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於測算股票價格的模型主要是金融學的哪門課程學習
此內容屬於金融工程這門課程,最好看外國的,因為國內的金融工程還停留在證券投資學層面。
Ⅱ 我想學習金融投資和股票交易方面的知識,希望前輩們給點意見或書籍!
看書 看盤 總結
建議看看基本的股票理論書《股市操練大全》,網上有電子版的,裡面那些基本的知識都有,還有股市用語、怎麼分析股票基本面等等的一些內容。網上有電子版的,可以下載了看看。如果下不到,請留下郵箱,我給你發過去。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Ⅲ 行為金融學底層概念及其對股市的指導
行為金融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開展的金融學研究,其本質就是研究人性,然後利用人性在金融市場錯誤獲利。之前看過《助推》、《思考快與慢》、《錯誤的行為》等心理學書籍,對於其中的理論看的是雲里霧里,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在實際中應用這些理論,有幸學習了《行為金融學》這門課程,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後能產生的巨大威力,也感謝陸蓉老師能夠不吝所學,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深入淺出的課程進行系統講解。
全部課程范圍6個模塊30節課,從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講起,告訴我們認知非理性和決策非理性會導致的錯誤行為,然後結合股市實戰告訴我們如何制定自己的交易策略、如何避免犯錯、如何盡量獲利。個人覺得還是其中關於人的認知偏差部分內容講的比較透徹,而且跟實戰結合的比較緊密,後面關於股票操作部分的內容,只能限於理論分析,對於股市實戰指導意義不是很大。
一、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
1、二者的核心理念不同(大盤是否可預測)
傳統金融學:研究的是市場「應該是」什麼樣。研究的是長遠基準。認為市場不可預測的、無法戰勝的。
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真實市場「實際是」什麼樣,不能用「應該是」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可以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認為市場是有規律的、可戰勝的。
2、二者的理論基礎不同(人是否理性)
傳統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假說」,認為人都是理性的,市場決策會讓所有的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理性人會選對自己效用最大的那個(預期效用最大化)。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基礎是社會科學、心理學,最擅長投資實戰、制定交易策略;認為你沒辦法正確認識你的決策對象;決策並不取決於效用的絕對值,而是要看跟誰比。(前景理論、決策非理性)
3、二者對市場收益認識不同(套利可否消除價格偏差)
傳統金融學:套利是所有理論成立的基礎,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
行為金融學:真實市場的套利是有限制的(有限套利),使得理性人不敢去套利,從而存在套利機會,從而存在價格錯誤。常見的三種套利方法:一是跨市場套利;二是跨商品套利;三是跨期限套利。只要是套利就一定是有成本、有風險、不一定正收益的。
二、認知非理性
定義:無法正確認識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原因: 人在處理信息(收集、處理、輸出、反饋)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認知偏差。
1、信息收集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易記性偏差 ,容易只關注自己的熟悉的、生動的、最近的信息; 二是信息發生順序 影響決策,常見的有「首位效應」和「末位效應」。
2、信息處理階段的認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 (根據代表性特徵做出沖動判斷); 賭徒謬誤 :將「大數定律」誤用為「小數定律」。
3、信息輸出階段的認知偏差:決策階段最容易犯得錯誤就是 「過度自信」, 這是人的性格決定的。過度自信產生的原因在於輸入信息無限,但是人的能力確是有上限的,雖然能力不增長了,但是自信心確還在上升。過度自信能放大市場成交量、提高市場流動性,對市場是有益的;但是過度自信會使人忽視風險、做出過度交易。影響過度自信的因素:一是專業知識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二是經驗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如何避免過度自信: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評判自己。
4、信息反饋(總結)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自我歸因偏差 :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將失敗歸因於客觀,找不到真正失敗成功的原因; 二是後見之明: 當事情出現結果後,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的一種錯覺,導致人們在估計風險時過度樂觀; 三是認知失調 :當結果與預期不一致時,對事實避而不見或扭曲,導致收集不到全面的反饋; 四是確認性偏差: 只看自己感興趣的證據和信息,導致信息的片面性; 五是神奇性思考: 將相關性誤認為因果性,雄雞一唱天下白式的謬誤。以上五種謬誤導致我們容易重蹈覆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三、決策非理性
認知和決策的區別:認知是對單個對象的了解過程;決策是對兩個或對個對象的比較選擇過程。
1 、前景理論
定義:決策依賴於參考點。人就是通過變化來體驗生活的!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參考點操縱人們的決策。影響參考點的幾個因素:一是歷史水平(成交價、最高價、最低價);二是期望水平;三是同群效應(身邊人的決策)。
依據前景理論,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損失厭惡,導致無法正確對待盈利和虧損;二是錯誤的判斷高概率、低概率事件,做出錯誤決定
(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定義:決策時,賦予「避害」的權重大於「趨利」,對投資者影響有二:一是讓投資者盡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二是讓投資者難以止損。
損失厭惡的表現:盈利的時候,會厭惡風險,選擇「落袋為安」;虧損的時候,不願意接受確定性損失。
損失厭惡的危害:在熊市中讓你不想把虧損變成事實、風險偏好讓你想搏一把,雪上加霜;在牛市中一是容易落袋為安;二是出現「賭場錢效應」(賺錢很容易時,會輕視風險)。
損失厭惡的克服:熊市中盡快賣出;牛市中克服參考點影響,忘記買入價位,根據預期做決策(動態思維,不要總是往前看,要多看現在,徐棄郁的《英國簡史》中體現的也是這種思維方式)。
(2)概率偏度
定義:概率偏度發揮的是概率權重的作用,在考慮收益和風險的時候,要注重「偏度」。概率權重與決策權重的轉化是非線性的,事件的決策權重不等於事件發生的概率。
四種表現及危害:一是高估「低概率」會讓人做出非理性相反的決定,如坐飛機、打新股;二是低估「低概率」,會讓人忽視風險;三是低估「高概率」表現為不重視資本配置,容易忽視確定性高的項目;四是高估「高概率」容易發生在連續決策事件中,忽視決策鏈條的長度,讓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2 、狹隘框架
定義:決策時沒有全局觀。
機理分析:觀察立體的金融市場可以區分兩個維度:一是橫截面維度(同一時刻不同的投資品種);二是時間維度(一個投資品種在不同時間的表現)。
橫截面維度:不要過度關注單支個股的變化,而是考慮與組合資產之間協調波動的方向及幅度,否則就要陷入狹隘框架的陷阱。
時間維度:每日清點資產,會增加參考點效應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如何避免「回頭看」?擺脫參考點影響。看看股票在當下價格的時候,你願意持有的倉位。
3 、心理賬戶(塞勒)
定義:與真實賬戶對應而言,通常表現為與心理賬戶不對等。
產生機理:決策行為不受真實賬戶影響,而是受心理賬戶影響。人的心理賬戶有多個,彼此分割。
危害:一是導致人們缺乏長遠眼光,不能全局看問題,因厭惡損失導致投資過分保守;二是總組合對於投資者並不是最優的。例如旅遊消費中先付費的體驗優於後付費的體驗;福利和工資分開發更加有利於提高幸福度。
如何避免心理賬戶的干擾:通盤考慮所有賬戶資產。
4 、博弈
金融投資其實就是在猜別人,你認為別人是怎麼想的,比你是怎麼想的更重要。
投資應該以他人的看法作為決策依據。
四、常見錯誤
1 、買熟悉的股票(分散化不足)
產生原因:人在心理上有模糊規避的傾向。
危害:分散化不足
風險:投資的變動方向與你現有資產的變動方向一致。風險與風險源成正相關性。
破解:降低風險應該配置與現有資產波動不相關的資產。按行業配置防禦性、周期性股票。
2 、簡單分散化
資本配置是指資金在股票、債權、銀行存款中的配置比例,對總收益影響超過90%。理性投資者應該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合適的資本配置。最優資本配置應該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取決於三個變數:資產收益、資產風險、自己的風險偏好
3 、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的本質在於:投資者相信自己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具備交易條件,可實際上,這些信息根本不足以支撐任何交易
過度交易的影響因素:一是性別因素:男性交易頻率更高,單身男性更加頻繁;二是理性程度弱的人易於頻繁交易;三是方便的交易方式、緊密的朋友圈、交易經驗都會導致頻率增加。
如何避免過度交易:獨處和靜思
4 、賣出行為偏差
表現:「售盈持虧」,投資者不願意以低於購買價格出售資產。
機理分析:前景理論,人在收益和損失區域的風險偏好不同。盈利時,討厭風險,希望落袋為安;虧損時,偏好風險,希望放手一搏。
如何克制: 一是 認識到處置效應是一種決策錯誤,出售行為應該忘掉過去,向前看,賣出未來預期收益低的; 二是 舉一反三,多了解類似現象,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5 、買入行為偏差
買入行為偏差的幾個特徵: 一是追漲 ,背後的機理是投資者總是容易「往回看」,以為歷史會重演,實際上是自己的幻覺;正確的做法是不要沖動、不要「往前看」受過去信息的影響; 二是有限關注 :背後的機理是只要是引起關注的事件,三種情況(放量、新信息發布、漲跌停)都會引發買入(因為中國股市無法做空); 三是容易重復做同一隻股票 ,正確的做法應該多看不同的股票; 四是攤薄成本偏好(低吸), 這是由狹隘框架和參考點位效應造成的。
6、羊群效應
定義:放棄自己判斷,追隨大眾的決策。
追隨的弊端所在: 一是 概念股炒作沒有基本面支撐; 二是 羊群效應產生過程中,上市公司、分析師、媒體、機構投資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誘使投資者成為「羊群」; 三是 投資者容易被高收益、低概率事件吸引。
五、如何預測大盤
幾個概念:
(1)貼現值:股票現在的價值;
(2)價格:股票未來所有股息的貼現值;
(3)市盈率(P/E):股票的價格/每股收益;預測的時候只要看P值,如果股價過高,就會向下波動。高水平的市盈率是由投資者的情形導致的。
行為金融學派認為大盤是可預測的,其原理是:價值和價格之間存在過度波動的現象,根據股息的貼現,是可以預測股價的。採用的工具是:比較貼現值和股價的波動關系,而且該理論可以用歷史數據進行驗證。
大盤的可預測周期為10年,對於股票的短期指導性不大,但是可以用來判斷當期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通過經濟景氣的先導指標、企業財務預測獲得部分指標計算股票市場波動的基準,然後將股票市場與該基準比對。
六、如何配置股票
該部分有幾個點: 一是要買入並持有股票。 因為從歷史數據分析來看,股票的年化收益率為10%,所以應該持有股票,但是問題時如何在合適的時間買入並持有股票? 二是要看交易量: 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交易量越大,則分歧越大,這個時候就有獲利機會。交易量的理論基礎是米勒假說。 三是多看換手率 (其實和交易量是一回事),換手率下降前,可以買入;當換手率快速下降的時候,賣出。四是利用博傻理論獲利,其核心思想是快速交易、不能長期持有股票不動。
附:米勒假說
定義:市場均衡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成交量),價格是高估的,價格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
兩個條件:一是投資者有價格分歧;二是市場有賣空約束。
兩個推論:一是分歧越大、股價越高估;二是越是難賣空,股價越高估。
指導意義:一是告訴我們股價有泡沫是常態;二是越是放量、越要警惕泡沫;三是要多關注賣空困難的市場和證券;
七:如何制定交易策略
行為金融交易策略定義:利用行為金融學原理而制定的交易策略。
前提條件:一是投資者要犯錯,使得價格不等於價值;二是需要做與犯錯的投資者方向相反的操作;三是價格要向理性的方向收斂。
兩大優勢:一是節約成本,通過策略模型替代市場調研;二是人為干預少,阿姨有效控制風險
1、行為組合策略原理
本質:使得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盈利。
找到異象因子,並驗證其真假。檢驗的四步走:一是把市場上所有具有「異象特徵」的股票排序;二是把排序好的股票分為10等分;三是構建對沖組合;四是檢查組合風險。(這種方法適合於機構,不適用於個人)
2、規模策略和價值策略
規模溢價效應:規模不同的公司,股票收益不一樣。在中國更適合買小盤股。
價值溢價效應:市盈率低的股票收益更高。
3、運用好股價規律
一是長期反轉策略,利用的是投資者過度反應的心裡偏差,產生的股價過高或過低現象;二是慣性效應;追漲殺跌,利用的是投資者對信息反應不足的心裡偏差。區分二者的原則是時間長短,前者是利用長期價格規律、後者是利用短期價格規律。
4、應計交易策略
看財務報表時,在關注每股收益的同時,必須看應計項目的多少,這才是反應一個股票的真實價值。買入應計項目少、賣空應計項目多的股票,可以獲得收益。
應計項目=應收賬款一應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越多,盈利質量越差;應付賬款越少,盈利質量越差;存貨越多,盈利質量越差),綜上,應計項目越高,公司盈利質量越差。
每股收益反應的是盈利水平、應計項目反應的是盈利質量。
5、盈餘公告後漂移
好消息使股價上漲、壞消息使股價下跌,可以根據公布消息後進行股票操作;但是要注意看看好消息的力度,是否已經被提前預知,沒有提起預知的好消息才是真正的好消息。
構建策略的時候應該按照沒有被預期到的盈利增長來排序。但是因為在中國,好消息都會提前泄露,所以該策略並不適用於A股。
Ⅳ 大學金融學都要學習什麼課程
天各一方上一句是君此別。
出自漢·蘇武的《古詩四首》:「良友遠離別,各在天一方。」
完整版是,君此別天各一方何日相逢,卿自惜身雖兩處隨時互問。出句尾字是平聲適宜作下聯。
Ⅳ 金融第一課,金融的概念與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金融廣義上的理解
金融指資金的融通,是與貨幣,信用,銀行直接有關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金融狹義上的理解
就指貨幣融通,也就指資本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微觀運行機制。
金融是指資金的籌集,分配,融通,運用及其管理,凡是有關資金的籌集,分配,融通,運用及其管理的各種活動,都是金融活動。
西方人對「finance」寬泛的理解分為三種
第一種:貨幣的事務,貨幣的管理,與金錢相關的財源活動等。具體包括1.政府的貨幣資金及管理,2.工商企業貨幣資金及管理,3.個人貨幣資金及管理。
第二種:最狹義的理解,與資本市場有關的運作機制以及股票等有價證券的價格形成。
第三種: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的詮釋為貨幣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資的運作,銀行的服務等。
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金融學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一,對有關金融諸范疇的理論論證,即關於貨幣,信用,利息與利率,匯率以及對金融本身的剖析和論證。
二,對金融的微觀分析,其內容包括對金融中介機構的分析,對金融市場的分析,論證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機構相互滲透的必然趨勢,金融功能分析,即通過揭示穩定的金融功能來探討金融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等。
三,對金融的宏觀分析,主要包括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貨幣均衡與市場均衡,利率形成與匯率形成,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金融危機,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動盪,國際金融制度安排與國際宏觀政策的協調,名義經濟與實際經濟,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及其財政政策,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等。
金融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及貨幣制度,信用與信用工具,利息與利率,金融中介機構,貨幣金融與經濟發展,金融調控和金融監管。
我們也可以將金融學分為 宏觀金融學 和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院研究在以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市場經濟中,如何獲得高就業,低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增長, 研究對象是以金融市場為中心, 從宏觀角度研究貨幣和資金的運動規律,金融結構和經濟結構的關系,金融安全和金融政策的選擇等。 微觀金融學則是以價格理論為基礎, 研究在不確定環境下,通過金融市場對資源進行跨期最優配置,資產定價,資產融通及風險管理, 以市場均衡和合理的產品價格體系為目標和主要內容。
Ⅵ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證券投資學教材
你說這個好象只是上海財院一個教研項目,正在研發中。。。。。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核心課程建設——證券投資學
項 目 名 稱: 投資學教程
項 目 負 責 人: 金德環
。。。。。。。。。。。。。。。。。。。。。
項目設計
《投資學教程》
目 錄
第1章 證券投資與證券市場
第2章 證券發行與交易
第3章 證券價格與投資收益
第4章 最佳投資組合的選擇(陸蓉)
第5章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6章 因素模型與套利定價
第7章 資產配置與市場時機選擇
第8章 債券定價分析(龔仰樹)
第9章 債券 組 合 管 理(顧鋒娟)
第10章 股票定價分析(汪宇明)
第11章 股票投資分析(謝斐)
第12章 期 權(徐小君)
第13章 期 貨
第14章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張婷)
第15章 投資管理與業績評估(曹志廣)
(2)項目計劃進度:
① 2009年1月5日, 完成教材大綱的編寫並定稿;
② 2009年1月20日, 完成習題集,案例集,試題庫的製作提綱並定稿;
③ 2009年10月15日,完成教材初稿;
④ 2009年12月20日,完成習題集,案例集的初稿;
⑤ 2009年12月30日,完成教材終稿交出版社;
⑥ 2010年2月20日, 完成習題集,案例集的終稿;
⑦ 2010年6月30日, 完成試題庫;
⑧ 2010年12月10日,完成CAI教學課件。
http://fin.shufe.e.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8
Ⅶ 金融系專業需要學習哪些課程掌握哪些知識才能在股市中無往不利
第一,學習經濟發展學科和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必須系統軟體把握金融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及其專業技能、業務流程專業技能,這也是金融學必須學習的最首要的具體內容之一。金融學說白了便是與經濟發展學科有關的專業知識,這一專業知識的體制是十分巨大的,由於金融學包含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
因此他與此同時又要學經濟發展學科的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服務專業技能,一般來說金融學科和經濟發展學科主要包含金融機構,證劵,商業保險,私募基金等有關方面的運轉基本規律和有關基礎理論。根據學習這種基礎理論可以系統化掌握和了解這種金融業機構及其金融行業的運作的基本定律,進而知道她們的發展前景及其發展趨向,進而推動有關領域的發展趨勢。
Ⅷ 金融學主要學些什麼 對股票投資有幫助嗎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金融學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 第一部分 金融和金融制度概論 本部分將討論什麼是金融,金融制度及其基本功能,金融市場和金融價格(利率和匯率)的確定、金融中介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監管、金融資料庫閱讀。 第二部分 金融資產及其定價 本部分包括貨幣時間價值和折現現金流量(DCF)分析、投資項目估價、金融資產定價的基本原理,金融資產定價的主要模型、對債券和股票的估價。 第三部分 金融風險管理和資產組合理論 本部分包括金融風險管理概論、套期保值和保險、資產組合的選擇。 第四部分 金融衍生產品及其定價 本部分包括對金融遠期和期貨產品的定價、期權和其他或然金融產品的定價、復合金融產品的定價。 第五部分 公司金融 本部分主要包括公司的資本結構和治理結構、公司資本運營戰略(如兼並收購和公司拆分)。 對股票有幫助,但是,要賺錢還要多練習
Ⅸ 金融股票急求關於股票的常識和基本操作,讓新手能迅速會抄股!!越全面懸賞分越高!!朋友們幫幫忙
帶省份證和90元到證券公司開戶,哪裡工作人員會指引你辦理的,股東帳戶一般分深圳和上海兩個,其它B股帳戶一般不開,因為炒B股需要外炒的,另外還有三板帳戶,一般耶不開的,建議辦深圳和上海兩個A股帳戶就可以了,最好要開通權證交易許可權,辦完手續後,你會擁有兩個股東證和一個保證金帳戶,該帳戶和你的銀行卡關聯,可以和銀行卡之間轉入轉出,進行股票操作時候用保證金帳戶,要真正用錢的時候是需要在保證金帳戶裡面將錢轉到銀行卡的。
開戶後,回家下載證券公司的交易軟體,在軟體里或者通過電話將銀行帳戶的資金轉到股市的保證金帳戶(資金帳戶),這樣你就可以進行炒股了
國內股票分分A股、B股,A股是用人民幣交易的,上海B股票用美金交易,深圳B股用港幣交易,開戶後你可以炒作買賣A股,基金和權證,買賣盈利的基本原理是低價買入,升高後賣出,中間差價就是你的利潤了,比如一個股票10塊錢,買入,過了一天升到10.1,後賣出,那麼你就賺了一毛錢。
買賣最少都要一手,一手=100股票,比如紅寶麗現在每股的價格是16.21,那麼你1手就是1621元
國內股市有漲跌幅限制,發達國家或者地區多數沒單日漲跌幅限制,國內限制了每天正常股票漲跌都不能超過10%,st股的漲跌不能超過5%,但一些股票由於內部變動,內在價值已經改變,經過長期停牌後再復牌de復牌當天一般都不設漲跌幅限制。
上面所說 的st股是我們常說的垃圾股,一般都是連續兩年虧損的企業,或者有其它負面問題的企業,一般對該上市公司不了解的朋友建議不要去碰,但也經常有山雞變鳳凰的例子呵呵。
衡量一個股票的價值,我覺得可以參考該股票的市盈率,該數越低越好,當然商家做錯賬導致數字失真的不在討論之列,這個參數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業績,比如某公司第四季度的市盈率為11,那麼這算是比較好的,意思是說,往該公司投入1萬塊,不考慮其它炒作為你,11年後你講能收回成本,當然這是該參數所傳遞的意義,股市很多都是短期博弈,很少長期投資,很多股票都被炒到市盈率幾千去,那就更是收回成本遙遙無期了,但很多都只是看短期能不能有錢賺,所以這個參數只是用來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已,意思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強,大家能賺的就越多。
其它還有很多參數都是很有用的,太多了,只鞥呢自己慢慢去研究了。
國內股市是T+1交易模式,也就是說今天你買入了一個股票,今天是不能賣出的,最快要等到下一交易日,如果明天你賣出了股票,但賣股票那部分錢明天是不能轉出來用的,要等到後天才能用,所以如果你要用股市的錢要提前兩日賣掉股票,如果是臨近周末或者其它公眾假期就要注意了。
權證(香港叫渦輪)作為國內股票的輔佐交易產品是支持當天買賣的,比較靈活,漲跌幅限制耶放得比較寬不過風險也比較大。是有有效期的,一般是一年到兩年,所以交易時候要了解權證是否快到期,快到期的權證風險更大不了解之前最好不要熬操作。
股票買賣成本除了股票價格外,還要考慮一些附加費用,如徵收的印花稅,現在是0.1%,買賣都要交,另外還有證券公司收的傭金和過戶費等,一般0.1%到0.3%不等,權證交易不收印花稅,但要收傭金
暫時想到主要的就這么多,正個行業是很多內容的,一下耶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