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易方達張坤:耐心的力量
2019年上半年,在A股整體上揚態勢下,多隻偏股型基金奮勇當先、收益率越過50%,創下近三年來同類產品同期業績記錄。據Wind統計,這批「排頭兵」幾乎都有五年以上的運作歷史,其中易方達中小盤近五年累計收益243%(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下同),不僅在這批老牌績優基金中位居第一,也是所有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的第一名。
這是易方達旗下一隻主投A股的基金,其基金經理張坤任職已有近七年之久,期間產品凈值從1.24元升至5元、規模從24億元增至155億元,累計收益高達305%(同期滬深300指數累計收益70%),表現出優秀的持續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
而張坤管理的另一隻成立於去年9月、同時投向A股和港股的新基金也開始嶄露頭角。據Wind統計,易方達藍籌精選今年以來收益已超過42%(截至7月10日),在所有滬港深基金中位居前列。
那麼,這種持續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來自哪裡?
堅守價值投資
張坤視巴菲特為榜樣,信奉價值投資——用巴菲特的話說,價值投資的含義是,「買入優秀的企業,分享企業經營的成果。」在這一哲學指導下,他形成了簡明、堅定的投資邏輯:純粹自下而上,選擇成長確定性強的公司,在有較強估值保護的情況下買入,低換手率,集中持股。
首先是選公司。張坤的標準是「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鍾」。初選的第一步是看財務指標。他要求公司在較長時間內,比如過去5至10年,平均ROIC不低於10%且沒有大幅波動。第二步是剔除高杠桿的公司,比如有息負債率過高、或有頻繁股權融資的歷史。張坤說,他不喜歡商業模式上有大量負債的重資產類公司,喜歡那些依靠自身誠實經營積累現金流成長起來的、內生性成長的公司。第三步,再排除掉行業中地位不夠高、對上下游議價能力不強、營運資本高的企業。至此,A股數千家公司,能通過他初選標準的已經不超過三百家。
針對標的池中的公司,他會花大量時間去研究,「把公司研究做到極致」。而在研究手段中,「閱讀甚至比調研更重要。」張坤說,實地調研大多以被動接受上市公司想要傳遞的信息為主,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不能完全反映真實。通過大量閱讀資料、不斷交叉驗證,方能去偽存真:「魔鬼都藏在細節里。」
因此,每天除了開會和很少的交易時間,他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是放在閱讀上——有目的性、有針對性、范圍極廣的閱讀。為了對行業和公司理解透徹,他每年會閱讀800-1000份公司的年報,認為年報是最客觀的反映企業歷史成績單的資料,也會讀幾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深度報告、相關人物傳記以及一切能和公司關聯的資料。
然而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坤對此極為謹慎,盡量剝除干擾因素去評判其真實價值。首先,他不僅會看業績增速高低,還會看業績持續性;其次,預測業績時,他會在綜合考慮樂觀概率和悲觀概率後再出價,以免預估過高;此外,他會剔除公司業績增長中的行業景氣因素,並會在優質企業短期遇到困難時果斷介入,比如2013年的貴州茅台、2017年的華蘭生物。
據Wind統計,與滬深300成份股相比,易方達中小盤偏好的股票明顯具有更高的ROIC、ROE和更低的有息負債率。在財務分析中,這樣的指標往往正意味著公司具有較強的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和較低的負債水平,而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強,意味著企業有很難復制的商業模式、足夠強大的競爭優勢、足夠深的護城河,並能以此為基礎實現穩定的業績增長。
強調安全邊際
其次,即使是好公司,也必須在足夠安全邊際的保護下買入,才有可能「從中真正獲取價值」、從而實現長期的復利增值。
張坤曾寫道,本金虧損是股票投資的最大風險所在,「一旦有本金虧損,後續收益率即使更高也難以彌補對復合收益率的傷害。」考量公司時,他會思考,如果用目前的市值將公司私有化,站在五年的視角能否算得過來賬。
對安全邊際的強調,形成了對產品回撤的有效控制。以易方達藍籌精選為例,這只產品建倉初期即遭遇市場回調,但產品回撤極小,成立至今(截至7月10日)收益率為34.71%。
和優秀的公司站在一起
最後,對選定的公司,他會集中、長期、堅定地持有。
以貴州茅台為例,易方達中小盤是所有主動管理基金中持有茅台最多的產品之一。這只股票2013年二季度首次進入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此後六年從未離開過。同樣是10%左右的倉位,對應市值已經從2013年二季度的2億元一路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億元,為基金創造了豐厚的收益。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易方達中小盤最新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茅台已經連續持有24個季度,五糧液連續持有21個季度,瀘州老窖連續持有16個季度,上海機場連續持有10個季度,蘇泊爾連續持有10個季度,華蘭生物連續持有6個季度,愛爾眼科連續持有6個季度。這些長期重倉持有的優秀公司為基金貢獻了大量收益。據Wind統計,自張坤管理以來,易方達中小盤的換手率每年在所有公募基金中均位於最低10%之列。
「很幸運能陪伴企業一起成長。」張坤說,他相信,真正優質的企業是罕見的,他的理想是陪這些優質企業10年、20年一直走下去。因此,他基本不做擇時,易方達中小盤的股票倉位穩定在90%左右,前十大重倉股占凈值比大部分時間維持在70%左右。
耐心
有趣的是,價值投資早已成為顯學,為什麼實踐中能真正把業績做好的很少?巴菲特自己給的答案是,「投資其實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但很多時候需要一種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
曾有人用一則日本寓言來形容基金經理對待市場的不同態度:戰國時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有人問他們,杜鵑不鳴,何如?信長公雲:我令其鳴。秀吉公雲:我誘其鳴。家康公雲:我待其鳴。最終,是持有敬畏之心的德川家康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
2013年10月,開始管理基金一年多後,張坤為德川家康傳記寫下一篇讀後感。他寫道:「從天賦來看,家康似乎並不如信玄、信長和秀吉,但他總是拚命學習,並用經驗教訓不斷改造自己……面對未來四五十年的投資生涯,我們可以從家康身上學習很多優秀的品質,唯有保持耐心,不懈努力研究,從正確中獲取經驗,從錯誤中汲取教訓,方能在投資上最終取得些成就。」
「人生有如負重行遠,不可急躁。」張坤曾經告訴媒體記者,稍有閑暇,他便會把巴菲特歷年致股東信拿出來反復研讀,對照自己的投資思路,在持續反思中獲得新的啟發。
方法、技巧是「術」,而在投資過程中不斷自省是「道」。張坤說,「術」、「道」相合,不斷精進,是巴菲特的制勝之道,也是他正在走、將來還會堅持走下去的道路。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❷ 財熵|「賺錢就是大爺」:易方達頂流張坤「神起神滅」
作者 |吳楠
沉寂了一年之久的資本市場終於「久旱逢甘霖」。3月16日,A股、港股聯袂上演大反攻,上證指數大漲3.48%,恆生指數更是上漲9.08%,創出最近13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在市場一隅,不少公募基金同樣迎來強勢反彈。其中,張坤掌舵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原易方達中小盤混合,110011)3月16日大漲10.10%;次日,該基金凈值重新回到6字頭,兩天反彈超過15%。
「公募一哥!yyds」,3月17日,易方達基金股吧里部分投資者難掩激動,在一片沸騰聲中,有人欽佩起張坤的「先見之明」。因為就在此前不久,3月9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005827)相繼放寬大額申購限制,由此前的1萬元上調為5萬元。
關於放寬限購的原因,財熵從易方達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當時限購主要是(因為)規模太大,逐步打開限購主要是規模沒那麼大了」。財熵注意到,截至2021年年底,易方達優質精選的期末凈資產為199.84億元,比上一年同期減少了50.18%。但易方達藍籌精選期末凈資產為676.23億元,與上一年幾乎持平。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財熵:「之前限購是因為市場的投資氛圍比較火熱,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防止他們過度追捧,所以(部分基金經理)採取了限購的措施。但現在行情比較差,基金回撤很大,基民投資意願很低,這個時候限購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另一方面,有些想要抄底的基金,也希望能夠通過放開限購來吸引資金的入場。」但楊德龍也表示,現在即使放開了,新進的資金也不多。
事實上,即便過去幾日市場行情有所回暖,但許多投資者仍對於此前的暴跌心有餘悸。以張坤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為例,截至3月15日,該基金凈值為5.28,較2月18日下跌約25%,較前期高點下跌超過50%。即便3月16日、17日有所反彈,但基民損失依舊慘重。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由於虧損嚴重,易方達基金股吧里一直充斥著「哀嚎」與「怒罵」——「張坤你還要臉么,都不控制回撤的么」、「收了快二十億管理費,就這操作水平?遇事就硬抗。只能順風就起飛?」……
在圍繞張坤的討論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愛恨就在一瞬間」的經典戲碼,觸發基民態度轉變的「按鈕」,就是基金的直接損益。而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張坤也在輿論的裹挾中演繹著「神起神滅」的話本。
時間回到2021年1月25日。那一天滬指上漲0.48%、深成指上漲0.52%、創業板下跌0.09%,在全天超3000隻個股飄綠的背景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異軍突起,暴漲5%,無數基民熱血沸騰。
次日,在「藍籌」、「張坤」等詞條相繼沖上熱搜後,一張配有「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字樣的圖片在微博上刷屏。此時,人們才注意到,原來張坤早已「出圈」。張坤的粉絲們自封「ikun」,不僅為張坤建立了「全球後援會」以及超話,還不遺餘力地為他打榜「應援」。
「我在2021年1月份買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就是所有人都在說愛坤的那個時候」、「我在2020年底買的(易方達)中小盤,那時候有很多朋友都在推薦張坤的基金」多位投資者用親身經歷向財熵證實了「明星光環」下的「吸金效應」有多強悍。
當然,粉絲們的「愛意」並非憑空而生。相比起 娛樂 圈明星通過販賣夢想、打造人設來圈粉固粉,基金經理「吸粉」的一大關鍵是,要實實在在為粉絲「賺錢」。
作為首位擁有「全球後援會」的基金經理,張坤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目前張坤在管基金產品4隻,其中原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是張坤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自2012年9月接任以來,截至2020年年底累計回報高達983.5%,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列。張坤亦憑此連續四年攬入「金牛獎」獎杯;而另外一隻張坤的「代表作」——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錶現同樣不俗,成立不到兩年累計收益率便超過174%。
財熵梳理發現,僅2020年,張坤通過其管理的四隻基金,總共為「ikun」們賺取了363.56億元的收益。
伴隨著收益率曲線的增長,張坤的基金管理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截至2020年年底,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基金總規模突破1200億元,成為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他也因此被冠以「公募一哥」的稱號。
但管理規模太大,反而有可能給基金經理帶來煩惱。楊德龍告訴財熵,「規模超過50億以上的基金,在操作上都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看好的標的可能會買不到足夠的量,而且買賣對市場的沖擊成本會比較高。所以規模太大時,最好的做法就是採取限購。」
深知其中風險的張坤,確實早早開啟了「限購」的策略。據財熵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曾經歷6次申購限額上限調整,從限購100萬逐步收緊,直至2021年2月24日暫停申購;而易方達藍籌精選,最低曾被限制交易不超過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發出暫停申購公告的當天,易方達中小盤宣布啟動2021年首次現金分紅,每10份基金份額分9元。這是易方達中小盤自成立以來最大手筆的一次分紅。「限購+分紅」的組合拳,曾被業內人士視為張坤對外提示風險的信號。
財熵注意到,張坤在2020年基金年報中也曾「委婉」地提示過風險:「近兩年公募權益類基金的復合收益率遠高於市場平均 ROE 水平,這樣的趨勢很難長期持續,因此,我們或許應該降低對收益率的預期。」
一語成讖!伴隨著2021年以來宏觀環境突變及市場風格轉換,張坤管理的基金業績急轉直下,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藍籌精選最大回撤一度達到30%和31.88%,收益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倒數。
隨著基金業績走下坡路,張坤的投資能力不可避免地受到質疑,不少粉絲因為虧損嚴重,對張坤「脫粉」,甚至「粉轉黑」。
但仍有不少「理智粉」認可張坤的人格魅力。在他們看來,張坤在高位分紅讓投資者落袋為安,暫停申購也避免了基民在此後1年裡因為加倉而加劇虧損,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都值得稱贊。
相比起投資者對張坤的「愛恨交織」,業內人士對張坤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有人認為他是極少數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也有人稱贊他是中國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中銀證券曾洋洋灑灑為張坤撰寫了21頁的深度報告,稱其是「市場中極其稀有的能長時間穩定打敗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
對於外界的評價,張坤本人總持謙虛態度。
「 我認為評價一個投資人至少需要 10 年的維度,才能平滑掉風格、周期、運氣等方面的影響。相比國際上不少有30年、甚至50年記錄的傑出投資人說,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積累的。 」這是來自張坤在管基金2020年年報中的表述,彼時張坤的任職年限還不到8年。
如果說因為時間問題,難以判斷張坤的成就是否有運氣等因素的加持,那如今,截至2022年3月19日,距離張坤初任基金經理已經過去了9年174天,接近10年之久。站在當下這個節點回溯過去,或許可以給張坤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了。
據財熵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3月19日,在A股接近3000位基金經理中,管理同一隻主動權益類基金超過9年,且任職年化超過15%的基金經理只有12位,其中年化收益率超過20%的也僅有3位,張坤位列第二。從結果來看,張坤的基金管理水平可謂「TOP」級。
為了更好的探究這份成績單背後的成分,財熵拆解了易方達中小盤基金的歷年年報,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張坤。
從年度漲幅來看,在過去8個完整的年度里,張坤掌舵的易方達中小盤只有在2018年、2021年取得負收益,其中2018年雖然下跌14.3%,但在同類排名中仍屬前列。此外,除了2014年、2021年,易方達中小盤多年來跑贏滬深300指數。
從投資邏輯看,自2012年9月接管易方達中小盤開始,張坤致力於展現自己的「投資風格」——在權益類資產的調整中,不斷加大業務模式有特色、成長明確、估值水平合理的個股的投資比例,同時長期堅定持有。
2013年至2016年,易方達中小盤逐步加強對食品飲料、家電、醫葯等行業的配置比例。尤其是白酒板塊,從2013年Q2重倉貴州茅台(600519.SH),2014年Q1買入五糧液(000858.SZ),2015年Q2布局瀘州老窖(000568.SZ),至此集齊了高端白酒三巨頭「茅五瀘」。此後,白酒在易方達中小盤的收益變動中,發揮著「舉重若輕」的作用。
不過在此期間,易方達中小盤在同行業中的表現並不算亮眼。從收益率曲線來看,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在2016年之後才開始展現出明顯的收益增長趨勢,尤其是2019年後增長曲線越發陡峭,這與當時市場風格的轉換不無關系。
2016年前後,市場風格從中小盤逐漸轉向低估值且業績增長穩定的白馬藍籌股,易方達中小盤此前重倉堅守的家電、醫葯、白酒等行業開始漸露優勢。而隨著2019-2020年消費牛市的到來,資金對白酒等白馬藍籌股的追捧近乎狂熱,易方達中小盤收益及規模也在這兩年裡獲得了急劇性增長。
張坤曾坦言「基金持續超額收益來源於個股選擇的alpha,即對高質量成長公司的發掘並長期堅定持有」。以「茅五瀘」為例,截至2021年年末,易方達中小盤最新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貴州茅台已經連續持有35個季度,五糧液連續持有32個季度,瀘州老窖連續持有27個季度。
由此可見,張坤此前的成功,既源於其對個股的選擇能力,但同樣也離不開時代風口。
「至少應該在你的從業 歷史 上,有過兩三次敢於對抗全市場,在全場都說不好的時候,你敢於說好」,這是張坤認為一個好的投資人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當然,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底氣說這種話。
在張坤近10年的從業 歷史 上,有過不少次這樣的成功「抵抗」:比如2013年買入茅台之後,因「塑化劑」風波以及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跌了30%,但張坤仍選擇逆勢加倉,這才有了後來「年少不知白酒香」的傳奇;2017年華蘭生物(002007.SZ)因中報業績低於預期,9天跌超20%,張坤卻選擇持續抄底,這才沒有錯過華蘭此後3年超200%的上漲行情。
但張坤也認為,與市場的對抗總會有失敗的時候。而失敗的代價,似乎比張坤預期的還要慘烈。
2020年Q4至2021年Q1,出於對教育行業未來趨勢的樂觀判斷,張坤通過其掌舵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118001),大舉購入好未來(TAL.NYSE)與新東方(09901.HK)的股票。但隨著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教育股全線潰敗,2021年Q2易方達亞洲精選凈值大幅下跌9.79%。
在易方達2021年中報里,張坤「罕見」地承認了錯誤:「二季度,教培企業受政策預期影響股價跌幅較大,對基金凈值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使我反思長期投資框架中的一些假設,希望能夠將其進一步完善。」
事實上,即便沒有踩雷教育股,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一直以來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張坤自2014年掌管該基金以來,主要用於配置港股和中概股。但盤點其歷年來的漲幅,除了2017年、2019年、2020年取得明顯收益之外,其餘年份均表現不佳。而且即便是正收益,其成績與恆生 科技 指數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張坤曾在2013年的一篇投資筆記中坦言「投資的業績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是把握住了多少機會,二是犯了多少錯誤」。回過頭來看,這一年多來張坤在管基金錶現差強人意,很大程度也與這兩個因素有關。
一方面,是為了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張坤在2021年錯失了新能源和半導體的大好行情,導致基金業績不佳;另一方面,自2020年以來,張坤在個股層面頻繁踩雷,最典型的莫過於在2020年Q3重倉買入美年 健康 (002044.SZ)。
彼時美年 健康 商譽高企,且連續5個季度扣非凈利潤出現下滑。按理來說,這種公司不應該出現在張坤的「選股池」中。但張坤不僅重金押注,之後的操作更是令人不解。
2021年Q3,阿里巴巴(09988.HK)大舉減持了美年 健康 的股票,導致其股價連續暴跌超過20%。而張坤掌管下的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卻「逆流而上」,易方達中小盤甚至在2021年Q1把美年 健康 加倉到了第一重倉股的位置。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隨著業績暴雷,美年 健康 股價短短半年跌去60%,易方達藍籌精選與易方達中小盤則相繼在2021年Q2、Q3「落荒而逃」。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國家反壟斷政策出台,原本在2020年度為易方達藍籌精選貢獻超額收益的騰訊(00700.HK)、美團(03690.HK)等互聯網巨頭在2021年相繼遭遇滑鐵盧,對該只基金的回撤構成了極大壓力。
耐心尋味的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9月,張坤將旗下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變更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投資范圍擴大為A股和港股,同時重倉購入騰訊、京東(09618.HK)、香港交易所(00388.HK)等個股。其中騰訊控股在張坤或主動加倉或減持白酒導致被動上升的情況下,在2021年Q4一舉躍升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009342)的第一大重倉股,在易方達亞洲精選中位列第二。
然而,2022年開年後的一場「中概股風波」,讓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再次遭遇重創。張坤旗下基金接連折損,其中易方達藍籌在3月15日當天創下了44.59%的 歷史 最大回撤,
易方達優質精選也是近十年來首次回撤超過45%,實屬罕見。
除了錯失熱門行情,且在部分企業中不斷踩雷之外,張坤擅長的白酒股,回頭看也沒有實現穿越周期,近一年來走勢同樣疲軟。
借用張坤自己對老虎基金掌門人羅伯遜的評價,其近一年多來業績不佳,或是三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錯過自己不擅長的、沒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好、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並做錯」。
兜兜轉轉,無論是被捧上神壇,還是被踩入谷底,張坤還是那個張坤。2021年以來對港股的增持、對未來趨勢的樂觀研判,以及2022年以來逐步放開限購等動作表明,張坤正在堅守自己的「獨立思考」。
但在經歷了最近一年的滑鐵盧之後,這一次,張坤能夠「對抗」成功嗎?
❸ 易方達股票型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❹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屬於指數基金嗎
易方達中小盤基金代碼為110011,全稱為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屬於混合型基金,不是指數型基金。
對於風格較為激進的投資人來說,指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一直都是關注度比較高的類型,想要區分兩者其實很簡單:
混合型基金是在投資組合中既有成長型股票、收益型股票,又有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的共同基金。
指數基金通常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為標的指數,並且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追蹤標的指數表現。
❺ 張坤基金經理有哪些基金 帶你簡單的了解
投資基金時很多人會關注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這樣的基金經理可以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那麼張坤基金經理有哪些基金?你在投資基金時有沒有關注呢?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
截至2021年6月1日,張坤目前管理的基金有四隻,分別是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易方達中小盤混合。
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是混合型偏股基金,基金代碼009342(前端),發行日期2020年6月15日,該基金單筆資金買入確認後,鎖定期為3年,目前暫停買入。資產規模105.75億元(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基金託管人招商銀行。
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基金代碼005827,發行日期2018年8月6日,資產規模880.16億元(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基金管理人易方達基金,基金託管人中國銀行,管理費率1.50%(每年),託管費率0.25%(每年)等。
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118001),基金類型為QDII,發行日期2009年12月7日,資產規模30.54億元(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重倉持股騰訊、香港交易所、美團、招商銀行、阿里巴巴、好未來等。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代碼110011,混合型偏股基金,發行日期2008年5月28日,資產規模314.64億元(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基金管理人易方達基金,管理費1.50%(每年),託管費率0.25%(每年),投資理念是主要投資具有競爭優勢和較高成長性的中小盤股票。
❻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收益怎麼算按基金收益計算方式
?基金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投資基金的預期收益問題,易方達中小盤混合作為一款混合基金,許多投資者買入了它,那麼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預期收益怎麼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是一款典型的混合基金,作為一款基金產品,就會遵循基金預期收益的計算方法:
基金預期收益=基金份額×(贖回日基金單位凈值-申購日基金單位凈值)-贖回費用;
基金份額=(申購金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率)÷當日基金單位凈值;
贖回費用=贖回份額×贖回當日基金單位凈值×贖回費率;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預期收益怎麼算?
了解了基金預期收益的計算公式後,那麼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預期收益怎麼算?
一般來說,基金預期收益=股票基金份額*股票基金凈值差-股票基金贖回費用
舉例說明:假如你三月前前買入10000元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此時申購日凈值為個月後的凈值假設是該基金—的申購費打一折,為贖回費大於七天,小於一年) (具體手續費率需至基金官網查看)。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預期收益為:
購買該基金份額=(10000-10000*份
贖回費用=元
基金預期收益=元
所以如果你投入10000元資金,凈值如上所說,獲得的預期收益為元
溫馨提示:
1、無論是申購還是贖回,手續費都是按金額計算的。
2、以上三月前後的基金凈值是從計算,只用來討論計算方法,不代表實際凈值和預期收益。
以上關於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預期收益怎麼算的內容就說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❼ 重倉4年突降,易方達張坤「心頭肉」上海機場兩天浮虧3.3億
2月1日,上海機場罕見一字跌停,2月2日開盤再次封在了跌停板上。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財經 頻道注意到,即使是在2020年遭疫情重創、民航業轉暖前的嚴峻時期,上海機場也未有過如此大跌。看來,在上海機場身上出現了實質性「病灶」。
上海機場無奈回應
上海機場總股本為19.27億股,1月29日收盤價是79元,截至2月2日收盤價為63.99元,兩個交易日股價跌去了15.01元。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財經 頻道測算,上海機場的總市值由1522.33億元,跌至目前的1233.09億元,總市值僅僅兩天就蒸發了289.24億元。
針對上海機場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2月2日,上海機場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自查並向控股股東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詢證,目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上海機場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各項業務開展和客戶經營影響較大,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及飛機起降架次大幅下降,2020年7月起,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國內航線業務量逐漸好轉,但受限於全球疫情狀況,國際航線業務量仍受較大影響,公司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經上海機場自查,公司已於2021年1月30日披露了《關於簽訂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的公告》(臨2021-002)及《2020年度業績預虧公告》(臨2021-003),除上述重大事項外,經公司向控股股東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詢證,答復如下:「截至目前,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不存在對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於重大資產重組、股份發行、收購、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資產注入、股份回購、股權激勵、破產重整、重大業務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重大事項。」
上海機場還稱,經核實,公司未發現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媒體報道或市場傳聞,亦未涉及其他市場熱點概念。公司控股股東、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公司本次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公司未發現其他可能對公司股價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
易方達基金張坤心發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財經 頻道注意到,對於上海機場,有機構不斷下調評級,其中東興證券較為典型,降低公司評級至「中性」。東興證券稱,預計上海機場2020-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12.3億元、11.6億元和45.8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64元、0.60元和2.38元。「雖然長期來看,上海機場始終是我國國際旅客的主要入口,其在免稅產業鏈上的渠道地位依舊強勢,但考慮到新協議下未來業績的巨大不確定性以及疫情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我們降低公司評級至中性。」
千億市值的大白馬股通常是機構投資者的「心頭好」,沒想到這次卻紛紛「踩雷」,就連這段時間爆火的易方達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張坤也中招。
據觀察,張坤掌管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又是其第一大機構投資者,截至去年年底,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持有上海機場2180.01萬股,持股市值為16.49億元,占流通股比例1.99%,且在去年四季度增持該股220.00萬股。尤為注意的是,2016年4季度,上海機場就進入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至今算起來有4年了。可以說,張坤是上海機場的「鐵桿粉絲」。
張坤心裡慌不慌?雖然前四大重倉持有的白酒股貴州茅台、洋河股份、瀘州老窖、五糧液都能上漲,似乎也能抵充凈值由上海機場帶來的影響,但畢竟有16.49億元的持股市值,近兩天卻有近3.3億元的持股市值蒸發了,不慌才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財經 頻道同時注意到,上海機場近三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三日凈賣出3.547億元;三日買入總計1.606億元,佔三日總成交額比3.71%;三日賣出總計5.152億元,佔三日總成交額比11.91%。
轉自: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❽ 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限購,大額分紅釋放什麼信號你怎麼看
第二 ,為了降低操盤難度,減小單只基金規模,基金經理利用分紅手段來達到主動快速的降低基金規模的效果,加上限制基民申購,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來,巨無霸瘦身效果會立竿見影。
第三 、基金經理可能藉此機會根據市場調研結果來調倉換股。眾所周知易方達基金普遍都是重倉或者配置白酒股票。年前以來也確實為基民賺取豐厚利潤。但年後白酒股下跌的非常厲害,有點「跌媽不認」的勢頭,基金經理應該也是看到了目前超高估值的風險,通過分紅讓投資者將收益落袋為安,伺機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
最後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管怎麼樣,基金經理誰也不願意砸自己的招牌,畢竟他們是靠賺取機民的管理費的,一名頂級的基金經理以及團隊對市場的洞察力是廣大散戶無法匹敵的,所以基民需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千萬別硬剛,既然基金經理已經採取這種方式讓大家落袋為安,大家就別硬沖進白酒板塊當最後的接盤俠了。
張坤管理的這支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的規模在2020年12月31日披露的公告里顯示其規模已經達到了401億元,屬於基金里的龐然大物了。
而經過這兩個月里基民們的瘋狂申購,它的規模必然變得更大。這只基金今年以來經歷了多次限購,從每日限買10萬元一路下降到每日2000元的額度。並且從今天開始,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將暫時停止接受新的申購。這表明基金經理自己也覺得盤子太大有點難以控制了。萬一之後受到大額贖回將會迫使基金經理被動調整倉位、打亂布局。
同時,為了降低操作難度,明天基金就會分紅。這只基金從2008年成立至今 歷史 上一共只分過三次紅。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11月22日,當時每份分紅0.5元、分紅前一日的凈值為5.51,分紅占凈值的比例為9%。這次分紅的登記日為2021年2月25日、每份分0.9元,預計當日凈值在9.5-9.8之間,那麼分紅占凈值的比例在9.1%-9.4%之間,與上一輪分紅的數據類似。
由於基金分紅分的是現金,同時考慮現在該基金已經停止申購只能贖回的情形,張坤必然要賣掉一些股票換取現金發放給投資者。這樣做對於基金來講有兩點作用。
一是主動降低凈資產規模。限制申購額度的方法說白了只是暫緩基金規模的上升,本來要一天申購1萬元的投資者可以分5天每天申購2000元,基金規模其實依然會慢慢上漲。即使停止接受新的申購但如果仍然沒有投資者贖回的話,基金規模依然降不下去。分紅則可以達到瞬間降低基金規模的效果,由於這次分紅占凈值的比例在9%左右,2月26日這只基金的規模瞬間就能下降9%以上。至於為什麼會超過9%呢?因為現在已經不能申購、也就沒有增量資金進入,而每天都會有一些正的常贖回的需求,加一起的話總規模下降必然超過現有凈資產的9%。
二是借機調倉換股。易方達中小盤基金里的標的主要是白酒股,貴州茅台、五糧液等占據了不少倉位。這也是近年來讓買這只基金的基民大賺的核心投資組合。但最近白酒股下跌的非常厲害,張坤可能是看到了風險想要調倉換股或者暫時降低倉位等白酒股調整到位後再買入。通過分紅讓投資者鎖定一定的收益,同時基金經理降低倉位換取現金等待更加合適的投資時機。
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必須要能夠預測風險的到來,同時做好相應的准備。散戶買股票的特點是買了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拋,基金經理的專業性體現為在合適時間兌現高價位股票的收益,隨後再尋找新的市場潛力增長點。因此,我認為張坤能夠主動控制基金規模並有調倉換股的傾向是一件好事。怕就怕有些基金經理和散戶一樣買了股票不管漲跌就不拋,也不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倉位和標的。
這是在告訴你,面對當前的行情,牛逼如坤哥,也不知道在A股市場可以買什麼了。
現階段的行情,機構抱團岌岌可危,大盤指數屢創新高,隨時有崩盤的可能。但是面對疫情沖擊,全球大放水,股市該何去何從?面對如此不確定性,基金經理能怎麼辦,把錢還給大家,觀望觀望再說唄。
我們對比一下張坤的兩只代表作,易方達中小盤和易方達藍籌。或可理解一二。
1,規模,易方達藍籌遠大於中小盤,但是藍籌沒有分紅。這說明不是因為網上所說的控制規模。
2,業績,不管是近一年還是近一月,中小盤都沒有跑贏藍籌。
3,持有人結構及任期收益,藍籌的機構持倉遠大於中小盤,而散戶的習慣就是從眾和操作頻繁。而中小盤的任期收益接近8倍,遠高於藍籌。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藍籌可以投資港股,中小盤只能投資A股。
綜上,基於當前行情,A股已經沒法操作了,港股或可有機會。另外就是別讓散戶砸了招牌,先回家歇歇吧,坤哥不伺候了。
❾ 產品介紹: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風險和收益情況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是一款中高風險的股票混合基金。因為基金較高的獲利能力較於同類產品有競爭力,在第三方銷售平台名列前茅,引起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那麼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的相關內容是什麼?下面就一起跟隨一起了解一下吧。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發行主體是易方達基金,易方達成立於管理人和託管人的風險管理控制能力較強。易方達基金作為我國老牌基金,抗風險能力和專業能力都極強,基金管理人的資歷頁較深。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成立時間為2008年6月,成立時間超過十年,穩定性較強,是一隻老盤基金。產品屬於中高風險的股票混合基金,與其他同類基金相比,預期收益水平較高。其投資目標是:通過投資於具有競爭優勢和較高成長的中小盤股票,力求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謀求基金資產的長期增值。
二、從基金歷史運營看
1、成長情況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是由易方達發起,公司經營能力較好,基金盈利能力水平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基金現狀在四分位排名中,自成立以來表現為優秀,近一年預期收益水平表現優秀,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都較穩定。
2、預期收益情況
截止2019-11-20,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單位凈值為同類基金中排名中表現優秀,近3年內增長幅度為因為該基金的風險等級是中高風險,所以具有虧損的可能,但長期穩值較穩定;基金自成立以來,增幅為長期盈利能力較優秀,預期收益水平較好。
以上關於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的所有觀點僅提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❿ 千億「公募一哥」張坤違約:易方達怎麼了
對於危機的處理,易方達基金快速反應可謂神速,有關千億「公募一哥」張坤違約的消息,很快就被刪掉了。
出品 | 商業大咖研究院
連日來,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違約」事件頓時在全網炸鍋!
彷彿一夜之間,關於千億「公募一哥」張坤如何違約,如何讓眾多「坤粉」損失慘重,如何違反《基金法》相關規定等聲音不絕於耳!
然而, 搞笑 的是,炸鍋僅半日,相關文章就在全網被「404、505」的消失了。原本商業大咖研究院想在網上搞點素材抄抄,結果啥也沒有。
由此可見,易方達基金快速反應能力堪比「香港PTU」,難怪旗下基金能漲到天上賣到秒光!
張坤違約,說的是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在「掛羊頭,賣狗肉」:
這樣的操作究竟有沒有違約?我們來看下《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合同》上是怎麼說的。翻閱合同,上面明確規定,基金投資目標是:
而且,規定「中小盤個股倉位不低於80%」。
什麼樣的股票屬於中小盤股?這份合同里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翻譯一下就是:
合同還規定,本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最高限是95%。這意味著, 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持有中小盤股票資產不低於76%,持有大盤股的整體比例不超過19%。
但我們來看看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大重倉股:
茅台,流通市值2.5萬億,A股流通市值排名第1;
五糧液,流通市值9979億,A股流通市值排名第4;
瀘州老窖,流通市值3425億,A股通市值排名第21;
洋河,流通市值1884億,A股通市值排名第48;
除了洋河,張坤重倉的基本都是A股流通市值TOP1%的股票。 重倉的4大白酒股佔了易方達中小盤總倉位的39.28%。
很明顯,張坤確實沒有按照合同來投資。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種違背合同的操作,虧錢了。2021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因為重倉大盤股,導致基金最高回撤超過31.29%。
一眾基民,慘遭屠戮,跌媽不認。
按照《基金法》相關規定,違反基金合同等原因,給基金財產或基金份額持有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換句話說, 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基金法以及基金合同,向易方達基金主張索賠。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了20多年,基金合同卻依然形同一張廢紙。
張坤何許人也?
事情還要從去年說起!去年疫情期間百業凋零,大家都在想著怎麼保住飯碗之際,中國樓市和股市呈現出「二龍戲珠」的火熱場面。
霎時間,一批過去「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大藍籌紛紛崛起,數千億市值的股票照樣以在半年甚至旬月之內翻倍暴漲。
更有甚者,像英科醫療這樣大發疫情橫財的公司,其股票一年暴漲30倍也是隨處可見。在此背景下,一批無心工作或剛剛下崗的90後、00後們紛紛躍躍欲試,決定在股市上大展宏圖,以此來實現人生第一個小目標。
但由於年輕人缺乏專業素質,於是在對股票一竅不通的情況下,開始嘗試投資基金。結果在傻子都能賺錢的牛市中,這幫年輕人首次嘗到了「不勞而獲」的美味。
就在此時,牛市總旗手張坤被年輕人徹底捧紅了!
人紅是非多,在張坤等基金一哥大火之時,馬桶台「天天向上」欄目組也想借著基金一哥的熱度,搞一期投資相關的節目。
2021年3月3日,多位基金經理將受邀錄制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消息滿天飛,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公募基金行業投教宣傳工作的倡議》,明確提出公募基金投教宣傳嚴禁 娛樂 化。隨後各大基金公司紛紛表態,相關綜藝節目也隨之取消。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張坤成為一哥之後,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同時給易方達基金帶來哪些「福音」?
數據顯示,今年1月,易方達發行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混合基金募集規模高達2398億,這是中國第一隻募資超2000億的公募基金。
然而,史上規模最大還不能完全展現坤哥的影響力,幾秒鍾時間被搶購一空才是實力的體現。
就在今年一月份,全市場發行的幾十隻基金集體出現搶購秒殺的局面,最終促使基金公司玩起了限購的套路。這種場面真可謂是百年罕見。
這讓人想起了2015年股災之前,打錯股票代碼都能撿錢的歲月,那種瘋狂歷歷在目,但瘋狂之後就是「踩踏」。股市泡沫就像沙上建塔,只要有一丁點不利因素出現,都可能讓其煙消雲散。
而張坤的走紅正好暗合這場基金狂潮的韻腳。但隨之而來的基金暴跌潮,也把張坤打下了神壇。
一夜之間,「坤哥」變成了「坤狗」,綠得發慌的基民恍然發現,張坤竟然是個「酒神」。他操作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的持倉里,白酒佔了半壁江山,他的最愛是——貴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等,再加上水井坊,白酒股總市值占基金凈值接近50%。
儼然是把中小盤基金搞成了白酒ETF。不僅如此,前十大重倉股中,市值最小的宇通客車也價值300多億。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到底能不能參與「偷懶抱團」,豪飲萬億市值的白酒股?
毫無疑問,按照基金約定,決不允許!
這樣說來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就是在「掛羊頭,賣狗肉」,跟風投機,惡炒白酒!
根據《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合同》顯示,該基金投資目標是:具有競爭優勢和較高成長性的中小盤股票。而且,規定「中小盤個股倉位不低於80%」。
那什麼樣的股票屬於中小盤股?這份合同里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翻譯一下就是:A股流通市值排名後2/3的股票。
對此,商業大咖研究院粗略看了一下,凡是流通市值超過100億的,基本不屬於中小盤投資標的。
此外,合同還規定,本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最高限是95%。這意味著,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持有中小盤股票資產不低於76%,持有大盤股的整體比例不超過19%。
但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茅台五糧液流通市值都達到萬億,最小的也有三百多億市值。很明顯,張坤確實沒有按照合同來投資。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種違背合同的操作還出現大虧。2021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因為重倉大盤股,導致基金最高回撤超過30%。
按照《基金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基金管理人違反基金合同約定,給基金持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換句話說,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基金法以及基金合同,向易方達基金主張索賠。但在我印象中,好像中國證券市場還無此先例。
這樣看來,中國公募基金的合同形同一張廢紙,否則就是涉嫌公開的合同欺詐。而在券商銷售埠,該基金還存在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涉嫌嚴重的虛假宣傳。
這兩點,任何一點都可以讓基金公司連帶承銷的證券公司一起跟著上法院。
那麼問題又來了,連我這種吃瓜散戶都知道這些基金存在違法違約情形?這張坤作為專業人士會不懂嗎?
毫無疑問,十分清楚自己的行為。但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所有的職業操守都化作了「利令智昏」。
雖然基金經理炒股虧錢很常見,虧錢之後也不用賠償,但基金總是虧錢,就會遭到大量贖回,這樣形成的惡性循環會導致基金規模大幅下降。
最終的結果就是,基金公司沒錢賺,基金經理沒獎金,甚至工資都要扣減。最嚴重的是,基金經理投資水平太爛,臭名昭著後,很快就會被這一金領行業拋棄。那這幫所謂的「天之驕子」,靠著多年「寒窗苦讀」搞來的資質和學歷就全白瞎了。
所以說,無論是為了基民利益,還是為了自身或基金公司利益,基金經理都要「不擇手段」把凈值搞上去。
這樣一來,去年機構集體抱團大藍籌的現象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藍籌股經營相對穩定,暴雷概率不高,且市值夠大,怎麼看都十分適合大家抱團取暖。
至於以後怎麼套現離場,那是下一任經理的事,咱們先把自己業績做起來,搞個名利雙收之後跳槽就行了。這也直接導致某基金公司90後美女經理上任後,一股沒買慘遭巨虧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據商業大咖研究院了解,這個基金一哥的投資水平也相當一般。
張坤從2013年開始,茅台就出現在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十大持倉中,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消費股在張坤的持倉中佔比越來越高,持股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到2013年四季度,消費類的股票佔了他前十大持倉中的八席。
很明顯,張坤在大力押注消費股。遺憾的是,張坤押注後的三年,其業績都乏善可陳,直到2016年開始,以茅台為代表的消費類股才開始飆漲。
很明顯,張坤的研判並不準,賺錢純粹靠散戶慣用的伎倆「死扛」。不過,研判出現差錯並不影響幸運之神來敲門,三年後張坤等來了白酒的騰飛。所以說,死扛也是一種投資策略。
在賭場里,接連贏錢的可能是技術超群的賭神,也可能是千王之王的賭聖,但更可能是走了大運的賭徒。
同樣,股市充滿隨機性,基金 歷史 表現好,可能是能力水平的表現,也可能是運氣,憑運氣賺來的錢,遲早要憑實力還回去。
機構抱團無論是「抱自個」:基金經理操作的多隻基金聯手買一類股票;還是「抱同事」:同一家基金公司經理進行互相「串通」買一類股票,但這屬於違法行為;或是「抱同行」:看同行同體量的基金都買啥,大家心照不宣買一類股票,都是偷懶且自私的行為。
要知道,基金投資股票本質上不是為了當大股東,也不是為了參與公司治理,而通過二級市場賺差價。換句話說,沒有那個基金是指望上市公司分紅來盈利的,這樣的話基金早就被基民用腳投票了。
因此,機構抱團後,總有互相傷害的一天,即拋售的時候。茅台股價之所以多年持續上漲,並不是真的極具投資價值,而是這只股票幾乎沒有散戶,任何機構拋售都是在割同行的韭菜。
但是在這互相傷害的那天沒來之際,基金經理們老老實實抱團也就成最靠譜的投資策略了,畢竟賺取基民的錢才是王道啊。
數據顯示,2020年,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用高達929.63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47%,遠超絕大多數基金創造的收益。其中,易方達基金憑借12251.67億元的資產規模收取56.47億元,管理費排名基金公司首位。
易方達基金管理費排名第一,「千億大咖」張坤的管理費收的也不少。數據顯示,2020年,張坤收取的管理費為6.97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一季度,新基民超7成虧損。基民「跌媽不認」的時候,張坤的管理費拿到手軟。
這就形成了「不管基民賺不賺錢,反正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怪圈,難怪人們把基金公司稱為中國最牛「收割基」。
正因如此,回過頭來我們就很能理解,為啥張坤冒著「違約」的風險也要豪飲白酒巨頭了?都是名利惹的禍!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先富一步」,而你卻被蒙在鼓裡,不斷地懷疑自己「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