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螞蟻戰配基金祭出LOF模式遭疑:給退出需求帶來復雜性
證監會11月5日晚表示,已經要求相關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充分考慮投資者合理訴求,堅持持有人利益優先原則,依法合規提出可行措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當晚,5隻基金的管理人同步發公告稱,將通過申請基金份額上市(LOF)的方式滿足基金持有人的流動性需求。
但不少業內人士質疑,解決方案是否考慮了監管提出的「持有人利益優先」?鑒於LOF背後涉及的轉託管、開立證券賬戶等復雜操作,加之這5隻基金均由公募機構直銷及螞蟻基金代銷,因此,該解決方案可能仍會給投資者的退出需求帶來復雜性。而且不少投資者認為,作為公募基金,基金做出這類改變是否應該通過召開持有人大會來決定。
「空歡喜」
IPO遭遇暫緩的螞蟻集團,已經啟動退款。
11月4日,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宣布進行股款退回;而11月6日,A股市場的募資款退回也正式啟動。
這讓上述五隻戰配基金入圍戰配名單「竹籃打水一場空」。
彼時,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螞蟻集團利用旗下平台獨家銷售參與自身股票戰略配售的情況,在行業中尚無先例,因此其行為是否構成利益沖突,也有待進一步調研和論證。「這種情況沒有出現過,相關規定也只做了原則性的約束,並沒有明令禁止,但是否違規還需要進一步論證。」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對於螞蟻集團的暫緩上市,五家基金公司曾表示基金運作不受影響,但是不少投資者質疑,當初是因為宣傳的是參與螞蟻戰略配售,才奔著參與螞蟻IPO而申購的基金,如今投資標的上市日期沒有了,相關基金是否應該開持有人大會討論基金下一步安排?
在部分公募機構的直銷和螞蟻集團的代銷過程中,廣泛使用了「戰略配售螞蟻集團股票」等字樣或相關海報,但未從中提示未能上市風險。
「一些管理人和代銷機構的宣傳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考慮到螞蟻可能上市失敗或暫緩的風險。」一位公募合規人士認為,「這些內容沒有體現在基金合同里,但是通過宣傳的方式講出來,當然最終是否違規也有一定的爭議,因為宣傳稱可以參與螞蟻戰略配售的前提是螞蟻會上市,但是現在前提不在了。」「其實很多投資者是看重螞蟻的配售權來認購的,但是最大的亮點沒有了,對投資者帶來了比較明顯的影響,就算這些基金通過穩健運作不會虧本,但實際還是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匹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一位公募銷售人士也指出。
轉LOF再遭質疑
然而這一做法再度引起市場爭議,因為轉換LOF基金需要投資者執行轉託管、開戶等一系列復雜操作。「這實際上加大了投資者的操作難度,給投資者帶來了麻煩,比如有的投資者沒有開戶的,反而需要去開戶。」上海一名公募運營人士稱,「而且轉LOF往往需要一定的運行時間等條件,並不是立刻就能轉換的。」「實際上這個方案就相當於沒給方案,因為戰略配售作為封閉基金,本來就是要轉LOF的,2018年的幾只CDR基金現在不是都轉LOF了么?」一位戰略配售基金投資者表示。
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也指出,轉換LOF可能帶來折價、手續繁瑣等多種問題。
「上市之後,那麼多的人想賣出,折價幾乎就是必然。這時的折價,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了;這樣的上市,或會有較為顯著的損害投資者利益之嫌?」王群航稱。
對於戰配基金的處置方案,一些公募人士建議協商處理,並給投資者選擇退出的機會。
「如果出現這種突發事件,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選擇召開持有人大會討論基金的下一步安排,或者設一個開放期,讓希望退出的投資者選擇退出,而且其實5隻基金都是大型公司,損失一些費用承擔得起,也賺了名譽。」上海一家公募運營人士表示。
而在王群航看來,對5隻基金直接進行清盤,反而是最干凈利落的選擇。「這是最干凈利落、直截了當的方法,不拖泥帶水,不留後患。」
目前,上述5隻基金已經成立並進入運作狀態,且凈值已經出現微小變化。
成立最早的為易方達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成立日期為9月29日,鵬華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9月30日成立,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為10月9日成立,華夏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和匯添富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基金的成立日期均為10月13日。
其中,截至11月4日,兩只成立最早的鵬華創新未來和易方達創新未來成立至今分別虧損0.28%和0.25%;華夏創新未來成立至今亦虧損0.13%,僅匯添富創新未來和中歐創新未來成立至今實現盈利,持有收益分別為0.06%和0.15%。
而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之所以選擇轉LOF模式來為投資者提供流動性,主要原因仍然在於基金管理人不願放棄600億規模的管理費及尾隨傭金。「這么大規模的產品,如果清盤反而有一大堆成本擺在面前,螞蟻和這些公募肯定不願意讓到手的鴨子飛了。」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貳』 天弘基金可以參與螞蟻打新嗎
天弘基金不是螞蟻集團的,它是成立於2004年11月8日,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15年以後天弘基金目前股權結構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0%,所以天弘基金是螞蟻集團的控股公司,但不是子公司。
基金和打新股是兩回事,申購螞蟻的股票需要開通科創板的許可權,有50萬的資金可以開通,基金是另外的一種投資品種。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1-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叄』 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如何解封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如何場外轉場內
五隻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已經全部上市交易,這五隻基金分別是易方達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基金,鵬華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基金,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基金,華夏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基金,匯添富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基金。這五隻基金自從上市交易以來,連續漲停,基金存在超過25%的溢價,這些基金的持有人可以通過轉入場內並賣出解鎖封閉期。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基金轉入場內之後就靈活買賣了。
應該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開通證券賬戶
場內交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基金買賣交易,所以,首先需要准備一個證券賬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開通證券賬戶和購買螞蟻打新基金必須是同一個人,當然,如果你已經有證券賬戶的就可以忽略這第一步。
第二步,建立場外基金賬戶與股票賬戶對應關系
證券賬戶開通之後,需要先綁定場外基金賬戶和投資者的證券賬戶,一般都是可以通過對應證券公司的手機交易軟體,電腦交易軟體或者是網上營業廳操作的,不需要去線下的營業部。
辦理的時候,先選擇購買的螞蟻戰略配售金,提交建立對應關系申請,等待審核通過,辦理成功之後,獲取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席位號。如果不知道操作步驟的,可以撥打證券公司人工客服請求指導。
第三步,通過購買平台提交轉場內的申請
場內外賬戶對應關系建立成功之後,前往購買平台,根據對應基金上市的市場填寫席位號提交申請。
一般來說,完成上述步驟,基金會在提交申請後兩個交易後轉入對應的證券賬戶。
『肆』 螞蟻戰配基金風波:獨家代銷是否有利益沖突會影響IPO嗎
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正在調查螞蟻集團進行的350億美元股票上市的潛在利益沖突,而推遲批准了這個原本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計劃。
報道稱,中國證監會正在研究螞蟻集團的支付寶平台作為唯一的第三方渠道讓散戶投資者購買五隻螞蟻戰略配售基金。
螞蟻集團發言人對此表示,公司上市流程正在滬港兩地有序推進,目前沒有預設的時間表,任何關於時間表的猜測都沒有事實依據。
螞蟻集團回應稱,有關戰略配售基金的細節已經做了 「完全充分的披露」,它沒有承銷自己的 IPO。基金是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一直由基金公司獨立運作。
戰配基金不受影響
螞蟻集團IPO一路走來可謂「順風順水」。2020年7月20日,螞蟻集團宣布「A+H」上市計劃,8月25日,IPO申請就獲得了上交所和港交所的同步受理,僅5天之後,螞蟻集團IPO獲得「已問詢」。
9月18日,上交所正式同意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從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過會,螞蟻集團僅用時25天。
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螞蟻IPO計劃更是受到知名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公開消息顯示,目前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五家已經明確計劃參與其IPO項目,包括新加坡淡馬錫、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阿布扎比投資局、沙特公共投資基金、中國社保基金等。
這5隻引發爭議的螞蟻戰配基金,於9月25日開售,除了在基金公司直銷渠道發售外,僅在支付寶平台發售。
9月22日晚,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鵬華基金、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五家基金公司的「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型基金」正式獲得批文,計劃戰略配售10%的螞蟻新股,總募集規模600億。
9月25日,易方達創新未來率先達到120億銷售限額, 「一日售罄」。9月26日,鵬華創新未來也突破120億募集規模上限,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比例配售。9月29日,中歐創新未來基金購買頁面顯示「售罄」。10月5日晚間,匯添富創新未來成為第四隻售罄戰略配售基金,距離開售過去10天。10月8日晚,華夏創新未來售罄,最終用時近14天。
市場更關心,一旦螞蟻集團上市進程出現變數,上述五家基金公司發售的螞蟻戰略配售基金該如何運作?
按照監管規則及基金合同規定,投資螞蟻戰略配售的投資比例不超過10%,相關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即使不能參加與螞蟻集團的戰配,對基金的運行影響並不大。
是否構成利益沖突?
螞蟻集團利用旗下平台作為第三方獨家銷售參與自身股票戰略配售的情況,這在行業中尚無先例,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討論。業內對其所質疑的點主要包括,此舉是否構成利益沖突,有無涉嫌違規。
按今年10月1日生效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基金銷售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業務范圍管控制度,審慎評估基金銷售業務與其依法開展或者擬開展的其他業務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完善利益沖突防範機制。
在外媒的報道中,認為螞蟻基金配售違反了這條相關規定。對此,螞蟻集團表示,有關戰略配售基金的細節已經做了「完全充分的披露」,螞蟻集團沒有承銷自己的IPO。基金是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一直由基金公司獨立運作。
「參與螞蟻戰配,只是基金公司和螞蟻集團簽訂了一個戰配協議,合同中也沒有明確寫『將戰略配售螞蟻IPO』,並不存在利益沖突的問題。」有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首先,並不是說只有這幾家可以參與螞蟻的戰略配售,其他家就不允許了。只是說有幾家參與戰略配售的公募基金只能在支付寶平台發行而已。其次,這幾個基金也只是10%用於認購螞蟻的股票,並不是專門投資螞蟻,其他股票不參與。再次,就算是只能買螞蟻的股票,只在螞蟻平台上進行銷售也沒有問題,又不是在這個平台之外就不能投資螞蟻股票了。」王冀躍並不認為,螞蟻獨家發行戰配基金涉嫌違規。
根據業界流傳的一組測算估計,五家基金公司在18個月封閉期內至少獲得13.5億元管理費的收入,浦發銀行能收獲1.2億元託管費,螞蟻財富則有2.4億元的銷售服務費到手。
顯然,在這場爭議的背後,最主要還在於對傳統渠道的顛覆及背後涉及的利益。
「對於一些細節,沒有必要糾結。獨家銷售產品,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以往的銷售中,有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只是因為那些產品不好賣,因此就被忽略了。」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指出,這次是風口,好賣、規模大,有人就眼紅了。
王群航認為,股票的IPO是一回事,公募基金的「7 24」認購制度創新是另一回事。只是這次,它們在某個特定的項目上有交叉而已。在他看來,如果對於獨家銷售有意見,相關銷售機構以後是否可以接單所有的公募基金產品,並發行結束之後,及時披露對於每隻產品代理發行的銷售規模?基金公司比基金的業績,銷售機構可以比銷售量的大小。從「5 4」擴展到「7 24」,是網路時代和 科技 進步的必然,是對於 歷史 短板的修正和補齊,是進一步強化公募基金標桿形象的力舉。
校對:丁曉
『伍』 螞蟻戰略配售名單
螞蟻戰略配售基金需要等螞蟻集團上市才能產生收益,2020年10月20日消息,螞蟻初步計劃於27日至30日招股,擬在11月6日A+H股同步掛牌。
這次螞蟻IPO融資規模大約是2400億元,而螞蟻集團整體的估值也會達到1.7萬億元。如此大的IPO規模,存量的市場資金很難一口氣吞下,所以又該是戰略配售基金站出來發光發熱的時候了。
(5)參與戰略配售螞蟻股票的基金擴展閱讀
2020年,10月14日晚間,匯添富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和華夏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均發布了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此前,其他3隻參與螞蟻集團股票戰略配售的公募基金均已成立。
根據基金公告,5隻基金首募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350萬戶。其中,有2隻基金有效戶數超過300萬戶,2隻基金有效認購戶數超過200萬戶。
『陸』 支付寶的五大基金
支付寶的五大基金?股票小白建議慎買!!!
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又有一筆兩年內用不到閑錢的老司機,可以適當參與,想比來看,螞蟻的這個基金,還是比現在80%以上的新發基金要靠譜很多的。
最近螞蟻股票配售基金大火,
知乎、支付寶、抖音、電梯開屏,廣告隨處可見
宣傳力度,可謂是史無前例!!!
1元"必中"螞蟻新股
1元成為支付寶的股東
半天超百萬人搶先訂閱
1小時賣100億!!!
整個市場似乎都在為之瘋狂!!!
全網力推的螞蟻股票配售基金,是否真的如廣告所宣傳的那麼好?
本次新發的五隻基金,究竟是散戶絞肉機,還是韭民的新型印鈔機?
本篇文章,多多就帶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01
首先分析一下螞蟻配售基金的倉位構成。
根據信息披露,這五隻基金是由10%的成本價的螞蟻股票+90%新興行業(科技+醫葯)組成。
(1)10%成本價的螞蟻股票
這是本次新發基金最大的吸引點。
據報道,螞蟻集團(支付寶)將在十月中下旬在港股和A股同步上市。
像這種頂級優質企業,很讓人流口水。
尤其在科技熱的當下,如果能打中新股的話,極大概率能夠賺錢。
不過單純打新的話,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港股那邊,港卡開戶很難弄,而A股科創板這塊有50萬資金的門檻要求。
即便是滿足了門檻,打中的概率也是非常的低。
對小白來說,很不友好。
支付寶這邊的五隻戰略配售基金算是一條捷徑,一元起購,幾乎沒有門檻。
這些基金參與螞蟻的戰略配售,相當於可以以發行價直接拿到新股。
而螞蟻在基金中佔10%的份額,是單只股票的持倉上限。
0門檻直接以發行價拿到螞蟻的股票,支付寶的這一手,可以說是誠意滿滿。
(2)剩下90%的份額,由基金經理自主選擇。
投資行業集中在: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葯。
都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版塊,高價值高增長的行業也比較多。
最終的收益取決於基金經理的能力和市場的表現。
02
再先分析下這批基金的優劣勢。
優勢一:10%成本價的螞蟻集團,按A股尿性,如果不是定價過高,新股理論上有一波上漲。
我看好螞蟻股票的原因三點:
(1)業績牛逼,市場想像空間大
據螞蟻集團的招股書顯示,支付寶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已超10億人次,月度活躍人數超過7億人次。去除掉4億人次的老人和小孩,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國人都是支付寶的忠實用戶,市場想像空間極大。
業績方面,螞蟻旗下的微貸科技平台、理財科技平台、保險科技平台的佔有率穩居市場第一。
單拿消費信貸來看,2019年螞蟻消費貸余額約等於郵儲、中信、工行、建行、農行、招行等10家全國性銀行總和。
公司近三年的凈利潤、營收增長率(40%左右高增長)方面的數據表現也是非常的漂亮,屬於科技龍頭中的龍頭。
(2)估值不算太高
目前螞蟻給自身的估值大約為2500億美元,由此可知整個公司的PE大約在46.3倍左右。
而A股同類型的公司,
東方財富,互聯網業務僅占體量1/3(剩餘三分之二是低估值的券商業務),PE就高達76倍;
同花順,純互聯網股票交易平台,PE高達80倍估值;
同為科技類的科創50,PE高達80倍估值。
想比這些公司來看,螞蟻的估值水平確實不算太高。
(3)市場彈葯充足
物以稀為貴,像螞蟻這樣的優質股,十年難得一見,必將成為機構熱捧的對象。
根據科創50的編制規則,市值體量超10倍金山(科創50最大成分股)的螞蟻,發行一個月後,即刻成為科創50第一大成分股。
上證500、滬深300的納入,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但凡配置科技類的基金,螞蟻都是基金經理的首選。
行情熱+市場彈葯充足的情況下,螞蟻未來的走勢大概率不會差。
優勢二:頂級基金公司,頂級基金經理團隊。
剩餘90%的倉位,需要考驗基金經理的能力。
五家頭部基金公司幾乎動用了最強的基金經理來掌舵這批基金。
像匯添富的勞傑男,行業分散加大龍頭風格,入圍多多所有的優質主動基榜單。
中歐的周應波,近幾年崛起的新星,連續四年收益前10%,全市場唯一。
鵬華的王宗合,十年老將,風格跟勞傑男有點像,沉穩老練。
易方達的陳皓,華夏的周克平,風格像周應波,都是專攻新興行業的名將。
有了五大王牌基金經理強勢坐鎮,最終表現出來的收益不說一定牛逼,但至少看起來不會太離譜。
這就是我認為螞蟻新發基金能秒殺市面上80%以上的新基金的根本原因。
03
優點說完了,再聊聊風險。
劣勢一:新興行業點位偏高。
目前中證科技指數市盈率57.65倍,歷史百分位84.62%。
中證醫療指數市盈率72.25倍,歷史百分位77.27%。
都非常貴!不是很好的買入節點。
即使有10%的螞蟻撐著,如果90%的倉位成長不及預期,價值回歸。
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浮虧,千萬小心。
而且新興行業波動很大,動不動就暴漲暴跌,不太適合偏穩健的朋友。
劣勢二:18個月的鎖定期。
這是戰略配售的特點,你能拿到成本價的新股,也要承諾上市後不立即拋售。
對基民來說,買入這批基金後,想賣出,要等到2022年。
這點比不上靈活的開放式基金,隨時可以交易。
如果在這18個月中有一波大的泡沫,那麼則無法及時止盈。
04
那麼,能買嗎?
如果你是厭惡波動,風格穩健的投資者,不建議。
高點位+高波動+封閉式會讓你很難受。
如果你看好新興行業,想嘗嘗螞蟻的鮮。
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又有一筆兩年內用不到的閑錢。
可以適當參與,但建議倉位不要過高。
重點關注最牛的基金經理,像周應波、勞傑男。
想比來看,螞蟻的這個基金,還是比現在80%以上的新發基金要靠譜很多的。
05
最後再多聊一下新發基金的風險。
每次新基金發布,各大渠道對外宣傳從來都是只談收益,不談風險。
搞的基金像是個穩賺不賠的理財產品,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
(1)對於高點位新發的基金,大家一定要有起碼的警惕。
目前股市已經跑到了3200-3300之間,已經很難說是一個特別理想的點位。
這個時候募集的新基金沒有任何倉位,在牛市上漲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高達3個月的封閉期逐步建倉。
如果未來3個月繼續漲到3500乃至4000點,那大概率是高位接盤
哪怕基金經理再厲害也無法用這么昂貴的籌碼在短期內掙到錢。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基金經理不選擇在高位拋售股票呢?
有兩個原因:
1. 公募基金和大家簽署的基金合同里,強制要求基金經理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維持一定的倉位(證監會規定股票類基金65%+, 合同一般規定80%+)。
即便是15年股災那種千股下跌的慘劇,基金經理還是不能把股票全部賣出換成現金,因為合同不讓。
有些純股類基金連想在這個時候買入債基都被規則限制無法做到。
2. 有些公募基金的規模太大,根本無法在市場拐點時立刻撤出資金,只能抱著倉位死死扛住波動。
如果是在低位建倉的老基金那倒還好說,畢竟還有一些浮盈在,只要控製得當整體上還是不虧的。
但對於那些在牛市建倉的新基金,就是在高點買入被狠狠套牢,讓基民的錢在短短幾周時間內快速蒸發。
尤其是那些一口氣封閉三年的基金,連想贖回止損都很難。
(2)你或許會好奇,為什麼基金公司明知道這種情況會發生,還是堅持在這個時候發新基金?
傻孩子,因為有韭菜會買呀。
基金公司靠管理費賺錢
以股票基金為例子,股票基金的年化管理費為0.8%-1.5%。
基金公司賺錢主要在於它的規模效應,管理1個億和管理100個億的收入差100倍,但成本幾乎是一樣的。
基金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有動力把業績做好,畢竟基民也不傻,
沒有業績就不會有人買,基金就沒有規模就掙不到錢。
可以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基民和基金公司的利益都是統一的。
基民掙到錢,基金公司才能掙到錢。
但是當大熱點+大行情來臨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市場上的錢瘋狂湧入股市,
大爺大媽恨不得堵在基金公司門口,把錢從門縫里塞進去。
大有一幅你不發新基金追熱點,我就睡在門口不走的意思。
一個1000億的盤子,1.5%的管理費,一年就是15億,平均每天都能掙躺著掙410萬。
換作是我也不會把韭菜拒之門外。
即便下跌,韭菜也只能怪自己看走眼,非要在錯誤的時間買錯誤的產品。
畢竟基金銷售頁面下面都寫了: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