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金融科技美國上市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金融科技美國上市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28 22:08:35

Ⅰ 嘉銀金科和你我貸是什麼關系算是一家嗎

嘉銀金科是你我貸的母公司,你我貸是嘉銀金科綜合業務的一部分
嘉銀金科是一個中國金融科技品牌,從事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利用創新科技縮短用戶與金融服務的距離。2019年5月10日,嘉銀金科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碼:JFIN
嘉銀金科長期專注於大數據分析和金融科技研發,重點構建以大數據驅動為核心理念的雲服務平台和金融風控體系。以互聯網技術作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用科技創新提高金融效率,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高效、智能的普惠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
嘉銀金科創新地提出「助科技」、「助信貸」、「助貸後」、「助運營」、「助創新」五助服務,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致力於為傳統銀行向開放銀行轉型升級過程中提供所需的投資端資產端流量供應、風控建模、貸後管理、產品設計和運營服務,可覆蓋銀行的理財、資產、運營、貸後、創新等各個業務體系,協助銀行提升獲客效率、改善風控效果、精細化產品設計、優化成本結構、提升多方業務協同。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
你我貸是一家金融科技平台,於2011年6月正式上線運營,移動端APP上線於2014年。你我貸運營方為上海你我貸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5.5億元,旨在為用戶提供高效、透明、安全、便捷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你我貸堅持借款業務小額分散,服務已覆蓋了全國近30餘個省市的100多個城市和地區,平台撮合的借款主要以租房裝修、電子數碼、旅遊等消費借貸為主。
你我貸金融科技平台成立於2011年6月,是一家純粹的第三方在線信用投融資服務平台。作為一家第三方服務平台,你我貸不吸儲,也不放貸,僅提供信用咨詢、評審、推薦和資金調劑對接等一系列相關服務,在投資者和借款者之間搭起資金調配的橋梁。你我貸平台是由上海你我貸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獨立建設並運營

Ⅱ 小贏理財app怎麼沒有了

建議多試幾種方法打開,或者多換瀏覽器、清理緩存等方法,如果還是不行就及時的給平台的負責人反映
拓展資料
一、小贏理財,是中國首家推薦眾安保險承保標的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小贏理財的戰略合作夥伴眾安保險,為在小贏平台眾安保險專區的出借資金,提供信用保證保險。眾安保險與優質互聯網機構、金融機構合作,為在小贏理財平台上眾安保險專區推薦的優質精選、嚴格風控的標的,提供信用保證保險。如果用戶在小贏理財選擇由眾安保險本息承保的標的,即可收到本金+收益的全額保險憑證號。如果理財產品發生逾期,眾安保險將在兩個工作日內,通過系統自動賠付到賬。2018年11月,與百信銀行達成網貸資金存管合作。2020年12月,小贏網金P2P存量業務清零,所有出借用戶的本金和收益全部履約結清完畢。
二、深圳市小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小贏科技)是中國持牌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以互聯網技術和服務為核心,攜手各類金融合作夥伴,打造專精於小微信貸的普惠金融服務平台。深圳市小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小贏科技)是一家致力於構建全新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以互聯網和數據為基礎,以用戶至上、敬畏風險、創新共享為核心理念的金融科技公司,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 。小贏科技集團旗下擁有小贏卡貸、小贏理財等眾多品牌。2018年9月19日,小贏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XYF。2021年5月12日,小贏科技收到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於批准深圳市小贏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業務資格的函。深圳市小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最先從P2P業務轉型成功並獲得全國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的公司。

Ⅲ 嘉銀金科還能活幾年

無法確認。截止到2022年7月6日,嘉銀金科還在進行正常運行,營業,並且在6號這天的股價還上漲了,所以無法確認這個企業還能活幾年,這都是未知的。嘉銀金科是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由嚴定貴先生於2011年6月18日創立,總部在中國上海,2019年5月1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碼:JFIN。嘉銀集團致力於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助力金融機構業務高速增長,始終堅持數據驅動戰略,重點構建以大數據驅動為核心理念的雲服務平台和金融風控體系。

Ⅳ 我的360借條為什麼不能借錢

央行約談互金平台2月有餘,360借條下架有些突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金融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360數科旗下核心產品360借條APP已經下架,下架原因或與今年4月29日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約談13家互聯網金融平台並要求整改有關。

據悉,被監管約談的13家互聯網金融平台為: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位元組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數科、新浪金融、蘇寧金融、國美金融科技和攜程金融,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核實,截至發稿,只有360數科旗下360借條APP被下架,其他平台依然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到。

互金平台整改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互聯網金融業務人士獲悉,4月29日央行約談互金平台,並指出網路平台企業普遍存在無牌或超許可范圍從事金融業務、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監管套利、不公平競爭、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嚴重違規問題,並提出了七條整改要求。而被約談企業也都在約談後進行了自查,並陸續提交了整改方案,時隔2月余,360借條下架有些突然。
從七條整改要求細則來看,業內人士普遍有了共性解讀:
一是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這個是底線,國家發牌照就是為了監管住所有金融活動,想借Fintech來「逃脫」監管,不會再有了。
問題在於目前未明確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哪些是屬於需要納入金融活動的范圍。比如聯合貸已經納入了,但助貸算不算仍未確定。聯合貸受到杠桿率的嚴格管控後,很多互聯網平台都直接轉助貸了。但若助貸也納入牌照監管或被掐斷,影響將很大。
二是支付回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條主要是針對類花唄、白條等業務,支付和信貸不能打包,必須分割經營。
三是打破信息壟斷,嚴格通過持牌徵信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個人徵信業務。
所有個人信息嚴格在徵信機構處理,不允許通過其他業務場景收集信息後的壟斷市場行為。
四是加強對股東資質、股權結構、資本、風險隔離、關聯交易等關鍵環節的規范。
五是合規審慎開展互聯網存貸款,主要針對之前的互聯網存款業務,嚴格僅限銀行有限本地化經營,老產品全部下線。
六是規范企業發行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為。
隨便加幾百倍杠桿,隨意發ABS,以後都很難實現。
七是規范個人信息採集使用、營銷宣傳行為和格式文本合同。
這意味著互金平台以後做營銷更困難了,所有話術都必須嚴格合規。
一位互聯網金融資深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各家問題或許不盡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場景和流量逐漸形成規模,各類生活服務類的APP都上線了金融業務,也被網友調侃「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雖然7條整改條條重要,但最受關注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業務模式,二就是個人信息保護。

尤其是個人信息保護,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金融服務與用戶數據緊密相連,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已經成為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問題,針對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政策不斷加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更將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5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通告稱,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包括36款安全管理類APP,以及48款網路借貸類APP,要求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其中與13家被約談互金平台亦有部分重疊,360借條也在其中。
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此次下架或並非信息保護原因。

360借條回應下架,
已提交新整改方案
360數科相關業務負責人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360借條仍可提供正常服務,基於相關要求及對APP各項功能的用戶體驗優化,正在逐步迭代升級。
但下架起因並非4月29日央行約談13家互金平台,而是因為5月10日網信辦通報的包括360借條在內的84款安全和網路借貸類APP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情況。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由於我們工作人員疏忽,在規定時間內遺漏了某一個環節的整改,被要求從部分應用商店下架。我們已提交了新的整改方案並加緊推進整改,因此造成不好的體驗我們深表歉意。」
據悉,今年5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通告稱,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包括36款安全管理類APP,以及48款網路借貸類APP,要求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
對於通報的84款APP,網信辦給出了自己的整改措施,並要求軟體公司先自行整改,並把整改結果報告給網信辦,如若不整改,超出期限,網信辦將按照法律法規依法對這些公司所開發的APP進行下架處理。

360數科Q1業績猛增
在互聯網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競爭格局逐漸多樣化,入局者包括BATJ、傳統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及專注於金融機構的數字化服務公司,其中主要包括螞蟻集團、陸金所、微眾銀行、京東數科、360數科、樂信、度小滿、新網銀行等,根據里昂證券的統計,前八家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市場份額在2019年達到92%。

在助貸模式下,參與者主要包括360數科、樂信、趣店、信也等,其中,360數科處於相對領先地位。

赴美上市的360數科於5月27日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實現凈收入為35.9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為13.472億元,同比增長635.4%。

具體來看,其主要布局助貸業務,2021年一季度促成貸款交易總額為741.49億元,同比增長40.4%,用戶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潛在用戶數為1.691億人,同比增長19.4%,授信用戶達3270萬人,同比增長25.1%,助貸用戶達2100萬人,同比增長24.9%,發展勢頭良好。

小微業務正成為360數科新的業績增長點,其一季度小微業務新增授信金額達58億元,相比上個季度環比增長67%,目前已經覆蓋28家頭部合作夥伴(如用友,百旺等)。

此外,360數科還在一季度財報中指出,其第一季度融資成本為7910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586億元,上一季度為1.314億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原因在於低成本的ABS和小額信貸提供的貸款量增加,今年為止ABS累計發行了21億。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監管對互金平台整改方向看,行業後續ABS發行或受影響。

360數科缺乏場景流量的問題長期被外界關注。360數科依賴自身平台獲客的比例非常小。2018年曾有數據顯示,360數科依靠自身平台所吸引的借貸者只佔總渠道比例的8%。流量過多依靠外部補給,意味著平台需要付出更多的獲客成本。
隨著消費金融行業的深入發展,各大金融機獲客的難度增加。360數科的用戶增長速度也越來越慢。資料顯示,2020年360數科累計注冊用戶1.63億,較2019年增長20.4%,而2019年,360數科累計注冊用戶1.35億,較2018年年底7880萬增長71.3%
▲360數科用戶增長放緩。
隨著互聯網流量逐漸見頂,互金平台的銷售營銷成本上漲趨勢明顯,2021年第一季度,360數科的銷售和營銷成本為3.85億,去年同期為2.23億,同比增長了72.65%。
如何打破增長困局,成為360數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於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至關重要的支付牌照,360集團多次申請,卻至今尚未拿下。
早在2015年,360就在申請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然而,由於錯失首批支付牌照的發放時機和監管對其數量的嚴加把控,盡管360集團頻繁出手,想要曲線收購支付牌照,最後的結果是不了了之。
關鍵牌照的缺失和日漸疲軟的增速,成為360數科發展的掣肘。從網貸轉型助貸後,360數科依舊面臨不小挑戰。
不再靠網貸,周鴻禕的金融野心走到哪了?

360數科去年促成貸款2468億元,助貸業務可謂風生水起,但一直沒有啃下最關鍵的支付牌照,未來發展會否受到影響?

「我不明白為何互聯網企業都做金融。」8年前,奇虎360的董事長周鴻禕曾表示對於電商、金融領域沒有什麼積累,近期會守住安全領域,不打算涉足互聯網金融。
但做金融還是成為了互聯網企業殊途同歸的選擇,就在周鴻禕發表此番言論的兩年後,360便積極投入金融的懷抱。
在這個他無心涉足的領域,360金融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赴美上市,並且在一眾互金中概股中突圍。目前又有消息傳出,其正籌備在港股二次上市,選擇在金融科技企業偃旗息鼓的大勢下逆行。
360金融(現更名360數科,股票代碼:QFIN.US)的股價一度呈現出十分低迷的態勢,長期居於發行價之下,但近一年來持續上行,最高股價摸高45美元,較上市之初已經翻了將近3倍。
▲360金融近三年股價表現。
360金融股價暴漲的原因是什麼?背後又有哪些隱憂?

背靠360集團,360金融一出生便頭頂互聯網巨頭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光環。
2015年5月,360金服成立,2016年,360金融從360金服(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分拆獨立運營,正式孵化為360金融集團。同年,360金融的核心產品360借條上線。
▲360金融發展概況。
360投身金融領域,迅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兩年多時間里,360金融先後完成四次融資,其中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紅點創投、峰瑞資本等知名創投基金。
相比騰訊、阿里以及網路等互聯網企業,360入場雖晚,但發展速度十分驚人。
到2018年年中,360金融業務規模便已位列中國前五。2018年12月,360金融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沖擊巨頭系金融科技第一股。這也是繼360之後,周鴻禕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但360金融上市處於一個微妙的節點。2018年,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爆雷潮,加之監管政策的不確定因素,美股市場的互金中概股股價遭遇寒冬,如信而富、小贏科技、簡普科技等股價均創下歷史新低。2018年全年,宜人貸與和信貸的股價更是下跌超過7成。
360金融也沒能倖免,距離上市短短一個月內,其股價已經蒸發超過30%。
在互聯網金融環境風雲突變的環境下,拿到金融牌照持證上崗,成為互聯網巨頭合規的必行之路。
上市之前,360金融已陸續獲得金交所、基金代銷、消費金融和網路小貸四張金融牌照。2018年,360金融開始主推360借條、360小微貸和360分期三款產品。
當時,個人信貸產品360借條是整個金融集團的中流砥柱,另外兩款產品則反響平平。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缺少消費場景外,牌照也是橫亘在360金融面前的門檻。
上市後,360的金融版圖繼續擴大。
2019年5月,上海三六零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包括借款類擔保、發行債券擔保、其他融資擔保。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助貸」模式興起之下,融資擔保牌照成為各大互聯網金融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張牌照。
同年10月,360金融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北京奇才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收購廣東眾康永道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摘得一枚保險經紀牌照。360保險中介業務也就此展開。
2020年6月,360集團斥資12.81億元人民幣,認購天津金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0%股份,成為該行的第一大股東。360集團也是繼騰訊、阿里之後第三家成為銀行第一大股東的互聯網公司。
▲360旗下金融業務拿下多張牌照。
布局6年,360金融已經收集了7張金融牌照,從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後來者變成強勁的競爭對手。從貸款規模上看,360數科目前是最大的上市線上助貸平台,2020年促成貸款2468億元,截至2020年底,貸款余額為921億元。

2021年伊始,360數科的股價開始攀升,截至7月7日收盤,360數科美股收盤價為33.14美元,市值約為50.50億美元。
金融科技中概股將走向何方?
金融科技的生意在美國好做嗎?

在美國金融科技企業紛紛轉型持牌機構的當下,早期藉助P2P業務高速發展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也面臨著轉型。
據此前監管意見,在P2P清退為主的情況下,平台多向小貸、助貸平台轉型。一方面可以藉助積累的平台流量與風控經驗,為金融機構提供助貸服務,另一方面可申請持牌合規發放貸款。
目前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轉型方向是助貸服務機構,從各金融科技中概股2021年一季報來看,輕資本模式下的分潤助貸業務成為新的發力點。
傳統的助貸模式下,平台通過自有資金放貸,或對撮合貸款提供擔保,需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在輕資本模式下,則是側重於純科技助貸服務,依託於平台已有流量進行獲客與風控技術服務,不承擔信用風險。
財報數據顯示,樂信(LX.US)、信也科技(FINV.US)、360數科(QFIN.US)等平台已進一步提升了輕資產模式下的助貸業務佔比。
2021年一季度,樂信純科技平台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2%至6.36億元;360數科輕資本模式下新增貸款372.45億元,同比增長211.8%;信也科技CFO也多次對外表示未來公司將探索分潤助貸模式。
中金研究院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在輕資產模式轉型下,對純科技助貸服務的金融科技平台估值或逐步向互聯網公司靠攏,金融科技中概股的估值有望提升。
事實上,今年以來各金融科技中概股大漲,與2020年末相比,360數科股價上漲260.9%,樂信上漲85.97%,小贏科技上漲640%,信也科技上漲262.07%。
另一方面,部分網貸機構走向合規持牌發展,一些機構轉型為省級小貸公司,頭部金融科技企業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
2020年10月,新浪旗下P2P易e貸轉型互聯網小貸,獲批設立撫州市新浪網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轉型互聯網小貸公司的P2P平台。
今年5月26日,美股上市公司小贏科技(XYF.US)公告獲批設立深圳市小贏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取得全國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兩家平台P2P業務存量均已清零。
不過,據最新《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的網路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這對未來金融科技公司轉型小貸平台提出了較高的資金要求,加速行業資金洗牌,後續將如何轉型發展仍有待觀察。

‍‍(記者:侯瀟怡,辛繼召 編輯:馬春園)

部分資料來自:無冕財經,作者:黃琪鑫,21南財號「智慧金融觀察」,作者:李覽青

圖:圖蟲,視覺中國

本期編輯:江佩霞

Ⅳ 金融科技概念股有哪些,金融科技概念股一覽表

互聯網金融概念一共有100家上市公司,其中31家互聯網金融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69家互聯網金融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以下是互聯網金融概念股一覽表

Ⅵ 騰訊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號

騰訊控股ADR(PINK:TCEHY),
騰訊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品質。
騰訊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公司一直秉承科技向善的宗旨。我們的通信和社交服務連接全球逾10億人,幫助他們與親友聯系,暢享便捷的出行、支付和娛樂生活。
騰訊發行多款風靡全球的電子游戲及其他優質數字內容,為全球用戶帶來豐富的互動娛樂體驗。
騰訊還提供雲計算、廣告、金融科技等一系列企業服務,支持合作夥伴實現數字化轉型,促進業務發展。
騰訊2004 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願景及使命
用戶為本,科技向善
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將社會責任融入產品及服務之中;
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助力各行各業升級,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
價值觀
正直
堅守底線,以德為先,坦誠公正不唯上

進取
無功便是過,勇於突破有擔當

協作
開放協同,持續進化
創造
超越創新,探索未來
1998年11月11日,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在廣東省深圳市正式注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相繼加入。當時公司的業務是拓展無線網路尋呼系統,為尋呼台建立網上尋呼系統,這種針對企業或單位的軟體開發工程是所有中小型網路服務公司的最佳選擇。
2012年5月18日,騰訊宣布進行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從原有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事業群制,劃分為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路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路事業群(SNG)和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並成立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專注運營電子商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