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權風險大嗎
期權交易風險是比較大的。首先要求至少賺8個點以後才能保本,低於這個點傭金就收不回來了。然後因為自帶杠桿交易的特性,其交易風險比股票更大。杠桿化越大,項目的收益也就越高,風險也就越大。請投資一定要注意風險,在投資前多了解一些期權的相關知識。
拓展資料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起源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
按期權的權利劃分,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兩種類型。按期權的種類劃分,有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兩種類型。按行權時間劃分,有歐式期權、美式期權、百慕大期權三種類型。
國內期權發展
2015年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國內首隻場內期權品種。這不僅宣告了中國期權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國已擁有全套主流金融衍生品。
2017年3月31日,豆粕期權作為國內首隻期貨期權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
2017年4月19日,白糖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2021年6月21日,原油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
結算類型
1、股票結算方式
在股票交易中,如果投資者希望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其就必須立即支付全部費用才能獲得股票,一旦買入股票後出現股票價格上漲,那麼投資者也必須賣出股票才能獲得價差利潤。
因此,其結算要求是:交易要立即以現金支付才能達成,而損益必須在交易結束後不再持有標的物時才能實現。在期權市場上,股票類結算方法與此非常類似。
股票類結算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期權費必須立即以現金支付,並且只要不對沖部位,就無法實現盈虧。這種結算方法主要用在股票期權和股票指數期權交易中,期權合約的結算與標的資產的結算程序大致相同。
2、期貨類結算方法
期貨類結算方法與期貨市場的結算方法十分相似,也採用每日結算制度。期貨市場通常採用這樣的結算方式。
不過,由於採用期貨類結算方法的風險較大,因此許多交易所只是在期貨期權交易中採用了期貨類結算方法,而在股票期權和股指期權交易中仍採用股票類結算方法。這樣,期權交易的結算程序可以因期權及其標的資產的結算程序相同而大大簡化。
2. 股票看跌期權賣方遭致的最大損失是什麼
B,
看跌期權賣方要以一定的價格收購未來的股票,如果股價下跌超過行權價,賣方要以行權價購買股票。所以賣家的損失就是股價減去期權價格。
3. 期權交易最大的風險
您好,期權的風險是權利方,被迫行權的,如果ETF的走勢是和自己做的期權的方向不一樣,那麼就是可以無限的虧損。
上市券商期權無門檻1.8一張,望採納!
4. 一份股票的看跌期權的持有者所承擔的最大損失是看跌期權價格是為什麼
看跌期權價格。標的物價格。對看漲期權來說,標的物越漲,期權價值越大,越跌則期權價值越小。
對看跌期權來說,標的物越跌,期權價值越大,越漲則期權價值越小。
執行價格
對看漲期權來說,行權價越高則期權價值越小(也就是離期貨價格越遠也越不值錢),行權價越低則期權價值越大。
對看跌期權來說,行權價越低則期權價值越小,行權價越低則期權價值越大
一張股票的看跌期權持有者所會承受的最大損失等於()。
A. 、 執行價格減去市值
B. 、 市值減去看跌期權合約的價格
C. 、看跌期權價格
D. 、股價
答案:
c
5. 認購期權買入開倉後其最大損失是多少
最大的損失就是期權變得一分不值,所有的投資都化為泡影
6. 求針對個股期權交易策略的分類
對投資者而言,期權具有很多優勢,包括靈活性,杠桿性,有限的風險和受到期權清算公司保證的合同有效性。投資者可以根據對未來標的資產價格概率分布的預期,以及各自的風險收益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期權組合,形成相應的交易策略。
以下為投資者針對個股期權的總體根據不同標准進行了分類:
1、四大基本交易策略
1. 做多股票認購期權
含義:投資者預計標的證券將要上漲,但是又不希望承擔下跌帶來的損失。或者投資者希望通過期權的杠桿效應放大上漲所帶來的收益,進行方向性投資。
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格+權利金
最大收益:無限
最大損失:權利金
2. 做空股票認購期權
投資者預計標的證券價格可能要略微下降,也可能在近期維持現在價格水平。
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格+權利金
最大收益:權利金
最大損失:無限
3. 做多股票認沽期權
投資者預計標的證券價格下跌幅度可能會比較大。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上漲,投資者也不願意承擔過高的風險。
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格-權利金
最大收益:行權價格-權利金
最大損失:權利金
4. 做空股票認沽期權
投資者預計標的證券短期內會小幅上漲或者維持現有水平。另外,投資者不希望降低現有投資組合的流動性,希望通過做空期權增厚收益。
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格-權利金
最大收益:權利金
最大損失:行權價格-權利金
2、避險型交易策略
1. 備兌股票認購期權組合
何時使用:預計股票價格變化較小或者小幅上漲,實現從擁有股票中獲取權利金。 如何構建:持有標的股票,同時賣出該股票的股票認購期權(通常為價外期權)。
最大損失:購買股票的成本減去股票認購期權權利金
最大收益:股票認購期權行權價減去支付的股票價格加股票認購期權權利金
盈虧平衡點:購買股票的價格減去股票認購期權權利金
2. 保護性股票認沽期權組合
何時使用:採用該策略的投資者通常已持有標的股票,並產生了浮盈。擔心短期市場向下的風險,因而想為股票中的增益做出保護。
如何構建:購買股票,同時買入該股票的股票認沽期權。
最大損失:支付的權利金+行權價格-股票購買價格
最大收益:無限
盈虧平衡點:股票購買價格+期權權利金
3. 雙限策略
許多投資者喜歡保護性股票認沽期權,它能夠減低風險,但同時他們也關心成本。
雙限策略便是構建一個兩部分期權策略來應對這種擔心。
雙限策略的第一部分是保護性股票認沽期權,
第二部分是備兌股票認購期權,即前面所學到的,按照持有的股票數量相應得賣出股票認購期權。
在收取的權利金中,備兌股票認購期權的出售者在到期日的任有義務按照執行價格出售股票。
當備兌賣出股票認購期權用於雙限策略的一部分時,出售的備兌股票認購期權獲得的權利金可以部分或全部減少保護性股票認沽期權的成本。
何時使用:擔心短期市場向下的風險,因而想為股票中的增益做出保護,但是不想花費太多的成本,同時也認為股價未來不會大幅上漲。
如何構建:購買股票,同時買入該股票的股票認沽期權,同時賣出更高執行價格的該股票的認購期權。
收益情況:股價上漲下跌的收益和虧損均有限,該策略將風險和收益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4. 買賣權平價公式套利策略
期權買賣權平價公式:如果一個投資組合A由一隻股票和一個認沽期權組成 (S+p),另一個投資組合由一個認購期權和一個零息債券組成(或者存入銀行的現金存款)(c+K),那麼這兩個投資組合的收益將會是一樣的。
成立前提:
均為歐式期權 歐式股票認購期權和歐式股票認沽期權的標的資產是同一隻證券
歐式股票認購期權和歐式股票認沽期權有相同的行權價格和到期日
零息債券或者銀行現金存款的到期日也要和期權的到期日相同
所以,下面兩個組合的價值將是一樣的:
組合A:一份歐式認購期權(Call)加上在T時刻的一筆價值為K的零息債券或現金資產。
組合B:一份該歐式認沽期權(Put)加上一隻期權的標的股票。
可知無論該股票價格在T時刻是多少,組合A和組合B在到期時的價值總是相同的,該值為ST和K中的較大值,即max(ST,K)。由此可知組合A和組合B在T=0時刻的理論價格也應相同,否則將產生無風險套利的機會。T時刻價值為K的現金復利貼現回當前的價值為K (1+r)-T 。因此,組合A 的當前理論價格C+K (1+r)-T等價於組合B的當前理論價格P+S0,即:
C+K (1+r)-T = P+S0
上式即為歐式期權平價公式,該公式說明了具有相同執行價格和到期日的歐式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當前理論價格之間的關系
3、 常用期權組合交易策略
1. 牛市期權交易策略:
買入認購期權(四大基本策略)
賣出認沽期權(四大基本策略)
垂直價差套利策略:交易方式表現為按照不同的行權價格同時買進和賣出同一合約月份的認購期權或認沽期權。之所以被稱為「垂直套利」,是因為本策略除行權價格外,其餘要素都是相同的,而行權價格和對應的權利金在期權行情表上是垂直排列的。
認購期權牛市價差期權:
何時使用:牛市看漲的行情時運用此策略,股價上漲可獲利。相比認購期權降低了成本,和損益平衡點。
如何構建:買入一份行權價格K1認購期權+賣出一份行權價格K2的認購期權
最大損失:支付的凈權利金
最大收益:兩個行權價的差額-凈權利金
盈虧平衡點:較低行權價+凈權利金
認沽期權牛市價差期權:
同樣是牛市價差,不同之處是該價差組合是由兩只行權價格不同的股票認沽期權組成。
如何構建:買入一份行權價格K1認沽期權+賣出一份行權價格K2(更高行權價格)的認沽期權
防守型牛市價差期權:
何時使用:當投資者對後市有較強的看多預期,並認為市場會隨之大幅震盪。該期權能讓投資者隨著股票價格上漲一路獲利,但若市場向不利方向行進,投資者也能獲得一筆小的價差收益。
如何構建:賣出一個較低行權價的認購
期權,同時買入2個同樣的較高行權價的認購期權。
最大損失:支付的凈權利金
最大收益:無上限
買入合成股票:
何時使用:相當於持有股票期貨的多頭,行情預期是牛市看漲的。它提供給投資者一個看多市場的波動中性策略
如何構建:買入一份股票認購期權,賣出一份具有相同到期日、相同行權價格的股票認沽期權。
最大損失:-(期權行權價+凈權利金)
最大收益:沒有上限
盈虧平衡點:期權的行權價+凈權利金
認購帶式期權:
何時使用:對於標的股票擁有十分強的上漲預期,並且確信股價未來一段時間將會以很快的速度攀升
如何構建:同時買入期限相同、行權價不同的一系列認購期權,通常的操作為3-8個期權。
最大損失:所有期權費
最大收益:無上限
2. 熊市期權交易策略
買入認沽期權(四大基本策略)
賣出認購期權(四大基本策略)
垂直價差套利策略:
認購期權熊市價差期權組合
何時使用:預期熊市,小幅看跌。
如何構建:購買具有較高行權價的股票認購期權+賣出同樣數量具有相同到期日、較低行權價的股票認購期權。
最大損失:兩種行權價的差額-凈權利金
最大收益:獲得的凈權利金
盈虧平衡點:較低行權價+凈權利金
認沽期權熊市價差期權組合:
何時使用:未來一段時間內股票會溫和下跌,他可以利用熊市差價期權來實現低成本的盈利。該種策略也是一種止盈止損策略,投資者在熊市裡獲利有限,但若股票不跌反升,投資者也不會面臨大的虧損。
同樣是熊市價差,收益圖形類似。
不同之處是該價差組合是由兩只行權價格不同的股票認沽期權組成。
如何構建:購買具有較高行權價格的股票認沽期權+賣出同樣數量具有相同到期日、較低行權價格的股票認沽期權。
防守型熊市價差期權組合:
何時使用:既認為未來下跌是大概率事件,同時又擔心後市存在上行的可能,但確信未來標的證券不會走出震盪的格局; 如何構建:賣出一個較高行權價的認沽期權,同時買入2個相同的較低行權價的認沽期權
從期權組合的損益圖可以發現,防守型熊市價差組合隨著標的價格越接近於0將會獲得越多的收益,這使得該組合具有了認沽期權多頭的優點;
同時在股價上漲超過一定的價格時,便能獲得確定的收益,這又集合了認沽期權空頭的優點。可見防守型的熊市價差組合具有風險更小,收益更穩定的特性。
賣出合成股票:
何時使用:相當於持有股票期貨的空頭,行情預期是熊市看跌的。它提供投資者一個不受價格波動影響的平台。
如何構建:買入一份平價股票認沽期權,售出一份具有相同到期日的平價股票認購期權。
最大損失:沒有上限
最大收益:期權行權價±凈權利金
盈虧平衡點:期權行權價±凈權利金
認沽帶式期權:
何時使用:當投資者強烈看空某隻股票時,他可利用認沽帶式期權來增加他在標的股票中的反向風險暴露
如何構建:以不同權利金買入行權價不同,但到期日相同的一系列認沽期權,利用較高的權利金成本獲得更高的杠桿效應。
最大損失:所有期權費
最大收益:收益呈階梯式上升
3. 突破、盤整市期權交易策略
突破市期權交易策略:
底部跨式期權組合
底部寬跨式期權組合
底部帶式期權組合
底部條式期權組合
認購期權反向蝶式差價組合
盤整市期權交易策略:
頂部跨式期權組合
頂部寬跨式期權組合
頂部帶式期權組合
頂部條式期權組合
認購期權正向蝶式差價組合
禿鷹式期權組合
其它期權交易策略:日歷套利
7. 什麼是股指期貨,請舉例說明,謝謝
什麼是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是期貨的一種,期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金融期貨中主要品種可以分為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指期貨、國債期貨。 股指期貨,就是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雙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後的股票指數價格水平,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指期貨(Stock Index Futures)的全稱是滬深300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
股指期貨定價與交易
1、股指期貨是怎樣定價的?
對股票指數期貨進行理論上的定價,是投資者做出買入或賣出合約決策的重要依據。股指期貨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證券的價格,而這種證券就是該指數所涵蓋的股票所構成的投資組合。 同其它金融工具的定價一樣,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定價在不同的條件下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但是有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變的,即由於市場套利活動的存在,期貨的真實價格應該與理論價格保持一致,至少在趨勢上是這樣的。 為說明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定價原理,我們假設投資者既進行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同時又進行股票現貨交易,並假定: (1)投資者首先構造出一個與股市指數完全一致的投資組合(即二者在組合比例、股指的「價值」與股票組合的市值方面都完全一致); (2)投資者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很方便地借款用於投資; (3)賣出一份股指期貨合約; (4)持有股票組合至股指期貨合約的到期日,再將所收到的所有股息用於投資; (5)在股指期貨合約交割日立即全部賣出股票組合; (6)對股指期貨合約進行現金結算; (7)用賣出股票和平倉的期貨合約收入來償還原先的借款。
2、股指期貨的交易是如何進行的?
期貨交易歷史上是在交易大廳通過交易員的口頭喊價進行的。目前大多數期貨交易是通過電子化交易完成的,交易時,投資者通過期貨公司的電腦系統輸入買賣指令,由交易所的撮合系統進行撮合成交。 買賣期貨合約的時候,雙方都需要向結算所繳納一小筆資金作為履約擔保,這筆錢叫做保證金。首次買入合約叫建立多頭頭寸,首次賣出合約叫建立空頭頭寸。然後,手頭的合約要進行每日結算,即逐日盯市。 建立買賣頭寸(術語叫開倉)後不必一直持有到期,在股指期貨合約到期前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一筆反向交易,沖銷原來的頭寸,這筆交易叫平倉。如第一天賣出10手股指期貨合約,第二天又買回10手合約。那麼第一筆是開倉10手股指期貨空頭,第二筆是平倉10手股指期貨空頭。第二天當天又買入20手股指期貨合約,這時變成開倉20手股指期貨多頭。然後再賣出其中的10手,這時叫平倉10手股指期貨多頭,還剩10手股指期貨多頭。一天交易結束後手頭沒有平倉的合約叫持倉。這個例子里,第一天交易後持倉是10手股指期貨空頭,第二天交易後持倉是10手股指期貨多頭。
3、股指期貨怎麼結算的?
股指期貨的結算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結算所或交易所的結算部門對會員結算,然後是會員對投資者結算。不管那個層次,都需要做三件事情: (1)交易處理和頭寸管理,就是每天交易後要登記做了哪幾筆交易,頭寸是多少。 (2)財務管理,就是每天要對頭寸進行盈虧結算,盈利部分退回保證金,虧損的部分追繳保證金。 (3)風險管理,對結算對象評估風險,計算保證金。 其中第二部分工作中,需要明確結算的基準價,即所謂的結算價,一般是指期貨合約當天臨收盤附近一段時間的均價(也有直接用收盤價作為結算價的)。持倉合約用其持有成本價與結算價比較來計算盈虧。而平倉合約則用平倉價與持有成本價比較計算盈虧。對於當天開倉的合約,持有成本價等於開倉價,對於當天以前開倉的歷史合約,其持有成本價等於前一天的結算價。因為每天把賬面盈虧都已經結算給投資者了,因此當天結算後的持倉合約的成本價就變成當天的結算價了,因此和股票的成本價計算不同,股指期貨的持倉成本價每天都在變。 有了結算所,從法律關繫上說,股指期貨不是在買賣雙方之間直接進行,而由結算所成為中央對手方,即成為所有買方的唯一賣方,和所有賣方的唯一買方。結算所以自有資產擔保交易履約。
4、股指期貨是如何交割的?
股指期貨合約到期的時候和其他期貨一樣,都需要進行交割。不過一般的商品期貨和國債期貨、外匯期貨等採用的是實物交割,而股指期貨和短期利率期貨等採用的是現金交割。所謂現金交割,就是不需要交割一籃子股票指數成分股,而是用到期日或第二天的現貨指數作為最後結算價,通過與該最後結算價進行盈虧結算來了結頭寸。
8. 看漲期權買方最大的損失是什麼應該怎樣理解
看漲期權買方最大損失就是期權購入的成本或期權費,由於看漲期權是賦予期權的買方一個在約定的時間內以約定的價格行使買入標的物的權利,並不是義務,故此期權買方最大損失是購入期權的成本或期權費。
9. 股票指數期權的套期保值功能
1.利用看跌股票指數期權進行套期保值。例如,某證券公司與一家上市公司簽訂協議,3個月內按每股8美元的價格包銷100萬股該公司股票,簽約後該證券公司便買入50份3月期的某看跌股票指數期權合約,每份期權合約價格為80美元, 合約執行價格為指數點1000,若每一點代表100美元,則50份合約的總價值為1000×100 ×50=500萬美元。3個月後,股票指數下跌到950點,該證券公司執行期權合約,獲利(1000-950)×100×50-50×80=24.6萬美元。但是,受到股指下跌影響,股票以每股7.50美元發行,則該證券公司損失50萬美元。由於採取了購買看跌期權的套期保值措施,該公司少損失24.6萬美元,最終損失為50萬-24.6萬=25.4萬美元。若在3個月後,股票指數上漲到1050點,則放棄執行期權,但此時因指數上漲而導致公司股票發行價上升到8.2美元/股,則在股票上贏利20萬美元, 除掉購買期權的費用50×80=4000美元,最終凈贏利為19.6萬美元。
2.利用看漲股票指數期權進行套期保值。例如,某投資者由於某種原因需要賣出10萬股A公司股票,假定股票賣出價格為10美元/股。但該投資者預計日後股票市場會上漲,於是便買入50份S&P100股票指數的看漲期權,每份合約的購買費用為40美元,到期日為6月1日,執行價格為500點。若在期權的到期日, 指數現貨價格為540點,A公司股票上漲到12美元/股。則該投資者在股票上的相對損失為(12-10)×100000=20萬美元,但投資者執行期權合約, 他在指數期權交易上贏利(540-500)×100×50-50×40=19.8萬美元,最終凈損失為2000 美元;反之,若在到期日,股票指數下跌到480點,則該投資者放棄執行期權,損失期權購買成本50×40=2000美元;而A公司股票跌到9美元/股,則在股票上相對贏利( 10-9)×100000=10萬美元,最終該投資者凈贏利為98000美元。
在以上看漲期權的套期保值例子中,假如該投資者採取股票指數期貨的辦法來進行套期保值。例如,他以執行價格500點買入50份3月期的S&P100股票指數期貨,在6月1日的到期日,指數現貨價格為540點,A公司股票上漲到12美元/股,則該投資者的最終凈損失為0。但是,若在到期日,股票指數反而下跌到480點,A 公司股票價格跌到9美元/股,則投資者在股票上相對贏利(10-9)調100000=10萬美元,而在指數期貨上虧損為(500-480)xl00x50= 10萬美元,最終凈贏利為0。
因此,利用股票指數期權可以對有關的資產進行套期保值,鎖住價格變動的風險,同時也可以獲取價格有利變動中的收益。而利用股票指數期貨來對同樣的資產進行套期保值,也可以鎖住價格變動方面的風險,但該過程中投資者放棄了價格變動中獲利的機會,即用價格有利變動的收益來換取對價格不利變動損失的風險防範。這就是二者在套期保值、防範風險方面的本質區別。但作為兩種工具,股票指數期權和股票指數期貨是不能替代的。
總而言之,利用股票指數期權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將會出現四種不同的情況,即買入看漲指數期權、賣出看漲指數期權、買入看跌指數期權及賣出看跌指數期權。如果以X表示股票指數期權的執行價格,以表示到期日的股票指數價格, 購買期權費用為C,則歐式期權的四種收益情況可表示為:
(1)買入看漲期權:Max(St-x-C,-C);
(2)買入看跌期權:Max(X-St-C,-C):
(3)賣出看漲期權:
-Max(St-X-C,-C)=Min(X-St+C,C);
(4)賣出看跌期權:
-Max(X-St-C,-C)=Min(St-X+C,C)。
不難知道,股票指數期權的購買者(多頭)的最大損失可以控制在一個有限的數額上,即為購買期權的費用,而收益可能是較大的;而股票指數期權的出售者(空頭)的贏利是有限的,即為出售期權的價格,而損失可能是較大的。通常某個投資者可以是一筆股票指數期權的多頭,同時也可能是另外一筆股票指數期權的空頭,其最終的收益狀況取決於他所持有的全部期權合約的組合投資收益。
10. 股票期權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險
你好,期權屬於金融衍生產品,與股票、債券相比,其專業性強、杠桿高,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投資者不僅要了解期權知識,還要對其風險有所熟悉。
股票期權買方的風險有哪些?
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期權的買入開倉後,將成為期權的權利方。所謂權利方就是指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權利金),獲得了一種權利,即有權在期權到期時以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數量的標的證券。當然,期權的權利方也可以選擇放棄行使權利。
就期權權利方而言,風險一次性鎖定,最大損失是已經付出的權利金,但收益卻可以很大;對於期權義務方,收益被一次性鎖定了,最大收益限於收取的買方權利金,然而其承擔的損失卻可能很大。
投資者也許會問,看起來賣出期權似乎有很大的風險,而通過買入期權既賦予了我權利,又幫我鎖定了損失,是否買入期權就沒什麼風險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來看接下來這個例子。
例如,X公司股票價格現在為10元,投資者支付了100元權利金,買入了1張X公司股票的認購期權(假設合約單位為100),3個月後有權按10元/股買入100股X公司的股票;3個月後的到期日,在X公司的股票價格分別為8元、9元、10元、11元、12元的五種情景下,比較買入股票和買入期權這兩種投資方式的收益情況。
不難看出,由於股票期權的高杠桿性,投資者在擁有了較大的潛在收益的同時,也承擔了較高的市場風險。標的證券的價格波動會造成期權價格的大幅波動,如果期權到期時為虛值,那麼買方將損失全部的權利金。
對於投資者而言,股票期權的權利方主要面臨哪些風險呢?
第一,損失全部權利金的風險。投資者在成功買入開倉後,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不需再交納和追加保證金,遠離爆倉的「噩夢」,最大損失就是買入成交時所支付的權利金,這是權利方的優勢所在。但是需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如果持有的期權在到期時沒有價值的話,你付出的權利金將全部損失,換句話說,你的損失將是100%,如此「積少成多」下去的風險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期權的權利方不可一直抱著不平倉的心態,必要時需及時平倉止損。從這一點來看,如果投資者把買期權純粹當作「賭方向的游戲」,那將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第二,時間損耗的風險。作為期權的權利方,最不利的就是時間價值的損耗。只要沒有到期,期權就有時間價值,對權利方來說就存在有利變化的可能。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到期日的臨近,期權的時間價值減小,權利方持有的期權價值就相應減小。也就是說,權利方擁有的權利是有期限的。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標的證券價格波動未達預期,那麼其所持有的頭寸將失去價值。即使投資者對市場走勢判斷正確,但是如果在期權到期日後才達到預期,那麼投資者也無法再行使權利了。
盡管在一些教科書里,股票期權的權利方可能被描述為具有「風險有限,收益無限」的損益特徵。但是在實際投資中,權利方面臨的風險並非如想像中的那麼小。因此,投資者持有權利方頭寸時,仍要密切關注行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