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持有英特爾股票的基金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持有英特爾股票的基金

發布時間: 2022-12-16 08:47:15

❶ 廣發納斯達克指數基金有哪些

廣發納斯達克指數基金有如下幾種:

(1)廣發納斯達克100A美元(QDII):海外股票型基金,成立日期是2015-01-16,基金規模是1.03 億元,起購金額為1美元,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2)廣發納斯達克100A人民幣(QDII):海外股票型基金,成立日期是2012-08-15,基金規模是14.55億元,起購金額為1美元,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3)廣發納斯達克100C人民幣(QDII):海外股票型基金,成立日期是2018-10-25,基金規模是0.22億元,起購金額為1美元,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1)持有英特爾股票的基金擴展閱讀: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主要由美國的數百家發展最快的先進技術、電信和生物公司組成,包括微軟、英特爾、美國在線、雅虎這些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5000多家公司,超過其他任何單一證券市場,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市場指數之一。

❷ 誰能給我介紹下指數基金

樓上兄弟,給你來個全面介紹: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Poor's 500 index),日本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編制原理
指數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指數基金根據有關股票市場指數的分布投資股票,以令其基金回報率與市場指數的回報率接近。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運作上,它比其他開放式基金具有更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延遲納稅、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從長期來看,指數投資業績甚至優於其他基金。
設立原則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業績
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運作方法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相關總結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編輯本段基金分類
按復制方式
* 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力求按照基準指數的成分和權重進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跟蹤誤差為目標。 * 增強型指數基金:在將大部分資產按照基準指數權重配置的基礎上,也用一部分資產進行積極的投資。其目標為在緊密跟蹤基準指數的同時獲得高於基準指數的收益。
按交易機制劃
* 封閉式指數基金: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但是不能申購和贖回。 * 開放式指數基金:它不能在二級市場交易,但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 * 指數型ETF: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但申購、贖回必須採用組合證券的形式。 * 指數型LOF:既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
編輯本段發展情況
美國是指數型基金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先鋒集團率先於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隻指數型基金——先鋒500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型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型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國,指數型基金類型不僅包括廣泛的美國權益指數型基金、美國行業指數型基金、全球和國際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還包括成長型、杠桿型和反向指數型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則是最新開發出的一種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基金特有的上述優勢。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型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180指數型基金也上市發行。然而指數型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型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型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型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編輯本段歷史與現狀
指數型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威弗銀行(WELLS FARGO BANK)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逐漸開始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這部分指數基金資產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已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現在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
編輯本段基金特點
綜述
目前指數基金有興和、普豐、天元三隻指數基金,就是有指數基金特點的"優化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 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上證綜合指數基金就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指數里的股票,相應地,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表現就會像上證綜合指數一樣波動。 指數基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這兩方面都會對基金的收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這種優點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外,簡化的投資組合還會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頻繁地接觸經紀人,也不用選擇股票或者確定市場時機。 具體來說,指數基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費用低廉
這是指數基金最突出的優勢。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交易成本和銷售費用三個方面。管理費用是指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買賣證券時發生的經紀人傭金等交易費用。由於指數基金採取持有策略,不用經常換股,這些費用遠遠低於積極管理的基金,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3%,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復利效應的存在,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分散和防範風險
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另一個方面,由於指數基金所釘住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
延遲納稅
由於指數基金採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只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資本利得屬於所得納稅的范圍)很少,再加上復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監控較少
由於運作指數基金不用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
編輯本段首隻海外指數基金
2010年3月22日,國內的首隻海外指數基金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開始公開發售。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涵蓋微軟、英特爾、蘋果電腦、星巴克、谷歌及網路等全球最具創新成長潛力的100家上市公司。 據最新的市值佔比統計,蘋果股票占納斯達克100指數權重15.82%,微軟股票占納斯達克100指數權重5.06%,谷歌股票占納斯達克100指數權重4.69%。 這意味著國內投資者將首次通過指數基金的投資方式,與比爾·蓋茨、蘋果公司CEO喬布斯以及谷歌創始人佩奇等傳奇人物成為投資夥伴。
編輯本段新品發行
嘉實深證基本面120指數基金(可上市交易)及其鏈接基金將於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26日期間,公開募集。投資者可通過嘉實基金直銷中心和各大券商選擇網上現金、網下現金和網下股票3種認購方式來認購深圳基本面120指數基金,而其聯接基金則不僅可以選擇嘉實直銷中心和網上交易,更可通過中行、工行、農行等各大銀行和券商機構進行認購。此指數新產品的適時推出為長期看好基本面的投資者提供更豐富、專業的配置平台。 據悉,作為一隻可上市交易的開放式指數產品,嘉實深證基本面120以跟蹤深證基本面120指數為原則,遵循被動式指數化投資方法和投資理念,將採取完全復製法,即完全按照深證基本面120指數的成份股組成及其權重,來構建本基金的股票投資組合。力求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管理透明且成本較低的標的指數投資工具,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最小化。 公開資料顯示,深證基本面120指數成份股囊括了深市基本面排名前120隻的股票,具有高市場代表性、高行業集中度及高成份股集中度的特色,是投資全市場中盤指數的新選擇。
編輯本段國內指數型基金
目前投資者可以買到的指數基金較多,例如上證50ETF、嘉實滬深300、華安180、南方滬深300指數基金、廣發滬深300指數基金、鵬華滬深300指數型基金 代碼 簡稱 跟蹤指數 管理公司 備注 050002 博時裕富 滬深300指數 博時 200002 長城久泰 中信標普300指數 長城 519100 長盛100 中證100指數 長盛 519300 大成300 滬深300指數 大成 040002 華安A股 MSCI中國A股指數收益率 華安 增強型指數基金 510180 華安180ETF 上證180指數 華安 天天基金網上該基金代碼是510181 510050 華夏50ETF 上證50指數 華夏 159902 中小板ETF 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 華夏 160706 嘉實300 滬深300指數 嘉實 161604 融通100 深證100指數 融通 161607 融通巨潮 巨潮100目標指數 融通 增強型指數基金 519180 萬家180 上證180指數 萬家 161903 萬家公用 巨潮公用事業指數 萬家 優化指數型基金 110003 易基50 上證50指數 易方達 159901 深100ETF 深證100價格指數 易方達 180003 銀華88 道瓊斯中國88指數 銀華 510880 友邦紅利ETF 上證紅利指數 友邦華泰 天天基金網上該基金代碼是510881 020011 國泰滬深300 滬深300指數 國泰 481009 工銀瑞銀滬深300指數基金 工銀瑞信 以及2009年7月9日剛剛結束認購的 000051 華夏滬深300指數基金

❸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

金沙江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立足中國,專注投資於面向全球市場的高新技術初創企業。金沙江的團隊成員都擁有高科技公司的管理經驗,並都親身經歷過創業的甜酸苦辣,能為創業團隊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矽谷,公司都建立了廣泛的關系,擁有眾多的資源,並可籍此為所投資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金沙江創業投資的投資涵蓋半導體器件和新材料、互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新媒體、綠色能源以及其他高增長的新興領域。目前旗下管理計7億美元的基金,並且和美國矽谷「最老牌」的創業投資基金MAYFIELD FUND(成立於1969年) 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金沙江創業投資在中國北京和美國矽谷設有辦事處 。英特爾為計算機工業提供關鍵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是標准計算機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一直堅守「創新」理念,根據市場和產業趨勢變化不斷自我調整。從微米到納米製程,從 4 位到 64 位微處理器,從奔騰® 到酷睿 TM,從硅技術、微架構到晶元與平台創新,英特爾不間斷地為行業注入新鮮活力,並聯合產業合作夥伴開發創新產品,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從而為世界各地的用戶帶來更加精彩的體驗 。凱旋創投(KEYTONE VENTURES / 原KPCB)致力於投資包括潔能環保、高科技、媒體和消費服務等領域的高速成長企業。凱旋創投公司熱情專注於幫助其投資組合公司獲得成功。凱旋創投知道,成功不只需要堅實的財政的支持,凱旋創投堅信團隊精神帶來的勝利,並幫助其投資組合公司將此信仰實施應用。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NVP)是一家全球性創業投資公司,旨在與諸位創業人士積極合作以建置成功企業,迄今已有 48 年以上的豐富經驗。NVP 專注於投資信息產業,包括:半導體與計算機、企業與通訊系統、軟體、服務、網際網路、媒體與消費。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目前掌管的創投資金超過 25 億美元,自創業以來已資助過 450 家以上的公司。SK是韓國三大集團之一,主要業務領域包括能源化工、信息通訊、物流流通。目前,SK及其附屬機構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50多個辦事處和子公司。在2011年《財富》500強排名中,SK位居第82位。SK集團的中國事業始於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之前。近年來,SK在中國除了發展其傳統業務外,在置業、流通和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積極開拓新事業。目前,SK在中國員工超過5,000人,業務區域遍布全國約40個地區。

❹ 富達麥哲倫基金

麥哲倫基金創立於1963年,原名富達國際基金(Fidelity International Fund),1965年3月更名為麥哲倫基金。

富達·麥哲倫是美國共同基金業中的龍頭,長期以來,它依靠良好的知名度和龐大的規模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這只基金最初由富達的總裁奈德·約翰遜管理,後來由彼得·林奇來操作。在林奇管理麥哲倫的13年中,年均收益率達29%,使業界極為震驚。

但這些已經成為歷史。自從1996年6月鮑勃·斯坦斯基接管麥哲倫以來,麥哲倫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據Morningstar的統計數據,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於麥哲倫。去年麥哲倫基金比標准普爾落後4個百分點,雖說這也並不是很嚴重,卻有負投資者們對它的期望。

從林奇1990年離任到現在,麥哲倫只是一直依靠自身顯赫的聲望來維持慘淡的經營。過去十年的收益積累了200多億的資產,所以,雖然經營不怎麼樣,卻依然在美國15隻平衡型基金中列第14位。

鮑勃·斯坦斯基在接受《錢》雜志采訪時曾很瀟灑地說,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戰勝市場,他的目標沒有變,和《錢》雜志兩年前采訪他時所說的一樣:每年超過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3到5個百分點,同時,他也承認自己過去一兩年中業績並不怎麼好。

其實,過去一兩年中斯坦斯基的失誤還是很明顯的,由於擔心科技股定價過高,收入不會像預計的那麼好,所以他一直在科技股投資上有所保留。2003年末,麥哲倫基金中科技股占總資產的15%,相當於標准普爾500的18%的科技股比例。而斯坦斯基只買了一些大公司(比如英特爾和思科)的少量股票,這些股票在2003年大部分時間內跑贏了大勢。更糟的是,斯坦斯基在一些大的醫葯公司(比如2003年股價下跌14%的默克公司)上大舉投資,以致一些保持盈利的投資,包括投資在花旗集團、泰科、摩根斯坦利和百思買上的,都不能彌補他的損失。

斯坦斯基的失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麥哲倫基金最近處於弱勢的原因,但不能解釋麥哲倫相當長時期內的萎靡不振。自從1990年以來,在三個不同基金經理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基本上跟隨著標准普爾500指數走勢,每當基金經理更替,主動式的投資風格也給予投資者不亞於指數走勢的回報,這自然提升了基金的規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問題的嚴重程度。1990年彼得·林奇離任的時候,麥哲倫基金有140億美元的資產,1999年泡沫高峰期,該基金旗下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

如今,麥哲倫基金的規模甚至減少到680億美元,不只落後於先鋒500指數,而且落後於兩只美國基金,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擁有巨額的資金,如果斯坦斯基把1000萬美元投資一隻有前途的小股票,那無論這只股票怎麼樣,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基金整體的盈利。但斯坦斯基集中投資了一些巨型公司,平均算來,他向挑選出的每家公司投資了2.9億美元,最多的超過20億美元,結果,他的資金都被大公司套牢了。他擁有的最多的股票包括花旗集團、美國國際集團、維亞康姆、通用、微軟等藍籌巨頭。

斯坦斯基認為,巨大的基金規模決定了他應該主要購買相匹配的標准普爾200(標准普爾500中最大的兩百家公司)中的公司股票,也就是說,基金的規模要和所要購買股票的公司規模相適應。

林奇卻不同,他往往會買一些親自調研之後確信會升值的品種,像小型的、前景模糊的公司的以及外國股票和債券等,這些都有助於他的基金獲得比較好的收益。正如他所說過的,不要擔心錯過所謂的最佳投資時機,因為真正的好機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盡管外界長期評論說,麥哲倫不過是只指數型基金,但斯坦斯基包括富達都表示否認,比如,富達指出,去年底麥哲倫持有的233隻股票中只有175隻選擇了標准普爾500,標准普爾500中另外325家公司不在基金的投資范圍內。不過自從1990年以來,麥哲倫基金的走勢幾乎與標准普爾500指數相同步。關於鮑勃

鮑勃·斯坦斯基是一個在小地方成長起來的成功男孩,父親是一個火爐和空調維修人員,斯坦斯基從小就生活在伍斯特的工人階層中,後來獲得達德利尼可斯大學的會計學學位和紐約大學的工商碩士學位。他說他的第一份收入來自曾經買的一支叫Valtec工業的光纖股票,當時這只股票從每股9美元一下飆升到了60美元,令他大賺了一筆。1983年斯坦斯基進入富達不久後便被安排作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助手,當時他並沒有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管理麥哲倫基金,只是考慮什麼可以幫助他得到一些股權,以便可以留在富達。

1987年斯坦斯基接手富達成長公司基金,管理2060萬美元的基金,主要投資於小型IPO公司。在他接手的9年中,成長公司的基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達到16%,並積累了85億美元的資產。1990年購買思科IPO股票也許是他整個事業生涯中最完美的投資,那時幾便士就能買進一股,低廉的股價使其不斷盈利。1996年斯坦斯基被分派管理麥哲倫基金,事實證明,這比管理成長型公司基金有著更艱巨的挑戰,不光巨大的基金規模束縛著斯坦斯基的管理,他還必須讓麥哲倫在富達的方針指引下進行運作。一定程度上,這要歸結於他的前任、在1992年中期到1996年中期掌管基金的傑斐·維尼克,他管理麥哲倫基金時隨心所欲,無所拘束,後來因為在債券上投了一筆明顯失誤的賭注後辭職而去,此後,富達便對麥哲倫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約束。

為了從401(k)投資者那兒拉到更多的新生意,富達對它旗下的許多大基金開始強行加大控制,由彼得·林奇創造出的牛仔式的企業文化似乎不再受人欣賞。基金經理們鼓足干勁去尋求固定的收益,不再為了追求排名表上的名次而承擔很大的風險。作為規模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富達旗下子基金,麥哲倫必須保持穩步前進。

現在一些麥哲倫投資者已經開始變得坐立不安了。根據一家金融調查公司的數據,在斯坦斯基任期內,麥哲倫基金的凈贖回額達203億美元,甚至在去年投資者們紛紛撤回到平衡型基金的時候凈贖回額也達24億美元。

從1997年起,麥哲倫不再對新的投資者發售,但不斷下降的資產回報率讓富達損失嚴重。在2001年3月31日財政年結束的時候,麥哲倫為富達賺了7.1億美元,去年這個數字下降到3.44億美元。對於基金持有者和受到麥哲倫基金衰退影響的公司來說,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富達將會作出什麼改變嗎?對此,斯坦斯基的上司、富達管理和調查部門的負責人阿比·約翰遜表示,斯坦斯基和她都認為基金的規模是合適的,目前他們沒有改變其結構的打算。

一些旁觀者認為,富達或許正給斯坦斯基和一些大基金的經理更大的迴旋餘地以承受尋求高回報所產生的風險。對於斯坦斯基,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相當一部分財產已經投入了麥哲倫,他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買進,持有還是拋售?

大致來說,每10個平衡基金的持有者中就有一個投資了麥哲倫基金。新澤西普羅維登斯的退休者賽斯勒夫婦持有麥哲倫基金有20多年了--投資到個人養老帳戶(IRA)的8000美元如今已經升值到65000美元。現年73歲的鮑勃·賽斯勒認為,或許現在麥哲倫基金不如彼得·林奇管理時那樣好,但也不錯了。而"FundAlsrm.com"的創始人羅伊·維茨則認為,是彼得·林奇造就了麥哲倫基金的旗艦地位,如今它的衰退卻不能不讓人們有些傷感。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對於麥哲倫目前的情況,大致來說,投資者有兩種選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達到征稅的程度。如果你是在1997年麥哲倫基金對新的投資者停止發售之前買的基金,所持有的數量已經達到征稅程度,要是轉移投資的話,你得繳數量巨大的所得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錢繼續保留在基金里,同時尋找其他地方的新投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已經無利可圖。如果像超過四分之三的麥哲倫投資者一樣,你所持有的基金已經無利可圖,那麼不需要擔心繳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把所持有的基金轉移到其他基金中去。

[編輯]從麥哲倫基金成長的故事看中國新興基金業
話說三十幾年前,二十郎當歲的彼得·林奇剛就任基金經理人不久,那個基金規模很小,搖搖欲墜,可能被撤銷或與別的命運同樣坎坷的小基金合並。彼時正是美軍敗走中南半島,世界經濟在能源危機掃盪下奄奄一息的悲慘歲月。

林奇的上司富達先生,隔三差五地走到他身邊想給小老弟一些秘訣:"怎麼不買些XX股呢?你看,上周漲這么多!"或者:"聽說,那個某某,要大幹一場,趕快讓基金買上些吧!"行情低迷十幾年已經讓人很不爽了,老闆還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實在煩人。

某日,彼得終於開竅了,告訴長官:這幾個月搭地鐵上下班讓我有個心得,車要走了,等下一班就是,不用追趕。有些人珍惜時光,為了兩三分鍾,跑步趕火車,不信紙有沒有趕上,摔倒、被門夾到、腳扭到的機會都比別人高很多,真是不劃算啊!反正下班車一會兒就來。接著他又說:股票也不用追,這個漲了,還有沒漲該漲的;也有漲了會跌回來的,追股票的下場跟追地鐵一樣,得不償失。後來,他的基金真的因為太小而跟另一檔合並,經過二十年之後,這個基金成長為全世界管理資產最多的基金,他留下長期穩定的操作紀錄,為投資創造的收益至今無人能及。猜到了吧,這個基金就麥哲倫基金。

就算在共同基金最為發達的市場--美國,基金投資人和基金公司的股東對於基金報酬的預期、基金管理獨立性的尊重都經過相當長時間學習的過程。國內的基金還在初期發展的階段,對於投資基金的信心並不堅定。這一點沒有速成的方法,惟有耐心地觀察及等待,我估計在國內至少還要有一輪多空循環,方可看出高下。在國外,也是經過多個多空循環後,一些堅守基本面分析專業、堅守紀律性操作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經理人,以傑出的績效向投資者證明買基金比自己做股票要好多了。

所謂傑出的績效包括幾個元素,首要的是穩定性,再就是比市場好,一個好的基金在每一次市場上漲時基金凈值要能比上一次上漲更上層樓、在每一次下跌時可以比上一次下跌時凈值墊高一些。在中國,只要經濟發展向上的趨勢不改變,資本市場作為經濟成長的櫥窗,速度或許有快有緩,基金都有長足發展空間。

中國基金業發展所倚賴的資本市場一般被歸類為新興市場,過去國際上對於新興市場的印象大致可歸類為兩點:第一是市場波動性較大;第二點則是公司治理結構不佳。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新興市場似乎是風險極高的事情,因此要承受較高的風險溢價。不可否認,這兩點的確曾是新興市場的特徵,不過經過近幾年的調整與融合,新興市場本質上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投資入應該修正對於新興市場的認知。

首先,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移動十分迅速,因此波動性大已不再。是新興市場的特色。從市場波動值(Volatility)來看,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過去兩年的波動值已經比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波動值要高,中國A股市場的波動值在今年甚至亞洲鄰近市場要小。

其次,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浪潮下,許多新興市場逐漸解除原有的限制,對外開放市場,例如台灣最近即廢止QFII的制度。事實顯示,在國際資金的進駐後,新興市場的企業管理水平也有迎頭趕上的趨勢。在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市場,一些佔大盤權值高的藍籌股,外資持有股權的比例已經過半,就股東結構而言,這些公司已算是國際級的企業,因此在管理上須同步提升至國際級的水平,決策時亦須考慮外資股東的想法。國內的企業在邁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中,遇到如股權結構改變、購並的情況時,也必須尊重國外媒體的看法,這也是升級為國際企業所必經的過程。

綜合以上兩點,投資新興市場的策略也須加以調整。過去國際投資人習慣將市場按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來劃分,但隨著新興市場國際化的腳步,不同國家間的股市漸趨同步,反而是不同產業間的景氣周期差異更加明顯。因此,以國別作為資產分散的依據,已遠不如以不同產業來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對於新興市場而言,產業的優勢更為明顯,例如一向採取價值型投資法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其投資組合中就有中國石油這家公司,他並不會因為中國石油來自屬於新興市場的中國大陸就不投資,這個例子亦告訴我們,只要公司治理國際化,且所屬產業具備競爭優勢,即使公司在新興市場,投資前景仍被看好。

❺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具體涵蓋哪100隻股票

1、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公司-阿斯麥控股ASML Holding NV (US)
2、游戲開發龍頭-動視暴雪(暴雪娛樂)Activision Blizzard Inc
3、跨國電腦軟體公司-奧多比軟體公司Adobe Systems Inc
4、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超微半導體設備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高級微設備公司)
5、生物制葯公司-亞歷克森制葯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6、牙科醫療設備-艾利科技Align Technology Inc
7、美國科技龍頭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A)公司Alphabet Inc - A
8、美國科技龍頭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C)公司Alphabet Inc - C
9、全球電子商務及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com Inc 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美國科技龍頭
10、美國航空集團(美航)American Airlines Group Inc
11、美國生物科技龍頭股-安進公司Amgen Inc
12、全球最大音頻放大器公司-亞德諾半導體技術Analog Devices Inc
13、美國科技龍頭、消費電子產品-蘋果公司:Apple Inc(AAPL)118
14、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
15、軟體龍頭-歐特克Autodesk Inc
16、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自動數據處理公司(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17、中概股:中國搜索龍頭-網路Bai Inc - ADR
18、拜瑪林制葯[BMRN]BioMarin Pharmaceutical Inc
19、生物技術公司-百健艾迪Biogen Idec Inc
20、全球最大在線旅遊服務商-繽客網Booking Holdings Inc
21、半導體設備的供應商-博通公司Broadcom Inc
22、鐵路運輸服務-CSX運輸公司CSX Corp
23、全球最大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公司-卡得斯設計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24、生物制葯龍頭-新基醫葯/賽爾基因 Celgene Corp
25、醫療信息技術供貨商-塞納公司Cerner Corp
26、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寬頻提供商-特許通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 Inc
27、網路安全公司-捷邦軟體技術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Ltd
28、全球知名服裝租賃商-辛塔斯Cintas Corp
29、互聯網解決方案龍頭、電子--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 Inc(CSCO)
30、軟體及解決方案公司-思傑系統Citrix Systems Inc
31、世界級的IT服務供應商-高知特信息技術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Corp
32、全美最大有線電視&第二大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康卡斯特電信Comcast Corp - Class A
33、美國最大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好市多量販Costco Wholesale Corp
34、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攜程國際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 – ADR
35、美國折扣零售巨頭-美元樹公司Dollar Tree Inc
36、全球第二大游戲開發商-藝電有限公司Electronic Arts Inc
37、全球知名在線旅遊網-億客行Expedia Group Inc
38、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臉書Facebook Inc
39、螺紋緊固件公司-法思諾貿易Fastenal Co
40、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公司-費哲金融服務公司Fiserv Inc
41、美國生物科技龍頭-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
42、世界第二大玩具公司-孩之寶公司Hasbro Inc
43、美國最大牙醫器材商-亨利香恩服務/漢瑞祥Henry Schein Inc
44、動物健康&水和牛奶質量檢測-愛德士生物科技IDEXX Laboratories Inc
45、世界第二的分子診斷公司-億明達Illumina Inc
46、艾滋病&抗癌葯公司-因塞特醫療Incyte Corp Ltd
47、全球最大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微處理器-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
48、美國最大理財軟體公司-財捷/直覺軟體公司Intuit Inc
49、財捷/直覺軟體公司-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Intuitive Surgical Inc
50、汽車運輸公司-JB亨

❻ 世界四大基金公司

全球著名的英特爾公司(Intel)、指南基金、匯豐銀行基金(HSBC)、法國NBP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