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本科擇校問題:加州戴維斯,伊利諾伊香檳,威斯康星麥迪遜。盡快幫幫忙好嗎
這三個學校,尤其是威斯康辛麥迪遜商學院的排名在三十以內。UIUC確實工程是強項,商學院排名三十多。氣候雖然多大風天氣,但它臨近芝加哥,實習機會應該還是有的。作為本科生,如果看學校的排名:UC-DAVIS總體比下來最低。這三個學校的校園都不在大城市裡。基本上都在鎮上,都談不上大城市。
校園環境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位於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校園夾在門多塔湖和曼諾納湖之間,每年都被美國雜志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地方。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校園環境良好,每年威大都會在門多塔湖舉辦各項運動競賽,也有不少學生在湖畔進行社團活動或是小團體的聚會,但大多數都是大學部的學生。
不過門多塔湖的確是所有就讀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學生最美好的一個回憶,在入學時和畢業後,才能有心情好好的欣賞這片美景,也算是威大學生的幸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② 美國副總統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在參議院票數平手時行使他的那一票
美國歷史上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的副總統唯有老布希和切尼
美國歷史上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的副總統唯有老布希和切尼
黃安年文 發表:2007年7月21日
在美國歷史上只有老布希、切尼兩位副總統曾經暫時代理過總統職務。
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20日說,總統布希將於21日在位於馬里蘭州的戴維營進行常規結腸鏡檢查,布希的總統權力在此期間將臨時移交給副總統切尼,切尼將成為代理總統。」「 斯諾說,由於需要麻醉,布希在失去知覺期間將根據《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的有關規定,臨時把總統權力移交給切尼。布希在恢復知覺表示已准備好行使權力後,將收回權力。切尼在代理總統期間,將待在自己位於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的家中。」
由於切尼副總統在2002年6月29日上午,由於布希總統接受結腸鏡檢查,切尼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副總統行使代理總統之責。其時間從6月29日10點09分到13點24分。所以這次代理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位副總統的第二次代理。
第一次由副總統代理總統的時間發生在1981年3月30日下午2:30分後,里根總統遇刺昏迷,19時左右,當時任副總統的老布希乘直升飛機趕回白宮,依法暫時接管國家最高權力,也結束了美國歷史上產生了四個多小時權力真空的混亂局面。
在美國,為了避免最高權力出現真空和依法接替最高權力,由美國最高大法憲法及其修正案作出具體規定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我們講法治,需要在這些影響重大政治決策的問題上提供憲法保障。
****************************
以下是網上有關資料:
(一)切尼將在布希體檢期間代理總統一職
新華網 2007年07月21日; 新華網華盛頓7月20日電(記者潘雲召 楊晴川)
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20日說,總統布希將於21日在位於馬里蘭州的戴維營進行常規結腸鏡檢查,布希的總統權力在此期間將臨時移交給副總統切尼,切尼將成為代理總統。
斯諾說,布希曾於2002年6月進行過直腸癌檢查,盡管在後來的體檢中沒有發現任何症狀,但總統醫生還是建議布希每隔大約5年進行一次檢查。
斯諾說,由於需要麻醉,布希在失去知覺期間將根據《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的有關規定,臨時把總統權力移交給切尼。布希在恢復知覺表示已准備好行使權力後,將收回權力。切尼在代理總統期間,將待在自己位於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的家中。
據報道,切尼這次代理總統的時間可能持續2至3個小時。美國歷史上曾有過兩次總統臨時將總統權力移交給副總統的情況,其中一次是在1985年裡根任總統期間,另一次是在2002年。
http://news.sina.com.cn/w/2007-07-21/044913494955.shtml
***********************
(二)美利堅合眾國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
(1965年7月6日提出,1967年2月10日批准
第一款 如果總統免職、死亡或辭職,副總統應成為總統。
第二款 副總統職位出現空缺時,總統應提名一位副總統,經由國會兩院都以過半數票批准後就職。
第三款 如總統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及眾議院議長遞交書面聲明,宣稱他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則其權力與職責應由副總統作為代理總統來履行,直至他提出相反的書面聲明為止。
第四款 如副總統以及各行政部門或國會依法設立的此種其它機構的多數主要官員,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關於總統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的書面聲明,則副總統應作為代理總統立即承擔以上權力與職責。
此後,當總統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他喪失能力情況並不存在的書面聲明時,除非副總統以及各行政部門或國會依法設立的此種其它機構的多數主要官員在4日內向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遞交總統無能力履行其權力與職責的書面聲明,總統應恢復其權力與職責。國會應對此做出裁決。如在休會期間,應在48小時內為此目的召集會議。如果國會收到後一書面聲明2l天之內,或處在休會期間被要求召集會議以後的21天之內,以兩院的2/3票數決定總統不能履行其權力與職責,副總統應繼續作為代理總統履行上述權力與職責;否則,總統應恢復其權力與職責。
劉緒貽、李世洞主編:《美國研究詞典》附錄,第1174-117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
(三) 新聞人物: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介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日電以下為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的介紹: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稱迪克-切尼(Dick Chenney),生於1941年1月30日,政治家、商人,美國共和黨人。現在布希政府中擔任副總統。
早年生活與家庭
迪克-切尼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其父為理查德-H-切尼,曾在美國農業部的土壤保護中心工作;母親馬喬里-切尼。1954年,切尼隨家人移居懷俄明州,並在該州的卡斯帕市(Casper)長大。14歲那年,切尼結識了他的高中同學,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琳恩-文森特。
高中時代的迪克-切尼,不僅在學業上成績突出,而且在體育方面也相當活躍。他是卡斯帕市納特羅納(Natrona)縣高中橄欖球隊隊員,司職中衛,曾代表該校參加了全美高中男子橄欖球聯賽(Boys State)。在校期間,切尼還曾當選為該校高年級學生會主席。
從1959年高中畢業的那年夏天起,以及在隨後的6年時間里,切尼在電力部門工作,是「國際電力工人兄弟會」成員。
1964年,他與高中女友琳恩-文森特結為伉儷。高中時,琳恩-文森特曾榮獲過「軍樂隊皇後」(Mustang Queen,最有人氣女孩)稱號。作為校軍樂隊指揮,她曾參加了懷俄明州軍樂隊比賽並獲冠軍。1986年至1993年,琳恩-切尼還曾擔任過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主席一職。近段時間來,琳恩-切尼一直在積極呼籲撤銷該基金會以及「美國國家文藝捐贈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聲稱這兩個機構的存在衍生了眾多的文化腐敗行為。琳恩-切尼現在是一名作家和大學老師。
美國副總統切尼(左)和他的妻子(右),與他們的第四個孫兒菲利普-理查德-佩里(中)在一起
切尼和琳恩共有兩個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和瑪麗(Mary),現已成年,還有四個孫輩。伊麗莎白-切尼,昵稱麗茲(Liz)-切尼,出生於1966年,育有四個孩子。伊麗莎白1996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曾做過國際法律師、咨詢專家,現擔任美國國務院近東局的副助理國務卿。瑪麗-切尼則是其父親競選活動的高級助手之一,也是迪克-切尼最信任的人。目前,瑪麗-切尼生活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由於瑪麗-切尼的同性戀取向,在當前美國激烈的同性婚姻爭論以及切尼支持通過一項可能將繼續阻擾瑪麗與其同性戀女友合法結婚的聯邦婚姻修正案的大背景下,瑪麗-切尼的同性戀問題越來越成為切尼競選活動中引人關注的焦點。
大學教育
高中畢業後,切尼獲得了一項大學獎學金,於1959年進入美國耶魯大學學習。三個學期後,由於經濟原因,切尼決定暫時離開耶魯籌措學費,不久後,他重返校園,但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學期之後,他又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再度輟學。
1962年,切尼21歲時,在懷俄明州曾兩次因酒後駕駛遭逮捕。據說,這兩次違法都是因為當時他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1991年5月7日,切尼在接受美國《紐約客》雜志采訪時曾透露:「當年,我拚命工作,架線,還有兩次小小的違法過失。」他在采訪中表示,這兩次被捕讓他開始清醒地考慮「自己的現狀和未來的道路」。切尼稱:「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我將沒有任何前途。」
思考再三之後,切尼決定再度求學。1963年,切尼首先進入卡斯帕社區學院求學,隨後來到懷俄明州大學。在大學里,切尼的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多次得到A。1965年和1966年,他先後獲得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從大學順利畢業。不久,切尼又進入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在畢業前他離開了學校,進入政界。切尼曾獲得當時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威廉-斯蒂爾格辦公室的一年獎學金。
越南戰爭期間
越南戰爭期間(1959-1966),切尼先後五次被允許延期服役(draft deferments),其中四次是因為在大學學習而獲得學生延期服役資格,另一次是在1966年,由於妻子琳恩-切尼懷孕而獲得3-A延期服役資格。
政治生涯
早期的白宮經歷
迪克-切尼的公職生涯開始於1969年尼克松政府時期。這段時間,他先後在「白宮生活費用委員會」、聯邦政府經濟發展局(任羅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特別助理)以及在白宮工作。福特政府時期,他成為總統助理及白宮辦公廳主任。1976年,褔特總統競選連任時,他成為競選活動總經理,而當時擔任競選總部主席的是詹姆斯-貝克(老布希政府時期的國務聊)。
國會眾議院期間
1978年,切尼作為懷俄明州代表,當選為美國眾議員,並先後五次當選,直至1989年。1981年至1987年,他擔任「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1987年當選為眾議院共和黨黨團會議主席。1988年當選為眾議院少數黨黨團協調組織秘書(負責協助少數黨領袖的會議協調工作)。在擔任眾議員期間,切尼曾投票反對將黑人民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的生日作為美國公眾假日。作為懷俄明州的眾議員,切尼不遺全力地支持和推動該州的石油與煤礦產業。卡斯帕市的聯邦大樓,就是為表彰切尼在國會任職期間所做出的貢獻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位於懷俄明州卡斯帕市的迪克-切尼聯邦大樓
政府內閣期間
在老布希政府時期(1989-1993年),切尼擔任美國國防部長。期間,他親自策劃了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1989)以及海灣戰爭期間的「沙漠風暴行動」(1991)。同年,他因「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之際,為美國國防做出的傑出貢獻」而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93年,老布希下台後,切尼離開了五角大樓,進入「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任職。1995年,他擔任哈利伯頓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服務企業,與美國政府有著長期的業務往來。該公司名下的一些分公司都是美國軍方的私人合同商。切尼還同時擔任美國寶潔公司、太平洋聯合公司以及EDS公司的董事職務。
1997年,他與拉姆斯菲爾德等人創立了非贏利性教育組織--「新美國世紀項目」(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其宗旨在於促進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副總統生涯
2000年春天,就在切尼還擔任哈利伯頓公司首席執行官時,他成為喬治-布希的「副總統人選遴選委員會」負責人。在看了切尼的相關報告後,布希出人意料地請求切尼自己出任他的搭檔,競選美國副總統。7月25日,切尼辭去了哈利伯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一職,並把他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期權轉入一個慈善基金。不過,直到2004年7月,切尼仍在接受哈利伯頓公司的離職補貼。哈利伯頓公司在美國促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焦點是該公司在伊拉克戰爭後,未經投標就輕松獲得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在伊重建合同,這讓人將其與切尼聯系起來,引發了有關政治與商業利益斗爭的猜測。
此外,還有一個事實也引起爭議,那就是當切尼被布希選定為競選夥伴時,他一直居住在得克薩斯州。而根據美國憲法第12修正案,選舉人將投票選舉的總統與副總統不能是同一州的居民。很顯然,布希是得克薩斯州人,而且當時是該州州長。但直到2000年11月,切尼的私人汽車據稱還是在得克薩斯州注冊的,他也在該州的達拉斯市支付汽車稅,還有在他提交的聯邦收入稅收申報名單上,也將自己填成是得克薩斯州人,他最近五年也一直居住在該州高地公園的家中。
7月21日,切尼將自己的投票注冊地改為懷俄明州的提頓縣,長期以來,他一直在那裡有房產。但是,批評家指責切尼的做法並不合法。瓊斯-布希也曾經就此事提出訴訟,試圖把來自得克薩斯州的選票作為無效票,但被得克薩斯州聯邦地區法院拒絕。
當選副總統後,切尼很快就贏得了「實權副總統」(hands-on)的名望。他在布希政府內閣會議以及政策制定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近年來更是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活躍的副總統,一掃過去美國副總統是「有名無實、無權高官」的形象。事實上,也有許多人都認為,在布希執掌的白宮中,切尼比布希本人都有更多的控制權。切尼的支持者贊揚他是一個非常精明、有見識的商業與政治「鷹派人物」。而反對者卻指責他從石油工業中獲得了不少好處,認為切尼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策上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力。
切尼所領導的「國家能源政策開發集團」(NEPDG)被公認為是能源界的「特遣部隊」。該集團包括數位捲入「安然丑聞」的高級執行官。2003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要求美國商業部公開該集團的文件。這些文件包括那些與伊拉克前薩達姆政府達成開發伊拉克石油的公司資料,以及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儲備圖。「國家能源政策開發集團」曾經提交過一份報告,其內容包括數個章節,涵蓋了從環境保護、能源效率、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內容。而批評者則將焦點集中在第八章,即「鞏固全球聯盟」方面,聲稱該章節極力主張通過軍事行動消除阻礙美國石油消費的戰略、政治以及經濟因素。而也有一些人指出,該報告並沒有提及這樣的建議。
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由於當時不明確的局勢,考慮到安全因素,切尼和布希被人為「分開」,有一段時間,切尼被安置在一個秘密地點,一直未在公開場合露面,只通過保密視頻電話與白宮保持聯系。此外,2002年6月29日上午,由於布希總統接受結腸鏡檢查,切尼成為美國代理總統,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副總統行使代理總統之責。不過,這段經歷僅從10點09分到13點24分,只持續了短短數小時。
在切尼擔任副總統期間,「美國公職人員紀律辦公室」曾發表過一份財務報告指出,切尼在2001年從哈利伯頓公司接受了總額為20.5298萬美元的延期補償(deferred compensation),2002年為16.2392萬美元。此事讓輿論界將其與哈利伯頓公司從美國政府獲得20億美元無投標、無上限的合同聯系在了一起。據報道,該合同是早先一份投標激烈合同的附加合同。哈利伯頓公司名下的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曾獲得了一份幫助伊拉克熄滅油井大火的合同。這顯然是利益斗爭的產物。
據報道,切尼當年離開哈利伯頓公司參加副總統競選時,賣掉了他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但其所保留的43.3333萬股票期權仍然價值800萬美元。為此,切尼把這些股票期權買掉所得的利潤捐給了慈善事業,而把這些股票期權轉入了一個慈善基金,放棄了對這筆期權的控制權。
除了「哈利伯頓事件」之外,2004年還發生了一次「切尼臟口事件」。據報道,6月22日,切尼在參議院參加一個全體議員攝影活動時,曾與來自佛蒙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帕特里克-克萊希有過一次個人交談。隨後發生的事情隨即成為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據稱,當時,萊希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向切尼打招呼後,切尼卻批評萊希,稱民主黨用道德問題,諸如有關哈利伯頓公司獲得伊拉克軍方合同的事攻擊他。作為回應,萊希將矛頭指向了共和黨,稱民主黨由於反對布希提名的一位行奉羅馬天主教的司法部門候選人,就被共和黨指責民主黨反天主教。隨後,切尼對萊希說了一句「滾蛋,去*你自己吧!」的臟話。事後,切尼的發言人把此事描繪成是「一次坦誠的意見交流」。而萊希也在事後指出,他認為:「切尼那天的情緒比較糟糕。在參議院聽到這種臟話,我感到很震驚。」
不過,也有人指出,發生這樣的事,說明在華盛頓已經出現了極端的黨派文化。根據美國參議院的有關規定,不允許在議會開會期間使用褻瀆性詞語。但是,當切尼和萊希發生爭論時,參議院並沒有開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切尼並沒有違反有關規定。事後,美國福克斯電視新聞在采訪切尼提到這件事時,他表示:」我是相當強烈地表達了我的感受,我說完之後感覺不錯。我想,我的許多同事肯定認為,我所說的的確是我們忍耐了許久而需要說的!」(固山)
http://news.sina.com.cn/w/2004-11-02/10044113518s.shtml
(四)
里根遇刺與白宮「憲法危機」
陳 偉 《書屋》二〇〇四年第七期
1981年1月20日,當共和黨人里根正式宣誓就職總統時,他創造了美國總統史上的三項記錄:他是第一位年屆七十高齡的當選總統;他是第一位電影演員出身的總統;他是第一位曾經離過婚的總統。里根曾是好萊塢二流影星,後來棄影從政,兩次當選加州州長,三次競選總統,矢志不渝,愈老彌堅,終於如願以償。問鼎白宮之後,他遇刺大難不死,四年後高票蟬聯總統,一直干到七十八歲,成為力挽狂瀾、重振國威、贏得冷戰的赫赫功臣。如此傳奇性經歷,在當今世界政治巨頭中堪稱罕見。
2001年4月,前里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艾倫(Richard Allen)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發表專文,首次披露了里根遇刺後最初幾個小時內,內閣大員和白宮高級幕僚亂成一鍋粥,其程度超出了人們最大膽的想像。國務卿黑格(AlexanderHaig)越俎代庖,「搶班奪權」,接管開啟核戰大門的鑰匙,非法宣布「依照憲法」掌握國家最高領導權;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眼前草木皆兵,於是先斬後奏,擅自下令美國戰略空軍部隊進入戒備狀態。這些驚人內幕引起人們極大關注。
1981年3月30日,正是好萊塢一年一度的盛會——美國電影科學院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之日,也恰好是七十歲的里根總統執政第七十天。是日午後,細雨蒙蒙,里根前往位於華盛頓市的希爾頓飯店,出席產聯—勞聯下屬的建築工會大會並發表講話。下午兩點三十分,演講結束後,里根從側門離開飯店,從一排記者和攝像機前走過,正待上車時,混雜在記者群中的一個年輕刺客突然從雨衣中掏出手槍,瞄準總統連開六槍。
第一聲槍響後,里根總統一時愣住了,沒有迅速蹲下躲避子彈。這時,一位名叫麥卡錫(Tim McCarthy)的特勤警衛閃電般地撲向里根,用人體盾牌保護總統,結果胸部中彈,應聲倒下。說時遲,那時快,白宮特勤隊長帕爾(JerryParr)迅速把里根推進防彈轎車,在此瞬間,刺客射出的第三顆子彈打在防彈車上,反彈回來擊中了里根,但里根本人渾然不知。槍彈橫飛之際,白宮新聞發言人布萊迪(JamesBrady)和一位警察也被擊中,倒在血泊之中。危急關頭,帕爾猛撲在里根身上,試圖用身體阻擋槍彈。這時,里根突覺胸部劇痛,他讓帕爾不要壓在身上,並報怨帕爾身上的手槍可能把自己的肋骨壓折了。帕爾下令司機立刻開車,飛速撤離刺殺現場。
轎車駛離飯店後,里根開始咳嗽,並嗆出了大口鮮血,浸透了兩張手帕。抵達醫院後,里根面色慘白,血流不止,血壓低得幾乎難以測量,但他仍然對第一夫人南茜開玩笑說:「親愛的,我忘記躲閃子彈了。」南希聽後,不但沒有破涕為笑,反而淚濕衣襟。里根總統在生死關頭鎮靜自若,堅強樂觀,堪稱感人至深。進入手術室後,里根又對主刀的外科醫生幽了一默:「我希望你是共和黨人�」這位外科醫生大概是民主黨人,他一本正經地答復:「總統先生,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人。」〔1〕醫生們檢查傷情後,發現里根總統肺部中彈,彈頭距心臟只有兩公分左右,生命危在旦夕。外科專家便立即開始施行手術。
里根遇刺消息傳到白宮後,國務卿黑格頓成引人矚目的核心人物。此公194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61年獲喬治城大學國際關系碩士。他在五十年代給名聲顯赫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干過作戰參謀,參加過仁川登陸戰役,六十年代給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當過軍事助理,負責起草作戰文件。越戰高潮期間,他主動要求下基層,在一線作戰部隊任職,出生入死,身負重傷,戰功卓著。1969年,基辛格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看上了既有實戰歷練又頗有戰略頭腦的黑格,遂任命他擔任自己的軍事助理,晉銜准將。基辛格熱衷於華盛頓權勢階層的社交應酬,經常下班時間一到,拍屁股就溜,把如山的公務卷宗和軍國大事扔給首席助手黑格處理,其辦公室永遠是白宮幕僚辦公樓中最晚熄燈的一間。黑格因而有「基辛格的基辛格」之稱。尼克松對黑格亦極為賞識,不久便將他調任總統外交和軍事副助理,主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1972年美國總統首次訪華先遣團工作。不久後,他重返軍界,升任美軍陸軍副參謀長(相當於美軍陸軍副總司令)。水門事件鬧大後,白宮高級幕僚相繼中箭落馬,尼克松請黑格回來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要職(1973—1974),全面主持政府行政部門日常工作。在此期間,黑格被破格晉升為四星上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四星級」白宮大管家。福特總統執政後,黑格官拜北約盟軍部隊最高司令官(1974—1979)。里根總統執政後,經尼克松鼎力推薦,與里根素無淵緣的黑格出任國務卿要職。
當里根總統躺在手術台上人事不省時,副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Bush)乘坐的空軍專機正在得克薩斯州上空飛行。黑格徒勞地向老布希專機喊話說:「喬治,請趕緊讓專機掉頭,請趕緊讓專機掉頭�」然而,差勁兒的通訊線路竟然無法接通布希,後來好不容易接通後,不但通話信號不清楚,而且通訊線路缺乏加密保護,致使白宮與副總統專機之間的通訊聯絡處於半癱瘓狀態。得知里根遇刺消息後,白宮辦公廳主任貝克(JamesBaker)和總統法律顧問米斯(Edwin Meese)匆忙趕往醫院,並從醫院用電話通告國防部長溫伯格,授權他全權主持涉及國防軍事的一切重大決策,其他政府事務由國務卿黑格做主。貝克為得州大學法學博士,後出任老布希政府國務卿;米斯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博士,後出任里根政府第二任司法部長。兩人皆為著名律師兼法律專家。
在白宮,黑格處亂不驚、鎮靜自如,他要求聯邦調查局和白宮特勤處及時報告里根傷勢和刺客背景,並與國會參眾兩院領袖、前總統尼克松和福特、北約各盟國領導人以及美國駐世界各大國使節取得聯系,向他們通告了里根遇刺傷勢穩定,國內政局平穩,副總統布希正從得州飛返白宮等情況。接著,他建議在位於白宮東館地下室、有核防護設施的情況室召開緊急內閣要員和總統高級幕僚會議,決定由誰來暫時代理總統職責並商討應付國內外危機的對策。參加緊急會議的閣員有國務卿黑格、國防部部長溫伯格、司法部部長史密斯(WilliamSmith)、財政部部長里甘(Ronald Regan)、交通部部長劉易斯(Drew Lewis)、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William Casey)等人。時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艾倫意識到,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所以他把一台私人錄音機放在情況室的會議桌上,忠實地記錄下當時所發生的一切,為後人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里根遇刺之初,白宮得到的情報信息極為紊亂,誰也無法確定,行刺里根總統是否為孤立和偶然之舉?行刺美國總統的背後是否有蘇聯間諜機構的影子?會不會是蘇聯向美國發起突然襲擊的前奏?黑格是職業軍人出身,一片亂局之中,他最憂心的是美國戰略核武庫的安全問題。進入情況室後,他立刻焦急地詢問「橄欖球」的下落。他要找的「橄欖球」,當然不是一大幫膀大腰圓的百萬富翁在球場上橫沖直撞、玩命爭搶的那個圓乎乎的玩意兒。黑格要找是美國總統控制核戰大門的「密鑰」,一個橄欖球狀的黑色「核提箱」。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美國總統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一位貼身隨員手提一隻橄欖球狀黑皮包形影相隨。這個黑皮包是開啟美國核打擊力量的鑰匙,美國人戲稱為「橄欖球」。球中藏有四件寶貝。第一件是核武器使用手冊,內繪圖表,指示多種發動核戰或者回擊敵方核攻擊的錦囊妙計,手冊中對蘇聯等核對手的核武器現況、核彈瞄準目標及預測核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的時間都有詳細記錄;第二件寶貝是一系列絕密藏身資料,是一旦核戰爆發,美國總統應赴何處藏身避難和指揮作戰的絕密地圖;第三件寶貝是絕密通訊手冊和緊急廣播程序,記載在緊急情況下與軍方指揮中心聯絡的方法以及遭核襲擊後總統向全國軍民發出首次廣播的程序;最後一件法寶是一個授權裝置,如果總統認為美國需要做出核反應,那麼他就會把二十四小時不離左右的隨從軍官找來,打開核提箱,由總統輸入國家安全局設定的總統認證卡,確認最高統帥身份,然後啟動對預先選定的敵方目標發射戰略導彈的程序。如果認證卡不被確認,任何以總統名義下達的命令都被視為無效。另外,副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人都有特殊編號的認證卡,以便總統無法履行職能時採取緊急應對措施。所以,「橄欖球」堪稱美國戰略核武庫的總開關,只要它的主人一聲令下,就能把地球毀滅好幾次�這就是黑格如此急不可耐地查找其下落的主要原因。
③ 拼多多拼現金是騙局不
拼多多搖現金,你說是騙局吧,可是有的人能搖到,你說是騙局吧,確實有很多人一次也沒搖倒過,一句話少量現金吸引多大眾,其實就是給他們增加人氣,好多站過年的活動都結束了,也就拼多多一直在搞這個活動,每次搖到差0.1或者0.3的時候就會變成紅包,現金你就別想搖到,在搖一會就變成了你一達到上限,連紅包都沒的領
拼多砍價也是一樣,上面寫著在搖請兩人砍價成功,等你邀請後就變成了00.3,等你按照他的提示在去邀請人數,變成了00.1,他們讓你繼續邀請拉人
現金大轉盤也是這樣等你到了199.99的時候,他會叫你一直給邀請好友,獎勵給你搖獎機會,只要你沒轉到錢,變成199.98,他就會給你一次機會,再次搖到199.99,然後再次讓你邀請好友
還有天天零現金那個,天天都有人找我助理,就跟著魔一樣
拼多多最大的騙局就是用少量現金掙巨大的流量,網站靠的就是流量掙錢,一個網站沒有了流量,在有好東西也沒人去買,商家也不會入住平台,他們讓大家免費拉人氣,這樣就屬於騙局,現在拼多多把微信搞的快成了他的廣告區,天天好友也發,微信群里也發,已經影響到了微信正常使用,微信應該禁止拼多多連接
我也玩過,後來我就卸載了拼多多
④ 去年美國一個對沖基金公司經理年薪47億美元.他是誰
保爾森 在危機中賺大錢
麥迪遜大街590號29樓,保爾森公司的總部設在這里。從窗口向外眺望,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可以看到同一條街上他的老東家——貝爾斯登,2008年5月29日,它被摩根大通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了此次信貸危機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危機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保爾森。
16年前,保爾森就曾從樓市的大蕭條中受益,通過抵押拍賣,他買下了紐約的一套公寓和長島漢普頓的一幢大房子。而去年,通過做空樓市,保爾森個人凈賺37億美元,就此成為對沖行業有史以來年收入最高的經理人,連索羅斯這樣的「老手」也望塵莫及。
放膽一搏
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現年52歲的保爾森是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生,曾效力過奧德賽合夥人公司、貝爾斯登公司以及格拉斯公司。1994年,保爾森自立門戶,成立了一隻專注於並購套利的對沖基金。到了2002年,這只基金管理的資金從最初的200萬美元變成了5億美元,9年的時間里,這只基金有8年都在賺錢,這包括網路泡沫破滅後「所有主要的市場指數都在下跌」的那幾年。這並不等於說,它已然是行業里的明星了——它也許不再是麻雀,但卻遠遠沒有變成鳳凰。
2005年,保爾森擔心美國經濟會走向衰退,他開始做空汽車供應商等公司的債券,賭它們的價值會下跌。然而,即使這些公司的債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它們的價格仍然在上漲。
「這很瘋狂!」保爾森對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他催促他的經紀人想辦法保護他的投資和利潤。
保爾森問他們:「哪裡有我們可以做空的泡沫?」
最後的答案是:房地產。
當時,處於牛市思維中的房地產專家們反復宣稱,房屋價格永遠不會在全國范圍內下跌,否則美聯儲會通過大幅削減利率來挽救這個市場。「大多數人告訴我們」,保爾森說:「永遠不會出現拖欠投資級別的抵押債券的現象。」
在分析了大量數據之後,保爾森確信投資者遠遠低估了抵押信貸市場上所存在的風險。他賭這個市場會崩潰。「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交易,有這么多人看多,而只有極少的人看空。」
保爾森當然不能直接做空房子,但他可以做空與之相關的證券化產品——CDOs和CDS。
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就是債務抵押債券,是華爾街將抵押債券重新包裝形成的券種,投資者如果擔心CDOs風險太高,華爾街還提供一種可以避險的衍生產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信用違約交換。
公司的投資經理佩里格利尼開始操作復雜的債券交易:一邊做空危險的CDOs,一邊收購廉價的CDS(由於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普遍樂觀,所以當時CDS的價格相當便宜)。
保爾森還覺得人們處於信用泡沫之中,他懷疑評級機構在給次貸產品評級時標准過於寬松,於是,他讓團隊展開大規模的調查,結果發現,貸方回收貸款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2006年,保爾森決定成立一隻對沖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專門做空危險的抵押債券,保爾森為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約1.5億美元的資金,大部分投資者來自歐洲。2006年中,這只基金開始發力。
可是,房地產市場還是那麼牛,保爾森的新基金卻一直在賠錢。
猶疑的投資者勸告保爾森,在房地產領域有著更多經驗的人都保持樂觀,他卻偏離了他擅長的並購套利領域。一位好友也打電話給保爾森,問他是不是准備止損。
「不。我還要加註。」他回答說。
保爾森決心放膽一搏,雖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來緩解壓力。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1%的風險、100%的利潤
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保爾森的投資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級合夥人馬蒂?格拉斯及其父親約瑟夫?格拉斯的影響,他們的兩句話一直指導著保爾森的投資:其一、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其二、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我們的目標是保護本金,不是賠錢。如果某一年我們的投資回報沒有跑過S&P,我們的投資人會原諒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非常大的損失,沒有人會原諒我們。」
保爾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響,「損失了大約4%」。他們發現,大部分的虧損源於事件套利組合。從那時起,他們就減少或者乾脆關閉事件套利組合,以減少基金與市場下跌的正相關性。
在保爾森看來,這次做空次級債與他的投資理念非常契合。
「這是一個不對稱的風險回報交易。」保爾森解釋,「我們瞄準了BBB級債券,在次級債里是評級最低的部分。在一個典型的資產證券化中,一般會有18至20個不同的風險等級,等級最低的最先遭受損失,BBB級債券大約在5%次級的位置,如果標的資產損失超過5%,這種債券就要遭受損失,如果超過 6%,這種債券就不會得到償付。所以,做空這種債券,如果我的決定是錯的,那麼我會損失1%,如果我是正確的,那麼我會賺100%。損失的空間有限,而盈利的空間巨大,我們喜歡這種投資。」
他接著說:「只冒1%的風險賺取100%的利潤是巨大的風險回報。」
危機剛剛過去1/3
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利潤果然不請自來。
在2006年年底,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上漲了大約20%,保爾森開始成立第二隻類似的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I。2007年,第一隻基金上漲了590%,第二隻上漲了350%。2007年開年的時候,保爾森公司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金,僅去年一年,就有6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這還沒有把他們當年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的教授彼得?莫里西相信保爾森並非唯一嗅到抵押貸款行業將要遇到麻煩的人,但他確實是將理論實踐得最有效率的人。「他看到了我們很多人都懷疑的東西,但是,我們沒有勇氣把錢投進去。」
同樣關鍵的是:保爾森做空的時機剛剛好。好幾年前,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學者在做空房地產,這些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保爾森一飛沖天後,等待他的並不只是鮮花,也有臭雞蛋。某社會組織說他從這場危機當中賺錢「很齷齪」。「從失去家園的人那裡獲利不是一個賺錢的好辦法。」美國鄰里協助公司的CEO 布魯斯?馬克斯說。
雖然免不了媒體的狂轟濫炸——有報紙居然把他母親都挖了出來,81歲的老太太對該報紙的記者說:「我的兒子約翰是一個重要人物,但我確實沒什麼好說的。」——但保爾森依然保持著刻意的低調。畢竟,在對沖基金的世界裡,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保爾森仍然看空房地產市場,他認為「危機剛剛過去1/3」,市場將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暖。他還看空美國經濟的其他方面,例如,信用卡和汽車信貸。他告訴投資者,現在賭經濟將出現問題還不算太遲。
⑤ STEM專業,就業率最佳的美國城市是哪裡
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天道教育留學機構老師為您推薦一些城市,供您參考:
1. 華盛頓州 - 西雅圖
綜合得分:71.78
專業機會排名:第1
STEM友好度排名:第8
生活質量排名:第19
西雅圖是美國西海岸的一個海港城市,作為華盛頓州的首府。截至2018年,西雅圖擁有約744,955名居民,是華盛頓州和北美太平洋西北部地區最大城市。據2018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雅圖市區人口為398萬,在美國人口中排名第15位。
當地名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大學等。
2. 麻省 - 波士頓
綜合得分:68.04
專業機會排名:第7
STEM友好度排名:第1
生活質量排名:第64
波士頓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州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美國人口第21多的城市。該市是美國大波士頓地區(人口普查所在地)的經濟和文化支柱。
波士頓的公司在軟體設計、計算機架構、數據處理和生物醫學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波士頓的銀行創立了高科技投資公司,與全球金融機構建立了聯系,使該市成為全球股票基金管理的領導者。波士頓的大學仍然是該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醫學院和醫院為該市提供了一個極為強勁的醫療保健行業。
當地名校:波士頓大學、東北大學、波士頓學院、塔夫茨大學等。
3. 德州 - 奧斯汀
綜合得分:67.16
專業機會排名:第5
STEM友好度排名:第20
生活質量排名:第14
奧斯汀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首府,也是特拉維斯縣的所在地和州內最大城市,部分地區延伸到海斯縣和威廉姆森縣。它是美國人口第11大城市,德克薩斯州人口第4多的城市。從2015年到2016年,它也是美國發展最快的大城市,也是美國最南端的州首府。
當地名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
4. 喬治亞州 - 亞特蘭大
綜合得分:66.39
專業機會排名:第6
STEM友好度排名:第22
生活質量排名:第13
亞特蘭大是美國喬治亞州的首府。據估計,2018年該市人口為498,044人,是美國人口第37大城市。這座城市是亞特蘭大都市圈的文化和經濟中心,是美國第九大都市圈。亞特蘭大是富爾頓縣的所在地,富爾頓縣是喬治亞州人口最多的縣。
當地名校:喬治亞州立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埃默里大學等。
5. 賓州 - 匹茲堡
綜合得分:66.06
專業機會排名:第13
STEM友好度排名:第14
生活質量排名:第11
匹茲堡約有302,407名居民,是美國第66大城市。匹茲堡十分重視輕工業以及諸如計算機軟體、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生物醫學和環境技術等高科技產業,成功地實現了經濟多元化。該地區建立了許多工業研究實驗室,服務業變得越來越重要。長期以來,匹茲堡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內陸港口之一,並且仍然是領先的運輸中心。
當地名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匹茲堡大學、杜肯大學等。
6. 加州 - 舊金山
綜合得分:65.27
專業機會排名:第3
STEM友好度排名:第3
生活質量排名:第63
舊金山是北加州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舊金山是美國人口第15大城市,也是加州人口第4大城市。截至2019年,舊金山有88.1549萬居民,該市佔地約46.89平方公里,使其成為美國人口第2最密集的大型城市。按人口計算,舊金山是美國第12大城市,有470萬人口,按經濟產出計算,則是第4大城市,2018年的GDP為5490億美元。
淘金熱(1848 - 1949)使舊金山成為美國西部最重要的城市,被譽為西方的金融和行政中心,是加州重要的商業和製造業中心。
當地名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舊金山州立大學等。
7. 北卡羅來納州 - 羅利
綜合得分:64.14
專業機會排名:第4
STEM友好度排名:第16
生活質量排名:第38
羅利是北卡羅來納州的首府,在美國威克縣所在地。羅利是僅次於夏洛特的州內第二大城市。羅利因其許多橡樹環繞城市中心的街道而被稱為「橡樹之城」。全市佔地面積142.8平方英里。截至2018年7月1日,美國人口普查局估計該市的人口為469,298。它是該國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羅利市居民平均薪水達88,680美元,高於州內平均年薪65,964美元的水平。
當地名校: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等。
8. 威斯康星州 - 麥迪遜
綜合得分:63.20
專業機會排名:第21
STEM友好度排名:第18
生活質量排名:第17
麥迪遜是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首府,也是戴恩縣的所在地。截至2018年7月1日,麥迪遜市的人口約為258,054人,是威斯康星州人口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密爾沃基,是美國第81大城市。麥迪遜市形成了麥迪遜大都會區的核心,包括戴恩縣和鄰近的愛荷華州、格林縣和哥倫比亞縣,總人口達654,230。
當地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
9. 明尼蘇達州 - 明尼阿波里斯
綜合得分:61.30
專業機會排名:第26
STEM友好度排名:第19
生活質量排名:第23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第16大都市區的主要城市。截至2018年,明尼阿波利斯的人口估計為425,403,是美國第46大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和它的鄰居聖保羅組成了雙子城,明尼阿波利斯還是其中規模較大的那一個。雙子城都會區及其周圍的郊區約有363萬人口,是中西部第三大經濟和人口中心。
當地名校:明尼蘇達大學、卡佩拉大學、華登大學等。
10. 加州 - 聖地亞哥
綜合得分:60.97
專業機會排名:第27
STEM友好度排名:第31
生活質量排名:第7
聖地亞哥位於太平洋沿岸,距洛杉磯南部約120英里,緊鄰墨西哥邊境。據估計,截至2018年7月1日,聖地亞哥人口為1425976人,是美國人口第八大城市,加州第二大城市。它是San
Diego-Tijuana城市群的一部分。這是美國與墨西哥接壤國家之間的第二大跨境城市群,僅次於Detroit-Windsor,人口達4,922,723人。這座城市以全年溫和的氣候、廣闊的海灘、與美國海軍的長期聯系,以及最近崛起為醫療和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而聞名。
當地名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聖地亞哥大學、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等。
⑥ 蔡至勇的人物簡介
蔡至勇於1929年3月10日出生在上海,距離大蕭條的到來僅幾個月的時間。其父親早年曾留學美國,畢業後進入福特汽車公司當推銷員,後被派回上海擔任該公司的區域總代理。
蔡至勇在上海渡過了幼年和青少年時代。後從上海的聖約翰中學畢業後,進入上海市西區的聖約翰大學。尚未大學畢業的蔡至勇在1947年跟隨家人移民美國,他本人先是在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就讀了一個學期,隨後轉學進入波士頓大學,並在那裡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兩年後又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並在該校的管理學院修讀了一些課程。,20歲即獲得碩士學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1951年,蔡至勇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員,僅過1年就被富達招攬,成為一名研究員。
1958年,蔡至勇不到30歲,便掌管著富達投資的首隻進取基金。蔡至勇讓「趨勢投資」的觀念深入人心,他的基金總是很快地從一個市場熱點轉移到另一個市場熱點。蔡至勇買入某隻股票只是為了能夠以更高的價錢把它賣出,所以,他經手的許多股票買入時默默無聞,繼而以黑馬般的姿態上升,再然後就消失在市場的大潮之中。
約翰·布魯克斯在他的《起舞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的大戲與結局》(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中寫道,「出於對短線的偏愛,蔡至勇在某隻股票上進出很快,他狡黠而有決斷力,他肯定不是和股票結婚又或談戀愛的那種人,他更像是樂隊的花花公子」。
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由於蔡至勇所管理的基金錶現驚人,他在1963年便成了富達投資的第二號人物。
1965年,身為富達二號人物的蔡至勇不小心牽涉進富達繼承人之爭,遭到排擠,這時蔡至勇受到母親的鼓勵,建立了曼哈頓基金(Manhattan Fund),也正是這只基金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當時,他創設的基金只提供250萬份的申購份額,但由於他在富達良好的口碑,基金的申購量很快膨脹到2700萬份,這給曼哈頓基金帶來了2.47億美元的資本金,這在當時是最大的申購。那一年,僅比蔡至勇小1歲的「股神」巴菲特,掌管的金錢也不過是2200萬美元,不及蔡至勇曼哈頓基金的1/10。 蔡至勇知道在何時買,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在何時賣。1968年,他把自己的曼哈頓基金賣給CAN金融公司(CAN Financial Corporation),那時正是美國牛市即將開始衰退的前夜。
那一筆交易的達成,可能是蔡至勇一生中最聰明又或是最愚蠢的時刻,那隻基金在交易後僅過一年,便跌去了90%。他獲得了驚人的財富,但他財富的急速增長便也止於此。他的聲名在華爾街徹底變臭了。CNA聘請他繼續留任擔當該基金的經理,但在此後的大約五年裡,由於昔日的投資市場風光不再,蔡至勇的冒險投資方式導致原本資金龐大的曼哈頓基金年年縮水,業績比絕大多數策略保守的基金都要差。
到了1973年前後,雖然CNA公司並沒有讓蔡至勇走人的意思,公司管理層甚至願意讓他無限期呆下去,但他的另一個目標沒有達成——那就是擔當市值16億美元的CNA公司的總裁。失意之下,蔡至勇最終離開了CNA公司,離開了他當初一手創辦、為他贏得無數聲名和利潤的曼哈頓基金。
中國有句古話——人至察則無徒,當你聰明到視與你交易的人為傻瓜,做不到「有錢大家賺」的時候,你可能再也不會有交易夥伴了。
與蔡至勇相對照的是巴菲特的「不貪不戀」。1968年,巴菲特通知了所有的合夥人後方才清空自己的股票,在投資界奠定了後來他人難以企及的人脈。巴菲特與蔡至勇的做人水準高下立判。也正是1969年之後的股災,巴菲特的事業方才進入快車道,在上世紀70年代初買下構成了集團基石的許多股票。而那時的蔡至勇只能消逝在華爾街之外,被巴菲特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上世紀80年代,待到那些惡名淡了下來,蔡至勇開始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美國罐頭公司,一家食品包裝企業,進而把這家企業轉型為更能賺錢的金融企業。類似於巴菲特將紡織廠伯克希爾·哈撒韋改變為一家保險公司,蔡至勇掌控的美國罐頭公司在1982年買下了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聯合麥迪遜公司(Associated Madison Companies,Inc.)的金融保險公司的控股權,並出任該公司的CEO兼董事會主席。此時的蔡至勇,地位和財富都早已被社會公認,他在康州的家向當地政府申請修建一個直升機停機坪,這成了當地一個很大的爭議話題,由此可見蔡至勇當年的風光。
大約四年之後的1982年,蔡至勇偶然向當時全美最大的鋁制容器生產商American Can的老闆伍德賽德(William S. Woodside)寫信建議他通過郵政來銷售保險,因為當時American Can正考慮由實業向金融轉型。伍德賽德隨後安排自己的一名高級主管Kenneth A. Yarnell Jr. 去同蔡至勇接洽,聽取一些行業建議,隨後事情發生戲劇性轉變,伍德賽德要自己的助理問一下蔡至勇,為什麽不幹脆加入他們的公司董事會呢?
之後沒多久,伍德賽德愛才心切,決定以超過一億美元的價格買下蔡至勇當初僅花費幾百萬美元買下的聯合麥迪遜公司,蔡至勇由此加入American Can公司,成為行政副總裁,沒過兩年,伍德賽德退休,蔡至勇正式坐上了公司的頭把交椅,並在1987年策劃了對Smith Barney的4億7500萬美元的收購。蔡至勇後來將American Can的名字改為了Primerica,以反映公司業務的改變。Primerica作為道瓊斯三十支成份股之一,使得蔡至勇也成為了領導一家成份股企業的首位華裔美國人。在他領導下,Primerica的保險業務迅速擴大。
在1988年,蔡至勇的Primerica公司同Sanford Weill的CommercialCredit集團以16.5億美元的價格合並,合並後的公司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花旗集團。蔡至勇成為兩家公司合並之後的最大股東,但他將日常管理工作讓給了威爾(Weill)打理,後來威爾成為了花旗集團的主席和CEO。
1993年,蔡至勇重新進入保險業,成為了三角洲人壽公司的CEO。他對三角洲人壽的投資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故事。當時,他喜得麟孫,便希望為孫子投保,一向精明的蔡至勇在研究了許多保險公司之後,選擇了三角洲人壽公司,並對該公司的服務贊不絕口。身為一個投資家的秉性,看到一個好公司,當然會毫不猶豫地設法投資,蔡至勇希望親戚朋友一起投資這家人壽公司。後來,他竟成為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不過,許多事情天不隨人願,蔡至勇的這位麟孫卻意外溺亡,為免睹物思人,在1997年,蔡至勇出售了這家公司全部的股票,計算下來,這筆投資平均年收益高達43%。而被出售的三角洲人壽公司則重蹈了當年曼哈頓基金的覆轍,僅過1年業務下降到原來的1/10。 蔡至勇的兒子克里斯托曾言,蔡至勇把他在證券市場的熱情分給了他的孩子。蔡至勇鼓勵自己的兒子從很小就學習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並讓克里斯托在12歲開始投資,「他熱愛交易,他愛交易帶給他的刺激」。
蔡至勇結過4次婚,不過4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他有3個孩子,5個孫輩。2006年,他與小布希弟弟的前妻莎朗定婚,後來在2008年取消。婚約取消時,蔡至勇和莎朗卻不是好聚好散,蔡至勇一紙訴狀把莎朗告上法庭,要莎朗償還當時定婚時贈與莎朗的價值24萬美元的黃鑽婚戒。莎朗辯稱,保留此戒只為保留昔年與蔡至勇夫妻般恩愛的回憶。官司拖而不決,隨著蔡至勇的逝世而不了了之。
蔡至勇2008年辭世,79歲,死於多器官衰竭,《紐約時報》在訃告內中肯地給了蔡至勇「創新投資家」的頭銜。
華爾街永遠不缺聰明人,只缺聰明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