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2020股票型公募基金收益排行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2020股票型公募基金收益排行

發布時間: 2023-02-13 18:58:25

① 華夏基金排名一覽表

華夏聚利、華夏雙債增強A、華夏債券AB的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29.90%、15.80%、13.58%,分別在427隻准債債券型基金中排名第1、第2、第6。華夏可轉債增強A的近一年收益率為48.39%,在可轉債債券型基金中奪得榜首。
過去一年市場漲幅和跌幅都很大,風格變化,能在過去一年有優良表現,很能說明專業公募基金駕馭市場的實力,如上表所示,從近一年的維度看,華夏基金旗下多隻基金憑借靚麗回報領先同類,更有績優產品領先同類產品。
偏股類產品中,華夏新興消費A近一年收益率達115.73%,在強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2/687。華夏能源革新近一年收益率達131.74%,在主動股票開放型基金中排名7/394。
隨著上半年收官,各大基金評價機構的榜單也相繼出爐。根據今日發布的晨星中國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基金業績排行榜顯示,華夏基金多隻基金穿越市場波動,努力踐行長期價值投資,旗下共16隻權益、固收及指數產品在不同統計區間的排行榜中均躋身同類前10名,更有6隻基金位居一年期榜單Top5,5隻位列三年期Top5,3隻位列五年期Top5。
以卓越的主動投資管理為核心,華夏基金組建起實力雄厚的投研團隊,主動權益、ETF、固收+等多領域、多條線全面開花,力求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和良好的持基體驗。
華夏聚惠穩健目標業績比較基準為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8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20%,產品成立以來完整會計年度(2018-2020年)業績(基準業績)分別為-2.62%(-1.10%)、12.74%(10.38%)、20.64%(8.45%),鄭錚自2017年11月3日產品成立起管理本產品,李曉易自2019年1月24日起共同管理本產品,蘇瑛自2021年11月9日起共同管理本產品。

② 消費基金排名前十

交銀消費新驅動股;廣發品牌消費股票;國泰國證食品飲料;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嘉實消費精選股票(6604);中歐品質消費股票(5620);銀華消費主題混;申萬菱信消費增長;中歐品質消費股票(5621);嘉實消費精選股票(6605)。
1.在新基金發行開始回暖的同時,部分公募旗下老基金也實施「二次首發」,為基金銷售「再添一把火」。但他也稱,「隨著基金數量的增加,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對基金公司而言,通過二次首發來推動規模增長可能更具持續性,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主流。」供給端改革的思路確立,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在需求端的消費刺激政策,而是將更加註重新消費模式的供給以及消費環境的改善。智能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和安全消費等獲得重點培育,進入八月份以來,大盤大部分時間行情回調,雖然行情一直在變,但是熱點還是有的,代表內循環的大消費一直比較強悍。從近三年基金收益排行榜來看,有三隻消費基金排在前面,分別是排在第14的中歐消費主題股票A(002621),排在第22的華安生態優先混合(000294),排在第23的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
2. 關於基金的排名胡昕煒先生做了相當多的調查,他是相關業務資格證券投資基金從業資格。從業經歷2011年加入匯添富基金任行業分析師。2016年4月8日至今任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7年7月28日至2019年8月28日任添富添福吉祥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7年9月20日至2019年8月28日任添富盈潤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8年1月19日至今任添富價值創造定開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8年9月21日至2020年6月30日任添富全球消費混合(QDII)的基金經理,2018年12月21日至今任添富消費升級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9年9月17日至今任添富民安增益定開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9年11月5日任匯添富穩健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2020年7月8日擔任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3. 消費基金歷史走勢情況從三支基金的近3年走勢來看,2020年2月之前,基本都是匯添富消費收益最高,其次是中歐消費。2020年2月5日之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中歐消費連續大幅上漲,而匯添富消費逐步落後於華安生態優選,如首家外資獨資證券公司、前3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先後在滬設立。摩根大通、野村、星展、貝萊德等國際知名投行、財富管理機構均先後在上海落戶。目前,上海共有36家外商獨資和合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數量約佔全國一半。
拓展資料
必須消費才是消費的主力軍,這一段白酒回調才發現,原來可選消費現在也是異軍突起,要重視起來。消費基金的配置上,要均衡搭配,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兩手抓才行。

③ 2020年這90隻基金收益翻倍,但是你最好別買!

截至1月12日,三金說錢10萬元實盤賬戶浮盈12658.09元

朋友們好呀,我元旦期間上了四天課,上周又去外地出差。於是偷了個懶,轉眼有兩周沒更新。

先跟大家匯報一下,從8月4日開始建倉的三金說錢實盤賬戶已經浮盈超過12000元,用5個多月(162天)實現 收益 12.3%。

更難得的是,這是採用極度保守的策略實現的,股票基金組合只佔60%,具體策略見:《 理財 實驗:花10萬塊買基金,結果……收藏!》

進入2021年,股市出現「開門紅」。昨日,上證指數站上3600點,是2015年12月以來的新高,同時滬深兩市連續7個交易日交易量突破萬億,可謂量價齊升。

指數漲,優質基金漲;但是個股卻是跌多漲少,呈現出典型的「結構性行情」,是少數龍頭個股在漲。

比如上周四三大指數飄紅,兩市僅837隻上漲(共4133隻股票),而且有超過一半的個股下跌超3%,當日三金說錢實盤賬戶收益是838.11元。

結構性行情下,選股難度加大,散戶難以通過炒股獲益。相比之下,買基金幸福指數很高,部分優質基金在這次跨年前後就收獲超10%的漲幅。

「炒股不如買基金」,於是有小夥伴拿著收益排行榜跟我說,2020年有90隻基金業績翻倍,今年准備挑兩個投一下。或許你有一樣的想法,這里一並給大家提個醒。

用數據說話:炒股不如買基金

三金說錢反復說,優質基金(組合)才是最具普適性、極簡和高確定的投資方式。這可不是武斷的結論,來看剛出爐的2020年統計數據:

數據來源:Wind及奕豐中國研究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全市場有近6千隻「成立滿1年」的公募基金,其中32.4%的基金取得了「40%以上的正收益」,僅2.7%的基金虧損,虧損的基金中,多數為原油基金,部分為海外地產和港股指數型基金,部分債基小幅虧損。

如果剔除債基,拿權益類基金(包括股債平衡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不剔除QDII基金)跟個股做一個比較:

數據來源:Wind及奕豐中國研究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如上圖所示,2020年全年有近一半(46.5%)的個股是虧損的,但只有2.2%的權益基金出現虧損。

個股表現主要分布在:虧損20~50%、虧損20%以內和賺20%以內;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則集中在:賺20~40%、賺40~60%和賺60~100%。

作為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的投資能力更專業,投研團隊更強大,定價能力更突出,自然比散戶更容易賺錢。

但是截至2020年底,我國上市或運營滿1年的的個股和權益類基金的數量都已超過3000隻。選股和選基金都需要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都不容易。

數據來源:Wind及奕豐中國研究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即使想擁抱基金,選基也是一個高門檻的活兒。一些投資者在迷惑中就想通過收益排行榜選基——買入2020年的「牛基」。

殊不知,再牛的基金也不可能一直漲。有數據顯示,每年表現好的基金,轉一年可能馬上就變了味兒。

「牛基」業績難以持續

看排名選基金不靠譜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把2005年到2017年,每年收益排名前10的「牛基」找出來,然後拿這些基金第二年的收益和市場平均收益對比:

來源:網路

結果顯示,在13年中,有6年上一年度的「牛基」在第二年表現不如市場平均水平,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年份中超額收益也不明顯。

按常識理解,當年收益率能從眾多基金中脫穎而出,必然有其獨到之處,為什麼第二年就不行了呢?

首先,當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大多是趕上風口的偏科生,隨著市場風格發生變化,業績自然難以持續。

對於股市而言,1年並不是一個長周期。上市企業的基本面,很少會在1年之間發生巨大的轉變。所以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里,業績出類拔萃的基金,往往是因為「吃到了」市場熱點的紅利。

而這類基金的策略往往更「激進」,配置會集中到某個行業、某個主題。這就會造成該基金組合對市場風格的適應性很差,如果「風」停了,甚至會摔得很慘。

2020年90隻「翻倍基」

來源:奕豐中國研究部

細看2020年收益率超過平均水平的基金,就能發現,它們投資的幾乎都是強勢行業的股票,配置集中於白酒、新能源汽車、光伏、醫葯等熱門板塊。

而靠熱門板塊、熱門股賺來的高收益,往往就有較大水分。正所謂「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單獨某一、兩年的高收益不能代表其基金經理及團隊的水平。

而與此同時,市場風格長則數月、短則幾周就會出現變化,普通人很難預測風口什麼時候會過去。一旦市場風格轉變,風口上的「偏科生」便難以為繼。

所以,看排名買基金,這事兒真的不太靠譜。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追逐熱點,做自己看得懂的投資,並且堅持下去,賺高確定性的錢。

在市場結構性行情顯著的當下,建議大家結合自己的投資目標,選擇馭·千里馬、主題行業輪動和五星經理擒牛等優質基金組合,「漲多跌少、日拱一卒」,長期投資,做機構和時間的朋友。

④ 易方達最好的三隻基金

據了解,2020年易方達基金收益排行前三的基金和其漲幅分別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005827 100.52%;易方達環保主題混合001856 98.25%;易方達供給改革混合002910 94.01%。2021年截至目前易方達收益前三的基金和收益分別為:易方達港股通工利混合00558318.82%;易方達中證軍工(LOF)50200317.70%;易方達中盤成長混合00587517.48%。
拓展資料:
1、易方達上證50ETF聯接基金屬股票指數型基金,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上證50指數型基金,採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上證50指數,是股票基金中風險較低、收益中等的產品。
2、易方達基金成立於2001年,通過市場化、專業化的運作,依託於資本市場,為境內外客戶提供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實現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近2.6萬億元,是國內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客戶包括個人投資者及社保基金、養老金、大型金融機構、境外央行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資產管理業務,基於「深度研究驅動、時間沉澱價值」的投資理念,在主動權益、指數、債券、另類資產等投資領域全面布局,多年來憑借規范的管理與持續穩定的業績,為客戶創造了良好的回報。公司恪守客戶利益至上的原則,以「發現價值、創造未來」為使命,堅持規范、穩健、開放的經營理念,致力於打造「值得長期託付的世界級資產管理公司」。
3、根據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易方達旗下權益類基金在權益類大型公司中近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的業績排名分別為第二、第一、第三、第二;易方達旗下固定收益類基金,在固收類大型公司中近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的業績排名均位居第一。

⑤ 發的廣發天天好聽話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張燕北
公募基金2020年四季報已公布完畢,基金迎來「大豐收」。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合計盈利逼近2萬億元,創出歷史紀錄。同時,賺錢效應助推基金規模提升,去年底整體基金規模突破20萬億元大關,達到20.16萬億元,亦刷新歷史紀錄。
2020年四季度市場演繹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更多依靠調倉換股應對。在去年底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貴州茅台穩居第一,消費品及服務類個股占據六席。但在整體估值高企下,公募「吃葯」熱情有所降溫,對部分科技股也進行了減持,增持了金融、化工、有色等板塊。
2020年基金盈利
創歷史新高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基金合計實現利潤達到1.98萬億元,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盈利分別達到11384.11億元、5047.01億元。此外,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合計盈利分別達到1652.47億元、1406.29億元。
從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看,納入統計的142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資格的券商資管)中,僅1家公司未實現盈利,其中有41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各類基金2020年合計盈利1599.95億元居首,匯添富盈利1110.78億元位列次席,廣發基金盈利也超過千億,為1002.21億元。此外,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中歐基金、景順長城進入盈利前十。
去年四季度基金倉位較高
去年底,在結構性行情推動下,基金以調倉換股應對。數據顯示,去年底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倉位達到88.88%、71.59%,相較三季末倉位有所提高。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的行業配置更加均衡化,加大了對金融股的配置力度,寧波銀行、興業銀行、中國太保等均為公募增持數量居前的個股。另外,化工、有色、農業等周期股也成為公募基金增持的重點。
從基金重倉股來看,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持倉市值最高的10隻股票分別是貴州茅台、五糧液、美的集團、寧德時代、中國中免、中國平安、瀘州老窖、隆基股份、邁瑞醫療、立訊精密。與三季度末相比,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並未發生變化,僅順序有所調整。
知名基金經理
看好一季度行情
上證指數行至3600點上方之際,市場如何演繹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證券時報記者綜合四季報中知名基金經理觀點發現,多數基金經理認為一季度市場或有行情,要精選優質股票布局,但比較重視「盈利確定性和估值的安全性」。
中歐新藍籌基金經理周蔚文直言,展望未來幾個季度,綜合考慮經濟、政策、資金、股市估值四大因素來看,A股市場有投資機會。不過,他也表示,後期市場如繼續明顯上漲,有吸引力的股票會越來越少,到時會更加重視風險。
國泰聚信價值優勢基金經理程洲也表示,展望一季度,國內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好的恢復進程,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基調,居民儲蓄資金持續入市,再加上通常會出現的春季躁動,A股在新年有望延續震盪上行的格局。操作方面會密切關注外部環境的風險和國內貨幣政策的變化,結構方面注重行業的增長空間和行業的估值水平,在個股選擇方面嚴格堅持基於盈利確定性和估值安全性的標准。
從投資方向來看,廣發雙擎基金經理劉格菘表示,隨著海外疫情緩解,全球陸續復工復產,順周期行業仍值得重點關注。同時,光伏行業全面進入平價時代,海外需求明顯恢復,行業已經進入快行道,長期空間廣闊。雖然科技行業出現波動,但依然看好其長期發展空間。
「未來投資計劃圍繞兩個方向展開,首先是基本面非常強勁的新興行業,且公司的估值沒有透支未來3到5年的增長預期;然後,依然堅持要回到資產本身,挖掘被市場『拋棄』的公司中,是否存在未來預期收益率較高並且安全邊際較高的資產。」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基金經理何帥表示。

⑥ 匯添富基金排名榜

1.匯添富中證生物科技指數A;2.匯添富中證生物科技指數C;3.匯添富全球消費混合人民幣A;4.匯添富全球消費混合人民幣C;5.匯添富醫葯保健混合A;6.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指數A;7.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指數C;8.匯添富創新醫葯混合;9.匯添富文體娛樂混合;10.匯添富策略回報混合;11.匯添富醫療服務混合;12.匯添富消費升級混合;13.匯添富國企創新股票;14.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15.匯添富外延增長主題股票;16.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聯接;17.匯添富內需增長股票A;18.匯添富行業整合混合;19.匯添富內需增長股票C;20.匯添富均衡增長混合。
【拓展資料】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添富基金」)成立於2005年2月,是中國一流的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設有分公司,在香港及上海設有子公司--匯添富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匯添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匯添富資產管理總規模超8000億元,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排名公募基金管理人第一。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業務牌照齊全,擁有全國社保基金境內委託投資管理人、全國社保基金境外配售策略方案投資管理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人、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專戶資產管理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QDII基金管理人、RQFII基金管理人及QFII基金管理人等業務資格。
匯添富基金成立以來,始終將投資業績放首位,被譽為"選股專家"。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匯添富旗下股票基金過去10年算術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率達185.54%,在同期全市場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3。
匯添富基金現已形成公募業務、私募資管業務、私募股權業務(設立子公司開展私募股權業務)、養老金業務、電商業務、國際業務等六大業務板塊。公募業務方面,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匯添富基金共管理148隻公募基金,涵蓋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等各類產品。
成立以來,匯添富基金屢獲殊榮,包括"金牛獎""金基金獎""明星基金獎"以及上海市政府頒發的"上海金融創新獎"等多項權威榮譽獎項。

⑦ 2020近三年基金收益最好前20名各是哪些代碼多少

基金按投資品種分類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又分為主動基金,被動基金。

你想知道近三的基金收益最好的前20名非常簡單,打開【天天基金網】-點擊【基金超市】

以上是對你的問題的回答,滿意請採納喲,非常感謝~~

⑧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