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92年的8.10股民事件的前因後果是怎樣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發布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售公告,宣布1992年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簽表500萬張,中簽率為10%,每張抽簽表可認購1000股,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塊錢買一張抽簽表。政府很體諒大家:為減少排隊人數,每一名排隊者最多可持有10張身份證來買抽簽表。
從8月7號早晨開始,約有20萬人在分布全市的300個網點前擺開了長龍,長龍迅速粗壯蜿蜒開來。有人拿來長長的繩子,男男女女緊緊抓住繩子甚至把繩子繞在手腕上。全城21個證券營業所,個個門前人山人海。人們排著隊,晝夜不散。人群中的一張紙一次又一次地傳到每個人手中,又由後來者接過去,紙上密密地寫著人名,每個人名前有個序號,這是當時最重要的。
這種把人編成號碼的辦法乃是老百姓自發創造,並由眾人選舉的「龍頭」付諸實施。按照規定,「龍頭」每隔兩個小時點名一次,不是叫人名,只是叫序號,比如365號,或者563號,聞者立即答「到」,無論晝夜,不得間斷,倘若兩聲之後沒有「到」的回應,「龍頭」當即將該號碼連同人名一並劃去。
接近8月9日發售時間了,維護秩序的公安開始出現。8月9日早晨開始發售抽簽表,但到了中午,有幾個點的窗戶又關上了,表售完了。後來,越來越多的窗子關上了。到了10日上午還有可憐的人在排隊。而這天早晨上攤深圳各報已經宣布500萬張新股抽簽表9日發售完畢,並稱發售過程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但是沒有拿到新股認購表的人,根本不相信。他們看到好多內部人員包括執法的人、證券公司的人、金融系統的人把大量的表偷偷地買走。他們互相訴說自己的委屈,交換各自的所見所聞,人們開始憤怒了!這種態勢,到8月10日的晚上達到了頂點,大批群眾開始聚集,開始打出標語,要求懲治腐敗、打擊營私舞弊,最終演變成了沖突事件。
事情到了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怎麼辦?大家一下子束手無策。當時的深圳市老大說:大家如果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提議把明年500萬張股票額度提前到今年發行。因為股民是沖股票來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即使沒有出現舞弊行為,他們還是不滿意。有人說這個辦法不行。把明年的額度挪用到今年,需要向上面請示批准?千鈞一發,分秒必爭,不立刻決斷,後果不堪設想!哪裡還有時間去層層請示?就這樣定了,全部責任壓在我一個人身上,撤職法辦我一人承擔。
決定以後,連起草文件都來不及,草草寫了五條,立刻拿到廣播車去廣播。宣布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將明年的額度提前發行。深圳決定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它的作用太大了,因為大家明天又可以申請認購抽簽表了。事態逐步穩定。
四個月後,對「8·10」事件的清查結果公布。從2900多件(次)群眾舉報中篩選出重點線索62件,涉及金融、監察、工商、公安等5個系統20個單位75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22人。一共有超過4000人私分了10萬多張認購表,其中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副總一個人獨吞了整整一箱的認購表(5000張)。不少發售點的工作人員、監管人員和執勤人員都不同程度地犯有營私舞弊的錯誤。8·10風波』後,深圳股市曾一度受重創,指數從8月10日的310點跌到8月14日的285點,跌幅為8.1%。同時元氣大傷,深成指從此一直跌到11月23日的164點才止跌反彈。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Ⅱ 2015 年中國金融界有哪些大事件
如下:
金融領域的改革:
1、市場利率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大額存單推出;貸款利率市場化等。
2、股市上有注冊制確定兩年內推出、新三板的爆炸式增長、上海國際板、A股熔斷機制、養老金入市政策落地等。
3、銀行方面有存款保險制度推出;民營銀行擴容(包括網商、微眾銀行等)。
4、連續降息!1年期定期存款從2.75到1.5!貸款現在5年期以上也只有4.9,而2014同期是6!
金融領域的開放:人民幣納入SDR貨幣。「一帶一路」相關的「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
介紹
2015年註定是中國股市難忘的一年。
從牛市起步到瘋牛的形成,再到股市暴跌導致個股流動性喪失。下跌以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上演:先是機構主動降杠桿,隨後前期大漲的個股開始暴跌,導致高比例配資賬戶開始爆倉,配資平台為自保開始強制平倉,使得更多的股票暴跌,最後甚至連非配資賬戶也開始拋售股票。
2015年短短一年內,央行4次降准、5次降息,其中包含兩次「雙降」,讓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下降。
今年以來在央行5次降息4次降准影響下,銀行利率持續下調、活期存款利率低至0.35%,寶寶類收益率走低跌破3%,整個活期理財市場讓人頓失信心。不過,隨著市場利率的不斷下降,更多的投資渠道開始涌現,比如互聯網金融產品等,這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Ⅲ 近幾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 (政)(府)歷史性接管。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Ⅳ 2021年熱點金融話題有哪些
2021年熱點金融話題有2021年1月12日,央行發布2020年12月金融數據,2020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600億元,預期12100億元,前值14300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7200億元,前值21343億元;12月M2同比+10.1%,預期+10.7%,前值+10.7%,M1貨幣供應同比+8.6%,前值+10%,M0貨幣供應同比+9.2%,前值+10.3%。
2021金融新聞
社融投放繼續減速。12月表外融資總規模下滑明顯,信託貸款或仍受行業監管收緊的壓制,未貼現承兌匯票與表內票據貼現呈此消彼長態勢。企業債券12月凈融資403億元,同比少增2222億元:相關信用事件仍對企業債券融資造成一定壓。
從近期信用債發行失敗的統計看,11月後信用債發行失敗案例數以及相關債券總額明顯上升;同時年末時點的信用債到期量有所增加。
並且連續下行的債券市場收益率也將部分企業發債融資需求延後。12月政府債券增7156億元,同比多增3418億元,財政融資仍是12月社融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同比多增694億元,「存款類機構資產支持證券」以及「貸款核銷」兩項數據本次暫未公布。
Ⅳ 求06年中國發生的重大金融事件
06年中港台十大財經新聞
06年中港台十大財經新聞
劉旭明
2006年,我們與大智慧失之交臂抑或是欣喜相逢?
早在年初,有人在憧憬人民幣匯率改革美好前景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06年期待著大智慧。到了年底,除人民幣之外,中港台發生了許許多多人們意想不到的重大財經事件,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尤其是中國大陸這一年的改革浪潮,不僅再次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平衡、也使得世界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各種力量重新洗牌。
一、人民幣匯改牽動全球神經
05年底,以美國為代表的力量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在此背後,是中美雙方之間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中國開始時態度曖昧,不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意味深長地一句話在當時廣為傳播:「我們自己要做好准備,特別是給企業和金融機構發出正確的信號,逐漸進行調整。」
自05年7月中國將人民幣匯率與美元脫鉤以後,06年再接再勵循序漸進地推出交易循價制度,增大了人民幣變動的彈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年初的8.0702元,升值到7.8元的關口,全年升幅達3%,這個趨勢符合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問題是,07年央行是否會繼續擴大人民幣的單日波幅?
二、股市改革雷厲風行
對於大陸股民來說,06年的股改是其經濟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股改為他們帶來財富。這一年,中國股市收入豐盈,深滬股指一年來漲幅超過一倍。06年底滬市股指收報只是1161點,封關時,滬市股指升至2675.47點。
股權分置改革接近完成,投資者和小股民首次看到「股份全流通」的市場價值和深遠意義,外資接踵而來,投資者踴躍入市,「航空母艦」中國工商銀行上市帶領其他新股進入股票大軍,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表現開始同進同退。
三、金融市場大開綠燈外國銀行06年終於可以全面挺進中國金融市場,12月11日,即中國加入世貿(WTO)五周年的日子,中國遵照承諾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市場。
6月和7月,中國銀行分別在大陸和香港上市,此後工商銀行於10月份在兩地同時上市,這兩家銀行以及另外23家中國商業銀行均與外資「聯姻」,就在幾天前,星展銀行等9家外資銀行被批准在大陸設立法人銀行。
四、房價屢控屢漲
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可圈可點,在一些學者和發展商激烈對立言辭愈演愈烈的時候,中國政府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但收效甚微,深圳北京等地房價繼續上漲,目前看來未來前景仍不明朗。
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直接影響到了國外投資及消費者,7月11日中國公布《關於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意見》。規定外國公民只能購買一定面積的自需用房。不過這種做法引起了爭議。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則撰文指出,中國房地產調控總體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房地產市場是不穩定的,過熱勢頭仍然存在,隨時可能向非預期方向發展。
五、內外稅合並指日可待
12月,中國立法機關首次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審議重點包括內外資統一稅率、調整稅前扣除專案、調整稅收優惠、增強反避稅措施等。專家預計,並軌後的企業所得稅率大約在24%到26%之間。
六、香港消費稅無功而返
去年令香港消費者感到寬慰的一件大事,是港府推出消費稅的政策鎩羽而歸,年中,香港政府公布商品和銷售稅(消費稅)的咨詢文件,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卻由於推行消費稅而名望大跌,已經習慣低稅率生活環境的香港市民強烈反對實行消費稅,港府計劃終於流產。港府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困境今後如何出局,讓人拭目以待。
七、恆生指數如日中天
由於經濟表現佳,加上大陸資金流入香港股市,以及在大陸A股市場一片牛氣沖天的刺激下,香港恆生指數及國企指數(H股)均在年尾創下新高。
恆生指數在上周四突破2萬點關口。H股指數則已經突破1萬點大關。遠遠高於其年初時的5600點左右。人們以市況發狂的說法來形容香港股市。
有人預測,由於缺乏一些如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這類巨無霸新股,2007年香港新股集資規模將會減少,唱主角的將是中國地方性企業以及民企。
八、電訊盈科股權之爭
香港最富有戲劇性的一件財經大事,莫過於香港電訊盈科的股權爭奪戰。香港富豪李嘉誠的兒子,電盈主席李澤楷決定出售電盈股份,6月,澳洲麥格理銀行和美國TPG/新橋提出收購,遭到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的反對,政治因素浮上檯面。此後新買家梁伯韜介入,背後有李嘉誠的影子,李澤楷事後表示不滿並取消脫售電盈計劃,梁伯韜財團的收購也因為盈科亞洲拓展小股東的反對而告吹。
九、日月光出走步履坎坷
去年底,美國凱雷集團收購日月光的事件震驚台灣政府和企業界。凱雷集團提出用1791億元新台幣(85億新元)收購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日月光,台灣政府擔心由此引發台灣大型重量級企業下市走向境外,可能加速掏空台灣產業和資本市場。特別是日月光此舉有西進中國大陸之嫌疑,違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的規定。
不過,台灣政府日前還是通過了茂德、力晶、日月光三大半導體製造廠赴大陸投資案的審查。十、辜仲諒有家難歸
也許,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已經知道,他最終要成為台灣的通緝犯。
中信金控是台灣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辜仲諒是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辜濂松的長子。由於涉及中信金控並購兆豐金的弊案遭到起訴,辜仲諒在海外以請假為由不到案,現在,辜仲諒如果堅持不回台灣接受調查,因通緝令有效期為25年,67歲之前他將不能回到台灣。
Ⅵ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事件
16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記錄最早的一次經濟泡沫,20世紀90年代中國長春也上演過君子蘭的瘋狂。鬱金香泡沫之後的英國南海股票事件,讓當過皇家鑄幣廠廠長的大科學家牛頓也血本無歸。華爾街上的金融泡沫更是多不勝數,20世紀初最有名的操盤手利文莫爾三起三落的經歷就是見證。本質上泡沫都是資本的炒作。當社會上的流動資金超過實體經濟的需要,利率又不足以讓資金留在金融機構時,資金就會流入到某一領域尋找獲利機會,並且推高該領域中商品的價格,並形成極具誘惑力的獲利效應。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吸引進來,形成「滾雪球」的效應,當這個商品的價格高到後續資金無法支撐,或者社會對這個商品的價格預期發生逆轉的時候,泡沫就破滅了。就好比擊鼓傳花,沒有人接下最後一棒,這個游戲就結束了。泡沫破滅的時候資金不斷撤出,加快了價格的下跌,本身又加速了泡沫的瓦解。泡沫實際上是資本自發的傳銷,都要靠發展下線生存,一旦沒有新鮮資金的注入,沒有更多的人參與,泡沫就維持不下去了。
Ⅶ 金融界的大事記
2010-09-08中國金融在線主辦的首屆中國港股高手爭霸賽正式開賽
2010-08-20中國金融在線公布201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10-08-10中國金融在線將於北京時間8月19日公布201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10-07-07中國金融在線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戰略合作,推出上市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與評級分析數據相關產品
2010-07-01中國金融在線旗下日發證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承銷首筆IPO業務
2010-06-18中國金融在線成功舉辦「戰上海」上市公司評選頒獎典禮
2010-06-09中國金融在線成功舉辦中國最大規模股指期貨高端論壇
2010-06-04中國金融在線公布2010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10-05-25中國金融在線將於北京時間6月4日公布2010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10-04-08中國金融在線推出股指期貨實時行情服務
2010-03-17中國金融在線公布200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
2010-03-03中國金融在線將於北京時間3月17日公布200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
2009-11-25金融界公布200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2009-11-17金融界將於11月24日公布200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2009-10-02金融界成港交所指定免費港股實時行情發布網站
2009-08-21金融界公布2009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09-08-13金融界將於8月20日公布2009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09-05-27金融界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09-05-18金融界將於5月26日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09-03-10金融界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報告
2009-03-03金融界將於3月9日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
2008-12-12金融界將從2009年1月1日起停止提供TopView(贏富)數據相關產品
2008-11-26金融界第三季凈利477萬美元增長151%
2008-08-29金融界公布第二季度財報 凈利潤同比大增202%
2008-08-15金融界將於8月28日公布2008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08-05-30金融界公布2008年第一季度財報 凈利潤同比大漲353%
2008-05-20金融界將於5月29日公布2008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08-05-16金融界更新200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期
2008-05-15金融界任命華爾街著名分析師Alex Xu為首席戰略官
2008-03-03金融界任命李操綱為首席營運官
2008-02-29金融界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以及2007年全年財務報告並上調2008年全年業績預期
2008-02-20金融界將於2月28日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
2008-01-30金融界更新2007年第四季度業績預期
2008-01-22中國電信與金融界網站聯手展開緊密合作
2008-01-07金融界旗下財富軟體再次攜手上證所信息網路公司
2007年06月04日:金融界公布07年第一季財報凈營收達400萬美元
2007年5月11日:金融界將於5月30日發布2007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07年4月26日:金融界證券分析軟體大參考8.0五月份啟動上市
2007年4月:金融界網站榮獲中國財經類網站創新第一名
2007年2月28日:金融界發布200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
2006年12月:金融界獲2006年消費者最喜歡的網站TOP100稱號
2006年11月:金融界入選2006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企業
2006年11月21日:金融界發布2006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
2006年11月7日:金融界將於11月21日發布2006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2006年10月1日:金融界正式宣布順利完成對證券之星的收購
2006年9月22日:金融界宣布完成對深圳巨靈信息的收購
2006年8月16日:金融界簽署收購證券之星協議書
2006年2月28日:金融界入選2005年度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
2006年2月27日:金融界正式發布《熱點先鋒》證券分析軟體
2006年2月14日:金融界公布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5年財務報告
2005年12月22日:金融界獲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50強
2005年11月:金融界入選2005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2005年11月:金融界入選2005年度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企業
2005年11月4日:金融界公布2005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2005年8月19日:中國第一代全方位智能理財平台《財道縱橫》正式發布
2005年8月:金融界公布2005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2005年6月:金融界網站宣布領導層變動
2005年4月:金融界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2005年1月:金融界公布2004年第四季度及2004年財報
2005年1月:金融界董事長兼CEO寧君榮登搜狐2004年中國IT風雲人物榜
2005年1月:金融界董事長兼CEO寧君入選2004年度十大IT新銳人物
2004年12月:金融界董事長兼CEO寧君榮獲2004年中國十大創業企業家
2004年11月:金融界網站入選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會員
2004年11月18日:金融界出席雷曼兄弟中國巡展會
2004年11月10日:金融界公布2004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
2004年11月:金融界入選德勤2004年度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
2004年11月:金融界入選中國主流媒體市場經濟地位及商業價值2004年度資訊類10強網站
2004年10月:金融界入選2004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2004年10月15日:金融界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交易代碼JRJC
2004年5月:金融界證券分析系統大參考軟體被列為火炬計劃項目,編號:2004EB010018。
2004年3月:金融界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代表,出任北京市網路行業協會理事。
2004年1月:金融界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公司認證合作夥伴。
2002年2月6日:金融界大參考證券分析系統正式上市。
2001年9月:金融界在《證券時報》社舉辦的第二屆最受股(網)民喜愛的中國優秀證券網站評選活動中,榮獲綜合類中國優秀證券網站獎。
2000年6月6日:在《互聯網周刊》舉辦的一點百網舞龍年百家優秀網站推薦活動中,入選十佳金融證券網站,並獲編輯推薦獎。
2000年5月:在權威IT雜志《中國計算機報》財經網站評比中,綜合評比第一名。
2000年3月14日:金融界首次推出報價精靈,實現了瀏覽器下股票實時報價系統的重大突破。
2000年2月18日:金融界投資理財網正式開通。
2000年1月1日:財富網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寧君出任總裁兼CEO。
Ⅷ 近幾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金融事件
近三年重大的金融時間梳理如下:
2019年
(1)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10月31日,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啟動。同一天,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公布5G商用套餐,並於11月1日正式上線。
以上總結未必全面,歡迎大家補充留言……