵,那麼就形成了一次典型的「抱團取暖」行情。
一般以這類公司發展低於預期,估值品質被打破,資金抱團瓦解;或者是出現了其他的新的熱門板塊,分流存量資金。
⑥ 什麼是機構抱團股
機構現在被稱作主力,包括開放式或封閉式基金、社保基金、qfii、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上市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等,他們不是發行股票的公司。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被某一機構或者幾個機構同時持有且達到一定比例,那麼這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被稱為機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