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票的例題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票的例題

發布時間: 2022-12-15 21:07:53

⑴ 一道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題!!!!!

2007.1.1購入股票1000股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101000
應收股利 5000
貸:銀行存款 106000

5月5日收到未支取的股利5000元
借:銀行存款 5000
貸:應收股利 5000

10月7,企業將其中的500股出售
借:銀行存款 55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50500
投資收益 4500

補充回答:
購買了1000股,成本 101000,因此10月7日賣出500股,成本為
500÷1000×101000=50500

說白了,就是你買了1000股,賣出500,賣出了一半,所有成本除以2

⑵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例題疑惑,求高人詳解

首先,你買進股票的時候,你確認的股票價值,或者說該金融資產的成本等於15030000元,這個是成本。之後由於股價上浮,其公允價值是16000000元,這兩者相減,得到970000的就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值。
最後說說出售的事。出售之後,你知道,有存款入賬,還有一個科目是什麼呢?分開。賺了,就是投資收益,賠了,就要抵掉你的資本公積。
當然,這裡面其實更多的時候會去計提減值准備。當確認資產減值時,借資產減值損失,貸資本公積;借資產減值准備,貸資產減值損失。

⑶ 一道中級財務會計業務計算題。1.目的:練習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

600000
購入成本:200*(20-2)+20=3620萬,
6月30日公允價值200*18.4=3680萬元。3680-3620=60萬元
9月30日公允價值18.8*200=3760萬元,3760-3680=80萬元
12月30日公允價值200*18.6=3720萬元,3720-3760=-40萬元
1月5日出售股票的賬面價值3720*50%=1860萬元,
成本為3620*50%=1810萬元,
公允價值變動(60+80-20)*50%=50萬元,
出售價格18.8*100=1880萬元,
投資收益:1880-1860=20萬元。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售後,需將相對應的資本公積轉出,調整為投資收益。

⑷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算

1.1880是怎麼算出來的?...1000*(14-12)-120
?為什麼要減掉手續費?.沒有什麼情況是不減手續費的?.
答:1880是你說的好樣算出來的.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入賬價值應等於投資成本的公允價值.而此題的實際投資成本為1880元.
2.在出售股票的時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這兩個分錄應該寫在借還是貸?
這兩個分錄應寫在借方還是貸方,應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余額來判斷.
也可以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售時最後一次的公允價值與初始計量的賬面價值的差額來判斷,實際上這個差額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科目的余額.

⑸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券的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怎麼計算的(有例題)

分析判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應當注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是否持續下降。通常情況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以後,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於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項金融資產已經發生減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在本例中,2010年底的公允價值雖然下降了,但不構成減值,所以將變動計入資本公積,但到了2011年底,屬於持續下降超過12個月,可確定減值了。此時,需要將之前計入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變動和新發生的變動一並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⑹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權益工具投資減值轉回問題(有例題)

已確認減值損失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時有兩種做法:

可供出售債務工具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產減值損失

可供出售權益工具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對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與權益投資的減值轉回不同處理,可以這樣支理解的,我們知道,雖然二者都是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屬性對其進行後續計量的,但是我們很顯然知道,以債券為投資工具的公允價值的變動額是很小額度,而權益工具則就不同了,很可以其變動卻是很巨大的,所以這就為企業從中利用這個公允價值的巨大變動額,甚至很有可能用人為的手段來製造該金融資產的減值,以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所以為了堵塞這個人為因素的可能性,會計准則就規定了權益工具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是不得通過損益轉回的。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第3個分錄,價格變到6元時,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把之前計入到資本公積的臨時性損失和截止到9月30號的公允價值變動一並轉到資產減值損失。

對於4,題目中投資者買的是股票,所以不得從資產減值損失中轉回,3,4分錄是正確的。

⑺ 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例子

A公司於2010年1月1日從證券市場上購入B公司於2009年1月1日發行的債權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改債權5年期、票面利率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為2014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歸還本金和最後一次利息。購入債權使的實際利率為4%.A公司購入債權的面值為1000萬元,實際支付價款為1076.30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10萬元。假定按年支付利息。2010年12月31日,該債權的公允價值為1020萬元。2011年12月31日,該債權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為1000萬元並將繼續下降。2012年1月20日,A公司將該債權全部出售,收到款項995萬元存入銀行。
要求:編制A公司從2010年1月1日起到2012年1月20日上述有關業務的會計分錄。
1)2007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1000
應收利息50(1000×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36.30
貸:銀行存款1086.30
(2)2007年1月5日
借:銀行存款50
貸:應收利息50
(3)2007年12月31日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000+36.30)×4%=41.45(萬元),應收利息 =1000×5%=50(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50-41.45=8.55(萬元)。
借:應收利息50
貸:投資收益41.4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8.5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攤余成本=(1000+36.30)+41.45-50=1027.75(萬元),公允價值為1020萬元,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1027.75- 1020 =7.75(萬元)。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7.75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7.75
(4)2008年1月5日
借:銀行存款50
貸:應收利息50
(5)2008年12月31日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027.75×4%=41.11(萬元),應收利息=1000×5%=50(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50-41.11=8.89(萬元)。 註:在計算2008年年初攤余成本時,不應考慮2007年12月31日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
借:應收利息50
貸:投資收益41.1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8.89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調整前的賬面價值=1020-8.89=1011.11(萬元),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應確認公允價值變動=1011.11-1000=11.11(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18.86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1.11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7.75
(7)2009年1月5日
借:銀行存款50
貸:應收利息50
(8)2009年1月20日
借:銀行存款99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8.86(7.75+11.11)
投資收益5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1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18.86(36.3-8.55-8.89)

⑻ 求救,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計算分析題

你好,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解析:
(1)、2008年4月5日,取得該金融資產: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3620
應收股利 400(200×2)
貸:銀行存款 4020(200×20+20)
(2)、5月15日,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
貸:應收股利 400
(3)、6月30日公允價值下降,公司認為是暫時下跌,即不確認為減值: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40(3620-200×17.4)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40
(4)、9月30日,市場惡化,股票價格急劇下跌,公司認為預期可能持續下跌,認為是發生了減值:原記入資本公積的金額全額轉出。
借:資產減值損失 162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4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480〔200×(17.4-10)〕
(5)、12月31日,公允價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440〔200×(17.2-1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440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⑼ 會計題是關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有答案,但是有一些分錄不是很明白,請高手幫幫忙,嘻嘻

賣掉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所有明細賬都要沖平。其中: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4 500(沒有變動),借方余額,要從貸方沖平。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變動過一次)600,貸方余額,要從借方沖平。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先是提了2100後轉加1200餘900,貸方余額要從借方沖平。
沖平後,投資收益是倒擠出來的。即:投資收益=3300+600+900-4500=300
處置資產時,投資收益都是倒擠出來的。投資收益在貸方,說明處置時是有投資收益300

最後一筆分錄是將進入資本公積的余額最終要轉為投資收益,因為持有期間其價值變動是不給進損益的,所以進了資本公積,但處置時要給進損益的,而且一定要進損益。所以有這樣一筆結轉分錄。
驗算一下:這筆交易最終是虧損了1200(3300-4500=1200),買4500,賣3300,小孩都算得出虧了1200。但會計核算的過程,受會計准則的影響,確認收益和損失是受會計准則規定影響的。表現出來的結果,可能是一段時間表現為收益,一段時間表現為損失,最終結果是不變的。具體確認過程如下:
2010年12月31日確認了損失2700元,以提「資產減值」的形式確認了一筆損失。
2011年7月3日確認了投資收益1500(處置損益300+資本公積轉入1200),表現為處置收益300和結轉收益1200。
從2010年投資到2011年處置全整個過程來看,最終損失是2700-1200=1200(虧損額),只不過是確認的方式不同,在2010年確認了損失2700,在2011年又轉回了損失1500(相當於收益),最後凈賠1200. 這就是此次投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