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etf基金持倉股票數量變化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etf基金持倉股票數量變化

發布時間: 2022-12-18 04:59:40

㈠ 白銀ETF持倉量對白銀有什麼影響

首先,白銀ETF,是一種以白銀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白銀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由大型白銀生產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實物白銀,隨後由基金公司以此實物白銀為依託,在交易所內公開發行基金份額,銷售給各類投資者,商業銀行分別擔任基金託管行和實物保管行,投資者在基金存續期間內可以自由贖回.它的持倉量,就是基金持倉量了.

在影響白銀價格走勢的因素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的就是白銀供求關系,而ETF白銀持倉量變化主要是通過市場供求關系來影響白銀價格波動.在白銀價格的分析中,白銀ETF基金的持倉及其變化情況是每個分析師都必須關注的.從某種水平上來說,在白銀價格的分析中,對ETF持倉問題的分析已經在某種水平上相當於在其它大宗商品品種中進行的交易所庫存分析和國內期貨市場中的持倉結構分析,本質上與股票市場中對機構投資者的持倉結構與價格的分析也類似.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期的白銀價格走勢圖表看,白銀價格每次尖銳性的變化都與白銀ETF的大幅度的拋出或者吸入白銀有很大關系.每當白銀ETF的持倉量達到新的高點,白銀價格也會隨之達到新高;白銀ETF顯示白銀拋售量加大也會對白銀價格造成大幅的打壓.那麼白銀ETF持倉量變化對白銀價格有什麼影響呢?

1.自身的因素.由於ETF的交易量比較大,每次加倉或減倉的量都會對當前市場上白銀的供給和需求造成影響,比如增倉就相當於增持,是會讓白銀投資者增加信心,導致價格上漲的因素.減倉則是相反的,對於白銀來說是利空.

2.影響市場其他主體的操作,很多人會關注ETF的持倉情況,如果加倉了,市場上會有部分人也跟著加倉,這會起到一定的連帶作用,造成市場買量增大,減倉是相反的.需要注意的是,通常ETF公布持倉變化的時候,已經是他加倉或減倉完畢了,這時候第一個因素的影響已經消化完了,而且也要注意ETF的背後操作.

㈡ 510180 180ETF基金拆分後,我的股數被託管轉出1W多股剩下3000多股,成本價高了,為何總價值卻少了

朋友,首先你貼出的圖,應該是你券商股票軟體中的持股明細吧。各家券商用的軟體其實都是幾家主流的軟體,加了個券商的LOGO而已。他們在顯示持股成本上都是有誤差的,尤其是在長期持股形成的多次分紅、股份變動(送配股、縮股、拆分)後,給出的「成本價」往往錯的沒譜,所以這個數值最好自己親自計算。由於「成本價」這個數值出現了誤差,所以後面由此計算出的「實現盈虧」、「浮動盈虧」、「盈虧比例」都是錯的。你這里這幾個數竟然出現盈虧相反,錯得真是離譜。

去年底180ETF按4:1進行了基金份額合並(注意是合並,不是拆分,你可以去查該基金的公告
),即四份老基金份額換成一份新基金份額,相應的每份基金凈值也變成原來的四倍。這需要一個具體的手續來實現,於是你看到了13年12月20日出現了一筆「託管轉出」,這僅僅是個手續而已,你完全不用管它,不用任何操作。他只是讓你持有的基金份額變成原先的四分之一,但每份凈值是原先的四倍,這樣總市值其實一點也沒變,也沒有產生現金,所以不存在「過期了這錢就沒了」。

由於你持有該基金總市值其實一點也沒變,所以你的虧損額也沒有任何變化。由於股數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所以相應的你的「成本價」也要上調四倍。但提醒一下,你真實的成本價未必是之前的七毛九乘以4,查了一下,180ETF09年後分了三次紅,成本價理應低於買入價。

㈢ 指數ETF中股票池中的股票是一直不變的嗎

當然不是不變的,每年上證50、滬深300等指數會調整成份股,因此ETF也會相應的調整持倉。

㈣ etf成份股變了etf會自己變嗎

會的,當基金經理調倉換股後,ETF持倉股就會發生變化。一般基金經理會在季報或半年報或年報公布後,才會公布基金的持倉。

基金的持倉一般要在本季度結束後的15個交易日內公布,基金的持倉不是實時的,投資者所看到的持倉都是上個季度末的,在季度末和季度初的時候,其成份股變化不大,所以在季度初的時候,可以根據標的股的趨勢分析基金走勢。

㈤ 黃金ETF持倉量變化說明了什麼

黃金ETF基金(ExchangeTradedFund)是一種以黃金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黃金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可以在證券市場交易。因黃金價格較高,黃金ETF通常以1/10盎司為一份基金單位,每份基金單位的凈資產價格就是1/10盎司現貨黃金價格減去應計的管理費用。其在證券市場的交易價格或二級市場價格以每股凈資產價格為基準

ETF黃金持倉很高,所以他們的黃金買進賣出操作一般均會影響黃金市場的價格。
黃金ETF通常以1/10盎司為一份基金單位,每份基金單位的凈資產價格就是1/10盎司現貨黃金價格減去應計的管理費用。ETF黃金持倉其在證券市場的交易價格或二級市場價格以每股凈資產價格為基準。
通常而言,ETF黃金持倉增持,通常會引起市場的短暫下跌。這反應的市場情緒就是所謂的短期利多消散。因為ETF是市場中較大資金規模的。對短期市場多頭能量的釋放會產生影響。而相應的,經歷短期下跌後,市場看漲氣氛會再度聚攏,然後推動價格走高

㈥ etf持倉比例一般在多少

50%。黃金和白銀ETF基金是一種以黃金白銀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ETF基金主要跟指數走,持倉股票佔比很小,在是50%,低於50%的基本可以不看持倉。ETF是英文ExchangeTradedFund的英文簡寫,中文翻譯過來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

㈦ etf基金建倉後就一直不動嗎

不是,etf基金持倉不會經常變動,但是也會變得。
但是etf基金是根據一攬子股票為跟蹤投資標的組成的指數型基金。它的股票構成是相對固定的。只有當跟蹤的指數發生的成分目標股票變化,才會進行動態跟蹤調整,因此他的基金持倉是相對固定的,只會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微調。

㈧ ETF認購暴增意味著什麼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 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 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而這次ETF規模的爆發,背後的推手是誰?背後主導的因素又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1、 發生了什麼?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被大家熟稱為「被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ETF指數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數、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徵,可以在場內買入賣出來交易,也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來交易,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與普通公募基金類似,ETF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一籃子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

股票型ETF按照跟蹤的指數類型來看主要分為五類: 典型寬基指數ETF、風格指數ETF、行業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境外指數ETF。 跟蹤典型寬基指數的ETF佔比最多,行業指數ETF緊隨其後。各類股票型ETF中,寬基指數ETF數量最多。

由於ETF價格和凈值大部分時間非常接近,因此其一大優勢是可應用於多種套利策略,例如ETF與一、二級市場套利、股指期貨與ETF套利等。此外ETF還迎合了投資者對於低費率產品的偏好,所以近年來中美ETF的規模和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簡單來說,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但通常這類基金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基金經理並不進行主動管理,僅做好對應指數的標的配置即可。

按以往的規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額變動基本跟隨著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ETF基金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2%,這都與當時股市的火爆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2018年股市是個小年,從年初以來,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 全十月凈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隻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 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創業板50ETF。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是所有股票型ETF中份額變動最大的基金,這只創立於2016年6月30日的創業板成立之初基金規模僅5.5億元,在基金成立後創業板指數繼續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規模一度萎縮至1.6億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僅2億元規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飆升至28.3億元規模,到3季度規模急升至75.3億元的規模,基金份額急速膨脹至216.2億份,增長了74倍。

另外,華夏上證50ETF(10050)份額自今年以來也增長了44%,基金規模突破400億元。

2、 誰在掃貨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規模激增背後,是誰在瘋狂掃貨?

九月起,媒體大肆的報道險資、證金、匯金等隊跑步進場抄底,這種報道在ETF基金持倉人變動上也得到了驗證。

拿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來說,從2017年年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萬份即持有了該基金的2%。而到2018年半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變成了機構,前十大持有人門檻也提高到了7000萬份。

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資金通過香港市場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投向A股。四季度以來,香港市場上申購量最大的10隻ETF中,有半數為A股ETF;資金的主要標的選擇的是富時A50和滬深300等投向大盤藍籌的產品。

事實上,自下半年以來,不少ETF產品的規模份額延續上半年態勢,繼續創出新高,單日交易量也再破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場169隻ETF(非貨幣)產品中,下半年以來有120隻規模出現上升,佔比超過70%。其中,有5隻產品規模較上半年末增長超過100%。

3、 機構為何搶購ETF?

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拿創業板50指數來說,從2014年6月30日以來,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隨著市場走低,今年最低已經跌破30倍,最低創出27倍的歷史低點,這在跟蹤中小市值的指數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堪比雙十一打折「越跌越買越劃算」的ETF指數基金,吸引機構資金湧入抄底就不足為奇了。

而ETF交易靈活的特性,為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中短期交易指數的工具,同時具備短期資金配置和長期價值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此外,盡管市場整體走勢震盪調整依舊,股票型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還得益於A股近來政府不斷的出台重磅措施鞏固「政策底」。這也提振了機構資金入場的信心。

當然,A股市場集體低迷背後是民營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集中暴露,配置ETF指數基金,也規避了配置個股可能踩雷的風險。

4、 對於投資者,有何啟示?

機構、尤其是具有隊背景的機構資金動向,往往成為A股的風向標,市場也熱衷挖掘機構持倉變動帶來的機會,從10月中旬A股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漲了16%,創業板50指數漲了18%,證券行業指數(申萬Ⅲ)漲了26%,而通過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也是相對應的ETF指數基金份額變動較大的,機構搶購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為投資布局重要的參考質指標。

數據顯示,除了創業板,環保、券商、銀行、傳媒、醫葯、軍工等行業ETF指數基金也受到資金的熱捧。

(文章來源:格隆匯)

㈨ etf基金怎麼看持倉

查閱指數基金跟蹤指數的持倉 比方說滬深300指數基金,深證紅利指數基金,不用查看基金的持倉股票,直接查看滬深300指數的持倉,或者深證紅利指數的持倉。 類似這種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或者深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