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1)深圳股票金融會議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㈡ 大金融股有那些,那類股是金融股票
銀行業屬於我國金融行業中最大的一個行業,所謂大金融,也就是指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以及互聯網金融理財等等。一般而言,大金融板塊主要以銀行股為主。保險券商次之。
大金融股是指市值巨大、占據股指成分較大的銀行、保險、證券這三類股票。我們知道金融股是處於金融行業和相關行業的公司發行的股票。
(2)深圳股票金融會議擴展閱讀:
從市場因素判斷,金融股具有四大投資優勢:
一、股價不高,金融股中大部分個股的整體股價目前仍然不高,特別是證券股和信託股基本上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二、增量資金介入明顯,從成交量分析金融股上漲時放量顯著,而下跌時量能迅速萎縮,顯示出介入資金是立足於長線投資,並堅定看好該板塊的後市;
三、技術形態良好,個股底部形態構築完整扎實;
四、有政策利好支持,金融股是解決股權分置的潛在試點板塊。
在目前的市場大背景下,金融股的市場號召力和對資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顯現出來,該板塊有望成為領漲核心,值得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㈢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歷次會議
時間: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
時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決定央行自身管理體制變革的大手術,並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處理從國有四大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銀行改革
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將13939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
金融監管
對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成立了證監會、保監會,分別負責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人民銀行專司對銀行業、信託業的監管;另外對人民銀行自身機構進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銷,改成9個大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得以加強。 時間:2002年的2月5日至7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下階段金融工作全面部署
加強金融監管與國有銀行改革的思路進一步得到深化,最終組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導中國銀行業的重組上市。
銀行改革
快速推進新一輪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股份制改革與海外上市項目的實施上得到了一系列關鍵政策支持。
金融監管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銀監會,並成立國有銀行改革領導小組,醞釀、統籌、部署國有銀行改革方案,會議還做出了改革農信社的決定,為此後農信社改革的全面鋪開確立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指導方針。 時間: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近幾年來的金融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形勢,統一思想認識,全面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中國農業銀行實行整體改制、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成立中國外匯投資公司運作部分外匯儲備2007年19日至20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下稱「本次會議」)上得到明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
加深已股改銀行的改革
溫家寶指出,繼續深化中國工商銀行(4.54,0.05,1.11%)、中國銀行(4.19,0.08,1.95%)、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努力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關鍵是繼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轉變經營機制,深化分支機構和基層改革。
央行在昨日結束的2007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繼續推進工、中、建3家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經營機制轉變。
央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底在向全國人大作匯報時提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仍屬於初步的、階段性的,改革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
在本次會議上,國開行被明確定調為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並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不得從事 零售業務。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明確了國開行將堅持的三項原則,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政策性銀行改革是已經討論了多年的話題。本次會議強調,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開行改革。
本次會議還明確,對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業務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這為政策性業務的發展確定了方向。
成立政府投資公司
在外匯儲備領域,本次會議表示,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
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已經明確將成立一家政府投資公司,負責部分外匯儲備的運作,並將要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運作,公司將主要投資於海外市場。該公司的名稱可能還沒有最終確定。
據悉,該公司將在中央匯金公司的基礎上擴充成立。由於此前匯金的資金直接來自於外匯注資,該公司的成立還涉及到發行特別國債購買上述注資。而運用市場化運作的外匯儲備資金也可望採取財政部發債再向央行購買的方式注入該公司。不過,由於這部分外匯儲備規模較大,預計將採取分期發債、分批購買、緩步推進的方式進行。
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在資本市場領域,本次會議強調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強調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同時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權威人士透露,公司債券將不同於現在的企業債券,公司債將由證監會負責監管,發改委則將專注於對國家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項目債進行監管,簡稱「企業債」,以區別於證監會監管的「公司債」。
去年共發行1015億元企業債,債券市場的融資比例佔全部融資比例不足1%。加快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議題。
做實分業監管協調機制
在監管體制上,本次會議提出要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與預期一致的是,本次會議並沒有決定成立一家「超級監管機構」。
有權威人士表示,此前討論的成立一個由央行、財政部、發改委及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共6個部門組成的「3+3」協調監管框架在本次會議上並未得到確認。將繼續保持目前「2+3」即央行、財政部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之間的協調配合。
由於本次會議明確提出「完善分業監管體制、機制」,業內因此普遍認為,混業經營在現階段不會大力推進,只會以小步試點的方式進行。 時間: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
主導機構:發改委、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20部委
會議內容:十項金融改革議題
部署八項工作
溫家寶對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作出部署。(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要大力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特別要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著力加強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制衡機制,建立規范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明確劃分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和深化商業化改革。(三)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銀行業要建立全面審慎的風險監管體系。證券業要完善市場制度,強化行為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險業要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完善分類監管制度。(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當前我國政府債務總體安全、可控。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五)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促進股票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堅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水平。深化內地與港澳台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八)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加快制定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建立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完善登記、託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提振股市信心
溫家寶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一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要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對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三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四要敏銳觀察和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應對預案,切實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溫家寶強調,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㈣ 深圳金融改革龍頭股票是哪幾只
華聯控股(000036)、深天健(000090)、深長城(000042)、招商地產(000024)、深物業A(000011)、華僑城A(000069)是前海規劃主要受益公司,其中,前三者因政府關系直接受益,而其中又以招商地產在前海新區土地資源最多。
深圳城市更新進程中受益的公司主要是部分擁有擬拆除重建的舊廠房、舊工業園區的公司,包括深振業A(000006)、中國寶安(000009)、深桑達A(000032)、深長城(000042)、深天健(000090)、深康佳A(000016)等。
關注部分經營穩健,並從特區相關利好政策中實實在在受益的優秀公司,如招商地產(000024)、中集集團(000039)、南玻A(000012)、新宙邦(300037)、信立泰(002294)等。
四大新興產業中已經有了較多的優秀上市公司,相關公司建議重點關注南玻A(000012)、新宙邦(300037)、信立泰(002294)等。
考慮到前海區域及附近房地產資源的規模、價值空間和對上市公司增厚效應,招商地產(000024)、深天健(000090)、華聯控股(000036)將直接受益,中糧地產(000031)、冠城大通(600067)、泛海建設(000046)、深振業A(000006)也將不同程度受益。
受益於前海開發的絕不僅僅只是在前海擁有地塊的開發商。其產生的巨大經濟效能將長期惠及深圳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如地產(萬科等)、金融(招商銀行(600036)等)、貿易(愛施德(002416)等)、新興產業(順絡電子(002138)、深圳惠程(002168)等)、交運(深圳機場(000089)等)、物流零售(怡亞通(002183)、人人樂(002336)等)、酒店旅遊(新都酒店(000033))等。前海開發的重要時間窗口值得高度關注。
㈤ 中國股票交易的第一天是什麼時候
1990年5月25日
㈥ 十大股票論壇
十大股票論壇排名不分先後
1、金融界論壇:成立於1999年目前人氣較旺的股票論壇。
2、前沿觀察股票論壇:新生派股票論壇的代表。
3、理想論壇:成立於1999年,目前人氣較旺的股票論壇。
4、股神之路股票論壇:成立於1999年,是股票資料的聖地!
5、老錢庄股票論壇:各類股票指標數據更新及時,模擬炒股做的也非常不錯。
6、上善若水股票論壇:股票內幕信息准確,活躍著一大批私募操盤手。
7、股票天下論壇:成立最早的股票論壇。
8、鼎砥投資論壇:聚集了眾多新浪財經博客名人,人氣較旺的股票論壇。
9、股城股票論壇:模擬炒股系統完備,提供專業的炒股培訓。
10、創幻財經論壇:財經信息及時,內參傳聞轉發非常快。
拓展資料:
一、股票論壇是指,專供股民互相交流股市經驗、發布最新金融領域消息、邀請專家行業知名人士撰寫專題評論、在線答疑等的網路bbs。目前中國國內的股票論壇有很多,較優人氣的有: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站的財經論壇,網路的貼吧,還有像東方財富網、和訊的股吧、金融界、iiQ中國股票論壇等專業財經網站的論壇。
二、主要作用
股票論壇作為股民交流投資經驗、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但是傳統的論壇模式,都是以主題展開討論,這種模式從村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最有效的在用戶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
2、信息的傳播是線性的,不能在橫向,也就是不能從平面上進行傳播,傳播力受限;
3、用戶獲取信息要主動去翻帖子,找有用的信息,不能將信息主動發給用戶;
4、在股市,信息就是錢,信息的實時性非常重要,這一點傳統論壇也不能解決;
5、手段單一,只能通過訪問網站,或則WAP網站,來獲得信息,不是非常方便。
㈦ 深圳金融法院如何處置股票
強制執行上市公司股票的方法處置。
證券公司依法按照業務規則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開設的客戶證券交收賬戶、自營證券交收賬戶和證券處置賬戶內的上市公司股票。
㈧ 深圳金改概念股是什麼
告訴你個最直接的方法,你也沒必要找什麼金融股了,關鍵是金融參股概的股票。
你可以看下深圳板塊,再看哪只股在金融參股概念板塊中。
給你舉出幾個金融參股概念的:600775廈門國貿、600652愛使股份
深圳板塊:寶安地產、深深房A、深桑達A、深天健、深長城等深字開頭的
㈨ 舉例2021年十個熱點金融話題有哪些
如下: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
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注冊制。會議要求,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
2、LPR時隔一年多再下調貨幣政策護航實體經濟
12月20日,1年期LPR報3.8%,較上月下調5個基點,這是2020年4月之後的首次下調。此前,央行於12月15日實施年內第二次全面降准,2次降准共計釋放資金2.2萬億元。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應對當前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除此以外,政策還強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3、三孩政策落地落實減負校外培訓市場巨變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我國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也反映出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減少,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上升,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處於較低水平。僅過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會議強調,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三孩政策落地,「雙減」政策推出,教育市場迎來巨變。全國數百個知名培訓機構聯合發布聲明和倡議:正確認識並加快轉型。
4、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獲授權政策頻出化解行業風險
2021年,房地產調控「有點忙」。房企「三條紅線」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年初正式實行,各類限價、限售、限購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深圳出台二手房參考價,西安、上海、成都、無錫、杭州、寧波等陸續跟進。
政策開始糾偏。9月底,央行、地方政府紛紛出招穩定房地產市場。「房住不炒」,行業迎來重大變化,過去高杠桿、高周轉、高回報的模式難以為繼,部分高負債經營的房地產公司風險暴露,正在有序釋放。10月,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5、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出爐加速互聯網互聯互通
2月7日,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爐,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指南以《反壟斷法》為依據,共六章24條,包括總則、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和附則等內容。
11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對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立案調查,涉騰訊、阿里、京東等。
6、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11月15日,北交所開張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鮮花著錦,隆重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平穩運行,市場參與熱情提升,專業機構積極入場,投資者入市意願增強。創新層、基礎層受到帶動,交投活躍度有所改善。
開市首月,北交所82家公司總市值2611.94億元,合計成交478.97億元,股票日均換手率1.46%,個股波動在預期的合理范圍內,價格走勢較為平穩。
7、碳達峰碳中和銜枚疾進全國碳市場開市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有序降耗減排進入攻堅實施階段。國家發改委要求並督促多個省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然而部分地區出現了「碳沖鋒」、「運動式」減碳,簡單粗暴地採取拉閘限電等行政手段減碳。需要說明的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這是利用市場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8、對外開放蹄疾步穩中國資產受全球追捧。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取得顯著成果。
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已正式納入滬深港通標的,滬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繼推出,順利推進,QFII新規加快落實。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中國資產獲得了國際投資者的力捧,中國債券市場被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過41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9、康美葯業案一審判決落錘
11月12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責令賠償投資者損失24.59億元。該案示範意義重大,是資本市場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標志性案件。在實現懲首惡目標、首單特別代表人訴訟、賠償金額高等亮點之外,康美葯業案一審判決的另一看點是,5名獨立董事承擔數億元的巨額連帶賠償責任,如何進一步完善獨董生態引發市場熱烈討論。
10、A股IPO、退市數量齊創新高成交創紀錄
注冊制拓寬入口,退市新規推動出清,A股優勝劣汰生態加速形成。入口方面,截至12月28日,今年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23家,同比增長19.68%;募資總額為5436億元,同比增長13.12%,IPO數量及募資額均創下歷史新高。
出口方面,被認為是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去年12月31日落地,新規簡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累計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創歷史新高,這也是A股歷史上首次單年退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