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2018年偏股票基金收益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2018年偏股票基金收益

發布時間: 2023-01-03 13:28:13

『壹』 偏股型基金歷史平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股票的一般能達到20-40%,偏股的差點,能達到10-30%。這里說的是平均收益率,時間長了才看得出來,理性投資向來都注重長跑冠軍,而不是短跑的。
有穩定收益模式的,沒有風險,年收益13.16%。
5年期的話有8%-12%左右
2019年年度我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在25%左右
混合型保本基金的年化收益具體是算不出來的,這個要根據行情來確定,行情好的話,可以超過10%,行情不好的話,也就只能僅僅保本了。
混合型的比較難計算出來,特別是佔有股票份額的話就比較難算出來了,如果是債券、信託等有固定收益類的話就相比來說可以算出來的結果相差不遠。
過去10年純債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6.31%, 同期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05%, 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均值為3.11%。
從債券基金的類別來看,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純債基,只投資債券,不投資任何股票和可轉債;第二類是普通一級債基,投資債券和可轉債;第三類是二級債基,可同時投資債券和股票。
(1)2018年偏股票基金收益擴展閱讀:
債券資產具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同時其凈價的波動程度遠小於股票資產,因此,以債券為主要配置對象的債券型基金具備凈值波動小、保值能力強的特點。
結合最近十年A股市場走勢來看,無論是持續高漲的2006年至2007年、2009年,抑或是下跌明顯的2008年、2010年,還是震盪起伏的2005、2015年,債券型基金均獲得了正收益,呈現明顯的低風險、低收益特徵。
債券型基金將80%的基金資產投資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的基金,其收益比較穩定,風險和收益水平低於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高於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在當前股市震盪調整,形勢不明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配置價值,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純債券基金年化收益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純債基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純債基金連續10年正收益

『貳』 2018年,怎麼配置基金能賺錢,而且是穩健的賺錢

導言

2015年以來分級基金、定增基金、保本基金、委外定製基金與貨幣基金或多或少都受到監管影響。

同時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幾百億規模增至逾十一萬億,如同達里奧新書《原則》中所述的那樣「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

那麼對於基金公司而言,2018年如何布局基金產品線呢?

一、投資者的進化

如果問個人投資者買基金的目標是什麼?

那一定是賺錢,而且是穩健賺錢。

但是歷經被市場無數次教育,以及被騙子的無數次忽悠,投資者們都覺得自己這個目標有點不切實際了,並且開始逐步認可基金長期投資的價值,資產配置理解也開始深入人心。

另外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佔比也逐年提高。

機構投資者偏好績優基金與工具化產品,隨著機構投資專業化,預計對工具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如果問投資基金最大的需求是什麼那一定非養老需求莫屬,而且美國共同基金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的89%持有人為個人投資者,這些個人投資者都是通過養老賬戶(401K/IRA賬戶)購買的共同基金。

個人投資養老並不是由國家制度決定的,而是由人口結構決定的,如果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是問題。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個人投資養老是必然趨勢,養老需要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收益最佳的便是股票資產,投資股票資產最優的途徑就是公募基金。

前面兩個結論相對比較明確,中國未來是否可以建立如同美國市場那樣的買方投顧制度?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

所謂的買方投顧指從投資者那裡直接收取咨詢費而非從產品方獲取銷售傭金,誰給錢就為誰賣力、就以誰利益至上在投顧市場同樣適用。

假設買方投顧制度建成,那麼買方投顧與投資者利益一致,導致買方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相對應的是對以指數基金為代表的低成本基金需求的激增。

二、資產配置的需求

經歷2015年的閃電下跌之後,2016年可謂是資產配置元年,接著2017年公募FOF出現。

如同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起初的狀態都是不夠完美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從2007年到2017年基本沒有變化,保持在兩萬億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崛起導致的分流作用。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業績誰更好,估計兩者相差不多。但是私募銷售費用更高,所以銷售渠道更喜歡私募基金。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產品?

如上圖所示,如果在原有產品的資產配置中添加新的產品,有效前沿得到有效的改善則這個新產品就是一個好產品。

頻繁發行新的偏股型基金可以增加權益型基金的規模嗎?

我們已經嘗試了十年時間(2007-2017)證明頻繁發行新產品無法使得偏股型基金整體規模增長,但是可以改變在不同基金公司之間的存量規模。

作為資產配置型投資者而言,筆者更需要一下產品:

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這點估計僅是奢望,歷史優異未來一定優異嗎?

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歐洲國家股票ETF(法國、義大利等等),亞太國家股票ETF(馬來西亞、越南等等),低成本的Reits基金、低成本的原油基金、低成本的商品期貨基金等等,但是沒有QDII額度。

目標日期基金:很多公司都開始布局,問題是海外401K/IRA賬戶崛起都是基於減稅政策,中國目前尚無資本利得稅,那麼長期投資基金可以減免個人所得稅嗎?

以目前國家財政狀況,這個短期很難、很難,你這個不是要割財政的心頭肉嗎?

FOF資產配置:受制於國內公募基金債券杠桿最大140%,導致海外風險均衡策略在國內都變形成CPPI策略,更多的是噱頭忽悠客戶。

或者再出一個補充政策,風險均衡策略的債券可以上四倍杠桿,估計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杠桿型ETF基金:分級基金都快Game Over,還要搞杠桿ETF,你不要給監管找事了好不好?

其他思路大家繼續,不要有局限性、大膽想。

領導說了,你們繼續想…我們繼續否…產品的創新是有周期性的,2007-2015年是金融產品創新的黃金八年,2015年之後進入嚴監管時期,具體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

但是估計四五年之後,又是一輪產品創新周期,之後必然產生新的安全隱患,接著就是金融危機……

如此循環往復,這個就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周期性趨勢,誰也無法改變……

三、基金公司的選擇

目前公募基金有一百多家了,有人說排名三十名之外的死亡概率為99%,當然不排除天弘模式的重現,例如騰訊參股某小基金公司。

截至2017年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管理規模為6萬億美元,第二名的領航集團(Vanguard)管理規模近4萬億美元,兩種合計約10萬億美元,約65萬億人民幣,目前整個公募規模僅11萬億,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換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之高,估計前十資產管理公司佔比整個行業在90%之上。

而且行業龍頭都是以指數基金為主的公司,相比較主動基金,指數基金的同質化更為嚴重,唯有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才更有競爭優勢。

不僅在美國市場而且在中國市場已經證明,長期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只有一個,降低基金運營成本(管理費、託管費、交易傭金),省下就是賺到的,根據貝萊德與領航集團統計兩者每年可以給投資者節約僅100億美元的費用成本。

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基金公司是智力密集型企業而不是人力密集型企業,同樣的投資團隊並非因為管理規模增長而需要更多人力,唯有新產品才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

未來基金公司選擇僅有兩條路,大而全的資產管理巨頭(指數基金、主動管理)、小而精的特色產品提供商(特色投資、特色產品例如杠桿ETF)。

「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我們能做的是改變,而不是坐等。

筆者最討厭哪些說「合規創造價值」的人,什麼百年老店靠合規,但是也要看清趨勢,我們就暫時尊重一下合規吧。

作者丨鄭志勇

來源丨合晶睿智

*重要聲明:「資管縱橫」微信公眾平台所發布的文章或其他內容是基於我們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信息,但我們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文中觀點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資管縱橫」不對此提供任何擔保。

『叄』 買基金一年收益大概有多少

正常基金一年有多少收益?
基金種類不一樣,其收益也是會有差別的,貨幣基金一般一年的收益是在1.5~4%之間,而其他基金類型一般風險是比較大,是無法確定一個大概值,如果基金的漲勢比較好,那麼漲幅就會比較大,一年漲60%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基金行情不好,跌30%也是有可能的。
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一般是可以看到過往的收益率的,大家可以在基金詳情裡面查看近一個月、近三個月、近一年、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然後參考來分析一下這只基金有沒有前景。
(3)2018年偏股票基金收益擴展閱讀:
基金一年最高收益是多少?
以支付寶為例:基金收益率排在第一,近一年收益最高的是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基金,近一年漲幅是167.46%,但是基金的收益是每天都會有變化的。
過往的收益率只是有一個參考性的作用,是不能代表未來的,比如說:可能今天漲幅特別高的基金,明天就跌了,基金是屬於一種波動型產品,有漲就會有跌,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肆』 CTA基金過往幾年的業績如何

下面這張表覆蓋了大部分策略基金這幾年的表現。

雖然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到從2015到2020連續6年CTA基金都獲得了正收益,但其間市場環境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2015年當年對於CT來說是一個轉折年,當年發生了很多事情:股災大家都歷歷在目,對於私募市場來說,端午節的股災影響是非常大的,當時很多產品被強平,股指期貨也被限倉。對於量化來說,一些高頻介面都被限制掉,不能直接通過券商的介面去下單。由於股票量化無法很好地交易之後,很多私募就開始另闢蹊徑,有些轉向做CTA。根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上半年1月到6月的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水平。

2015年下半年股指在限倉之後,金融期貨的交易整體驟然降溫。因為沒辦法交易,只能開10手。導致大部分交易都轉到商品市場,所以商品市場的成交量一下子就上來了。當時有色貴金屬這些工業品板塊,放量都非常明顯。

到了2016年,很多公募在這一年也是比較難做出成績來。因為在2016年,整個市場處於股指大災後的一個恢復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交易機會,也沒有明顯的賺錢效益。所以很多頭策略表現都不太好,但在2016年CTA還是平均取得7.76%的正收益,平均的一個收益,領跑所有策略。在這一年CTA在策略方面顯現出量化和主觀的分化,量化的CTA開始逐漸超過主觀CTA。(本文後續談及的CTA均指量化的CTA,包括當前市場上主流的CTA基金都是量化。)

2016年的時候,CT大都是偏長周期的,波動回撤會非常大,大出現趨勢行情的時候收益就非常猛。先前CTA還是以主觀策略為主,但在16年已經可以看到一些量化CTA的收益已經完全不輸主觀策略,同時還能把波動和回撤控制的更好。於是,2016年成了量化CTA正式起步的一年。

到了2017年,大家應該還記得那年是一個白馬股的牛市,漂亮50的行情。原因是處於股災修復期的許多資金開始尋找估值修復的板塊和個股去投資。所以,那時候消費股、白酒股、電器、格力電器、美的這些都是非常優質的標的,一批股票白馬價值藍籌股在當年的表現非常好。

對於商品市場來說,2017年可能算是歷年當中唯一表現比較弱的一年,沒跑贏股票策略。當時整個商品市場處於偏高位震盪的格局,趨勢的延續性非常差,大部分時間處於區間震盪。

並且當時的CTA還是以偏長周期為主,這些策略的CTA表現得不理性,因為對於這種震盪的行情,它們沒有辦法很好地適應。做得好也就是維持不虧錢,差一些的就會出現持續性回撤。

到了2018年,大家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因為2018年是離我們都比較近的一個熊市。整年下來大盤指數跌了20%多,全年市場機會不多,也就是年初有一波行情。

而2018年的商品市場則處於一個偏大周期的寬幅震盪行情,趨勢雖然不明顯,但震幅要比17年好很多,波動會大一些,所以這一年CTA基金的表現有所復甦。對比股票市場全年跌個普遍跌個百分之三四十,CTA的表現就被凸顯出來了。特別是在4月份新上的蘋果有一波增長,然後在7月PTA這些板塊開始走出一波上漲行情,這對於CTA的趨勢策略來說,整年還是有一些行情可以做的。

2018年另外一個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貿易戰。當時引起了國內一個比較悲觀預期,商品市場也從寬幅震盪轉為急速下跌。到年底,黑色化工板塊的領跌也給CTA策略帶來一波行情。從數據上看,股票多頭在2018年的平均收益是-12%,股票多空是-9%,宏觀策略是-5%,以及一些其他的策略基本也都負收益,但2018年CTA策略的平均收益接近5%左右。

這一年優秀的CTA基金基本都獲得年化20%甚至30%的收益,再一次詮釋了CTA具備危機阿爾法的策略又是。接下來從2019年到現在,對CTA整體是比較友好的,特別是今年二三月份受疫情影響,商品市場的波動率顯著上升。

『伍』 為什麼我在支付寶買的基金都在虧

好像說的如果你在其他平台買的基金就能不虧一樣。

按樓主這個邏輯,都是基金公司發的產品,在支付寶賣就不應該虧,拿到微信理財通、京東金融上就可以虧,是這么理解吧?

支付寶只是一個平台,負責代銷產品

沒錯,支付寶是靠著低風險的貨幣基金——余額寶開始進入大眾投資者的視線的,但不表達支付寶平台就要保證投資者產品的收益。

不同的產品對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就算是銀行,現在也已經不允許再新發保本保收益的產品,也不能宣傳是保本保收益。哪怕是大家都知道是保本的貨幣基金,你有在哪裡看到寫著保本嗎?

更何況支付寶和所有的第三方渠道一樣,只是一個代銷基金產品的平台,只負責銷售,不負責產品管理和後續的服務。也就是說,同一隻基金,你在支付寶買還是微信理財通買,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目前支付寶可以購買的基金包括高風險的股票基金,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和低風險的貨幣基金。

2018年,除了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是平均正收益以外,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都是負收益。因此你可以看到債券基金說的都是一年的漲幅是多少,股票基金說的都是三年的漲幅是多少,因為算一年,股票基金大概率都是虧損的。

根據風動數據統計現實,2018年上證綜指漲幅為-24.59%,深證成指漲幅為-34.42%,創業板指漲幅為-28.65%。

而公募基金方面,只有有商品型、貨幣型、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為正,其中債券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23%,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50%。

權益類的基金幾乎是一片慘淡,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25.43%,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4.19%,QDII基金平均收益為-6.78%。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要買的股票型或者是混合型的公募基金,那你大概率虧損的幅度是14%-25%之間。

2018年公募基金排名,債券基金及偏債類混合基金錶現搶眼

為什麼說你只要買了股票型基金,那就很大概率會出現虧損呢?因為2018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都是負的,-4.34%。

前十名的股票型基金有6隻的收益率都超過-10%,可以想像2018年的股票市場是多麼的慘烈。而債券基金錶現應該說是非常奪目。排名前十名的債券基金收益率都超過了10%,收益率最高的是鵬華豐融定期開放債券,2018年的收益率高達16.79%;第二名是東方永興18月定開債A,收益率13.81%。

而偏債類的混合基金相比股票型基金(股票倉位不得低於80%)更具有倉位靈活的優勢,由其是碰到2018年債券的小牛市,整體表現也不差,平均跌幅比股票型基金少了近10個百分點。

前十名的混合型基金絕大部分都是偏債混合型的基金。比如第一名的長安鑫益增強混合,第二名的嘉合磐石混合和第三名的博時鑫瑞混合,全是偏債型的混合基金,收益率分別達14.15%、10.97%和9.92%。

由其是2018年股債行情分化嚴重的情況下,債權資產的收益率明顯更具優勢,而那些封閉的偏債型的混合基金,因為靈活的配置方式及債權資產的走牛,使得其表現較為突出。

所以整體來看,買了股票型和混合型(偏股)基金的朋友,無論你是在哪裡買的,大概率的結果都是虧損。

即使是牛人輩出的私募基金,權益類的產品在2018年也幾乎是全軍覆沒。

各類策略的私募基金平均收益只有兩種策略為正收益,平均跌幅是12.71%,其中股票多頭策略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5.65%,股票多空策略平均收益率為13.565。只有債券策略的平均收益率為0.68%和管理期貨的平均收益率為7.16%。

所以去哪裡買基金,都難逃2018年股票市場的這個震盪,除非你買的不是股票基金而是債券或者貨幣類的基金。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基金的業績與三個因素有關:

1、投資領域;

2、市場行情;

3、基金經理的能力。

想必你投的一定是股票型基金,因為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一般來說不會虧損,股票型基金波動較大,受市場行情和基金經理水平影響較大。如果行情不好,或者基金經理水平太低,都有可能造成持續虧損。

今年多數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都是虧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真的太差了,上證指數、深證指數、創業板指數輪番創新低,這種市場里只有大神和運氣爆棚的人能賺錢。

所以基金虧損,在今年是很正常的。。。

我們買基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虧錢。因此我想此時你比較想知道應不應該割肉。我認為應該從這幾個角度考慮:

1、大盤走勢。

我覺著現在不是底部,但是離底部不會太遠了。目前強勢股已經開始補跌,補跌之後就是跌無可跌,曙光會出現在最黑暗的時刻。

2、基金經理實力

可以通過 歷史 業績查看以下幾個指標,來判斷基金經理的水平:

歷史 收益率、能否長期跑贏指數、 歷史 最大回撤、選股偏好。

歷史 收益率高,長期跑贏指數,回撤小,總能抓住市場熱點的基金經理才值得信任。

如果歷年來業績都很差,那麼不用管未來行情如何,都應該馬上贖回。

3、逆向投資

基金賣最好的時候總是市場的高點,大量贖回時卻總是市場的低點,所以中國的基民往往也賺不到錢。

想要在市場中賺錢,一定要有逆向投資的精神。股市好的時候贖回基金,股市差的時候買入基金,否則永遠都會是市場中的韭菜。

因此在這個時候,我更想勸您堅守一下,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牛市時獲得足夠的收益。而那些只在牛市裡建倉的人,最終會在熊市中爆虧出局。

誰說支付寶買基金都是虧的,我買的都是債券基金,陸陸續續投入的,收益還可以

『陸』 2018年,怎麼配置基金能賺錢,而且是穩健的賺錢

每一年,都有無數的人因為買基金而賺一大筆,也會有無數的人因為買基金而賠的傾家盪產。

其實買基金也是有門路的,選擇合適的基金,用對合適的方法,會讓你穩賺不賠。

從基金類型上來看,2018年,買白酒類型的基金,特別是投資了貴州茅台的基金,會大賺一筆。

2017年,貴州茅台這支股票無疑是最驚艷的一支股票。從四百塊漲到將近七百,一路勢如破竹,宛若一批黑馬,突然崛起。

所以毫無疑問的,所有投資了貴州茅台的基金,在2017年都漲個不停。

而預計貴州茅台勢頭仍然很猛,估計2018年還會有大動作,所以,看見投資了貴州茅台的白酒基金,就大膽的買吧!

從投資方式上來看,2018年最穩健的投資方式,是定投。

每個月拿出固定的一筆錢,分四至五次按期投入進你所買的基金里,省時又省力。不會浪費你的時間每天盯大盤,也不用擔心會虧損,可謂是最穩健的方式了。

『柒』 2018年權益基金至2022年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為8.31%。
權益類基金已披露2021年四季報的包括安信醫葯健康、國投瑞銀新能源等,根據安信醫葯健康披露的四季報,基金經理在去年四季度整體上依然堅持較為均衡的配置,在一些估值過高的高景氣賽道標的上逐步兌現了收益,並挖掘到了一些底部低估值高成長標的,在中葯、低值耗材等板塊增加了配置。
根據國投瑞銀四季報,施成重倉的行業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TMT、製造業等,從持股個股類型來看,主要聚焦於新能源上遊行業。

『捌』 投基金能賺錢嗎

ETF成最賺錢的一類基金
今年上半年,在前面的一段時間,股市債市走勢比較強勢,尤其是A股在2500點附近漲到了最高3300點左右,漲幅達32%,由此帶來的是一些指數型基金收益暴漲,一掃2018年虧損的頹勢。
該機構計算得出,今年上半年最賺錢的基金為某50ETF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它為持有人賺來了135.5億元的財富,以往非常強勢的某貨幣基金則以112.9億元的創收排在第二位!
自去年開始,我國各大貨幣基金的收益不斷縮水,由4.0%點多的利率下降至目前2.4%左右。不少貨幣基金的規模也降了不少,創收能力有所下降也就很正常了。
希財網-財金知識服務平台

希財網
智能小程序
權益類基金一掃2018年頹勢,大多都賺到了錢,管理著權益類基金的機構與投資者自然是喜笑顏開。貨幣基金受市場利率行情的影響,雖然目前依舊是許多人零錢投資的主要選擇,但較低的利率水平已經難以吸引到大客戶來投資。在市場眾多產品的沖擊之下,貨幣基金目前有些難受,但是也有利率重新回到高點的可能

投資基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你不去管理自己的資產,等來的就是貨幣貶值,財富縮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都知道了這個道理,開始接觸一些理財產品讓自己的財富保值甚至升值。在目前眾多的理財產品裡面,基金佔有的市場份額還是挺多的,但是想要在基金裡面賺到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注意的事情還不少,不然你買基金就可能不是賺錢了。
1、不盲目投資。基金有虧有盈,不少基金賺錢具有周期性。例如在股市表現不好的時候你選擇投資股票型基金,那麼發生虧損的概率就比較大,2018年股票型基金幾乎全軍覆沒就是一個例子。在這個時候,你可以投資一些具有穩定賺錢能力的貨幣基金或者純債偏債型基金,待股市行情好轉就可以去嘗試股票型基金,博取更多的收益,當然這也得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而定。
2、新手盡量選擇老基金。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老基金有過往業績作為參考,你可以根據其歷史盈利情況來對該基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看看這只基金管理者的專業度到底如何,這一點是新基金所不具備的。
3、最忌心浮氣躁。理論上來說,賺錢是長期的,凈值型基金每天凈值都在變化,因此投資基金需要做到寵辱不驚,短期的虧損或者盈利不代表長期情況。心浮氣躁,漲跌對你的影響大的話,容易讓你失去對形勢正確的判斷。
另外基金投資也有技巧,目前而言定投算得上比較不錯的投資方法,堅持定投的基金投資者,獲利的概率更高,就算是虧損了,割肉賣出也會比普通投資者虧的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